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0卷第0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白细胞介素18经toll样受体4/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核转录因子-κB通路促进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

      2022(03):1-5.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 (IL-18)经toll样受体4 (TLR4)/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 (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促进支气管平滑肌细胞(BSMC)增殖与迁移。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IL-18、不同时间处理BSMC,确定实验条件。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测定细胞活性,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剂Eritoran特异性阻断TLR4/MyD88/NF-κB通路,检测TLR4/MyD88/NF-κB通路阻断后对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及TLR4/MyD88/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IL-18可促进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增殖,提高细胞迁移能力,上调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水平(P<0.05)。Eritoran可抑制IL-18引起的BSMC细胞增殖,上调G1期细胞百分比,下调S期、G2期细胞百分比,抑制细胞迁移,降低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水平(P<0.05)。结论 IL-18可能通过上调TLR4/MyD88/NF-κB通路中信号分子的表达,促进了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 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

      2022(03):6-9.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78例在河南省胸科医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ATAAD患者进行TTE和TEE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表征、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及主动脉根部受累分型进行比较。结果 TEE和TTE检查在主动脉窦部内径、升主动脉内径、主动脉瓣返流及心包积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EE检查结果的阳性检出率、破口显示率及≥1项表征检出率高于TTE检查(P<0.05);TEE检查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检出准确率为83.3%,敏感性为83.3%,与TTE检查中冠状动脉受累检出准确率(66.7%)和敏感性(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EE检测的特异性(98.5%)高于TTE (92.4%)(P<0.05),TTE检查显示A1、A2和A3型阳性检出准确率分别为85.3%、80.0%和87.5%,TEE检查显示A1、A2和A3型阳性检出准确率分别为94.1%、85.0%和100%,两种检查方式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E检查对ATAAD的阳性检出率、破口显示率及冠状动脉受累的特异性均高于TTE检查,提高了早期诊断率。

    • 高频超声测量皮肤厚度对弥漫性系统性硬化症的评估分析

      2022(03):10-13.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HFUS)测量皮肤厚度对评估弥漫性系统性硬化症(dcSSc)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cSSc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采用改良Rodnan皮肤评分(mRSS)评估患者病情程度(皮肤累及程度),并分为轻中度组(mRSS评分≤34分)和重度组(mRSS评分≥35分);同时采用HFUS测量患者皮肤厚度,包括前臂、手背、指背、小腿和胸壁,并计算各部位皮肤厚度的总和,以总表皮厚度(TST)表示;分析HFUS测量皮肤厚度对评估dcSSc病情的价值。结果 60例dcSSc患者经mRSS评估,病情轻中度38例,占63.33%,重度22例,占36.67%;重度组前臂、手背、指背、胸壁经HFUS测量皮肤厚度及TST均高于轻中度组(P<0.05);两组小腿HFUS测量皮肤厚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前臂、手背、指背、胸壁皮肤厚度及TST评估dcSSc患者病情为重度风险的AUC值均>0.7,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且以TST评估价值较高。结论 HFUS测量皮肤厚度对评估dcSSc具有一定的价值,可提示患者病情程度。

    • 胸壁神经鞘瘤MSCT影像诊断的价值

      2022(03):14-17.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在胸壁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其影像特征,提高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21年4月东台市人民医院7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胸壁神经鞘瘤患者MSCT资料,所有病例在平扫及增强扫描基础上进行图像重组,得到冠状、矢状或任意角度的重组图像。结果 7例患者中3例位于后胸壁脊柱旁,1例位于前胸壁,1例位于膈肌,2例位于侧胸壁;3例为椭圆形,4例为不规则形,其中1例跨肋间隙哑铃状胸内外生长,1例跨膈肌胸腹腔生长;7例密度均低于邻近肌肉,3例密度均匀,4例密度不均;增强后见轻度强化。结论 MSCT容积数据采集、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显示胸壁神经鞘瘤的影像特征。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帕金森病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

