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0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小鼠CD147过表达对皮肤毛发生成和创伤修复的影响

      2019(9).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CD147基因过表达对皮肤毛发和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测量观察CD147基因过表达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对照小鼠生长发育状况;取1、5、8个月龄小鼠,随机拔取背部毛发,显微镜下分类、测量长度;选择8周龄野生型小鼠(WT)和CD147过表达转基因鼠各6只,进行9轮脱毛后,皮肤镜扫描检测毛发密度,背部打孔观察皮肤创伤愈合能力,冷冻切片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皮肤干细胞标志基因CD34表达情况和BrdU法观察皮肤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CD147过表达对小鼠生长发育和皮肤结构无显著影响;与同窝野生型小鼠毛发相比,各类型毛发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类统计显示各型毛发比例有变化,刚直毛比例减少,Z型绒毛增多;多轮脱毛后,CD147过表达小鼠毛发密度降低,创伤愈合速度减慢;免疫荧光显示CD147过表达小鼠皮肤毛囊干细胞增殖增加。结论 CD147在皮肤毛发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促进皮肤干细胞增殖,多轮脱毛后加速毛囊干细胞消耗,从而降低皮肤毛发密度和创伤愈合能力。

    • 基于形态学消除心电信号基线漂移方法的研究

      2019(9).

      摘要 (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去基线漂移是心电信号(ECG)处理中一个重要步骤,文章研究了一种利用形态学滤波的手段去除ECG信号中的基线漂移的方法。方法利用形态滤波的方法,根据心电信号中各特征波形的时间宽度,选择不同尺寸的结构元素对含基线漂移ECG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去除特征波形初步还原得到基线漂移信号;再用原始ECG信号减去经平滑处理后的基线漂移信号,从而去除基线漂移。结果在Matlab平台上经过MIT-BIH数据库中实际ECG信号的验证,去基线漂移效果较好。结论基于形态学的方法消除ECG信号中的基线漂移,算法计算简单、实时性好,去除基线漂移效果好,实用性强。

    • 术前胸部物理治疗和宣教对老年上腹部手术后谵妄发生的预防价值

      2019(9).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胸部物理治疗和宣教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谵妄发生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并能配合肺功能测定老年患者2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123):术前3天发放物理治疗宣教手册并让患者自己获取相关信息。试验组(n=120):术前3天行胸部物理治疗和宣教并指导患者至少3次重复呼吸练习训练。术后:所有参与者都进行标准化的早期呼吸练习和下床活动。两组患者术前1天、术中、术后1、2、3天行动脉血气检查并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等数值,记录术前和术后肺功能,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1、2、3天PaO2、SaO2升高,PaCO2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发生率降低,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更少(P <0.05),两组患者谵妄主要发生在术后前两天,试验组患者谵妄发生率降低(P <0.05)。结论术前胸部物理治疗和宣教能减少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和谵妄发生,对谵妄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

    • 胰腺癌中磷脂酶Cε1和B淋巴细胞瘤-2表达的研究

      2019(9).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获取胰腺癌组织,检测并探究PLCε1和B淋巴细胞瘤-2 (Bcl-2)在其中的表达及与胰腺癌临床资料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胰腺癌患者(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病理石蜡标本69份。另取11个正常的胰腺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所得标本组织中PLCε1和Bcl-2的染色情况。所得数据按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并分析其相关意义。结果 PLCε1和Bcl-2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 <0.05)。肿瘤组中PLCε1和Bcl-2的阳性表达强度在肿瘤大小组之间(P <0.05)和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PLCε1与Bcl-2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39,P <0.05)。结论 PLCε1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LCε1和Bcl-2可能在某些信号通路中扮演重要角色,对胰腺癌内信号通路的调节发挥一定的作用。

    • 髓母细胞瘤调强放疗计划中AAA算法与PBC算法的对比研究

      2019(9).

