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0卷第0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周血肿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2023(03):1-7.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现肾周血肿相关的危险因素,建立其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451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肾周血肿以及血肿的大小分为三组(大血肿组、小血肿组、无血肿组),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因素。结果 经皮肾镜取石手术共有89例患者术后出现肾周血肿,其中大血肿为27例,小血肿为62例。单因素分析中,年龄、体重指数(BMI)、皮肤至结石的距离、结石的大小、无肾积水是术后血肿的高危因素(P<0.05),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中,年龄(■=0.972,95%CI:0.948~0.996,P=0.020)、无肾积水(■=2.478,95%CI:1.292~4.752,P=0.006)是小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0.961,95%CI:0.926~0.997,P=0.033)、结石的大小(■=1.182,95%CI:1.011~1.380,P=0.036)、皮肤至结石的距离(■=0.973,95%CI:0.948~0.999,P=0.043)、无肾积水(■=2.844,95%CI:1.196~6.763,P=0.018)是大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上述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术后肾周小血肿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9,术后肾周大血肿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5,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年龄、无积水是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周血肿的独立预测因素,同时结石大小及SSD亦是术后肾周大血肿的独立预测因素,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肾周血肿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方案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诊断卵圆孔未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3(03):8-13.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方案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右心声学造影(c-TEE)诊断卵圆孔未闭(PF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十堰市人民医院因不明原因偏头痛、疑脑卒中就诊,并在超声科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c-TTE)初步筛查的存在右向左分流(RLS)的患者194名,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前期50名患者采用传统无痛丙泊酚麻醉方案(丙泊酚组)、后期采用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麻醉方案(改良组),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反应[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等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种麻醉方案下的TEE对PFO的诊断效能,包括二维结构清晰显示情况、右向左分流的检出情况及定量诊断。结果 改良组插管反应及不良反应(如嗜睡、头晕等)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P<0.05),但每组患者插管前后HR、BP、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TEE二维结构显示清晰度高于丙泊酚组,在解剖学危险因素显示上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5, P<0.001),但在两层隔结构清晰度显示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 P=0.291);两组c-TEE诊断PFO-RL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0, P<0.001),且改良组高于丙泊酚组;丙泊酚组c-TTE与c-TEE诊断PFO-RL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 P<0.001),而改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3, P=0.082)。结论 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方案下进行c-TEE具有不良反应少、二维结构显示清晰、PFO-RLS检出率高的特点,能够满足临床需要,是目前诊断PFO及分流量较为理想的方式。

    • 低强度电刺激对神经损伤性ED大鼠勃起功能影响

      2023(03):14-18.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低强度电刺激(LIES)对神经损伤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勃起功能(EF)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Sham组、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BCNI)组和LIES+BCNI组,每组10只大鼠。LIES治疗7 d后,通过对比大鼠最大海绵体内压/平均动脉压(ICP_(max)/MAP)评估阴茎EF变化;通过ELISA试剂盒测量海绵体内活性氧(ROS)蛋白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查海绵体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白细胞介素-6 (IL-6)和C反应蛋白(CRP)蛋白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评估海绵体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BCNI组大鼠ICP_(max)/MAP降低(P<0.05);与BCNI组比,BCNI+LIES组大鼠ICP_(max)/MAP升高(P<0.05)。与Sham组相比,BCNI组大鼠海绵体ROS含量增高(P<0.05);与BCNI组比,BCNI+LIES组大鼠海绵体ROS含量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BCNI组大鼠海绵体TGF-β1、IL-6和CRP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BCNI组比,BCNI+LIES组大鼠海绵体TGF-β1、IL-6和CRP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BCNI组海绵体内α-SMA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BCNI组比,BCNI+LIES组大鼠海绵体α-SMA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 LIES治疗不仅改善BCNI后大鼠EF,而且对海绵体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包括防止氧化应激、炎症和平滑肌细胞丢失。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3(03):19-25.

