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0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不同剂量消痔灵注射于大鼠肌肉组织中的实验研究

      2021(7).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消痔灵注射液注入大鼠肌肉组织后的反应。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1 mL注射组、2.5 mL注射组与5 mL注射组,将相应量消痔灵注射液原液注入鼠左后肢内收肌处,在注射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与第21天,取注射部位肌肉组织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肌肉组织变化过程。结果各组大鼠不同时间段观察均反应敏捷,呼吸、饮食、体重均正常,均未见死亡。1 mL注射组与正常组,左后肢均未见肿胀、活动正常。HE染色除1 mL注射组第21天筋膜见炎症组织浸润,余均未见明显异常;2.5 mL注射组于不同时间段逐渐出现左后肢内收肌处肿胀伴足背肿胀,活动不受限,HE染色见肌间隙逐渐增宽,炎症逐渐向周围筋膜浸润;5 mL注射组不同时间段左后肢内收肌处肿胀伴足背肿胀均较2.5 mL注射组明显,活动逐渐受限,HE染色见肌组织肿胀,炎症不断明显并逐渐向周围筋膜浸润,至第21天见肌组织固缩,肌间隙增宽,周边组织坏死。结论大剂量消痔灵注射液原液注射于肌肉组织中,易引起组织坏死,注射消痔灵时须注意。

    • 阿魏酸钠通过ERK信号通路干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2021(7).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I/R组)、阿魏酸钠组(SF组)、抑制剂组(In组),每组10只。造模前2周,分别给予SF组SF 40 mg/kg、In组SF 40 mg/kg+U0126 10μmol/L、Sham组、MI/R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造模完成后分别检测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p-ERK1/2蛋白、微血管密度(MVD),采用NBT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并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MI/R组比较,SF组VEGF蛋白、MVD、p-ERK1/2信号通道蛋白增加(P0.05)。SF组大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减少(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SF组的病理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SF可以通过ERK1/2信号通路上调VEGF蛋白,进而增加微血管生成,起到保护大鼠MIRI的作用。

    • ~(99m)Tc-3PRGD_2 SPECT/CT在晚期肺腺癌化疗后早期疗效中的评估应用

      2021(7).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99m)Tc标记的联肼尼克酰胺-3聚乙二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二聚体(~(99m)Tc-3PRGD_2)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在晚期肺腺癌化疗后早期疗效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入医院的晚期肺腺癌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前及治疗后2周行~(99m)Tc-3PRGD_2 SPECT/CT显像,根据CT示临床疗效将所有患者分为进展组(67例)与无进展组(63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反应并分析其检测疗效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N比值均降低,无进展组低于进展组,且无进展组△T/N比值高于进展组(P0.05)。治疗开始后第2周,以△T/N比值25.01为最佳阈值,△T/N比值预测患者对反应的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84.6%及72.7%,阴性预测值为82.5%。接受者操作特性(ROC)分析表明,△T/N鉴别有进展组及无进展组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829。结论 ~(99)mTc-3PRGD_2 SPECT/CT在晚期肺腺癌化疗后早期疗效评估价值确切,可为肺腺癌的下一步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HPV E6/E7 mRNA阳性而阴道镜检查阴性患者中漏诊HSIL及以上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7).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HPV E6/E7 mRNA阳性而阴道镜检查阴性患者中漏诊HSIL及以上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HPV E6/E7 mRNA初筛阳性患者,进一步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HPV分型检测、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对其中466例阴道镜检查阴性患者经病理确诊为HSIL及以上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这部分患者漏诊HSIL及以上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以病理为金标准,466例HPV E6/E7 mRNA阳性而阴道镜检查阴性的患者中检出42例组织学HSIL,检出率为9.01%(42/466);腺癌1例,检出率为0.21%(1/466)。466例的TCT结果NILM、ASC-US、LSIL、ASC-H、HSIL分别为80.47%、13.95%、4.29%、0.43%、0.86%。随着TCT异常级别的升高(因ASC-H例数少,将ASC-H并入HSIL中进行统计分析),组织病理为HSIL病例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40, P=0.002)。HSIL及以上病例检出率在HPV16中最高,但与HPV18/45、其他型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组织学HSIL及以上病例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28, P=0.020)。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年龄是HPV E6/E7m RNA阳性而阴道镜检查阴性患者漏诊HSIL及以上病例的危险因素,其O^R值为1.070,95%CI:1.027~1.114 (P0.05)。结论对于HPV E6/E7 m RNA阳性的女性,如果阴道镜检查阴性,需要参考TCT结果并结合年龄因素的影响,必要时行宫颈活检和/或ECC,以免遗漏HSIL及以上病例。