      2022(03):18-2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帕金森病(PD)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0例帕金森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红核、黑质网状带、黑质致密带、壳核、尾状核和苍白球相位值,不同Hoehn-Yahr分级帕金森患者各核团相位值。结果 两组红核、黑质网状带相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黑质致密带、壳核、苍白球相位值低于对照组,尾状核相位值高于对照组(P<0.05),PD患者Hoehn-Yahr分级与黑质网状带、黑质致密带、壳核、苍白球相位值相关,且黑质网状带、黑质致密带、壳核、苍白球相位值与Hoehn-Yahr分级呈现负相关(P<0.05),而PD患者红核、尾状核相位值与Hoehn-Yahr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应用于PD患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是有效的,根据脑部各核团相位值的变化可判断黑质、壳核等铁沉积含量,进而分析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为疾病治疗提供依据,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血清PCT、SOD联合CPIS对重症肺部感染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2(03):22-25.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联合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重症肺部感染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第1天完成血清PCT、SOD水平检测和CPIS,并根据住院28 d临床结局将8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分为存活组(49例)和死亡组(31例),比较两组血清PCT、SOD水平和CPIS,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PCT、SOD水平与CPIS的相关性,同时研究三者联合检测对重症肺部感染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存活组血清PCT水平和CPIS低于死亡组(P<0.05),血清SOD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PCT水平与CPIS呈正相关(r=0.741, P=0.000),血清SOD水平与CPIS呈负相关(r=-0.562, 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PCT、SOD、CPIS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住院28 d预后均有一定评估价值,以三者联合检测的评估价值最大,灵敏度为77.42%,特异度为89.80%,AUC为0.858。结论 PCT、SOD、CPIS三者联合检测对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具有较高的预后评估价值。

    • 内外侧膝眼穴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所致慢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2022(03):26-31.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内外侧膝眼穴超声透入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OA)导致的慢性疼痛临床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KOA所致慢性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患肢痛处局部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患肢内外侧膝眼穴超声透入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所有对象均治疗5 d。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1、3、5天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主观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5 d后评价受试者病情严重程度(Lequesne指数)、患膝功能状况[日本骨科协会(JOA) KOA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以下简称JOA评分)]及生活质量状况[关节炎影响测量量表2 (AIMS2)],并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最后汇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5.0%vs. 80.0%)(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第1、3、5天后VAS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Lequesne评分和AIMS2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而JOA评分则增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Lequesne评分和AIMS2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更低,而JOA评分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ESR及血清CRP、MMP-9水平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ESR及血清CRP、MMP-9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内外侧膝眼穴超声透入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KOA所致慢性疼痛的整体疗效确切,能够迅速、有效地缓解疼痛,稳定病情,改善患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这可能与该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有关。

    • 学龄前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相关性分析

      2022(03):32-35.

      摘要 (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白介素-4 (IL-4)、白介素-6 (IL-6)、白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收的94例支原体肺炎学龄前患儿进行分析。根据肺炎严重指数(PSI)程度评分为普通支原体肺炎58例(普通组),重症支原体肺炎36例(重症组)。另选取94名健康体检的学龄前儿童作为对照组。检验三组儿童血清IL-4、IL-6、IL-8、TNF-α水平。对学龄前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PSI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分析IL-4、IL-6、IL-8、TNF-α水平与学龄前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 普通组儿童PSI评分(78.45±9.57)分低于重症组儿童的(103.84±9.75)分(P<0.05)。三组儿童血清IL-4、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IL-6、IL-8、TNF-α水平与支原体肺炎患儿PS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可知,IL-4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53,IL-6的AUC值为0.736,IL-8的AUC值为0.747,TNF-α的AUC值为0.711 (P<0.05)。结论 IL-4、IL-6、IL-8、TNF-α水平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可用于学龄前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的辅助诊断。