      摘要 (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瓦里安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中的PBC算法和AAA算法在儿童颅内髓母细胞瘤的逆向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5例术后和行全中枢放疗后的髓母细胞瘤患者,分别采用PBC算法和AAA算法设计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并比较两种算法获得的靶区的剂量分布,包括靶区均匀指数HI、靶区适形指数CI、靶区最大剂量、靶区最小剂量、靶区平均剂量以及危及器官包括脑干、垂体、晶体、视神经的受照剂量的差异。结果 PTVmin、V95,脑干max、脑干mean和左视神经max在PBC与AAA两种算法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Vmax、PTVmean,靶区适形指数CI、靶区均匀指数HI,其它危及器官以及机器输出量MU两种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BC算法比AAA算法中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要求,对髓母细胞瘤患者在进行术后和全中枢二维普通放疗后期进行的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时推荐选用PBC算法。

    • 人类乳头瘤病毒在鼻息肉和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2019(9).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在鼻息肉和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3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方法检测257例标本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表达情况:GP5+/6+扩增法(使用GP5+/6+通用引物对)主要用于新鲜冷冻和石蜡包埋标本HPV检测、短PCR片段(SPF)扩增法(使用扩增HPV L1基因片段的通用引物对)。此外,免疫组化检测HPV16表达,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HPV诱导肿瘤的生物标志物p16表达情况。结果后鼻息肉、鼻息肉及正常鼻甲中HP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53.8%、15.1%及5.8%。HPV16是主要表达亚型,鼻息肉和后鼻息肉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6%和62%。HPV阳性组织标本中HPV16抗原和p16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层。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显示后鼻息肉、鼻息肉及正常鼻甲中p16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V状态与性别、年龄、吸烟等无相关性。结论高危型HPV16在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中呈高频率分布。

    • 人沉默调节蛋白(SIRT6)与凋亡研究进展

      2019(9).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沉默调节蛋白6 (SIRT6)是在哺乳动物中sirtuins家族SIRT1-SIRT7中的一员。2000年,在酵母体内发现沉默信息调节子2 (Sir2),实验中发现该蛋白起到延长酵母寿命的作用。SIRT6有多种蛋白酶功能,其中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蛋白去乙酰化酶和腺苷二磷酸(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最为人熟知。SIRT6定位在细胞核内,通过对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去乙酰化或对某些蛋白底物行核糖基化,在细胞活动的多个方面,包括转录沉默、细胞凋亡调控、脂肪动员和寿命调控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仅从其生理功能与凋亡相关性方面作一介绍。

    • 睾丸菌群失调与非梗阻性无精症的研究进展

      2019(9).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非梗阻性无精症是男性不育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目前临床治疗乏善可陈。目前关于非梗阻性无精症的病因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感染、免疫、内分泌因素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最近的研究提示睾丸菌群失调可能与非梗阻性无精症相关。因此,该文就正常睾丸组织菌群、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的睾丸组织菌群及其诊断、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 超声内镜对食管及胃黏膜下病变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019(9).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对食管及胃黏膜下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食管及胃黏膜下病变患者7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检查,对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对超声内镜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全部7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共检查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80个,具体包括25个食管病变,48个胃部病变,7个十二指肠病变;病理类型主要为间质瘤、平滑肌瘤以及息肉等。全部80例病变中,超声内镜检查共检出73例,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选择超声内镜能对食管及胃黏膜下病变的性质进行明确,还能对病变和邻近组织结构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解,能为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强化功能训练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9(9).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功能训练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1例确诊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接受不同治疗措施,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神经药物治疗,治疗组51例除接受常规的神经药物治疗,额外增加康复功能训练(核心稳定训练、颈部训练、下肢训练及平衡训练),两组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采用帕金森病Hoehn-Yahr分期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oehn-Yah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训练、颈部训练、下肢训练及平衡训练等强化功能训练较药物更能够有效改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运动功能。

