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0卷第0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程度4分类预测

      2022(08):1-6.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但由于医院设备的不完善,该病的确诊率只有不到10%。本文提出了一种仅使用整段血氧饱和度信号并结合人体基本体征数据,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方法快速预测SAS严重程度,以提高SAS确诊率。方法 利用某医院提供的睡眠监测数据和医学诊断报告,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输入被试的夜晚监测的整段血氧饱和度信号和基本的体征数据,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体质量指数(BMI),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根据被试的信号数据和体征数据预测SAS严重程度。结果 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比较预测结果与医学诊断报告结果,预测SAS严重程度总体准确率达到了86.39%,正常类别的准确率为90.82%,轻度类型的准确率为76.29%,中度类型的准确率为75.47%,重度类型的准确率为98.89%。结论 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SAS的快速预测。该方法能够自动提取血氧饱和度特征和人体体征特征,不需要依赖专家知识。与常见的方法不同,不需要对血氧饱和度信号进行分段,使用的是夜晚睡眠7 h的整段血氧饱和度信号。因为只需要血氧饱和度信号和基本体征数据,更适合医疗条件有限的二三线城市医院,更加方便、快捷,具有更好的泛用性,能够更好地提高SAS的确诊率。

    • 一种提高磁微粒化学发光试剂稳定性的方法

      2022(08):7-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当前磁微粒化学发光平台中化学发光试剂的稳定性尤为重要,部分项目在37℃下进行热加速模拟信号值降幅过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并提出解决办法。方法 首先对磁微粒化学发光试剂的稳定性原因进行分析,弱吸附与多层吸附是造成稳定性差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采用L-精氨酸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对其进行洗脱处理,在不改变包被工艺的情况下去除弱吸附与多层吸附的抗体,提高试剂的热稳定性。结果 使用甲胎蛋白(AFP)进行研究,采用15%精氨酸与5%CHAPS进行洗脱处理,在热加速10天后降幅仅为6%相比未进行优化的17%信号降幅有较大的提高。结论 针对磁微粒化学发光试剂的稳定性问题,可以采用洗脱方式进行处理,其中使用精氨酸可以显著抑制抗体在磁微粒表面吸附,而表面活性剂如CHAPS可以增溶膜蛋白和裂解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弱吸附脱落,提高稳定性。

    • 磁共振T1、T2 mapping技术定量评价左心室不同区域心肌初始T1、T2值

      2022(08):12-17.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验磁共振T1、T2 mapping技术扫描获得的左心室短轴心肌不同区域和短轴全部心肌的初始T1值、T2值的差异,比较短轴层面测量间隔壁和全部心肌两种方法的差异。方法 对26例健康者进行3.0 T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和T2 mapping扫描。分别测量间隔壁、前壁、侧壁、下壁和包括短轴层面整体心肌的初始T1值、T2值,比较不同区域和短轴全部心肌的初始T1值、T2值的差异。结果 基底层、中间层不同区域心肌初始T1值不全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84、2.641, P=0.001、0.037),间隔壁心肌T1值高于前壁和侧壁(P=0.005、0.023)。基底层、中间层和心尖层不同区域心肌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层、中间层、心尖层短轴全部心肌初始T1值和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壁与短轴全部心肌的初始T1值、T2值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者左心室心肌初始T1值存在区域差异,心肌T2值无明显区域差异,测量心肌T1值、T2值时应考虑到区域性差异的影响并规范测量方法。

    • 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Meta分析

      2022(08):18-25.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Ovid,EMBASE,万方,CNKI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2月,选出有关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为髌骨再脱位率、半脱位率、再手术率、Kujala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 纳入11篇随机对照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短期随访和长期随访髌骨脱位复发率手术组均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ujala评分在短期随访手术组和非手术组Kujal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长期随访髌骨脱位手术组Kujala评分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半脱位率、再手术率、患者满意度方面两种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非手术治疗髌骨脱位相比,手术治疗在再复发率有明显优势,Kujala评分长期随访结果优于非手术治疗,提示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在半脱位、再手术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无明显差异。

    • SASH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2(08):26-29.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SASH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74例不同危险度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标本中SASH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SASH1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ASH1的表达与GIST危险度分级和细胞核分裂象呈负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结论 在GIST当中,SASH1可能发挥着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支架促进成纤维细胞运动和迁入

