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
摘要:目的通过对3D打印材料与脱细胞基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分析两种基质材料的相对优缺点,为构建更为合理的组织工程气管提供依据。方法取2个月龄新西兰兔胫骨骨髓,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取10只6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兔气管,修剪至每段1.5 cm,随机分为原生气管组(A_1, n=5),剥离气管外表面疏松结缔组织;脱细胞气管组(B_1, n=5)采用脱氧胆酸钠联合酶法脱细胞7个周期获取;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聚己内酯(PCL)管型支架,并行纳米二氧化硅修饰处理(C_1, n=5)。测量各组气管基本形态及生物力学性能。取第4代BMSCs制备细胞-支架复合物,培养48 h时行Giemsa染色观察材料周围的细胞活性;CCK-8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细胞增值及黏附性能。取15只6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原生组(A_2, n=5)、脱细胞气管组(B_2, n=5)和PCL气管组(C_2,n=5),分别于颈背部皮下皮囊埋植3组支架。术后动态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和IgG变化,术后30 d行HE染色观察以及免疫组化评估支架炎症反应情况。结果 3组气管在宏观形态上基本一致,生物力学性能C_1要优于B_1组。Giemsa染色:B_1组周围细胞生长情况优于C_1组;SEM检测:细胞在脱细胞及PCL支架上均增殖附着良好;CCK-8:脱细胞气管支架组细胞增殖情况优于其他两组;体内埋植实验测血清IgG、IGM提示C_2组炎症反应在急性期最为明显;术后可见A_2、B_2组表面结缔组织包裹明显,而C_2组结构保持相对完整,HE染色提示A_2组的炎症细胞以单核细胞、浆细胞等浸润为主,C_2组炎症的反应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而B_2组炎症细胞浸润最少;免疫组化CD68染色提示B_2组、C_2组巨噬细胞浸润均不明显。结论 3D打印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能较脱细胞材料更好,但脱细胞气管基质材料生物相容性更优。
2019(8).
摘要: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凋亡促进因子Bax (Bax)及凋亡抑制因子Bcl-2 (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保存的NSCLC组织110例(NSCLC组),同时选取肺良性病变组织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SP90α、Bax和Bcl-2表达。结果 NSCLC组HSP90α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64%和55.45%,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Bax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2.73%,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III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HSP90α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24%和91.11%,明显高于I~II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肿瘤直径>3 cm患者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3.44%,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 cm患者(P <0.05);中低分化患者Bax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1.43%,明显低于高分化患者(P <0.05);NSCLC组织HSP90α和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626, P <0.05),Bax与HSP90α和Bcl-2表达呈负相关(rs=-0.609和-0.594, P <0.05)。结论 NSCLC组织HSP90α和Bcl-2呈高表达,而Bax呈低表达,相关因子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大小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019(8).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影像钆延迟强化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心脏磁共振影像是否存在钆延迟强化(LGE),将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LGE (+)组和LGE (-)组,对其基线资料进行分析,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心脏不良事件预测因子。结果 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磁共振LGE (+)46例,LGE (-)44例,LG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5, P=0.182)。LGE (+)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LGE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8, P=0.031),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2年内LGE (+)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65%,明显高于LGE (-)组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2, P=0.008)。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钆延迟强化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OR=0.638, 95%CI:2.013~2.573, P <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磁共振影像钆延迟强化强度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升高相关,可作为预后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
2019(8).
摘要: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开放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综合医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54例。对照组23例行开放手术,观察组3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都取得一定治疗效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安全性高。
2019(8).
摘要:目的探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以该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2型DN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另选同期收治的50例单纯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BMI)等基本资料,比较各项实验室生化指标水平,并作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组与2型DN组在性别、年龄及BM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DN组患者的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尿素氮、尿ACR及NLR水平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均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尿ACR、NLR水平的升高均是老年2型D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DN患者的尿ACR、NLR水平存在明显的高表达,尿ACR、NLR水平的升高会增加2型DN的发病风险。
2019(8).