    • 抗生素、采集方法两个独立因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比较

      2019(9).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采集方法两个独立因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方法将1 280例呼吸道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院日为单号的640例患者依照就诊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Ⅰ组以及对照Ⅰ组,每组320例。将入院日为双号的640例患者依照是否使用抗生素分为观察Ⅱ组及对照Ⅱ组,观察Ⅱ组324例,未使用抗生素;对照Ⅱ组316例,使用抗生素。对照I组使用自然咳痰法收集痰液样本,观察Ⅰ组使用改进后的痰液样本收集方式完成样本采集工作,对照Ⅱ组及观察Ⅱ组的痰液样本收集方式与对照Ⅰ组收集方法相同。结果与对照Ⅰ组比较,观察Ⅰ组的样本合格率明显更高(P <0.05),观察Ⅰ组的病原菌阳性检出率较对照Ⅰ组高(P <0.05),观察Ⅱ组与对照Ⅱ组的样本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组病原菌阳性检出率较对照Ⅱ组高(P <0.05)。结论对肺部感染患者开展的痰液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包括抗生素应用以及样本采集方法。在开展样本采集过程中必须依照有关规定规范操作,另外也应在患者使用抗生药物之前采集痰液样本。使用此法有助于提升结果准确性,可以为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证据。

    • 腹腔镜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切开取胚术的临床应用

      2019(9).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切开取胚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10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n=57)和对照组(n=53);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切开取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及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率四项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以及术后1、3、7、14 d各个时间段的血β-hCG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切开取胚术可取得与患侧输卵管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且保留了患者的输卵管,为患者保留了自然怀孕的可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推广。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评价

      2019(9).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22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按Neer百分制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方面,锁定加压钢板明显优于传统钢板(P <0.05)。结论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NeerⅡ、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具有固定牢靠、利于肩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及加速患者康复等优点。

    • 腹腔镜与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019(9).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依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1例给予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对照组49例给予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为(340.4±126.6)min,对照组为(180.6±82.4)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766.2±653.1) ml,对照组为(1 354.4±972.4)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为(14.9±7.4) d,对照组为(24.3±8.7)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留置导尿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尿失禁、尿漏、吻合口狭窄及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年,两组患者的生化复发率和完全控尿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中出血量少、微创、术后易恢复,且与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疗效相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 强力定眩胶囊结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眩晕症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2019(9).

      摘要 (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强力定眩胶囊结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眩晕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年该院收治的94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强力定眩胶囊治疗,14 d为一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6.60%(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两药联合治疗眩晕症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且治疗安全可靠。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变化与临床意义研究

      2019(9).

      摘要 (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该次研究分析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中血浆B型钠尿肽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样本从该院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中选取50例,并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50例单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对照研究,在两组患者初诊时对其血浆B型钠尿肽(BNP)、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进行检测,对比患者治疗初期和治疗3个月后的心功能分级与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关系。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确诊时的甲状腺功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型钠尿肽(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B型钠尿肽(BNP)水平随着心功能不全级别升高而随之提升;在治疗1周后,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下降情况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型钠尿肽(BNP)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3个月后,两种指标均下降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可作为鉴别诊断指标,同时还能作为临床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

    • 肺癌胸部容积调强放射治疗后症状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9(9).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后症状性放射性肺炎(SR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该院放疗病房接受胸部VMAT的肺癌患者,共发现53例SRP患者。依据发生放射性肺炎(RP)时CT图像,将RP分为两种基本类型:①纵膈旁局限型;②多发弥散型。结果发热、咳嗽、胸闷气短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56.6%、96.2%、64.2%。经初始治疗后38例(71.7%)患者好转,8例(15.1%)患者肺炎稳定,7例(13.2%)患者肺炎进展。纵膈旁局限型21例和多发弥散型32例。两种类型患者的发热、咳嗽、胸闷气短症状的发生率类似,肺炎发生时间未见显著差异。激素治疗后,纵膈旁局限型肺炎患者中,16例(76.2%)好转,5例(23.8%)患者肺炎稳定,无病情进展患者;而多发弥散型患者中,7例(21.9%)肺炎出现进展(其中,2例患者死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此外,多发弥散型肺炎在激素减量过程中病情反弹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31.3%vs. 9.5%, P=0.065)。结论纵膈旁局限型RP的激素治疗效果较好;而多发弥散型RP的激素治疗效果差于纵膈旁局限型RP,需要给予积极诊治。

