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1-6.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01
摘要:目的 建立精细化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力学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基于研究对象的CT数据,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CAD、逆向工程、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等技术,建立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建立了正常人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三维有限元模型,经检验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应用价值,可用于股骨的力学研究。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充分考虑了软骨,韧带,肌肉,应力接触点等对股骨的力学影响,模型更加接近人体实际,其力学研究结果更具有参考意义。
刘云瑞,李彦飞,王建军,关远帆,王刚,周小强,段伟,王华欣,史云川
2024(5):7-11.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02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型号为LA-6B 1802加速器的M区内外泄漏辐射水平和杂散并分析检测结果,评价该加速器的辐射防护安全性。方法 按照检测标准WS 674—2020,使用中检普泰1 000 cc球形电离室,PTW Unidose E型剂量仪和固体水,测量M区内外的泄漏辐射水平以及杂散。结果 该型号加速器M区内泄漏辐射率的范围为0.009%~0.016%,平均值漏辐射率为0.012%,M区外X射线泄漏辐射率的范围为0.013%~0.053%,平均值漏辐射率为0.022%,杂散水平也均小于58%。结论 该型号为LA-6B 1802加速器的辐射泄漏和杂散数据均满足标准WS 674—2020的标准要求。
2024(5):12-15.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03
摘要:目的 为解决输液过程中的医疗隐患与提高工作效率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套智能输液系统。方法 智能输液系统由服务器、病区监控终端、床头终端及输液终端四部分组成,通过3家医院的临床试验,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该研究设计的试验组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滴速调节、输液控制和报警功能等主要疗效指标,外观、显示功能和通讯距离等次要疗效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结构方面,研究涉及的试验组产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研究设计的智能输液系统实现了输液全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了护理诊疗工作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为临床工作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2024(5):16-21.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04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手臂固定方式对于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中患者体位误差的影响及剂量验证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三医院肿瘤科收治的34例肺部SBRT治疗患者,分别采用双手交叉握杆(对照组)和双手抱肘置于前额(观察组)的方式固定手臂进行体位固定。每例患者每次治疗时均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将CBCT扫描图像与CT模拟定位时的图像进行自动匹配,并结合靶区和骨性标志进行调整,计算患者在X、Y、Z轴方向上的误差并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选取阈值标准为(2%, 2 mm, 10%)和(3%, 3 mm, 10%)的条件下分析比较ArcCHECK模体理论计算剂量和ArcCHECK模体实测剂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34例研究对象共得到510组CBCT影像。其中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每次治疗前体位误差分别为左右方向LAT(1.69±4.43)和(2.25±1.54),头脚方向LNG(1.88±1.39)和(2.40±1.61),腹背VRT(1.26±0.98)和(1.70±1.08)。对照组在X、Y、Z三个方向上的误差数值均小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阈值标准为(2%, 2 mm, 10%)时,两组SBRT计划的绝对通过率均大于95%;当阈值标准为(3%, 3 mm, 10%)时,两组SBRT计划的绝对通过率均大于90%,均满足临床治疗要求。结论 在肺癌SBRT治疗中,两种手臂固定方式基于ArcCHECK模体验证的绝对剂量通过率均满足临床要求,但双手交叉握杆的手臂固定方式对于患者体位的重复性和精准性更好。
2024(5):22-26.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05
摘要:目的 分析镍纹样蛋白(Metrnl)表达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受容性及反复种植失败(RIF)的关联。方法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13例不孕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进行辅助生殖(ART)治疗,根据ART治疗结果,将种植成功的60例患者列为成功组,将RIF的53例患者列为失败组,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受容性相关指标及Metrnl表达情况,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验证Metrnl表达与子宫内膜受容性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参考线下面积(AUC)验证Metrnl表达对不孕症患者RIF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 经检测,失败组的子宫内膜厚度为(10.25±3.41)mm,子宫内膜容积为(4.14±2.26)mL,均低于成功组[(12.33±3.24)mm、(5.77±2.38)mL],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为(2.44±0.75),高于成功组(1.88±0.27)(P<0.05)。经检测,失败组的胎盘蛋白14(PP14)表达水平为(23.44±5.28)μg/L,半乳糖凝集素-1(GAL-1)表达评分为(4.15±1.26)分,骨桥蛋白(OPN)分子表达量为(38.24±10.46)kDa,均低于成功组[(26.25±5.16)μg/L、(5.44±1.76)分、(45.33±10.37)kDa](P<0.05)。失败组的Metrnl表达水平为(95.25±20.61)pg/mL,高于成功组(78.24±20.16)pg/mL(P<0.05)。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Metrnl表达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PP14、GAL-1、OPN负相关,与RI正相关。经ROC曲线验证,Metrnl高表达对不孕症患者RIF的预测灵敏度为80.25%、特异度为78.33%,截断值为90.45 pg/mL,AUC值为0.855。结论 Metrnl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受容性密切相关,高表达Metrnl为导致不孕症患者RIF结局的危险因素,当Metrnl表达≥90.27 pg/mL,不孕症患者更易出现RIF。
2024(5):27-32.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06
摘要: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HER2阳性型乳腺癌抗HER2靶向药联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3年7月161例HER2阳性型乳腺癌行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HER2蛋白表达水平和患者确诊时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HER2蛋白表达水平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接受靶向联合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相关性。结果 161例患者中,80例患者达到了pCR,81例患者未达到pCR。ER(
2024(5):33-36.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07
摘要:目的 分析了解保山市2014—2018年口腔和咽喉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从保山市肿瘤登记处选择符合标准的2014—2018年口腔和咽喉癌(除鼻咽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数据,计算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和年估计百分比变化(EAPC)来描述保山市口腔和咽喉癌(除鼻咽癌)流行情况及其趋势。结果 2014—2018年保山市肿瘤登记地区共收集新发口腔和咽喉癌病例243例,口腔癌死亡病例128例。粗发病率1.96/10万~2.99/10万,APC=10.50%;中国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为1.66/10万~2.30/10万,APC=8.34%;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世标率)为1.61/10万~2.17/10万,APC=8.10%,总体均呈上升趋势(
