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1-7.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01
摘要:目的 探讨空心螺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术式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空心螺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术式治疗股骨颈骨折进行力学分析。基于1位45岁骨盆及股骨正常解剖的男性志愿者的CT数据,应用三维重建、逆向工程、有限元力学分析等技术,建立空心螺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和多枚空心螺钉两种术式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力学分析,评估两种术式内固定构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 空心螺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术式与多枚空心螺钉术式的股骨头颈部皮质的最大应力和位移及骨组织内部和内固定的最大应力分布位置无明显差异,但空心螺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术式的股骨头颈部皮质的最大应力和位移及骨组织内部和内固定的最大应力值均比多枚空心螺钉术式小。结论 空心螺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术式固定股骨颈骨折的力学稳定性优于多枚空心螺钉术式,能够为股骨颈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在股骨头发生坏死后腓骨亦可以提供力学支撑,预防股骨头塌陷,为较理想的股骨颈骨折治疗术式。
2024(4):8-12.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02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炎症因子对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腔感染的预测效能。方法 该文为回顾性研究,病例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1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腹腔感染,将入组患者分为感染组(48例)和未感染组(70例),收集、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归纳导致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症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各炎症因子与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腔感染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观察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炎症因子对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腔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 统计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的吸烟饮酒史、抗病毒治疗等一般资料以及炎症因子、免疫指标等临床资料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6(IL-6)≥7 pg/mL、降钙素原(PCT)≥5 mg/L、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35 mg/L、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40%、CD4+/CD8+≥1.5%为导致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IL-6、PCT、SAA等炎症因子与肝硬化腹水的腹腔感染率正相关。经ROC曲线验证得知,IL-6、PCT、SAA表达越高,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腔感染的风险越高。结论 IL-6、PCT、SAA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所致免疫紊乱为导致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动态监测IL-6、PCT、SAA能实现对腹腔感染的有效预测。
2024(4):13-19.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03
摘要:目的 统计多种影像检查中报告的偶发甲状腺结节(ITN)病例,应用美国放射学会(ACR)“3层系统”对ITN进行评价,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间医学影像检查中报告的ITN病例,并测量ITN的横断面最大直径,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ACR“3层系统”与“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标准”及“20 mm阈值”的进一步超声检查率。结果 胸部CT(含增强)报告了3 371例ITN,头颈部CTA报告ITN数量占检查本身比例为13.7%。在纳入的影像检查中报告了3 818例ITN(5.2%)。使用ACR“3层系统”评价后建议ITN的进一步超声检查率(33.1%)明显低于使用“ATA标准”建议ITN的进一步超声检查率(65.0%)(P<0.05)。ACR“3层系统”建议ITN的进一步超声检查率(33.1%)高于“20 mm阈值”评估后建议ITN的进一步超声检查率(15.7%)(P<0.05)。结论 胸部CT是报告ITN最多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头颈部CTA是报告ITN占其检查本身比例最高的检查方式。通过ACR“3层系统”对ITN进行再评价,其可以降低ITN的后续超声检查率,并且相比“ATA标准”可以减少更多的ITN后续超声检查。影像医师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合理、适度降低影像检查中ITN的报告率。
2024(4):20-2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04
摘要:目的 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结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对子宫癌肉瘤(UCS)与低危型子宫内膜癌(EC)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收治24例UCS患者和55例低危型EC患者分别作为UCS组和低危型EC组,均行多模态MRI检查和血清CA125、ZEB1检测。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多模态MRI与血清CA125、ZEB1单项及联合对UCS和低危型EC的鉴别价值。结果 UCS组肿瘤最大直径、出血占比、囊变/坏死占比、容积转运常数、血液回流常数均高于低危型EC组(P<0.05),相对表观扩散系数低于低危型EC组(P<0.05);UCS组血清CA125、ZEB1水平均高于低危型EC组(P<0.05);多模态MRI联合血清CA125、ZEB1鉴别诊断UCS和低危型EC的灵敏度为95.83%,均高于单项鉴别诊断(P<0.05),联合鉴别诊断的AUC为0.904,均高于单项鉴别诊断,联合鉴别诊断的特异度为74.55%,与单项鉴别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态MRI和血清CA125、ZEB1均对UCS和低危型EC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将三项联合能够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价值。
2024(4):25-28.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05
摘要: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mNGS)在肺部感染病原体中的诊断价值及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肺部感染(由常见的院内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胞单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等,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7型等,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引起)患者2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mNGS检测与常规痰培养的检测,评估mNGS的诊断价值与应用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258例患者中,有200例患者通过mNGS检测得出,检出率为77.52%。有58例患者进行常规痰培养检测得出,检出率为22.48%。由此得出mNGS检测的病原微生物总检出率高于进行常规痰培养检测(P<0.05)。结论 mNGS对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高于常规痰培养检测,应用价值较高。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mNGS无法确定它所检测的序列是来自活菌还是死菌,同时也不能区分定植菌与致病菌。另外,mNGS的费用较高,临床上可酌情使用。