    •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镇静镇痛治疗在心源性哮喘中的运用价值

      2019(9).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右美托咪定与瑞芬太尼在心源性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93例心源性哮喘分为A、B、C三组,每组31例,三组患者均予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平喘、对症等基础治疗,A组:基础治疗组:,给予急性左心衰竭常规治疗;B组:基础治疗+无创正压通气;C组:基础治疗+无创正压通气+右美托咪定镇静和瑞芬太尼镇痛,监测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24 h血浆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乳酸水平,并统计三组患者气管插管率、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因NPPV不耐受放弃的例数。结果 A、B、C三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SaO2、BNP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PaO2显著增加,与A、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CO2显著降低,与A、B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hs-CRP、BNP和乳酸水平显著降低,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C组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NPPV不耐受放弃的例数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右美托咪定与瑞芬太尼应用于心源性哮喘治疗可改善心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 影响机械通气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9(9).

      摘要 (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机械通气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早产儿1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行机械通气分为机械通气组98例和非机械通气组58例。比较矫正胎龄40周时两组的体重、头围、身长及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情况,对机械通气早产儿的胎龄,出生时体重、头围、身长、机械通气时间、PIP、PEEP,性别、有无新生儿窒息、肺炎、气胸,逐一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意义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机械通气组的体重、身长均小于非机械通气组(P <0.05);机械通气组EUGR发生率高于非机械通气组(P <0.05);机械通气早产儿的胎龄、出生时体重、出生时身长、机械通气时间、PIP、窒息、肺炎7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依次分别为-2.744、-2.704、-2.610、9.572、4.831、5.658、7.541,P <0.05),再将这7个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胎龄、出生时体重、窒息、肺炎、机械通气时间和PIP这6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χ2值依次分别为6.977、6.831、5.153、5.595、11.477、8.267,P <0.05)。结论胎龄、出生时体重、机械通气时间、PIP、窒息及肺炎是影响机械通气早产儿EUGR的危险因素,适当的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和控制PIP可以降低减少早产儿EUGR的发生。

    • 牙体种植结合正畸疗法对牙列缺失的治疗效果及对语言功能的影响

      2019(9).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牙体种植结合正畸疗法对牙列缺失的治疗效果及对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牙列缺失患者展开研究,入选时间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以电脑摇号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牙体种植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牙体种植结合正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语言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为97.50%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85.00%的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 <0.05);两组治疗前语言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比对照组的17.50%明显更低。结论临床治疗牙列缺失采用牙体种植结合正畸疗法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语言功能,也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2019(9).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面肌痉挛患者按术式分观察组(神经内镜下MVD)与对照组(MVD),每组60例。比较术中责任血管探查情况、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58例均明确责任血管,仅2例未明确;责任血管明确比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MVD或更利于责任血管的明确,可进一步提升MVD疗效,并降低MVD手术风险,值得临床推介。

    •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与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microRNA-126的关系

      2019(9).

      摘要 (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与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微小核糖核酸126(microRNA-126)的关系。方法 5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依据血清25(OH)D3水平分为3组,维生素D适当组、不足组和缺乏组。同期选择15例因支气管异物接受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确定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iR-126相对水平。结果哮喘组血清25(OH)D3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miR-126、BALF miR-12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儿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血清和BALF中miR-126依次缺乏组>不足组>适当组>对照组(P <0.05)。血清25(OH)D3水平与BALF中miR-126呈负相关(P <0.05),与PEF、FEV1%、FEV1/FVC呈正相关(P <0.05)。结论低水平25(OH)D3可能促使miR-126在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及BALF中上调,并导致免疫失衡,肺功能水平下调,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联系。