    • 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2022(03):36-39.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老年SAP合并ALI/ARDS患者,总结他们的临床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胰腺炎病因以胆源性、高脂血症为主,ALI 81例,ARDS 47例。以确诊ALI/ARDS后30 d为截点,80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2.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预后与年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脓毒血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早期肠内营养、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肺外器官功能衰竭数目、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和氧合指数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CI评分≥3分、脓毒血症、APACHEⅡ评分≥20分、腹腔、肺外器官衰竭数目≥2、机械通气治疗时间≥5 d和氧合指数<200 mmHg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SAP合并ALI/ARDS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对于合并症较多、感染严重、合并有ACS或ARDS患者、肺外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加强综合化和个体化治疗,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

    •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疗效分析

      2022(03):40-44.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进行OLIF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回顾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术前术后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椎间高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的变化。结果 置入融合器的高度为10~14 mm,平均(12.4±1.13) mm,手术时间为60~135 min,平均(95.26±9.62) min;术中出血量为25~190 mL,平均(76.38±6.25) mL;住院时间为5~13 d,平均(7.97±1.52) d;术后影像学参数(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等指标较手术前均得到缓解;术后不良反应率为5%(1例对侧神经根疼痛、1例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对侧屈髋疼痛);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为96.67%。结论 O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可取得理想的早期临床治疗效果,且手术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低,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深究。

    • 纳布啡静推复合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静脉肾盂造影检查镇静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22(03):45-48.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静脉肾盂造影检查(IVP)镇静中应用纳布啡静推复合右美托咪定滴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4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所有患儿均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对照组行纳布啡静推镇静,观察组行纳布啡静推复合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免疫功能、FLACC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_0、T_1、T_2、T_3、T_4时刻FLACC评分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_0、T_1、T_2、T_3、T_4时刻Ramsay评分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检查后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更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4.76%)低于对照组(23.81%)(P<0.05)。结论 小儿静脉肾盂造影检查镇静中应用纳布啡静推复合右美托咪定滴鼻,可有效减轻患儿疼痛感,改善患儿镇静情况,对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可确保镇静安全性。

    • 彩色高频超声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探析

      2022(03):49-5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高频超声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BPPV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分为轻度组63例(DHI评分<60分)和中重度组22例(DHI评分≥60分)。两组患者均使用彩色高频超声检查,记录比较两组椎动脉指标[管腔内径、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液流速(EDV)]。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管腔内径、RI、PSV、EDV与DH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管腔内径、RI、PSV、EDV及联合诊断BPPV患者病情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中重度组管腔内径、PSV、EDV小于轻度组,而RI明显大于轻度组(P<0.05)。管腔内径、PSV、EDV与DH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RI与DH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管腔内径、RI、PSV、EDV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0.716、0.671、0.864;截断值分别为2.941 mm、0.590、50.00 cm/s、25.00 cm/s。联合诊断的ROC曲线AUC为0.968,敏感度为95.45%,特异度为92.06%,联合评估的AUC明显大于管腔内径、RI、PSV、EDV单独评估(P<0.05)。结论 通过彩色高频超声可诊断出BPPV患者椎动脉管腔狭窄、血流速度下降,其为临床诊断BPPV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

    • 评分预测肝细胞癌术前肝储备功能的价值

      2022(03):53-55.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总胆固醇(cholesterol)在肝细胞癌(HCC)行肝切除术患者在肝储备功能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120例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HCC患者术前总胆固醇水平与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及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结果 术前ALBI分级1级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4.34±0.96)mmol/L]高于2级患者[(3.47±0.26) mmol/L]和3级患者[(2.40±0.21) mmol/L](P<0.05)。结论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可以反映HCC患者术前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肝储备能力,可作为患者预后判断的参考依据。