    • 极限肿瘤整形技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2021(7).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极限肿瘤整形技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3例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患者均为女性,肿瘤体积与乳房体积比大于20%,51例行传统保留乳房手术(对照组),52例行保乳手术同时结合肿瘤整形技术(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组织量、乳房外形主观满意度、乳房外形客观评分及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除乳腺组织量为64.2~172.1 g,中位组织量98.7 g;对照组切除乳腺组织量为67.5~175.7 g,中位组织量102.3 g。术后12月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主观满意率、乳房美容客观评分均优于传统保乳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复发、转移和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肿瘤整形技术行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可获得更好的美容效果,临床疗效满意。

    • 1.5T MRI常规序列与T1 VIBE DIXON增强序列在诊断卵巢囊腺类肿瘤内部结构的价值比较

      2021(7).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1.5T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序列与T1 VIBE DIXON增强序列在诊断卵巢囊腺瘤内部结构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本院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囊腺类肿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应用Siemens Avanto Dot1.5TMR机对上述患者行常规及T1 VIBE DIXON增强序列扫描,比较两者的病灶内部结构显示率,对数据做相应统计学比较,并对所获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49例患者中,常规MRI序列、T1 VIBE DIXON增强序列检出囊壁及分隔不均匀增厚分别为31个,41个;检出结节(乳头)状突起分别为28个,40个;检出出血坏死灶分别为7个,9个;出盆腔积液23个,24个。经统计学分析,T1 VIBE DIXON增强序列对卵巢囊腺类肿瘤囊壁及分隔不均匀增厚,结节(乳头)状突起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且与常规MRI序列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出血坏死灶及盆腔积液的检出率与常规MRI序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1.5T MRI常规序列,T1 VIBE DIXON增强序列在显示卵巢囊性类肿瘤囊壁及分隔不均匀增厚,结节(乳头)状突起方面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对于病变的定性诊断颇有帮助,但其在显示盆腔整体解剖结构、肿瘤囊性灶、出血坏死灶及盆腔积液方面并不明显优于常规序列,因此临床中应结合二者进行综合判断以提高卵巢囊腺类肿瘤的定性诊断。

    • 血清25-羟维生素D、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乙肝肝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2021(7).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乙肝肝硬化(HB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于锦州市中心医院患者160例,其中健康对照组为7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90例为实验组,并根据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实验组进行分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所有入组患者进行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四项、25-羟维生素D检测,计算NLR,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NLR水平,并分析其与乙肝肝硬化的相关性及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乙肝肝硬化组25-羟维生素D低于健康对照组,而NLR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根据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将实验组分别分成三组,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中的25-羟维生素D水平随着评分升高逐渐降低、NLR随着评分升高而升高,上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与25-羟维生素D成负相关(r=-0.679、r=-0.624,均P0.01),与NLR成正相关(r=0.566、r=0.535,均P0.01),25-羟维生素D与NLR呈负相关(r=-0.525, P0.01)。结论 25-羟维生素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NLR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5羟维生素D水平影响NLR。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交叉韧带切除对关节结构及术后短期功能的影响

