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
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术中自体血回输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公开发表的有关恶性肿瘤患者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文献,并对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进一步的检索。两人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共计13 6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OR=0.68, 95%CI:0.57~0.83;P <0.0001)和增加患者术后生存率(HR=0.78, 95%CI:0.65~0.93;P=0.006)。结论自体血回输技术在恶性肿瘤患者术中使用不会促进肿瘤复发且不会对患者术后生存率造成负面影响。
2019(10).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甲状旁腺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按照手术过程中是否采用纳米碳示踪剂定位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其中试验组应用纳米碳示踪剂定位方法,对照组未应用纳米碳示踪剂定位(根据多普勒超声诊断和手术中病理切片来确定病灶的具体范围和大小等)。对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误切率、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急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激素降低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甲状旁腺误切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急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激素降低率等参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试验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甲状旁腺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2019(10).
摘要: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万古霉素运用于慢性骨髓炎创面不愈合及软组织缺损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纳入的60例慢性骨髓炎创面不愈合及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采取封闭负压引流+万古霉素,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 (IL-6)水平。结果研究组骨吸收、骨缺损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的CRP、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1个月、3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个月、1年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万古霉素运用于慢性骨髓炎创面不愈合及软组织缺损中效果明显,可缩短治疗时间,促进骨缺损愈合,改善炎症反应,减少复发率,为预后提供保障。
2019(10).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该院择期行髋关节手术的110例老年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前(T0)、麻醉15 min后(T1)、麻醉30 min后(T2)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8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T0时刻比较,两组T1、T2时刻SBP、DBP、HR、SpO_2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T1、T2时刻SBP、DBP、HR、SpO_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5%)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并帮助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较少。
2019(10).
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 (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检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进行冠心病诊断治疗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一时间段在该院进行体检的非冠心病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CRP、CysC、Hcy检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中不同狭窄程度患者以及不同冠心病分型患者的CRP、CysC、Hcy水平。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CRP、CysC、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CRP、CysC、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狭窄组患者CRP、CysC、Hcy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5)。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CRP、CysC、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发现CRP、CysC、Hcy水平与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之间CRP、CysC、Hcy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CRP、Hcy水平上,心肌梗死患者水平最高,稳定型心绞痛水平最低,CysC水平方面不稳定型心绞痛水平最高,心肌梗死患者水平最低。结论 CRP、CysC、Hcy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冠心病的诊断、病情发展的监测、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2019(10).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该院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无创通气方法的不同分为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 HFOV)组(58例)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组(66例),对两组患儿无创通气后12 h内的动脉血气指标、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出生即刻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以及氧合指数(O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无创机械通气后1 h后nHFOV组PaCO2水平相比NIPPV组明显降低,OI相比NIPPV组明显增高(P <0.05);通气3 h后nHFOV组PaCO_2水平明显低于NIPPV组(P <0.05);通气12 h后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过程中,nHFOV组患儿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相比NIPPV组明显减少(P <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和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均可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在提高患儿的肺氧合能力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但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改善通气功能方面更加具有优势。
2019(10).
摘要:随着医疗设备发展的日新月异,工作特性和工作环境的改变导致临床工程师可能遭遇到生物性伤害、机械伤害、电击伤害、辐射伤害、烧烫伤、化学伤害以及心理伤害等各种职业暴露性伤害,这将对工程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危及生命。低工龄临床工程师作为职业暴露高发人群,有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减少其职业暴露的发生,有效保障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安全进行,保证临床工程师的身心健康。
2019(10).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宫颈癌不同时辰放疗方式,为选择宫颈癌最佳放疗时间点提供临床依据,以提高放疗效果,同时降低放疗的毒副作用。方法将6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时辰早组30例,9∶00~11∶00放疗,时辰晚组30例,21∶00~23∶00放疗,评价放疗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时辰晚组肿瘤的完全缓解率(83.3%)较时辰早组(76.7%)稍高,但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辰早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较时辰晚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局部中晚期不可手术宫颈癌患者,时辰晚放疗与时辰早放疗相比,近期疗效无明显提高,时辰早放疗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
2019(10).
