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8.
摘要:目的 目前临床上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e system, 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为5%~80%,波动范围较大,术前如何更好的评估结节性质尤为重要。本研究拟结合临床特征与超声征象建立预测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超声诊断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患者454例(494个结节)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组,对纳入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对每项独立预测指标进行赋值,计算不同分值下的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恶性率,建立相应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 454例(494个) 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恶性诊断率为78.3%(387/494),其中TI-RADS 4A恶性率为68.3%(157/230),TIRADS 4B恶性率为87.1%(222/255),TI-RADS 4C恶性率为88.9%(8/9)。按照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年龄≤35岁与>35岁患者中,结节恶性率分别为90.2%(55/61)、75.8%(298/39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结节大小进行分层分析,结节≤1 cm与>1 cm患者中,结节恶性率分别为85.7%(276/322)、64.5%(111/17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微钙化、纵横比、低回声、结节边界、结节大小、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hin, TSH)是鉴别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建立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预测指数(predictive index of TI-RADS 4 type thyroid nodule,PI-TI-RADS 4)预测模型提示,0~1分为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恶性低风险,2~3分为中风险,4分及以上为高风险。该模型内部验证ROC曲线面积为0.880 [95%CI为(0.843, 0.917), P<0.05],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4.7%、79.2%,具有较好预测效能。结论 年龄、结节大小、微钙化、纵横比、低回声、结节边界、TSH是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癌变的独立预测指标。预测模型有助于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精准分类。
2023(01):9-13.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骨性结构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在肺结节定位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回顾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通过胸部CT检查表现为肺磨玻璃结节并行肺楔形切除术患者105例,根据定位方法分成两组,三维重建组53例,Hook-wire组52例。比较两组的围术期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三维重建组和Hook-wire组结果分别如下:失败率(3.8%vs. 5.8%, P=0.678)、手术时间[(20.1±7.2) min vs.(20.7±5.7) min, P=0.630]、楔形切除术术中出血量[(39.7±9.7) mL vs.(40.3±11.5) mL, P=0.780]、留置引流管时间[(2.5±0.6) d vs.(2.7±0.7) d, P=0.658]、切缘至结节外缘距离[(2.5±0.3) cm vs.(2.5±0.3) cm, P=0.71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ook-wire肺结节定位组有2例气胸、6例血胸、2例脱钩;三维重建组有1例血胸,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三维重建技术对肺结节定位准确,无Hook-wire肺结节定位法相关并发症,在临床应用中尤其是距胸膜较近的肺结节有一定优势。
2023(01):14-18.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CSK)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22年4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CCSK患者的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及病理免疫组化等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位于右肾5例,左肾6例,肿瘤最大长径4~18 cm,5例大于10 cm,均呈膨胀性生长,CT平扫肿瘤呈等低混杂密度,肿瘤周边有囊变8例(72.7%),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内有多发强化细小血管影9例(81.8%),实质期呈“虎斑样”强化6例(54.5%),延迟期肿瘤实性成分渐进强化9例(81.8%)。2例初诊时出现骨转移,2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 儿童CCSK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2023(01):19-22.
摘要:目的 分析双源CT (DSCT)与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灌注成像对诊断原发性颅脑肿瘤(PBT)的价值对比。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断的63例疑似原发性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法分为DSCT组(实验组),头部MRI灌注成像组(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度和图像特征。结果 实验组诊断符合星形细胞瘤34例(53.97%),脑膜瘤14例(22.22%),室管膜肿瘤4例(6.35%),髓母细胞瘤4例(6.35%),对照组诊断符合星形细胞瘤30例(47.62%),脑膜瘤10例(15.87%),室管膜肿瘤4例(6.35%),髓母细胞瘤2例(3.17%)。实验组<2 cm的病灶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检测2~4 cm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检测的图像表现差异较大:(1)星形细胞瘤:实验组呈现低密度病灶,边界多数清晰,对照组检查边缘不清晰,多囊变、坏死。(2)脑膜瘤:实验组平扫为高密度分布,少数等密度,出血、坏死、囊变较少,对照组扫描后内部信号不均匀,血管丰富。(3)室管膜肿瘤:实验组平扫呈现等密度、混杂密度肿块,对照组扫描可见肿块影。(4)髓母细胞瘤:实验组可见低密度圆形肿瘤,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DSCT对PB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高于MRI灌注成像,更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对颅内多种肿瘤进行鉴别。
2023(01):23-27.