    •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分析

      2019(9).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及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112例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临床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66例患者为RA组,非类风湿关节炎的46例为非RA组。所有患者均经联合检测确诊,且在确诊前接受抗CCP抗体、AKA、RF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比抗CCP抗体、AKA及RF单独和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及其诊断效能。结果抗CCP抗体、AKA、RF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RA组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非R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CCP抗体、AKA、RF单独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低于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CCP抗体、AKA及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可为明确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 不同介入栓塞技术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9(9).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行介入栓塞技术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117例作为治疗组,治疗组根据患者运用介入栓塞技术的不同分为单纯组(n=67)、支架组(n=20)和球囊组(n=30)。同期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单纯组实施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支架组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球囊组实施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收集并分析4组患者认知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Mo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0, P=0.017);单纯组、支架组及球囊组术后1周MoCA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组、支架组及球囊组术后3个月MoCA评分均高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支架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MoCA评分均低于单纯组和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组与球囊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介入栓塞技术均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程度最大。

    • 两种术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术后腕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的影响观察

      2019(9).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及前臂Henry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术后腕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的影响。方法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2例,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36例)及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MIPPO治疗,观察组行前臂Henry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Cooney腕关节评分、腕关节活动范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背伸、旋前活动范围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Cooney评分优良率、掌屈、旋后活动范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相比前臂Henry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具有改善效果,对患者腕关节功能具有改善趋势。

    • 磁共振成像在卵巢癌鉴别诊断及术前分期评估中的价值观察

      2019(9).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在卵巢癌鉴别诊断及术前分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拟诊盆腔恶性肿瘤疾病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MRI在卵巢癌鉴别诊断及术前分期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90例患者经术后病理明确卵巢癌70例,其中Ⅰ期11例,Ⅱ期35例,Ⅲ期12例,Ⅳ期12例。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MRI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为97.14%、特异度为80.00%、准确率93.33%、阳性预测值94.44%、阴性预测值88.89%,Kappa值0.80;用于卵巢癌术前分期的灵敏度为91.42%、特异度为97.13%、准确率95.71%、阳性预测值89.99%、阴性预测值96.66%,Kappa值0.875。结论 MRI用于卵巢癌术前诊断及分期时与病理组织诊断结果具较高的一致性,值得临床推介。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个性化鼓室成形术临床分析

      2019(9).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个性化鼓室成形术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实施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92例(92耳),并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依次分为A组(单纯鼓室成形Ⅰ型术) 22例,B组(完桥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Ⅰ型术) 18例,C组(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Ⅱ型术) 5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实施为期1年随访(截止至2018年3月),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干耳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术后1年移植鼓膜愈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疗效调查量表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3组患者干耳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耳时间由低到高依次为B组、C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B组干耳时间低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C组干耳时间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组移植鼓膜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3组患者慢性耳病调查(CCES)量表评分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实施个性化鼓室成形术后干耳率、移植鼓膜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相当,仅在干耳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

    • CT、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价值

      2019(9).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联合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肺部病变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肺良性疾病患者89例(肺良性疾病组),肺癌患者79例(肺癌组);另选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不同剂量CT扫描肺结节的形态特征,并分析三组CYFRA21-1、CEA检测水平,探讨CT联合CYFRA21-1、CEA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剂量下CT扫描肺结节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钙化、空洞、短毛刺、长毛刺、分叶、胸膜凹陷等,且图像质量均为优;肺良性疾病组及肺癌组CYFRA21-1、CE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肺癌组CYFRA21-1、CEA水平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 <0.05);肺癌组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阳性率及CT、CYFRA21-1、CEA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 <0.05),CT、CYFRA21-1、CEA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任一指标单项检测阳性率(P <0.05)。结论 CT、CYFRA21-1、CEA三者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

      2019(9).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EBC)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EBC患者74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和具体病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患者接受保乳术,对照组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乳腺癌特异量表(QLQ-BR23)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5);术前两组的QLQ-BR23各部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的QLQ-BR23各部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患侧上肢水肿和局部皮瓣缺血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术应用于EBC患者的治疗中可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应用效果优于改良根治术。

    • 《中国医学工程》投稿须知

      2019(9).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等检索系统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和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协办。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