2024(4):29-33.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06
摘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错配修复(MMR)基因表达情况与微卫星病灶状态及预后水平的关联。方法 本次研究以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南省濮阳惠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将MMR表达缺失的42例患者列为dMMR组,将其余60例MMR完全表达的患者列为pMMR组,收集、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归纳结直肠癌MMR表达缺失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行含奥沙利铂的一线化疗,并开展为期1年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应用Spearman相关性系数验证MMR表达与微卫星不稳定(MSI)及预后水平的关联。结果 统计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灶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肿瘤远处转移情况及微卫星病灶状态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病灶直径≥5 cm、肿瘤低分化、区域淋巴结受累N0、肿瘤远处转移M0、微卫星病灶检测标志物<40%或≥40%(MSI-L或MSI-H)为导致结直肠癌MMR表达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经含奥沙利铂一线化疗治疗后,pMMR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5.00%(45/60),疾病控制率(DCR)为80.00%(48/6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24±3.3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1.46±2.49)个月,均高于dMMR组[52.38%(22/42)、59.52%(25/42)、(8.28±3.14)个月、(10.33±2.02)个月],MSI为(32.44±5.18)%,低于dMMR组(35.45±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验证,MMR表达与结直肠癌的ORR、DCR、中位PFS、中位OS负相关,与MSI表达正相关。结论 区域淋巴结未受累且无发生远处转移,及MSI为导致结直肠癌MMR表达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MMR表达缺失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MSI,若患者存在dMMR或MSI不宜应用含奥沙利铂一线化疗治疗。
2024(4):34-37.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07
摘要:本文阐述了血液透析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以高邮市人民医院不同型号的血液透析机发生的故障作为案例分析,相应地引出平时对于血液透析机的预防性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并以图表形式表明预防性维护保养带来的可观效果。血透机工程师应做到被动维修到主动预防维护的转变,确保血透机工作性能的稳定性,消除不应且不必要存在的故障,保障透析的正常运行。而此操作对于血透机故障率降低和工程师的临床技术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2024(4):38-40.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08
摘要:该文主要讨论腾氏(Tuttnauer)2540MK型台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4例故障,并分析其发生原因与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2024(4):41-45.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09
摘要: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可导致运动和感觉功能的丧失。由于其复杂的病理机制,该病的治疗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很好地模拟脊髓微环境中的细胞外基质。近年来,水凝胶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脊髓损伤修复材料,不断有研究证实,水凝胶治疗可以有效地消除炎症,促进脊髓修复和再生,从而改善脊髓损伤。本文总结近年来脊髓细胞外基质水凝胶的相关研究进展,以进一步阐明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2024(4):46-50.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10
摘要:目的 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学指标,分析检测结果与高血压分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所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用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祁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240例,按照血压水平分成正常血压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测量血压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结果 血清中球蛋白、血清钙、游离钙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中升高(P<0.05),血清中球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在男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中升高(P<0.05),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钙在女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中升高(P<0.05)。结论 血清学指标的增长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存在一定关联。
2024(4):51-5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11
摘要:目的 分析脾切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孝感市中心医院行脾切除术的患者共240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
2024(4):55-58.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12
摘要:目的 观察Er∶YAG激光在乳牙龋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60例于2023年2月至2023年5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因乳牙龋病就诊的5~8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Er∶YAG激光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高速涡轮机。分别采用面部图像量表(FIS量表)和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记录两组的焦虑、治疗时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时间。结果 实验组焦虑、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牙龋病治疗中,Er∶YAG激光较对照组更有利于缓解疼痛及焦虑状态。
2024(4):59-63.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13
摘要:目的 探讨奥拉帕利与贝伐珠单抗方案联合治疗对卵巢癌患者近期疗效及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7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43例)、研究组(44例)。参照组采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奥拉帕利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DCR)、总缓解率(ORR)、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30 d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CA199、CA125)、癌胚抗原(CEA)、T淋巴细胞(CD4+、CD8+、CD3+、CD4+/CD8+)、P-selectin及sICAM-1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ORR为70.45%(31/44),高于参照组的48.84%(21/43)(P<0.05);治疗后两组CEA、CA199、VEGF、sICAM-1、P-selectin及CA125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研究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CD8+水平均升高,CD4+、CD3+、CD4+/CD8+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CD8+、CD4+、CD3+、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损伤、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及黏膜出血等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帕利与贝伐利珠单抗联合治疗卵巢癌疗效确切,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阻止肿瘤细胞扩散转移,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2024(4):64-67.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14