摘要: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8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观察组为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较严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阶段,观察组疼痛程度逐渐改善,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17.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中采取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案利于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保证安全性,值得推广。
2019(10).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掌背侧联合入路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2、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桡骨远端C2、3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011年12月至2016年1月采用掌背侧联合入路和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2、3型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掌背侧联合入路组(A组) 33例,按AO/OTA分型:C2型15例,C3型18例;外固定组(B组)29例,按AO/OTA分型:C2型11例,C3型18例。通过对两组术后影像指标、功能指标,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比较,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均获随访,A组12~37个月,平均20.1个月;B组12~43个月,平均23.7个月。X线示两组骨折全部愈合。两组的术后影像指标、腕关节活动度和Gartland-Werley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掌背侧联合入路治疗桡骨远端C2、3型骨折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2019(10).
摘要:目的观察正念干预联合信息支持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该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正念干预联合信息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负性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以及两组患者干预后依从性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干预后GSE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干预后HAMA、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依从性休息、饮食、用药、锻炼、并发症预防、戒烟酒6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正念干预联合信息支持可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和治疗依从性。
2019(10).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取栓联合动静脉溶栓与单纯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2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实施血管内机械取栓联合动静脉溶栓治疗的11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10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牛津残障量表(OHS)预后情况和治疗期间并发症。结果治疗前,NIH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7 d、30 d时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OHS量表评价致残率为25.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4, P=0.011)。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7.96%,明显低于对照组22.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5, P=0.017)。结论血管内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2019(10).
摘要: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决策和医患关系的现状,探索新的社会矛盾下医疗决策模式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0个护理单元(内科片和外科片各5个)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决策参与期望量表、患者对医疗决策参与满意度调查问卷、医患关系问卷,采用SPSS 22.0对以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256份,其中139名(54.30%)患者选择医患共同决策模式,67名(26.17%)患者选择主动决策模式,50例(19.53%)患者选择被动决策模式。选择医患共同决策模式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总满意度得分为(76.73±2.32)分,明显高于主动与被动角色模式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患共同决策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和谐医患关系。
2019(10).
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3 600份病案,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取传统病案管理的1 800份病案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取微信平台病案管理的1 800份病案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病案管理质量、病案缺陷发生情况、病案归档及医护人员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A级护理病案率为88.06%,高于对照组的84.78%(P <0.05);对照组护理病案缺陷发生率为1.61%,高于观察组的0.78%(P <0.05);观察组病案归档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病案归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结论将微信平台应用于病案管理中可提高护理病案质量,减少护理病案缺陷,提高病案归档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缩短归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2019(10).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收集该院78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MRI常规、DTI扫描,分析患者的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水肿旁白质区的各项异性分数(FA值)、rFA值,并计算正常白质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同时分别测量灌注最明显区域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值,计算出病变区与正常脑白质区的比值rCBV、rCBF。结果 78例胶质瘤患者中,26例低级胶质瘤,52例高级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的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区、水肿旁白质区的FA值、rFA值均显著高于高级别胶质瘤的FA值、rFA值(P <0.05);低级别胶质瘤的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正常白质区的ADC值依次为(1.012±0.085)、(1.198±0.127)、(0.781±0.231),均显著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1.195±0.129)、(1.014±0.153)、(0.847±0.178)(P <0.05)。结论 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与常规MRI比较,其FA值、rFA值、ADC值能有效判断胶质瘤分级,为医师的治疗提供信息。
2019(10).
摘要:目的探讨悬吊式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育龄期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该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卵巢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48例采用悬吊式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性激素水平、妊娠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少,自然妊娠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FSH、LH水平较对照组低,E_2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早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期卵巢囊肿患者采用悬吊式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可减轻机体创伤,且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较小,利于提升术后自然妊娠率。
2019(10).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经放射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接受放射治疗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射治疗靶区是否包括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将研究对象分为保乳术后组(不包括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和改良根治术后组(包括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各60例;分别在放疗前、放疗后半年、1年、3年、5年对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激素水平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另随机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结果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与乳腺良性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根治术后组放疗后5年的各项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保乳术后组放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甲状腺功能方面,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与乳腺癌患者不存在显著差异;乳腺癌患者接受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放射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其甲状腺功能,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应定期检测,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2019(10).
