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0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utolumiS 3000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仪样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019(1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AutolumiS 3000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样本管理系统,完善自动化样本检测流程。方法通过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条形码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的综合分析,以实现对AutolumiS 3000样本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结果成功研制出适用于AutolumiS 3000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样本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具有图形交互的运行和调试软件AutolumiS 3000,可支持检测仪的自动进样、样本架识别、关联测试、自动重测功能。基于自反馈的ETH-CAN通讯前端检测装置设计出了新型的发光仪通讯模式,将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与整机控制相结合,使整机运行流畅,提升测速至240测速/h。结论 AutolumiS 3000样本管理系统的应用简化了操作步骤和实验室工作流程,提高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且与LIS的互联可实现数据同步,给医生及患者的报告查询提供了便利,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 皮肤鳞状细胞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及信号通路的生物信息学筛选

      2019(12).

      摘要 (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在线数据库中下载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相关的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GSE42677和GSE53462,利用Limma包筛选肿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DAVID工具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基因和模块。结果两组芯片数据中共同上调表达基因43个,共同下调表达基因65个,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增殖、皮肤发展、先天免疫反应、Toll样受体、趋化因子、转录调控、氨基酸代谢和p53信号通路;构建了这些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获得cSCC相关前20核心基因,分别为CXCL8、 CCND1、 KIT、 PI3、 SPP1、 PLAU、 GATA3、 PLAUR、 CDKN2A、S100A7、KRT16、CXCL1、DEFB4A、ISG15、KRT2、S100A12、KRT6B、ISG20、OASL和IFI6。结论 cSCC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之间存在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CXCL8、CCND1、KIT、PI3、SPP1、PLAU、GATA3、PLAUR、CDKN2A和S100A7等基因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cSCC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围生期高危因素对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影响

      2019(1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围生期高危因素对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136例分娩产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娩产妇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对分娩产妇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影响因素以及高危因素进行总结。结果共136例分娩产妇,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23例,发生率为16.91%(23/136);其中胎儿窘迫11例,发生率为8.09%(11/136),占所有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产妇的47.83%(11/23);新生儿窒息12例,发生率为8.82%(12/136),占所有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产妇的52.17%(12/23)。年龄≥35周岁、胎膜早破、贫血、胎盘异常、羊水污染以及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脐带绕颈、剖宫产、产程延长分娩产妇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风险明显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以及产程延长、脐带绕颈为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围生期高危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娩产妇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影响因素以及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保障母婴安全。

    • 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9(12).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布,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血液科11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治疗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发热,部分血流感染患者合并有其他部位感染。急性白血病未缓解组与缓解组发热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7.8) d vs.(5.2±3.7) d, P=0.015]。粒细胞缺乏组与非粒细胞缺乏组和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组和<7 d组发热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10.2) d vs.(6.1±5.0) d, P=0.001;(6.7±4.9) d vs.(4.9±2.8) d, P=0.030]。1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送检标本390份,共培养到阳性菌株11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1.3%,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0.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8.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多重耐药菌阳性率27.7%,该110例患者血流感染治疗的总体有效率91.8%。结论血流感染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合并的一种严重感染并发症,革兰氏阴性杆菌仍是本病区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原发病未缓解、粒细胞缺乏及其持续时间≥7 d为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流感染的主要预后不良危险因素。

    • 降尿酸治疗策略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糖调节受损结果转归的研究

      2019(1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降尿酸治疗策略运用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糖调节受损人群中,观察研究对象的结果转归。方法选择江门市二级以上综合/专科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糖调节异常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生活方式干预组、对照组,追踪记录其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将治疗后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三组研究对象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生活方式干预组、对照组血尿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可有效阻止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发生、发展。

