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
摘要:目的通过探究产前筛查对降低活产儿中出生缺陷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新的产前诊断的模式,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在河南息县人民医院进行产前筛查同时住院的13 020例产妇。采用有计划、周详、完整的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服务,分析筛查结果,观察应用产前诊断流程的准确性,患者的依从性、满意度,讨论产前筛查重要性。结果出生缺陷构成情况比较,观察组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2.47%(322/13 020),对照组为2.22%(286/12 8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前筛查终止妊娠后活产儿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4.0%(45/322),明显少于对照组[35.0%(100/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产前筛查前依从性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产前诊断流程后,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0.1%(290/322)]明显高于对照组[79.0%(22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筛查作为检查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性缺陷以及严重遗传病的重要方法,具有减少出生缺陷及染色体病患儿的比例的重要作用,产前诊断流程提高了产前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4).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 (EPCA-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与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前列腺癌组,择取同期该院就诊确诊为前列腺良性病变(包括前列腺炎23例,前列腺增生27例)者50例作为良性病变组,以及另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40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EPCA-2、TNF-α、PSA水平。结果 (1)前列腺癌组血清EPCA-2、TNF-α、PSA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且良性病变组高于对照组(P0.05)。(2)血清EPCA-2、PSA、TNF-α对前列腺癌的诊断ROC曲线AUC分别为0.807 (95%CI:0.708~0.905)、0.741 (95%CI:0.633~0.851)和0.637 (95%CI:0.552~0.791),三项指标联合检测ROC的AUC (0.915)均高于任一单项检查。(3)74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Gleason评分7分、Ⅲ~Ⅳ期及年龄≥60岁患者血清EPCA-2、TNF-α、PSA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Gleason评分≤7分、Ⅰ~Ⅱ期及年龄60岁患者(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EPCA-2、TNF-α、PSA水平异常升高,其水平变化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相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效能,并可作为前列腺癌辅助的诊断指标。
2021(4):1-4.
摘要:目的比较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在产前胎儿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来我院有产前诊断指征进行羊水穿刺的259例孕妇,取材后,送检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seq,比较两种方法在产前诊断中的优缺点。结果259例标本中,共诊断异常染色体核型及微缺失微重复23例,总阳性诊断率8.88%(23/259),CNV-seq结果显示,共有22例染色体拷贝数异常(12例三体+9例微缺失微重复+1例三倍体),检出率为8.49%;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为:17例染色体异常(12例三体+3例结构异常+1例嵌合型+1例三倍体),检出率为6.56%。此外还检出染色体多态7例。结论CNV-seq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测效力一致,CNV-seq能检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染色体核型分析则能诊断出三体具体核型,在怀疑性染色体异常时,建议行两者联合检测。
2021(4):5-8.
摘要:目的探索雄激素受体调控基因与前列腺癌发生去势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经病理检查和临床资料证实并采用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随访获取发生去势抵抗时间,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RT-PCR)检测确诊时穿刺标本的六个雄激素受体调控基因KLK3(PSA),PMEPA1,NKX3.1,ODC1,AMD1和ERG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将六个雄激素受体调控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Z分数标准化处理,将所有病例按去势抵抗时间由短向长排列,分析六个基因Z分数及累积强度(CI),发现六个基因的表达情况与患者去势抵抗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初诊前列腺癌时患者雄激素受体功能与前列腺癌去势抵抗性无直接关系。
2021(4):9-12.