摘要:目的探讨人干扰素诱导蛋白10 (IP-10)及趋化因子受体3 (CXCR3)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1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依据诊断标准分为支原体肺炎组(MPP组),共12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组(RMPP组),共40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两组患儿IP-10及CXCR3 mRNA水平,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流量(PEF)水平,观察RMPP组患儿治疗后IP-10、 CXCR3 mRNA以及FVC、 FEV1、 PEF水平,分析IP-10及CXCR3 mRNA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RMPP组患儿的FVC、FEV1及PEF水平明显低于MPP组(P <0.05),IP-10及CXCR3 mRNA水平明显高于MPP组(P <0.05)。治疗后,患儿的FVC、FEV1及PEF水平明显升高,而IP-10及CXCR3 mRNA水平明显降低(P <0.05)。IP-10与FVC、FEV1及PEF水平呈现负相关(r=-0.512、-0.473、-0.439);CXCR3与FVC、FEV1及PEF水平呈现负相关(r=-0.409、-0.398、-0.432)。结论 IP-10及CXCR3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患儿的炎症程度,并进一步展现肺功能,可以将其作为反映患儿炎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2019(8).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在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202例因快速性心律失常行心脏射频消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经食管电生理检查,将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与心内电生理进行检查对比。结果以心内电生理结果为准,食管电生理诊断符合率为94.06%;食管电生理与心内电生理对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房性心动过速(AT)、心房颤动(Af)、分支型室速(VT)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电生理在快速性心律失常中诊断准确率高,且能明确疾病分型,值得推广。
2019(8).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金属节育器对宫颈癌容积调强放疗剂量及副反应的影响,探讨放疗中段取环是否更加安全。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进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带宫内金属节育环的患者10例。行增强定位CT后勾画靶区,包括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及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小肠和股骨头)。对每一位患者制定第一套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子宫带节育环),记录正常组织和PTV的剂量,以及靶区适形度指数(CI)和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再将每一位患者节育环区域单独勾画,通过Varian Eclipse 8.6治疗计划系统假定为正常子宫密度,然后制定第二套VMAT计划,获得子宫不带节育环的VMAT计划,记录正常组织和PTV的剂量,以及CI和HI。进行PTV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比较。结果有节育环组与无节育环组CI及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两组最大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以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节育环组的膀胱、直肠及小肠的剂量与有节育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对比无节育环组10例患者与有节育环组10例患者的放疗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结论金属宫内节育环对VMAT放疗的剂量分布和副反应与无节育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等待放疗中段肿瘤缩小后取环,可避免治疗前取环时取环失败、肿瘤大出血等风险。
2019(8).
摘要:临终关怀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方式,而近年来恶性肿瘤患者人数在中国呈快速增加趋势,这使得临终关怀在这一人群之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国内外已有很多相对成熟的研究,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让癌症晚期患者更多地了解临终关怀,提升患者生命最后时光的生活质量,该文综合分析多篇文献,就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的优势、具体方法和社会影响3方面进行综述。
2019(8).
摘要:目的根据新形势下对高值耗材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传统模式存在较多弊端,需构建高值耗材的标准化管理流程。方法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高值耗材全过程管理。结果医院所有高值产品从审批、采购、入库、出库、使用收费、不良反应、资质管理做到全程监控并可追溯。结论采用该模式后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耗材管理水平,保障了医院的安全运行。
2019(8).
摘要:目的研究胎盘植入诊断中运用不同超声图像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纳入的90例前置胎盘患者,将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超声图像特征。结果该院90例前置胎盘患者中,经过手术病理检查显示58例胎盘植入,占64.44%,非胎盘植入32例,占35.56%;而超声检查共准确检出64例,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为71.11%。胎盘植入中胎盘后间隙消失阳性者有48例,肌层菲薄或者消失阳性者37例,胎盘内虫蚀样腔隙阳性者25例,胎盘后或者胎盘间血流信号丰富阳性者38例。58例胎盘植入患者中因术后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有14例,另44例子宫未切除。其中子宫切除中胎盘后间隙消失阳性者有14例,肌层菲薄或者消失阳性者11例,胎盘内虫蚀样腔隙阳性者9例,胎盘后或者胎盘间血流信号丰富阳性者12例。结论超声在胎盘植入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图像特征提高胎盘植入的检出率,同时临床应重点关注前置胎盘患者,及时进行胎盘植入的超声检查。
2019(8).
