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1-7.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01
摘要:目的 基于身体活动数据预测每个观测对象的生存概率。方法 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数据库中提取NHANES 2003—2006年不同对象的身体活动监测数据。通过综合Brier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等多种评价指标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比较了条件生存森林、自适应LASSO、深度学习生存模型等三种生存分析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本研究所建立的深度学习生存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其他两个模型。同时,本研究还分析了各项身体活动变量在深度学习生存模型中的重要性,其中年龄和总活动计数对人的身体影响最大,在内部和外部验证中均观察到类似的结果。结论 深度神经网络生存模型可以作为预测身体活动对身体影响的有效工具。
2024(9):8-16.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02
摘要:目的 基于脂质代谢与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构建肾透明细胞癌(ccRCC)免疫浸润及预后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ccRCC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与脂质代谢与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进行整合,筛选8个预后相关基因(LERGs)。利用最小绝对收宿和选择算子(LASSO)方法进一步筛选出5个基因用于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曲线下面积(AUC)为0.7;构建风险评分模型的5个基因的单因素Cox回归显示HSD11B1、CYP21A2、IL6、F2和ADIPOQ均为ccR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高风险组患者中死亡事件显著高于低风险患者,Fuhrman分级高肿瘤的比例明显高于低风险组,病理T分期高的比例高于低风险组,而抗肿瘤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差于低风险组,且高低风险组最化疗药物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基于脂质代谢与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ccRCC患者的免疫浸润及预后预测价值较高。
2024(9):17-22.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03
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腰椎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研究椎间盘中注入骨水泥后对上下椎体所受最大应力的影响,降低后期患者在运动和劳动中椎体骨折的风险,为治疗腰椎疼痛及椎间隙注入骨水泥手术提供实验数据和参考。方法 获取符合要求的CT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 Wrap、SolidWorks、Ansys Workbench等软件构建实验要求的腰椎有限元模型,将构建的模型进行前屈、后伸、左弯、右弯、左旋、右旋、站立运动状态分析,比较注入在不同位置和注入不同量的骨水泥对上下椎体的应力影响和变化趋势。结果 成功建立了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的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各种运动中分析的结果均在既往文献数据参考范围内,可认为模型有效,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实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发现骨水泥注入到椎间盘的左侧、中间、右侧三者之间对椎体表面的最大应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在椎间盘中注入1 mL、4 mL和7 mL骨水泥后分析发现随着骨水泥注入量的增加上下椎体表面所受的最大应力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考虑到人体的实际运动更加多样和复杂等综合因素骨水泥注入到椎间盘中间更加合理,综合过往的文献和本次的实验研究在椎间盘中注入4~7 mL(50%~100%)骨水泥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不建议注入到100%,骨水泥渗漏的风险过大,可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
2024(9):23-28.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04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DICOM模式融合神经导航技术在儿童脑干胶质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神经外科儿童脑干胶质瘤21例,术中采用头颅MRI原始数据DICOM模式通过计算机处理软件融合神经导航技术,结合术中实时电生理监测行脑干肿瘤切除术,术后判断病例的疗效。结果 20例(95.2%)肿瘤近全切除,1例(4.8%)部分切除。术后症状短期内均有缓解,围手术期内无死亡病例。随访6~48个月,平均(35±10.1)个月,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术前及术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有5例(23.8%)恶化,其中3例死亡,总体生存率61.9%(13/21)。结论 DICOM模式融合神经导航技术能术中辅助确定脑干-肿瘤边界,电生理监测能保障患者神经功能,最大程度切除肿瘤。
2024(9):29-35.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05
摘要:目的 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估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手术(PETFA)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数据库,筛选随机对照试验(RCTs),使用Rev Man 5.3软件,采用相对风险(RR)和标准化平均差异(SMD)进行统计。结果 纳入8篇高质量研究,涉及462例患者。结果显示PETFA手术的多项指标均优于传统手术,包括更短的手术时间[平均差(MD)=-6.51],较少的术中出血(MD=-7.09),更短的住院时间(MD=-2.85),以及更佳的术后疼痛缓解(MD=-1.68)和功能恢复(MD=-0.89)。结论 PETFA微创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具显著优势,推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2024(9):36-40.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06
摘要:目的 探索RapidPlan自动计划模型跨病种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抽取10例直肠癌手动优化临床应用(CMO)计划作为测试组,使用已被证实在宫颈癌自动计划中表现优秀的RapidPlan模型对其进行优化,并对比直肠癌手动计划和自动计划的差异,判断模型的跨病种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模型生成的自动计划与手动计划均满足临床需求,相较于手动计划,RapidPlan自动计划模型优化计划的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 OAR)膀胱V30、V40、V50分别降低了19.0%、17.6%、20.7%(P<0.05)。计划靶区(PTV)的D2降低了1.6%,D98提高了0.9%,适形度指数(CI)值降低了5.6%(P<0.05),均匀度指数(HI)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宫颈癌RapidPlan自动计划模型优化直肠癌计划得到的结果相较于手动计划更优,模型的跨病种使用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可行性。
2024(9):41-47.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07
摘要:目的 为促进角膜塑形镜安全使用,强化角膜塑形镜应用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研究国内外文献,了解角膜塑形镜的应用现状,结合日常监测实际,分析影响角膜塑形镜安全使用的影响因素,提出应用管理建议。结果 从角膜塑形镜设计风险、质量风险和临床使用风险入手,发现角膜塑形镜的设计结构、材质与质量、生产工艺、验配情况、日常使用以及护理液的材质等均可能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针对监管机构、注册人、验配机构、使用人群提出系列建议。结论 角膜塑形镜安全使用监管应贯穿产品的生产,验配及使用全过程。
王建军,李彦飞,刘云瑞,史云川,王刚,王华欣,周小强,关远帆,王立军
2024(9):48-51.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08
