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针织蚕丝网力学与生物相容性及皮下埋植实验

      2019(2).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进行蚕丝丝素纤维网状支架的力学强度测试、生物相容性及兔皮下埋植实验观察。方法采用纬编针织法制备蚕丝丝素纤维网状支架,进行机械强度测试。在网状支架上滴加I型胶原-蚕丝丝素溶液并冷冻干燥后,种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体外共培养,观察细胞与支架复合生长情况。另外,将蚕丝纤维网埋植于兔皮下3个月后,观察其组织相容性及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蚕丝纤维网状支架长2.5 cm×宽0.5 cm。支架的最大载荷、抗拉强度及弹性模量分别为(110.53±14.60)N、(41.88±5.51)MPa、(199.08±26.14)MPa。支架-BMSCs复合物培养2 d的扫描电镜观察显示:BMSCs黏附于支架呈立体生长,细胞呈梭形,增殖良好。蚕丝网埋植3个月后,组织相容性良好,可见有肌肉长入蚕丝网支架,产生胶原;并具有相当强的力学强度,蚕丝网的最大载荷、拉伸强度及弹性模量分别为(74.85±11.36)N、(28.84±4.39)MPa、(130.79±19.87)MPa。结论蚕丝网状支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生物相容性,是组织工程韧带/肌腱的良好材料。

    • RNF16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2019(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RNF16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319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TNM国际标准,将319例患者分为I、II、III及IV4个级别。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确定RNF168在癌细胞中表达的阳性率从而区分RNF168在癌组织中属于高表达或低表达。通过SPSS 16.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RNF168在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并且随着乳腺癌的发展,RNF168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RNF168或许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或许可以作为治疗乳腺癌的一个新靶点。

    • 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筛查假阴性病例分析

      2019(2).

      摘要 (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2例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筛查(NIPS)假阴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NIPS在临床中的规范化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孕妇1和孕妇2孕期相关检测,对新生儿1应用高通量测序法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进行染色体拷贝数的变异检测,对新生儿2使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进行Prader-Willi综合征/Angelman综合征(PWS/AS)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孕妇1因超声提示脉络丛囊肿选择NIPS-PLUS检测,NIPS-PLUS结果低风险。孕晚期超声提示脉络丛囊肿、透明隔腔增宽、后颅窝池临界值,未做产前诊断。新生儿1高通量测序结果为seg[hg19]del(1)(p36.33p36.23),存在8.02Mb缺失,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为arrg[hg19]1p36.33p36.23(752566-8774451)×1,存在8.02Mb缺失,为1p36缺失综合征。孕妇2因高龄进行NIPS-PLUS检测,NIPS-PLUS结果低风险,孕晚期进行性羊水增多,未做产前诊断。新生儿2 MLPA结果为PWS/AS相关基因存在拷贝数减半及完全甲基化状态,为父源性杂合缺失的Prader-Willi综合征。结论 NIPS对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检测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超声软指标异常的孕妇要慎重选择NIPS。合理规范应用NIPS可以早期高效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避免严重致残、致畸、致死性出生缺陷发生。

    • 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血清sPD-1和sPD-L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9(2).

      摘要 (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在同步放化疗前、放化疗结束、放化疗结束1个月后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确诊为食管鳞癌并行同步放化疗患者46例(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正常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PD-1和sPD-L1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血清中sPD-1和sPD-L1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45,P=0.008);食管鳞癌组放化疗结束血清s PD-1和s PD-L1水平均高于放化疗前(P=0.026,P=0.003)。放化疗结束1个月后血清s PD-L1水平高于放化疗前(P=0.018)。食管鳞癌组初始sPD-1和sPD-L1的表达水平均与性别、年龄、肿瘤长度、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食管鳞癌组初始s PD-L1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OS)差于低表达患者(P=0.046)。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s PD-1和s PD-L1水平较正常人表达升高,放化疗可上调sPD-1和sPD-L1的表达,sPD-L1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较差。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64例临床病例资料分析

      2019(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选择性妊娠与非选择性妊娠的母体病情及胎儿情况进行对比,以便更好指导临床。方法分为选择性妊娠组和非选择性妊娠组,对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病程)、怀孕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变化、是否发生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结局如流产早产及死胎、胎儿出生后Apgar评分、妊娠方式的选择以及预测怀孕过程中病情恶化的相关因素进行整理分析。结果①选择性妊娠组较非选择性妊娠组疾病活动率低,足月产率高,早产率、低体重儿及新生儿呼吸窘迫比例低,妊娠高血压发生比例低。②单因素分析发现妊娠前低补体、双链DNA(dsDNA)(+)及血沉快是狼疮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所有患者均面临病情复发、妊娠相关并发症及妊娠不良结局,但选择性妊娠组均优于非选择性妊娠组。

    •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2019(2).