摘要:目的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生在泌尿外科见习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实验组进行教学,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考核、匿名调查问卷及教师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①实验组理论成绩、病例分析成绩数和总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在是否增强理论掌握情况、是否激发学习兴趣、是否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是否增加团队合作意识、是否增强疾病的诊治分析、是否加强临床思维培养、能否应用于其他见习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临床操作得分实验组在理论知识掌握、实习积极性、病例分析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临床操作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教学能够提高口腔医学生在泌尿外科见习课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021(4):13-17.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I-gel喉罩与充气型Air-Q喉罩在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全身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均分为I-gel喉罩组(I组)与Air-Q喉罩组(A组)。入室后快速麻醉诱导,待患儿下颌松弛后,I组插入I-gel喉罩,A组插入Air-Q喉罩,喉罩置入到位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后即刻(T1)、拔出喉罩时即刻(T2)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观察记录每例患儿喉罩置入时间、置入次数、纤支镜下下直视所见声门和会厌的情况;记录术中喉罩移位情况与操作者满意度及术后咽喉痛和声音嘶哑发生情况。结果100例患者全部完成喉罩置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两组患儿T0、T1、T2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el组和Air-Q组的喉罩置入时间分别为(9.61±3.52)s和(17.33±9.36)s,I组少于A组(P<0.05);而在置入纤支镜后声门显露程度、纤支镜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在操作过程中喉罩置入成功次数少于A组(P<0.05);I组在操作过程中喉罩调整次数少于A组(P<0.05);两组操作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患儿术后咽喉疼痛情况优于A组(P<0.05)。结论I-gel和Air-Q均可为儿童纤支镜检查创造良好的操作条件,但I-gel喉罩的置入更加方便,操作过程中的移位发生得更少,术中调整次数较少并且术后咽喉部疼痛的发生率更低,更适合用于儿童纤支镜检查。
郭小妹 , 潘佩婵 , 李玖利 , 华诚峰 , 刘小华 , 严洁敏 , 顾天娇 , 姚晓红 , 王慈香 , 董丽娟
2021(4):18-22.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中山市某三甲医院医护患人群对人工智能(AI)护理机器人的认知状况、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发展AI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山市某三甲医院医护患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护患三方对AI辅助护理的认知和需求均有显著差异(P<0.05)。年资≥10年[O^R=0.15,95%CI(0.05,0.42)]、高级职称[O^R=0.22,95%CI(0.11,0.57)]的护士群体对巡视导诊方面的AI辅助护理需求相对较低;年资≥10年[O^R=2.83,95%CI(1.58,5.07)]、高级职称[O^R=2.95,95%CI(1.42,6.11)]的护士群体对护理决策辅助方面的AI辅助护理需求相对较高。中、高年龄段[O^R31~59岁=2.50,95%CI(1.36,4.61);O^R≥60岁=6.57,95%CI(1.37,31.58)]、高社会经济地位[O^R=1.68,95%CI(1.23,7.58)]的患者群体对生活护理的需求相对较高;中、高社会经济地位[O^R中=2.25,95%CI(1.13,5.48);O^R高=2.65,95%CI(1.44,5.70)]的患者人群对病情预测的需求较高;不同疾病类型也是病情预测等维度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开发AI护理机器人应考虑医护患三方的认知、需求差异,针对不同人群功能模块应有所区别和侧重,以满足医护患三方的不同需要。
2021(4):23-25.
摘要:目的研究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下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已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真空垫固定下接受CBCT图像引导放疗,获取摆位图像,输出三维方向纠正前后及放疗后摆位误差,并进行摆位误差分析。结果纠正后三维方向摆放误差均低于纠正前(P<0.05);纠正后与治疗后三维方向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术后放疗采用CBCT图像引导,可实现及时在线校正,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确性。
2021(4):26-29.