摘要:目的 比较剖宫产切口憩室(PCSD)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宫腔镜与阴式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来洛阳安和医院治疗的PCSD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66例,其中35例采用宫腔镜治疗记为宫腔镜组,31例采用阴式修补术治疗记为阴式修补术组。比较两组治疗PCSD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点月经经期天数及月经周期,记录术后3个月内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8个月,记录两组妊娠及足月活产情况。结果 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9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阴式修补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低于阴式修补术组(P<0.05),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两组的月经经期天数均短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月经经期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时阴式修补术组的月经经期天数较宫腔镜组短(P<0.05);术前、术后1、6个月时,两组的月经周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个月,两组妊娠发生率分别为51.43%、67.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修补术组足月活产90.32%,高于宫腔镜组的65.71%(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与阴式修补术治疗PCSD致异常子宫出血均具有良好效果,宫腔镜手术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而阴式修补术则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临床应用时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意愿进行选择。
2024(4):68-71.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15
摘要:目的 探讨孕激素与二甲双胍联合米菲司酮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以及对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子宫内膜癌入院的72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孕激素与二甲双胍治疗子宫内膜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米菲司酮,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生殖激素[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孕醇(P)、睾酮(T)]的水平以及肿瘤标志物水平[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和人附睾蛋白4(HE4)]、恶性肿瘤生存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为83.33%,对照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为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SH、LH、T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PRL、E2、P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A125、HE4值均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CA125、HE4值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皆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孕激素与二甲双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癌能够调节生殖激素水平,加强抗癌细胞作用,抑制并促进癌细胞凋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024(4):72-75.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16
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在青少年下颌后缩畸形中的效果观察及对美学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 将河南大学赛思口腔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5例青少年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早期给予Twin-block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早期给予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治疗,比较两组颌面部形态指标、面部美容指标、牙齿咬合力及咀嚼能力。结果 矫治后3个月,观察组蝶胺中心-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角(SNA)、蝶鞍中心-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SNB)、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下面高(ANS-Me)、上面高(N-ANS)、全面高(N-Me)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3个月,观察组上唇角(ALs-FH)、面突角(G-Sn-Pg)、颌沟倾角(Pg B-FH)、颌唇沟角(Li-b-Pos)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3个月,观察组牙齿咬合力、咀嚼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下颌后缩畸形患者的面部形态,提高面部美学效果,改善牙齿咬合力和咀嚼功能。
2024(4):76-80.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17
摘要:目的 分析炎症因子和代谢综合征患者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共187例进行研究,依据是否合并肌少症分两组,其中57例患者合并肌少症设为肌少症组,其余130例患者未合并肌少症设为非肌少症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分析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炎症因子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肌少症的预测效果。结果 肌少症组患者的男性占比、年龄、营养风险/不良占比、病程、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高于非肌少症组,体重指数(BMI)、左小腿围、右小腿围、左上臂中点围、右上臂中点围、骨骼肌指数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握力、步速均低于非肌少症组(P<0.05)。以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肌少症为应变量,赋值1=合并肌少症,0=未合并肌少症。各因素均来源于P<0.05的指标,取所有样本的中位值为自变量,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2.2 mg/L、白细胞介素-6≥6 ng/L、肿瘤坏死因子-α≥2.5 pg/mL均为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P<0.05)。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肌少症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为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且对肌少症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4(4):81-8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18