      摘要 (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分成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收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外伤史及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手术史、术前脑神经系统症状、术前白细胞计数及术前血肌酐均高于无并发症组,且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入住时间均长于无并发症组(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有合并症、有心血管手术史、术前有脑神经系统症状、术前血肌酐水平高、术前白细胞计数高及体外循环时间长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多,临床上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筛查和强化监控管理,尽可能减少脑神经并发症发生。

    • 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9(2).

      摘要 (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订抗凝药物预防和治疗方案、减少VTE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年龄、医院和肿瘤类型为匹配变量,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方法,以湖南省肿瘤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并发VTE的40例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时期未发生VTE的40例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VTE的危险因素。结果肿瘤分化程度、手术和采取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或气压治疗)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肿瘤分化程度低(OR=8.244,95%CI:1.536~44.237)、进行手术治疗(OR=10.208,95%CI:1.810~57.575)及未采取预防性抗凝措施(OR=14.185,95%CI:2.158~93.249)的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VTE的风险较大。结论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发VTE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肿瘤分化程度低、手术以及未采取抗凝预防措施是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

    • 白细胞介素1β作为自噬的可观测相关指标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观察

      2019(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作为自噬的可观测相关指标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IL-1β含量平均值为界限分为高、低IL-1β水平组,分析IL-1β水平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血清IL-1β水平与ALL患儿的部分临床特征存在显著相关性,如糖皮质激素反应、危险度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ALL患儿的免疫分型、第15天骨髓幼细胞水平和微小残留病水平、无复发生存率以及确诊后的生存时间等预后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IL-1β作为自噬的可观测相关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ALL患儿的临床症状和预后进展,对于评估患者初期的白血病细胞自噬水平和药物治疗效率需继续深入研究。

    • CT测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019(2).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紊乱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四大疾病之一。研究表明,术前确定阻塞平面,可显著提高手术治愈率。CT扫描可以对上呼吸道各平面、各径线以及咽壁的厚度等进行准确的测量。本文介绍CT测量在OSAHS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复合树脂修复乳磨牙牙体缺损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2019(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复合树脂修复乳磨牙牙体缺损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乳磨牙牙体缺损患儿78例,采用数字表法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39例及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玻璃离子水门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复合树脂治疗,对两组近远期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率为97.44%,与对照组94.87%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两年随访复查,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 <0.05),观察组治疗后继发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采用复合树脂修复乳磨牙牙体缺损的近期疗效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相近,但复合树脂具有更佳的远期疗效,还可降低继发龋发生率,值得推广。

    • 综合ICU病房2016年-2017年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9(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性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洛阳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综合ICU住院患者的各类标本,对其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结果研究共收集标本42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08株占73.33%,主要有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美满霉素最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多粘菌素B、环丙沙星及头孢吡肟(马斯平)的敏感性最好,大肠埃希菌最为敏感的药物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泰能),肺炎克雷伯菌对美满霉素最为敏感;革兰氏阳性菌88株占20.95%,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两种菌群均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最为敏感。真菌24株占5.71%。结论主要菌群的分布无明显变化,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整体耐药性均有不同程度变化,临床用药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 微型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处断裂对患指屈伸活动功能的影响

      2019(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微型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处断裂对患指屈伸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治疗的116例伸肌腱止点处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8例。对照组实施经皮下隧道钢丝捆绑修复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型锚钉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指各关节屈伸活动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2.39±8.24)min、住院时间(7.36±1.73)d,少于对照组的(70.56±12.48)min、(8.69±2.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72.41%,高于对照组的5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45%、8.6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锚钉用于手指伸肌腱止点处断裂修复中效果确切,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提升患指屈伸活动功能恢复效果。

