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在胎儿脉络丛囊肿筛查染色体异常的应用

      2024(10):1-6.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01

      摘要 (3) HTML (0) PDF 640.88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检测技术(NIPT)应用于胎儿脉络丛囊肿(CPC)筛查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胎儿CPC或CPC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孕妇选择NIPT的临床资料,总结NIPT的检出率、阳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 608例胎儿CPC或CPC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孕妇中,16例胎儿为高风险,检出率为2.6%(16/608),9例为染色体非整倍体,7例为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15例孕妇选择了浸入性产前诊断,确诊8例,阳性预测值(PPV)为53.3%(8/15)。≥35岁和<35岁的胎儿CP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iCPC和cCPC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8,P=0.003)。双侧、左侧和右侧胎儿CPC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C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存在相关性。NIPT可应用于超声提示胎儿CPC孕妇的可选筛查技术,且筛查准确性较高,避免侵入性检查,有助于提高产前诊断的检出率,降低产前诊断压力。

    • 空心加压螺钉与股骨颈动力交叉钉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4(10):7-12.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02

      摘要 (2) HTML (0) PDF 687.64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在成人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对比股骨颈动力交叉钉(FNS)和空心加压螺钉(CCS)的疗效,得出两者治疗效果的差别。方法 分析研究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2例成人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依据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CCS组(31例)和FNS组(31例)。比较两组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长、股骨颈长度改变、手术后部分和完全下地负重时间、偏心距变化、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FNS组术后部分及完全下地负重时间均优于CCS组[(2.4±0.2)周 vs.(6.2±0.3)周、(6.6±0.2)周 vs.(10.6±0.3)周](P<0.05);两组股骨颈短缩长度FNS组短于CCS组{[3.8(3.3, 4.3)]mm vs. [3.8(3.6, 6.3)]mm}(P<0.05);FNS组偏心距变化小于CCS组{[0.6(0.4, 0.7)]cm vs. [0.9(0.8, 1.5)]cm}(P<0.05);FNS组Harris评分高于CCS组{[93(92, 93)]分vs. [86(84, 90)]分}(P<0.05);FNS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CCS组(3.2%vs. 25.8%)(P<0.05)。两组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S可减少偏心距变化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允许术后早期下地负重,并在股骨颈长度维护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有所帮助,尤其在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中。

      • 0+1
    • 安罗替尼或吉非替尼分别联合信迪利单抗对KRAS阳性晚期肺腺癌的疗效观察

      2024(10):13-19.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03

      摘要 (2) HTML (0) PDF 697.6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或吉非替尼分别联合信迪利单抗对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阳性晚期肺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濮阳油田总医院84例KRAS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各42例。A组采用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B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以3周为1个周期,持续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及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T细胞免疫指标(CD4+、CD8+及CD4+/CD8+)变化,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A组失访1例,最终纳入41例;B组失访1例,中途退出1例,最终纳入40例。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7.50%,高于A组(68.29%)(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EA、CYFRA21-1、ProGRP及NSE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B组血清CEA、CYFRA21-1、ProGRP及NSE水平低于A组(P<0.05),CD4+、CD4+/CD8+高于A组(P<0.05),CD8+低于A组(P<0.05);B组皮肤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P<0.05),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症、贫血、血小板减少症、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肝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及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B组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均高于A组(P<0.05);B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中位数分别为[8.5(5.5,10.5)]个月、[11.0(9.5,11.5)]个月,均长于A组[7.0(4.5,9.5)]个月、[9.5(7.0,11.0)]个月(P<0.05)。结论 KRAS阳性晚期肺腺癌治疗中,相较于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信迪利单抗联合吉非替尼治疗的效果更理想,可提升疾病控制率,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T细胞免疫功能及生存情况,不良反应以轻中度(1/2级)为主,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有一定安全性。

