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0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核聚集相关蛋白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1(12):1-5.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核聚集相关蛋白1 (NAC1)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连续收集的110例患者CCRCC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CRC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NAC1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NAC1表达与CCRCC患者预后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价CCRCC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1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CCRCC组织中NAC1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NAC1低表达总生存时间短于NAC1高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AC1表达和临床分期是影响CCRCC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NAC1表达可作为CCRCC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其是CCRCC的潜在治疗靶点。

    • ETX和CBCT两种图像引导技术在肝癌SBRT中的摆位误差比较分析

      2021(12):6-10.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ExacTrac X-ray (ETX)和锥形束CT (CBCT)两种图像引导系统在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接受SBRT放射治疗的30例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ETX组和CBCT组,每组15例。获取各组校正前后的误差,包括左右(X)、头脚(Y)和前后(Z)方向上的平移误差和绕前后方向上的旋转误差(Z_r)。结果 ETX组误差校正前后各方向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CT组校正前后各方向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CT组与ETX组校正后残留误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X和CBCT各有优缺点,但两者均能有效减少摆位误差。从减小肝癌SBRT摆位误差角度出发,采用灰度配准的CBCT误差纠正精度较采用骨性配准的ETX更高。

    • 颈动脉系统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与CT灌注成像相关性研究

      2021(12):11-14.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VH)与CT灌注成像(CTP)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焦作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颈动脉系统狭窄所致TIA患者共90例临床资料,均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和CTP检查,比较FVH阳性和阴性患者临床特征资料,评价FVH评分与CTP参数指标相关性。结果 90例患者FVH阳性69例,FVH阴性21例;FVH阳性患者低灌注区域评分和平均通过时间均高于FVH阴性患者(P<0.05);FVH阳性患者脑血流量低于FVH阴性患者(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低灌注区域和平均通过时间与FVH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脑血流量呈负相关(P<0.05);但与脑血容量和狭窄程度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系统狭窄所致TIA患者FVH与CTP相关参数(低灌注区域、平均通过时间及脑血流量)密切相关,FVH可准确反映脑组织灌注情况。

    • 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后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小鼠ST-T改变的影响分析

      2021(12):15-20.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移植后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小鼠ST-T改变的影响分析,进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最佳的种子细胞。方法建立癌症研究机构(ICR)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组并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生理盐水组(AMI+NS)],急性心肌梗死+移植iPS细胞组(AMI+iPSc),急性心肌梗死+移植成纤维细胞组(AMI+Fb),与此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CG)。在急性心肌梗死造模后即刻及移植iPSc后5 min、1周、2周、3周的各个时间点,依次应用BL-420生物机能系统分析测量各组小鼠体表心电图指标肢体导联I、加压肢体导联(AVL) ST-T演变的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分阶段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 (Cx43)的表达,然后采用Image Proplus软件对比分析。结果假手术对照组小鼠造模后即刻的ST段压低及T波倒置与NCG组小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iPSc组及AMI+Fb组ST-T指标分别与假手术组比较,前者iPSc移植2周后小鼠体表心电图的ST段压低、T波倒置改变较假手术组减轻,后者Fb移植2周后则未见此改变。AMI+iPSc组梗死心肌Cx43表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结论 iPSc移植后2周可明显改善前壁梗死后小鼠ST-T改变,进而改善心肌组织的急性缺血损伤,亦可使小鼠急性梗死心肌Cx43的表达增加,而成纤维细胞移植的小鼠中则未见此效果。