    • 右美托咪定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后的应用研究

      2019(1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后镇静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3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咪达唑仑组)、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组)。所有入组产妇在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术,镇痛泵镇痛。术后观察组产妇泵入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照组泵入咪达唑仑注射液,持续泵入24 h,调节药物速度使Ramsay镇静评分维持在2~4分。记录两组产妇术前(T_0)、用药前(T_1)、用药后1 h(T_2)、用药后6 h(T_3)、用药后12 h(T_4)、用药后24 h(T_5)这6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镇静评分Ramsay2分到达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用药后1~2 h内干预次数、24 h内不良反应,记录镇痛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患者舒适度≥8分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收缩压、舒张压在T_1、T_2、T_3、T_4、T_5明显低于T_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在T_2、T_3、T_4、T_5明显低于其T_0、T_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在T_2、T_3、T_4、T_5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T_2、T_3、T_4、T_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在T_0、T_1、T_2、T_3、T_4、T_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Ramsay 2分到达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停药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后1~2 h内干预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效果及产妇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后24 h均能提高镇静效果,血液动力学均较平稳;但右美托咪定组术后镇痛效果、产妇舒适度明显优于咪达唑仑组,且右美托咪定具有停药后清醒时间短、用药后24 h内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 脾多肽联合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2019(12).

      摘要 (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脾多肽联合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免疫功能、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局部晚期浸润性乳腺癌87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新辅助化疗,观察组接受TEC (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方案联合脾多肽注射液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TEC方案化疗,治疗第9周评价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并评估患者生活质量(KPS评分)。结果观察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和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PS评分及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多肽辅助TEC方案化疗能够有效提高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019(12).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AECOPD患者8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2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与氧化应激水平。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及用力呼气流量(FEF) 25%~75%时平均流量值均较高,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及抗超氧阴离子能力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N-乙酰半胱氨酸用于AECOPD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提升患者肺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 不同悬吊位点术式治疗中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应用

      2019(1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是一种常见疾病,手术一直是治疗严重盆腔器官脱垂的主要方法。随着微创及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应用,悬吊术因其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少,已成为临床上治疗中盆腔脏器脱垂的常用术式。由于悬吊位点不同,各个手术的适应证和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不同悬吊位点治疗中盆腔脏器脱垂的术式进行了总结。

    • 不同方法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通道的研究进展

      2019(12).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现代影像学、腔镜技术、各种碎石设备的发展以及临床医生经验的不断积累,使得经皮肾镜取石术广泛应用于治疗肾结石,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及疾病治疗效果,并且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利用哪种穿刺指导进行经皮肾镜手术十分重要,该文主要介绍不同方法引导下在经皮肾镜取石术通道建立中的作用以及优缺点。

    • 不同分娩方式对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及预后的影响

      2019(1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分娩方式对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该院妇产科分娩的397例晚期早产儿作为观察样本,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自然分娩组(93例)与选择性剖宫产(ECS)组(217例)与急诊剖宫产组(87例),对比各组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ECS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为41.01%(89/217),急诊剖宫产组发病率为40.23%(35/87),自然分娩组发病率为18.28%(17/93),自然分娩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组中共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5例,肺炎3例,畸形1例,死亡1例,预后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S与急诊剖宫产晚期早产儿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早产儿,且预后不良,应尽量控制剖宫产率。

    • 高龄经产妇妊娠特点及分娩方式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2019(12).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经产妇妊娠特点及分娩方式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产科收治的高龄经产妇(年龄≥35岁)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60例非高龄经产妇(年龄<35岁)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基本信息、既往分娩情况、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是否难产及新生儿结局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总结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特点及分娩方式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经产妇在平均产次、流产史发生率及剖宫产史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产妇的平均年龄、孕前体重及与上胎次间隔时间、剖宫率、分娩周龄、巨大儿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产妇(P<0.05);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新生儿体重及标准体重儿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经产妇妊娠特点及分娩方式会显著影响其妊娠并发症及胎儿标准体重,降低高龄经产妇比例对保障孕妇及胎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对肿瘤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2019(12).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对肿瘤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包括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N),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包括预后营养指数(PNI)、营养危险指数(NRI)和营养评定指数(NAI)及1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TP、ALB、PA及TNF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NI、NRI与NAI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80%,观察组为87.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对肿瘤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作用较好,安全性好,值得推介。

    • 两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2019(12).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两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到该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统计两种检测方式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统计两种检测方式对淋巴结的检出率。结果 DCE-MRI检测诊断准确性高于DWI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淋巴结的检出率高于D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扫描检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准确性更高。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在肝移植围手术期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2019(12).