      2021(7).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交叉韧带切除对屈伸间隙、屈曲挛缩畸形等关节结构以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等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7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交叉韧带切除,术中测量切除前后内外侧伸展/屈曲间隙,术后1周评估膝关节活动度及下肢力线。结果术后患者的内/外侧伸展间隙和内/外侧屈曲间隙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内外侧屈曲间隙差值明显高于内外侧伸展间隙差值(P0.05)。患者平均屈曲挛缩畸形(FFD)(3.96±2.60)°,相比术前平均FFD(6.95±3.65)°明显降低(P0.05),并且术前不同畸形程度患者术后FFD角度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FFD变化水平与术前畸形程度呈正相关(r=0.788, P0.01)。术后1周患者关节活动度(ROM)相比术前明显增加,下肢力线角度相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内外侧屈曲间隙差值、内外侧伸展间隙差值与ROM、下肢力线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非保留型后交叉韧带假体可有效改善屈曲畸形,但存在因屈曲-伸展水平不一所致的不同程度内侧屈曲松弛,然而这对术后短期关节功能活动及稳定性并无影响。

    • 面肌痉挛患者术后迟发性面瘫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

      2021(7).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面肌痉挛患者术后迟发性面瘫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面肌痉挛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0 d,根据《面瘫与面肌痉挛》判定患者术后迟发性面瘫发生状况。将因素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面肌痉挛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面瘫的影响因素。结果 70例面肌痉挛术后患者中发生迟发性面瘫6例(8.57%),未发生迟发性面瘫64例(91.4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较长、责任血管数≥2、面神经存在压痕是面肌痉挛术后发生迟发性面瘫的危险因素(■=6.264、12.222、27.000,P0.05);围术期使用尼莫地平是发生迟发性面瘫的保护因素(■=0.071,P0.05)。结论面肌痉挛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面瘫主要与疾病病程、责任血管数、面神经压痕及围术期尼莫地平的使用密切相关,因此应重点关注以上因素,并予以积极干预,预防迟发性面瘫的发生。

    • 胃癌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

      2021(7).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状况,并对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导胃癌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方法前瞻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术后有无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患者基线资料,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84例胃癌患者中,18例患者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1.43%;初步比较发生与未发生患者基线资料后,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逐个纳入行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后将全部变量纳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BMI、近端胃癌根治术、胆囊切除史、消化道重建方式(B-I)均是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因素(O^R1, 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有较高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风险,可能与患者高BMI、近端胃癌根治术、既往有胆囊切除史、B-I等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有上述风险因素患者的早期合理干预,可能对减少胃癌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 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7).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MIPPO治疗,于术后6个月对患者随访,了解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了解患者基线资料,经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该疾病患者MIPPO治疗后肩关节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80例患者经MIPPO治疗6个月后,19例患者肩关节功能不良,占23.75%;61例患者肩功能恢复良好,占76.25%;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骨质疏松、骨折NEER分型为Ⅲ~Ⅳ型、复位质量不满意是肱骨近端骨折患者MIPPO治疗后肩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1,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MIPPO治疗后肩关节恢复不良可能受合并骨质疏松、骨折NEER分型、复位质量不满意的影响,临床可据此采取合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肩关节恢复。

    • 多层次渐进式教学和多模式考核相结合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021(7).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次渐进式教学和多模式考核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2016年和2017年参加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麻醉科培训的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2016级的住院医师接受传统教学培训,2017级的住院医师进行多层次渐进式教学培训,比较两批住院医师多模式考核的通过率。结果 2017级住院医师考试通过率明显增加,三年后在理论考试方面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结论采用多层次渐进式教学和多模式考核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提高了麻醉科住院医师教学效果。

    • 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及辅助诊断的应用进展

      2021(7).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在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及辅助诊断领域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有望进一步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文聚焦康复和慢性病领域的管理及辅助诊断技术,系统性地介绍以康复机器人和慢性病管理系统为代表的智能化应用,为一线医护科研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最后展望未来AI技术的发展趋势。

    • 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应用研究

      2021(7).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腰椎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脊柱骨折类型之一,其手术治疗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近年来,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随着现代微创手术与内窥镜技术及微创理念相结合,内镜技术逐渐应用于胸腰段骨折的治疗,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有着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前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报道较少,可能与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学习曲线长、技术难度大有关。本文对经皮内镜辅助下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小切口微创寰枕减压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35例报告