    • 经尿道120 W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临床观察

      2019(2).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120 W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致膀胱出口梗阻(BO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3月该院治疗的114例BPH致BO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电切术治疗,观察组行经尿道120 W绿激光PVP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后残余尿量(RUV)、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及性功能等。结果术前两组IP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及RUV、Qmax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IPSS评分(5.46±2.10)分、QOL评分(1.28±0.72)分及RUV(21.12±2.39)ml水平低于对照组的(6.81±2.43)分、(2.34±0.98)分、(25.87±3.61)ml,观察组Qmax(24.13±3.81)ml/s水平高于对照组的(20.31±2.93)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异常射精率3.51%、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7.02%、射精疼痛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的14.04%、22.81%、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尿道120 W绿激光PVP治疗BPH致BOO有助于改善患者梗阻症状,且对性功能影响轻微,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疱疹病毒抗体检测在生殖器疱疹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2019(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疱疹病毒抗体检测在生殖器疱疹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纳入的100例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作为观察组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另选取同时间段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HSV-ⅠIgM、HSV-ⅠIgG的检出率分别为7.00%、38.00%,对照组HSV-ⅠIgM、HSV-ⅠIgG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4.00%;观察组HSV-ⅡIgM、HSV-ⅡIgG的检出率分别为14.00%、48.00%,对照组HSV-ⅡIgM、HSV-ⅡIgG的检出率分别为3.00%、12.00%;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2例男性对象中HSV-ⅠIgM、HSV-ⅠIgG的检出率分别为7.14%、30.95%,HSV-ⅡIgM、HSV-ⅡIgG的检出率分别为9.52%、28.57%; 58例女性对象中HSV-ⅠIgM、HSV-ⅠIgG的检出率分别为6.90%、43.10%,HSV-ⅡIgM、HSV-ⅡIgG的检出率分别为18.97%、60.34%;各项指标中仅HSV-ⅡIgG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疱疹病毒抗体检测在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实践中给予应用。

    •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效果对比

      2019(2).

      摘要 (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术后疼痛及相关手术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VC%、FEV1%均有所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第1、3、7天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均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肺功能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 右美托咪定复合椎旁阻滞在老年食管癌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

      2019(2).

      摘要 (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食管手术快速康复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左侧开胸食管癌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R、D两组。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椎旁阻滞,并留置导管,R组注入椎旁间隙0.5%罗哌卡因15 ml,D组注入椎旁间隙0.1μg/kg右美托咪定+0.5%罗哌卡因15 ml。观察并记录注药前(T0)、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手术开始30 min、1 h、结束即刻(T1~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追加吗啡镇痛次数、恶心呕吐及患者镇痛满意度等。结果于T0时,MAP、BP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D组MAP明显增高、HR明显增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组术中瑞芬太尼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少于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组患者术后追加吗啡次数、恶心呕吐均少于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可安全用于单侧开胸食管癌手术,较单独使用0.5%罗哌卡因有明显优势。

    • 彩超引导定位在移植肝活组织穿刺检查中的安全性分析

      2019(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彩超引导、彩超定位在移植肝活组织穿刺检查中的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15日‐2018年6月21日该院102例肝脏移植患者为观察对象,结合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甲组(50例,应用彩超引导)、乙组(52例,应用彩超定位)。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穿刺次数及穿刺操作完成时间。结果甲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4.00%)、并发症发生率(2.00%)和乙组(90.38%、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平均穿刺次数和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组患者穿刺操作完成时间[(1.15±0.32)min]相比甲组[(2.35±0.23)min]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彩超引导、彩超定位在移植肝活组织穿刺检查中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对评估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医师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

    • 应用传统阴式与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行非脱垂子宫切除的效果对比

      2019(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切除应用传统阴式子宫全切与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非脱垂子宫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30例接受传统阴式子宫全切术,观察组30例接受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除术中出血量外,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脱垂子宫切除应用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的创伤较传统阴式子宫全切小,也能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HbA1c检测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诊断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2019(2).

      摘要 (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空腹胰岛素分泌水平将其分为研究A组和研究B组,各57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者57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HbA1c、胰岛素释放水平、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等指标。结果研究A组、研究B组空腹血糖、HbA1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A组空腹胰岛素高于对照组,研究B组空腹胰岛素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A组空腹胰岛素、HOMA-β高于研究B组,HbA1c低于研究B组(P <0.05);研究A组、B组空腹时、30 min、60 min胰岛素释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80 min胰岛素释放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A组120 min胰岛素释放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B组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A组空腹时、30 min、60 min、120 min、180 min胰岛素释放水平均高于研究B组(P <0.05)。结论 HbA1c检测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可进一步分析胰岛素β细胞功能变化情况,可指导2型糖尿病的诊治。