    • 血清bFGF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患者双侧脑组织恢复的相关性

      2021(12):21-25.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及脑组织至颅骨内径间距,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4月期间永城市人民医院接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 d、术后24 h、术后7 d,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bFGF水平;CT检测患者各时点血肿最宽径及脑组织与颅骨内板距离,分析血清bFGF水平与患者术后双侧脑组织恢复的关系。结果术前1 d、术后24 h、术后7 d,83例患者的血清bFGF、血肿最宽径、脑组织与颅骨内板距离均呈下降趋势,各指标各时点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结果显示,血清bFGF水平与血肿最宽径、脑组织与颅骨内板距离呈正相关(r>0,P<0.05);纳入83例患者中术后双侧脑组织恢复良好45例,恢复差38例;恢复良好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7 d血清bFGF水平均低于恢复差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FGF水平升高可能是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患者术后双侧脑组织恢复差的影响因素(O^R>1, 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术后24 h血清bFGF水平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患者术后双侧脑组织恢复不佳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8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患者术后仍存在双侧脑组织恢复不佳的风险,可能与术后血清bFGF过表达有关,术后早期检测患者血清bFGF水平,可能对预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脑组织恢复风险有一定积极意义。

    • 腹腔镜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后应用GnRH-a对患者残留卵巢储备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12):26-30.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患者残留卵巢储备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120例育龄妇女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接受GnRH-a治疗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观察组于术后应用GnRH-a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卵巢储备功能、骨密度及骨代谢变化情况,并随访两组临床疗效、妊娠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血清抗缪勒管激素(AMH)、抑制素B (INHB)、窦状卵泡计数(AFC)均较术前降低,而促卵泡激素(FSH)较术前增高(P<0.05)。两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较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美国生育协会分期标准Ⅲ~Ⅳ期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妊娠率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复发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后应用GnRH-a能够有效保护患者残留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复发率,尤其有利于Ⅲ~Ⅳ期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影响及对策

      2021(12):31-34.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影响及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MM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微柱凝胶法鉴定ABO血型,以试管法对交叉配血不合、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液标本进行重复检测、37℃加温处理、生理盐水稀释、特异性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吸收放散试验等。结果 100例研究对象ABO血型鉴定异常原因:5例ABO血型抗原减弱,占5.00%(对策:增加ABO亚型鉴定试验以及血型物质检测);8例血型抗原与抗体变异,占8.00%(对策:增加血型物质检测、查阅患者临床病史以及血型等);15例抗-A、抗-B丢失,占15.00%(对策:进行吸收放散实验辅助检查);18例蛋白凝集干扰,占18.00%(对策:将适量生理盐水加入试管后观察);22例各种冷抗体干扰反应,占22.00%(对策:将反定型试管置于37℃水箱中观察10 min);32例抗-A、抗-B减弱,32.00%(对策:做反定型时加大患者血浆量)。结论冷凝集素、血型抗原抗体减弱、血浆蛋白干扰是影响ABO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ABO血型鉴定应当正反定型同时进行特异性鉴定以及不规则抗体筛选,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最大限度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 纳布啡静推复合右美拖咪定滴鼻用于小儿无痛纤支镜检查中镇静的作用及分析

      2021(12):35-38.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对无痛纤支镜检查患儿采用纳布啡静推复合右美托咪定滴鼻进行麻醉所起到的镇静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接受无痛纤支镜检查的9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纳布啡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方案麻醉后各时间点的疼痛程度、镇静效果、生命体征情况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术后即刻、术后6 h、术后24 h等时间点的疼痛程度更低,所获镇静效果更高(P<0.05);两组患儿在接受检查前的生命体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查过程中及检查结束后,观察组较对照组HR及SBP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更低(P<0.05)。结论对无痛纤支镜检查患儿采用纳布啡静推复合右美托咪定滴鼻进行麻醉可以有效降低疼痛程度,提高镇静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自锁托槽与常规结扎翼托槽对口腔牙齿矫正患者矫治效果及牙周指标的影响

      2021(12):39-4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自锁托槽与常规结扎翼托槽对口腔牙齿矫正患者矫治效果及牙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口腔牙齿矫正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矫正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结扎翼托槽进行矫正,观察组采用自锁托槽进行矫正。比较两组患者矫治效果、牙周指标、复诊次数、矫治总时间、托槽脱落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矫治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0%vs. 85.00%)(P<0.05)。两组治疗前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I、SBI、PLI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GI、SBI、PL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诊次数、矫治总时间、托槽脱落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结扎翼托槽,自锁托槽对口腔牙齿矫正患者的矫治效果更好,更有利于保护牙周组织。