      摘要 (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风险预测模型,为AMI患者早期MVA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桂林医学院两家附属医院AMI患者资料,其中早期发生MVA者44例(MVA组),未发生MVA患者154例(非MVA组)。收集一般基线资料、生化及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MI患者早期MVA独立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验证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价及验证预测模型的一致性及临床获益,通过Bootstrap自抽样法(B=1 000)行内部验证。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饮酒史、BMI、Killip分级、CKMB、尿酸为AMI患者早期MV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此构建AMI患者早期MVA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对模型鉴别效能进行评价,显示AUC是0.893 (95%CI:0.827~0.943)。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显示本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临床适用性。采用Bootstrap法(B=1000)进行内部验证显示C指数为0.872,表明本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结论 本研究通过纳入饮酒史、BMI、Killip分级、CKMB、尿酸5个危险因素构建的AMI患者早期发生MVA风险预测模型,显示出较好的区分度、一致性及临床适用性,对AMI早期MVA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基于MALDI-TOF MS快速鉴定脑脊液中病原菌的方法建立及识别能力评价

      2023(03):26-31.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鉴定脑脊液中病原菌的方法建立及识别能力。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来河南省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脑脊液样本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以上样本进行基于MALDI-TOF MS快速鉴定以及常规细菌培养,分别对以上样品进行病原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共计鉴定革兰氏阴性菌38例,革兰氏阳性菌42例,真菌10例。本研究中利用短期培养物MALDI-TOF MS鉴定的总体正确率为92.22%。其中革兰氏阴性菌的鉴定正确率为82.33%,革兰氏阳性菌的鉴定正确率为95.23%,真菌的鉴定正确率为90.00%;通过对革兰氏阴性菌对阿米卡星、苄卡西林、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呋喃妥因、哌拉西林、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短期培养以及常规药敏实验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的诊断一致性较强,通过对革兰氏阳性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呋喃妥因、苯唑西林、利福平、美罗培南、四环素、替加环素、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短期培养以及常规药敏实验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的诊断一致性较强。结论 基于MALDI-TOF MS快速鉴定脑脊液中病原菌的结果与常规培养检测方法一致,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 心房颤动患者唾液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研究

      2023(03):32-35.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唾液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在房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孝感市中心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AF患者69例,其中阵发性AF组39例,持续性AF组3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无AF病史的69例。测定患者唾液酸、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及左房内径。结果 阵发性、持续性组唾液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左房内径高于对照组,且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对象外周血唾液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左房内径呈正相关性(r=0.685、0.403, P<0.001)。结论 唾液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是房颤发病的影响因素,与左房内径的大小相关,其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参与房颤的发生、发展。

    • 影响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03):36-40.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79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行ERAS围术期管理。以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再入院率、并发症情况三方面因素为根据制定病例分组标准:(1)出现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标准Ⅲ级以上为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标准Ⅰ~Ⅱ级为轻型并发症);(2)术后因出现轻型并发症导致术后住院时长超10 d;(3)出院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符合以上述任何条件可认定为ERAS失败。依据制定标准进行分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明确导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ERAS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术中出血量≥100 mL (χ~2=9.129, P=0.003)、糖尿病(χ~2=11.764, P=0.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χ~2=7.301, P=0.007)、年龄≥70岁(χ~2=7.033, P=0.008)、术后3 d内引流量≥300 mL (χ~2=5.177,P=0.023)、术后第3天CRP水平(χ~2=4.457, P=0.035)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ERAS失败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术中出血量≥100 mL (■=2.615, 95%CI:1.086~6.295, P=0.032)、合并糖尿病(■=5.740, 95%CI:2.218~15.483, P=0.001)、年龄≥70岁(■=2.260, 95%CI:1.050~4.865, P=0.037)是导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ERAS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中出血量≥100 mL、合并糖尿病、年龄≥70岁是影响ERAS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影响患者术后快速康复过程。

    • 帕金森病并发大疱类天疱疮、麻痹性肠梗阻1例并文献分析

      2023(03):41-47.

