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强;王辉;吴远珍;汪超甲;成于思;汤朝阳;魏巍;曹祎妍;
2022(07):1-6.
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图像融合技术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MVD)术前评估椎基底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中面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入院的35例椎基底动脉相关的面肌痉挛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0T磁共振颅神经序列检查,包括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P-MRA)和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之后利用inlook3D精准手术规划系统进行三维图像重建。把三维融合图像与手术录像做对比,分析三维融合图像判断责任血管的准确性、责任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方式及椎动脉的弯曲方式是否决定症状侧。结果 以术中所见为金标准,三维图像融合中判断责任血管的准确性为91.43%(31/35),压迫方式的判断的准确性为57.14%(20/35),椎动脉弯曲方向与面肌痉挛发病侧一致性为88.57%(31/35)。结论 术前通过三维图像的重建可以较准确地判断责任血管的类型,并且能根据椎动脉的弯曲方向判断面肌痉挛症状侧,但在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方式的判断方面准确度较低。术前运用三维图像融合技术可进一步完善术前检查,为手术保驾护航。
2022(07):7-11.
摘要:目的 该研究拟构建信息化的全院血糖管理模式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效率。方法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血糖监测系统整合加入已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IS),构建全院血糖管理系统,同时组建全院血糖管理团队,评估临床干预效果。结果 基于信息化平台下的全院血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在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下内分泌科会诊后,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总体血糖水平明显优于传统的会诊模式。结论 信息化的全院血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全院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效率。
2022(07):12-16.
摘要:目的 提升医疗设备验收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加强医疗设备的风险控制,进而降低设备故障率。方法 根据《医疗器械验收管理制度》的规定,该研究通过分析在一段时间内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疗设备的应用情况,统计其故障原因,汇总分类故障数据,从而分类总结出设备高故障率的原因。结果 设备故障主要由操作技术、设备质量、日常维护和功能限制四类因素导致,针对四类故障原因进而提出了高质量的分类验收医疗设备的方法。结论 基于设备的应用质量和风险控制,通过统计分析设备故障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分类验收办法,能有效减少验收后各类设备故障,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为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打好基础。
2022(07):17-21.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酒精脱氢酶1C (ADH1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 (PCK1)、胶原结构巨噬细胞受体(MARCO)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GSE9579阵列用于差异化鉴定急性阑尾炎相关标志物,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泌阳白云山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住院的80例腹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最终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46例为阑尾组,其他原因腹痛的患者34例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不同组患者的血清ADH1C、PCK1、MARCO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ADH1C、PCK1、MARCO水平异常率及血清学水平。利用曲线下面积(AUC)值检验ADH1C、PCK1、MARCO的诊断性能。结果 从GSE25765数据集中,进行阑尾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性基因表达,发现ADH1C、PCK1显著下调,而MARCO显著上调。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参与P450-药物代谢、酪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及PPAR信号通路等生物学功能。与对照组相比,阑尾组患者血清中ADH1C、PCK1含量显著均较低,MARCO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ADH1C、PCK1、MARCO水平对急性阑尾炎分别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AUC值>0.07)。结论 ADH1C、PCK1、MARCO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变化显著,对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2(07):22-25.
摘要:目的 该文建立聚氨酯(PU)创面敷料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为不同型号规格的聚氨酯创面敷料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首先确定供试品的试验内毒素限值,然后对两个厂家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干扰预试验和干扰试验,再对3个批次的聚氨酯创面敷料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结果 显示该创面敷料在600 mL的冲洗量的情况下对鲎试剂反应无干扰作用,试验内毒素限值为0.033 EU/mL。对3批产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结论 说明该检测方法适用于聚氨酯创面敷料的细菌内毒素检测,具有可行性。
2022(07):26-29.
摘要:目的 研究中国西藏自治区高原环境对医疗设备运行的影响,以保障医疗设备在高原环境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西藏自治区高原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压、温差、太阳辐射热量和日照时间等数据分析,验证高原环境对医疗设备的不同影响。结果 中国西藏自治区高原环境严重影响医疗设备性能高效、安全诊疗患者。结论 西藏自治区医院与国家同级别其他医院相比,存在医疗专业人才和医疗设备及耗材严重不足的难题,西藏特殊的高原环境对医疗设备影响造成其使用成本较高、故障率较高现象,严重影响着广大藏族同胞的卫生健康。
2022(07):30-33.