摘要:目的探讨可见光连续环境消毒系统(CED)对手术室真菌和细菌气溶胶浓度的影响以及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方法以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5间手术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CED应用前后手术室内生物气溶胶浓度进行检测,并进行真菌和细菌培养,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与同期检测的消毒前后的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消毒前和消毒后强化消毒模式下手术室内细菌、真菌浓度均较常规消毒模式降低,其次术后消毒完成后强化消毒模式下室内相对湿度相比常规消毒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过程中手术室的相对湿度标准值为(41.12±4.06)%,温度为(23.41±2.07)℃。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消毒后真菌和细菌浓度与相对湿度标准值呈正相关(r=0.109,0.107;P=0.034,0.037),与温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常规消毒措施上加用可见光连续环境消毒系统能大大降低手术室的菌群生物气溶胶浓度,同时维持室内相对湿度减少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2021(4):30-33.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调查方法时哮喘患者药物治疗和病情控制调查结果。方法共200例(男112例,女88例)哮喘患者参与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最近1年及最近1个月的病情严重程度,病情控制状况和患者对病情的自我评价进行。结果最近1年,127例(63.5%)曾不同时间处于中重度持续状态的患者中,51例(40.2%)按照GINA方案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表面激素。最近1个月处于中重度持续状态的86例(43.0%)患者,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表面激素的有29例(33.7%)。在自我评价最近1个月达到完全控制或良好控制的106例患者中,处于间歇状态的为47.2%,52.8%处于不同程度的慢性持续状态。约73.5%的患者最近1个月曾处于慢性持续状态。结论对哮喘患者的病情评价应结合最近1个月与最近1年不同时间的病情状况,目前哮喘患者对于自身病情控制自我评价与其实际病情控制状态严重不符,说明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病情,必须由医生监督并调整患者的吸入激素用量。
2021(4):34-36.
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市某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现状,对完善临床医师培养和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用二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长沙市某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现状。结果长沙市某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平均分值为(4.47±0.58)分,胜任力情况较好。结论长沙市某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师胜任力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应该采用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职业精神培养、专业技能培训、临床实践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创新的培养体系和机制,注重培养临床医师的岗位胜任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1(4):37-40.
摘要:目的研究根尖片与锥形束CT运用于根管治疗后根尖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回顾性分析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纳入的9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复查时采取根尖片与锥形束CT检查,观察治疗后患者根尖病变情况及病变变化。结果共90例研究对象,经过根尖片检查发现根尖病变有57例,占63.33%;而锥形束CT检查发现根尖病变有69例,占76.67%,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在有无病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根尖片检查发现病变消失有33例(36.67%),病变缩小有49例(54.44%),病变未变有8例(8.89%),病变增大有0例(0.00%);而锥形束CT检查发现病变消失有21例(23.33%),病变缩小有62例(68.89%),病变未变有7例(7.78%),病变增大有0例(0.00%),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在病变变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牙位在根尖片上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为前牙95.00%(19/20)、前磨牙64.00%(16/25)、磨牙70.83%(17/24)。结论根尖片与锥形束CT运用于根管治疗后根尖病变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但在诊断有无病变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牙位是影响根尖片检出根尖病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许宇霞 , 罗琦山 , 李远红 , 王强 , 何友智 , 王永福 , 罗一 , 罗为民
2021(4):41-45.
摘要:目的评价经胸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钉棒内固定在多节段胸椎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脊柱外科2005年1月至2018年8月共有30例采用经胸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钉棒内固定在多节段胸椎结核患者,平均年龄为56.5岁。其中合并有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例,有浸润型肺结核9例;病变连续累及3个椎体16例,4个椎体5例,5个椎体4例,呈跳跃型累及3个椎体者5例。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查15~115 mm/h,平均46 mm/h。术前Cobb's角20~35°,平均26°。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10例,C级5例,D级8例,E级7例。术前肺功能检测为重度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者8例,中重度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者22例。结果所有患者监测血常规、血沉及C-反应蛋白结果呈下降趋势,术后4周血常规、血沉及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随访18~36个月,平均24个月。未发现结核复发,胸椎骨质破坏加重及脊髓神经损伤加重征象,所有患者内固定无松动、脱出及断裂,植骨块骨性融合。术后Cobb's角10~12°,平均10.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术前Frankel分级D级8例和C级5例患者恢复到E级,2例B级患者恢复至E级,8例B级患者恢复至D级。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全部骨性融合。结论前方经胸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钉棒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胸椎结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术式。
2021(4):46-5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椎体形态改变在X光片,CT及MRI影像诊断疾病中的意义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在鹤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01例有椎体形态改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病理资料及复习相关特殊病例的文献资料。结果301例患者中有椎体急性楔形改变(98例压缩性骨折),急性终板弯曲(52例压缩性骨折),慢性终板局部缺损(80例许莫氏结节),13例慢性前缘局部分离(椎缘骨),方形椎、竹节椎(10例强直性脊柱炎),25例椎体双面凹(鱼口椎),5例半椎畸形、蝴蝶椎,2例融合椎,椎体垂直栅栏样改变(10例血管瘤)、3例椎体脂肪瘤,椎体三明治样改变(3例石骨症)。特殊病例文献资料中有扁平椎,椎体前部下行性鸟嘴样变[Hurler综合征(赫勒氏综合征)、粘多糖I型],终板台阶状中心压迹(H形椎)-镰状细胞性贫血,椎体后缘多发扇形改变(神经纤维瘤病),椎体相框征伴粗大骨小梁(Peget病畸形性骨炎),橄榄球衣条纹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结论在影像检查过程中,通过观察椎体形态改变,能够辅助临床判断一些疾病分类,为临床诊断疾病多提供一条路径。
2021(4):52-55.