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患儿的处理流程以及管理方法。方法该院儿科急诊于2016年5月开始实施优化的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流程系统,于实施前(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实施后(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儿科急诊收治的患儿中各随机抽取出50 000例,收集实施前后患儿的死亡率、候诊时间、分诊准确率以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优化的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流程系统后,儿科急诊患儿的死亡率从0.218%降至0.07%,分诊准确率从99.758%提高到99.874%,且候诊时间显著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后家属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从99.504%提高到99.7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化儿科急诊的潜在危重病早期识别及处理流程系统,强化对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管理,缩短患儿的候诊时间,使患儿在第一时间获得最佳的救治,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2019(8).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在该院就诊以及治疗的248例病理诊断为宫颈组织病变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及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HPV的感染状况。结果 248份样本中,共234份检测出HPV阳性,阳性率为94.35%;其中单一基因型139份,占58.90%,多基因型混合感染78份,占33.05%,其他型占8.05%;根据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年龄将其分组,结果显示31~40岁组HPV检出阳性率最高为33.47%,高于20~30岁组及41~50岁组,分别为22.46%及25.42%,明显高于51~60岁组的11.86%;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17, P <0.01)。CIN I、CIN II、宫颈原位癌组均以高危型HPV16感染率最高。HPV感染检出率在宫颈息肉和子宫平滑肌瘤组及CIN I、CIN II、宫颈原位癌组分别为0、75.00%、93.62%和79.07%,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HPV的总阳性率逐渐上升(P <0.05)。结论正常宫颈及不同级别的CIN患者HPV感染情况不同,不同亚型HPV在不同程度的CIN患者中的感染率不同,不同年龄对HPV的感染率也有所不同。
2019(8).
摘要: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TCD)持续监测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接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受试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颅多普勒(TCD)持续监测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磁共振血流量扫描(MRS)评分和溶栓治疗后24 h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治疗24 h后和溶栓后3个月观察组的NIHSS和M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血管再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TCD持续监测辅助治疗效果明显,且治疗后的NIHSS、MRS评分均较为理想,血管再通情况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2019(8).
摘要: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孕28~34周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孕周分为A、B两组,A组孕28~31+6周,B组孕32~34+6周,分别研究其保守治疗天数、孕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预后等。结果两组病例中单纯出现收缩压增高≥16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较高血压合并出现其他症状的患者,保守治疗天数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保守治疗期间发病孕周越早,并发症出现越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期待治疗时间延长及孕周增加,围生儿发病率明显下降,且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影响母婴预后,产检及产前教育尤其重要,控制体重及饮食,监测血压,预测子痫前期。无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应在严密监测下行个体化治疗,适当地延长期待治疗时间能显著改善新生儿结局。但孕周的延长有一定的局限性,需权衡母体情况及产妇意愿来决定终止妊娠的时机。
2019(8).
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手术、微创小切口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为手术方案选择积累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性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共1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设为A组,68例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设为B组,6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设为C组;比较3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复发率。结果 B、C组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A组(P <0.05);C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A、B组(P <0.05);C组总治疗费用显著多于A、B组(P <0.05);C组患者术后阴囊水肿、切口疼痛及鞘膜积液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B组(P <0.05);C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 <0.05);同时3组随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微创、操作用时短、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发生风险低等优势,对有腹腔镜操作条件医院应将其作为临床首选;而无条件医院应尽量选择微创小切口手术,而初学者则建议采用开放手术。
2019(8).