摘要:目的 对比脊柱微创手术中两种不同入路[椎间孔入路(PETD)/椎板间入路(PEI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中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02例L5/S1间盘突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分组,随机分成PETD组50例,PEID组5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C型臂使用次数、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以及短中期疗效。临床结果在术前、术后7天、术后6个月时进行测量。使用Oswestry残疾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的测量特性评估下肢疼痛。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系统和MacNab腰椎功能优良率评价术后效果,以及两组术后腰痛、足背麻木缓解时间。结果 PETD和PEID两组通过术前与术后比较均明显好转,腰腿痛以及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改善,MacNab腰椎功能优良率分别为100%(52/52)、100%(50/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恢复情况,PETD组与PEID组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JOA评分与ODI均比术前明显好转(均P<0.05);PEID组的短中期疗效与PETD组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PEID组的手术时间、C臂投照次数明显低于PETD组(均P<0.05)。PEID组术后腰痛以及足背麻木时间较PETD组较短(P<0.05)。结论 两种入路是各有千秋,当患者存在L5/S1高髂嵴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PEID手术入路,因其无论从患者角度还是医师角度都有较明显的优点。但是无论是PEID还是PETD两种入路都是可以进行L5/S1间盘突出病变髓核摘除的。建议当无明显高髂嵴和肥大L5/S1横突时,对于初学者应首先选择PETD治疗,因其为局部浸润麻醉,可以和患者进行沟通,避免一定程度的神经损伤风险;在熟练操作后两种入路通过合适的术前规划都可以达到完美的治疗目的。
2023(01):28-32.
摘要:目的 探讨辽西地区人群载脂蛋白E (ApoE)基因表型分布与血脂及冠心病(CHD)之间的联系,确定该人群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因素,以早期筛选易患人群,达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限。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的CHD患者115例作为CHD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poE基因,采用生化自动分析仪自动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CHD组中E3/4型、E3/3型明显高于对照组,E2/3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ε3型等位基因及E3/3型在两组之间均为优势基因型。CHD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HD组中E3/4型、E3/3型高于对照组,E2/3型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E3/4基因型、TG、TC、LDL-C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E2/3型与疾病的发生呈负相关。E3/4型人群在TG、TC、LDL-C水平上明显高于E3/3型及E2/3型(P<0.05)。结论 辽西地区人群以ε3型等位基因及E3/3型分布最广泛,CHD组中以E3/3型最为常见,其次为E3/4型。TG、TC、LDL-C和E3/4型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2/3基因型为保护因素。不同基因型对血脂的调节能力不同,E3/4基因型对血脂的调节能力较差。
2023(01):33-37.
摘要:目的 研究益生菌辅助放疗对宫颈癌患者的有效性研究及对预防其发生放射性膀胱炎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取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行诊治的子宫颈癌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炎性反应、肠道菌群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以及真杆菌的数量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以及真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 (IL-6)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IL-1β (t=15.636, P<0.05)、TNF-α (t=3.459, P<0.05)以及IL-6 (t=2.348, 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放射性膀胱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辅助放疗对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膀胱炎的风险较小。
2023(01):38-42.