      2022(08):30-36.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增强成纤维细胞运动和迁入胶原蛋白支架的功能。方法 采用细胞裂解和DNA酶解的方法制备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通过酶解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溶液。将I型胶原蛋白的醋酸溶液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溶液机械混匀、冻干、饱和戊二醛蒸汽交联后,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支架,同时,制备纯胶原蛋白支架。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微观结构,检测支架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将支架埋植于小鼠皮下5 d、10 d后,观察内源细胞迁入支架情况,通过Transwell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测试支架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运动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支架为连通多孔支架,除含有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外,还含有糖胺聚糖等物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相比纯胶原蛋白支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支架显著促进内源细胞迁入支架内部。ER-TR7免疫染色显示,迁入支架的细胞为成纤维细胞。与纯胶原蛋白支架相比,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支架作用下,穿过Transwell嵌套膜的细胞数均显著增多,划痕伤口愈合率均显著提高。结论 通过引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使胶原蛋白支架具有诱导组织修复细胞运动和迁入支架的活性,是一种潜在的促软组织原位修复新材料。

    • 新乡地区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风险与相关核转录因子等位基因间相关性探讨

      2022(08):37-40.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乡地区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风险与相关核转录因子等位基因间相关性。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260例和体检健康儿童290例,采用SSP-PCR法检测核转录因子STAT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rs2293152位点CC基因型比例高于体检健康组(P<0.05);支气管哮喘组rs2293152C/G位点C等位基因比例高于体检健康组(P<0.05);C等位基因儿童发生支气管哮喘风险为G等位基因的1.57倍(■=1.57, 95%CI:1.07~2.33)。两组rs957970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与STAT3基因rs2293152C/G位点有关,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为常见易感基因。

    • 血尿酸、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研究

      2022(08):41-45.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血尿酸(SUA)、胱抑素C (Cys-C)、纤维蛋白原(Fib)与发生高胆固醇(TC)血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PNS患者共170例,根据TC是否正常分为对照组(TC正常患者50例)和实验组(高TC患者120例),实验组进一步分为TC轻度升高组50例、显著升高组70例。收集临床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SUA、Cys-C、Fib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高TC血症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SUA、Cys-C、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三者水平越高,TC值越高;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疾病的发展过程中,SUA (β=0.022, ■=1.023, P<0.05),Cys-C (β=1.319, ■=3.740, P<0.05),Fib (β=0.436, ■=1.547,P<0.05)水平升高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高T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UA、Cys-C、Fib均与TC呈正相关。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高TC血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SUA、Cys-C及Fib水平呈正相关。

    • 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在医院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中的应用及对关键性部件寿命的影响

      2022(08):46-49.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在医院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中的应用及对关键性部件寿命的影响。方法 抽选长沙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手术室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100件,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使用定期保养模式的设备50件设为对照组,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使用预防性维护管理模式的设备50件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故障发生率、关键性部件寿命以及设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故障发生率、设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较对照组低,关键性部件寿命较对照组长,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预防性维护比定期保养更能降低医院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故障率,提高关键性部件寿命,减少设备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脑电图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2022(08):50-53.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带来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加重,且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疗率普遍低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为早期防治阿尔茨海默病赢得了机会,本文将重点介绍脑电图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作用,为早期诊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以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新思路。

    • 细胞焦亡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22(08):54-57.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胞焦亡是半胱天冬酶(caspase)介导的炎症性细胞死亡。细胞焦亡的两种途径分别为依赖caspase-1的经典途径和依赖caspase-4/5/11的非经典途径。焦亡的细胞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引起机体的一系列反应。近来研究表明细胞焦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细胞焦亡的机制,细胞焦亡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简要阐述。

    •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质量管理要点研究

      2022(08):58-62.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改进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对质量管理规范的认识,促进体外诊断试剂监管水平的提高。方法 结合国内法规及行业现状,对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监管要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从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人员管理、设施设备与生产环境控制、文件与记录控制、设计与开发、生产过程控制、检验过程控制、留样复查、产品放行等方面的质量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结论 本文可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也为广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提供思路。