      • 0+1
      • 1+1
    • N-MIDGhrelinmiR-133a在创伤性骨折中的表达及与延迟愈合的相关性研究

      2024(10):20-2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04

      摘要 (3) HTML (0) PDF 678.99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在创伤性骨折中血清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饥饿素(Ghrelin)、微小RNA-133a(miR-133a)的表达以及与延迟愈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收治的60例患有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60例正常愈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N-MID、Ghrelin以及miR-133a水平,分析三者与延迟愈合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N-MID、Ghrelin水平低于对照组,且miR-133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Ⅲ期、Ⅳ期患者N-MID、Ghrelin水平低于Ⅱ期患者,且miR-133a高于Ⅱ期患者(P<0.05);Ⅳ期患者N-MID、Ghrelin水平低于Ⅲ期患者,且miR-133a高于Ⅲ期患者(P<0.05);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患者N-MID、Ghrelin水平呈正相关(r=9.409, P=0.003);N-MID、miR-133a水平呈负相关(r=-6.442, P=0.013);Ghrelin、miR-133a水平呈负相关(r=-5.677, P=0.019),N-MID、Ghrelin与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呈正相关,miR-133a与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呈负相关。结论 N-MID、Ghrelin、miR-133a水平都与创伤性骨折的愈合程度有关,创伤性骨折患者中miR-133a过度表达抑制N-MID、Ghrelin水平,从而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检测血清N-MID能评价创伤性骨折的恢复情况,Ghrelin可作为预测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的潜在标志物。

      • 0+1
    • 脑出血患者脑组织中EPCRPECAM-1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2024(10):25-29.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05

      摘要 (2) HTML (0) PDF 753.84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脑出血患者脑组织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临近血肿0.5 cm脑组织(脑出血组织标本,脑出血组)和远隔血肿位置的脑组织(对照组织标本,对照组)。根据出血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少量组(n=35)、中量组(n=44)、大量组(n=2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组(n=40)、中型组(n=40)例、重型组(n=2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EPCR、PECAM-1表达水平;Spearman法分析脑出血组织EPCR、PECAM-1阳性表达率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EPCR在脑出血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而PECAM-1在脑出血组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少量组、中量组、大量组脑出血组织EPCR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PECAM-1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脑出血组织EPCR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PECAM-1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P<0.05);脑出血组织EPCR阳性表达率与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16, P<0.001),PECAM-1阳性表达率与患者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337, P<0.001);EPCR是影响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而PECAM-1是影响脑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脑组织中EPCR呈高表达,PECAM-1呈低表达,均与病情严重程度和出血量有关,可能作为评估脑出血患者病情的潜在标志物。

      • 0+1
    • 颈椎张口位、颈椎四位片X线摄影在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

      2024(10):30-33.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06

      摘要 (2) HTML (0) PDF 715.06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颈椎张口位、颈椎四位片X线摄影在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紫合梅州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颈椎病患者,按排序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颈椎张口位X线摄影,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颈椎四位片X线摄影,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特异征象检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椎间隙狭窄、颈椎曲度异常、椎体后缘骨赘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性椎管狭窄、钩突增生、小关节突增生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特异征象检出率为33.33%(10/30),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3/30)](P<0.05);经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X线各动态指标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但在不同的形态学检出率具有明显的限度,且两种方法的联合诊断准确度更高,临床上可将其联合应用,以便对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结论作出客观评价。

      • 0+1
    • 经额叶造瘘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治疗丘脑胶质细胞瘤

      2024(10):34-37.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07

      摘要 (3) HTML (0) PDF 699.58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额叶造瘘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治疗丘脑胶质细胞瘤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对21例经额叶造瘘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治疗丘脑胶质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17例肿瘤均实现全切,4例次全切,术后5例脑积水,3例颅内感染,术前18例头痛、头晕患者症状消失或改善,6~40个月随访,平均24.7个月,2例次全切患者肿瘤复发,余患者无复发,1例次全切患者再次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新发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经额叶造瘘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治疗丘脑胶质细胞瘤的临床应用中效果满意。

