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1-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01
摘要:目的 该文主要讨论了院区氧气系统的改造,旨在提高氧气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对医院运营的影响,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通过计算,确定了急诊和呼吸科病房的氧气需求,分别为113.64 m3/h和85.695 m3/h。基于这些数据,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方案,包括增加分汽缸、更换管道和新增管道维修阀等措施。文章还详细描述了改造步骤,并提出了在施工过程中与使用科室沟通、多部门协调和制定应急预案等注意事项。结果 改造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氧气系统压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急诊和呼吸科病房区域,确保了氧气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结论 在氧气系统规划设计时,应考虑更多影响因素和极端使用情况,以确保系统的长期可靠运行。文章强调了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多部门协调和应急预案制定的重要性,确保改造过程顺利进行,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医院运营的影响。
2024(6):5-9.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02
摘要:目的 探索可穿戴设备在帕金森患者围手术期中运动功能检测的作用。方法 对2020年12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十堰市太和医院接受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GraphPad Prism 9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运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患者手术前后运动检测的各数据进行
2024(6):10-13.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03
摘要:目的 为筛选在不同人源性细胞中能够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期为不同组织的定量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36种人源性细胞中β-珠蛋白(β-Globin)、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核糖体RNA(18S rRNA)和核糖核酸酶P(Rnase P)4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量,并利用geNorm、NormFider和BestKeeper三个软件对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同一种细胞中,Rnase P的表达量较高;不同细胞中,18S rRNA的表达较为稳定。结论 综合分析发现候选内参基因18S rRNA虽较为稳定,但并不是最优选择。
2024(6):14-18.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04
摘要:目的 借助MATLAB App Designer软件工具,设计一套简易实用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估系统,提高传统评估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方法 以Barthel指数分级为核心,通过MATLAB App Designer开发软件设计一款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老年人ADL评估系统。结果 该系统将用户登录、被评估者信息收集、ADL评估、查询统计四个模块集中在一起,充分满足了老年人ADL评估工作的需要。结论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老年人ADL评估系统实现了“人工+纸质调查表”向“软件+系统评估”的方式转变,便于养老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际应用。
2024(6):19-22.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05
摘要:目的 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对血常规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血常规检查的200例血液样本,患者均进行静脉血样采集,并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两种方式对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效果。结果 联合检查阳性检出率高于单一检查(P<0.05);联合检查淋巴细胞结果低于单一检查,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检查结果高于单一检查(P<0.05);与联合检查的检出符合率比较,单一检查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检出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检查中嗜碱性粒细胞检出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进行血常规检测准确性更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
2024(6):23-26.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06
摘要:目的 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分成肺癌组(135例)与肺炎组(69例),统计对比两组CT影像特征,分析CT薄层扫描以及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结果 肺癌组不规则形病灶、边界模糊、毛刺状边界、空泡、强化、血管侵犯占比均高于肺炎组(P<0.05);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P<0.05);CT薄层扫描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分期结果和病理结果kappa值为0.916,高于单一检查方式(P<0.05)。结论 CT薄层扫描联合动态增强检查应用于周围型小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并能为临床分期鉴别提供可参考依据,便于临床早期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
2024(6):27-32.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07
摘要:目的 研究D-二聚体(D-D)、易栓四项指标与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在不同流产次数的复发性流产(RSA)患者中的变化情况,为RSA的诊治与预防提供有价值的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25例RSA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流产次数将观察组分为流产2次组(观察A组)75例,流产≥3次组(观察B组)50例,并选取同时期接受孕检的正常孕妇6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以及D-D、蛋白C(PC)、蛋白S(PS)、狼疮抗凝物(LA)(LA1、LA2)、LA1/LA2比值、TEG参数(R值、K值、α角、MA值、CI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并分析其对RSA患者流产再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D-D、LA1、LA2、LA1/LA2、MA值、α角、CI值均高于对照组,PC、PS、K值、R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的D-D、MA值、CI值、LA1、LA1/LA2均低于观察B组,K值、R值高于观察B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D、K值、R值、MA值、α角、CI值预测RSA患者流产再发生敏感性分别为:0.888、0.864、0.752、0.672、0.656、0.912;特异性分别为:0.933、0.533、0.783、0.867、0.617、0.88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52 μg/mL、1.77 min、5.15 min、65.88 mm、62.31°、3.2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1、0.743、0.833、0.827、0.640、0.964,联合诊断的AUC为:0.998。结论 TEG参数与RSA密切相关,流产次数越多,患者血液越高凝;R值、K值、MA值、α角、CI值、D-D以及易栓四项可以作为RSA患者再发生流产的评估指标,多指标的联合评估有助于提高鉴别RSA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效能。
2024(6):33-36.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08
摘要:激光载玻片打印机是一种高精度、高速度的专业打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生物科技等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使用激光载玻片打印机,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打印需求。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激光载玻片打印机也会遇到各种故障,这些故障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会给设备带来更大的损坏。因此,对激光载玻片打印机的故障分析及保养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将从激光载玻片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类型以及保养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维护激光载玻片打印机,提高其使用效率和寿命。