    • 探讨产后出血围产期子宫切除术后产妇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死亡原因

      2022(03):56-58.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围产期子宫切除术后产妇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6例产后出血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依据术后产妇是否死亡进行分组,其中28例死亡(死亡组),另98例生存(生存组)。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包含死亡原因、并发症、切除子宫的首位特征、心肺复苏率、出血量、分娩方式、输血状况等。结果 比较两组产妇子宫切除前状况,死亡组合并基础疾病史(21.43%)、产前使用催产素(10.71%)、本院分娩率(7.14%)高于生存组(11.22%、5.10%、5.10%)(P>0.05);死亡组切除子宫时机低于生存组,出血量、输血量、心肺复苏率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子宫破裂率(3.57%)、完全性子宫内翻率(3.57%)、胎盘早剥率(7.14%)、胎盘植入率(3.57%)与生存组(10.20%、0%、13.27%、15.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宫缩乏力率(3.57%)低于生存组(32.65%),羊水栓塞率(35.71%)高于生存组(2.04%)(P<0.05);死亡组失血性休克率(100%)、缺血缺氧性脑病率(3.57%)与生存组(90.82%、2.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率(100%)、多器官功能衰竭率(78.57%)高于生存组(52.04%、27.55%)(P<0.05)。结论 产后出血产妇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后,其死亡率仍然较高,而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则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需加强重视。

    • 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物品湿包产生因素及解决对策研究

      2022(03):59-62.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物品湿包产生的因素并制定相应解决对策,降低灭菌物品湿包发生率。方法 通过观察触摸法或称重法,记录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次数及灭菌过程中发生湿包的频率,分析原因并提出预防湿包的控制方法。结果 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脉动真空灭菌器共灭菌2 336次,包数122 992个,其中湿包383个(占比0.31%)。383个湿包形成原因主要有:拟灭菌物品准备不当(28.72%)、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时干燥时间短/灭菌器下排气通路存在排气故障、不顺畅(15.67%)、蒸汽发生器给出的气饱和度未达到消毒灭菌时气压量值(14.36%)、物品卸载不当(13.58%)、物品装载不当(11.23%)、手术敷料的干燥程度(9.14%)、灭菌器相关问题(7.31%)。结论 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脉动真空灭菌器湿包发生率为0.31%,原因以灭菌物品准备不当占比最高。在灭菌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并制定管理责任制度并落实相关措施降低湿包发生率、保障灭菌效果。

    • 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中旋前方肌切开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

      2022(03):63-66.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中旋前方肌切开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均给予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A组不切开旋前方肌,B组切开旋前方肌,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腕关节活动度、术后腕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B组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腕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均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A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较B组均下降,握力较B组提高(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较B组(17.39%)降低(P<0.05)。结论 不切开旋前方肌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手术对于患者的创伤,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腕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恢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过敏相关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22(03):67-74.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病(AHLE)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脱髓鞘病变,发病急且重,病死率高,临床少见,诊断十分困难,容易误诊,且目前治疗尚无明确的标准,治疗难度非常大,该文通过对AHLE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对其诊疗提供指导意义。方法 通过一例过敏相关AHLE患者的临床病例,并检索Pubmed数据库,对国内外2005至2021年发表的28篇(29例) AHLE病例的年龄、性别、感染因素、实验室脑脊液病原体检查、病理学、影像学、治疗方法以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该文总结了1例罕见的与过敏相关的AHLE患者的特点。检索到的28篇英文文献共报道了29例AHLE患者,前驱症状中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存在上呼吸道感染;影像学可出现双侧或单侧额叶、枕叶、顶叶、皮层下,基底节、小脑、脑干等部位病变伴出血。以白质病变为主,也可见皮质下、灰质异常信号。病理学检查中,多数出现中性粒细胞和泡沫状巨噬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脑脊液检查常提示白细胞、蛋白质水平升高。在临床治疗多数使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患者大多预后良好。结论 AHLE的早期症状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其前驱症状常表现为感染等免疫反应,为临床医师对本病的早期识别提供了线索,因此应重视其前驱症状,在其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结合头颅磁共振成像、脑脊液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则可帮助疾病确诊。

    • CT联合彩超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03):75-78.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CT联合彩超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因甲状腺肿块就诊的200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T单项及联合诊断甲状腺癌情况,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单项及联合检测甲状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200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经病理检查后,确诊为阳性70例,阴性130例。CT检查诊断为阳性51例,阴性149例,其中仅有45例为真实甲状腺癌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阳性45例,阴性155例,其中有38例为真实甲状腺癌患者;CT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阳性67例,阴性133例,其中仅有65例为真实甲状腺癌患者。CT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单项检查(P<0.05)。结论 相比于CT、彩色多普勒超声单项检查,两者联合检查在保证甲状腺癌检出率的基础上,能够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和准确度,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今后对甲状腺癌进行无创诊断的辅助检查方式。

    • 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影响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03):79-82.