2024(5):37-41.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08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选取需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艾司氯胺酮0.5 mg/kg组(H组)、艾司氯胺酮0.3 mg/kg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H组和L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分别静脉注射相应剂量艾司氯胺酮,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0 min、6 h、12 h、 24 h记录切口周围区域以及非优势手前臂内侧痛阈值。分别于术后30 min、6 h、12 h和24 h记录术后痛觉过敏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补救镇痛率。结果 在术后30 min、6 h和12 h C组切口周围和非优势手前臂痛阈均低于术前基线值(P<0.05),H组和L组与术前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0 min、6 h、12 h H组和L组切口周围和非优势手前臂痛阈均高于C组(P<0.05);术后24 h 三组患者切口周围和非优势手前臂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min、6 h、12 h H组和L组切口周围和非优势手前臂痛觉过敏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H组和L组痛觉过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和L组术后6 h、12 h 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H组谵妄幻觉和腺体分泌物发生率高于C组和L组(P<0.05)。C组补救镇痛率高于H组和L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或0.3 mg/kg对瑞芬太尼的痛觉过敏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中0.3 mg/kg艾司氯胺酮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2024(5):42-46.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09
摘要:目的 观察无创呼吸机结合渐进式肺康复训练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纳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结合渐进式肺康复训练,联合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干预,所有患者均开展为期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肺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相关症状及生存改善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分别为(125.33±20.66)ng/L、(133.49±20.72)pg/mL,均低于常规组[(140.35±20.47)ng/L、(150.36±20.24)pg/mL] (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SO2)、动脉氧分压(PO2)分别为(96.26±5.44)%、(83.35±10.47)mmHg,均高于常规组[(93.21±5.25)%、(77.36±10.25)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为(40.23±10.12)mmHg,低于常规组[(45.66±10.27)mmHg] (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分别为(57.72±10.46)%、(2.76±0.45)L、(67.25±10.41)L/min,均高于常规组[(51.69±10.33)%、(2.31±0.26)L、(62.33±10.23)L/min](P<0.05);联合组随访期间的呼吸困难指数(mMRC)、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分别为(2.25±0.36)分、(20.33±5.45)分,均低于常规组[(2.88±0.26)分、(23.44±5.15)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评价表(QLICD-COPD)评分为(78.22±10.36)分,高于常规组[(72.11±10.49)分](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结合渐进式肺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COPD患者的肺部炎症及肺动脉血气指标,对促进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症状康复,并改善生存质量均有积极意义。
2024(5):47-50.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10
摘要:目的 分析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发病的影响因素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63例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败血症新生儿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共63例。分析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病原菌分布情况。对早发型败血症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共检出病原菌63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和黄金色葡萄球菌在革兰阳性菌中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2.22%和11.1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革兰阴性菌中占较高的比例,分别为26.98%和14.29%。观察组产妇胎膜早破、产妇产前发热、新生儿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脐部感染、新生儿肺部感染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胎膜早破、产妇产前发热、新生儿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脐部感染、新生儿肺部感染是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感染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为28.57%、青霉素的耐药为28.57%,占比最高。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的耐药性均为29.41%,其后依次为克拉霉素的23.53%及头孢唑林的17.65%。结论 早发型败血症治疗时应明确患儿感染病原菌类型并根据药敏结果给予适当的治疗方案。同时早发型败血症发病的影响因素较多,需及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以减少该疾病的发生。
2024(5):51-55.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11
摘要:目的 探讨组织免疫负调控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组织蛋白酶D(Cath-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病及预测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76例(均完成1年随访)PTC患者为PTC组,同期17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为对照组,根据PTC患者术后1年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64例)和未复发(112例)两个亚组。比较两组TIPE2、Cath-D、GPX3表达情况,比较复发和未复发患者癌组织中TIPE2、Cath-D、GPX3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学参数PTC患者癌组织中TIPE2、Cath-D、GPX3表达情况,分析组织中TIPE2、Cath-D、GPX3表达情况与PTC发病、PTC病理学参数及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偏回归分析PTC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PTC组癌组织中TIPE2、GPX3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Cath-D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患者癌组织中TIPE2、GPX3阳性表达率低于未复发患者,Cath-D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不同病理学参数PTC患者癌组织中TIPE2、GPX3阳性表达率比较:Ⅰ~Ⅱ期高于Ⅲ~Ⅳ期,高中分化高于低分化,无淋巴结转移高于有淋巴结转移(P<0.05);不同病理学参数PTC患者癌组织中Cath-D阳性表达率比较:Ⅰ~Ⅱ期低于Ⅲ~Ⅳ期,高中分化低于低分化,无淋巴结转移低于有淋巴结转移(P<0.05);PTC发病、复发、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组织中TIPE2、GPX3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与Cath-D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TC患者癌组织TIPE2、GPX3阳性表达是PTC患者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Cath-D阳性表达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组织中TIPE2、Cath-D、GPX3阳性表达率与PTC发生发展相关,且是PTC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2024(5):56-59.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12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血清脂肪酶(LPS)、淀粉酶(AMY)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平顶山市中医医院在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患者胰腺炎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
