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急诊多发伤患者PCT、CRP、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0(2).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多发伤患者早期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 (IL-6)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98例急诊多发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发生感染的52例,未感染者46例。测定血清PCT、CRP、IL-6水平,并与5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未感染组血清PCT、CRP、IL-6水平显著低于感染组(P<0.01),对照组血清PCT、CRP、IL-6水平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1)。结论检测血清PCT、CRP、IL-6水平对了解急诊多发伤患者早期是否发生感染及病情变化、及早采取针对性预防及治疗措施具有一定的检测价值。

    • 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效果的Meta分析

      2020(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9年7月。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Stata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通过漏斗图、Begg法和Egger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数28篇,共3 295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5, 95%CI (1.10, 1.21)];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3,95%CI (-1.94,-1.12);RR=-1.95, 95%CI(-2.63,-1.28);RR=-1.84, 95%CI (-2.31,-1.37);RR=-1.91,95%CI (-2.65,-1.17)];同时纳入文献有发表偏倚。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20(2).

      摘要 (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35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存在左主干病变分为左主干病变组87例和非左主干病变组27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左主干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左主干病变组年龄、有糖尿病病史比例和尿酸水平均显著大于非左主干病变组(P<0.01),两组之间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和尿酸水平均是导致左主干病变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严重程度更高,年龄较大、有糖尿病病史、血尿酸水平升高是左主干病变的危险因素。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长期预后分析

      2020(2).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00例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采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200例以及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100例,对术后5年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两组血管内超声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明显提升(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再次血运重建率、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卒中发生率低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数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长期预后比较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取得的效果优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但卒中风险更高。

    • 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母体水化疗法新探索

      2020(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不同母体水化疗法方案,分析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分配成3组各30例,A组30例患者给予饮水治疗;B组30例患者给予口服新鲜熟豆浆治疗;C组30例患者给予口服熟豆浆+山药治疗。统计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羊水指数(AFI)、血液流变、胎儿脐动脉血流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前A、B、C组AFI、血液流变、胎儿脐动脉血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AFI值均高于治疗前,血液流变、胎儿脐动脉血流指标均有好转(P<0.05);C组效果最佳(P<0.05)。结论母体水化疗法治疗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疗效肯定,对胎儿及孕妇状态改善明显,进而能有效干预分娩结局。探索的母体水化疗法方法众多,选择面宽,其中新疗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0(2).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54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对象进行分析,根据治疗结束后是否存活将其分为存活组(n=67)和死亡组(n=87)。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同时分析两组的病原学分布情况。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定标准Ⅱ评分(APACHE II)、降钙素原、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情况、餐后2 h内平卧等是可能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I评分、APACHE II评分、机械通气、餐后2 h内平卧是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154例患者中共培养出195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137株(70.26%),革兰阳性菌42株(21.54%),真菌16株(8.21%);死亡组感染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混合菌的人数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体内病原菌分布甚广,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预后最差,而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有APACHE II评分、机械通气、餐后2 h平卧等,因此临床要加强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激光光凝结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囊性水肿患者视力及中央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2020(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将激光光凝结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用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囊性水肿治疗中,分析其对患者视力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12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囊性水肿患者进行研究,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n=60)与参照组(n=60),参照组行激光光凝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3、6个月各时间段BCVA与参照组相比,相对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3、6个月各时间段CMT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参照组的6.67%(P<0.05)。结论激光光凝结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囊性水肿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CMT,值得应用。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肝损伤的影响

      2020(2).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行LC治疗(LC组)及开腹胆囊切除术(OC)治疗(OC组)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各42例,共84例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5 d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5 d血清AST、AL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 d血清AST、ALT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及术后5 d (P<0.05);手术前后两组组间血清AST、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 d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 d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及术后5 d (P<0.05);且术后1 d、术后5 d时,LC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OC组(P<0.05)。LC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OC组(P<0.05)。结论 LC能引起急性胆囊炎患者一过性肝损伤,但在微创方面仍具有较大优势,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高校研究生的防控及应对措施

      2020(2).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加上其发生时间基本同步于中国春运和高校寒假,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病毒传播迅速且广泛。高校研究生聚集性大、流动性强,面对相当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政府部门和各个高校分别采取防控及应对措施,如加强科普宣传、延期开学及线上教学等一系列举措,有效阻止了疫情进一步加剧,并有效降低了教学损失,为以后突发灾难事件研究生应对提供参考。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相关发布,该文为疫情期间高校研究生疫情防控和学习生活提供建议。

    • 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的探讨

      2020(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情况的加剧,骨盆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目前骨盆骨折主要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骨盆骨折闭合复位指的是不直接显露骨折区域,主要采取间接复位的方式进行复位,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减少侵袭性操作,还能缩小骨盆容积并且维持骨盆环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有效帮助患者恢复骨盆解剖形态的目的。该文阐述了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的探讨。