      2021(7).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寰枕减压术在治疗Chiari畸形Ⅰ型(CM-Ⅰ)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CM-Ⅰ患者临床资料,通过行枕下3 cm小切口、2 cm×3 cm小骨窗,微创寰枕减压术+寰枕筋膜松解术的治疗方案,观察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35例患者术后无死亡及颅内感染,1例切口愈合差,术前症状明显缓解。出院时按Tator标准,术后症状消失和改善29例(82.9%),稳定6例(17.1%),无加重病例。术后随访均在1年以上,随访率100%,主要通过患者门诊随访及电话随访的形式进行,治疗有效31例(88.6%),稳定4例(11.4%),无加重病例,19例伴脊髓空洞症患者复查MRI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小切口微创寰枕减压术+寰枕筋膜松解术治疗CM-Ⅰ,手术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可作为大多数CM-Ⅰ的首选术式。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2021(7).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对脑肿瘤性病变与相邻白质纤维束的位置关系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35例脑肿瘤患者(其中星形细胞瘤17例,脑膜瘤7例,转移瘤11例)所行术前磁共振DTI及DTT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脑肿瘤的实性区域FA值均变低,呈现等信号或低信号;肿瘤的水肿区域的各向异性分数(FA)略减低,呈低信号或略低信号;脑膜瘤、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在DTT图上可见对周围白质束有不同程度的压迫,表现为白质纤维束的变形、异位,而恶性病变、转移瘤表现有对相邻脑白质的浸润及破坏,在DTT图像上相应脑白质纤维束出现中断、缺如的征象。结论磁共振DTI、DTT成像结合全脑T1解剖图像可显示脑部肿瘤与相邻白质纤维束的关系,了解肿瘤周围是否有功能性神经纤维束通过,对肿瘤切除手术方案的制定,避免手术中对功能性神经束的损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心电向量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中的应用

      2021(7).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向量图(VCG)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心病右心室肥大,旨在为肺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4例作为研究组,择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受试者接受VCG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研究组中以VCG诊断为右心室肥大的结果定义为VCG组,以超声心电图诊断为右心室肥大的结果定义为超声心电图组,以VCG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右心室肥大定义为联合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受试者射血分数(EF)、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房横径(RA)、右室前后径(RV)、舒张晚期A波峰值流速同舒张早期E波峰值流速的比值(A/E)及右心室的Tei指数;比较VCG组、超声心动图组和联合组的右心室肥大检出率;比较研究组中3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不同检测方式的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研究组RA、RV、MPAP、A/E和Tei指数高于对照组,而EF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其敏感性为92.59%,特异性为90.74%;经过VCG检测,其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85.19%,超声心动图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VCG检测(P0.05)。两组超声心动图联合VCG两种方式并联检测敏感性为96.30%,特异性为94.44%,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单项方式检测(P0.05)。两组超声心动图联合VCG两种方式串联检测敏感性为81.48%,特异性为90.74%,其敏感性低于联合并联检测和单一方法检测,特异性与超声心动图组一致,高于VCG组。超声心动图检测的PPV为96.60%;VCG检测的PPV为93.33%,超声心动图组PPV高于VCG组(P0.05)。超声心动图检测的NPV为75.00%,VCG检测NPV为77.78%,超声心动图检测NPV低于VCG检测(P0.05)。VCG、超声心电图、联合检测方式均与肺心病患者右心室肥大具有相关性(P0.05),且联合检测方式的相关性更为显著。结论通过VCG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能够提高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的诊断正确率。尽早发现右心室肥大证据,在这个环节阻止病情发展将明显降肺心病病死率,从而减轻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因住院增加的医疗负担,减轻社会经济压力。

    • 三维适形与调强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

      2021(7).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适形与调强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以来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56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调强放射治疗(IMRT)组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各28例。观察分析两组不良反应、近期疗效以及肿瘤靶区及各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等。结果 IMRT组急、慢性放射性直结肠炎低于3DCRT组(P0.05),且IMRT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3DCRT组(P0.05);两组治疗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1年生存率(OS)、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以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危及器官如直肠、膀胱、小肠、股骨头、双肾以及脊髓等受照射剂量及体积均低于3DCRT组(P0.05),且两组肿瘤靶区平均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以及3DCRT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相同,但IMRT能降低多种急慢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患者正常器官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还能减轻放射损伤,进而有效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改善。