摘要:目的探究瑞巴派特片在胃溃疡并发胃出血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胃溃疡并发胃出血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治疗,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瑞巴派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联合瑞巴派特片治疗胃溃疡并出血,能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溃疡复发率,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2019(8).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等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在该院治疗的10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选取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开腹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52例)与腹腔镜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52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卵巢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与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FSH水平低于开腹组,E2水平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评分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通过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性生活,利于减轻卵巢功能损伤。
2019(8).
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常规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气炎性因子变化及康复速度,观察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 72/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67%, 6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为(10.25±1.67)mg/L、(17.36±7.56)m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24.57±6.37) ng/L、(37.13±7.58) ng/L,白介素-6 (IL-6)为(10.24±2.03) ng/L、(14.03±2.57) ng/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呼吸道症状改善时间(4.68±1.54) d、消退时间(10.25±2.58) d,体温恢复时间(4.69±1.02) d,住院总时间(11.56±3.68) 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87±1.57) d、(13.57±3.37) d、(6.79±1.37) d、(16.57±4.08)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6/75),观察组为9.33%(7/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采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疗效可靠,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儿康复快、预后佳,值得推广借鉴。
2019(8).
摘要:目的评价新鲜的异体角膜基质透镜移植术在角膜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该院16例(16眼)未穿孔角膜溃疡患者进行病灶清除联合新鲜异体角膜基质透镜移植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6例(16眼)病情均有效控制。后期随访中,溃疡愈合良好,植片稳定存活,角膜上皮光滑,角膜透明度明显改善。结论角膜溃疡病灶清除联合新鲜的异体角膜基质透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溃疡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9(8).
摘要:目的探究脑动脉瘤应用血管栓塞术与显微手术夹闭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该院接收的56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案分成两组,即实验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患者选用血管栓塞术,实验组患者选择显微手术夹闭术,将两种手术方案治疗成效分析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多于对照组(96.43%vs. 71.4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手术用时以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上,实验组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上,实验组为10.71%和0.00%,对照组为35.71%和14.2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动脉瘤应用显微手术夹闭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血管栓塞术,能显著缩短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多种并发症。
2019(8).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情况,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为降低VAP发病率、反映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综合ICU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干预前组,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干预后组,对干预后组在常规目标监测的基础上,针对性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和持续改进,比较两组VAP发病率。结果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监测ICU住院患者746例,住院日数3 191 d,使用呼吸机日数701 d,呼吸机使用率21.97%,VAP发生率12.84‰;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监测ICU住院患者866例,住院日数4 168 d,使用呼吸机日数1 365 d,呼吸机使用率32.75%,VAP发生率6.59‰;组间进行比较,干预后组VAP发病率显著低于干预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规范ICU监测方法、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是降低VAP发病率的有效方法,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2019(8).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探讨实施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浅层肌浸润、深层肌浸润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浅层肌浸润中的准确度稍高于深层肌浸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诊断率高,且无创、可重复操作。
2019(8).
摘要:目的甲状腺癌患者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白细胞介素-35 (IL-35)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到该院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90例为病例组,其中乳头状癌患者39例,滤泡状癌患者28例,未分化癌患者23例;另选同期就诊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90例为良性组,体检健康者90例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检测血清TgAb、IL-35及TSH水平。统计3组人员血清TgAb、IL-35及TSH水平,统计甲状腺癌患者中不同病理分型的血清TgAb、IL-35及TSH水平。结果病例组TgAb、TSH水平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IL-3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头状癌TgAb、TSH水平低于未分化癌及滤泡状癌,IL-35高于未分化癌及滤泡状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gAb、IL-35及TSH水平与良性病变及健康人群有明显差异。
2019(8).
摘要:目的观察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服务对帕金森病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帕金森病患者93例(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依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参照组46例采取常规干预,试验组47例于参照组基础上采取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服务,分析比较两组院外遵医行为、干预前后SF-36评分、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按时服药、自我管理、康复训练、定期复诊等遵医行为评分较参照组高(P <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明显提高,且试验组SF-36评分较参照组高(P <0.05);试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的95.74%较参照组的73.91%高(P <0.05)。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采取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服务,能改善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提升其对护理服务认可程度。
2019(8).
