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4.
摘要:目的 瓦里安直线加速器VitalBeam自带性能验证功能(MPC),利用MPC的各项性能参数分析VitalBeam加速器的日常稳定性。方法 以6 MV光子线的MPC记录结果为基础,基于加速器装机后半年和装机后一年半到两年的两组数据,分析VitalBeam加速器各参数与基准值的偏离情况。结果 两组半年数据均未有超出阈值的样本出现,VitalBeam加速器MPC记录的输出剂量、机械精度均能满足日常质量保证的误差要求。结论 MPC能快速高效地完成加速器的日检,可作为VitalBeam加速器日检的常规手段。
2022(09):5-9.
摘要:目的 探索研究利用双能量CT技术中的虚拟去钙(VNCa)技术应用于肩关节周围骨隐匿性骨折区的实际价值。方法 整理分析30例有确切外伤史肩关节活动障碍症状等,同时临床对应诊断为肩关节周围骨隐匿性骨折的病例。对患者肩关节,行双能量CT和MRI技术检查。将肩关节分割为9个部分(锁骨、肱骨上段、肩胛骨为三个大区,每个大区又细分为三个小区)。经放射科两位深资质副主任医师分别独立评估关于肩关节部位的VNCa图像的骨髓损伤情况和严重程度,并在冠状位像或矢状位像上对正常区域和骨髓损伤区域的VNCa图的CT值进行检测,最后得出正常区域CT值和损伤区域CT值,并对二者进行计算,得到二者的差值。将MR检查作为评判标准来评估医师的主观评价和正常区域与损伤区域的CT差值对肩关节隐匿性骨折病例的诊断效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两种方法对肩关节周围骨骨髓损伤评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使用Kappa值来检测两位诊断医师对肩关节周围骨髓损伤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35个肩关节共350个区域,MRI显示锁骨、肱骨上段、肩胛骨共出现255个区域骨髓损伤。VNCa图中显示锁骨、肱骨上段、肩胛骨256个区域骨髓损伤。VNCa图CT差值显示锁骨、肱骨上段、肩胛骨258个区域出现骨髓损伤。在诊断肩关节骨髓损伤的主观评价中,VNCa图病灶与MRI对应的一致性指数Kappa值为0.831。在客观评价方面,即肩关节周围骨骨髓损伤的CT差值,VNCa图病灶与MRI对应的一致性指数Kappa值为0.859。主观分析与客观评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和0.889。二者的特异性分别为92.2%和95.4%,敏感性分别为92.1%和95.3%,准确度分别85.4%和90.6%。结论 双能量CT VNCa技术在诊断肩关节区骨挫伤时与MRI比较有很高的一致性,为佐证临床诊断隐匿性骨折提供了很高的价值。
2022(09):10-13.
摘要: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联合近焦放大内镜在无蒂锯齿状病变(SSL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诊疗的100例疑似SSLs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均接受窄带成像联合近焦放大内镜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窄带成像联合近焦放大内镜在SSLs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00例疑似SSLs患者中无蒂锯齿状病变83例(83.00%),非无蒂锯齿状病变17例(17.00%);窄带成像联合近焦放大内镜诊断SSL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8%(79/83)、82.35%(14/17)、93.00%(93/100)、96.34%(79/82)、77.78%(14/18);窄带成像联合近焦放大内镜诊断无蒂锯齿状病变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极好一致性(Kappa=0.776, P<0.05)。结论 窄带成像联合近焦放大内镜在SSLs及性质判定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2022(09):14-18.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淮安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数据,了解淮安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类型及突变率。探讨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在临床耳聋疾病防治和生育指导方面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在淮安市出生并自愿接受耳聋基因检测的7 6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出生3~7天充分哺乳的新生儿足跟血血斑,提取基因组DNA,对中国人群常见的4种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的15个突变热点进行筛查,同时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 7 660例受检新生儿中,共检出耳聋基因突变者478例,突变携带率为6.24%。单基因突变467例,其中GJB2突变228例,突变携带率约2.98%;GJB3突变28例,突变携带率约0.37%;SLC26A4突变193例,突变携带率约2.52%;线粒体12SrRNA突变18例,突变携带率约0.23%。两个及以上耳聋基因突变11例,其中GJB2双杂合突变2例;GJB2/SLC26A4双杂合突变7例;GJB2/GJB3双杂合突变1例;GJB2/线粒体12SrRNA双杂合突变1例。在7 66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中,听力筛查未通过有效数据39例,未通过率0.51%。结论 淮安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频率相对较高,其中以GJB2突变和SLC26A4突变为主。基因筛查有助于明确病因,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以及指导生育。
2022(09):19-28.