摘要:目的 评价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静息心率的改善情况。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156例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重组人脑利钠肽组,每组各有78例。对照组与重组人脑利钠肽组分别给予米力农、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静息心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心功能指标、呼吸频率与临床疗效。结果 重组人脑利钠肽组用药后1 h静息心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10.149, P<0.001)。重组人脑利钠肽组用药后1 h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7.945, P<0.001)。重组人脑利钠肽组用药后1 h中心静脉压(t=7.982, P<0.001)、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t=6.304, P<0.00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心输出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t=9.316, P<0.001)。用药72 h,重组人脑利钠肽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t=5.580, P<0.001)、脑利钠肽(t=4.998,P<0.00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t=3.844, P<0.001)。与对照组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组有效率明显提高[92.3%(72/78) vs. 73.1%(57/78),χ2=10.078, P=0.002]。结论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后,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疗效明显提高。
2023(01):43-47.
摘要: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脑脊液D-二聚体水平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关系。方法 以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经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aSAH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取静脉血和脑脊液进行D-二聚体(D-D)水平检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DCI分为DCI组和NDCI组,对比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液D-D和脑脊液D-D水平变化特点,采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DCI发生的因素,并建立DCI预测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图观察其临床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DCI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液D-D、脑脊液D-D水平均高于NDCI组。以DCI发生为阳性时间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术后即刻-24 h、术后即刻-72 h血液D-D水平平均差是影响术后D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对预测DCI发生有效(AUC=0.913, 95%CI:0.847~0.979, P<0.00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69.50%。(2)术后48 h脑脊液D-D水平是影响DC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对预测DCI发生有效(AUC=0.990, 95%CI:0.974~1.000, P<0.00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91.50%。以96 h内DCI发生为阳性事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时间点血液D-D水平改变均不是该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仅术后即刻-72 h脑脊液D-D平均水平差是影响术后96 h D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术后96 h DCI发生有效(AUC=0.901, 95%CI:0.804~0.998, P<0.001),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78.60%、88.90%。结论 脑脊液D-D和血液D-D水平变化均可有效预测SAH患者术后DCI的发生,然而通过监测术后脑脊液D-D水平改变有助于预测患者术后96 h内DCI的发生,相比血液D-D监测临床价值更高。
2023(01):48-51.
摘要:目的 研究麦鸥肌功能研究中心(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效果及对患儿口腔习惯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郑州牟州医院收治的82例处于混合牙列期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38),其中观察组使用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性矫正器矫正治疗。两组矫正疗程均在10~15个月期间。评价两组患儿不良口腔习惯改善情况,对比矫正前后头影测量结果变化。结果 观察组不良口腔习惯改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以及其交角(U1-NA)距离、U1-NA角、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小于对照组,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可有效减小患儿上颌前突,显著帮助患儿纠正不良口腔习惯。
2023(01):52-56.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第一大疾病,现有的诊疗手段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但该方法对血流成像以及流体力学变化缺乏有效参考。计算流体力学可以直观、可视化地模拟人体血管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并进行数值量化,但未进行流固耦合分析的计算流体力学因为与真实人体有差距,结果与真实值有一定差距。因此,基于流固耦合技术的数值模拟分析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本文章就基于流固耦合技术的计算流体力学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2023(01):57-60.
摘要:临床工作中,危重患者的基础体重以及治疗过程中体重的变化是其诊疗方案的制订或治疗过程中用药剂量的调整的重要依据。危重症患者因卧床不起,无法使用体重秤或台秤,故由医生根据临床经验评估其体重。部分医院利用特殊医疗设备测量卧床患者体重。本文围绕危重症患者体重测量的方法及设备进行综述,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探讨危重症患者体重测量的发展趋势。
2023(01):61-65.