    • 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s ST2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1(12):42-46.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 ST2)在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中水平,并初步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期间方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儿83例、慢性荨麻疹恢复期患儿75例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80例纳入研究。分别于清晨空腹采集各研究对象静脉血3 mL,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sST2、IL-33、IL-17和IL-4水平。采用慢性荨麻疹活动度1周评分(UAS7)评估慢性荨麻疹患儿严重程度并对轻度、中度和重度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中sST2、IL-33、IL-17和IL-4水平进行差异分析。Pearson法分析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sST2水平分别与IL-33、IL-17和IL-4水平相关性。结果与健康体检者比较,慢性荨麻疹恢复期组患儿和慢性荨麻疹组患儿血清中sST2、IL-33、IL-17和IL-4水平依次升高(P均<0.05)。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中sST2水平与IL-33、IL-17和IL-4水平均呈正相关(r=0.562、0.424、0.363, P均<0.05)。与轻度慢性荨麻疹患儿比较,中度和重度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中sST2和IL-33水平依次升高(P均<0.05);IL-17和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ST2在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中高表达,与IL-33、IL-17和IL-4等炎症因子水平及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慢性荨麻疹患儿病情发展的潜在有效生物标志物。

    • 口腔技师视角下数字化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2021(12):47-5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医学技术有了新的诊疗思路和模式,其中口腔医学顺应时代潮流,迎来了极具颠覆性和创新性的发展。各种数字化技术为患者带来了精准、便利、高效的服务,与此同时,数字化口腔技师作为新兴专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数字化口腔技师需要从过去传统的手工流水作业模式中转变思维,利用数字化生产概念和数字化设备等,制作出更精良的义齿。前牙美学修复一直以来是口腔临床工作者们探讨的热点话题,要想实现前牙美学、功能、微创的修复,除了依靠强大的数字化技术,口腔医师、患者和口腔技师都需为此共同努力。文章将以口腔技师的视角,对数字化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及技师所面临的新挑战进行综述。

    •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防护装置研究进展

      2021(12):52-55.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文介绍了气管切开患者气道防护装置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类装置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同防护装置对气道加温、加湿、微生物过滤作用的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同使用场景也会对效果造成影响,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治疗目的、防护装置特点,合理选择和应用气道防护装置对开放气道进行标准化、专业化、安全化管理,以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发生,医疗器械研发人员应从系统层面开展多学科联动,提升各项指标水准及稳定性,并且保存、恢复患者正常生理功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分析比较三种手术方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

      2021(12):56-60.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Robinson ⅡA和ⅡB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符合Robinson分型诊段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95例。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TEN组)、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的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MIPPO组)和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ORIF组)。比较三组手术方式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材料费用、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复查。切口长度: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明显长于弹性髓内钉固定组和微创经皮内固定组(P<0.05);手术时间:微创经皮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钉固定组短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P<0.05);术中出血量: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多于弹性髓内钉固定组和微创经皮内固定组(P<0.05);材料费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和微创经皮内固定组多于弹性髓内钉固定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长于弹性髓内钉固定组和微创经皮内固定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肩关节功能方面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案在治疗Robinson ⅡA和ⅡB型锁骨中段骨折均取得良好效果。随着人们对皮肤美观的追求,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和微创经皮内固定技术将变得越来越普及。