      摘要 (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和探讨诊断治疗典型帕金森病(PD)合并大疱类天疱疮和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例PD并发大疱类天疱疮和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检索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读分析。结果 患者男性,72岁,患PD18年,处于PD晚期,具有典型的PD运动运动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开关现象、异动症和多种非运动症状。2017年5月因多发水泡样皮疹并发热入院,诊断为PD合并大疱类天疱疮,经激素冲击治疗、抗感染、增强免疫等治疗以及加强皮肤护理,患者热退,大泡样皮疹控制,出院继续小剂量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定期门诊随访无复发。2018年5月突发腹胀伴排便困难再入院,诊断PD合并麻痹性肠梗阻,予胃肠负压减压、肛管排气、灌肠及通便等治疗,肠梗阻解除,腹胀消失,2018年9月14日随访未复发。文献复习显示相关报道不多,检索到密切相关文献27篇,其中涉及大疱类天疱疮16篇,肠梗阻7篇。从中筛选出PD并发大疱类天疱疮、麻痹性肠梗阻文献各5篇。报道PD合并大疱类天疱疮75例,发病率约为3%,可导致中毒休克而致患者死亡。用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显,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合并麻痹性肠梗阻8例,发病率不详,肠梗阻后可导致肠穿孔1例,肠扭转1例,内科治疗6例,手术治疗2例,均治愈。两种并发症涉及不同的易患因素。结论 PD并发大疱类天疱疮、麻痹性肠梗阻均为少见危重症,诊疗经验不多。前者主要应用激素治疗,后者进行综合治疗,严重者需考虑手术治疗。临床早期识别,及时恰当处理,均可治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双侧3种病理类型肾癌的手术治疗并文献复习

      2023(03):48-52.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双侧肾脏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3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例双侧肾脏3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肾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此种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于麻醉下分期进行机器人辅助左侧肾部分切除术及机器人辅助右侧肾部分切除术,两次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左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Ⅱ型;右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结论 对于双侧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细胞癌,采用机器人辅助分期手术的治疗方案在恶性肿瘤的完整切除、肾单位的保留及术后患者的恢复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此方案可作为双侧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细胞癌的优选方案。

    • 哮喘患儿血清IL-21、IL-23及IL-17的表达及意义

      2023(03):53-57.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1 (IL-21)、IL-23及IL-1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40例,其中轻度患儿46例,中度患儿58例,重度患儿36例。嗜酸性粒细胞型68例,中性粒细胞型72例。比较各类型患儿血清IL-21、IL-23、IL-17水平,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差异。结果 轻度、中度和重度患儿血清IL-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儿血清IL-23和IL-17分别为(253.30±49.80) pg/mL和(9.40±1.10) pg/mL,高于轻度和中度患儿(P<0.05),而FEV1%pred和FEV1/FVC分别为(68.83±9.95)%和(67.80±9.15)%,低于轻度和中度患儿(P<0.05)。嗜酸性粒细胞型患儿血清IL-21、IL-23和IL-17分别为(25.12±3.83) pg/mL、(232.32±48.10) pg/mL和(8.40±1.00) pg/mL,高于中性粒细胞型患儿(P<0.05)。IL-23、IL-17与FEV1%pred、FEV1/FVC呈正相关(r=0.443、0.412、0.398和0.435, P<0.05),IL-21与FEV1%pred、FEV1/FVC无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有效患儿治疗后血清IL-21、IL-23和IL-17分别为(10.20±2.01) pg/mL、(150.40±32.28) pg/mL和(3.50±1.01) pg/mL,低于治疗无效患儿(P<0.05)。结论 哮喘患儿血清IL-23和IL-17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诱导痰细胞表型及肺功能存在相关性,而IL-21仅与诱导痰细胞表型有关。