摘要:3D打印鞋垫正应用于干预足部疾病,包括扁平足、拇外翻及糖尿病足等常见足部疾病。糖尿病足是2型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与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足部结构异常及足底高压有关,最终可导致坏疽和截肢。足底压力异常增高是引起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改善足底压力分布可帮助预防糖尿病足溃疡。研究发现,矫形鞋垫具有减轻足底压力、缓冲震荡、重塑足弓的作用。3D打印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定制矫形鞋垫的制造,个性化的定制鞋垫可以更好地帮助降低糖尿病患者足部异常的压力,预防足部溃疡的发生,因此该文就3D打印矫形鞋垫干预糖尿病足溃疡的形成的研究展开综述。
2023(01):66-69.
摘要:目的 总结应用食道超声引导下腋下途径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失败后改行体外循环下修补术的临床经验和近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食道超声引导下腋下途径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失败患者共62例,其中男27例,女35例,年龄0.7~8.3岁,平均(2.8±2.1)岁,体重7.2~32.0 kg,平均(12.2±7.1) kg。在右侧腋中线第四肋间做约2~3 cm的切口行外科封堵失败后于原切口扩大至5~6 cm后改行体外循环下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访,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X线胸片。结果 62例封堵失败患者,封堵尝试时间(21±5.1) min,体外循环准备时间(10.2±2.2) min,体外循环时间(82±6.4) min,心肌阻断时间(34±6.7) min,3例(4.8%)术后发生残余分流,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随访3个月时自行闭合,另1例随访6个月仍存残分。定期随访1.0~17.8 (7.3±4.0)个月中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体外循环下修补手术作为微创封堵失败的先心患者的替代治疗手段,可以在原微创封堵切口上施行手术,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了二次手术的创伤,是外科医生进行微创封堵的优势所在。
2023(01):70-73.
摘要:目的 分析粪便幽门螺杆菌(Hp)抗原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医的慢性腹痛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粪便Hp抗原检查、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并以胃镜活检检查作为本研究的金标准。根据胃镜活检结果中有80例患儿感染Hp,并分析粪便Hp抗原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效能。结果 本研究中选取的消化道症状患儿200例,经内镜活检标本检查,有80例Hp呈阳性,阴性120例;粪便Hp抗原检查的特异度为87.50%(105/120),敏感性为85.00%(68/80),准确度为86.50%(173/200);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的特异度为88.33%(106/120),敏感性为87.50%(70/80),准确度为88.00%(176/200);粪便Hp抗原检查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的特异度为95.83%(115/120),敏感性为96.25%(77/80),准确度为96.00%(192/200);联合检查的特异度、敏感性及准确度都明显高于单一检查的粪便Hp抗原检查、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P<0.05)。结论 粪便Hp抗原检查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儿童Hp感染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检查的粪便Hp抗原检查、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2023(01):74-77.
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结合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LCR)对产后脓毒症死亡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产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改良APACHEⅡ评分评价,均计算入院6 h动脉LCR。统计死亡率;对比死亡和存活患者改良APACHEⅡ评分和入院6 h动脉LCR;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二者结合对死亡风险的评估价值。结果 所选患者死亡率为34.07%;死亡患者改良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患者,入院6 h动脉LCR低于存活患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APACHEⅡ评分、早期动脉LCR评估产后脓毒症死亡的Cut-off值分别为28分、18.71%,二者结合评估危重症孕产妇死亡的特异度、AUC分别为91.67%、0.917,均高于单独评估,灵敏度为100.00%,与单独评估相当。结论 改良APACHEⅡ评分结合早期动脉LCR对产后脓毒症死亡风险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2023(01):78-81.
摘要:目的 观察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在新郑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翻修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8例患者分为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30例)和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38例),两组患者均随访1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骨盆前后正位X射线检查情况以及翻修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和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的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及Harris总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且两组末次随访时的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及Harri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0%,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连续性复查X射线片对比结果显示均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髋臼杯前倾角及外展角改变、假体松动等情况;围手术期内,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出现1例假体脱位,发生率为3.33%,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无假体脱位发生,且两组均未出现切口及假体周围感染、术区血肿。结论 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对于需要进行髋关节翻修术且保留稳定性良好的髋臼杯患者的修复效果显著,并且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
2023(01):82-85.
