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摘要:
    目的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上有独特优势,多项研究表明材料的物理性质会影响到细胞的生长特性。该研究基于高分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在PET表面进行纳米线角度修饰,以观察基质表面物理特性改变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张氏肝细胞分别培养在玻璃、聚苯乙烯(PS)和表面进行了不同倾斜角度修饰的PET材质上,24 h后收集不同基质上的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鬼笔环肽(phalloidin)和DAPI染色制作细胞爬片以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发现各组细胞的生长周期分布无明显差别,PET纳米线板生长的细胞存活率与玻璃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两者上的细胞存活率比在PS基质生长的低(P<0.05),而倾斜角为40°的PET纳米线板的细胞存活率与其他不同倾斜角度PET纳米线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细胞形态发现生长于10°、20°的PET纳米线板上的细胞与其他角度的纳米线板和玻璃板相比表现出一定的生长方向性。结论 该研究证实了采用PET表面修饰的纳米线板作为细胞生长基质的可能性,支持作用与传统玻璃材质类似,其表面进行角度修饰后,表现出引导细胞生长方向的作用,在组织修复支撑等方面可能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 为更清晰地了解临床科室对输注泵设备质控的需求,更真实地反应临床科室使用中常用流速值的误差,更准确地制定检测计划,提高输注泵使用中的安全性。方法 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并与各科室临床医师进行质控需求访谈,统计和分析医院信息系统(HIS)中各临床科室输注泵的常用流速值,通过统计学方法探索特异性流速点设置的方法。结果 通过对各临床科室需求分析的汇总,得到了详细的用户需求:电池蓄电能力、使用培训、常用药物及输注流速,在HIS系统数据分析进一步验证科室需求。汇总得到各科室常用流速值覆盖范围分布图,并探索制定以流速均值、众数和置信区间为主的输注泵类设备检测点设置方法。结论 了解临床科室实际使用效果,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质量检测校准点,能切实提高医院输注泵质量检测效率,制定更贴合临床实际的质控计划,更广泛地开展质量检测。
    摘要:
    目的 探究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舒适护理配合麻醉护理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治疗的60例手术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数字随机化方法,患者被均匀分配至两组,一组接受常规麻醉护理,另一组则接受麻醉护理盘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在麻醉效果上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手术患者中应用人性化舒适护理配合麻醉护理盘,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效果,提高其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加速其身心的恢复。
    摘要:
    目的 比较颈椎病患者与健康人的颈长、相对颈长和身高的差异性,为颈椎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门诊收治的950例疑似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确诊为颈椎病分为健康组(n=380)和颈椎病组(n=570),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借助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颈长、相对颈长和身高与颈椎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职业、颈长、相对颈长和身高几个变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颈椎病类型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颈长、相对颈长几个变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年龄、职业、颈长、相对颈长和身高与颈椎病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职业、相对颈长和身高是导致颈椎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579(1.249~3.007),3.049(1.461~2.978),4.192(1.467~2.659),4.983(1.273~3.042)]。结论 相对颈长较长、身高较矮、年龄较大和脑力劳动为颈椎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各类型颈椎病发病率上升。
    摘要:
    目的 酒精使用障碍已被证实可能导致人群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及社会关系损害,本研究将收集2014—2024年发表的有关中国酒精使用障碍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运用Meta分析方法汇总分析中国酒精使用障碍患病率。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中报道中国酒精使用障碍的文献,采用STATA14软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森林图。异质性检验采用Homogeneity test(Q检验),若I2>50%,认为纳入研究存在异质性,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汇总分析7项研究50 399例数据,得到2014—2024年中国酒精使用障碍患病率为13.1%(95%CI:0.089~0.174),按照性别不同进行亚组分析,报道中国男性与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10%(95%CI:0.037~0.177)和2.2%(95%CI:0.018~0.026)。结论 2014—2024年中国酒精使用障碍患病率为13.1%,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摘要:
    目的 探究早期控制不同血糖水平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组织炎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因颅脑损伤且均行手术治疗收入孝感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83名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到常规血糖控制组和严格血糖控制组,使用胰岛素微量泵调节患者血糖水平,测定术后第1、3、7天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分析其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常规血糖控制组血清MDA较术后第1天升高(P<0.05),且高于严格血糖控制组术后第3天血清MDA(P<0.05);术后第7天两组血清MDA水平较术后第3天均下降(P<0.05),且严格血糖控制组血清MDA水平低于常规血糖控制组(P<0.05)。结论 早期将脑损伤患者血糖控制在更低的水平可降低脑损伤患者术后氧化应激水平,在临床上可予以针对性的措施稳定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糖水平。
    摘要:
    目的 评估电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疗效,为临床综合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分娩并于产后42 d被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基于标准凯格尔(Kegel)训练的基础上实施盆底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进行标准Kegel训练。通过MRI测量肛提肌裂孔横轴、纵轴及面积大小以及使用盆底测量仪测定肌电值判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肛提肌裂孔横轴、纵轴和面积在治疗后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肌电值、Ⅰ与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应用盆底电刺激治疗结合Kegel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疗效更佳,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摘要:
    由于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以及耐药菌的出现,找寻新型抗菌药物已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作为重要的新兴抗菌药物,纳米抗菌材料以其独有的物化特性,为如何对抗耐药菌产生、防治耐药菌感染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该文对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纳米抗菌材料进行了系统回顾与总结,简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抑菌性及作用机制,并浅谈未来研究、应用纳米抗菌材料有待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摘要:
    基因编辑是一种能够精确修改基因组的技术,它为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利用锌指核酸酶(ZFNs)、转录激活类效应核酸酶(TALENs)、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等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操作目标基因,实现在小鼠模型中敲除、插入或修改特定基因,用以研究其对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探索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理解这些相互作用对宿主健康的影响。近期的研究发现,小鼠基因编辑对其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有了重要进展。特定基因的敲除能够导致微生物组成的改变,进而影响宿主的代谢、免疫和疾病风险。这些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为理解肠道微生物学和宿主健康的关键因素提供了重要线索。未来,进一步研究小鼠基因组编辑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以维护宿主健康。
    摘要:
    目的 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在胫骨干远端闭合性骨折(AOOTA)患者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经整体抽样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5例AOOTA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2例)和MIPPO组(53例),常规组实施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IPPO组实施急诊MIPPO手术治疗,治疗后均开展为期半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康复情况,手术应激情况,胫骨关节结构、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MIPPO组的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住院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分别为(13.36±3.27)min、(75.45±10.27)mL、(70.33±10.42)min、(10.24±2.25)d、(10.35±2.33)周,均低于常规组[(15.77±3.42)min、(80.44±10.38)mL、(75.45±10.26)min、(14.49±4.36)d、(12.77±3.41)周](P<0.05);MIPPO组的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分别为(90.41±10.24)pg/mL、(145.33±20.62)pg/mL,低于常规组[(95.88±10.27)pg/mL、(160.33±20.72)pg/m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20.75±20.42)U/mL]高于常规组[(105.44±20.36)U/mL](P<0.05);MIPPO组的胫骨角、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外侧平台后倾角分别为(95.22±10.36)°、(15.34±3.72)°、(13.36±3.25)°,均高于常规组[(90.27±10.26)°、(13.41±3.15)°、(11.45±3.36)°](P<0.05);MIPPO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膝关节Lysholm量表评分分别为(75.25±10.36)分、(84.39±10.29)分,均高于常规组[(70.33±10.62)分、(79.35±10.25)分],膝关节疾病严重程度(HSS)评分分别为(76.62±10.31)分、(85.61±10.23)分,均高于常规组[(71.44±10.21)分、(80.33±10.49)分](P<0.05);MIPPO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43%(5/53)]低于常规组[23.08%(12/52)](P<0.05)。结论 MIPPO技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加快康复情况,对减轻手术应激、促进患者胫骨结构和功能恢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摘要: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辅助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术(PK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NMIBC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实施PKRBT手术治疗,联合组通过术中注射吉西他滨辅助治疗,所有患者开展为期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短期预后。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联合组治疗后的人类软骨糖蛋白(YKL-40)、重组人Dickkopf相关蛋白(DKK-1)分别为(50.25±10.36)ng/mL、(6.62±1.45)ng/mL,均低于手术组[(55.38±10.72)ng/mL、(8.65±2.82)ng/mL];联合组治疗后的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分别为(255.65±20.33)ng/mL、(345.25±30.36)μg/L、(411.24±40.62)μg/L,均低于手术组[(270.33±20.41)ng/mL、(368.72±30.61)μg/L、(441.36±40.27)μg/L];联合组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7.78%(35/45)、88.89%(40/45),均高于手术组[55.56%(25/45)、62.22%(28/45)];联合组的1年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10.25±2.21)个月、(11.36±2.41)个月,均高于手术组[(8.14±1.65)个月、(9.29±1.33)个月],病情复发率17.78%(8/45)低于手术组33.33%(15/45);联合组的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QLICP-BL)量表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及副作用等维度评分分别为(35.25±5.11)分、(40.32±5.29)分、(35.26±5.22)分、(30.23±5.18)分,均高于手术组[(32.11±5.46)分、(37.45±5.25)分、(32.28±5.21)分、(27.44±5.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NMIBC患者的PKRBT术中经膀胱黏膜多点注射吉西他滨能有效改善其近期疗效,对改善患者短期预后、降低病情复发风险,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均有积极意义。
    摘要:
    目的 观察牛肺表面活性剂不同给药途径对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5例MAS患儿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2例)和双途径组(43例),常规组采用机械通气结合气管内滴入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双途径组通过牛肺表面活性剂支气管肺泡灌洗结合气管内滴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炎症因子、血气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双途径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分别为(114.45±10.27)ng/mL、(60.45±10.31)pg/mL、(45.15±10.27)ng/mL,均低于常规组[(121.36±10.25)ng/mL、(65.27±10.36)pg/mL、(50.33±10.24)ng/mL](P<0.05);双途径组的动脉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O2)分别为(92.44±10.45)mmHg、(95.18±5.26)%,均高于常规组[(87.32±10.46)mmHg、(92.55±5.46)%](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40.24±10.33)mmHg]低于常规组[(45.11±10.19)mmHg](P<0.05);双途径组的一氧化氮(NO)[(23.25±5.77)ppb]高于常规组[(20.47±5.16)ppb](P<0.05),内皮素-1(ET-1)[(50.62±10.39)ng/L]低于常规组[(55.47±10.28)ng/L](P<0.05);双途径组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36±0.24)d、(6.65±1.33)d、(10.33±2.26)d,均低于常规组[(4.18±1.77)d、(8.12±2.54)d、(14.42±4.15)d](P<0.05);双途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9.30%(4/43)]低于常规组[23.81%(10/42)](P<0.05)。结论 牛肺表面活性剂肺泡灌洗+气管内滴入给药有利于改善MAS患儿的气道炎症及肺部血气指标,可一定程度上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快康复进程并改善患儿预后。
    摘要:
    目的 观察地氟烷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安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12例老年糖尿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列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6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地氟烷辅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苏醒情况及麻醉相关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6 h、12 h、48 h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分别为(4.25±1.33)分、(3.65±0.53)分、(2.77±0.36)分,均低于常规组[(5.18±1.76)分、(4.31±1.72)分、(3.55±0.82)分](P<0.05);试验组术后6 h、12 h、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RSS)分别为(3.77±0.46)分、(3.36±0.25)分、(3.11±0.16)分,均高于常规组[(3.02±0.69)分、(2.73±0.65)分、(2.31±0.59)分](P<0.05);试验组术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分别为(15.35±3.27)ng/mL、(12.29±3.14)pg/mL,均低于常规组[(18.64±4.25)ng/mL、(15.18±3.76)pg/mL](P<0.05);试验组术后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别为(24.12±5.28)分、(24.33±5.72)分,均高于常规组[(21.45±5.36)分、(21.29±5.31)分](P<0.05);试验组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44±3.46)min、(17.62±4.14)min、(24.11±5.15)h、(10.32±2.49)d,略高于常规组[(14.45±3.13)min、(16.19±4.21)min、(22.36±5.27)h、(9.63±1.79)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相关副反应发生率为14.29%(8/56),略高于常规组[10.71%(6/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氟烷辅助全身麻醉能增强老年糖尿病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可在不明显影响苏醒质量,或增加麻醉风险基础上,有效避免神经功能损伤,并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的根管填充剂在治疗牙体牙髓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患有牙体牙髓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根管填充术进行治疗。根据使用根管填充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A(20例)、B(22例)、C(22例)三组,其中A组使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根管填充,B组使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根管填充,C组使用AH-plus糊剂进行根管填充。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牙齿咬合力、出血指数及牙龈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B、C三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5.00%、81.81%和90.91%,A组相较于B组和C组更低(P<0.05)。治疗后,B组和C组牙齿咬合力水平相较于A组更高(P<0.05);B组和C组出血指数和牙龈指数相较于A组更低(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B组为13.64%,C组为4.55%,B组和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A组低(P<0.05)。结论 AH-plus糊剂的临床效果最好,纳米羟基磷灰石治疗效果仅次于AH-plus糊剂,可增强牙齿咬合力,降低出血指数和牙龈指数,缓解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有效改善口腔环境。
    摘要:
    目的 对股骨头坏死后患者实施外侧入路与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其效果及创伤反应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直接前入路组切口长度较后外侧入路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后外侧入路组少,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较后外侧入路组短(P<0.05);术后1 d直接前入路组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水平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直接前入路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后外侧入路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后外侧入路组高(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采取两种入路方式治疗股骨头坏死均安全有效,但直接前入路方式能减小创伤,缩短恢复时间,减轻创伤反应,促进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摘要:
    目的 旨在观察盐酸哌罗匹隆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效果,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给予盐酸哌罗匹隆治疗,观察组(n=60)给予盐酸哌罗匹隆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精神症状、空腹血糖(FBG)、血清泌乳素(PRL)、血脂水平和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3个月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3个维度的评分在两组患者中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FBG、PR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在两组患者中均升高,观察组FBG、T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R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中4个维度的评分在两组患者中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哌罗匹隆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有利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可维持糖脂代谢稳定,还有利于患者社会功能情况的改善。
    摘要:
    目的 分析应用联合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收集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受试者,根据系统随机化法将其进行分组处理,比例为1∶1。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分别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反应、肾功能指标、钙磷代谢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稍高于对照组(97.50%>8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均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SCr)、尿素(BUN)指标均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磷均更低,且血钙更高(P<0.05);经对比试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治疗方案安全系数高,治疗效果良好。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早期发现癫痫继发高危人群及指导临床防治方案制定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唐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203例,根据是否继发癫痫分为癫痫组(33例)和无癫痫组(170例),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合并基础疾病、梗死病变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法评价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03例中继发癫痫33例,发生率为16.26%。