摘要:目的 对国产医用加速器LA-6B的剂量进行检测,以评估和验证其在后期治疗过程中的辐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GB 15213—2016《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使用PTW-BEAMSCAN?三维水箱、U-NIDOS剂量仪等工具对LA-6B加速器剂量进行了检测。结果 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可知,LA-6B加速器X射线剂量指标均满足相关要求,且其能够提供稳定的束流照射。结论 LA-6B加速器具有良好且稳定的辐射束流,确保了在后期治疗过程中的辐射安全性和可靠性。
2024(9):52-57.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09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联合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谱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不达标的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214例,分为对照组(
2024(9):58-63.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10
摘要:目的 分析成人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的影响因素,及与外周滤泡T细胞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至信阳市平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乙肝疫苗接种的1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接种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水平,将接种后HBsAb≥10 mIU/mL的100例患者列为应答组,将接种后HBsAb<10 mIU/mL的29例患者列为无应答组。收集、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归纳可导致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滤泡T细胞间的差异,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外周血滤泡T细胞与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的关联。结果 统计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应答组内男性、年龄≥60岁、体重指数(BMI)≥24 kg/m2、有吸烟饮酒史、肌肉注射、按10 μg 0-1-6月程序接种、有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史、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Toll样受体(TLRs)高表达、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低表达、白细胞介素-12(IL-12)低表达、外周血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高表达、趋化因子受体5(CXCR5)高表达占比均高于应答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肉注射、按10 μg 0-1-6月程序接种、Tfh低表达、IL-12低表达、Tfr高表达、CXCR5高表达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的主要影响因素。无应答组的Tfh、IL-12分别为(17.44±3.25)%、(70.33±10.21)ng/mL,均低于应答组[(19.25±3.16)%、(75.45±10.23)ng/mL];Tfr、CXCR5分别为(7.32±1.41)%、(33.49±5.18)ng/mL,均高于应答组[(6.65±1.24)%、(30.23±5.22)ng/mL],P<0.05。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Tfh、IL-12与HBsAb应答水平呈正相关,Tfr、CXCR5与HBsAb应答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乙肝疫苗接种方式、程序不当以及个人免疫功能紊乱均是导致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或应答低的重要因素。Tfh、IL-12与HBsAb应答水平呈正相关,Tfr、CXCR5与HBsAb应答水平呈负相关。
2024(9):64-68.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11
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头颈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许昌中医院期间收治的70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术中DSA辅助检查及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术中3D-CTA联合DSA辅助检查及治疗,对两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两组图像融合情况,发现观察组融合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所用照射剂量及造影剂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头颈部3D-CTA联合DSA影像融合诊断技术更能有效减少放射量,可控制造影剂的剂量,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全面的诊断依据,降低手术治疗风险,值得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2024(9):69-7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12
摘要:目的 探讨血常规、生化及其复合指标对重症药疹(SDE)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孝感中心医院299例药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SDE和非SDE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等)和实验室指标(血常规、生化指标),计算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RAR)、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等复合指标。通过比较分析,选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挑选出影响SDE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常规、生化及其复合指标对SDE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 SDE组既往高血压病史、吸烟比例高于非SDE组(P<0.05),住院天数大于非SDE(P<0.05),而性别、糖尿病、饮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E组患者NLR、RA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腺苷脱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基转移酶、肌酐大于非SDE组(P<0.05),血小板、淋巴细胞数、白蛋白、PNI、前白蛋白、碱性磷酸酶、钠、氯、钙则小于非SDE组(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AR是SDE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示NLR、RAR、腺苷脱氨酶以及血小板预测SDE的AUC分别为0.689、0.732、0.659及0.253,RAR对SDE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RAR对SDE患者预测有指导意义。
2024(9):75-79.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13
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3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对切除的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DCE-MRI扫描,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NSCLC患者DCE-MRI参数[最大增强线性斜率(SS)、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参数(Ve)、运动速率常数(Kep)]。比较两组DCE-MRI参数(SS、Ktrans、Ve、Kep)水平,并分析DCE-MRI参数对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作用。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腺癌、肿瘤直径≥5 cm、低分化占比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SS、Ktrans、Ve、Kep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腺癌、SS、Ktrans、Ve、Kep水平均是影响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SS、Ktrans、Ve、Kep水平联合预测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6.03%、0.848,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 SS、Ktrans、Ve、Kep水平在NSCLC患者中水平异常升高,且均是影响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的价值更高。