      摘要 (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在肝移植围手术期肝衰竭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该院移植科收治的9例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共接受18次DPMAS联合小剂量的血浆置换治疗,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前后的检验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总胆汁酸(TBA)呈不同程度下降(P<0.05),胆碱酯酶(CHE)升高(P<0.05)。血氨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有所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3例血压下降,处理后好转,1例出现牙龈出血。结论 DPMAS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用于肝移植围手术期肝衰竭患者,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血氨降低。治疗后凝血指标有所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内镜下减压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Ⅰ、Ⅱ度滑脱

      2019(12).

      摘要 (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减压融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Ⅰ、Ⅱ度滑脱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该院实行内镜下减压、复位、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6例腰椎Ⅰ度滑脱、7例Ⅱ度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微创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8例腰椎Ⅰ度滑脱、12例腰椎Ⅱ度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3~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相比,内镜下减压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Ⅰ、Ⅱ度滑脱的早期疗效显著,虽然手术时间长,但出血少、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且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 地佐辛镇痛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9(12).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地佐辛镇痛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该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8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试验组(n=49)。在术前10 min,对照组患者予以生理盐水静脉注射,试验组予以地佐辛静脉注射,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疼痛程度、躁动程度、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 h,试验组MMSE、Ramsay评分较对照组高,NR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采用地佐辛镇痛可减轻术后疼痛,提升镇静效果,同时可预防认知功能障碍发生。

    • 视频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分析

      2019(12).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视频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治疗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入院24 h内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测,治疗2周后再一次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测,记录与分析治疗前后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后以弥漫性θ波、σ波为主的患儿分别为42例(70.00%)和18例(30.00%),治疗前以弥漫性θ波、σ波为主的患儿分别为20例(33.33%)和5例(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痫性放电发生率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脑电图检测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东莨菪碱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诊Ⅱ型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心衰的效果观察

      2019(1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东莨菪碱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急诊Ⅱ型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Ⅱ型呼吸衰竭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东莨菪碱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间血气指标、心功能指标、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 h、2 h时,观察组患者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值更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 h、2 h时,观察组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更低,左室射血分数(EF)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24 h、48 h时,观察组患者血清NT-proBNP、CRP水平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莨菪碱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能更快更好地改善急诊Ⅱ型呼吸衰竭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患者外周血中NT-proBNP、CRP水平。

    • 血栓弹力图用于新鲜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的功能分析

      2019(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指导临床合理输注血小板,探讨和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在新鲜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的功能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原则要求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中心血站采集供给医院的经过5%二甲基亚砜(DMSO)制备并储存于-80℃的冰冻血小板以及5 d内的新鲜血小板中分别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输注前将120袋血小板进行分组,其中新鲜血小板标本设为A组,按照2∶1比例混合的新鲜与冰冻血小板标本设为B组,按照1∶1比例混合的新鲜与冰冻血小板标本设为C组,冰冻血小板标本设为D组,通过对4组标本TEG参数检测来评估血小板功能情况。结果研究数据显示,A组和C组标本反应时间(R)值较B、D两组明显缩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标本组间比较凝血时间(K值)、ɑ角(Ang)和最大振幅(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和A、D两组比较明显增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3方面比较,A、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在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两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1∶1比例混合的新鲜与冰冻血小板输注有助于降低血液凝固的时间,对血块的凝集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比较适合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 重症监护病房多发性创伤患者神经内分泌动态变化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19(12).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动态改变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多发性创伤患者共93例,多发性创伤患者在ICU治疗的第1、3、7天,检查的指标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皮质醇(COR)、降钙素(PCT),以创伤严重程度(ISS)将纳入的患者依据ISS评分分为轻症组及重症组,评估两组患者的TSH、FT3、FT4、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阳性症状量表Ⅱ(SAPSⅡ)评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入院第3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的TSH、T4较第1天出现升高(P<0.05),FT3、FT4、T3、GH、PRL、COR、PCT较第1天出现下降(P<0.05)。第7天时,重症组患者的TSH、T4较轻症组出现升高(P<0.05),FT3、FT4、T3、GH、PRL、COR、PCT较第1天出现下降(P<0.05)。ISS评分与TSH (r=0.685, P=0.012)、FT3 (r=0.701, P=0.006)、FT4 (r=0.807, P=0.001)、SAPSⅡ(r=0.740, P=0.010)评分呈正相关,与APACHEⅡ评分(r=-0.613, P=0.003)呈负相关。结论 ICU多发性创伤患者神经内分泌动态水平会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出现改变,在临床中针对ICU多发性创伤患者需动态检测患者的激素水平。