      摘要 (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影响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150例,根据随访结果分组为愈合组、愈合不良组。收集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筛选自变量,再经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影响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愈合组比较,愈合不良组年龄偏大,扶拐下地时间早,不稳定型骨折、重度脊髓损伤患者占比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扶拐下地时间早、重度脊髓损伤、不稳定型骨折是影响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扶拐下地时间早、脊髓损伤严重、不稳定型骨折是影响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

    • 人工智能在儿童骨龄X线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83-85.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人工智能(AI)在儿童骨龄X线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期间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提供的需要X线骨龄诊断的120例儿童左手骨龄片。邀请2名高年资、经验丰富放射科诊断医师采用Greulich-Pyle手腕骨骨龄图谱法(GP图谱法)对儿童左手骨龄进行评测,作为标准组;实验组采用AI评测骨龄,参考标准,比较两组骨龄评测时间,两组左手骨龄、左手骨成熟度分值及不同年龄段儿童左手骨龄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同时通过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两组评测骨龄的一致性。结果 实验组骨龄评测时间为(0.35±0.12) s,较标准组[(140.35±12.10) s]更短(P<0.05)。实验组左手骨龄、左手骨成熟度分值及不同年龄段左手骨龄的MAE、RMSE均低于标准组(P<0.05)。两组左手骨龄评测结果的ICC为0.998, 95%CI (0.996~0.998)。结论 AI可快速且准确地评测儿童左手骨龄,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盆腔调强放疗治疗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3):86-88.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盆腔调强放疗治疗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乱数表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治疗组(n=42)。两组均于术后进行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卡铂化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三维适型放疗,治疗组则使用调强放疗,均治疗6周并于患者出院后跟踪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1年预后情况,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年,两组癌症复发、死亡情况及治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甲壳质酶蛋白(YKL)-40、人附睾蛋白4 (HE4)及催乳激素(PRL)均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放射性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腔调强放疗联合化疗能够改善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预后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 磁共振常规线圈及显微线圈技术在腕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22(03):89-91.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常规线圈及显微线圈技术在腕关节病变中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黄河中心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腕部撞击综合征损伤患者51例,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8例,腕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7例。分别使用磁共振常规线圈及显微线圈技术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描,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软骨侵蚀、关节积液、滑膜增厚的检出情况。结果 磁共振显微线圈技术诊断腕部撞击综合征损伤、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准确率均高于常规线圈技术(P<0.05),磁共振显微线圈技术对于软骨侵蚀、关节积液、滑膜增厚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线圈技术(P<0.05)。结论 磁共振显微线圈技术可明显区分出腕关节病变的病理表现,其用于诊断腕关节病变的价值较高。

    • PCR检测高危HPV基因分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03):92-94.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基因分型(DNA)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82例宫颈癌初次筛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HR-HPV DNA PCR、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技术(TCT)检查,并经病理检测确诊。比较HR-HPV DNA PCR、TCT检查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 HR-HPV DNA PCR检测诊断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4.15%(69/82),TCT诊断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6.83%(63/82)。HR-HPV DNA PCR诊断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67%、81.08%、84.15%,TCT则分别为68.89%、86.49%、76.83%。HR-HPV DNA PCR诊断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灵敏度高于TCT (P<0.05)。结论 HR-HPV DNA PCR、TCT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其中以HR-HPV DNA PCR的诊断价值更高。