    • CTRP1、HMGB1、CAM水平变化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研究

      2021(12):61-64.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1)、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钙调蛋白(CAM)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9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CTRP1、HMGB1、CAM水平,分析脑卒中患者CTRP1、HMGB1、CAM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患者的CTRP1、HMGB1、CA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患者CTRP1、HMGB1、CAM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脑卒中患者的CTRP1、HMGB1、CAM水平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764、0.737、0.801, 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CTRP1、HMGB1、CAM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CTRP1、HMGB1、CAM水平较高,且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 阿尔茨海默病伴脑微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MRI影像表现分析

      2021(12):65-68.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伴脑微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颅脑磁共振(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微出血情况将其分为出血组94例(伴脑微出血)与未出血组69例(未发生脑微出血),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精神状态[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认知功能[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及MRI影像表现,并分析出血组患者脑萎缩程度及脑微出血灶个数与精神状态、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出血组MMSE评分低于未出血组(P<0.05),ADAS-cog评分高于未出血组(P<0.05)。出血组患者脑左侧MTA、脑右侧MTA、MTA总分、额叶CAS、颞叶CAS、顶叶CAS、CAS总分均高于未出血组(P<0.05)。出血组患者脑左侧MTA、脑右侧MTA、MTA总分、额叶CAS、颞叶CAS、顶叶CAS、CAS总分与MMSE和ADAS-cog均无相关性(P>0.05),脑微出血灶个数与MMSE呈负相关(P<0.05),与ADAS-cog呈正相关(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伴脑微出血患者较未出血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杏仁核、海马、额叶等脑部组织MRI影像也会出现明显萎缩,且脑微出血灶个数越多,患者精神状态与认知功能也越差,越对患者不利。

    • 股骨颈骨折患者闭合复位微创手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的影响分析

      2021(12):69-7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闭合复位微创手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治疗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依据采用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闭合复位微创手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髋关节Harris评分、临床指标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临床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微创手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能够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髋关节Harris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咽拭子培养联合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肺炎支原体检测在儿童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2021(12):73-76.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咽拭子培养联合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肺炎支原体(MP)检测在儿童肺炎分型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开封市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儿科病区收治住院的肺炎患儿339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细菌性肺炎115例、病毒性肺炎11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111例,另外选取健康儿童105例设为对照,所有标本进行全血PCT、CRP和MP检测,同时进行MP培养采集咽拭子标本,对所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清PCT和CRP在细菌性肺炎组中均显著上升(P<0.05);且PCT+CRP联合检测针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与鉴别明显优于单独检测(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MP检测阳性率、咽拭子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几组(P<0.05);且MP+咽拭子培养联合检测针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鉴别明显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咽拭子MP培养联合MP检测能更精准鉴别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CRP联合PCT检测对于准确地区分儿童型细菌性肺炎具有鉴别意义;咽拭子培养联合PCT、CRP及MP检测对儿童肺炎的分型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牙根吸收程度的影响因素

      2021(12):77-80.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牙根吸收程度,并分析患者牙根吸收程度的影响因素,指导未来慢性根尖周炎正畸固定矫治后牙根吸收的合理预防。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南阳市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正畸固定矫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92例,均于正畸治疗后1年评估患者的牙根吸收程度,根据吸收程度评估结果,分为无/轻度组与中/重度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仔细询问并填写患者主要资料资料,将全部可能的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中重度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结果 92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经正畸矫治后1年,牙根无吸收23例,轻度吸收41例,中度吸收19例,重度吸收9例;初步比较两组资料后,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拔牙、持续的正畸力、高位J钩辅助矫正均是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发生中重度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正畸固定矫治后多数患者会发生牙根吸收,且受年龄、拔牙、持续正畸力、高位J钩辅助矫正操作等影响,部分患者会持续进展为中重度吸收,临床可依据上述风险因素,针对性为患者实施早期干预。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子宫内膜癌增殖、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