摘要:目的 探究透明质酸介导的运动受体(HMMR)基因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本研究中,使用Oncomine、GEPIA、BioGPS数据库研究HMMR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表达的差异;使用Ualcan数据库分析HMMR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GEPIA数据库及COX分析研究HMMR表达水平对CRC患者预后的影响;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HMMR蛋白互作网络图及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TISIDB数据库分析HMMR在免疫浸润中的表达及不同分子亚型和免疫亚型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通过Oncomine、GEPIA、BioGPS分析:与正常组织相比,HMMR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通过HPA数据库显示,免疫组化结果提示HMMR在结直肠癌中染色成阳性。通过GEPIA数据库发现,HMMR高表达的CRC预后比HMMR低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好(P=0.02)。通过COX分析发现,HMMR基因是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OS)的良好预后因子(P=0.002)。通过PPI蛋白互作、GO富集、KEGG通路收集到与HMMR相关蛋白18组。主要富集于10种细胞学组分、5种分子功能和11种生物学过程,并参与了4条信号通路。通过TISIDB数据库分析HMMR mRNA与NK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CD4+T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的免疫微环境中的表达明显相关。结论 HMMR在结直肠癌中呈高表达,HMMR的表达可协助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2022(09):29-34.
摘要:目的 回顾性对比分析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和单纯鼓膜置管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其预后和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就诊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十堰市太和医院)诊断为OME伴腺样体肥大的110例手术治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组(A组)68例和单纯鼓膜置管术组(B组)4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气导听阈的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中耳积液复发情况。在所有随访结束后,按是否出现OME复发再次分为两组,分析渗出性中耳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1年时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89.71%vs. 78.57%)(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A组和B组的纯音听阈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两组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和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7.65%vs. 30.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复发率相比较A组11.76%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28.57%的复发率(P<0.05)。术后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和留置导管时间<10个月是OME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而鼓膜置管置联合腺样体切除是OME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OME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鼓膜置管术,两种术式均能改善患儿的术后听力水平,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与单纯鼓膜置管术相比,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此外,辅助腺样体切除术是OME手术治疗后复发的保护因素,但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置管留置时间小于10个月是OME复发的危险因素。
2022(09):35-42.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2010-2020年某高校附属医院授权专利和转化情况,梳理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专利管理、促进专利转化的角度出发,针对性的提出改进高校附属医院专利工作管理和高效转化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通过Excel 2013和Stata 12.0软件对2010-2020年医院授权专利和转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虽然该高校附属医院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逐年升高,但专利转化率较低,仅为5.10%,缺乏科学有效的专利管理体制、专利管理人才、专利转化保障平台和转化政策,尚未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结论 通过加深科研人员专利意识,优化专利管理流程,建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探索医、研、政、企合作新模式,创新国有资产管理,建立湘雅特色成果转化推广体系,提升高校附属医院专利管理水平和转化效率。
2022(09):43-47.
摘要:目的 吲哚菁绿(ICG)+亚甲蓝示踪在腋窝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s)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安阳市肿瘤医院外三科收治的腋窝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亚甲蓝组)及研究组(ICG+亚甲蓝组),各100例。根据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结果,两组患者中SLNs未转移者进行SLNB和腋窝Ⅰ、Ⅱ组淋巴结清扫,转移者则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统计两组患者SLNs检出数目、检出平均数目、阳性SLNs检出平均数等淋巴结检出情况,统计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SLNs检出率分别为93.00%(93/100)、98.00%(98/10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阳性SLNs出现的比率分别为29.00%、3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LNs检出平均数目、阳性SLNs检出平均数目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检出≥3枚SLNs与≥3枚SLNs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假阴性率为6.45%(2/31),研究组假阴性率为5.00%(2/40)。研究组SLNs转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LNB的准确率、灵敏度及假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总共随访了4~12个月,随访完成率为99.00%(198/200),且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在腋窝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SLNs病理诊断中,ICG+亚甲蓝示踪增加SLNs检出数量、SLNs阳性检出个数,且检出率较高,而假阴性率有降低趋势,可临床推广应用。
2022(09):48-52.