摘要:目的分析抗人乳头病毒(HPV)生物蛋白敷料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宫颈环行电切术(LEEP)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术后HPV持续感染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术后给予抗HPV生物蛋白敷料)50例和对照组(术后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5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随访一年,观察组术后3个月HPV阳性率(70.00%)与对照组(8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48.00%)、9个月(36.00%)、12个月(8.00%)HPV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0.00%、58.00%、26.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PV-DNA负荷量在随访的术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PV生物蛋白敷料可更加有效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LEEP术后HPV持续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2021(4):56-59.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阻力指数预测胎儿宫内窘迫宫内缺氧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开封市妇产医院妇产科接受产检的150例胎儿宫内窘迫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正常产妇150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GE Voluson E8 Expert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监测胎儿UA及MCA血流阻力指数,并分析各指数的变化与胎儿宫内窘迫宫内缺氧的关系。结果对照组150例,其中147例Apgar评分为10分,2例9分,1例8分,无评分低于7分者,在出生5 min后9分及8分新生儿评分均升高至10分,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 min者Apgar评分均在7分及以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A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脐静脉内收缩期的峰值流速与舒张期最低值流速的比值(S/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MCA的PI、RI、S/D值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孕周的增加,观察组胎儿UA的PI、S/D值无明显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I值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减小(P<0.05)。观察组胎儿MCA的PI值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RI、S/D值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胎儿UA及MCA血流阻力,可明显显示当胎儿发生宫内窘迫宫内缺氧时各阻力指数的显著变化,对胎儿宫内情况能做一个良好的反映,为临床措施的采取及预后的评估提供一个重要依据。
2021(4):60-62.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抑制素A(INH-A)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卵巢癌高度疑似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imentin、INH-A水平,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vimentin、INH-A及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效能。结果82例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诊断检查,其中卵巢癌39例(47.56%),卵巢良性病变43例(52.44%)。82例患者经vimentin、INH-A及联合检查卵巢癌的阳性率分别为46.34%、47.56%、50.00%,诊断卵巢癌与金标准一致性分别为0.192、0.221及0.805,联合检测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最高。3种诊断方法中,以联合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最高,INH-A次之,vimentin最低(P<0.05)。结论联合检测vimentin、INH-A能够明显提高卵巢癌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2021(4):63-66.
摘要:目的探讨CEA、CA199、CA724、CA50、CA242、VEGF联合检测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检验指标。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0月安阳市肿瘤医院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住院患者213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检测其血清中CEA、CA199、CA724、CA50、CA242、VEGF的水平,统计学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的CEA、CA199、CA724、CA50、CA242、VEGF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EA、CA199、CA724的阴性组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阳性组患者(P<0.05);CEA、CA199、CA724、CA50、CA242、VEGF在Ⅰ、Ⅱ、Ⅲ期患者中的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神经侵犯、CEA阳性、CA724阳性是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EA、CA724在评价食管胃交界部腺癌预后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021(4):67-70.