    • CT血管造影在法洛四联症及其伴发畸形诊断中的作用及影像学表现

      2022(03):95-97.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CT血管造影(CTA)在法洛四联症(TOF)及其伴发畸形诊断中的作用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45例TOF患儿影像学资料,采用CTA进行诊断,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TA及TTE测得的肺动脉主干(MPA)、右肺动脉(RPA)及左肺动脉(LPA)起始部直径与手术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及TTE对心内畸形的检出率分别为94.12%(32/34)、88.24%(3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 P=0.669),对心外畸形的检出率分别为98.39%(61/62)、87.10%(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3, P=0.038),总体检出率分别为96.88%(93/96)、87.50%(8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8,P=0.016)。结论 CTA与TTE均能够有效对TOF进行诊断,但CTA能够更加客观地显示TOF的影像学特征,且对该病伴发的畸形诊断准确率相对更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98-100.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金标准,记录93例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SMI发生率,并评估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SMI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常规心电图监测提示心肌缺血发生例数低于动态心电图(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提示ST段阵次改变次数共453次,其中SMI ST段阵次改变占比73.07%,有症状心肌缺血改变占比26.93%,其中以6∶00~12∶00发生率最高,0∶00~6∶00最低;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降幅度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00~18∶00时间段比较,18∶00~6∶00 SMI患者ST段压低水平降低,压低持续时间延长,心肌缺血阈值变异性(IV)水平增大(P<0.05)。结论 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SMI发生率较高,而动态心电图可实现连续性监测,是诊断SMI的非创伤性辅助检查方式,对及早发现SMI并对症用药,改善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 糖尿病非酮症偏侧舞蹈症临床分析

      2022(03):101-103.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非酮症偏侧舞蹈症(HCND)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 分析4例HCN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 4例患者血糖均未有效控制,1例表现为双侧肢体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1例单上肢起病,余2例偏侧起病,症状在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早期CT表现为舞蹈症状对侧纹状体高密度影像,其中2例患者1月后复查影像信号消失;磁共振T1像可表现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影。所有患者给予控制血糖、氟哌啶醇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结论 HCND多发生在血糖未系统控制的老年患者,同时可见特殊的影像学改变,积极控制血糖及对症治疗后症状短期缓解。

    •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水平变化及其与发病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2(03):104-106.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发病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根据妊娠高血压的分类标准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28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5例及重度子痫前期组23例,择选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小板相关参数水平、凝血功能及其与发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呈逐渐升高状态,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呈逐渐降低状态(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较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呈逐渐减少状态(P<0.05)。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程度与MPV、PDW、FIB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02、0.514和0.474, P<0.05),而与APTT、PT呈负相关关系(r=-0.589和-0.678,P<0.05),但与PLT无相关性(r=-0.162, 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程度与MPV、PDW、FIB水平呈正相关关系,APTT、PT与其呈负相关关系,临床通过检测妊娠期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水平变化,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而可辅助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 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03):107-109.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南阳市口腔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0例恒牙龋病患儿临床资料作为龋病组,选取同期来院进行口腔检查的80例口腔健康儿童检查资料作为非龋病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龋病组刷牙的频率1次/d、每次刷牙时间<2 min、每周睡前进食≥3次、每周进食糖果≥4次、每周饮用碳酸饮料≥3次、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患儿占比(30.00%、75.00%、55.00%、50.00%、65.00%、55.00%)高于非龋病组(8.75%、50.00%、28.75%、26.25%、38.75%、31.25%,P<0.05),定期检查口腔健康、学校开展口腔健康讲座患儿占比(45.00%、80.00%)低于非龋病组(73.75%、96.2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刷牙的频率1次/d、每次刷牙时间<2 min、每周睡前进食≥3次、每周进食糖果≥4次、每周饮用碳酸饮料≥3次、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均为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2、2.032、2.000、2.333、2.277、2.425, P<0.05),定期检查口腔健康、学校开展口腔健康讲座为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保护因素(O^R=2.000、2.092, P<0.05)。结论 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刷牙的频率1次/d、每次刷牙时间<2 min、每周睡前进食≥3次、每周进食糖果≥4次、每周饮用碳酸饮料≥3次、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而定期检查口腔健康、学校开展口腔健康讲座为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保护因素,口腔门诊可据此对有以上特征的儿童进行针对性干预,降低其恒牙龋病发生的风险。