      • 0+1
      • 1+1
      • 2+1
    • >医工园地
    • 不同品牌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故障分析及设备管理策略

      2024(10):38-42.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08

      摘要 (2) HTML (0) PDF 643.71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阐述主流品牌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的故障情况,探讨控制故障风险点的策略并为日常设备管理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2台瓦里安和1台医科达LA,统计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94次故障,比较故障类型、故障处置方式在不同品牌和不同使用年限之间的差异。结果 投入使用1年内的设备瓦里安TrueBeam故障率最高(45.74%)(P<0.05),多叶光栅故障和电子加速系统故障明显多于其他类型的故障(P<0.05),需要更换部件的故障明显多于可通过重启或调整参数的故障(P<0.05),瓦里安更换部件的数量多于医科达(P<0.05)。结论 LA作为高故障率的高精尖设备,需提升临床工程师的维护能力和维修判断能力,切实保障设备的临床运行。

    • 一种用于CRRT/ECMO血路管的多功能可视固定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2024(10):43-45.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09

      摘要 (2) HTML (0) PDF 666.14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用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体外膜肺氧合(CRRT/ECMO)血路管的多功能可视固定装置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4年1月至5月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和(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和胶布固定体外循环管路,观察组使用多功能可视固定装置对血路管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导管发生移位的例次、患者舒适度和医患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留置导管发生扭曲或移位、置管处有渗出、辅料污染需要更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用于CRRT/ECMO血路管的多功能可视固定装置能提高管路固定效果,有效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护患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临床研究
    • 痔瘘裂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4(10):46-50.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10

      摘要 (2) HTML (0) PDF 634.04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统计痔瘘裂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收治的180例痔瘘裂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将其分为发生组(50例)和未发生组(130例),收集、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归纳可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据分析结果探讨临床干预对策。结果 经统计,180例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50/180),其中以肛缘水肿70.00%(35/50)最为常见;统计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50例发生组中女性、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病灶位于肛门正中、环状混合痔、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未松解括约肌、术后切口未缝合、术后引流不畅、术后感染、术后排便不畅占比分别为60.00%(30/50)、72.00%(36/50)、44.00%(22/50)、72.00%(36/50)、70.00%(35/50)、60.00%(30/50)、68.00%(34/50)、66.00%(33/50)、84.00%(42/50)、70.00%(35/50)、36.00%(18/50)、72.00%(36/50),均高于未发生组[38.46%(50/130)、42.31%(55/130)、23.08%(30/130)、46.15%(60/130)、44.62%(58/130)、30.77%(40/130)、42.31%(55/130)、43.85%(57/130)、47.69%(62/130)、38.46%(50/130)、17.69%(23/130)、44.62%(58/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肛门正中环状混合痔、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未松解括约肌、术后切口未缝合、术后引流不畅、术后感染、术后排便不畅等均为痔瘘裂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糖尿病、病灶位于肛门正中的环状混合痔患者可由于围手术期处理不当或术后感染、排便不畅而发生肛缘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积极治疗原发病、规范手术操作、加强术后管理均是降低痔瘘裂患者手术风险的重要措施。

    • 探讨丙氨酸-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联合乌司他丁对胃癌切除术后机体免疫及预后的影响

      2024(10):51-55.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11

      摘要 (3) HTML (0) PDF 657.1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丙氨酸-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联合乌司他丁对胃癌切除治疗后感染性休克患者机体免疫、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接受胃癌切除治疗后感染休克的98例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丙氨酸-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干预,实验组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4周后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机体免疫、血流动力学、预后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对照组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及免疫球蛋白G(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实验组、对照组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6个月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实验组、对照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实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肝肾异常、腹泻便秘、瘙痒感、皮疹过敏及嗜酸粒细胞增多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氨酸-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联合乌司他丁用于胃癌切除治疗后感染性休克患者,有助于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血流动力学及预后,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栓弹力图参数与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分析