摘要:目的 探讨绒毛膜羊膜炎、母亲产前使用抗生素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风险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新乡市妇幼保健院NEC患儿3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新生儿59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母亲情况,分析绒毛膜羊膜炎、母亲产前使用抗生素对NEC风险影响。结果 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母亲年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情况、母亲产前使用抗生素情况、胎膜早破史、孕期合并症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NEC作为因变量,以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母亲年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情况、母亲产前使用抗生素情况、胎膜早破史、孕期合并症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母亲产前使用抗生素、胎膜早破与NEC发生风险有关(P<0.05)。结论 绒毛膜羊膜炎、母亲产前使用抗生素与NEC风险关系密切,可为临床早期筛查NEC高风险新生儿提供参考。
2023(01):86-89.
摘要: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_(1b)期肾癌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1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的52例T_(1b)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后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25例(小切口组),常规后腹腔镜手术27例(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患侧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手术时间、肾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切缘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小切口组与常规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切缘阳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患者在术中肾缺血时间、集合系统破损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患肾eGFR等方面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后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_(1b)期肾癌,综合了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优点,可以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后患侧肾功能的损害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安全可靠,可使患者最大获益。
2023(01):90-95.
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检查在宫角妊娠(CP)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CP患者46例作为CP组,另选取同期输卵管间质部妊娠(ITP)患者54例作为ITP组,观察经阴道常规超声和3D-TVS检查结果、CP及ITP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阴道常规超声和3D-TVS下ITP、CP图像征象。结果 经阴道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77.00%(77/100)低于3D-TVS检查的92.00%(92/100)(P<0.05)。CP血流动力学指标EDV、PSV为(0.16±0.06) m/s、(0.35±0.11) m/s,低于ITP的(0.23±0.08) m/s、(0.41±0.10) m/s,RI为(0.55±0.11)高于ITP的(0.44±0.10)(P<0.05)。CP的经阴道常规超声图像特征:(1)孕囊型:子宫底部一侧探及孕囊回声,且边界清晰,内见胚芽或卵黄囊回声,偶见原始心管搏动;(2)不均质包块型:一侧膨隆,探及不规则团块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存在不规则液性暗区,包块边界模糊,菲薄肌层围绕,此处血流较为丰富,无心管搏动。ITP的经阴道常规超声图像特征:(1)孕囊型:宫角膨隆部位或子宫一侧探及孕囊回声,不与宫腔相通,不与内膜相连,包裹肌层菲薄,偶见肌层包裹不完整;(2)不均质包块型:宫角双侧不对称性增大,一侧膨隆明显,探及不均匀混合回声团块或包块回声,不与宫腔相通,肌层菲薄或缺失,能探及血流信号。CP的3D-TVS图像特征:可见子宫增大,且宫角一侧均匀膨隆,内见不均质包块回声或囊状,病灶较大时凸出子宫,呈现喇叭状;同时冠状切面可见病灶与宫腔侧内膜线连续,病灶输卵管侧无内膜回声,其周围被完整肌层包绕。ITP的3D-TVS图像特征:可见子宫不对称增大,且宫底一侧凸起,外周轮廓极像“海狮头部”,内见不均质包块回声或囊状;冠状切面观察宫腔形态较为完整,病灶与宫腔不连通,病灶、宫角区域内膜边缘分界明确,探及宽约1~9 mm间质线回声,病灶包绕菲薄肌层,不完整或缺失。结论 在宫角妊娠诊断中,3D-TVS检查能监测病灶血流动力学变化,诊断准确率较高,在与ITP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2023(01):96-100.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全身麻醉患者血清脂联素(ADP)、S-100β蛋白及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水平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5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根据术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分为POCD组(MMSE<27分,n=53)和非POCD组(MMSE≥27分,n=10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DP、S-100β蛋白、HIF-1α水平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MMSE评分与血清ADP、S-100β蛋白、HIF-1α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DP、S-100β蛋白、HIF-1α水平对老年全身麻醉POCD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两组血清ADP水平和MMSE评分均明显降低,S-100β蛋白、HIF-1α水平明显提升,POCD组较非POCD组改变更明显(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OCD组术后MMSE评分与血清ADP水平呈正相关,与S-100β蛋白、HIF-1α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ADP+S-100β蛋白+HIF-1α预测老年全身麻醉患者POCD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 老年全身麻醉POCD患者血清ADP水平明显降低,S-100β蛋白和HIF-1α水平明显提升,与POCD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能提升POCD预测价值。
2023(01):101-104.