    • 脑血管病患者发生CMBs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03):110-11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新郑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86例,分析与整理临床基本资料,所有脑血管病患者均经头颅核磁共振检查(MRI)确诊,依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影像检测结果将其分为CMBs阳性组51例和CMBs阴性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MBs阳性组患者年龄大于CMBs阴性组;患高血压、有抗栓药物服用史、脑卒中史的患者占比均高于CMBs阴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Fazekas量表评分、腔隙性梗死灶分级均高于CMBs阴性组(P<0.05);以脑血管病患者CMBs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患高血压、Fazekas量表评分较高、腔隙性梗死灶分级较高均为影响脑血管病患者CMBs的危险因素(■=1.353, 1.571, 1.560, 1.631, P<0.05)。结论 高龄、患高血压、Fazekas量表评分较高、腔隙性梗死灶分级较高均为影响脑血管病患者CMBs的危险因素。基于此,临床上可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者的脑白质稀疏程度,预防患者发生CMBs,改善预后。

    • 高剂量维生素D辅助双C方案对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血清visfatin及RBP4水平的影响

      2022(03):113-115.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双C方案控制血糖时联合高剂量维生素D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内脂素(visfatin)、视黄醇结合蛋白4 (RBP4)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产科高龄妊娠期糖尿病93例分组,46例双C组患者行双C方案治疗,47例联合组行双C疗法联合高剂量维生素D辅助治疗,均予2周持续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生化指标、胰岛素敏感性变化和母婴结局差异。结果 联合组治疗2周末,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时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 (2hPG)、RBP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visfatin水平、Toll样受体4 (TLR4)及Toll样受体2 (TLR2)均低于双C组,分泌指数(HOMA-β)和脂联素(APN)高于双C组(P<0.05),两组羊水过多、早产、胎膜早破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C方案对血糖控制基础上加高剂量维生素D辅助的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效果和相关生化指标水平,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 托烷司琼结合沙利度胺对乳腺癌放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控制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2(03):116-119.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托烷司琼辅助治疗乳腺癌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开展化疗的乳腺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进行分组,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纳入研究患者均在接受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情况;其中对照组予以托烷司琼控制,研究组患者则予以沙利度胺联合托烷司琼进行控制。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控制情况,并对其生活质量水平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急性期与延迟期恶心呕吐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87.18%,均高于对照组的69.23%、64.10%(P<0.05);同时,研究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托烷司琼在乳腺癌化疗患者恶心呕吐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减少恶心呕吐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提升生活质量有积极促进作用,应用效果显著。

    • 有症状与无症状卵圆孔未闭患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特征对比研究

      2022(03):120-12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有症状与无症状卵圆孔未闭患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选取许昌市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卵圆孔未闭患者(隐源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 80例,对其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按照卵圆孔未闭有无症状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32例)和无症状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偶然发现卵圆孔未闭)(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脏结构和功能参数以及卵圆孔形态参数。结果 无症状组患者年龄小于有症状组,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症、存在吸烟史、伴发房间隔膨胀瘤(ASA)患者占比、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后壁厚度(PW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水平、卵圆孔高度低于有症状组;长/高比值大于有症状组、继发隔厚度小于有症状组、间隔偏移距离短于有症状组(均P<0.05);两组性别、左心房内径(LAD)、卵圆孔长度、原发隔厚度、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房内径(RAD)水平、是否合并糖尿病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年龄大、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症、存在吸烟史、伴发ASA且IVSTd、PWTd、LVIDd水平高、卵圆孔高度高、长/高比值小、继发隔厚度大、间隔偏移距离长均为卵圆孔未闭患者症状显现的原因;临床可通过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确定发生隐源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风险较高的患者,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 甲状腺癌患者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促甲状腺激素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2022(03):123-126.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7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接受TSH、Tg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检测,另外接受常规检查,手术切除组织标本做病理学检查,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组30例与良性甲状腺结节组42例。根据分化型甲状腺癌组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再分为淋巴转移组4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26例。检测并分析两组术前血清TSH、TgAb、TPOAb水平。参考TSH水平将其划分为降低、正常、升高,以TgAb评估标准划分为阴性、阳性。结果 良性甲状腺结节组多结节数目高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组,且良性甲状腺结节组平均结节直径大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组(P<0.05)。分化型甲状腺癌组TSH水平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依据TSH参考值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组TSH水平分布情况与良性结节组差异较大(P<0.05)。分化型甲状腺癌组与良性甲状腺结节组TgAb、TPOAb水平差异较大(P<0.05)。分化型甲状腺癌组TgAb阳性检出率与良性结节组TgAb阳性检出率差异较大(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TgAb阳性、TSH水平增高与甲状腺癌有关联(P<0.05)。分化型甲状腺癌组中,发生淋巴转移组TSH水平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检查结果显示,血清TSH、TgAb表达水平增高,提示可能为甲状腺癌。TSH表达水平增高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较大的关联。