    • 免疫球蛋白对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2(08):63-65.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免疫球蛋白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6例M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n=68)和试验组(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n=6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免疫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95.59%(65/68)显著高于对照组85.29%(58/6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血清sIL-6R水平均有下降,试验组CD3~+、CD4~+、CD4~+/CD8~+与sIL-6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41%vs. 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病情,患者免疫功能也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 光动力疗法联合火针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8):66-70.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联合火针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十堰市人民医院皮肤科的58例中重度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予以火针预处理+ALA光动力治疗,2周治疗1次,共4次;对照组29例予以火针处理+多西环素治疗,口服多西环素每日2次,每次0.1 g,共8周;火针处理2周一次,共4次。治疗结束4周后对两组进行随访统计。比较两组疗效,评估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31%vs. 5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出现红斑、肿痛、色沉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动力联合火针疗法疗效优于多西环素联合火针疗法,两组即刻局部不良反应相当;光动力联合火针组不出现头晕、头痛、消化道症状等全身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急诊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022(08):71-74.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206例急诊危重患者急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3 d内有无发生AKI分为发生组(n=74)和未发生组(n=132)。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入院体重、吸烟、合并脓毒症、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合并心脏病、肾毒性药物、合并慢性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脏器衰竭情况,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急诊危重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入院体重、合并高血脂、合并慢性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患者年龄>60岁,合并脓毒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脏器衰竭,使用肾毒性药物的患者比例高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脓毒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脏器衰竭,使用肾毒性药物为急诊危重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危急重症患者合并器官衰竭、脓毒症则发生AKI风险越大;患者年龄越大,伴有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或使用肾毒性药物,亦可能增加AKI发生风险。

    • 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重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乳酸清除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2(08):75-78.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重型一氧化碳中毒(ASCMP)患者乳酸清除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2例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予高压氧综合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丁苯酞,持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乳酸清除率(24 h LCR)、清醒时间、迟发性脑病(DEACMP)发生率、氧化应激指标、认知功能及自理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标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 LCR高于对照组,清醒时间及DEACM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以帮助ASCMP患者提高24 h LCR、优化氧化应激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C反应蛋白对血友病A患者急性关节出血的预测价值

      2022(08):79-83.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血友病A患者急性关节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住院治疗的血友病A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急性关节出血将其分为合并急性关节出血组(n=74)和无急性关节出血组(n=19),并比较两组患者CRP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P水平与急性关节出血的关联,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一步评价CRP对血友病A患者急性关节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所研究的血友病A住院治疗患者中,平均年龄为(18.8±6.9)岁,均为男性,49.5%为重型,10.8%有接受规律的出血预防治疗,48.4%有既往关节出血史。19例患者合并急性关节出血,74例患者无急性关节出血,两组患者在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出血预防治疗、血红蛋白、白细胞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尽管合并急性关节出血的患者具有血友病家族史的比例更低(26.3%vs. 37.8%),且重型血友病A的比例更高(52.6%vs. 48.6%),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急性关节出血的患者比无急性关节出血患者具有显著更高的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3±9.7)mg/L vs.(20.5±10.2)mg/L, P=0.011]。在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其他指标后,CRP水平与合并急性关节出血显著相关(■=1.09, 95%CI:1.02~1.16, P=0.011),相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6(95%CI:0.553~0.819)。结论 CRP对血友病A患者合并急性关节出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高CRP提示血友病A患者可能存在急性关节出血。

    • 改良眉下切口提眉术联合眶隔脂肪去除在上睑年轻化中的应用

      2022(08):84-87.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眉下切口提眉术联合眶隔脂肪去除促进上睑年轻化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0例进行改良眉下切口提眉术联合眶隔脂肪去除上睑皮肤松弛伴臃肿的患者进行研究。评估患者上睑皮肤松弛、上睑臃肿、外眦下垂术后上睑皮肤松弛评分、重睑效果评分、鱼尾纹评分和眉毛形态评分。结果 60例患者经过3到18个月的随访,上睑皮肤松弛、外眦下垂、臃肿以及鱼尾纹均得到显著的改善,手术切口愈合后瘢痕轻微而且较为隐蔽,重睑形态效果较为自然,上睑年轻化较为明显。结论 对上脸皮肤松弛患者采用改良眉下切口提眉术联合眶隔脂肪去除能有效去除患者上睑松弛皮肤及眶隔脂肪,上睑老化状态变化显著,此术式操作简单,损伤小,疗效可靠,对上睑面部年轻化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右佐匹克隆辅助治疗脑卒中抑郁失眠患者的效果及其对神经认知水平、PSG睡眠指标及血清S100β水平的影响

      2022(08):88-91.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右佐匹克隆辅助治疗脑卒中抑郁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脑卒中抑郁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4)。对照组给予单纯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右佐匹克隆,对比两组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睡眠呼吸监测(PSG)睡眠指标、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评分、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入睡清醒时间(ATA)、清醒次数(AT)、睡眠潜伏期(SL)、REM潜伏期、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佐匹克隆联合舍曲林对脑卒中抑郁失眠患者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安全性高。