两组梗死范围、局部血容量、局部血流量、白细胞计数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皮层梗死、低局部血容量、低局部血流量、高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高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均是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与梗死范围、脑部血流灌注情况及免疫炎症相关实验室指标等有关;其中皮层梗死、低局部血容量、低局部血流量、高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高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患者更易继发癫痫。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非布司他治疗的效果及对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方城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8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其中一组41例增加别嘌醇片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42例增加非布司他治疗为观察组。两组均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前者更高;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尿酸(SUA)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微量白蛋白尿(MAU)水平、尿白蛋白肌酐比(ACR)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比较,均降低,组间比较,前者均更低;观察组、对照组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前者更低(均P<0.05)。结论 非布司他可以提高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效果,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血糖水平及肾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摘要:
    目的 探讨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典型临床表现及其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基因检测为阴性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8岁1个月,存在典型的骨纤维异常增生和咖啡色皮肤斑点,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McCune-Albright综合征。结论 McCune-Albright综合征的患者通常基因检测结果阳性率较低,当患者出现典型的骨纤维异常增生、咖啡色皮肤斑点和性早熟三联征中的两种时,应高度警惕出现此类疾病的可能性,并早期对症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病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PTGD序贯LC治疗,n=43)和对照组(急诊LC治疗,n=103),对两组LC手术时间、住院总天数、术后排气时间、LC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总花费、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PTGD至LC时间为(38.74±18.30)d。观察组LC手术时间[(53.95±17.75)min]低于对照组[(66.34±24.61)min],观察组住院总天数[(9.23±3.62)d]高于对照组[(7.34±3.80)d],观察组LC术后带管时间[(4.33±2.42)d]低于对照组[(7.21±4.30)d],观察组住院总花费[(32 306.29±11 551.70)元]高于对照组[(21 588.82±5 338.03)元](P<0.05)。观察组LC术后排气时间[(1.88±0.79)d]与对照组[(1.73±0.7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急诊LC相比,PTGD序贯LC可降低急性胆囊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患者的手术难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PTGD序贯LC存在总体费用高,治疗周期长等缺点。
    2024(11):104-106,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1.022
    摘要:
    目的 探究肺炎患儿的雾化吸入结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70名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3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雾化吸入治疗,另外35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雾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小气道功能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体温恢复时间、咳嗽回复时间、肺部体征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前后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和血沉]。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86%和97.14%(P<0.05);观察组治疗后FEF25、FEF50、FEF75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回复时间、肺部体征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白细胞计数、血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雾化吸入结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仅能有效缓解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不适症状,还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控制疾病发展。
    2024(11):107-110,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1.023
    摘要:
    目的 探究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7月104例老年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药物分为口服组和雾化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口服组52例采取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组52例在口服组基础上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对比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气道重塑指标、血清相关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2周后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OI)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雾化组高于口服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雾化组低于口服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紧张素II(Ang-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雾化组低于口服组(P<0.05);血管紧张素I(Ang-I)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雾化组高于口服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雾化组低于口服组(P<0.05);腺苷酸环化酶相关蛋白1(CAP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雾化组高于口服组(P<0.05)。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雾化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4/52),与口服组[3.85%(2/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可调节老年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调控气道重塑指标,改善血气指标,安全性良好。
    2024(11):111-113,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1.024
    摘要:
    目的 分析呋塞米不同输注方式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21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5例患者行静脉注射呋塞米并作为A组,另105例行输液泵连续输注并作为B组,分析组间疗效;另按照是否出现预后不佳分为预后不佳组(43例)与预后良好组(167例)。对两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相较于A组(65.71%),B组的总有效率(82.86%)处于更高水平;以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出现预后不佳情况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心功能分级为Ⅳ级、下肢水肿、LVEF低、NT-proBNP水平高(O^R=1.093、1.080、1.096、2.351、1.084,P<0.05)结论 以输液泵连续输注呋塞米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更为显著,另影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心功能分级为Ⅳ级、下肢水肿、LVEF低、NT-proBNP水平高,临床可据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改善病情,进而促进预后恢复。
    2024(11):114-117,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1.025
    摘要:
    目的 探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对老年脓毒症病情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HMGB1、sTREM-1、HSP70水平,比较不同病情程度入院时血清HMGB1、sTREM-1、HSP70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相关性,比较30 d后不同结局患者入院时血清HMGB1、sTREM-1、HSP70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患者30 d后不良结局的危险度。结果 研究组入院时血清HMGB1、sTREM-1水平高于对照组,HSP7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程度入院时血清HMGB1、sTREM-1水平比较:A级患者<B级患者<C级患者(P<0.05),HSP70水平比较:A级患者>B级患者>C级患者(P<0.05);入院时血清HMGB1、sTREM-1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HSP70水平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P<0.05);病死患者血清HMGB1、sTREM-1水平高于生存患者,HSP70水平低于生存患者(P<0.05);血清HMGB1、sTREM-1、HSP70水平联合预测预后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5,最佳敏感度、特异度为92.00%、92.73%(P<0.05);入院时血清HMGB1、sTREM-1、HSP70高水平患者病死危险度为低水平的12.897、3.306、0.366倍(P<0.05)。结论 血清HMGB1、sTREM-1、HSP70水平与老年脓毒症病情程度及预后转归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病情程度、评估转归情况的辅助指标。
    2024(11):118-121,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1.026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利奈唑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对氧磷酶1(PON1)以及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漯河市传染病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1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56例给予基础治疗联合阿米卡星、莫西沙星治疗,利奈唑胺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利奈唑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血清PON1活性及sTREM-1表达水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利奈唑胺组病灶吸收时间、痰培养转阴时间、涂片转阴时间和空洞闭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炎性细胞因子值均降低(P<0.05),且利奈唑胺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TREM-1水平均降低、PON1水平均升高(P<0.05),且利奈唑胺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基础上应用阿米卡星、莫西沙星联合利奈唑胺用于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能有效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肺部组织恢复时间,改善预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可靠。
    2024(11):122-12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1.027
    摘要:
    目的 探讨检测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者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中的价值对比,为临床检测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诊治的82例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82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常规心电图检查,41例)和研究组(动态心电图检查,41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检查冠心病,研究组的阳性检出率(85.37%)优于常规组(65.85%)(P<0.05);研究组检测心律失常阳性率(100%)优于常规组(58.54%)(P<0.05);研究组检测出多种心律失常优于常规组(χ2=35.153、31.694、19.259、25.376、16.605,P<0.05);研究组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0,而常规组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9.76%、12.20%,两种检测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检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中,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度相对更高,还能准确判断出患者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从而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治疗方案,提升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摘要:
    目的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上有独特优势,多项研究表明材料的物理性质会影响到细胞的生长特性。该研究基于高分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在PET表面进行纳米线角度修饰,以观察基质表面物理特性改变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张氏肝细胞分别培养在玻璃、聚苯乙烯(PS)和表面进行了不同倾斜角度修饰的PET材质上,24 h后收集不同基质上的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鬼笔环肽(phalloidin)和DAPI染色制作细胞爬片以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发现各组细胞的生长周期分布无明显差别,PET纳米线板生长的细胞存活率与玻璃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两者上的细胞存活率比在PS基质生长的低(P<0.05),而倾斜角为40°的PET纳米线板的细胞存活率与其他不同倾斜角度PET纳米线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细胞形态发现生长于10°、20°的PET纳米线板上的细胞与其他角度的纳米线板和玻璃板相比表现出一定的生长方向性。结论 该研究证实了采用PET表面修饰的纳米线板作为细胞生长基质的可能性,支持作用与传统玻璃材质类似,其表面进行角度修饰后,表现出引导细胞生长方向的作用,在组织修复支撑等方面可能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 酒精使用障碍已被证实可能导致人群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及社会关系损害,本研究将收集2014—2024年发表的有关中国酒精使用障碍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运用Meta分析方法汇总分析中国酒精使用障碍患病率。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中报道中国酒精使用障碍的文献,采用STATA14软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森林图。异质性检验采用Homogeneity test(Q检验),若I2>50%,认为纳入研究存在异质性,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汇总分析7项研究50 399例数据,得到2014—2024年中国酒精使用障碍患病率为13.1%(95%CI:0.089~0.174),按照性别不同进行亚组分析,报道中国男性与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10%(95%CI:0.037~0.177)和2.2%(95%CI:0.018~0.026)。结论 2014—2024年中国酒精使用障碍患病率为13.1%,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摘要:
    目的 探究早期控制不同血糖水平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组织炎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因颅脑损伤且均行手术治疗收入孝感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83名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到常规血糖控制组和严格血糖控制组,使用胰岛素微量泵调节患者血糖水平,测定术后第1、3、7天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分析其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常规血糖控制组血清MDA较术后第1天升高(P<0.05),且高于严格血糖控制组术后第3天血清MDA(P<0.05);术后第7天两组血清MDA水平较术后第3天均下降(P<0.05),且严格血糖控制组血清MDA水平低于常规血糖控制组(P<0.05)。结论 早期将脑损伤患者血糖控制在更低的水平可降低脑损伤患者术后氧化应激水平,在临床上可予以针对性的措施稳定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糖水平。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早期发现癫痫继发高危人群及指导临床防治方案制定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唐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203例,根据是否继发癫痫分为癫痫组(33例)和无癫痫组(170例),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合并基础疾病、梗死病变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法评价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03例中继发癫痫33例,发生率为16.26%。两组梗死范围、局部血容量、局部血流量、白细胞计数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皮层梗死、低局部血容量、低局部血流量、高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高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均是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与梗死范围、脑部血流灌注情况及免疫炎症相关实验室指标等有关;其中皮层梗死、低局部血容量、低局部血流量、高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高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患者更易继发癫痫。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非布司他治疗的效果及对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方城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8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其中一组41例增加别嘌醇片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42例增加非布司他治疗为观察组。两组均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前者更高;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尿酸(SUA)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微量白蛋白尿(MAU)水平、尿白蛋白肌酐比(ACR)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比较,均降低,组间比较,前者均更低;观察组、对照组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前者更低(均P<0.05)。结论 非布司他可以提高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效果,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血糖水平及肾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摘要:
    目的 分析应用联合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收集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受试者,根据系统随机化法将其进行分组处理,比例为1∶1。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分别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反应、肾功能指标、钙磷代谢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稍高于对照组(97.50%>8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均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SCr)、尿素(BUN)指标均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磷均更低,且血钙更高(P<0.05);经对比试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治疗方案安全系数高,治疗效果良好。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的根管填充剂在治疗牙体牙髓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患有牙体牙髓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根管填充术进行治疗。根据使用根管填充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A(20例)、B(22例)、C(22例)三组,其中A组使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根管填充,B组使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根管填充,C组使用AH-plus糊剂进行根管填充。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牙齿咬合力、出血指数及牙龈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B、C三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5.00%、81.81%和90.91%,A组相较于B组和C组更低(P<0.05)。治疗后,B组和C组牙齿咬合力水平相较于A组更高(P<0.05);B组和C组出血指数和牙龈指数相较于A组更低(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B组为13.64%,C组为4.55%,B组和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A组低(P<0.05)。结论 AH-plus糊剂的临床效果最好,纳米羟基磷灰石治疗效果仅次于AH-plus糊剂,可增强牙齿咬合力,降低出血指数和牙龈指数,缓解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有效改善口腔环境。
    摘要:
    目的 旨在观察盐酸哌罗匹隆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效果,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给予盐酸哌罗匹隆治疗,观察组(n=60)给予盐酸哌罗匹隆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精神症状、空腹血糖(FBG)、血清泌乳素(PRL)、血脂水平和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3个月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3个维度的评分在两组患者中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FBG、PR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在两组患者中均升高,观察组FBG、T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R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中4个维度的评分在两组患者中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哌罗匹隆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有利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可维持糖脂代谢稳定,还有利于患者社会功能情况的改善。
    摘要:
    目的 对股骨头坏死后患者实施外侧入路与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其效果及创伤反应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直接前入路组切口长度较后外侧入路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后外侧入路组少,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较后外侧入路组短(P<0.05);术后1 d直接前入路组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水平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直接前入路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后外侧入路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后外侧入路组高(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采取两种入路方式治疗股骨头坏死均安全有效,但直接前入路方式能减小创伤,缩短恢复时间,减轻创伤反应,促进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摘要:
    目的 探讨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典型临床表现及其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基因检测为阴性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8岁1个月,存在典型的骨纤维异常增生和咖啡色皮肤斑点,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McCune-Albright综合征。结论 McCune-Albright综合征的患者通常基因检测结果阳性率较低,当患者出现典型的骨纤维异常增生、咖啡色皮肤斑点和性早熟三联征中的两种时,应高度警惕出现此类疾病的可能性,并早期对症治疗。
    摘要:
    目的 比较颈椎病患者与健康人的颈长、相对颈长和身高的差异性,为颈椎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门诊收治的950例疑似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确诊为颈椎病分为健康组(n=380)和颈椎病组(n=570),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借助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颈长、相对颈长和身高与颈椎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职业、颈长、相对颈长和身高几个变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颈椎病类型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颈长、相对颈长几个变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年龄、职业、颈长、相对颈长和身高与颈椎病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职业、相对颈长和身高是导致颈椎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579(1.249~3.007),3.049(1.461~2.978),4.192(1.467~2.659),4.983(1.273~3.042)]。结论 相对颈长较长、身高较矮、年龄较大和脑力劳动为颈椎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各类型颈椎病发病率上升。
    摘要: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辅助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术(PK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NMIBC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实施PKRBT手术治疗,联合组通过术中注射吉西他滨辅助治疗,所有患者开展为期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短期预后。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联合组治疗后的人类软骨糖蛋白(YKL-40)、重组人Dickkopf相关蛋白(DKK-1)分别为(50.25±10.36)ng/mL、(6.62±1.45)ng/mL,均低于手术组[(55.38±10.72)ng/mL、(8.65±2.82)ng/mL];联合组治疗后的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分别为(255.65±20.33)ng/mL、(345.25±30.36)μg/L、(411.24±40.62)μg/L,均低于手术组[(270.33±20.41)ng/mL、(368.72±30.61)μg/L、(441.36±40.27)μg/L];联合组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7.78%(35/45)、88.89%(40/45),均高于手术组[55.56%(25/45)、62.22%(28/45)];联合组的1年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10.25±2.21)个月、(11.36±2.41)个月,均高于手术组[(8.14±1.65)个月、(9.29±1.33)个月],病情复发率17.78%(8/45)低于手术组33.33%(15/45);联合组的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QLICP-BL)量表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及副作用等维度评分分别为(35.25±5.11)分、(40.32±5.29)分、(35.26±5.22)分、(30.23±5.18)分,均高于手术组[(32.11±5.46)分、(37.45±5.25)分、(32.28±5.21)分、(27.44±5.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NMIBC患者的PKRBT术中经膀胱黏膜多点注射吉西他滨能有效改善其近期疗效,对改善患者短期预后、降低病情复发风险,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均有积极意义。
    摘要:
    目的 观察牛肺表面活性剂不同给药途径对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5例MAS患儿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2例)和双途径组(43例),常规组采用机械通气结合气管内滴入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双途径组通过牛肺表面活性剂支气管肺泡灌洗结合气管内滴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炎症因子、血气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双途径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分别为(114.45±10.27)ng/mL、(60.45±10.31)pg/mL、(45.15±10.27)ng/mL,均低于常规组[(121.36±10.25)ng/mL、(65.27±10.36)pg/mL、(50.33±10.24)ng/mL](P<0.05);双途径组的动脉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O2)分别为(92.44±10.45)mmHg、(95.18±5.26)%,均高于常规组[(87.32±10.46)mmHg、(92.55±5.46)%](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40.24±10.33)mmHg]低于常规组[(45.11±10.19)mmHg](P<0.05);双途径组的一氧化氮(NO)[(23.25±5.77)ppb]高于常规组[(20.47±5.16)ppb](P<0.05),内皮素-1(ET-1)[(50.62±10.39)ng/L]低于常规组[(55.47±10.28)ng/L](P<0.05);双途径组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36±0.24)d、(6.65±1.33)d、(10.33±2.26)d,均低于常规组[(4.18±1.77)d、(8.12±2.54)d、(14.42±4.15)d](P<0.05);双途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9.30%(4/43)]低于常规组[23.81%(10/42)](P<0.05)。结论 牛肺表面活性剂肺泡灌洗+气管内滴入给药有利于改善MAS患儿的气道炎症及肺部血气指标,可一定程度上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快康复进程并改善患儿预后。
    摘要:
    目的 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在胫骨干远端闭合性骨折(AOOTA)患者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经整体抽样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5例AOOTA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2例)和MIPPO组(53例),常规组实施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IPPO组实施急诊MIPPO手术治疗,治疗后均开展为期半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康复情况,手术应激情况,胫骨关节结构、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MIPPO组的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住院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分别为(13.36±3.27)min、(75.45±10.27)mL、(70.33±10.42)min、(10.24±2.25)d、(10.35±2.33)周,均低于常规组[(15.77±3.42)min、(80.44±10.38)mL、(75.45±10.26)min、(14.49±4.36)d、(12.77±3.41)周](P<0.05);MIPPO组的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分别为(90.41±10.24)pg/mL、(145.33±20.62)pg/mL,低于常规组[(95.88±10.27)pg/mL、(160.33±20.72)pg/m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20.75±20.42)U/mL]高于常规组[(105.44±20.36)U/mL](P<0.05);MIPPO组的胫骨角、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外侧平台后倾角分别为(95.22±10.36)°、(15.34±3.72)°、(13.36±3.25)°,均高于常规组[(90.27±10.26)°、(13.41±3.15)°、(11.45±3.36)°](P<0.05);MIPPO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膝关节Lysholm量表评分分别为(75.25±10.36)分、(84.39±10.29)分,均高于常规组[(70.33±10.62)分、(79.35±10.25)分],膝关节疾病严重程度(HSS)评分分别为(76.62±10.31)分、(85.61±10.23)分,均高于常规组[(71.44±10.21)分、(80.33±10.49)分](P<0.05);MIPPO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43%(5/53)]低于常规组[23.08%(12/52)](P<0.05)。