摘要:目的研究320排CT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室功能关系的评估。方法临床纳入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104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四组,分别为<10分组、10~29分组、30~60分组、>60分组。另纳入该院同期进行体检的3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CT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室的关系。结果五组研究对象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排出量(SV)以及心排出量(CO)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分组LVEF水平低于30~60分组,30~60分组低于10~29分组,10~29分组低于<10分组和对照组(P <0.05);>60分组左心室心肌质量(LVMM)水平高于30~60分组,30~60分组高于10~29分组,10~29分组高于<10分组和对照组(P <0.05)。结论冠状动脉狭窄可引起患者心脏功能降低,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加重,形成恶性循环,320排CT检查方便,结果可靠,可有效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左心室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9(10).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CDFI)联合颈部血管超声(CUS)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SCI)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52例ASCI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CDFI、CUS检查。对比两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颈动脉收缩期内径(Ds),CDFI、CUS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ASCI患者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Vd、Vs水平较对照组低,cIMT、Ds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CDFI检出ASCI阳性33例,检出阴性71例,CUS检出ASCI阳性39例,检出阴性65例,CDFI、CUS联合检出ASCI阳性患者55例,检出阴性患者49例;CDFI联合CUS检查ASCI患者,敏感度(96.15%)、准确度(93.27%)较CDFI (57.69%、75.96%)、CUS (67.31%、79.81%)单独诊断高(P <0.05),联合检查特异度(90.38%)与CDFI (94.23%)、CUS (92.31%)单独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CI患者Vd、Vs、cIMT及Ds水平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检测Vd、Vs、cIMT、Ds水平可为ASCI诊断提供指导。CDFI联合CUS检查ASCI患者,能提高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2019(10).
摘要:目的观察经改良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女性T2期膀胱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观察长期随访的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膀胱癌患者共42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传统术式) 20例和观察组(改良术式) 22例,对照组在切除膀胱时进行直肠子宫平面分离,依次离断膀胱侧蒂、子宫主韧带、尿道,切除子宫、阴道前臂,之后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在游离输尿管后进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离膀胱子宫平面,进行阴道前壁暴露,显露膀胱颈切除膀胱,切断阴道侧壁及后壁。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及术后早期(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期间的3年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经多因素分析T2期膀胱癌患者DFS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均少于对照组(P <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对照组死亡人数为7例,OS为65.00%(13/20),DFS为55.00%(11/20),观察组死亡人数为7例,OS为68.18%(15/22),DFS为59.09%(13/22),两组患者的OS和DFS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结果表明肿瘤多发(HR=0.242, 95%CI=0.104~0.864, P=0.006)、肿瘤直径≥5 cm (HR=0.345, 95%CI=0.761~0.976, P=0.020)为预测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改良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女性T2期膀胱癌患者较传统腹腔镜术式治疗的术中出血率及输血率较低,不会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而针对患者随访的预后情况分析,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2019(10).
摘要:目的观察地西他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该院治疗的MDS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地西他滨治疗,记录其疗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地西他滨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90例患者总体疗效中,完全缓解10例(11.11%),部分缓解12例(13.33%),骨髓完全缓解8例(8.89%),血液学改善17例(18.89%);按照预后情况分组比较疗效发现,预后中间组患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骨髓完全缓解、血液学改变例数与预后不良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重度贫血、有无粒细胞缺乏、有无血小板减少、有无多系细胞系减少患者之间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血细胞减少、多系细胞系减少是地西他滨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结论地西他滨治疗MDS疗效较佳,但发病时血细胞减少和多系细胞系减少或可对疗效产生影响。
2019(10).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马尼地平对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顺应性和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23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10 mg/d。观察组服用盐酸马尼地平片10~20 mg/d,连续治疗8周。记录并计算颈动脉动脉顺应性(AC)、血管僵硬参数(β)和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比较两组尿白蛋白/肌酐(A/C)、血钾、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8周时,内膜中膜厚度(IMT)、β、Ep、A/C、UAE明显降低(P <0.05),AC明显增加(P <0.05)。其中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钾、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马尼地平能通过改善动脉顺应性,改善血管弹性,并能通过降低微量白蛋白尿水平保护肾功能。
2019(10).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在该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观察分析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5周及10周时,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状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2019(10).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肺泡灌洗及吸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呼吸力学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更高(P <0.05);治疗后,两组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值压(PIP)、呼吸做功量(WO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氧合指数(OI)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PaO_2、OI水平较对照组高,PaCO_2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呼吸力学指标及氧合指数。
2019(10).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疗效。方法选取该院SandersⅡ~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68例(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4)与常规组(n=34)。常规组实施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实施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微创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围手术基本情况、足跟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及手术用时较常规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常规组少(P <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优良率(94.12%)高于常规组(76.47%),且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常规组(32.35%)(P <0.05)。结论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微创钢板内固定应用于SandersⅡ~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可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恢复足跟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19(1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6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前7 d时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结果以病理检查为标准,65例患者经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87.50%、特异性为75.76%、准确率为94.64%、阳性预测值为77.78%、阴性预测值为86.21%。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2019(10).