    • 他氟前列素滴眼液联合明目汤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及视力的影响

      2021(7).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他氟前列素滴眼液联合明目汤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及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省立医院收治的82例原发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0.015%他氟前列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明目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眼压、视力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参数变化,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眼压低于对照组,而视力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A中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而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氟前列素滴眼液联合明目汤能够进一步提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眼压及视力。

    • 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2021(7).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用联合注射用美罗培南在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磷酸钠静脉滴注进行干预。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氧化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指标变化,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结果干预后两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7.73%)优于对照组(81.82%)(P0.05)。结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用联合注射用美罗培南在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能够快速地让患儿在一定时间内体温下降,并使其逐渐恢复意识,成效明显可见,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2021(7).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析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对患者术中与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为期10~40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45.23±22.84)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97±19.61) 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65.37±25.46) min。在治疗过程中,30例患者均无院内死亡情况发生。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2.39±4.83) h,ICU观察时间为(44.25±12.21) h。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超过24 h的患者共有4例,30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均已痊愈出院,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内脏缺血与缺血性脊髓损伤等不良情况发生。结论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行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可对封闭主动脉弓远端病变、主动脉近端病变进行同期处理,确保患者获得预期疗效,降低患者院内病死率,并促进预后的提升。。

    • 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肝硬化伴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2021(7).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米曲菌胰酶片对肝硬化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合并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采用保肝、针对并发症及口服米曲菌胰酶片治疗(2片/次,3次/d,疗程4周)。米曲菌胰酶片药物每片含米曲菌霉提取物24 mg,胰酶220 mg。比较两组治疗2周和4周后消化不良症状总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SF-36生活质量问卷测评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监测指标、Child-Pugh评分情况。结果 (1)实验组治疗第2、4周后腹胀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2)实验组米曲菌胰酶片治疗4周后消化不良症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治疗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Child-Pugh分级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4)两组治疗4周后生理机能、生理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及精神健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加用米曲菌胰酶片治疗,其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 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不合格情况的追踪分析

      2021(7).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追踪医务人员手卫生采样不合格的原因。方法分别通过涂抹法和平皿法对3种不同手卫生方式现场采样,及时送细菌室培养计算菌落数。结果手卫生消毒菌落数≤10 cfu/cm~2为合格,洗手液+快速手消液组、单独洗手液组、快速手消毒液组不同采样方式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采样细菌菌落总数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采样细菌菌落总数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涂抹法敏感性高于平皿法,手卫生采样推荐采用涂抹法。

    • 高敏肌钙蛋白水平与脓毒症心肌损伤严重程度及脓毒症预后的关系分析

      2021(7).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和脓毒症心肌损伤严重水平、脓毒症预后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症患者92例,根据电脑抽样调查方法分为脓毒症组62例和脓毒性休克组30例,并择取同期2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当天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情况评分进行记录分析,并比较各组变量情况。结果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和脓毒症存在一定内在关系,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高敏肌钙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高敏肌钙蛋白动态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脓毒症心肌损伤疾病诊断中,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可成为预警指标之一,其在某种意义上可体现出患者心肌损伤状况。对患者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展开动态检测,对评价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病情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医用组织胶水在学龄期患儿皮肤裂伤中使用的临床效果和满意度分析

      2021(7).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急诊患儿中使用医用胶水粘合处理开放性创口的临床疗效和愈合满意度情况。方法选取儿童头面部皮肤裂伤患者82例,均为开放性单纯皮肤裂伤。根据家长意愿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清创后以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医用胶粘合创口;对照组清创后采用4-0涤纶缝合针线缝合创口。比较两组创口愈合情况和愈合外观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伤口处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观察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满意度。两组治疗后创口愈合外观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外科应用医用组织胶水粘合术处理头面部开放性创口,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配合程度和对创口愈合外观的满意程度。

