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术后放疗在pT1-2N0M0乳腺癌中的作用——基于倾向性匹配评分法分析

      2019(4).

      摘要 (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p T1-2N0M0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并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分析探讨术后放疗获益的亚组患者。方法收集1998年8月-2008年8月的pT1-2N0M0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993例,按是否行术后放疗分为放疗组(PMRT)和未放疗组(NPMRT),对NPMRT组通过COX多因素分析复发预后因素,根据影响局部复发独立因素个数,建立危险亚组(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对PMRT与NPMRT组间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匹配后的人群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放疗作用。结果在低、中危组中放疗对局部区域复发率或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0.215、P=0.880/0.377),高危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34)。结论 pT1-2N0M0患者总体复发率较低,但其中同时具有肿瘤直径≥4 cm、未绝经者、肿瘤位置(位于内侧或中央区)和雌激素受体(ER)阴性等的高危复发亚组患者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LRR)高达21.1%,需给予术后放疗降低局部复发。

    • Wnt信号通路对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2019(4).

      摘要 (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Wnt信号通路在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Aβ_(25-35)模拟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WST-1法检测PC12细胞的增殖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Wnt3a呈浓度依赖的增加PC12细胞存活率,改善细胞形态,减少早期凋亡细胞数目,升高细胞Bcl-2/Bax比值,且浓度100 ng/ml时达到最佳效应。结论 Wnt3a可能通过Wnt信号通路抑制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线粒体凋亡通路,进而发挥保护由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与结石的相关性探讨

      2019(4).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结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确诊为BPH的患者28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经直肠前列腺B超诊断、尿动力学检查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测定。根据经直肠前列腺B超诊断结果分为前列腺结石患者231例(81.34%)和非前列腺结石患者53例(18.66%),依次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总体积(TPV)、移行带体积(TZV)、移行区指数(TZ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各径线之间差异,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结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患者TPV、TPV-b、TZV-b、Qmax及IPS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PSA、TZV、TZI及其他各径线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性分析显示,TPV与Qmax显著相关(P<0.05),TZV与Qmax显著相关(P<0.05),TPV与IPSS显著相关(P<0.05),TZV与IPSS显著相关(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增加与前列腺结石发生具有相关性;前列腺体积增加可以作为临床检测前列腺结石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及肺功能的影响

      2019(4).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复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9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取单纯全麻,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1 d、3 d及拔管后肺功能指标、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术后1 d、3 d两组患者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较麻醉前降低,残气量(RV)/肺总量(TLC)较麻醉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变幅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拔管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_2)及分钟通气量(MV)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可有效减少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降低肺部感染率,还可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

    •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Kasai手术围术期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

      2019(4).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Kasai手术)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全麻)联合经骶管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GE)组和单纯全麻(GA)组,各32例。术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总输液量,并于麻醉前5 min(T0)、气腹前5 min(T1)、气腹后10 min(T2)、气腹后1 h(T3)、气腹后2 h(T4)、气腹结束后30 min(T5)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T1比较,GA组HR、MAP在T2、T3、T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两组患儿pH值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与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组在T3,T4及T5时氢离子浓度指数(pH)、动脉血氧分压(PaO_2)、标准剩余碱(SBE)均显著高于GA组(P<0.05),血乳酸(Lac)明显低于GA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经骶管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能够更好地维持腹腔镜kasai患者围术期动脉血气分析稳定。