2024(9):80-8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14
摘要:目的 探究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产程、产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5例产妇,并确保所选产妇均为初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配成两组,其中一组42例以传统卧位或半卧位,确定为对照组;另一组43例以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确定为观察组。两组均观察至产后7 d。比较两组产后2 h出血量及产程时间、心理健康评分及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产妇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均更短;干预后两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呈现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产妇主观症状、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日常生活状态、社会活动状态评分均更高;干预后两组产妇结果期望(OE-16)、自我效能期望(EE-16)、总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呈现升高趋势,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后抑郁总发生率以及新生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可以缩短初产妇产程,减少其产后出血量,改善心理状态,降低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感,改善产妇结局及新生儿结局。
2024(9):85-88.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15
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血管套接法对断指再植患者断指血运及成活情况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筛选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选例,共选取80例,将其纳入研究后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依据不同血管吻合方式进行组别的分配(血管断端吻合法组、改良血管套接法组),分组例数相等(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断指再植手术治疗,但前者采用血管断端吻合法、后者采用改良血管套接法进行血管吻合。均观察至出院,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 改良血管套接法组术后3 d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于血管断端吻合法组,经皮氧分压高于血管断端吻合法组,断指微循环检测值低于血管断端吻合法组,血管断端吻合法组术后7 d的断指成活率为70.00%(28/40),改良血管套接法组为90.00%(36/40),改良血管套接法组更高(
2024(9):89-92.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16
摘要:目的 分析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对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颐和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60例甲亢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即甲巯咪唑,30例)和研究组(即普萘洛尔+甲巯咪唑,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临床用药治疗10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个月后,研究组FT3、FT4指标明显下降,TSH明显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相比单一的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患者,其效果更佳,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还能减轻肝损伤,改善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用药推广。
2024(9):93-95.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17
摘要:目的 研究肝脏容积加速采集成像(LAVA)结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总管小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7月16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84例胆总管小结石(直径≤5mm)。所有患者接受磁共振检查,包括T2加权成像、T1加权成像、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弥散加权成像、MRCP、LAVA,磁共振检查后1个星期内行经内镜逆行胆胰管成像(ERCP)检查并取石或胆总管外科手术。选取84例胆总管小结石在MRCP和LAVA序列上的影像表现,分析MRCP和LAVA对小结石的检出阳性率。结果 84例胆总管小结石,66例LAVA序列胆总管小结石为高信号改变;62例MRCP胆总管小结石表现为充盈缺损;LAVA结合MRCP胆总管小结石阳性数82例。结论 LAVA结合MRCP有助于提高胆总管小结石的诊断敏感性,比LAVA序列或MRCP序列对胆总管小结石的检出阳性率更高。
2024(9):96-99.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18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食管癌术后鼻肠营养管间歇鼻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2例食管癌微创手术患者在术中经鼻置入鼻肠营养管,术后3 d内开始经营养管间歇鼻饲。观察术后白蛋白水平、人血白蛋白使用率、脱管堵管等营养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腹泻腹胀发生率。结果 术后第1、3、7天平均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3.7 g/L、34.1 g/L和34.3 g/L。人血白蛋白使用率19.4%。术后3 d内开始鼻饲的患者占比98.4%。营养管相关不良事件3例,正常使用率95.2%;腹泻、腹胀发生率8%,3级以上发生率为0。结论 经鼻肠营养管间歇鼻饲简便经济、安全有效,值得在微创食管癌术后推广应用。
2024(9):100-10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19
摘要:目的 研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载脂蛋白B(ApoB)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2017—2018年(基线)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体检和普通筛查的患者。根据其随访5年内是否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分为病例组(
2024(9):105-108.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20
摘要:目的 分析和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招募了12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微量白蛋白尿分为两组,对照组包括70例无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病例组为56名微量白蛋白尿患者。检测并比较其血糖,血肌酐、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RDW、NLR水平。分析RDW、NLR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比较RDW和NLR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血肌酐[(0.85±0.35)mg/dL vs. (1.15±0.28)mg/dL]、UACR[(15.72±4.53)mg/g vs. (209.25±52.75)mg/g]、RDW[(14.30±0.87)% vs.(14.82±0.90)%]和NLR(2.06±0.40 vs. 2.61±0.44)升高(P<0.05)。在对照组中,RDW与血肌酐弱负相关(
2024(9):109-111.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21