    • 腹腔镜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1(7).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7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肠粘连松解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前白蛋白(PA)、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和术后血清PA、PCT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相对于传统开腹肠粘连松解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加速了患者术后肠胃恢复功能时间和排气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浆置换方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安全性探讨

      2021(7).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方法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研究北京燕化医院近年来进行神经系统适应证血浆置换患者的病例,包括与血管通路、乙肝或丙型肝炎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体液失衡有关的死亡和不良反应,过敏或发热反应、血液学并发症。在研究期间,对73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了1 283例血浆置换。结果没有死亡,没有发生乙型或丙型肝炎或艾滋病毒传播,没有过敏反应或发热反应,血栓形成,与静脉通路相关的感染发生率为0.5%,败血症发生率为0.2%(占患者的4.1%)。较不严重的并发症包括1.2%的病人低血压(占患者的11%),表现为恶心、呕吐、痉挛或感觉异常。结论血浆置换术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治疗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静脉通路感染。

    • 急性脑梗死患者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D-D、Hcy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2021(7).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濮阳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依据收治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度35例、中度30例和重度15例;根据预后情况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治愈组20例、显效组30例、好转组25例和无变化组5例。同期择取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血清cTnⅠ、Mb、D-D及Hcy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cTnⅠ、Mb、D-D及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轻度患者cTnⅠ、Mb、D-D及Hcy水平低于中度、重度患者,且中度患者低于重度患者(P0.05)。治疗3个月后治愈组、显效组和好转组cTnIⅠ、Mb、D-D及Hcy水平低于无变化组(P0.05)。血清cTnⅠ、Mb、D-D及Hcy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关系(r=0.331、0.366、0.308和0.352, P=0.021、0.012、0.029和0.019)。结论 ACI患者cTnⅠ、Mb、D-D及Hcy水平均升高,且升高的程度与预后有密切关系。这些指标可反映患者预后情况,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卵巢上皮癌患者放化疗过程中的评估作用

      2021(7).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卵巢上皮癌(OEC)患者放化疗过程中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漯河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1例OE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于同步放化疗前、2个疗程、4个疗程、化疗结束分别行MRI不同b值DWI检查,在化疗结束后评估患者疗效并分组;记录并比较不同时点、不同疗效患者不同b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析不同b值ADC对OEC患者肿瘤未控制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61例OEC患者经6个疗程放化疗后,37例患者疾病控制,疾病控制率为60.66%;与化疗前比较,两组化疗2个疗程、4个疗程及化疗结束时不同b值下ADC值均升高,且控制组各时点不同b值下ADC值均高于未控制组(P0.05);绘制ROC 曲线发现,当化疗前 ADC cut-off值分别取 0.795 × 10~(-3) mm~2/s (b=800 s/mm~2)、0.660 ×10~(-3) mm~2/s (b=2 000 s/mm~2)时,预测OEC患者肿瘤未控制风险价值的AUC分别为0.752、0.898;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以b值在2 000 s/mm~2时获得的预测价值更好。结论随着放化疗的干预及疾病的控制,OEC患者MRI DWI检查不同b值下的ADC值逐渐升高,且在b=2 000 s/mm~2条件下,ADC值预测疾病未控制风险价值更高,考虑未来可通过检测OEC患者放化疗前ADC值,以预测治疗效果,可能指导治疗方案的合理调整有积极意义。

    • 声诺维超声造影检查在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21(7).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声诺维超声造影检查在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可疑CHPS婴幼儿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声诺维超声及普通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超声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60例患儿中有39例CHPS (CHPS组),21例非CHPS (非CHPS组),CHPS组患儿儿幽门管长度、幽门管前后径、幽门环肌厚度均高于非CH PS组患儿(P0.05);普通超声检查CHPS显示宫颈征、靶环征的检出率分别为58.97%、66.67%高于非CHPS组患儿(38.10%、28.57%)(P0.05);声诺维超声检查显示CHPS患儿宫颈征、靶环征、鸟嘴征的检出率分别为76.92%、84.62%、46.15%高于非CHPS组患儿(23.81%、28.57%、23.81%)(P0.05);肩样征、线样征、蕈伞征、乳突征在两组患儿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超声诊断CHPS的灵敏度为84.62%(33/39)、特异度为80.95%(17/21)低于声诺维超声诊断CHPS的灵敏度94.87%(37/39)、特异度90.48%(19/21)(P0.05)。结论诺维超声诊断CHPS具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应用于检查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较普通超声具更高临床诊断价值。