2024(5):60-62.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13
摘要: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局部注射联合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牙髓炎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46颗牙),患者均实施根管治疗,对照组予以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实施NGF局部注射,两组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疗效、牙周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及龈沟出血指数(SB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GF局部注射以及根管治疗术联合对牙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症状,安全性也较高。
2024(5):63-66.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14
摘要: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对其吞咽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两组,各50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4.00% vs. 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精力、语言、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4.00% vs.对照组16.00%(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速度,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增加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2024(5):67-70.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15
摘要:目的 分析支架介入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急性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急性闭塞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3例),分别进行单纯支架取栓术治疗、支架介入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血管再通成功率分别为93.02%、90.70%,高于对照组(73.81%、61.90%)(P<0.05);试验组治疗后1 d、7 d、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4.73±3.51)分、(11.16±2.10)分、(7.32±1.53)分,低于对照组[(17.82±3.85)分、(15.24±2.15)分、(11.91±2.07)分](P<0.05);治疗后7 d、30 d试验组巴氏(Barthel)量表评分为(68.63±7.34)分、(88.62±8.61)分,高于对照组[(51.87±5.82)分、(64.72±6.59)分](P<0.05)。结论 支架介入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急性闭塞型脑梗死的疗效较高,血管再通成功率高,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
2024(5):71-7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16
摘要: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筛选其中64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分两组,各组32例。两组患者先行常规指标操作,对患者进行常规降脂,调控血压血糖,活血化瘀以及吸氧,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阿加曲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分析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巴氏(Barthel)指数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为78.12%,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分值上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率为18.75%,研究组为3.12%,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佳,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安全性较高。
2024(5):75-80.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17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趋化因子CC亚家族配体20(CCL20)、脂肪酸合酶(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106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均检测血清CCL20、FAS、SREBP-1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CL20、FAS、SREBP-1c的诊断价值,并随访预后结局,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组的血清CCL20、FAS、SREBP-1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CCL20、FAS、SREBP-1c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0.00%、78.00%、76.00%,特异度分别为68.60%、81.40%、75.50%。血清CCL20、FAS、SREBP-1c水平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联(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体分型、组织学分型无关联(P>0.05)。CCL20、FAS、SREBP-1c高水平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1.67%、42.86%、41.11%,低于CCL20、FAS、SREBP-1c低水平组的68.18%、73.33%、81.25%(P<0.05)。CCL20、FAS、SREBP-1c高水平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3个月,短于CCL20、FAS、SREBP-1c低水平组的38、48、44个月(P<0.05)。结论 血清CCL20、FAS、SREBP-1c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可作为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筛查和预后随访指标,血清CCL20、FAS、SREBP-1c高水平可能预示着肿瘤进展和预后不良。
2024(5):81-8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18