摘要:目的 分析外周灌注指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指导作用。方法 将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在金昌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常规集束化治疗,观察组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外周灌注指数指导,对比分析两组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6 h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中心静脉压改善水平和重症监护室死亡率和4周内死亡率、开始液体负平衡时间、24 h尿量、重症监护室时间、24 h输液量、机械通气时间、器官衰竭评分。结果 液体复苏前,两组脓毒性休克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中心静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6 h后,观察组心率、血乳酸水平略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脓毒性休克患者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始液体负平衡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重症监护室死亡率和4周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尿量高于对照组,24 h输液量、器官衰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监护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集束化治疗过程中采用外周灌注指数指导更有利改善患者生命体征,降低死亡率,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作用显著。
2024(4):85-88.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19
摘要: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85例自然流产胚胎组织染色体检测中的应用及致病基因。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于周口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自然流产并行清宫术的流产样本85例,对流产的绒毛或胎儿组织予以采集,并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检测。分析40例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染色体微阵列检测结果,早期流产组和晚期流产组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异常率,流产史组和无流产史组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异常率,辅助组和未辅助组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异常率,7例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微阵列检测结果。结果 85例研究对象均检测成功,染色体异常占比55.29%(47/85),染色体数目异常占比47.06%(40/85),染色体结构异常8.24%(7/85);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中三倍体例数为28例,占比70.00%(28/40)最高,染色单体为5例,占比12.50%(5/40),多倍体3例,占比7.50%(3/40),嵌合体2例,占比5.00%(2/40),常染色体缺失2例,占比5.00%(2/40);早起流产组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异常率比晚期流产组高(
2024(4):89-92.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20
摘要:目的 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应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间歇蓝光照射疗法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胆红素、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9例给予间歇蓝光疗法治疗,实验组49例增加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神经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3.67%)(P<0.05);治疗后,实验组新生儿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新生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间歇蓝光照射疗法能够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调节神经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2024(4):93-96.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21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经括约肌瘘管结扎术(MLIFT)治疗括约肌间型肛瘘(ISAF)、经括约肌型肛瘘(TSAF)患者的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ISAF和TSAF患者115例分为两组,常规组57例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术,研究组58例采用MLIFT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情况、肛管压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术后7 d疼痛评低于常规组(P<0.05);出院时,两组肛管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均较术前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常规组,术后6个月,两组上述肛管压力指标均较出院时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ISAF、TSAF患者相比,MLIFT手术效果更好,更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对患者肛管压力的影响,以加快预后恢复,且术后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2024(4):97-100.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22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颗粒蛋白前体(PGRN)、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3(SIRT3)、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与重症肺炎患儿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8例重症肺炎患儿为观察组,另取同期98例普通肺炎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PGRN、SIRT3、sICAM-1水平及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达峰时间/呼气时间(TPTEF/Te)、达峰容/潮气量(VPTEF/VT)]、CPIS评分,分析血清PGRN、SIRT3、sICAM-1水平与肺功能指标、CPIS评分相关性,分析血清PGRN、SIRT3、sICAM-1水平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入院时观察组血清PGRN、sICAM-1水平较高,SIRT3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入院时VT、TPTEF/Te、VPTEF/VT较对照组低,CPI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入院时血清PGRN、sICAM-1水平与VT、TPTEF/Te、VPTEF/VT呈负相关,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P<0.05);入院时血清SIRT3水平与VT、TPTEF/Te、VPTEF/VT呈正相关,与CPIS评分呈负相关(P<0.05);入院时血清PGRN、SIRT3、sICAM-1水平联合诊断儿童重症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明显大于各指标单一预测(P<0.05)。结论 血清PGRN、SIRT3、sICAM-1水平变化与重症肺炎患儿病情显著相关,联合检测对预测重症肺炎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有效指标。
2024(4):101-103.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23