    •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相关性

      2021(7).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TIMP-1)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取开封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2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根据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对两组BDNF、TIMP-1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水平差异,分析BDNF、TIMP-1水平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92例HICH患者中有64例患者NIHSS评分5分,占69.57%,将其纳入轻度组;有28例患者NIHSS评分≥5分,占30.43%,将其纳入中、重度组;两组年龄、性别、BM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BDNF水平低于轻度组,TIMP-1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DNF水平降低、TIMP-1水平升高是导致HICH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因素(■1,P0.05)。结论 HICH患者BDNF、TIMP-1水平与神经功能密切相关,其中BDNF水平降低,TIMP-1水平升高,均会加重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故临床可通过调节BDNF、TIMP-1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其预后。

    • 以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为指导的液体复苏方案在老年慢性心衰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

      2021(7).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以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为指导的液体复苏方案在老年慢性心衰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125例老年慢性心衰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2例(予以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方案),观察组63例(予以容量指标GEDI为指导的液体复苏方案)。对比两组组织缺氧状态、液体正平衡量、液体负平衡开始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6 h血乳酸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6 h液体正平衡量(P0.05);观察组24 h、48 h、72 h液体正平衡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负平衡开始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CU病死率4.76%(3/63)、28 d病死率7.94%(5/63)明显低于对照组[16.13%(10/62)、20.97%(13/62)](均P0.05)。结论以GEDI为指导的液体复苏方案应用于老年慢性心衰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中,通过直接反映心脏的前负荷来改善组织灌注,纠正缺氧状态,减少液体输入量,缩短负氮平衡开始时间及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

    •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联合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疗效比较

      2021(7).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联合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所收治的急性下肢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单纯导管溶栓治疗,研究组行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溶栓时间与尿激酶使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07%,略低于对照组的17.86%(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的截肢率、再次手术率与病死率分别为3.57%、1.78%、0.00%,较对照组(16.07%、14.29%、14.29%)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导管溶栓,且其安全性更高,不易产生并发症,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对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7).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定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收诊的62例HCC患者,以便利取样法分为研究组(31例,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对照组(31例,TACE),比较两组患者的甲胎蛋白、VEGF、HIF-1、客观有效率、临床获益率、不良事件情况、一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诊疗后的AFP (116.32±13.63) ng/mL、VEGF (223.63±24.25) pg/mL、HIF-1 (117.92±14.64) pg/mL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客观有效率(83.87%)、临床获益率(93.55%)、一年生存率(70.97%)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高血压发生率(9.68%)、口腔炎发生率(19.35%)、腹泻发生率(25.81%)、乏力发生率(22.58%)、手足皮肤反应发生率(29.0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有助于延长HCC患者的生存期,改善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保障其治疗安全性。

    • 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效果及其对肺功能、炎性因子指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2021(7).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间质纤维化(PIF)的效果及其对肺功能、炎性因子指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将10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指标、VEGF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水平提升,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提升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 (IL-6)、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在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提高COPD并PIF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降低气道内的炎症因子的生长,抑制血管内皮因子的再生,延缓患者的存活率。

    • 基于时间药理学的降压药物给药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

      2021(7).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基于时间药理学的降压药物给药方案对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在开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1周后加用坎地沙坦酯片,两种药物均在每日上午8:00服用;观察组亦服用非洛地平和坎地沙坦酯片,两种药物根据患者24 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血压水平的变化、平均血压的变化情况和血压变异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方案均能降低24 h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和24 h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夜间收缩压,但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但白昼平均收缩压和白昼平均舒张压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舒张压10%比例高于对照组,但白昼收缩压和白昼舒张压10%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选用基于时间药理学的降压药物给药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了血压变异情况,其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