结论 MIPPO技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加快康复情况,对减轻手术应激、促进患者胫骨结构和功能恢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摘要:
    目的 观察地氟烷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安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12例老年糖尿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列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6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地氟烷辅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苏醒情况及麻醉相关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6 h、12 h、48 h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分别为(4.25±1.33)分、(3.65±0.53)分、(2.77±0.36)分,均低于常规组[(5.18±1.76)分、(4.31±1.72)分、(3.55±0.82)分](P<0.05);试验组术后6 h、12 h、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RSS)分别为(3.77±0.46)分、(3.36±0.25)分、(3.11±0.16)分,均高于常规组[(3.02±0.69)分、(2.73±0.65)分、(2.31±0.59)分](P<0.05);试验组术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分别为(15.35±3.27)ng/mL、(12.29±3.14)pg/mL,均低于常规组[(18.64±4.25)ng/mL、(15.18±3.76)pg/mL](P<0.05);试验组术后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别为(24.12±5.28)分、(24.33±5.72)分,均高于常规组[(21.45±5.36)分、(21.29±5.31)分](P<0.05);试验组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44±3.46)min、(17.62±4.14)min、(24.11±5.15)h、(10.32±2.49)d,略高于常规组[(14.45±3.13)min、(16.19±4.21)min、(22.36±5.27)h、(9.63±1.79)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相关副反应发生率为14.29%(8/56),略高于常规组[10.71%(6/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氟烷辅助全身麻醉能增强老年糖尿病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可在不明显影响苏醒质量,或增加麻醉风险基础上,有效避免神经功能损伤,并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摘要:
    目的 为更清晰地了解临床科室对输注泵设备质控的需求,更真实地反应临床科室使用中常用流速值的误差,更准确地制定检测计划,提高输注泵使用中的安全性。方法 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并与各科室临床医师进行质控需求访谈,统计和分析医院信息系统(HIS)中各临床科室输注泵的常用流速值,通过统计学方法探索特异性流速点设置的方法。结果 通过对各临床科室需求分析的汇总,得到了详细的用户需求:电池蓄电能力、使用培训、常用药物及输注流速,在HIS系统数据分析进一步验证科室需求。汇总得到各科室常用流速值覆盖范围分布图,并探索制定以流速均值、众数和置信区间为主的输注泵类设备检测点设置方法。结论 了解临床科室实际使用效果,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质量检测校准点,能切实提高医院输注泵质量检测效率,制定更贴合临床实际的质控计划,更广泛地开展质量检测。
    摘要:
    由于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以及耐药菌的出现,找寻新型抗菌药物已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作为重要的新兴抗菌药物,纳米抗菌材料以其独有的物化特性,为如何对抗耐药菌产生、防治耐药菌感染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该文对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纳米抗菌材料进行了系统回顾与总结,简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抑菌性及作用机制,并浅谈未来研究、应用纳米抗菌材料有待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摘要:
    基因编辑是一种能够精确修改基因组的技术,它为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利用锌指核酸酶(ZFNs)、转录激活类效应核酸酶(TALENs)、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等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操作目标基因,实现在小鼠模型中敲除、插入或修改特定基因,用以研究其对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探索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理解这些相互作用对宿主健康的影响。近期的研究发现,小鼠基因编辑对其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有了重要进展。特定基因的敲除能够导致微生物组成的改变,进而影响宿主的代谢、免疫和疾病风险。这些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为理解肠道微生物学和宿主健康的关键因素提供了重要线索。未来,进一步研究小鼠基因组编辑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以维护宿主健康。
    摘要:
    目的 探究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舒适护理配合麻醉护理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治疗的60例手术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数字随机化方法,患者被均匀分配至两组,一组接受常规麻醉护理,另一组则接受麻醉护理盘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在麻醉效果上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手术患者中应用人性化舒适护理配合麻醉护理盘,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效果,提高其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加速其身心的恢复。
    摘要:
    目的 评估电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疗效,为临床综合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分娩并于产后42 d被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基于标准凯格尔(Kegel)训练的基础上实施盆底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进行标准Kegel训练。通过MRI测量肛提肌裂孔横轴、纵轴及面积大小以及使用盆底测量仪测定肌电值判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肛提肌裂孔横轴、纵轴和面积在治疗后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肌电值、Ⅰ与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应用盆底电刺激治疗结合Kegel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疗效更佳,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