    • 脾氨肽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9(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脾氨肽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在临床中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8例手足口病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儿接受利巴韦林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44例)患儿接受脾氨肽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多项心肌酶指标水平、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55%、93.18%,组间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组间对比高灵敏度肌钙蛋白T (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肌酸激酶(CK)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上述心肌酶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IgA、IgM、IgG免疫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36%(P<0.05)。结论对于手足口病患儿,予以脾氨肽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可改善心肌酶以及免疫功能,并从整体上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借鉴。

    • 优化入院流程在妇科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19(12).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入院流程在妇科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传统入院流程住院的妇科择期手术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优化后入院流程住院的妇科择期手术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候床天数、平均住院日以及收治患者人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候床天数较对照组缩短了8 d(P<0.05),平均住院日缩短1.48 d,择期手术患者收治人数同比增长38%。结论优化后的入院流程有助于缩短候床时间、加快床位周转,进而提升医疗效率。

    • 腹腔镜胆道探查应用胆管微切开的可行性和操作技巧

      2019(12).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应用胆管微切开的可行性和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2例通过胆管微切开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的继发性胆道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并就可行性和操作技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次纳入的82例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患者全部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成功率达100.00%。平均手术时间(101.03±37.67)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92±0.55) d,随访12个月以上均未见胆道狭窄、再发结石及严重并发症情况发生。结论与直接切开胆总管前壁和T管引流术相比较,腹腔镜胆道探查应用胆管微切开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而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减少其复发。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疑似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2019(12).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疑似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疑似SDHVD患者144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进行检查,并进一步行介入诊断和治疗。以介入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对SDHVD的诊断效能,以及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再比较两种方法对病变部位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相对于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SDHVD的灵敏度为95.5%,特异度为83.3%,准确度为94.4%。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为0.684,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中等。与金标准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瓣病变和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对二尖瓣病变和主动脉+二尖瓣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8%和76.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SDHVD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亦可准确判断病变部位,可用于对疑似患者的初步诊断。

    • 胸部X线与CT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9(12).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X线与CT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不同诊断方法分为CT组(n=41,行胸部CT检查)及X线组(n=41,行胸部X线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结果 CT组检出准确率为97.56%,X线组检出准确率为9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与X线组对斑片影、结节影、腺泡实质影、间质浸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组肺纹理增粗检出率高于CT组,胸腔积液检出率低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X线与CT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均有显著效果,但胸部X线照射剂量低于CT,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通路的影响

      2019(12).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NOD样受体蛋白-3 (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影响。方法 10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临床疗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 mRNA的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IL-1β、IL-18水平以及NLRP3、ASC、Caspase-1 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明显,其机制与其调节患者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水平有关。

    • 颈椎前路与后路手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生理曲度及预后的影响

      2019(12).

      摘要 (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颈椎前路与后路手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生理曲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该院治疗的MCSM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49例。后路组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LP),前路组接受颈前路分节段减压内固定术(ACHDF)或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ACCF)治疗。观察两组颈椎生理曲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前两组颈椎生理曲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路组颈椎生理曲度较后路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SM患者接受颈椎前路手术及后路手术均是安全、可行的,但前路手术更有利于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

    • 磁共振成像评估宫颈癌放疗疗效的价值观察

      2019(12).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宫颈癌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112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宫颈癌患者放疗前、放疗后半年影像学特点、弥散系数(ADC)值。结果有效组ADC值(1.652±0.026),明显高于无效组的(1.135±0.013),肿瘤最大径(4.01±1.01) cm,明显小于无效组的(5.87±1.2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MRI扫描提示病灶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瘤组织实性部分、宫颈组织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坏死组织T1WI呈低信号、坏死组织T2WI呈高信号,放疗结束后半年复查发现有效组MRI扫描提示宫颈癌病灶彻底消退,肿瘤不同程度缩小,T1WI、T2WI、DWI序列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提示轻微强化或不强化。结论临床中可参照宫颈癌放疗前后MRI影像学特点及ADC值等,有效评估宫颈癌患者放疗疗效。