摘要:目的 探讨肱尺关节分离技术联合作业疗法对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肱尺关节分离技术联合作业疗法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肘关节活动度、肢体运动功能及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肘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评价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肱尺关节分离技术联合作业疗法对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对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肢体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有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安全可靠。
2024(4):104-107.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24
摘要:目的 探讨孕晚期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甲胎蛋白(AFP)与前置胎盘(PP)合并胎盘植入(PA)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PP患者是否合并PA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金水区总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4例PP患者,根据产后是否确诊为PA,将患者分为植入组(16例)和非植入组(108例)。比较两组孕38周时血清β-hCG、sFLT-1及AFP水平,分析孕38周时血清β-hCG、sFLT-1及AFP水平与PP合并PA的相关性,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β-hCG、sFLT-1及AFP水平联合检测对PP合并PA的预测价值。结果 孕38周时,植入组血清β-hCG、sFLT-1及AFP水平均高于非植入组(P<0.05);孕38周时,血清β-hCG、sFLT-1及AFP水平与PP合并PA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38周时血清β-hCG、sFLT-1及AFP水平联合预测PP合并P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6,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90.74%,均高于血清β-hCG、sFLT-1及AFP水平单独检测。结论 孕晚期血清β-hCG、sFLT-1及AFP水平与PP合并PA具有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对诊断PP合并PA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上可通过孕晚期血清β-hCG、sFLT-1及AFP水平,预测PP是否合并PA,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预防产后大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的风险,改善PP合并PA患者的预后。
2024(4):108-111.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25
摘要: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对纠正高度近视患者视力的效果。方法 对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济源尖峰眼科医院屈光科矫正的120例(230眼)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SMILE组60例(117眼)和FS-LASIK组60例(113眼)。SMILE组患者行SMILE治疗,FS-LASIK组患者行FS-LASIK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LogMAR)值,客观视觉质量指标,泪膜稳定性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LogMAR值均比术前下降,且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LogMAR值比FS-LASIK组低(均P<0.05);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OSI均比术前高,且SMILE组比FS-LASIK组低;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MTF cut-off值均比术前下降(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功能(SIt)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术后3个月SMILE组患者BUT、SIt比FS-LASIK组高(均P<0.05);SMILE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FS-LASIK组低(P<0.05)。结论 SMILE与FS-LASIK均可有效矫正高度近视患者的视力水平,相较于FS-LASIK,SMILE更有助于患者视力与视觉质量的恢复,且可有效维持泪膜稳定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024(4):112-115.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26
摘要:目的 乳腺良性疾病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后并发血肿的情况及预警因素分析。方法 对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乳腺良性疾病行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后有完整随访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分析病理诊断结果,分别在术后24 h、7 d、1个月及半年对血肿的形成和吸收情况进行复查,对乳腺良性疾病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后并发血肿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上述影响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分析,筛选出预警因素。结果 112例患者在术后24 h共有70例形成血肿,发生率为62.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类型、结节周边组织结构、结节位置、乳腺大小、乳腺类型、Adler血供分级、切割针数、术后绷带有效压迫时间的血肿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表格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得出,乳腺良性疾病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后并发血肿的预警因素在于病理类型、结节周边组织结构、结节位置、Adler血供分级、切割针数、术后绷带有效压迫时间(均P<0.05)。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大部分患者术后半年血肿自行吸收,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后并发血肿的预警因素在于病理类型、结节周边组织结构、结节位置、Adler血供分级、切割针数、术后绷带有效压迫时间,上述患者应及时复诊,以降低术后血肿的发生率。
2024(4):116-119.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04.027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特异性蛋白(S100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86例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选例时间设置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将脑卒中患者纳入观察组,并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分别21例、40例、25例;另选取同期入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人群8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对照组血清Hcy、NSE、S100β、VEGF、Ang-2水平;比较不同认知水平患者血清Hcy、NSE、S100β、VEGF、Ang-2水平;分析血清指标与认知功能之间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Hcy、NSE、S100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VEGF、Ang-2水平均低与对照组(P<0.05)。轻度组~重度组,血清Hcy、NSE、S100β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血清VEGF、Ang-2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清Hcy、NSE、S100β水平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