    • 依据FIGO2018新分期磁共振多模态和B超联合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和临床应用

      2020(2).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按照FIGO2018新分期磁共振成像(MRI)多模态和B超联合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5年9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6例,均接受MRI、阴道B超、术后病理检查,分析MRI检查、B超联合MRI检查阳性预测值、特异性。结果 MRI检查确诊率72.37%,低于B超联合MRI检查确诊率的92.11%,与病理检查确诊率的98.68%比较,MRI检查率(72.37%)低于病理检查(98.68%)(P<0.05),B超联合MRI检查确诊率92.11%,比病理检查的98.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FIGO2018新分期标准,磁共振多模态联合B超检查子宫内膜癌,其应用价值高,所以针对子宫内膜癌或宫腔病变高危因素者,则建议接受MRI多模态联合B超检查。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二次电切术的临床意义及膀胱肿瘤术后复发、进展的危险因素

      2020(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二次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和导致手术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患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均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依据病患实施电切手术次数将其分成常规组(56例)以及实验组(42例)。常规组病患均实施初次电切术治疗,实验组病患均实施二次电切术治疗。手术后观察病患复发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复发率以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收集全部病患临床资料,分别对比复发病患与未复发病患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肿瘤复发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3.33%、64.29%,实验组与常规组复发率分别是7.14%、17.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实验组病患在社会能力、生理职能、心理健康、生理能力、生活积极性、情感职能、机体疼痛以及总分方面得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二次治疗、肿瘤数量、肿瘤直径、肿瘤分期以及肿瘤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电切次数、肿瘤直径以及肿瘤分级是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电切次数、肿瘤直径以及肿瘤分期是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膀胱癌病患实施二次电切术治疗可减少初次手术后肿瘤残留情况,可有效预防肿瘤复发,提升疾病预后。

    • 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脑梗死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2020(2).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的住院费用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在江门市某三级公立医院住院治疗的2 434例脑梗死患者DRG组内和组间差异评价,组内采用变异系数(CV)进行评价,组间采用秩和检验,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主要分布在BR21、BR23和BR25三个DRG组,BR23与BR25分组结果较好,BR21分组结果一般,三组之间的住院费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响BR21组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住院天数和离院方式,影响BR23组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住院天数和抢救次数,影响BR25组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性别、抢救次数和住院天数。结论 DRG分组需分析其变异系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重新细化分组,建立精细化的脑梗死DRG控费工具,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治疗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20(2).

      摘要 (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科室收治的ISH患者101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依那普利,50例)与观察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1例),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血压变异率、血管内皮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DM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MS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率(DMSBP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率(NMSBPV)、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率(24 hMSBPV)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氧化氮(NO)、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ISH患者降压效果优于依那普利,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 顺行双弹性髓内钉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干、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0(2).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顺行双弹性髓内钉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干、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第五掌骨干、颈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顺行双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第五掌指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第五掌指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行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干、颈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愈合等优点。

    • 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的临床研究

      2020(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单用,研究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C)、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Tmax)],凝血-纤溶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PAGTmax、D-D、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LC、GCS评分中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及肢体运动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抑制患者血小板活性,纠正凝血-纤溶系统紊乱,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CPR)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年该院收治的72例经CPR抢救恢复自主循环的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乌司他丁给药剂量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36例,对比两组CPR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生化指标变化及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率、28 d存活率。结果大剂量组术后72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同工酶(m-AST)、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肌酐(Cr)均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的PR-MODS率为25.00%,低于常规剂量组的55.56%(P<0.05);大剂量组的28 d存活率为69.44%,高于常规剂量组的38.89%(P<0.05)。结论对经CPR抢救的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有助于进一步保护心脏、肝脏、肾脏生理功能,对降低术后PR-MODS率、提高存活率有积极作用。

    • 维生素A应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20(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维生素A运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该院呼吸内科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2例。常规组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维生素A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免疫指标CD4~+、CD8~+、维生素A变化情况及感染持续时间、感染次数及平均治愈时间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CD4~+、CD8~+水平低于常规组,维生素A水平高于常规组,且感染持续时间、感染次数及平均治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结论运用维生素A治疗反复感染患儿能有效控制其免疫水平,且临床疗效高。

    • 博思清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急性躁狂症效果分析

      2020(2).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博思清联合丙戊酸钠在急性躁狂症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60例急性躁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思清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后1周、4周和治疗后8周采用躁狂量表(BRMS)对两组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BRM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观察组的BRM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躁狂症患者的治疗中联合博思清与丙戊酸钠,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2020(2).