摘要:目的 探讨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不同术式对其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商丘市立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半月板损伤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行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术后两组均接受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血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透明质酸(HA)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更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更高(P<0.0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更低;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与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能提升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2024(9):112-11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22
摘要:目的 针对不同往复运动预备器械在牙髓炎根管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筛选出效果更为全面的治疗方式。方法 研究开始前依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许昌中医院在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牙髓炎患者中进行筛选,按照标准从中选取1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同为95例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往复运动预备器械Mtwo的辅助下接受根管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往复运动预备器械Wave One的辅助下接受根管治疗,均观察至患者出院。对其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适充率比对照组更高;两组治疗后1 d、治疗后3 d、治疗后7 d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更低;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治疗后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表示数据已在特定软件中进行计算且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往复运动预备器械Wave One可将接受根管治疗的牙髓炎患者根管充填效果显著提高,缓解疼痛程度,安全性较高,患者满意度随之升高,疗效确切。
2024(9):115-117.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23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驻马店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接收的经病理确诊为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DFI检查与UE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CDFI检查、UE检查以及两者联合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 单一CDFI诊断、单一UE诊断以及联合诊断的灵敏性分别为70.00%、82.50%、97.50%,特异性分别为73.49%、83.13%、97.59%,准确率分别为72.36%、82.93%、97.56%,联合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单一CDFI诊断及单一UE诊断(P<0.05)。结论 CDFI联合UE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较高,对患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024(9):118-121.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24
摘要: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血药浓度监测及分析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00例精神分裂症,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检测血药浓度,分析年龄、性别、日剂量对患者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200例患者服用利培酮后,≤20 ng/mL、21~30 ng/mL、31~45 ng/mL、46~60 ng/mL、61~90 ng/mL、91~120 ng/mL、>120 ng/mL的血药浓度患者占比分别为6.00%、19.00%、20.00%、24.00%、23.00%、5.00%、3.00%。其中血药浓度占比最多的为46~60 ng/mL,占比为24.00%;占比最少的为>120 ng/mL,占比为3.00%。不同性别的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0岁的患者血药浓度最高,≤18岁患者的血药浓度最低。不同日剂量的患者的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上升趋势(P<0.05),1~2 mg日剂量的血药浓度最低,5~6 mg的血药浓度最高。不同药物剂型的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研究200例患者中,在血药浓度为31~45 ng/mL总有效率达到峰值;在血药浓度>120 ng/mL,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最佳的血药浓度为31~45 ng/mL,而影响药物血药浓度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药物的日剂量。
2024(9):122-12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25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宫颈冷刀锥切不同深度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恢复及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宫颈冷刀锥切,根据锥切深度不同分为小锥切组(深度10~15 mm)和大锥切组(深度16~25 mm),各45例,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结局。结果 小锥切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大锥切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大锥切组(P<0.05);小锥切组宫颈切缘阳性率、阴性率及宫颈病变临近切缘率与大锥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锥切组宫颈无病变率、宫颈病变残存率及复发率与大锥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锥切组早产率、剖宫产率低于大锥切组(P<0.05)。结论 宫颈冷刀锥切深度不会影响术后病变残存及复发,宫颈冷刀锥切深度10~15 mm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改善妊娠结局。
2024(9):125-128.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9.026
摘要: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干预、盆底肌康复训练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南阳市卧龙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10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以相等比例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进行单一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加低频脉冲电刺激干预。所有纳入患者均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评估效果。并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案所有指标数据。结果 观察组首次自主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趋势明显更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肩颈、肋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变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与对照组(26.00%)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干预和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干预,能够缓解炎症反应,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