      2021(12):81-83.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子宫内膜癌(EC)增殖、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神火集团总医院接受诊断、治疗的EC患者50例以及同期接受治疗的增生性病变子宫内膜病患者50例分别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取病理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检测癌组织中CD68细胞数(即TAM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观察两组患者子宫内膜CD68巨噬细胞浸润情况,探讨CD68与EC增殖、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CD68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CD68细胞数目:增殖期<分泌期<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期<Ⅰ型EC<Ⅱ型EC (P<0.05);Ⅰ型EC中,Ⅱ~Ⅳ期、伴盆腔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患者PCNA指数明显较高(P<0.05),Ⅱ型EC中,伴盆腔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患者的PCNA指数明显较高(P<0.05);Ⅰ型EC、Ⅱ型EC患者TAMs与PCNA指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TAMs在EC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中均有重要的参与作用,能够促进癌症的发生、发展。

    • 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1(12):84-86.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进行PET-CT显像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据奇偶数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试验组采用全身PET/CT显像检查。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敏感性分别为83.33%、62.50%,特异性分别为87.50%、67.65%,准确率分别为86.00%、66.00%。试验组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开展PET-CT显像检查,对诊断患者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较多层螺旋CT检查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MRI与16层螺旋CT扫描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的小肝癌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12):87-89.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MRI与16层螺旋CT扫描诊断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06例乙肝肝硬化背景的疑似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3例。A组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B组采用MRI检查,将两组诊断结果与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A组与B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47%、77.36%(P>0.05)。A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00%、76.92%、79.25%,B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12%、91.67%、94.34%,两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乙肝肝硬化背景的小肝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诊断准确率高,其诊断效果优于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

    •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2021(12):90-9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至2019年12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伴发糖尿病将其分为合并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每组35例。分析测评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和后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随访结果情况。结果糖尿病合并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较无糖尿病组升高,而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无糖尿病组下降(P<0.05)。糖尿病合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无糖尿病组增加,且其预后较差,死亡风险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肝脏受损严重,其后期出现肝硬化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患者大多预后较差。

    •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微炎性状态及细胞免疫的影响分析

      2021(12):93-96.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在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炎症状态及细胞免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南阳宝树透析中心收治的13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按照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HFHD组76例和常规血液透析(CHD)组60例。两组透析3个月后评估其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微炎性状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细胞免疫功能[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与CHD组相比,HFHD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更高(89.47%vs. 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HD组相比,HFHD组透析3个月后IL-6、CRP、TNF-α降低程度更好,CD4+、CD4+/CD8+升高程度更好,且CD8+降低程度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HD在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微炎性状态及细胞免疫方面的效果优于CHD,患者能够获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 低压吸引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积液的预防价值分析

      2021(12):97-99.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低压吸引在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积液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不同的术后吸引方式随机分为探究组23例和常规组22例。探究组术后予以低压吸引,常规组予以常规引流法。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恢复时长、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探究组治疗3 d、10 d后VAS评分较常规组降低(P<0.05)。探究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缩短(P<0.05)。探究组总引流量、换药次数、抗生素用量较常规组减少(P<0.05)。探究组术后1个月皮下积液、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减少(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予以低压吸引能后明显改善其治疗预后,并能够积极预防积液等不良并发症的出现。

    • 基于MATLAB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系统的设计

      2021(12):100-103.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升临床康复评估工作信息化水平,改变以纸质存档人工评估的工作方式,便于康复评估数据的统计、查询与存档。方法以Barthel指数为评估核心量表,应用Matlab图形用户界面开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系统,该系统功能包括患者信息录入、量表评估、查询与存档等。结果该评估系统设计以降低成本、促进康复工作信息化为导向,减轻了临床医生的负担,解决了评估数据存档空间大、查询不便利等现实问题。结论该评估系统提高了康复评估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 血清IL-37、MMP-8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2021(12):104-108.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 (IL-37)、基质金属蛋白酶-8 (MMP-8)的表达,分析患者血清IL-37、MMP-8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93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询问并记录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资料,检测并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血清IL-37、MMP-8表达,分析IL-37、MMP-8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93例CRC患者肿瘤直径>5 cm 39例,TNM分期Ⅲ~Ⅳ期例34,肿瘤低分化17例,伴有淋巴结转移33例。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CRC患者血清IL-37水平低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而MMP-8水平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其他不同临床病理特征CRC患者IL-37、MMP-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IL-37、MMP-8单一及联合预测CRC患者TNM高分期、淋巴结转移风险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当血清IL-37 Cut-off值分别取43.385、40.750 pg/mL,MMP-8 Cut-off值分别取70.255、71.265 ng/mL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 CRC患者TNM高分期、淋巴结转移可能与血清IL-37低表达、MMP-8过表达有关,考虑未来可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IL-37、MMP-8水平,辅助评估TNM高分期及淋巴结转移风险,可能对临床拟定的治疗方案具有参考意义。