2024(6):37-41.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09
摘要:目的 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提高临床科室对输注泵的利用率,在设备精准度不足方面进行PDCA循环方法,进一步提高设备质量管理水平。方法 以高邮市人民医院输注泵为基数,对临床科室定期巡查,查找出人、机、料、环等方面的问题,利用鱼骨图分析原因,输液设备分析仪IDA-1S进行质控检测,不断加强人员培训进行改进并巩固相关措施。结果 通过PDCA有效改善了输注泵存在的问题,故障率明显下降,并进行质控测试,有效保证了设备使用的精准度和稳定性。结论 PDCA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将其与设备质控检测相结合,强化职能科室对医疗设备的综合性管理。
2024(6):42-45.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10
摘要: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缺血性心脏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MIRI的有效防治方法。在过去几十年里,羟考酮不仅作为镇痛药得到广泛应用,并且由很多研究发现其对于保护心肌组织的MIRI有一定作用。该综述主要围绕羟考酮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炎性因子表达,保护心肌内皮细胞完整性等对MIRI 起到治疗与预防作用。旨在回顾已发表的关于羟考酮在MIRI中的相关作用机制,并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024(6):46-51.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11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TaTME)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TaTME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排便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2例行腹腔镜TaTME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依据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评分分为LARS组和FLARS组,分别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发生LARS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LARS发生率为66.13%,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41.94%)(P<0.05)。术后3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术前放化疗率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术后6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放化疗率、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结论 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LARS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和疾病恢复密切相关,TaTME术后发生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同步放化疗、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 cm)、肿瘤直径(≥5 cm),在手术过程需要引起注意,加以干预,降低术后LARS发生率,改善患者排便功能。
2024(6):57-60.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13
摘要: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水平在儿童急性细菌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调查了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8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58例通过痰培养检测出细菌的患儿被列为A组,66例通过血清学检测发现患有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儿被列为B组,62例通过血清学检测发现肺炎支原体的患儿被列为C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PCT、CRP、WBC水平并对急性细菌感染做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A组患儿的PCT、CRP和WBC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PCT、CRP、WBC以及三项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6(0.631~0.742,P<0.001)、0.516(0.408~0.625,P=0.757)、0.582(0.515~0.650,P=0.016)和0.779(0.730~0.827,P<0.001)。在58例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革兰氏阳性(G+)细菌感染有34例(58.62%),革兰氏阴性(G-)细菌感染有24例(41.38%),G+和G-细菌感染间的PCT、CRP、WBC水平和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和WBC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区分儿童急性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其水平可以提示临床医生注意病原体类型,并尽量避免滥用抗生素。
2024(6):61-6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14
摘要:目的 探讨肺原发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PLCNEC)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以提高PLCNEC临床术前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肺原发性PLCNEC患者的CT及临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胸部平扫后增强扫描。结果 16例PLCNEC周围型14例(87.5%),中央型2例(12.5%),10例(62.5%)位于双肺上叶,1例(6.25%)位于右肺中叶,5例(31.25%)位于双肺下叶;肿瘤最大长径平均>4 cm;14例(87.5%)肿瘤形态不规则,12例(75%)呈分叶状,3例(18.75%)周围见毛刺,1例(6.25%)周围见磨玻璃影;10例(62.5%)肿瘤边界清晰;15例(93.75%)肿瘤密度不均匀,伴1例(6.25%)肿瘤内空洞形成,1例(6.25%)肿瘤内点状钙化,1例(6.25%)密度均匀;8例(50%)邻近胸膜增厚;10例(62.5%)纵隔及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4例(25%)肺内见结节;1例(6.25%)出现肝脏低密度转移灶。增强扫描15例(93.75%)呈轻-中度强化,1例(6.25%)明显强化,15例(93.75%)均出现局灶性、弥漫性坏死。结论 当肺周围出现较大肿块、形态多不规则、边界清晰、有分叶、邻近胸膜受侵增厚、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依据,但确诊仍需进一步组织病理学检查。
2024(6):65-69.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15
摘要:目的 探索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仑伐替尼+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治疗对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被临床诊断为肝癌晚期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25例(接受TACE+仑伐替尼+PD-1单抗治疗,以下称“三联疗法”),对照组25例(接受TACE+仑伐替尼,以下称“两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情况以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案及门静脉癌栓与肝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案及门静脉癌栓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也优于对照组(36% vs. 16%,P<0.001)。观察组对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强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19.80个月 vs. 16.10个月,P=0.035)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0.10个月 vs. 6.70个月,P=0.04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联疗法的疗效优于两联疗法,可延长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OS和PFS,对此类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也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及理论依据。