    • 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03):58-6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术(CAS)后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CHS)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CHS的发生。方法 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病科于2016年6月至2022年4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且接受CAS治疗的180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监测患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ean)并以此为依据分为CHS组与非CHS组,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CHS的影响因素。结果 180例经过CAS治疗的患者中术后18例发生CHS,单因素分析显示:CHS组与非CHS组在糖尿病、新发脑梗死患病率、发病至手术时间、侧支循环代偿分级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新发脑梗死、发病至手术时间、侧支循环代偿分级情况均进入方程,其中糖尿病、新发脑梗死、发病至手术时间为危险因素,侧支循环代偿分级情况为保护因素。结论 糖尿病、新发脑梗死及发病至手术时间是CAS术后发生CHS的危险因素,侧支循环代偿分级情况为保护因素,临床上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且全过程给予干预,控制血压、血糖,尽量在发病14 d内完成手术,降低CHS发生的风险。

    • 血流灌注指数监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血流动力学状况临床有效性和价值研究

      2023(03):63-67.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血流灌注指数(PI)监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的血流动力学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兰州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两组,胎龄>37周为足月组(n=42)、胎龄≤37周为早产组(n=58),再把这两组患儿再分别按新生儿危重病评分表(NCIS)分为病情稳定组、病情危重组。所有新生儿出生后第1~7 d进行PI监测,比较各组患儿的PI值变化情况。结果 足月病情稳定组患儿出生1~4 d的PI值均高于病情危重组(P<0.05);早产病情稳定组患儿出生1~7 d的PI值均高于病情危重组(P<0.05);足月病情稳定组患儿出生1~2 d的PI水平高于早产病情稳定组患儿(P<0.05),但3~7 d,两组病情稳定患儿的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危重病情患儿出生1~7 d的P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是监测新生儿循环的敏感指标,动态监测可实时发现新生儿病情变化,对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I监测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无痛等优势,尤其适用于NICU新生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尿酸及脂蛋白a的关系

      2023(03):68-7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尿酸(UA)及脂蛋白a [Lp(a)]的关系。方法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8月至2022年5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2例,入院后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高低分为实验组(Hcy≥10μmol/L, n=274)和对照组(Hcy<10μmol/L, n=168),两组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UA、Lp(a)水平,并应用多普勒彩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比较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UA、Lp(a)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清UA、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斑块形成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脑梗死患者IMT值与UA、Lp(a)水平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UA、Lp(a)是导致实验组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UA、Lp(a)水平升高,血清UA、Lp(a)是导致其动脉粥样硬化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 Graves病患者血清SHBG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研究

      2023(03):72-76.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Graves病患者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研究纳入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Graves病患者共304例,根据性别分组,分析相关临床指标,采用Spearman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价SHBG与相关生化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男性和女性Graves病患者SHBG、促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脱氢表雄酮硫酸盐(DHEAS)、总蛋白、白蛋白(ALB)、前ALB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检验结果显示,整体人群SHBG水平均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呈正相关(P<0.05);整体人群SHBG水平与ALB、前ALB水平呈负相关(P<0.05);男性患者SHBG水平与甲状腺球蛋白、LH、E2、T及ALP水平呈正相关(P<0.05);女性患者SHBG水平与T、ALT及AST水平呈正相关(P<0.05);女性患者SHBG水平与糖化ALB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分析结果显示SHBG与BMI、ALB及糖化ALB呈负相关(P<0.05);SHBG与FT3呈正相关(P<0.05);女性患者SHBG与FT3、T呈正相关(P<0.05);SHBG与ALB呈负相关(P<0.05);男性患者SHBG与FT4、E2呈正相关(P<0.05)。结论 Graves病患者SHBG水平与多种生化指标相关,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均受性激素水平独立影响。

    • 血清hs-CRP、MCP-1与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性

      2023(03):77-8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与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18例ESRD患者,观察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时的血液透析CRI发生情况。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hs-CRP、MCP-1水平,统计两组基线资料,重点分析血清hs-CRP、MCP-1水平与ESRD患者血液透析CRI的关系。结果 115例患者中,有20例发生CRI,发生率为17.39%;与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血清hs-CRP、MCP-1水平增高,白蛋白水平降低(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ESRD患者血清hs-CRP、MCP-1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经双变量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检验,ESRD患者血清hs-CRP、MCP-1水平与血液透析CRI的发生呈正相关(r>0, 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液透析CRI的发生呈负相关(r <0, P<0.05);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MCP-1、白蛋白水平与SRD患者血液透析CRI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 血清hs-CRP、MCP-1水平与ESRD患者血液透析CRI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