摘要:目的探讨纤支镜肺泡灌洗联合振荡排痰仪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COPD合并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震荡排痰仪辅助排痰,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纤支镜进行肺泡灌洗治疗,对比两组有效率、炎症因子水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支镜肺泡灌洗联合振荡排痰仪治疗老年COPD合并肺癌效果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肺不张状况,降低炎症水平,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
2021(4):71-74.
摘要:目的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的血清微量元素与阴道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6例感染HR-HPV宫颈病变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宫颈上皮内瘤(CIN)Ⅰ组20例[平均年龄(43.02±8.43)岁]、CINⅡ~Ⅲ组25例[平均年龄(42.17±9.62)岁]及宫颈癌组21例[平均年龄(45.17±8.89)岁]。择取同期该院体检的2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47.33±7.81)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阴道微环境中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采用电子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检测血清中锌、硒、铁、锰、钴等微量元素。结果①对照组血清中锌、硒水平>CINⅠ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P<0.05)。②4组阴道微环境中细胞因子IFN-γ、TGF-β、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锌含量与阴道中IFN-γ、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573和0.612,P=0.007和0.009);而与阴道中IL-10、TGF-β水平呈负相关(r=-0.193和-0.416,P=0.002和0.003)。结论HR-HPV感染患者血清微量元素锌显著降低,其与疾病发生、发展及病程中免疫反应密切相关。
2021(4):75-78.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78例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年内,27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71例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复发率为25.54%。复发患者年龄80岁以上,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服药依从性差、日常摄水量>700 mL、吸烟饮酒、抑郁焦虑、原有心脏病情加重且多合并症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每个月复诊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未复发患者(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以上,NYHA分级Ⅳ级、服药依从性差、日常摄水量>700 mL、吸烟饮酒、抑郁焦虑、原有心脏病情加重且多合并症是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每个月复诊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针对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需给予针对性饮食、用药、心理疏导等方面干预管理,以减少病情复发。
2021(4):79-82.
摘要:目的采用自体移植外耳道后壁重建联合鼓室成形术用于老年中耳胆脂瘤患者治疗疗效及其对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中耳胆脂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经典完壁式乳突切除术鼓室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自体移植外耳道后壁重建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安全性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5.12%vs.84.62%)(P<0.05)。②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骨膜I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而耳膜穿孔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外耳道后壁重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移植外耳道后壁重建联合鼓室成形术在老年中耳胆脂瘤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术后恢复佳等优势,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21(4):83-85.
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AIS-LV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直接取栓组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桥接组行桥接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症状性颅脑出血和出血转化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4 d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脑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出血转化发生率低于桥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AIS-LVO效果相当,前者能够减少出血转化发生,安全性更高。
2021(4):86-88.
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逆行咽鼓管注射溴己新对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信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逆行咽鼓管注射溴己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介素细胞-5(IL-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用鼻内镜逆行咽鼓管注射溴己新的疗效突出,有助于降低患者中耳积液炎症因子水平。
2021(4):89-92.
摘要:目的观察奥利司他胶囊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初诊肥胖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奥利司他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一般体格检查[体重、体重指数(BMI)、体脂量(PBF)]、糖代谢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脂代谢指标[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情况,记录并及时处理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体重、BMI、PBF、HbAlc、FPG、2 hPG、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3个月后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利司他胶囊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肥胖T2DM患者效果更佳,安全性良好,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21(4):97-99.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来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进行产前检测并确诊的70例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进行产检的正常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比较明显偏低(P<0.05),观察组孕妇变化更为显著(P<0.05)。经过单因素研究分析孕妇年龄、孕妇体重增加、孕妇基础体重指数、餐后1 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是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偏低的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孕前体重指数、体重增加、空腹血糖以及餐后1 h血糖与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偏低,因此,加强对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25-羟基维生素D的监控对其能够及时、以及足量地补充维生素D提供依据。
2021(4):100-102.