2024(6):70-7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16
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预测老年冠心病(CHD)的潜力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研究回顾性分析180名患有CHD的老年患者(CHD组)和200名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照组)。CHD患者在出院后接受12个月的随访。因不良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的患者被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余患者被视为预后良好组。比较CHD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RP和PCT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RP和PCT对CHD和CHD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 CHD组血清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RP和PCT是CHD的相关因素。CRP、PCT和两者联合诊断CH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95%CI:0.822~0.893,P<0.001)、0.762(95%CI:0.713~0.812,P<0.001)、0.922(95%CI:0.894~0.950,P<0.001)。预后不良组的CRP和PCT水平大大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CRP、PCT和两者联合诊断CHD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95%CI:0.703~0.797,P<0.001)、0.651(95%CI:0.597~0.705,P<0.001)、0.859(95%CI:0.823~0.894,P<0.001)。结论 老年CHD患者的血清PCT和CRP水平均异常升高,且较高的水平与较高的CHD风险和不良预后相关。PCT和CRP的测定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24(6):75-78.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17
摘要: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LenSAR与LenSx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完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选取永煤集团总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成SAR组与Sx组,每组48例。两组均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其中SAR组行飞秒激光LenSAR治疗,Sx组行飞秒激光LenSx治疗,统计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眼压、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SAR组前囊膜切开时间、尝试对接次数、预劈核时间以及激光发射时间均少于Sx组,负压吸引眼球时间长于Sx组(P<0.05);术后两组眼压较术前均升高,且SAR组眼压升高幅度高于Sx组(P<0.05);与Sx组27.08%相比,SAR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下降(P<0.05)。结论 飞秒激光LenSAR与LenSx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各异,其中LenSAR便于接口对接,且并发症少,而LenSx能有效控制眼压且减少总负压吸引眼球时长。
2024(6):79-82.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18
摘要: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中服用茚地那韦与泌尿系结石发病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服用茚地那韦与服用其他抗HIV逆转录病毒药物患者的结石成分差异,为HIV感染患者泌尿系结石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7月至2023年1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 150例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服用茚地那韦组(观察组)与服用其他抗HIV逆转录病毒药物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泌尿系结石发病率,并收集180例结石标本进行结石成分分析,分析比较两组结石成分构成及差异。结果 观察组泌尿系结石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结石成分均以草酸钙类为主,在磷酸钙类、磷酸铵镁、尿酸类结石分布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草酸钙类结石少于对照组,茚地那韦药物结石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结石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茚地那韦治疗HIV感染会增加泌尿系结石发病风险,其药物性结石,即茚地那韦结石发生率高于其他药物组,可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如服药时水化尿液等重要举措,以降低结石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2024(6):83-86.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19
摘要:目的 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高脂血症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58例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平顶山市中医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总胆固醇水平分为高脂血症组(
2024(6):87-90.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20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神经介入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7月至2023年8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分为试验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两组均给予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试验组选择在发病24 h内进行手术,对照组选择在发病72~96 h进行手术。结果 试验组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神经介入可提高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预后。
2024(6):91-93.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21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肝癌患者给予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的诊断效能。方法 抽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近3年收治的疑似早期肝癌患者90例(118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进行增强CT检查与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早期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67%、96.43%、96.61%,显著高于增强CT检查的81.11%、78.57%、80.51%,其对肝左叶病灶和肝右叶病灶的检出率分布为96.77%、98.21%,显著高于增强CT检查的82.26%与83.93%(P<0.05)。结论 肝脏超声造影检查可提高早期肝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提高病变部位的检出率,诊断效能较高。
2024(6):94-97.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22
摘要:目的 探究利培酮结合心理疗法对躯体疾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弹性及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20例躯体疾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2024(6):98-101.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23