    • 血清hs-CRP、IL-8与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炎症活动度的关系

      2023(03):82-87.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 (IL-8)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炎症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符合入选标准的88例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纳入此前瞻性研究,观察所有患者炎症活动度,并将其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检测患者血清hsCRP、IL-8水平,采用Kendall's tau相关性分析血清hs-CRP、IL-8与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炎症活动度的关系。结果 88例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中轻度24例(27.27%),中度36例(40.91%),重度28例(31.82%);三组HP感染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hs-CRP、IL-8水平最高、中度组次之,轻度组最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s tau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IL-8水平与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r>0, 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hs-CRP、IL-8评估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炎症活动度的AUC均>0.8,具有一定评估价值,联合评估价值更高。结论 血清hs-CRP、IL-8与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炎症活动度密切相关。

    • 肩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手法松解对肩袖损伤合并关节粘连患者疗效、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炎性反应的影响

      2023(03):88-9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肩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RCR)+手法松解对肩袖损伤(RCT)合并关节粘连患者疗效、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82例RCT合并关节粘连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A组(n=41)、B组(n=41)。B组接受保守治疗,A组接受肩关节镜下RCR+手法松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愈合、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CM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患肩)活动度、肌力情况、炎症指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结果 A组临床愈合率(97.56%)较B组(80.49%)高(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A组CMS评分较B组高,VAS评分较B组低(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A组患肩外展、侧旋、前屈较B组高(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A组患肩前屈及内外旋肌力较B组高(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A组血清GM-CSF、TGF-β1、TNF-α水平较B组低(P<0.05)。结论 肩关节镜下RCR+手法松解治疗RCT合并关节粘连患者可提高肩袖愈合情况,提升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及肌力,减轻疼痛感,缓解炎性反应。

    • Er-YAG激光联合自酸蚀粘接处理儿童龋齿对患儿疼痛程度及口腔微生态影响

      2023(03):92-95.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饵(Er-YAG)激光联合自酸蚀粘接处理对龋齿患儿疼痛程度及口腔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平顶山市口腔医院乳牙龋齿患儿15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6)和常规组(n=76)。常规组采取自酸蚀粘接处理,观察组基于常规组联合Er-YAG激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单次治疗时间、疼痛程度(FRS)、依从性(Frankl)、耐受程度(Houpt)、口腔微生态环境[中间普氏菌(Pi)、聚合梭杆菌(Fn)、伴放线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赛坦菌(Tf)]、家长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3.42%)高于常规组(78.95%)(P<0.05);治疗后,观察组单次治疗时间短于常规组,FRS、Frankl、Houpt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Tf、Pg、Pi、Fn、Aa检出率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0.79%)高于常规组(78.95%)(P<0.05);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5.63%)与常规组(10.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YAG激光联合自酸蚀粘接处理治疗乳牙龋齿效果显著,能减轻患儿疼痛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口腔微生物环境,提高家属满意度。

    • 两种肝切除术式治疗边缘性肝段恶性肿瘤临床对比研究

      2023(03):96-100.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开腹和腹腔镜肝切除术对边缘性肝段恶性肿瘤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信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边缘性肝段恶性肿瘤患者共96例,其中52例采用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设为对照组,44例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及随访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腹和腹腔镜肝切除术对边缘性肝段恶性肿瘤疗效及安全性获益接近;同时腹腔镜肝切除术应用在减轻医源性损伤、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减轻经济负担及保护肝功能方面具有优势。

    •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IL-2、IL-8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价值分析

      2023(03):101-104.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患儿应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联合阿奇霉素对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期间101例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式分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常规组50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51例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患儿咳嗽减轻时间、肺部阴影吸收时间、退热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CD4~+/CD8~+、CD3~+、CD4~+水平均高于常规组,CD8~+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儿头晕、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联合阿奇霉素减轻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有利于改善免疫功能,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 血清CEA、TSGF、CA242、CA724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应用价值

      2023(03):105-108.