      2024(10):56-59.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12

      摘要 (2) HTML (0) PDF 602.5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68例患者手术前后TEG检测、常规血凝血试验和血常规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分析患者TEG检测中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血凝块形成速率(α)、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BCI)、凝血酶原时间(PT),常规凝血指标中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以及PLT之间的关系。结果 68例患者手术前后TEG中R、K、α、B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A值较术前降低(P<0.05)。患者术后PLT较术前降低,PT、APTT、Fib、TT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TEG参数与凝血指标、PLT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R与PT、K,K与PT、APTT,α与MA,MA与PLT均呈正相关(P<0.05),R与α、BCI,K与α、BCI、MA,α与PT、APTT,MA与APTT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患者TEG参数、凝血指标、PLT之间存在大量的相关关系,联合TEG、凝血试验能够更好的了解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确保患者的安全。

    • 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分析

      2024(10):60-63.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13

      摘要 (3) HTML (0) PDF 586.14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预测效能,旨在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更多参考信息。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邓州市中心医院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共86例,根据术后随访1年是否发生假体周围感染分为感染组(12例)和未感染组(7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评估上述危险因素用于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合并糖尿病比例、髋关节置换原因、假体类型、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可能与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超过120 min、合并糖尿病及髋关节肿瘤均是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及髋关节肿瘤均可用于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预测,同时三者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5%CI:0.84~0.9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6%,86.29%,预测效能优于单一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可能与手术时间、有无合并糖尿病及髋关节置换原因有关;而以上三种指标联合用于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预测显示出良好临床效能。

    • Vitapex糊剂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根尖周炎伴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4(10):64-67.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14

      摘要 (2) HTML (0) PDF 570.5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Vitapex糊剂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根尖周炎伴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根尖周炎伴牙周炎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采用Vitapex糊剂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根管填充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其治疗后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均低于对照组,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Vitapex糊剂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可提高根尖周炎伴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牙周指标,改善预后。

    • 对比分析革兰阳性球菌及肠杆菌科细菌所致小儿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

      2024(10):68-71.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15

      摘要 (6) HTML (0) PDF 595.19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革兰阳性球菌及肠杆菌科细菌所致小儿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择平顶山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100例肺部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痰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将其分为革兰阳性球菌组(n=45)、肠杆菌科细菌组(n=55),统计不同的病原菌类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合并基础性疾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最高体温以及血常规指标,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100例研究对象中,肺炎链球菌1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4例,表皮葡萄球菌10例,肠球菌6例,大肠杆菌20例,克雷伯氏菌17例,枸橼酸杆菌9例,阴沟肠杆菌7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两组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类型、昏迷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球菌组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肠杆菌科细菌组,最高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肠杆菌科细菌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血常规指标均属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革兰阳性球菌、肠杆菌科细菌两种不同致病菌感染的肺部感染患儿,其临床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血常规指标上的差异,在不确定病原学的情况下,为患儿的安全用药提供有利条件。

    • 探讨授权理论结合结构式心理干预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对的影响

      2024(10):72-75.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16

      摘要 (2) HTML (0) PDF 577.7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授权理论结合结构式心理干预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对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AMI患者,按照不同干预方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结构式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授权理论,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不良情绪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积极应对评分有所上升,消极应对评分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AMI患者采取授权理论结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应对方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探讨预防控制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的效果分析

      2024(10):76-80.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17

      摘要 (2) HTML (0) PDF 596.77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控制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的效果分析。方法 将98例结核、艾滋病及乙肝高危者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以预防控制,实验组加以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自我认知度、心理状态、依从性、患病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认知度提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负性情绪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传染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与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对传染性疾病起到积极预防控制的效果,降低疾病发生率,增强患者自我认知度,改善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及满意度,临床上值得开展应用。

    • >经验交流
    • 模拟交互训练在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专业技能的影响研究