摘要: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CTA)在腹盆腔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CTA的110例腹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TA在腹盆腔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CTA共显示135条主要供血动脉,其中腹膜来源60支,腹膜后来源15支,盆腔来源60支,与手术结果对照,腹盆腔肿瘤供血动脉对肿瘤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73.64%(81/110);良性肿瘤中,21例可见1支主要供血动脉,9例2支,3例3支及以上,其余6例未见供血动脉;恶性交界性肿瘤患者中,1支35例,2支21例,3支15例,良性肿瘤与恶性交界性肿瘤在主要供血动脉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CTA可在腹盆腔肿瘤术前发挥一定定位诊断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2019(8).
摘要:目的探讨异常子宫出血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06例,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3例采用宫腔镜下刮除术治疗,试验组53例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45%,较对照组的75.47%高,手术时间(25.98±2.41) min较对照组的(20.69±2.34) 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住院时间(3.59±1.06) d、出血量(81.03±7.52) ml、并发症发生率为3.77%,与对照组的[(3.85±1.02) d、(80.26±8.11) ml、5.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子宫出血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且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式。
2019(8).
摘要:目的探讨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4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萘洛尔治疗,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81.43%(P <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2019(8).
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治疗配合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22例孤独症患儿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进行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的病情严重程度[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孤独症症状[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及心智发育水平[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以发育商(DQ)表示]变化。结果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儿的CARS评分及AB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试验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儿的DQ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且试验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配合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相比单用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在改善孤独症患儿相关症状、减轻疾病严重程度及提高患儿心智水平方面效果更为显著,疗效较为理想。
2019(8).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肾镜手术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直径1~2 cm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在该院诊断为上尿路结石的患者共104例,将接受经皮肾镜手术的51例患者纳入肾镜组,而剩余53例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患者纳入体外碎石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和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术后3 d,肾镜组的结石清除率为88.24%,体外碎石组为71.70%,肾镜组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体外碎石组(P <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结石清除率均有显著上升,肾镜组为98.04%,仍显著高于体外碎石组的84.91%(P <0.05)。肾镜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体外碎石组(P <0.05)。术中,肾镜组的碎石率为84.31%,显著高于体外碎石组的66.04%(P <0.05)。术后感染指标比较,肾镜组中体温>38.5?C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体外碎石组(P <0.05);但两组患者中白细胞计数≥9×109/L和降钙素原>0.1μg/L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镜组术后有6例(11.76%)患者发生术后出血,而体外碎石组中仅1例(1.89%)。肾镜组术后出血比例显著高于体外碎石组(P <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直径1~2 cm上尿路结石能获得较高的结石清除率,但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2019(8).
摘要:目的研究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模式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气管插管拔出成功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NICU收治的14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于拔气管插管后随机分为NCPAP组与NIPPV组,每组各70例,两组分别采用相应的无创呼吸支持模式,观察记录两组1周内的拔管成功率以及无创通气初次以及24 h后的血气值,并比较两组3级以上脑室内出血(IVH)、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NIPPV组的1周内拔管成功率显著高于NCP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初次及24 h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的BPD发生率显著低于NCP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IVH、ROP、PDA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CPAP模式比较,NIPPV模式治疗N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有利于提高气管拔管成功率与降低BPD发生率,更加安全可靠,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2019(8).
摘要:目的研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均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治疗标准,且成功完成CRT植入,并在术后实施为期12个月(截止至2019年3月)的随访调查。观察术前3 d、术后6个月及治疗12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右心室射血前时间差(IVMD)、室间隔与左室后壁时间延迟(SPWMD)、N端前脑钠肽(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敏肌钙蛋白T (hs-TnT)、心功能分级及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 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同步化术后LVEF、LVEDD、IVMD及SPWMD指标改善均优于术前(P <0.05);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同步化术后NT-proBNT、hs-CRP及hs-TnT指标改善均优于术前(P <0.05);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同步化术后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改善均优于术前(P <0.05)。结论 CRT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且左心室功能均优于治疗前。
2019(8).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等检索系统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和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