摘要:目的 分析铒:钇、铝、石榴石(Er:YAG)激光联合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对Ⅱ期牙周炎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和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分院就诊的42例Ⅱ期牙周炎患者,采用左右半口对照研究,随机将同一患者的一侧设置为研究组,另一侧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行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研究组行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再行Er:YAG激光治疗,对两组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程度(CAL)、探针出血(BOP)及术后疼痛度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12周和24周的PD、CAL与BOP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术后疼痛度(2.21±0.61)分比对照组(2.60±0.54)分低(P<0.05)。结论 临床采用Er:YAG激光联合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Ⅱ期牙周炎,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牙周临床症状,且能减轻患者牙周治疗的疼痛度,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2022(07):34-38.
摘要: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持续性视网膜下积液的发生率、持续时间、相关因素及对视力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44例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4只眼均成功行巩膜扣带术使视网膜复位。在术前及术后1、2、3、6、12个月随访期间进行了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生物显微镜、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术前及术后参数与视网膜下积液(SRF)的相关性。结果 在术后2周时,28例(63.64%)患者有SRF,平均吸收时间为(4.81±4.12)个月。SRF组平均年龄较无SRF组平均年龄更低(28.92±12.43 vs. 47.68±12.19, P=0.001),累及黄斑组较未累及黄斑组的患者SRF的发生率更高(85.71%vs. 56.25%, P=0.032)。在28例SRF组的患者中,术后1个月时的平均视力较术后12个月时的平均视力更低(0.77±0.54 vs. 0.45±0.28, P=0.002)。在33例累及黄斑组的患者中,术后1个月时,无积液组和未吸收组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组(3个月以内积液完全吸收)与未吸收组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2个月时各组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较轻和术前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的患者更容易发生PSF。PSF影响患者术后短时间内的视力恢复,对于最终最佳矫正视力(BCVA)无明显影响。
2022(07):39-43.
摘要: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公众对呼吸道礼仪的认知和相关行为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总结健康传播工作的经验教训,为今后开展精准健康传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问卷星生成问卷,在中国疾控中心官方微博、微信上网络邀请公众参与调查。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问卷5 650份,公众在打咳嗽/打喷嚏时需要遮住口鼻、外出携带纸巾/湿巾、外出携带手消毒用品的认知情况均比疫情发生前的比例上升(P<0.05);公众的咳嗽/打喷嚏、吐痰行为上均有改善(P<0.05);公众的职业和文化程度对呼吸道礼仪的认知和行为有影响。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的健康传播工作让公众在呼吸道礼仪的认知和行为方面均发生改善,公众的职业和文化程度对信息认知有影响,在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公众职业和文化程度的差异,实现精准传播。
2022(07):44-47.
摘要:目的 观察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sVCAM-1)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表达,并分析二者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收治的1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PCI治疗,PCI后均接受6个月随访,记录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作为预后观察指标并分组,询问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visfatin、sVCAM-1水平,分析血清visfatin、sVCAM-1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 PCI后随访6个月,1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预后不良38例,占比26.03%;预后不良组血清visfatin、sVCAM-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visfatin、sVCAM-1过表达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治疗预后不良相关(P<0.05);绘制ROC曲线,血清visfatin、s VCAM-1单独及联合预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治疗预后不良的AUC均>0.70,其中联合检测价值最高。结论 血清visfatin、sVCAM-1过表达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治疗预后不良存在一定联系。
2022(07):48-51.
摘要:针对本市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的1 963例医疗设备故障及不良事件进行回归性分析,总结本市发生医疗设备故障及不良事件的现状,分析其发生特点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以减少医疗设备故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保护民众医疗安全。
2022(07):52-55.
摘要:目的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神经系统疾患。现阶段,常规的脑卒中治疗技术多集中在患者的外周治疗技术上,其中有功能性电刺激和各种刺激技术,但是这些技术不能直接干预患者的大脑。针对这个问题,该团队设计了这款康复训练设备。方法 该设备是基于脑机接口的外部辅助康复机器,通过脑机接口系统对脑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运动想象时发出的脑电信号进行测量,并将其进行A/D转换后输出。结果 使用此技术可精准捕捉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电信号,让使用者准确操纵外部辅助骨骼机器人辅助自身的康复训练,以达到保持其身体健康,防止肌肉萎缩的目的。结论 基于脑机接口的脑卒中康复训练系统可以引发更强的神经可塑性,通过脑机接口与外骨骼相结合来实现患者对肌肉的康复训练,以期帮助患者进行神经系统的恢复,给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感受。
2022(07):56-59.