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值(ER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MHD患者12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ERI平均值水平将患者分为高ERI值组和低ERI值组,分析两组患者NLR、PLR、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差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ERI的影响因素,两因素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ERI的预测价值。结果 122例患者中高ERI组57例,低ERI组65例,高ERI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NLR、PLR水平均高于低ERI组,体重、血红蛋白(Hb)、肌酐(Scr)低于低ERI组(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ERI值的因素有PLR、NLR、rHuEPO用量、体重、Hb,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PLR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NLR。结论 NLR和PLR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PLR的预测价值高于NLR。
2022(09):53-59.
摘要: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的血浆白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其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初至2019年12月底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胃肠外科的366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术后进行了定期的随访,术后1年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2年及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直至患者出现死亡或者失访,得到患者的总生存期(OS)。整合收集患者的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值,应用SPSS 22.0计算其ROC曲线,得出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最佳截断值(cut-off值),同时定义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AlB-Fib)联合评分:0分=高白蛋白及低纤维蛋白原;2分=低白蛋白及高纤维蛋白原;1分=低白蛋白及低纤维蛋白原或高白蛋白及高纤维蛋白原。分析Alb、Fib及Alb-Fib评分与患者收集的其他临床资料间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制作生存曲线,其检验法为Log-rank检验;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 (1)白蛋白的最佳截断值是39.95 g/L,纤维蛋白原的最佳截断值为4.155 g/L。(2)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及肿瘤大小与其术前白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患者的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及TNM分期与其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具有相关性;患者的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及肿瘤浸润深度与其Alb-Fib评分具有相关性。(3)术前低白蛋白水平及高纤维蛋白原水平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较短。(4)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否神经侵犯、是否脉管癌栓、白蛋白水平、纤维蛋白原以及Alb-Fib评分是结直肠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Alb-Fib评分、淋巴结转移及是否癌栓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低血浆白蛋白、高纤维蛋白原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情况较差;AlbFib评分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2(09):60-63.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胃癌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住院病历号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SGB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切皮时、手术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比较两组拔管后1 h、拔管后6 h和拔管后12 h时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 麻醉诱导后、切皮时、手术结束时,两组SBP、DBP、HR水平持续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时点、组间与时点交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 h、拔管后6 h时,两组VAS评分持续升高,拔管12 h时两组VAS评分降低,拔管后1 h、6 h、12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时点、组间与时点交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B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可维持早期胃癌手术患者术中血压及心率水平,减轻术后疼痛程度。
2022(09):64-69.
摘要:目的 比较改良巩膜扣带术(RSB)与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诊治的RRD患者110例,分为RSB组和PPV组各55例。比较两组术后1年内疗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黄斑脉络膜厚度(SCT)、轴向长度(AL)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初次手术解剖成功率、最终解剖成功率、术后BCVA、IOP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PPV组白内障进展率高于RSB组(P<0.05)。术后3个月,RSB组SCT高于PPV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RSB组AL高于PPV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B和PPV对RRD患者具有相似的疗效,RSB术后白内障进展情况低于PPV,外科治疗RRD时建议优先考虑RSB技术。
2022(09):70-73.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梗死中多排CT征象与肠梗死病变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信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2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320CT平扫与增强扫描,图像后处理后,由两名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分析动脉性、静脉性肠梗死的预后情况及CT征象分布情况,分析经治疗后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CT征象分布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15例动脉性梗死患者存活3例(20.00%),死亡12例(80.00%);27例静脉性梗死患者存活17例(62.96%),死亡10例(37.04%);动脉性梗死患者的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肠壁变薄、气腹、积粪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静脉性梗死患者(P<0.05);静脉性梗死患者的肠壁增厚、肠管扩张、肠壁增强、肠系膜水肿、腹腔积液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动脉性梗死患者(P<0.05);动脉性梗死死亡率显著高于静脉性梗死组(χ~2=7.136, P=0.008);动脉性梗死患者的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肠壁变薄、气腹、积粪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静脉性梗死患者(P<0.05);静脉性梗死患者的肠壁增厚、肠管扩张、肠壁增强、肠系膜水肿、腹腔积液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动脉性梗死患者(P<0.05)。结论 急性肠系膜动脉性血管梗死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当CT征象显示有肠壁积气、肠壁变薄、气腹、门静脉积气、积粪征等征象时,预后较差。
2022(09):74-76.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平卧位不折床直接前侧入路(DAA)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2例需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平卧位不折床DAA入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arris评分系统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做出评价。结果 62例患者均得到了完整的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71.9±5.1) min,平均失血量为(449.2±115) mL,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个月、3个月比较,VAS评分及Harri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采用平卧位不折床DAA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早日恢复患者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2022(09):77-80.