摘要: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骨密度、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开封一五五医院收治的93例E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组46例、联合组47例。单一组予以地屈孕酮治疗,联合组予以GnRH-a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骨代谢相关指标[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N末端长肽(PⅠNP)、骨密度(BMD)]、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水平[磷酸化mTOR(p-mTOR)、细胞周期蛋白1(Cyclin D1)]。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妊娠率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E2、LH、FSH水平低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BMD、OC高于单一组,PⅠNP低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IL-1β、IL-8、TNF-α、p-mTOR mRNA、Cyclin D1 mRNA水平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 GnRH-a联合地屈孕酮治疗EM的疗效显著,可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性激素水平,且对骨代谢损害影响较小,并可减轻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2024(5):85-88.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19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管内皮损伤、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此次纳入荥阳市总医院85例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以及30例的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根据85例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其划分为40例的轻度肾功能下降组、45例的中重度肾功能下降组。对各组研究对象的心率变异性、血管内皮损伤以及微炎症状态指标进行统一检测及比较,之后对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一分析。结果 较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轻度肾功能下降组与中重度肾功能下降组的24 h内相差>50 ms的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占窦性心搏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 50)、全程相邻NN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高频功率(HF)值、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均呈现降低趋势,中重度组均低于轻度组(P<0.05);而各组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轻度肾功能下降组与中重度肾功能下降组的血清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呈现升高趋势,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pNN 50、rMSSD、HF与血清ET-1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2024(5):89-92.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20
摘要:目的 对比阿奇霉素+正压通气与红霉素+正压通气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患者120例,诊治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均行正压通气,根据辅助用药方式分组。予以对照组(
2024(5):93-95.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21
摘要: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双源CT(DSCT)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诊断中的准确率。方法 抽取鹤壁市人民医院近3年收治的60例ASO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且均给予CDU检查和DSCT检查。结果 CDU检查联合DSCT检查的灵敏性98.58%、特异性98.69%及诊断准确率98.63%均高于单一CDU检查(88.15%、89.54%、88.74%)和单一DSCT检查(90.05%、91.50%、90.66%)(P<0.05)。结论 CDU检查联合DSCT检查可提高ASO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024(5):96-99.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22
摘要:目的 为探究介入取栓+静脉溶栓联合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按照1∶1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且人数各为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介入取栓,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参考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ET)、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针对后循环缺血的患者采用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法其结果较为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肢体、内皮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2024(5):100-103.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23
摘要:目的 探究纤维支气管镜(FOB)介入治疗小儿细菌性支气管炎(PBB)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周口市妇幼保健院(周口市儿童医院)102例PBB患儿(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以接受常规治疗的51例患儿列为B组,以接受常规治疗联合FOB介入治疗的51例患儿列为A组。对比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炎性反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体温恢复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治疗后FEV1、FVC水平高于B组(P<0.05);A组治疗后血清CRP、PCT、TNF-α、IL-6水平低于B组(P<0.05);A组治疗后血清IgA、IgG、IgM水平高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FOB介入治疗小儿PBB能进一步促进病情恢复、改善肺功能、缓解机体炎性反应、提升免疫功能,且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2024(5):104-107.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24
摘要:目的 研讨丙种球蛋白结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用于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治疗,干预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联合丙种球蛋白方案,判定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干预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安全性方面互比,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在高热、刺激性干咳、肺啰音好转时间及在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小儿的炎性反应互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用于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行性高,即可对小儿机体炎性指标达到有效调节目的,还可获得小儿家长治疗满意度,此治疗方案可满足临床需求,值得在临床中持续性推广与应用。
2024(5):108-111.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25
摘要:目的 探讨氯氮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近两年收治的2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氯氮平治疗,观察组100例,采用氯氮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中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一般量表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量表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韦氏记忆量表(WMS)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组间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血清s100β蛋白(s100β)、同型半胱氨酸(Hcy)]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氮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功效,可推广使用。
2024(5):112-115.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5.026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进阶式心肺功能训练,对其心肺功能、运动功能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范围为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集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中心区组随机化方法,列出流水号为01-100所对应的分配表进行分组处理(观察组和对照组),比例为1∶1。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