    • 维库溴铵联合麻醉剂用于重症神经疾病经皮气管切开术效果观察

      2019(4).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维库溴铵联合麻醉剂用于重症神经疾病经皮气扩张管切开术(PD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该科重症神经疾病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4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使用维库溴铵联合麻醉剂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照组仅使用麻醉剂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心率变化、血压变化、术中大出血量(>50 ml)、术后皮下气肿、气胸、食管损伤、迟发性大出血(>50 ml)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心率、血压波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库溴铵联合麻醉剂用于重症神经疾病经皮气管切开术可减少术中出血、心率、血压波动,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2019(4).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采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0例,按单盲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连续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较对照组(65.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126.35±15.74)×109/L,较对照组的(80.98±20.98)×109/L高,PLT开始上升时间(5.06±1.68)d、PLT≥50×109/L所需时间(9.65±1.57)d,均较对照组[(7.24±2.11)d、(13.14±1.25) d]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与对照组(1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采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血小板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 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测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4).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测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子宫内膜癌I期患者的组织标本纳入观察组,再将同期经病理证实为单纯子宫内膜增生者的组织标本50例纳入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癌胚抗原(CEA)、p16、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ER、PR、p1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EA、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之间,ER、PR、p16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之间,CEA和p16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之间,p16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CEA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测技术评估子宫内膜组织ER、PR、CEA、p16、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提高该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肝硬化结节的应用

      2019(4).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肝硬化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旨在更早发现癌前病变肝硬化再生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及小肝癌。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7月到该院就诊的肝硬化结节患者30例(36个病灶)肝硬化结节进行磁共振DWI联合SWI检查。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肝硬化结节中的信号变化。结果 30例患者(36个病灶)肝硬化再生结节(RN)21个,不典型增生结节(DN)9个,小肝癌(sHCC)6个。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准确率为90.48%,灵敏度为70.59%,特异度为53.85%;不典型增生结节准确率88.89%,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60.00%;小肝癌准确率83.33%,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50.0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通过分析肝硬化结节信号的变化可以作出较为准确的定性诊断,尤其是对各种原因不能行传统CT、MR动态增强扫描的肝硬化结节癌前病变与小肝癌进一步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丁丙诺啡透皮贴联合复方亚甲蓝注射液用于肛肠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2019(4).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丁丙诺啡透皮贴联合复方亚甲蓝注射液用于肛肠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于该院择期行肛肠手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80例)及对照组(80例)。对照组术后肛周注射1%复方亚甲蓝2 ml+罗哌卡因10 ml+注射用水5 ml混合液,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同时比较两组应激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6、12及24 h的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皮质醇(CO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丙诺啡透皮贴联合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对肛肠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有良好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佳,值得临床推荐。

    • 持续声门下吸引术预防机械通气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实践研究

      2019(4).

      摘要 (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术预防机械通气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50例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持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留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比例和VAP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维持时间以及留住ICU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P发生率以及VAP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术能够有效预防机械通气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19(4).

      摘要 (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8年8月就诊于该院的急性胆囊炎患者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45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免疫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首次通气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CD3+、CD4+水平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 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限延长对妊娠结局及母婴预后的影响

      2019(4).

      摘要 (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限延长对妊娠结局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自愿于该院分娩的初产妇188例临床资料,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旧产程管理标准的47例初产妇临床资料组成对照组,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新产程标准管理的141例初产妇临床资料组成观察组,同时依据第二产程时限将观察组分为A1组(47例,2 h≤第二产程时长<2.5 h)、A2组(47例,2.5 h≤第二产程时长<3 h)、A3组(47例,第二产程时长≥3 h)。观察各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会阴侧切率、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住院率等。结果对照组与A1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会阴侧切率、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胎儿窘迫、新生儿住院率及A2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住院率及A3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相比,A2组剖宫产率(17.02%)、产钳助产率(27.66%)、会阴侧切率(59.57%)、产褥感染发生率(17.02%)及A3组剖宫产率(21.28%)、产钳助产率(38.30%)、会阴侧切率(63.83%)、产褥感染(17.02%)、产后出血(29.79%)、胎儿窘迫(23.40%)、新生儿住院率(23.40%)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限延长<2.5 h并未增加母婴危险性,但可减少产时干预,提升阴道顺产率,但针对产程时限≥2.5 h,尤其针对产程时限≥3 h时,将对妊娠结局、母婴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 微创拔牙刀联合超声骨刀拔除阻生智齿的效果观察