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THR)对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并发骨性关节炎(OA)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98例收治的DDH并发OA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成A组(n=49)、B组(n=49)。B组接受后外侧Gibson入路THR治疗,A组接受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THR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免疫应激(CD3~+、CD4~+、CD4~+/CD8~+)、创伤应激[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切口长度较B组短,术中失血量较B组少(P<0.05);术后1个月、3个月A组Harris评分较B组高(P<0.05);A组术后3 d、7 d VAS评分较B组低(P<0.05);A组术后1 d、3 d CD3~+、CD4~+、CD4~+/CD8~+水平较B组高(P<0.05);A组术后1 d、3 d血清NE、IL-6、CRP水平较B组低(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4%(1/49)较B组16.33%(8/49)低(P<0.05)。结论 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THR治疗DDH并发OA患者可有效提高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发生,优化围术期指标,且对机体免疫及创伤应激影响小。
2023(01):105-108.
摘要:目的 探究Devine术分别采用阴茎根部背侧皮下固定与阴茎根部腹侧皮下固定对真性隐匿性阴茎(CP)患儿术后疼痛、阴茎暴露长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于周口市妇幼保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80例真性CP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39)、试验组(n=41)。两组均实施Devine术,试验组术中实施阴茎根部背侧皮下固定,对照组术中实施阴茎根部腹侧皮下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NRS评分)、阴茎暴露长度、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水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阴茎回缩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6 h试验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试验组阴茎暴露长度均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满意度97.56%(40/41)高于对照组79.49%(31/39)(P<0.05)。结论 真性CP在实施Devine术中分别采用阴茎根部背侧皮下固定和阴茎根部腹侧皮下固定安全性较高;但阴茎根部背侧皮下固定手术时间较短,能减轻局部循环障碍,有助于缓解疼痛,且能增加阴茎暴露长度,提高满意度。
2023(01):109-113.
摘要:目的 对比美学区改良盾构术与常规即刻种植术在治疗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黄河三门峡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30例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种植修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改良组(n=68,采用美学区改良盾构术)和常规组(n=62,采用常规即刻种植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各项种植修复效果及牙齿功能恢复情况等,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半年,改良组患者的各项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牙槽骨外形和软组织颜色两项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的3 mm和5 mm唇侧骨板吸收量、种植体稳定系数(ISQ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mm唇侧骨板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的美观度、固定功能和咀嚼功能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度和语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95.59%)的牙齿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83.87%)且改良组患者(2.94%)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种植修复中,采用美学区改良盾构术,可有效改善牙列缺损症状,减少唇侧骨板吸收,提升修复后的牙齿稳定性,恢复牙列正常功能,牙列修复美学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安全可行。
2023(01):114-117.