    • 地诺前列酮栓对妊娠晚期引产的孕产妇引产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2019(12).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栓对妊娠晚期引产的孕产妇引产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该院住院产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催产素引产,观察组采用地诺前列酮栓引产。观察两组患者宫颈成熟度、引产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宫颈成熟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止用药时、用药24 h的宫颈成熟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过度刺激、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产妇使用地诺前列酮栓引产效果较使用催产素更好,引产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2019(12).

      摘要 (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COPD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与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 (IL-8)水平、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率(FEV1/FV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RP、TNF-α、IL-8水平均较低,FVC、FEV1/FVC、FEV1水平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噻托溴铵治疗COPD稳定期可显著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较高临床推荐价值。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体内ZO-1、IL-18、PAF水平变化意义研究

      2019(12).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体内的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1 (ZO-1)、白细胞介素-18 (IL-18)以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代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时期50例健康者作为参照组,检测两组入选者体内的ZO-1、IL-18以及PAF水平,分析以上指标变化的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体内的ZO-1、IL-18以及PAF检测平均值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体内ZO-1、IL-18的蛋白定性表达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人相比,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体内的ZO-1水平、IL-18以及PAF值有所上升,表示疾病已累及肠道,全身感染情况严重,临床应借助此类指标进行病情预估。

    •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对预后及主动脉重塑的影响观察

      2019(12).

      摘要 (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TAD)患者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TEVAR)对预后及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行腹膜支架TEVAR术的120例TA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及术后复查CTA图像,选取近端破口水平及气管分叉水平两个平面,对其真腔、假腔直径进行测量,并计算出术后不同时间点真、假腔变化率。结果 120例患者行TVEAR术均获得成功,术后ICU入住时间为(3.32±1.87) d,住院时间为(7.24±1.84) d,术后30 d内病死率为0.83%。出院后定期影像随访,所有患者均无支架塌陷、移位、变形,日常生活无严重影响,未见截肢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生存质量良好;随访过程中,3例患者因脑梗死而死亡。对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主动脉真假直径直径进行对比,近端破口水平:术后真腔扩大和假腔缩小于术后1个月、12个月最为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于术后3个月、6个月维持比较稳定水平;气管分叉水平:术后真腔直径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长(P<0.05),假腔直径逐渐减小(P<0.05)。结论 TEVAR术治疗TAD疗效较好,胸主动脉段重塑满意,患者预后较佳。

    • 非创伤性充填修复对龋齿患儿充填物脱落及继发龋发生的影响

      2019(12).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非创伤性充填修复对龋齿患儿充填物脱落及继发龋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龋齿患儿98例,按单盲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充填修复治疗,试验组采用非创伤性充填修复治疗,治疗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充填物脱落情况、继发龋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充填物脱落率(7.14%)、(10.71%)均较对照组(23.08%)、(32.69%)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6个月、12个月继发龋发生率(0.00%)、(5.36%)均较对照组(11.54%)、(19.23%)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龋齿采用非创伤性充填修复治疗效果确切,可降低继发龋发生率,减少充填物脱落情况发生。

    • 超声、CT和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19(1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肠梗阻应用超声、CT和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该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该院接收的例96例肠梗阻患者,分别对患者使用超声、CT和X线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比较三种诊断结果。结果超声和CT在肠绞窄、梗阻部位检出率以及梗阻诊断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梗阻原因检出率、肠绞窄检出率、梗阻部位检出率以及梗阻诊断率上,超声和CT全部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和CT误诊率、漏诊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和X线误诊率、漏诊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和CT误诊率、漏诊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梗阻诊断中应用超声和CT均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且优于X线,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中国医学工程》2019年第27卷总目次

      2019(1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

    • 《中国医学工程》投稿须知

      2019(1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等全文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本刊读者对象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医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等,报道医疗领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