摘要:目的 研究手重度烧伤患者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对其手指指间外展角度、上肢功能和瘢痕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7例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实施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49例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瘢痕严重程度、上肢功能、手指指间外展角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密歇根手功能问卷(MHQ)中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总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工作、外观和患者满意度评分、Carrol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温哥华瘢痕量表(VSS)中厚度、血管分布、色泽、柔软度评分和瘢痕指数(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环小指间、拇指桡侧外展、拇指掌侧外展、示中指间及中环指间角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可降低手重度烧伤患者瘢痕指数,提高手指指间外展角度和上肢功能,对患者恢复有促进作用。
2022(09):81-83.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孕周妇女甲状腺三项检查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及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350例妊娠期妇女,根据孕周不同分为孕早期组(n=113)、孕中期组(n=132)和孕晚期组(n=105),另选110例健康非妊娠期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甲状腺三项水平,统计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并比较甲状腺功能异常和正常妊娠期妇女一般资料,分析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孕早期组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对照组<孕中期组<孕晚期组,孕早期组和对照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孕中期组>孕晚期组,孕早期组和对照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P<0.05);350例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8.57%(65/350);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期妇女年龄≥30岁、流产次数>1次、有吸烟史、碘摄入量不正常占比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妊娠期妇女(P<0.05);年龄≥30岁、流产次数>1次、有吸烟史、碘摄入量不正常均为妊娠期妇女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不同孕周妊娠期妇女均存在一定较高甲状腺功能异常率,明确其影响因素可指导临床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风险。
2022(09):84-87.
摘要: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宫颈癌筛查结果,探究其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早期预测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绝经后女性3 900例,分析宫颈癌筛查结果,并探讨发生宫颈癌的影响因素以及构建Logisitic回归预测模型,通过似然比卡方、拟合优度检验、Waldχ~2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价值。结果 3 900例绝经后女性中50~59岁宫颈异常占比高,且宫颈癌发生率为3.26%(127/3 900);Logistic回归模型指出,绝经到出血时间≥5年、子宫内膜厚度<5 mm、血清SF水平≥117.41μg/L、血清SCC-Ag水平≥2.12 pg/mL、血清HIF-1α水平≥154.54 pg/mL、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绝经后女性发生宫颈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绝经后女性发生宫颈癌的AUC为0.857 (95%CI为0.795~0.894),敏感度为87.40%,特异度为79.06%。结论 绝经后女性中50~59岁宫颈异常占比重,且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可有效预测绝经后女性宫颈癌发生的风险,可为临床制定防治措施予以可靠依据。
2022(09):88-91.
摘要:目的 研究大体积前列腺治疗中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研究组行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对照组行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最大尿流率(Q_(max))、残余尿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SF-36)与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研究组较对照组Q_(max)、SF-36评分、前列腺切除重量更高,RUV、IPSS评分与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手术时间更短(P<0.05)。结论 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的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下尿路症状,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2022(09):92-95.
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T型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CI)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禹州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SCI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A组(n=41)和B组(n=39)。A组行改良T型切口开颅DC治疗,B组行标准DC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NIHSS)、昏迷程度评分(GCS)、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输血人数比例为4.88%(2/41),B组输血人数比例为2.56%(1/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长较B组短,术中失血量较B组低(P<0.05);术后3个月A组预后情况优于B组(P<0.05);术后14 d、30 d A组NIHSS评分较B组低,GCS评分较B组高(P<0.05);术后3 d、7 d A组血清S100β、NSE水平较B组低(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8%(2/41)较B组23.08%(9/39)低(P<0.05)。结论 与标准DC治疗SCI相比,应用改良T型切口开颅DC治疗能优化围术期指标、提升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意识恢复、改善认知功能、调节血清S100β、NSE水平,有重要脑保护作用。
2022(09):96-99.