摘要: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新兴起的科学技术,目前广泛的应用于医学、航空航天、军事、建筑、文物保护、艺术等领域。本文通过查阅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关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希望给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2(07):60-64.
摘要:阴茎癌是一种罕见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Ⅲ、Ⅳ期阴茎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单纯手术治疗对晚期阴茎癌患者疗效有限,放疗可作为无法手术以及术后复发患者的姑息性治疗。手术联合化疗对晚期阴茎癌患者疗效较好,目前一线化疗方案为顺铂+紫杉醇+异环磷酰胺(TIP)。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相关靶向药物已被用做二线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临床试验也显示出免疫治疗在晚期阴茎癌中的应用前景。多模式治疗(MMT)具有探索的潜力,已逐渐成为晚期阴茎癌治疗的首选方式,有望改写晚期阴茎癌的治疗方法。期待未来有更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和更多高质量循证医学的临床试验数据,为晚期阴茎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希望。
2022(07):65-68.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睡眠质量、情绪障碍及性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性,为后续针对性的开展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惠州市仲恺区两个社区300名围绝经期女性均给予认知功能、情绪障碍及性激素水平评估,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经统计存在认知功能障碍163例,不同年龄、BMI、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合并内科基础疾病的围绝经期女性的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和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围绝经期女性睡眠质量、情绪障碍及性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显著相关,其中抑郁评分(HAMA)、焦虑评分(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与认知功能评分负相关,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与认知功能评分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作为应变量Y,HAMA、HAMD、PSQI、FSH、LH、E2作为自变量X,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MA、HAMD、PSQI、FSH、LH、E2均进入方程,其中HAMA、HAMD、PSQI、FSH为危险因素,LH、E2为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MA、HAMD、PSQI、FSH、LH、E2与围绝经期女性认知功能显著相关,其中HAMA、HAMD、PSQI、FSH为危险因素,LH、E2为保护因素,为后续针对性的开展相应干预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2022(07):69-73.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肺叶切除术和微创肺段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接受同一胸外治疗小组开展的72例微创肺叶切除术或微创肺段切除术的早期NSCLC患者的病例数据资料。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肺叶切除术组(n=38)和微创肺段切除术组(n=34),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各种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3个月肺功能指标。结果 微创肺段切除组的住院时间较微创肺叶切除组短[(6.32±1.22) d vs.(7.13±1.02) d, P=0.003],手术时间较微创肺叶切除组长[(135.38±17.44) min vs.(114.55±13.69) min, P=0.000]。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肺段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而微创肺叶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42%,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肺段切除组术后3个月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微创肺叶切除术和微创肺段切除术都是安全且有效的,相比于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不仅住院时间更短,而且更能保护患者的肺功能。
2022(07):74-77.
摘要:目的 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血流灌洗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就诊的80例AOP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A组46例和B组34例。两组患者均予包括血液灌流(HP)在内的常规治疗,A组患者加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疗法,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胆碱酯酶(ChE)活性恢复时间、昏迷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心肌损伤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治疗后,A组的ChE活性恢复时间、昏迷时间短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低于B组(P<0.05);A组的血肌酐(S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低于B组(P<0.05);A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B组,丙二醛(MDA)及过氧化脂质(LPO)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 采用HP及CVVH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清除细胞毒性物质,保护心、肝肾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2022(07):78-81.
摘要: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成像(CT)在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及CT检查,以手术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各项检查参数,统计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并分析其优缺点。结果 手术病理检查发现,74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有66例确诊为急性阑尾炎,MRI检查发现有65例患者为阑尾炎,MRI检查准确率为98.5%;CT检查发现有63例为阑尾炎,CT检查的准确率95.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急性阑尾炎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阳性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CT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性相似,但二者对急性阑尾炎的各项征象诊断中各有优势,且MRI无辐射,可作为特殊人群检查的重要手段。
2022(07):82-86.