摘要:目的 针对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影像特征及效能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8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与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及手术病理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CT征象(多边形形态、密度均匀、边缘模糊、深分叶、支气管充气征、弓形凹陷征、空洞、纵隔淋巴结肿大、液化坏死);比较两组患者增强前后CT增加值(平扫CT值、动脉期CT增加值、静脉期CT增加值、总CT增加值);对典型病例图片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多边形形态、边缘模糊、支气管充气征、弓形凹陷征、液化坏死占比均低于对照组,深分叶、纵隔淋巴结肿大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密度均匀、空洞占比略低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期CT增加值、静脉期CT增加值、总CT增加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扫CT值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可准确显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征象特点,并可测定增强前后CT值,存在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可准确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进行鉴别诊断,可为后续临床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
2024(6):102-105.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24
摘要:目的 探讨对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进行药物联合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配法按照1∶1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且人数各为60例,对照组采用尼可地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相关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标志物水平、心率变化情况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3.33%)较低(P<0.05)。结论 对冠状微循环障碍的患者采用两种药物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缓解其临床症状、内皮功能以及心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2024(6):106-109.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25
摘要:目的 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联合托吡酯干预方式对婴儿痉挛症(IS)脑电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周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2例I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托吡酯治疗,观察组采用ACTH+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痉挛发作控制效果、脑电图痉挛改善情况,治疗前后两组病情相关指标[痉挛发作频次、中文版Griffiths发育评估量表(GDS-C)评分]、脑电活动情况[α(8~13 Hz)、β(14~30 Hz)、δ(0.5~3 Hz)、θ(4~7 Hz)]、不良反应及随访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痉挛发作控制、脑电图改善的完全控制率分别为(75.00%、77.78%),高于对照组(50.00%、55.56%)(P<0.05);治疗后观察组痉挛发作频次少于对照组,D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α、β、θ、δ功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89%)与对照组(22.2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11.43%)低于对照组(39.39%),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TH、托吡酯联合应用于IS患儿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痉挛发作频率、脑电活动情况,降低复发风险,利于促进预后智力、运动发育,且安全可靠。
2024(6):110-11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26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PTRA)与鼻内镜鼻窦手术(ESS)联合治疗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疗效、炎性因子、疼痛、鼻黏膜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宏力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90例CR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SS组(44例)和PTRA联合组(46例)。ESS组实施ESS术,PTRA联合组实施低温PTRA术联合ESS术。对比两组疗效、手术指标、炎性因子[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疼痛程度(VAS评分)、鼻黏膜形态(Lund-Kennedy评分)、生活质量(SNOT-20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PTRA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ESS组(79.55%)(P<0.05);PTRA联合组术中出血量低于ESS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ESS组(P<0.05);术后两周,PTRA联合组血清hs-CRP、IL-8水平低于ESS组(P<0.05);术后3个月,PTRA联合组糖精的清除时间短于ESS组,黏液纤毛的清除率和黏液纤毛的清除速率高于ESS组(P<0.05);PTRA联合组VAS、Lund-Kennedy、SNOT-20评分低于ESS组(P<0.05);术后,PTRA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52%)显著低于ESS组(22.73%)(P<0.05)。结论 鼻内镜下PTRA术联合ESS术可显著增强疗效,优化手术过程,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鼻腔黏液纤毛的清除能力和鼻黏膜形态,缓解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2024(6):115-117.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27
摘要:目的 探讨肌肉力量技术结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器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以持续被动运动康复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肌肉能量技术,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及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以及步态指标(双足跨步平均时间、3 m直行平均步速以及3 m直行平均步长)。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关节疼痛VAS评分、FM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左右脚跨步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左右脚3 m直行平均步速及3 m直行平均步长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FMA评分、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肌肉力量技术结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器干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可减轻关节疼痛程度,增强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步态。
2024(6):118-121.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28
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心肺康复训练对重度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心肺功能、慢阻肺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重度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
2024(6):122-12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6.029
摘要:目的 分析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1年1月1日到2023年1月1日平舆县中心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试验组45例采用0.25%盐酸罗哌卡因,对照组40例采用0.25%盐酸布比卡因。结果 试验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麻醉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前后SBP、DB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比重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较佳,术后疼痛少,重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优于布比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