      摘要 (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MHE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肌苷片(0.2 g/次,3次/d),实验1组及实验2组分别在口服肌苷片的基础上加用3 g/次,1次/d以及3 g/次,3次/d的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血氨值、数字连接试验(NCT)、数字符号试验(DST)改善情况。结果实验1组与实验2组治疗后血氨、NCT及DST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和治疗1周后,实验2组血氨、NCT及DST均优于实验1组(P<0.05);治疗2周后,实验2组血氨、NCT及DST与实验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初期应给予较高剂量。

    • 影响人流手术器械灭菌质量相关因素的研究

      2020(2).

      摘要 (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人流手术器械清洗灭菌质量相关因素,以期提升器械供应质量。方法使用后的人流手术器械采用多酶手工清洗,煮沸消毒后灭菌。对照组目测合格的灭菌后进行无菌采样;实验组由质检员首先目测,目测合格后使用蛋白测试棒对消毒后的器械采样,器械外表面用白纱布擦拭检查,管腔器械再用白通条检查管腔,合格后包装灭菌;灭菌后无菌采样,目测检查器械外表面,用白纱布擦拭检查,管腔器械再用白通条检查。结果清洗质量采用目测法检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器械清洗后和灭菌后白纱布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器械灭菌后细菌培养检测结果均合格。结论人流手术器械表面色斑可由多种因素造成,通过改变蒸汽质量,规范清洗流程,做好器械预处理,及时更换老化器械,可以提升人流手术器械质量,降低妇科手术感染风险。

    • 布鲁氏菌病55例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分析

      2020(2).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布鲁氏菌病的表现特点和诊疗状况,为疾病预防和控制给予指导性参考意见。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诊断为布鲁氏菌病的55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布鲁氏菌病患者的发病时间、临床体征、症状、辅助检查、诊断和转归等情况进行收集和整理。结果根据患者所处地区分析,郊区较城区发病率高;根据发病时间的统计,高发期在每年4至9月份的春夏之际;患者大多有与牛羊等牲畜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史;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以发热、关节炎的特征为主。结论根据患者的接触史、职业和居住地可以及时准确地确诊;摸清楚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以及早地进行治疗,但在此病的预防方面还需要加大知识宣传和普及力度。

    • 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的应用研究

      2020(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清正五聚蛋白3与重度子痫前期心肝肾功能指标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2020(2).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血清正五聚蛋白3 (PTX3)与重度子痫前期(PE)心肝肾功能指标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重度子痫前期(PE)患者80例为实验Ⅰ组,轻度PE患者68例为实验Ⅱ组,另选3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三组PTX3水平、心肝肾功能指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PTX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C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Ⅰ组LVEF显著低于实验Ⅱ组,CI显著高于实验Ⅱ组(P<0.05);实验Ⅰ组ALT、ALP显著高于实验Ⅱ组、对照组,且实验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BUN、Cre、UA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I组显著高于实验Ⅱ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TX3水平与AST、ALP及Cre、UA间呈正相关(P<0.05)。实验组不良妊娠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Ⅰ组显著高于实验Ⅱ组(P<0.05)。结论血清PTX3水平对心、肝、肾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妊娠具有一定影响,重度PE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更高。

    • M胆碱受体阻断剂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对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2020(2).

      摘要 (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M胆碱受体阻断剂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对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简单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观察组加用M胆碱受体阻断剂,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吸肌力指标[最大呼气压(PEmax)、最大吸气压(PImax)]、6 min步行距离(6MWD)、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2周后观察组FEV1/FVC、FEV1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PEmax、PImax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6MWD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M胆碱受体阻断剂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急性发作期COPD,可改善患者气流受限情况、肺功能、呼吸肌肌力,提高患者运动耐力。

    • 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炎性因子及血清BDNF、NSE、Bcl-2、β-EP水平的影响

      2020(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炎性因子以及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血清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和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18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接受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等常规治疗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及BDNF、NSE、Bcl-2、β-E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及BDNF、NSE、Bcl-2、β-E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清BDNF、NSE、Bcl-2、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明显降低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炎性因子及血清BDNF、NSE、Bcl-2、β-EP水平,促进脑功能恢复,改善病情。

    • 内镜超声探头对早期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微浸润判断的准确性研究

      2020(2).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探头对早期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微浸润判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122例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122例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并在术后进行病理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肿瘤微浸润病变程度。结果超声内镜判断早期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微浸润,总准确率为68.85%(84/122);其漏判率、过判率分别为7.38%(9/122)、23.77%(29/122);胃肿瘤、食管肿瘤过判率分别为30.00%(15/50)、20.00%(8/40),显著高于漏判率的10.00%(5/50)、5.00%(2/40)(P<0.05)。结论内镜超声探头对早期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微浸润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需要注意胃肿瘤、食管肿瘤的过判现象。