    •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复发性声带肉芽肿的临床研究

      2022(08):92-95.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艾司奥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复发性声带肉芽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佛山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声带肉芽肿患者28例,所有入选患者治疗前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评分及反流体征指数量表评分表,并行24 h食道咽喉pH监测,同时记录咽喉部胃酸反流情况,确诊后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口服,2次/d,持续8周或12周,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并再次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评分和反流体征指数量表评分,复查24 h食道咽喉pH监测。结果 (1)治疗前28例患者咽喉反流症状指数(RSI)量表平均评分18分;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平均评分13分,治疗后28例患者RSI平均评分9分,RSF平均评分4,经Fisher精确检验,RSI及RFS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8例患者治疗前后直立位及仰卧位酸暴露次数和酸暴露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长反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经治疗后8周后18例患者肉芽肿消失,12周后22例患者肉芽肿消失。3例患者肉芽肿未能完全消失,再次选择激光手术治疗。结论 声带肉芽肿患者和咽喉反流有一定的关系,抑酸剂治疗咽喉反流的声带肉芽肿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可为患者避免手术的创伤。

    • 不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预后和安全性的影响

      2022(08):96-100.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不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民医院就诊并行PCI术129例ACS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5例)及对照组(64例),其中试验组患者术后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1个月,后予氯吡格雷单药抗板治疗5个月;对照组予双抗6个月,并在治疗结束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出现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并记录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分析不同双抗治疗时间对ACS患者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表明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779),但试验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293, P=0.038),且试验组患者的累积出血性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Log-Rankχ~2=4.111, P=0.043)。结论 PCI术后双抗1个月与术后双抗6个月在术后1年内MACE发生率相似,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

    • 1470 nm激光选择性前列腺增生腺体块状切除术治疗BPH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2(08):101-103.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1 470 nm激光选择性前列腺增生腺体块状切除术(LRP-SM)治疗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5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观察组接受1 470 nm激光LRP-SM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手术、膀胱冲洗、留置导尿管、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术后3个月,两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但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量表评分(IPSS)、剩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生活质量专用量表(BPHQLS)评分均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 470 nm激光LRP-SM治疗BPH,能有效改善围术期情况,促进患者恢复,且并发症少。

    •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脊髓CXCR4-FA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对其神经运动功能的作用

      2022(08):104-107.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脊髓CXC趋化因子受体4-粘着斑激酶(CXCR4-FA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对其神经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 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及DPA组,各25只,采用开胸夹逼主动脉弓15 min构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游离主动脉但不做夹逼处理。建模后实验组与DPA组于缺血前3 d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与Diprotin A各30μL,浓度均为5μmol/L,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干预14 d。采用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评估大鼠运动功能,TUNEL检测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eNOS及iNO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B)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CXCR4、p-FAK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实验组及DPA组细胞凋亡数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DPA组细胞凋亡数均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血清NO、eNOS水平均降低,iNOS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DPA组血清NO、eNOS、iNOS水平均降低(P<0.05),而实验组与DPA组血清NO、eNOS、iN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脊髓组织CXCR4、p-FAK蛋白表达量升高较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DPA组CXCR4、p-FAK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5),而实验组与DPA组CXCR4、p-FAK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通过激活CXCR4-FAK信号通路,抑制脊髓损伤所致的细胞凋亡,改善受损脊髓组织,促进神经运动功能恢复。

    • 瑞巴派特辅助四联疗法对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肽类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及MMP-9水平的影响

      2022(08):108-11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瑞巴派特辅助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肽类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89例Hp相关性DU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四联组和联合组。四联组44例给予接受四联疗法治疗,联合组45例增加瑞巴派特治疗,比较两组Hp根除率,血清肽类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血清炎性因子。结果 联合组Hp清除率91.11%(41/45)高于四联组72.73%(32/44)(P<0.05)。两组治疗1月末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肾上腺髓质素(AM)、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低于四联组;生长抑素(SS)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高于四联组(P<0.05)。两组治疗1月末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sVCAM-1)、MMP-9、白细胞介素-18 (IL-18)、白细胞介素-1β (IL-1β)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低于四联组(P<0.05)。结论 瑞巴派特辅助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DU患者,可改善Hp清除效果,调节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肽类胃肠激素水平,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在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22(08):112-115.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疗法联合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在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信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予以对照组口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于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予以NMES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舌喉骨复合体动度、神经因子[缺氧诱导因子(HIF-α)、视锥蛋白样蛋白(VILIP-1)、热休克蛋白(HSP70)]、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分)及吞咽功能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47/49)高于对照组81.63%(40/49)(P<0.05);治疗后观察组舌骨前移、舌骨上移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IF-α、VILIP-1水平低于对照组,HSP70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MMASA、SWAL-QO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NMES疗法结合口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效果确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纠正舌喉骨复合体移位,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 影响脓毒症并发ARDS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策略探究