      摘要 (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糖类抗原242 (CA242)、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胃癌的检测效能。方法 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设为胃癌组,同期收治的61例良性胃病者设为良性胃病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血液标本,测定CEA、TSGF、CA242、CA724水平,并进行对比;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探究CEA、TSGF、CA242、CA724四项指标单独与联合检测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胃癌组的CEA [(7.69±1.48) ng/mL]、TSGF [(68.95±6.22) u/mL]、CA242 [(26.95±3.68) u/mL]、CA724 [(8.26±1.84) u/mL]水平高于良性胃病组[(3.95±0.87) ng/mL、(51.35±4.28) u/mL、(15.69±2.37) u/mL、(4.59±0.78)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CEA、TSGF、CA242、CA724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0.954 (95%CI:0.920~0.989,特异度:1.000)]高于四项指标单独检测[0.773 (95%CI:0.686~0.860,特异度:0.674)、0.785 (95%CI:0.703~0.868,特异度:0.623)、0.835 (95%CI:0.765~0.905,特异度:0.656)、0.681 (95%CI:0.581~0.781,特异度:0.574)]。结论 CEA、TSGF、CA242、CA724在胃癌患者血清内呈高表达,四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精准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进行大力推行。

    • 基于FRAX~?评估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研究

      2023(03):109-1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预测评估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OPF)发生风险。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接诊的老年骨质疏松症(OP)患者75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骨密度(BMD)情况,利用FRAX~?工具对患者10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MOFP)、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HOFP)进行预测,比较不同年龄段、性别、BMI、是否有骨折史患者的10年内MOFP、HOFP。结果 750例OP患者,其中BMD T值在-3~-2.5为117例,-3.5~-3.1为160例,-4.0~-3.6为187例,-4.5~-4.1为135例,-5.0~-4.6为71例,-5.5~-5.1为43例,-6.0~-5.6为33例,<-6.1为4例;男性BMD平均-3.93±1.10,女性BMD平均-4.37±1.08,两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7, P<0.01)。经FRAX~?评估不同年龄段OP患者10年内MOFP、HOFP,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逐渐提升(P<0.05);女性OP患者MOFP、HOFP明显高于男性(P<0.05);不同BMI OP患者10年内MOFP、HOFP,随着BMI升高而降低(P<0.05);有骨折史OP患者10年内MOFP、HOFP均明显高于无骨折史OP患者(P<0.05)。结论 采用FRAX~?评估工具,可方便、快捷评估老年人OPF的发生风险,OP患者10内年MOFP、HOFP女性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长而上升,BMI越高则MOFP、HOFP越低、有骨折史OP患者MOFP、HOFP高于无骨折史患者。

    • 抗阻力运动联合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2023(03):112-115.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抗阻力运动联合有氧运动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期间10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饮食指导,对照组54例给予有氧运动,观察组55例增加抗阻力运动,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病变严重程度,神经传导速度,静态平衡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症状、感觉试验及神经反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椭圆面积、轨迹长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阻运动联合有氧运动能明显改善患者静态平衡能力及神经病变严重程度,提升神经传导速度。