      2019(4).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微创拔牙刀联合超声骨刀拔除阻生智齿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阻生智齿患者80例展开分析,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下将之均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器械拔牙,观察组则采用微创拔牙刀联合超声骨刀拔牙,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拔牙窝完整性评分低于对照组,肿胀度、张口受限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比对照组的22.50%明显更低(P<0.05)。结论临床拔除阻生智齿采用微创拔牙刀联合超声骨刀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拔牙效果,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腔镜下甲状腺根治术与开放性甲状腺根治术手术效果的对比研究

      2019(4).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对比腔镜下与开放性甲状腺根治术对机体应激反应。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行甲状腺根治术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性甲状腺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腔镜下甲状腺根治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进行情况、美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1.67%(55/60),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的76.67%(46/6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3/6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10/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甲状腺根治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美学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荐。

    • 32例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点和预后

      2019(4).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32例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32例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疗效及生存状况,分析影响总生存(OS)的因素。结果 32例AML患者法美英(FAB)分型M0型1例,M1型1例,M2型24例,M4型4例,M5型2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均为正常核型;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预后良好4例,预后不良5例,预后中等23例。CD34阳性率为53.1%,CD117阳性率为100.0%,CD33阳性率为100.0%,CD19阳性率为6.3%,CD7阳性率为28.1%,CD56阳性率为12.5%;总体完全缓解(CR)率为78.1%(25/32),1个疗程46.9%(15/32);可统计生存患者2年OS率为56.3%;年龄、白细胞数、CD7及CD56表达率影响2年OS。结论年龄、白细胞数、CD7和CD56表达率及预后分层是影响正常核型AML预后的主要因素。

    • 坤泰胶囊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效果分析

      2019(4).

      摘要 (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坤泰胶囊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曲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坤泰胶囊联合来曲唑临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变化、排卵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孕酮(P)、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生成激素(FSH)各项激素水平表现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P、LH及FSH降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成熟卵泡数更多,子宫内膜厚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坤泰胶囊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激素水平,促进患者排卵,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药学服务在提高化疗药物用药安全性中的价值分析

      2019(4).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在提高化疗药物用药安全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肿瘤科收治的315例接受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为观察组,此期间临床药师实施促进化疗药物安全性的药学服务干预,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肿瘤科收治的320例接受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此期间未采取药学服务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ADR总发生率为88.1%,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对照组的单药、二联化疗方案ADR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口服给药、静脉给药及口服+静脉给药3种给药途径对照组的ADR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重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其余重度AD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的开展可显著减少化疗药物ADR发生风险,尤其可显著减轻患者重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提高化疗药物用药安全性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9(4).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成两组,均给予金纳多105 mg/d、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静脉滴注,甲钴胺0.5 mg/d,静脉推注。连续10 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d,连续3 d;观察组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ml)0.5 ml,1次/2 d,注射5次。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中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OD较对照组明显增加,MD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氧化应激水平,降低炎性因子,促进患者康复。

    • 微生态制剂结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疗效

      2019(4).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结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观察组采用微生态制剂结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菌群失调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91.7%vs. 80.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00%vs. 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菌群失调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33%vs. 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生态制剂结合含铋剂四联疗法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疗效显著,同时,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地诺前列酮栓和宫颈扩张双球囊导管对羊水偏少足月孕妇的引产效果对比

      2019(4).

      摘要 (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地诺前列酮栓和宫颈扩张双球囊导管对羊水偏少足月孕妇的引产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该院就诊的88例羊水偏少足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药物组和球囊组,分别使用欣普贝生和双球囊引产,监测并对比两组产妇相关引产方法使用情况、促宫颈成熟疗效情况、分娩方式及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地诺前列酮栓的使用成功率为97.7%,高于宫颈扩张双球囊导管使用成功率的9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球囊组(P<0.05),药物组阴道分娩率高于球囊组,药物组缩宫素使用率低于球囊组(P<0.05);从引产到分娩时间药物组比球囊组短(P<0.05),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健康状况球囊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两种引产方法均对羊水偏少足月孕妇的引产有显著效果,各有自身优势,地诺前列酮栓使用成功率高,可有效促宫颈成熟、增加阴道分娩率、减少缩宫素使用、缩短引产到分娩时间,但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围产期健康产生影响较大,具体效果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确定。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报损原因分析及措施

      2019(4).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该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报损情况,为降低药品报损率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调取该院2017年度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报损药品数据,对报损药品种类、金额、数量及原因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药品报损金额为2.87万元,月平均报损金额为2 391元,药品报损率为0.29‰。各个操作环节均有报损,其中人为操作不当是导致药品破损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原因分析及做出对策,加强人员操作管理,降低药品报损率。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30例临床观察

      2019(4).