摘要:目的观察保守治疗前后坐骨神经直径的改变,分析保守治疗对坐骨神经直径的影响。方法采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80例因急性单阶段腰椎间盘突出实施保守治疗的患者,使用B超测量来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两侧坐骨神经的直径和形态变化,判断保守治疗对坐骨神经直径的影响。结果患侧坐骨神经直径较健侧明显增粗(P<0.05)。保守治疗3月后较治疗前坐骨神经明显变细(P<0.05),治疗前后健侧坐骨神经的直径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急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使坐骨神经形态学发生改变;保守治疗可通过减小坐骨神经直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2021(4):103-105.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治疗,根据其治疗效果分组,将治疗效果好者60例的临床资料纳入A组;将治疗效果差者20例的临床资料纳入B组。比较两组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时血清PCT与hs-CRP水平,使用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PCT与hs-CRP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A组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时血清PCT与hs-CRP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血清PCT、hs-CRP以及联合检测预测VAP患者治疗效果情况AUC为0.755、0.835、0.882,均大于0.7,为预测价值较好,联合检测下预测价值更高。结论VAP患者血清PCT与hs-CRP越高治疗效果越差,故血清PCT联合hs-CRP检测对VAP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更高。
李锦秀 , 申瑶 , 杨爱娟 , 吴艳艳 , 赵倩 , 王浩 , 裴青山
2021(4):106-108.
摘要:目的选择合适的生物指示剂,降低医院灭菌运行成本,保障灭菌质量。方法使用48 h生物指示剂、3 h快速生物指示剂、1 h极速生物指示剂对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的灭菌循环进行监测。结果①该实验共使用48 h生物指示剂监测26次,使用3 h生物指示剂监测501次,使用1 h生物指示剂监测302次,试验管监测均为阴性,灭菌合格率达到100%。②三组监测方法单次监测费用比较,A组为46.47元,B组为53.33元;C组为49.51元。③A组对植入器械监测放行和其它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B组和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灭菌器的生物监测是灭菌物品质量的保障,合理选用生物指示剂类型,可以有效控制生物监测的成本,提高物品无菌保障,从环节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021(4):109-111.
摘要: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MCA)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其对颅内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于开封市人民医院就诊的MCA致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12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研究组(62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药物安全性。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血管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脉冲指数(P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MCA致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确切,可改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脑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2021(4):112-115.
摘要:目的探讨球囊辅助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BAE-ERCP)治疗胆总管/胰-空肠吻合口狭窄后对复发再狭窄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行BAE+ERCP治疗的78例胆总管/胰-空肠吻合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随访3年的调查,将发生胆总管/胰-空肠吻合口再狭窄的患者列为复发组,未发生胆总管/胰-空肠吻合口再狭窄的患者列为正常组,分析术后复发率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手术相关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78例胆总管/胰-空肠吻合口狭窄患者中,术后3年内共发生胆总管/胰-空肠吻合口再狭窄25例,复发率为32.05%,其中一年内复发15例,复发率为19.23%。分组后,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CT检查见吻合部腰状线、原发病术后至BAE-ERCP间隔时间长是影响BAE-ERCP术后胆总管/胰-空肠吻合口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52/1.782,P=0.011/0.004)。结论BAE-ERCP治疗胆总管/胰-空肠吻合口狭窄后1年或3年内均有一定的吻合口再狭窄率,通过观察术后吻合口狭窄恢复情况可判断吻合口再狭窄风险,而通过尽早进行首次BAE-ERCP治疗也可降低吻合口再狭窄的风险。
2021(4):116-119.