    • TVS、UE技术联合检查在子宫附件包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3(03):116-119.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TV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在诊断子宫附件包块良恶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58例焦作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就诊的子宫附件包块患者,入院后均行TVS、UE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VS、UE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比较TVS、UE单独及联合检查对不同分期恶性包块的检出率。结果 经病理诊断,158例子宫附件包块患者中,恶性包块105例;经TVS诊断,恶性包块88例;经UE诊断,恶性包块91例;经联合诊断,恶性包块103例;与TVS、UE检查单独诊断比较,联合检查诊断灵敏度[94.29%(99/105)]、准确率[93.67%(148/158)]较高,漏诊率[5.71%(6/105)]较低(P<0.05);与TVS、UE检查单独诊断比较,联合诊断对于Ⅱ期、Ⅳ期恶性包块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 TVS、UE技术联合检查可有效提高子宫附件包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早期评估包块分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子宫动脉栓塞+宫腔镜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3(03):120-123.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UAE)联合宫腔镜清宫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驻马店市妇幼保健院CSP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宫腔镜清宫术。观察组予以UAE联合宫腔镜清宫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创面恢复指标、术前及术后各时间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清卵巢功能指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月经复潮时间较短,残余肌层比例、残余肌层厚度较高,瘢痕深度、瘢痕长度较低(P<0.05);术后1、7、14 d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β-HCG水平较低(P<0.05);术后3个月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卵泡刺激素(FSH)、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较高,孕激素(P4)、抑制素B (INHB)水平较低(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0.20%、1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E联合宫腔镜清宫术治疗CSP患者能优化手术路径,提高子宫创面修复效果,有助于术后卵巢功能恢复,缩短月经复潮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 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经脾氨肽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治疗后症状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

      2023(03):124-127.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症状改善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探讨脾氨肽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PAR)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AR患者131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采用SPSS随机编号法分研究组(66例)、对照组(65例)。两组均予以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照组氯雷他定,研究组基于对照组联用脾氨肽,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治疗2周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鼻腔菌群分布。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97%(64/66)]高于对照组[81.54%(53/65)](P<0.05);研究组喷嚏、清涕、鼻塞、鼻痒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CD3~+、CD4~+、CD4~+/CD8~+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真菌占比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3/66)]与对照组[3.08%(2/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氨肽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治疗PAR能有效调节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鼻腔菌群分布,改善症状,效果显著。

    • 改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近期随访研究

      2023(03):128-131.

      摘要 (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Phaco)+人工晶体植入术(IOL)治疗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 收集淇县人民医院98例(98眼)白内障患者(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按手术方案不同分成A组(n=49)、B组(n=49)。B组接受常规Phaco+IOL治疗,A组接受改良Phaco+IOL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情况、眼压、中央前房深度(ACD)、角膜内皮计数及地形图散光、血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NLRP3)炎症小体、白细胞介素-6 (IL-6)、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7 d、30 d视力(LogMAR值)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7 d、30 d眼压均较术前降低,ACD均较术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30 d角膜内皮计数较术前降低,A组高于B组,术后7 d、30 d A组角膜散光较术前降低,B组较术前升高,A组低于B组(P<0.05);A组术后7 d、30 d血清NLRP3炎症小体、IL-6、TGF-β、TNF-α水平低于B组(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4%(1/49)],B组为[20.41%(10/49)],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与常规Phaco+IOL治疗白内障患者相比,应用改良Phaco+IOL治疗于提升视力、减少机体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稳定角膜内皮计数、改善角膜散光方面更具优势。

    • 胆囊收缩率、胆囊壁厚度与胆囊颈管嵌顿结石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2023(03):132-136.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胆囊收缩率、胆囊壁厚度与胆囊颈管嵌顿结石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胆囊颈管嵌顿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32例、未复发组78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结石直径、结石数量、胆囊壁厚度、胆结石家族史、壁间结石、糖尿病、油腻饮食、手术时间、总胆红素异常、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胆囊收缩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预测价值。结果 胆囊壁厚度、胆结石家族史、胆囊收缩率、壁间结石、糖尿病、术后服用熊去氧胆酸、油腻饮食、手术时间、总胆红素异常、TG、TC水平是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胆囊壁厚度、糖尿病、油腻饮食、手术时间、总胆红素异常、胆囊收缩率、TG、TC水平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84.62%。结论 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糖尿病、油腻饮食、手术时间、总胆红素异常、TG、TC水平是胆囊颈管嵌顿结石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制定相关控制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 《中国医学工程》投稿须知

      2023(03):140.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维普网、《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等全文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本刊读者对象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医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等,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及工程人员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