摘要: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超前镇痛联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影响。方法 选取112例18~80岁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8例。A组为综合组: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心理支持疗法(PPST);B组仅有PPST,无超前镇痛;C组为舒芬太尼超前镇痛无PPST;D组为传统常规插管全身麻醉,未行任何超前镇痛及PPST。术后2 h、12 h、24 h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 A组苏醒时间显著低于C组、D组,B组苏醒时间显著低于C组、D组,C组苏醒时间显著低于D组(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9.712, P<0.001);12 h、24 h时VAS评分显著低于2 h时(P<0.001);四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199, P<0.001);四组患者VAS评分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939, P<0.001)。A组首次手术后使用止痛药时间显著高于B组、C组、D组,B组首次手术后使用止痛药时间显著低于C组、D组,C组首次手术后使用止痛药时间显著低于D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超前镇痛联合PPST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2022(07):87-90.
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急性起病后迁延慢性咳嗽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MPP患儿共316例临床资料,根据肺通气损伤情况分组,其中肺功能正常100例,肺功能异常216例;分析一般资料、慢性咳嗽发生情况、肺功能异常发生情况及肺功能指标水平,评价急性期后慢性咳嗽与肺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异常组慢性咳嗽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功能正常组(P<0.05);急性期组、出院后1个月组及出院后2个月组肺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2个月组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出院后1个月组及急性期组(P<0.05);出院后1个月组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急性期组(P<0.05);同时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PP患儿急性期后慢性咳嗽与肺功能异常呈正相关(P<0.05)。结论 MPP患儿急性期后慢性咳嗽与肺功能异常具有相关性,临床可参考无创肺功能检查制定积极有效干预以预防慢性咳嗽发生。
2022(07):91-94.
摘要:目的 探究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使用甲氧明预防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129例高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微量氯化钠注射液持续泵注30 min,甲氧明组65例麻醉诱导前15 min前予盐酸甲氧明注射液微量持续泵注,比较两组甲氧明补救注射率、低血压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心脏做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水平及安全性。结果 甲氧明组甲氧明补救注射率和低血压发生情況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T0~T3的收缩压(SBP)水平、T0~T1时心率(HR)、动脉压(MAP)水平和T0~T1、T3时的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2~T3时甲氧明组HR水平低于对照组,MAP高于对照组,T2时的DBP也较对照组高(P<0.05),甲氧明组SVI和LVSW在术毕和麻醉诱导完成后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麻醉诱导前予甲氧明微量泵注可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调节心脏做功,有效减少患者低血压的发生。
2022(07):95-98.
摘要:目的 观察蓝色日光灯管箱与高亮度蓝色LED灯箱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1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蓝色日光灯管箱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高亮度蓝色LED灯箱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黄疸完全消失时间、大便颜色恢复正常时间、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同时分析两种照射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3%,与对照组患儿的89.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疸完全消失时间、大便颜色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胆红素日均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蓝光治疗方式均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有良好疗效,但高亮度蓝色LED灯箱照射治疗可明显缩短黄疸消失和大便颜色恢复正常时间,加快胆红素水平下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2(07):99-102.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应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效果及其对血清学感染指标水平的影响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期间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7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控制情况、血清学感染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呼吸平稳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WBC)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腹泻、呕吐、鹅口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控制感染情况,减轻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CRP、WBC、PCT水平,具备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22(07):103-106.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细菌性坏死性肺炎(BNP)患儿与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MPNP)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 将80例小儿坏死性肺炎(NP)依据病原菌情况分为BNP组29例和MPNP组51例,比较两组体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预后转归情况。结果 BNP患儿气促发生率比MPNP患儿高(P<0.05);BNP组患儿的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高于MPNP组,中性粒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低于MPNP组(P<0.05),出院后随访预后及转归良好。结论 BNP患儿临床多表现气促,机体炎症反应程度高于MPNP,表现为WBC、CRP、IL-6高水平,预后不及MPNP。MPNP患儿多表现为持续性阵发剧咳,中性粒细胞和TNF-α水平高于BNP。
2022(07):107-109.