摘要:目的探讨胸腺肽联合乌司他丁对ICU重症肺炎患者T细胞表达及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ICU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17例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58例增加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5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胸腺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细胞表达(辅助性T细胞17比例、调节性T细胞比例、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比值)、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应激激素[人血管紧张素Ⅰ(AngⅠ)、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辅助性T细胞17比例、调节性T细胞比例、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炎症因子含量TNF-α、CRP、PCT、WBC均低于对照组;应激激素水平AngⅠ、AngⅡ、NE、Co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ICU重症肺炎患者,可调节T细胞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缓解机体的应激激素水平,使患者提高免疫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牛智领 , 刘远洪 , 张盼盼 , 朱明振 , 刘素梅 , 张东普
2021(4):120-122.
摘要: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IDDs)疗效及对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影响。方法选定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收诊的50例IIDDs患者,便利取样法分为研究组(25例,吗替麦考酚酯)与对照组(25例,地塞米松),比较两组IIDDs患者的UA水平、Hcy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问卷(SS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GQOL-74)评分与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IIDDs患者的UA水平为(213.25±19.39)μmol/L、Hcy水平为(12.38±1.34)μmol/L、SSS评分为(10.16±2.3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为96.00%、GQOL-74评分为(83.58±7.1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吗替麦考酚酯有助于改善IIDDs患者的免疫功能与神经功能,减低其UA水平、Hcy水平,应用价值良好。
2021(4):123-125.
摘要:目的探讨头低位角度对宫外孕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桥医院治疗的125例腹腔镜宫外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予以头低位30°,观察组予以头低位15°,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①两组T2、T3时间点MAP、SV、SVR及CVP水平较T0增加,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T2、T3时间点LV-FAC及LVEDA较T0增加,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宫外孕术中给予头低位15°通过缩小头低角度,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水平,降低了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021(4):126-128.
摘要:目的探讨正中切口和经右胸微创切口下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治疗二尖瓣反流近中期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989医院平顶山院区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行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患者共115例临床资料,其中行正中切口下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治疗共60例设为常规组,行经右胸微创切口下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治疗共55例设为微创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均显著多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住院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及输血率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手术操作类型、术后参残余二尖瓣反流及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脑梗死、气管切开、血液透析、伤口愈合不良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相较于正中切口单纯二尖瓣修复术,经右胸微创切口下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治疗二尖瓣反流可有效减少医源性创伤程度,加快术后康复进程,且安全性良好。
2021(4):129-130.
摘要:目的探讨依托泊苷或伊立替康联合铂类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初治SCLC患者共96例临床资料,其中50例采用依托泊苷联合铂类一线化疗方案设为A组,46例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铂类一线化疗方案设为B组;比较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及随访累积中枢神经系统(CNS)进展率。结果两组疾病控制率和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A组(P<0.05)。根据分期进行亚组分析: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随访3个月和6个月累积CNS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随访12个月累积CNS进展率低于A组(P<0.05)。结论依托泊苷或伊立替康联合铂类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整体疗效接近,但伊立替康联合铂类方案更适合用于局限期SCLC患者治疗,且有助于降低CNS风险。
2021(4):131-134.
摘要:目的观察哌唑嗪与缬沙坦治疗血液透析(HD)伴肾性高血压(R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洛阳东方医院接受治疗的HD伴RH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哌唑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液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II)、肾素、醛固酮;血压水平;HRV指标:24 h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24 h每5分钟平均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毫秒百分比(PNN50)、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肾功能指标:24 h尿液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ngII、肾素、醛固酮、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尿液蛋白、Scr、BU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SDANN、SDNN、PNN50、rMSSD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唑嗪联合缬沙坦治疗HD伴随RH的患者,可以更有效抑制肾素-Ang-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大HRV、降低血压以及改善肾功能。
2021(4):138-140.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右美托咪定,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布托啡诺。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 h后Ramsay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化应激指标[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①研究组治疗12 h后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MAP高于对照组,而CVP低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8-OHdG和S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AECOPD机械通气镇静效果良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且能够显著改善氧化应激状态。
2021(4):F0004-F0004.
摘要:《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维普网、《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等全文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本刊读者对象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医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等,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