      摘要 (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30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正肝利水汤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胆碱酯酶(CHE)影响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与白蛋白(AL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PT)、CHE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与CHE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低于观察组93.33%(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并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治疗

      2019(4).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临床处理方法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无复发和切口感染。结论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处理十分棘手,应早期进行积极的保守治疗,处理恰当,保守治疗成功的概率可达64.7%(11/17),如果无效则应当再次手术除去补片。

    • 急性哮喘儿童并发肺部感染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2019(4).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哮喘儿童并发肺部感染情况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研究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临床资料,统计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患儿基本情况、哮喘发作情况、基础疾病、营养水平、免疫状况、肺功能、抗菌及平喘药物应用情况等,选择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中,并发肺部感染者53例(26.50%),分析感染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显示,两组年龄、营养水平、鼻炎或鼻息肉、肺炎支原体感染、抗菌药物和平喘药物使用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发作哮喘患儿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有年龄、营养水平、革兰阴性菌感染、抗菌药物和平喘药物使用情况(P <0.05)。结论肺部感染是急性发作哮喘患儿常见并发症,其常见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营养状况、革兰阴性菌感染以及抗菌和平喘药物应用,因而临床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 生物学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19(4).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高分子量角蛋白(34βE12)、P63、α-甲酰基CoA消旋酶(P504S)、Ki-67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9月该院治疗的137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穿刺活检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将65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72例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采集入选者电切或穿刺活检的前列腺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34βE12、P63、P504S、Ki-67水平,观察两组34βE12、P63、P504S、Ki-67阳性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34βE12、P63阳性率较低,P504S、Ki-67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4βE12、P63、P504S、Ki-67作为前列腺癌诊断中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利于提升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的准确性。

    • 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及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结直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9(4).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及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结直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7例结直肠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内镜及病理结果分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组(n=78)及结直肠良性病变组(n=49),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血清CEA、CA199及AFP检测,对比3组CEA、CA199及AFP水平;对比不同分期结直肠恶性肿瘤组患者CEA、CA199及AFP水平;对比3项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结直肠恶性肿瘤组患者CEA、CA199及AFP水平均较结直肠良性病变组及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良性病变组患者CEA、CA199及AF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期组患者的血清CEA及CA199水平较II、IV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99及AFP联合检测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3项指标单独检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EA、CA199及AFP联合检测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

    • 毒鼠强中毒所致癫痫持续状态处理的临床体会

      2019(4).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毒鼠强所致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6例毒鼠强中毒所致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表现,尤其是癫痫持续状态的特点。结果经洗胃、排毒、缓解抽搐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后25例患者头晕及恶心、呕吐、抽搐消失,心电图及肝功能恢复正常,尿常规未见异常,1例患者因癫痫持续状态控制不佳而死亡。结论积极治疗毒鼠强中毒所致癫痫持续状态是决定毒鼠强中毒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腔镜术后残石的疗效分析

      2019(4).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腔镜术后残石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腔镜术后残石患者给予ESWL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排石情况、排石周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4例患者首次碎石并完全排出33例(首次成功51.56%),另31例仍有结石残留(48.44%),其中包含肾残石8例(12.50%),输尿管残石23例(35.94%);31例首次失败患者行二次ESWL治疗,碎石并完全排出30例(二次成功46.88%);1例有输尿管残石(1.56%),最后采用腔镜取石成功。患者碎石总有效率为98.44%(63/64),排石周期为4 d~8 w。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应用于腔镜术残留结石患者补充治疗中,可有效促进患者排净体内结石,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中国医学工程》投稿须知

      2019(4).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等检索系统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