    • 宫腔异物钳在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9(2).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异物钳在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178例门诊取环患者,按手术日期单双号分为两组,单数日组使用宫腔异物钳组89例作为研究组,双数日使用传统器械取环钩89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中顺利与否、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程度及扩宫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明显顺利,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量、扩宫率,减轻了疼痛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应用宫腔异物钳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疼痛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 阴道放置卡孕栓预处理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阴道放置卡孕栓预处理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治疗的10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取米索前列醇术前宫颈预处理,观察组采取卡孕栓术前宫颈预处理。观察两组宫颈松弛情况、围术期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4.07%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宫颈内口扩张宽度(6.79±0.83)mm、手术时间(36.35±12.07)min、术中出血量(39.67±12.24)ml相比,观察组宫颈内口扩张宽度(7.65±0.96)mm相对较宽,手术时间(27.96±8.43)min、术中出血量(22.58±13.19)ml相对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78%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放置卡孕栓预处理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治疗中效果确切,利于提升宫颈扩张效果,减轻手术损伤,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超声测量颈项透明层厚度对孕早期胎儿畸形的筛查价值

      2019(2).

      摘要 (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测量颈项透明层厚度在孕早期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在该院超声科就诊的16 078例11~13+6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胎儿的颈项透明层厚度,通过查阅病历或电话随访获得妊娠结局,探讨超声测量颈项透明层厚度在孕早期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染色体及发育均正常15 965例(99.30%);染色体异常或结构发育异常共113例(0.70%),其中染色体异常66例(0.41%),染色体正常而结构发育异常47例(0.29%)。异常胎儿的颈项透明层厚度分布:颈项透明层厚度≥2.4 mm 67例,其中染色体异常5例,占7.46%(5/67);结构异常45例,占67.16%(45/67)。颈项透明层厚度<2.4 mm 16 011例,其中染色体异常61例,占0.38%(61/16 011);结构异常2例,占0.01%(2/16 011)。结论 11~13~(+6)孕周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随孕周(顶臀长)的增大而增厚、与孕妇年龄无相关性;胎儿颈项透明层≥2.4 mm,其染色体或结构异常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梅毒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2).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快速血清反应(RPR)、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梅毒实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究FQ-PCR诊断梅毒的相关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接收的70例经病史、临床症状及血清学试验确诊的70例梅毒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接收的20例非梅毒患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RPR、TP-ELISA和FQ-PCR 3种检测方式,比较3种检测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90例研究对象,RPR法检测出阳性49例,TP-ELISA法52例,FQ-PCR法测出阳性65例。FQ-PCR检测梅毒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9%、95.0%、98.5%、79.2%和93.3%,RPR分别为70.0%、30.0%、77.8%、22.2%和61.1%,TP-ELISA分别为74.3%、45.0%、82.5%、33.3%和67.8%,FQ-PCR显著高于RPR与TP-ELISA(P <0.05)。结论应用FQ-PCR检测梅毒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儿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

      2019(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儿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进行探究。方法对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1例AIH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患儿中,原发性与继发性AIHA分别有14例、27例,继发于感染15例,主要症状有黄疸、尿液颜色加深、肝脾肿大,Coombs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的有30例(73.17%);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取得良好效果的31例;效果不佳的10例增用丙种球蛋白效果较好。结论在治疗儿童AIHA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作为首要选择,增用丙种球蛋白效果有所提升。

    • 功血患者应用宫腔镜下部分子宫内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水平的影响

      2019(2).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部分子宫内膜切除术应用在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90例据术式分组。传统手术组开展传统手术治疗,宫腔镜手术组行宫腔镜下部分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功能性子宫出血手术干预效果、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患者血清学指标水平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宫腔镜手术组功能性子宫出血手术干预效果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宫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两组血清学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宫腔镜手术组血清学指标水平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宫腔镜手术组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下部分子宫内膜切除术疗效非常理想,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对血清指标无明显影响。

    •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7月该院治疗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63例。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12.85±36.57)ml、手术时间(86.41±22.53)min、排气时间(31.06±5.43)h、住院时间(4.38±0.82)d,少于对照组的(174.24±50.98)ml、(112.63±29.78)min、(48.69±12.24)h、(7.59±1.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17%、复发率1.59%,低于对照组的20.63%、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75.52±10.71)分,高于对照组的(64.87±13.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兼具安全性、有效性双重优势,利于加快患者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2019(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得出结论。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52例患者采取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方式。统计两组104例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并统计两组104例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等。结果观察组52例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肺功能指标等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的方式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对肺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患儿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分析

      2019(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患儿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13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儿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干预组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球蛋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IgG、IgA及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IgG、IgA及IgM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效率更高,降低患儿体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效果更显著,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中国医学工程》投稿须知

      2019(2).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等检索系统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和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协办。本刊读者对象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医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等,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及工程人员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