      2022(08):116-118.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影响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ARDS分为ARDS组(n=30)和非ARDS组(n=72),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相关因素和防治策略。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感染性休克、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与脓毒症并发ARDS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1.435, 95%CI:1.163~1.770)、SOFA评分(■=1.430, 95%CI:1.171~1.747)、感染性休克(■=1.451,95%CI:1.149~1.832)、机械通气时间(■=1.406, 95%CI:1.123~1.762)、PLT (■=1.401, 95%CI:1.116~1.758)、PDW(■=1.390, 95%CI:1.136~1.700)、RDW (■=1.397, 95%CI:1.102~1.770)为脓毒症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时间、PLT、PDW、RDW是脓毒症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对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ARDS,改善患者预后。

    • PHT患者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研究

      2022(08):119-121.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6例PHT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3例)及对照组(43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比较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治疗后研究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及CD4~+/CD8~+较对照组更高,CD8+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HT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方案治疗,可促进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优化,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肝功能,促进免疫功能改善,且安全可靠。

    •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麻醉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肌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2(08):122-124.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麻醉后,该类患者麻醉效果、肌力水平及炎症反应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88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给予股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44例,给予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指标。结果 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患者满意率大于对照组,术中疼痛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0 h、24 h股四头肌肌力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麻醉可以提高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改善术后肌肉力量水平;降低术后炎症反应。

    • 增强型体外反搏抑制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脏重塑的效果及其对缺血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机制分析

      2022(08):125-128.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抑制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脏重塑的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缺血阈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期间125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2例给予冠心病规范化药物治疗,观察组63例联合EECP,比较两组心脏重塑、缺血阈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心房射血期血液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的最高流速A峰、快速充盈期血液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的最高流速E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对照组,心房收缩期末左心房内径(LA)、心室舒张期末左心室内径(LV)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T段缺血型压低达0.5 mm、1.0 mm时的运动负荷量(Met0.5、Met1.0)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均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 (ET-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增加EECP治疗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抑制心脏重塑,提高缺血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严重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8):129-13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诱发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80例于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在PCI术后是否发生出血症状将其进行分组,其中无出血组50例,出血组30例,并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包括出血类型、临床资料、血液指标以及手术相关信息等。结果 在经过分析后得知,经PCI术后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为37.5%(30/80),其中影响出血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消化系统疾病、大规格鞘管使用、多次球囊扩张以及血管闭合器使用。出血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无出血组更高(P<0.05)。结论 经过分析后得知,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实施PCI前,应当结合年龄等相关信息进行评估,将病人的疾病变化情况纳入考虑中,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并且在术后针对高危病人实施严格观察,积极发现高危影响因素,预防出血的发生,保证其预后。

    • 上颌快速扩缩联合前方牵引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2(08):133-135.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上颌快速扩缩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项城市中医院收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7例。给予对照组上颌前方牵引矫治,观察组予以快速扩缩联合前方牵引矫治。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对比两组矫治前后硬组织指标、上颌变化情况及咀嚼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9.36%(42/47)]显著高于对照组[72.34%(34/47)](P<0.05);矫治后两组蝶鞍中心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角(SNA)、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眶耳平面与下颌平面角(FH-MP)较矫治前增大,腭平面与前颅底平面角(SN-PP)较矫治前减小,且观察组SNA、ANB、FH-MP大于对照组,SN-PP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矫治后两组软腭长度较矫治前减小(P<0.05),两组间软腭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两组鼻咽直径较矫治前增加,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观察组咀嚼效率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上颌快速扩缩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可改善上气道宽度,稳定患者颌骨,改善咀嚼功能,提高矫治效果。

    • 《中国医学工程》投稿须知

      2022(08):140.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维普网、《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等全文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本刊读者对象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医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等,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及工程人员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