    • 血清25-(OH)D_3、NT-proBNP、IL-6在川崎病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

      2021(12):109-1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 (IL-6)在川崎病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2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依据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再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37例和冠状动脉未损伤组35例,并择取同期发热就诊患儿72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检测血清25-(OH)D_3、NT-proBNP、IL-6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25-(OH)D_3、NT-proBNP、IL-6水平,并分析血清25-(OH)D_3、NT-proBNP与IL-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血清NT-proBN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冠状动脉未损伤组,而血清NT-proBNP、IL-6水平高于冠状动脉未损伤组(P<0.05)。血清25-(OH)D_3水平与血清NT-proBNP、IL-6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0.465和-0.424, P=0.033和0.039),而血清NT-proBNP水平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19, P=0.021)。结论随着冠状动脉受损程度的加重,川崎病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可逐渐降低,而血清NT-proBNP、IL-6水平则逐渐升高。血清25-(OH)D_3与NT-proBNP、IL-6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而血清NT-proBNP与IL-6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 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1(12):112-114.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同盟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早期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分为观察组50例(早期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和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脑血流灌注、凝血功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48 h和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量、脑血容量、脑血流峰值时间的改善程度更好(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的改善程度更好(P<0.05)。结论替罗非班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其可能与改善了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状况及凝血功能指标有关。

    • 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后早期肿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12):115-117.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探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后早期肿痛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70例桡骨远端骨折病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一般治疗组与探究组,每组35例。一般治疗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法,探究组予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进行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第1周及第2周测量患者患侧周长、观察记录其疼痛状况,测评患者第2周后患侧肿胀、疼痛改善率情况。结果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患侧肿胀状况第3天和第1周、第2周周长均出现缓解(P<0.05)。探究组治疗后患侧肿胀状况第3天和第1周、第2周周长优于一般治疗组,且肿胀改善率高于一般治疗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患侧第1周、第2周患侧疼痛状况出现缓解(P<0.05)。探究组治疗后第1周和第2周患侧疼痛评分优于一般治疗组,且疼痛改善率高于一般治疗组(P<0.05)。结论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后早期肿痛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早期肿胀、疼痛不良症状均可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提升骨折愈合率,促进患者受损部位功能早日康复。

    •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与布地奈德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2021(12):118-12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与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4例老年COPD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2例。对照组给予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研究组予以有创-无创序贯通气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指标、血气分析、呼吸功能的差异情况。结果研究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aO2、PaCO2、pH、HR、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脱机24 h后PaO2、PaCO2、pH、HR、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EV_1、FEV_1/FVC及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脱机24 h后FEV_1、FEV_1/FVC及P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联合布地奈德治疗COPD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缩短有创通气时间,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紫杉醇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对TGF-β1、VEGF和MIF水平的影响分析