    • 大分割放疗对糖尿病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0(2).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大分割放疗对患者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接诊的83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掷币法分组,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分割放疗:50 Gy/25 F,瘤床加量10 Gy/5 F,5 F/周,2 Gy/F;观察组42例接受大分割放疗治疗:42 Gy/15 F,瘤床加量9 Gy/3 F,5 F/周,2.8 Gy/F。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放疗后3个月内,观察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急性放射性肺炎严重程度分级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3个月后,两组肺纤维化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分割放疗能显著降低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近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减轻放射性肺炎严重程度,同时并不增加远期肺纤维化的发生,不影响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荐。

    • 心肺运动试验指导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储备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20(2).

      摘要 (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导心脏康复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心肺储备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该院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诊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肺运动试验指导心脏康复。检测比较患者干预前后患者心肺储备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一秒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FVC)和运动耐力指标:无氧阀下氧气通气量(VE/VO2)、峰值摄氧量(VO2max)、6 min步行距离(6MWD);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从身体疼痛(BP)、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RE)、精神健康(MH)、总体健康(GH)八个维度评估患者干预1年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LVEF、FEV1/FVC、FVC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LVEDD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上升或减少幅度比对照组显著大(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VE/VO2、VO2max、6MWD运动耐力指标均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BP、PF、RP、VT、SF、RE、MH、GH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肺运动试验指导心脏康复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肺储备功能及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疗效明确且安全。

    •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小细胞肝癌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0(2).

      摘要 (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小细胞肝癌等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3年8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4例小细胞肝癌患者纳入研究样本,采用随机且自愿原则及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6例)与观察组(n=28例),对照组予以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消融效果、对免疫功能影响、近期生存率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完全消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3 cm时,观察组整体消融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肿瘤直径在3~5 cm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融时间较对照组用时显著要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8~+以及CD4~+/CD8~+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半年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小细胞肝癌高效且安全,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 小剂量阿司匹林、碳酸钙D_3+维生素E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的影响

      2020(2).

      摘要 (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碳酸钙D_3+维生素E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该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34例,依照奇偶顺序分为研究组(67例)、对照组(67例)。于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司匹林+碳酸钙D_3+维生素E治疗。比较两组剖宫产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治疗前及分娩前1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血清Ca~(2+)浓度、血清H2.0-同源形基因(T-bet)、GATA结合蛋白3 (GATA-3)水平。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娩前1周研究组SBP、DBP、MAP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前1周两组血清Ca~(2+)浓度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分娩前1周研究组血清T-bet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GATA-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碳酸钙D_3+维生素E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效果显著,能降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降低血压,提高血清Ca~(2+)浓度,改善妊娠结局及血清T-bet、GATA-3水平。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核抗体与抗可溶性抗原抗体谱检测结果分析

      2020(2).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核抗体(ANA)与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谱检测结果。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A组,同期收集92例其他类型的自身免疫病患者为B组,收集体检正常健康人群86例为C组。综合比较3组的ANA与抗ENA抗体谱检测结果。结果 A组和B组的ANA与抗ENA抗体检测阳性率均高于C组(P<0.05),在ENA抗体谱中,dsDNA、His、Sm、nRNP/Sm、Rib和Nuc在A组和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NA滴度为1/1 000、1/320、1/100时,A组和B组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C组(P<0.05)。ANA、ENA抗体联合检测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89.74%。结论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能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确诊率,有助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 蒙脱石散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片对腹泻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和心肌酶影响研究

      2020(2).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片对小儿腹泻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和心肌酶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腹泻患儿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蒙脱石散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和心肌酶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70.21%)(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t=16.773、14.260、15.559,对照组:t=7.979、7.128、12.013, 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t=9.559、7.823、6.712, 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t=27.185、24.354,对照组:t=19.428、10.566,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t=14.916、16.159, P<0.05)。两组治疗后CK、LDH和CK-MB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t=76.197、60.657、23.148,对照组:t=50.897、25.307、9.868, P<0.05);观察组治疗后CK、LDH和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t=26.670、13.566、8.136, P<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片对小儿腹泻患儿疗效良好,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及改善患儿心肌酶,值得临床借鉴。

    • 那屈肝素钙联合法舒地尔对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肺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

      2020(2).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那屈肝素钙联合法舒地尔对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肺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PTE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那屈肝素钙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肺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_2)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H值比对照组低,PaCO_2、PaO_2指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采用那屈肝素钙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动脉血气指标,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显著。

    • 《中国医学工程》投稿须知

      2020(2).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等全文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