摘要:目的 探究机械通气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与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周口经济开发区黄泛区中心医院收治的214例RICU机械通气患者,根据VAP感染情况分为VAP感染组(n=48)、非VAP感染组(n=166);分析影响RICU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多因素。结果 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7 d)、鼻饲方式(经鼻胃管)、基础疾病(≥2种)、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5分)、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有)、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7 d)、糖尿病史(有)、低蛋白血症(有)是RICU机械通气患者VAP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RICU机械通气患者VAP风险受年龄、机械通气时间、鼻饲方式、基础疾病、APACHE-Ⅱ评分、既往COPD史、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糖尿病史、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影响,以相关因素为临床参考,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针对性干预,有利于降低VAP风险。
2022(09):100-102.
摘要:目的 探究脑室型颅内压监测(V-ICPM)联合梯度减压术在颅脑外伤后脑疝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于光山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18例颅脑外伤后脑疝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59例)采用传统阶梯减压术治疗,研究组(59例)于阶梯减压术基础上予以V-ICPM干预。对比两组甘露醇使用情况、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 d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甘露醇使用时间短于常规组,使用剂量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肾功能异常、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NIHSS评分降低,GC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GC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总优良率(55.93%)与常规组(50.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CPM联合梯度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后脑疝患者能监测实时颅内压(ICP),指导手术进行,优化甘露醇使用情况,利于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昏迷风险,且有较高安全性。
2022(09):103-106.
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实施胆囊动脉主干不分离离断处理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襄城县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ACC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常规组56例予以传统LC治疗,研究组56例实施左侧入路不分离离断胆囊动脉主干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胃肠功能、术前及术后3 d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胆囊分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较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肛门通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术后3 d两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较术前升高,且同常规组相比,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较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14%(4/56)低于常规组23.21%(13/56)(P<0.05)。结论 左侧入路不分离离断胆囊动脉主干实施LC治疗ACC患者能改善手术情况,降低炎性反应程度,改善胃肠功能,且能降低并发症风险。
2022(09):107-108.
摘要:目的 观察国产M3-PRO机用镍钛技术预备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光山县中医院2020年3月至2020年11月就诊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两组:机用镍钛根管锉(PT)组56例,日本玛尼不锈钢K型根管锉(SS)组56例。PT组采用国产M3-PRO镍钛锉机扩冠根向技术预备根管;SS组采用手用不锈钢根管锉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记录预备时间及断针问题,根充后摄片看根充效果,术后1周复诊,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PT组根管预备时间为(3.90+0.5) min,SS组为(7.01+0.5) min,PT组根管预备时间明显短于SS组(P<0.05);PT组根管恰填率为91.07%,SS组为76.79%;PT组根充后疼痛发生率为2.68%,SS组为8.04%;PT组断针率为6.25%,SS组为1.79%。PT组根管恰填率、断针率明显高于SS组,根充后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M3-PRO机用镍钛锉具有较好的根管成形效果,根充良好、容易操作,但断针率比手用不锈钢器械高。
2022(09):109-111.
摘要:目的 分析高能医用直线加速器的感生放射性辐射场特点及其防护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利用拟试验方案,研究高能医用直线加速器的感生放射性辐射场特点,分析15 MV的X线射线不同射线剂量、范围及照射部位数据。结果 随着照射时间的推移,同一照射方向输出剂量在200 MU/min、400 MU/min及600 MU/min的条件下,感生放射场强度数据呈不断下降趋势;不同照射时长条件下输出剂量、不同照射面积、不同部位与感生放射场强度相关性呈正性关联,即输出剂量越高、照射面积越大、照射部位距离照射中心越远,感生放射性辐射水平越高(r=0.8371、0.7120、0.8920, P>0.05)。结论 高能医用直线加速器的感生放射性辐射场在不同照射剂量、不同照射方向及不同辐射范围的条件下均表现出一定变化特点,建议采取调整体位、设定更合理的照射范围以及照射剂量等防护措施,降低辐射损伤程度。
2022(09):112-115.