    •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指标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2022(03):127-129.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指标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相关。方法 回顾性选取230例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周口永善医院就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病例组,另取2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并将其纳入健康组,两组均行CCTA检查,观察并记录两组CCTA定量参数及左心功能指标,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CCTA定量参数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斑块数、斑块体积、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重建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管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平均室壁应力、LVMI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5)。斑块数、斑块体积、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与平均室壁应力、LVMI呈正相关(r=0.287、0.268、0.238、0.268;0.257、0.393、0.393、0.301, P<0.05);斑块数、斑块体积、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与LVEF呈负相关(r=-0.244、-0.314、-0.376、-0.271, P<0.05);重建指数与平均室壁应力呈负相关(r=-2.148, 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357, 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见CCTA定量参数异常、左心功能下降,且CCTA定量参数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可经CCTA以评估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情况。

    • 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03):130-133.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新郑华信民生医院于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妇9 358例,根据产妇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分为深静脉血栓组98例和无深静脉血栓组9 260例。统计两组孕妇临床基本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 358例孕妇有100例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1.07%,其中深静脉血栓为98例,2例为深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深静脉血栓组年龄≥35岁、有吸烟史、盆腔感染史、孕次>2次、经产、双胎或多胎、卧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剧吐、子痫前期、经产、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占比均高于无深静脉血栓组(均P<0.05);多因素Los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卧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年龄≥35岁、子痫前期、双胎或多胎均为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2.912, 1.958, 2.228, 4.509, 2.646, P<0.05)。结论 卧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年龄≥35岁、子痫前期、双胎或多胎均为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其危险因素并针对性预防,及时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妊娠晚期孕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

    •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患儿神经功能及SOD、VEGF、IL-10水平的影响

      2022(03):134-136.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患儿神经功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0 (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遂平县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苯巴比妥、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0 d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治疗后3个月、6个月心理发育情况,治疗前后血清SOD、VEGF、IL-10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4.00%)(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4 d、7 d、10 d NBNA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血清VEGF、IL-10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患儿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心理发育水平,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少氧化应激,缓解炎症反应,效果显著。

    • 孕前体质量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2022(03):137-139.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产妇妊娠结局中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响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150例足月单胎活产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计算出产妇的BMI,根据BMI高低分为孕前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18.5 kg/m2≤BMI<25.0 kg/m2)和超重肥胖组(BMI≥25.0 kg/m2),每组50例;按孕期体重增加(GWG)增幅分类分为孕期GWG过少40例、GWG适宜40例和GWG过多70例。对各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孕前超重肥胖组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剖宫产术及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和低体质量组(P<0.05);孕前低体质量组发生早产、产出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窘迫及产妇贫血发生率均高于孕前超重肥胖组和正常体质量组(P<0.05)。GWG过多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GDM、剖宫产术及产出巨大儿发生率高于GWG过少组和GWG适宜组(P<0.05);GWG过少组早产及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GWG过多组和GWG适宜组(P<0.05)。结论 孕前BMI对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影响。在临床当孕前BMI与孕期体质量异常时要提高警惕,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严格调控其恢复适宜范围,以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中国医学工程》投稿须知

      2022(03):144.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维普网、《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等全文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本刊读者对象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医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等,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及工程人员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