      2021(12):122-124.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析晚期卵巢癌患者实施综合化疗方案(紫杉醇+热灌注化疗)临床效果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的106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标准化疗方案(以紫杉醇为主),观察组实施综合化疗方案(紫杉醇+热灌注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TGF-β1、VEGF、MIF)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GF-β1、VEGF、MI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GF-β1、VEGF、MI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GF-β1、VEGF、MIF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TGF-β1、VEGF、MIF水平,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急诊超声下液体复苏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2021(12):125-127.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超声下液体复苏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信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试验组接受急诊超声下液体复苏治疗,两组均连续观察48 h。比较两组复苏1 h及24 h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尿量、酸碱度(pH)等指标;比较两组复苏24 h后补液量、病死率、B线发生率及穿刺情况。结果两组复苏24 h后HR水平较复苏1 h后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苏24 h后MAP、pH值较复苏1 h后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苏24 h后尿量较复苏1 h后增加,且试验组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复苏24 h后补液量少于对照组,且病死率与B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总体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应用急诊超声评估下液体复苏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HR、MAP水平、增加尿量,提高整体穿刺与复苏成功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清微小核糖核酸-34a、亲吻素-1水平与胰腺癌患者化疗耐药性的相关性

      2021(12):128-13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34a、亲吻素-1(KISS-1)水平与胰腺癌患者化疗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前瞻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信阳市中心医院95例胰腺癌化疗患者,化疗前测定血清miR-34a、KISS-1水平,全部患者均接受化疗,连续化疗4个周期后,随访1个月,统计化疗疗效并据此评估化疗耐药性分为耐药和敏感组,统计两组基线资料及血清miR-34a、KISS-1水平,分析化疗前血清miR-34a、KISS-1水平与胰腺癌患者化疗耐药性的关系。结果化疗4个周期,95例胰腺癌患者中耐药患者有70例,占73.68%,其中疾病稳定(SD)患者38例,疾病进展(PD)患者32例;耐药组血清miR-34a、KISS-1水平低于敏感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iR-34a、KISS-1水平与胰腺癌患者化疗耐药有关,二者高表达可能是胰腺癌患者化疗耐药的保护因素(O^R<1, P<0.05);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化疗前血清miR-34a、KISS-1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胰腺癌患者化疗耐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770、0.775,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血清miR-34a、KISS-1低表达与胰腺癌患者化疗耐药有关,可用于胰腺癌患者化疗耐药的预测。

    • 血清PCT、CRP、WBC水平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1(12):132-134.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全血白细胞计数(WBC)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细菌感染组,收集同期在该院治疗的41例重症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病毒感染组,另取同期该院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PCT、CRP、WBC水平及其阳性率;比较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血清PCT、CRP、WBC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WBC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且病毒感染组血清PCT、CRP、WB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WBC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后血清PCT、CRP、WB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健康对照组与细菌感染组治疗后血清PCT、CRP、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PCT、CRP、WBC水平及阳性率均升高,但其是否具有特异性还需进一步的验证。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12):135-137.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眼科收治的15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视力、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且新生血管出血、电凝次数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呈降低趋势,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周HCT、PAdT、PV水平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33%VS. 21.33%)(χ~2=8.308, P=0.004)。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促进视力恢复,安全性较高。

    • 宫腔镜胚物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疗效评价

      2021(12):138-140.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胚物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伊川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102例CSP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A组(n=51)、B组(n=51)。A组接受UAE+宫腔镜胚物电切术治疗,B组接受UAE+负压吸引清宫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长),子宫创面恢复指标(残余肌层厚度、瘢痕深度、瘢痕长度、瘢痕宽度、残余肌层比例),术后1 d、7 d、14 d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下降率及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结果 A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较B组短,术中失血量较B组少(P<0.05);A组残余肌层比例、残余肌层厚度较B组高,瘢痕深度、瘢痕长度、瘢痕宽度较B组低(P<0.05);术后1 d、术后7 d、术后14 dA组血清β-hCG下降率较B组低(P<0.05);A组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较B组短(P<0.05)。结论宫腔镜胚物电切术+UAE治疗CSP患者可有效优化围术期指标,提高子宫创面恢复效果,缩短血清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中国医学工程2021年第29卷总目次

      2021(12):141-15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