摘要:目的 探讨低切迹多向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新郑市中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标准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研究组行低切迹多向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统计比较两组基础指标、随访6个月手术效果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影像学指标(Bohle角、关节面移位)、炎性因子[白介素-1β (IL-1β)、白介素-6 (IL-6)、白介素-22(IL-22)]、骨代谢指标[吡啶啉(PYD)、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RAP)、骨钙素(OC)]。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Bohler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关节面移位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血清IL-1β、IL-6、IL-22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血清BALP、OC、PINP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CTX、PYD、TRAP含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切迹多向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可减少关节面移位,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骨代谢。
2022(09):116-119.
摘要:目的 探究吉非替尼对老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TIMP-1)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100例老年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化疗组和靶向组。化疗组50例给予静脉滴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靶向组50例增加吉非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生存质量,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3个周期末CEA、CA199、CA125、CA15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靶向组低于化疗组(P<0.05)。两组治疗3个周期末MMP-9、TIMP-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靶向组低于化疗组(P<0.05)。两组治疗3个周期末EORTC-QLQ-C30、FACT-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靶向组高于化疗组(P<0.05)。靶向组不良反应率为4.00%(2/50)低于化疗组[8.00%(4/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患者,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区域磷酸化以调节肿瘤标志物水平,调控血清相关因子水平,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2022(09):120-123.
摘要:目的 分析巨细胞病毒性(CMV)肝炎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肝功能及肝脾回缩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周口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 CMV肝炎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49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辅疗组49例,在该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大剂量肌肉注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肝脾回缩效果、退黄效果、肝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4周末,辅疗组患儿退黄效果:尿CMV-DNA转阴、血CMV-IgM转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正常、总胆红素(TBIL)恢复正常和黄疸消退时间均快于常规组;肝脾回缩指标:脾及肝均较常规组明显减小;肝功能指标: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红素(TBIL)均较常规组明显减小;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大剂量肌肉注射用于CMV肝炎辅助治疗,可安全、有效的促进患儿CMV-DNA、CMV-IgM转阴和黄疸等症状的消退,显著改善患儿肝脾回缩效果和肝功能。
2022(09):124-127.
摘要: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颅内动脉血管阻力、应激反应及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宜阳县中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105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在麻醉诱导前经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观察两组颅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指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Vm)高于对照组,计算搏动指数(PI)和阻抗指数(RI)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CORT)、血清丙二醇(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肠鸣音恢复、首次经口进食及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5%)低于对照组(23.08%)(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应用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可显著改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应激反应,缩短术后胃肠恢复时间,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2022(09):128-130.
摘要:目的 探索烟酸强化治疗对脑梗死颈动脉硬化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内皮祖细胞(EPCs)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水平的影响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期间107例脑梗死颈动脉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他汀组和联合组。他汀组53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联合组54例在他汀组基础上联合烟酸强化治疗。对比两组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3月末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低于他汀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高于他汀组(P<0.05)。两组治疗3月末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低于他汀组(P<0.05)。两组治疗3月末FMD、脂联素(APN)、EPCs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高于他汀组(P<0.05)。结论 烟酸强化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硬化患者,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控血脂水平,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2022(09):131-133.
摘要:<正>雾化吸入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吸入给药的方式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气管或支气管,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快、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势~([1])。常用于雾化吸入的药物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和抗菌药物~([2])等。抗菌药物的气道用药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两性霉素B临床使用已有50余年,但静脉给药严重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且雾化吸入应用并不十分广泛,
2022(09):134-136.
摘要:<正>1临床资料1.1患者基本信息患者肖某,男性,70岁,因“反复咳嗽、喘息6年余,加重伴发热半天”于2020年5月27日收入某市级医院进行治疗。患者10余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咳嗽、喘息症状,咳脓痰,量多,易咳出,活动后喘息明显,曾在某市级医院呼吸科多次住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科内行抗感染及多次行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经治疗后可好转出院,
2022(09):140.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维普网、《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等全文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本刊读者对象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医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等,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及工程人员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