摘要:目的 探究保乳术与腺体组织瓣转瓣整形术修复残腔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濮阳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4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24例,保乳术治疗)、B组(24例,保乳术联合腺体组织瓣转瓣整形术修复残腔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延迟、皮下积液、切口感染)、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乳房美学评分(乳房对称性、表面平整、乳头移动距离、皮肤效果)、肿瘤血清标志物[糖类抗原153 (CA153)、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疼痛程度及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结果 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与A组4.17%相近(P>0.05);术后1个月,B组乳房对称、表面平整、皮肤效果、乳头移动及总分均较A组高(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B组CA153、CEA、VEGF水平与A组相近(P>0.05);术后7 d时B组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较A组高(P<0.05);术后B组SF-36中各评价条目评分均较A组高(P<0.05)。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与单纯实施保乳术治疗相比,实施保乳术联合腺体组织瓣转瓣整形术残腔治疗,术后早期疼痛感受明显,但可提升患者术后1个月乳房美学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对肿瘤组织清除效果理想,且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2023(01):118-121.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27 (HSP27)、N-端脑钠钛前体(NT-ProBNP)水平联合尿酸、甲状腺激素检测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安钢总医院就诊的8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8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比较入院时两组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HSP27、NT-ProBNP、尿酸、甲状腺激素、血气指标[PaCO_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_2 (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分析血清HSP27、NT-ProBNP、尿酸、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气指标水平、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预后结局患者血清HSP27、NT-ProBNP、尿酸、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治疗7 d后血清HSP27、NT-ProBNP、尿酸、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慢性肺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入院时血清HSP27、NT-ProBNP、PaCO_2、尿酸水平较高,PaO_2、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P<0.05);入院时血清HSP27、NT-ProBNP、PaCO_2、尿酸水平比较:心功能Ⅳ级>Ⅲ级>Ⅱ级;PaO_2、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心功能Ⅳ级<Ⅲ级<Ⅱ级(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血清HSP27、NT-ProBNP、尿酸水平与PaCO_2、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PaO_2呈负相关,血清甲状腺激素与PaCO_2、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与PaO_2呈正相关(P<0.05);与不良组相比,良好组血清HSP27、NT-ProBNP、尿酸水平较低,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P<0.05);治疗7 d后血清HSP27、NT-ProBNP、尿酸、甲状腺激素水平联合预测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大于任一单一指标预测。结论 血清HSP27、NT-proBNP、尿酸、甲状腺激素水平可间接反映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气状态及心功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预测转归结局提供可靠依据。
2023(01):122-125.
摘要:目的 探究胆囊结石患者经腹腔镜下切开胆囊后采用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南乐县人民医院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研究组实施经腹腔镜下切开胆囊后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3 d消化道功能[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胃泌素(MOT)]、炎性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 (IL-6)、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结石清除率[95.65%(44/46)、100%(46/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较长,术后镇痛泵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高(P<0.05);术后3 d研究组VIP低于对照组,SS、MOT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3 d与术前相比,两组CRP、IL-6、COR、ACTH升高,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与术后1 d相比,两组CRP、IL-6、COR、ACTH降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52%(3/46)与对照组17.39%(8/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结石患者采用两组治疗方式均为安全性可靠的治疗手段,结石清除效果相当;而经腹腔镜切开胆囊后实施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能减轻手术创伤,降低炎性应激反应程度,减少术后镇痛时间,利于消化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但该术可延长手术时间。
2023(01):126-128.
摘要:<正>B型胰岛素抵抗(type B insulin resistance,TBIR)是一种机体自身免疫紊乱使体内产生胰岛素受体抗体(AIRAs)的临床综合征~([1]),常见于中年女性,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糖代谢紊乱(顽固高血糖或致死性低血糖),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2]),有或无高胰岛素血症(黑棘皮症)和高雄激素血症。对该病的治疗还处于经验治疗阶段,在药物种类、剂量、单一或联合等的选择上并无标准~([3])。该病罕见,典型临床表现又并非同时出现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本文将报道1例通过诊断性治疗确诊的TBIR病例。
2023(01):132.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维普网、《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等全文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本刊读者对象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医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等,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及工程人员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促进医学学术交流,加速医疗卫生技术成果推广,普及新理论、新方法,为临床教学科研服务。本刊开设论著、综述、临床研究、医工园地、新技术进展、经验交流和病例报告等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