      2024(10):81-8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18

      摘要 (2) HTML (0) PDF 511.2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模拟交互训练在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专业技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参与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医务人员10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点分为对照组(n=50,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末)和观察组(n=50,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末)。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观察组联合模拟交互训练,两组均完成3个月训练,比较两组医务人员自我表现、专业技能及干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能独立查找资料、明确个人观点、主动发言、自我表现良好及与师生合作良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病例查体、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及按时查房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操作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加深理论知识掌握、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及急救自信心增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模拟交互训练用于医务人员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中,能提高自我表现,提升其专业技能,且干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术治疗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

      2024(10):85-88.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19

      摘要 (2) HTML (0) PDF 539.79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患者临床上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121眼)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试验组62眼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治疗,对照组59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治疗。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术后1 d裸眼视力≥1.0的比率分别为96.77%、77.97%,术后90 d裸眼视力≥1.0的比率分别为100.00%、89.83%,术后90 d裸眼视力≥1.2的比率分别为93.55%、64.41%,术后未残留散光比率分别为56.45%、28.81%(P<0.05);试验组术后屈光度球镜为(0.10±0.04)D、散光度为(0.15±0.19)D、裸眼视力为(1.00±0.13),与对照组[(0.20±0.06)D、(0.65±0.21)D、(0.70±0.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球差(0.29±0.12)μm、彗差(0.25±0.08)μm及高阶像差(0.59±0.14)μm均小于对照组[(0.42±0.16)μm、(0.40±0.11)μm、(0.90±0.18)μm](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13.56%)(P<0.05)。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术可提高近视及散光的矫正效果,像差变化小,术后并发症少。

    • 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围产期脑损伤患者生长发育、后遗症的影响

      2024(10):89-92.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20

      摘要 (2) HTML (0) PDF 509.6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围产期脑损伤患者生长发育、后遗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80例就诊确诊患者,根据干预方式分组。对照组(n=40)接受常规疗法,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长发育情况、智力水平和运动功能,比较后遗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干预前生长发育情况、智力与运动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身高、体重、头围、智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围产期脑损伤早产儿早期干预。可促进生长发育,对患儿智力和运动能力有改善作用,可预防后遗症,有推广价值。

    • 高剂量非布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对慢性肾脏病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肾功能保护及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作用机制探讨

      2024(10):93-96.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21

      摘要 (2) HTML (0) PDF 535.87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高剂量非布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对慢性肾脏病(CKD)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肾功能保护及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CKD 3~5期合并HU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非布司他+贝前列素钠,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非布司他,观察组给予高剂量非布司他。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肾功能[血肌酐(Ser)、血尿素(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管内皮功能[血清内皮素-1(ET-1)较对照组低,一氧化氮(NO)],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er、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T-1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hs-CRP、IL-6及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2例,发生率(4.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1例,发生率(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高剂量非布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对CKD 3~5期合并HUA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且在改善其肾功能、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方面高剂量非布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效果更好,但高剂量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差,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对患者进行治疗。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血气分析、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4(10):97-99.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22

      摘要 (3) HTML (0) PDF 526.74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炎,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P<0.05);治疗后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血气分析状态,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ICU机械通气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及与深静脉置管的关系研究

      2024(10):100-103.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23

      摘要 (2) HTML (0) PDF 522.7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及与深静脉置管的关系,旨在为早期识别感染高危因素及制定更佳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鹤壁市人民医院ICU机械通气且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患者共102例,根据28 d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35例)和死亡组(67例),采用单因素法和多因素法确定ICU机械通气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描绘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102例ICU机械通气且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患者28 d内死亡67例,死亡率为65.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多重耐药、C反应蛋白水平、是否合并感染性休克、是否撤机失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及是否深静脉置管均可能与ICU机械通气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预后不良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多重耐药、合并感染性休克、APACHE Ⅱ评分≥15分及深静脉置管均是ICU机械通气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多重耐药、合并感染性休克、APACHE Ⅱ评分≥15分及深静脉置管均可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预后不良风险预测,以上指标联合预测效能优于单一使用,同时在单一指标中深静脉置管预测效能最优(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预后不良与存在多重耐药、合并感染性休克、APACHE Ⅱ评分≥15分及深静脉置管均有关;而以上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能够准确预测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预后不良风险,且以深静脉置管单一预测效能最佳。