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血乳酸(Lac)、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资料,列为休克组,并按性别、年龄匹配同期收治的98例普通脓毒症患者为普通组,比较两组患者的SAA、Lac、PCT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再将休克组患者根据4 w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休克组的SAA、Lac、PCT含量、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高于普通组(P<0.05);休克组患者4 w内死亡率为20 (20.41%);死亡组的SAA、Lac、PCT含量、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SAA、Lac、PCT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短期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9、0.835、0.797,截断值分别为206.03 mg/L、5.20 mmol/L、30.61μg/L。结论 SAA、Lac、PCT在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预后预测方面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Lac、PCT的准确度更高,值得临床参考。
2022(07):110-113.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6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奥氮平治疗,治疗3个月时参考相关标准评估治疗效果并分组(无效组和有效组);治疗前检测所有患者血清BDNF、IL-6水平,统计两组基线资料,重点分析血清BDNF、IL-6水平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治疗3个月结束时,6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治疗有效49例(75.38%),无效16例(24.62%);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IL-6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无效组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低于治疗有效组,血清IL-6水平均高于治疗有效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DNF低表达、IL-6高表达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治疗无效有关(P<0.05)。结论 血清BDNF低表达、IL-6水平高表达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治疗效果存在一定联系。
2022(07):114-116.
摘要:目的 探索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在腰椎管狭窄症(LSS)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疼痛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97例LSS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传统组和内窥镜组。传统组48例予传统手术治疗,内窥镜组49例予TESSYS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疼痛程度,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6个月末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隐神经传导速度水平较术前升高,且内窥镜组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末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腰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且内窥镜组低于传统组(P<0.05)。内窥镜组并发症发生率[2.04%(1/49)]低于传统组[8.33%(4/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SSYS术治疗LSS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可改善疼痛程度,调控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有较高的安全性,提高临床疗效。
2022(07):117-118.
摘要:目的 探讨戴明环(PDCA循环)在监护仪设备维修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865台监护仪为研究对象,未实行PDCA循环的2019年为对照组,实行PDCA循环的2020年为观察组。对两组质量控制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质量控制合格率(90.8%)高于对照组(62.7%)(P<0.05)。结论 PDCA循环在监护仪设备质量管理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提高监护仪质量控制的合格率。
2022(07):119-121.
摘要:目的 探究脑电图(EEG)检查异常波形严重程度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的关联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AD患者,均行EEG检查,根据EEG检查异常波形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25)、中度组(n=40)和重度组(n=27),比较3组一般资料、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精神行为症状(NPI-Q)评分及血清神经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分析EEG异常波形严重程度与患者认知功能、MBI、NPI-Q评分及血清神经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MMSE、MoCA评分、MBI及血清NGF水平均低于中度组、轻度组,且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NPI-Q评分、血清GFAP水平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AD患者EEG异常波形严重程度与MMSE、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AD患者EEG异常波形严重程度与MBI评分呈负相关,与NPI-Q评分呈正相关(P<0.05);AD患者EEG异常波形严重程度与血清NGF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GFA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EEG检查异常波形严重程度与AD患者认知功能存在密切关联性,且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精神行为症状及血清神经因子水平有关。
2022(07):122-124.
摘要:目的 探究颅内段面神经全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在面肌痉挛(HF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6例H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MVD治疗,给予观察组颅内段面神经全程MVD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6个月痉挛程度(Albert和Cohen分级量表)、面肌神经功能(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生活质量[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HFS-8)]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23%(51/53)]高于对照组[83.02%(44/53)](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Cohen和Albert分级、House-Brachmann等级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FS-8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32%(6/53)]与对照组[5.66%(3/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S患者实施颅内段面神经全程MVD与常规MVD治疗安全性相似,但颅内段面神经全程MVD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面神经功能,减轻面肌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2(07):125-127.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RAGE)、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 TREM-1)水平变化与重症肺炎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柘城县人民医院重症肺炎患者102例,测定患者血清RAGE、sTREM-1水平,依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29)、生存组(n=73)。比较死亡组与生存组一般资料、APACHEⅡ评分、血清RAGE、sTREM-1水平,分析血清RAGE、sTREM-1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血清RAGE、sTREM-1水平均较生存组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血清RAGE、sTREM-1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将APACHEⅡ评分等因素调整后,血清RAGE (O^R为5.030)、sTREM-1 (O^R为6.753)仍与患者预后情况密切相关(P<0.05)。结论 血清RAGE、sTREM-1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及预后有关,可为疾病病情与预后评价提供参考。
2022(07):132.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维普网、《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等全文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本刊读者对象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医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等,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及工程人员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