    • 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椎体功能的影响

      2024(10):104-107.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24

      摘要 (2) HTML (0) PDF 505.8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对患者椎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商丘市立医院骨科接诊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2例,为该次研究病例数。并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41例,分组根据不同的入路方式。病例纳入时间为: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A组: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B组: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所有组病患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大于B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长于B组,X线透视次数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均高于术前,后凸Cobb's角度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后凸Cobb's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ASI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ODI指数、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相比,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少,缩短切口长度,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锥体功能,降低疼痛程度,但其手术时间长、X线透视次数多。

    • CRSwNP鼻内镜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分析

      2024(10):108-110.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25

      摘要 (2) HTML (0) PDF 497.04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鼻内镜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上述因素复发风险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许昌市人民医院行鼻内镜手术治疗CRSwNP患者共178例,根据术后12个月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50例)和未复发组(128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CRSwNP鼻内镜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描绘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CRSwNP鼻内镜术后复发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两组年龄、鼻窦炎分型比例、伴哮喘比例、手术用时及伴焦虑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III型鼻窦炎、伴哮喘、长时间手术及伴焦虑均是CRSwNP鼻内镜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均可用于CRSwNP鼻内镜术后复发风险预测,同时以上指标联合预测效能优于单一使用(P<0.05)。结论 CRSwNP鼻内镜术后复发可能与老年、III型鼻窦炎、伴哮喘、长时间手术及伴焦虑有关,而综合以上因素预测术后复发风险显示出更佳临床价值。

    • 莫西沙星方案在老年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肺功能及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2024(10):111-11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26

      摘要 (2) HTML (0) PDF 501.14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莫西沙星方案在老年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肺功能及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漯河市传染病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97例老年M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8例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莫西沙星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肺功能指标、血清T细胞亚群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FEV1和PEF指标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CD4+CD25+/CD4+、CD4+CD25+CD127low/CD4+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方案对老年MDR-TB患者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改善肺功能并调节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

    • 血清糖化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4(10):115-118.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27

      摘要 (2) HTML (0) PDF 545.40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糖化白蛋白(G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该研究招募了100例血糖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和102例新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的孕妇作为观察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糖、GA和HbA1c,分析血糖、GA和HbA1c的相关关系和线性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比较GA和HbA1c对妊娠糖尿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糖、GA、HbA1c、GA/HbA1c升高(P<0.05)。血糖和HbA1c、GA和HbA1c、血糖和G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25(P<0.001)、0.8312(P<0.001)和0.7789(P<0.001)。线性回归分析的相关系数:血糖=24.971×HbA1c-44.89(P<0.001),GA=3.9204×HbA1c-10.437(P<0.001),血糖=5.6944×GA+37.564(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GA和HbA1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8,95%CI:0.928~0.987)和HbA1c(1.000,95%CI:0.999~1.000)。GA的截断值为15.54%,灵敏度为95.00%,特异性为97.50%。HbA1c的临界值为6.32%,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5%。结论 GA对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显示出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妊娠糖尿病诊断工具。

      • 0+1
      • 1+1
    • >病例报告
    • 中老年原发性食管NK/T细胞淋巴瘤1

      2024(10):119-121.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28

      摘要 (2) HTML (0) PDF 514.6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睾丸平滑肌肉瘤1

      2024(10):122-124. 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24.10.029

      摘要 (2) HTML (0) PDF 3.91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0+1
      • 1+1
      • 2+1
      • 3+1
      • 4+1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