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复杂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62例复杂踝关节骨折儿童临床诊治及随访资料,纳入患儿在临床治疗期间均应用3D打印技术,分析本组患儿手术治疗情况及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62例复杂踝关节骨折患儿手术均顺利开展,共植入钢板78块、螺钉168枚,平均手术时间(51.26±11.03) min,平均X线照射次数(4.03±1.01)次,术后1年复查X线片提示踝关节骨折复位良好,钢板以及螺钉在位良好;62例患儿术后1、2、3个月运动功能评分依次明显升高,且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童复杂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3D打印技术,将有利于精准观察骨折部位,提高治疗疗效。
2019(10).
摘要:目的分析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运动耐力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后心功能变化状况、步行10 min(10MWT)后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服药后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服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10MWT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对提高扩张型心肌病治疗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改善心功能恢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2019(10).
摘要:目的研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微循环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行PCI术患者13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替格瑞洛。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微循环功能及凝血功能,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循环抵抗指数(IM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BG)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PAgT)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使用替格瑞洛治疗,可以促进微循环及凝血功能优化,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预后。
2019(10).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采用胸腺肽α1联合抗结核方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06例,按单盲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3HRZE/6HRE方案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加用胸腺肽α1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痰菌转阴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4.34%)、痰菌转阴率(92.45%)较对照组[(81.13%)、(77.3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6、4.711, P=0.038、0.030);治疗后,试验组CD4~+(40.19±6.84)%、CD4~+/CD8~+(1.32±0.29)水平高于对照组[(35.26±7.15)%、(1.19±0.24)],CD8~+(24.85±3.65)%水平低于对照组(28.65±4.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27、2.514、5.095, P=0.000、0.012、0.000)。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采用胸腺肽α1联合抗结核方案治疗可提高痰菌转阴率、临床疗效,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
2019(10).
摘要:目的分析肠道益生菌辅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患者糖脂代谢、氧化损伤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97例,均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患者,平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肠道益生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GLU)、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TC、GLU、SO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ALT、AS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肠道益生菌辅治可有效改善糖脂代谢、肝功能,降低氧化损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2019(10).
摘要:目的探讨下肺韧带松解有无对行胸腔镜手术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残腔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NSCLC患者共114例,其中行下肺韧带松解64例设为对照组;术中未行下肺韧带松解5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总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残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左肺和右肺上叶残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胸腔镜术式,改良胸腔镜术式治疗NSCLC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且对术后康复、并发症及残腔率并无不利影响。
2019(10).
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康复中心的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所在社区慢性病管理的老年高血压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仅接受医院医师制定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社区康复中心医师进行诊疗干预。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后在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经社区康复中心干预后,观察组收缩/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其血压控制效果良好;另外,观察组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及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生命质量SF-36量表的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利于血压的控制。结论社区康复中心干预可有效控制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增强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得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所提高,值得推广。
2019(10).
摘要:目的探究在乳腺癌联合治疗方案中辅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应用奥氮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TEC方案治疗后引发恶心呕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化疗前30 min均给予4 mg托烷司琼和10 mg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化疗前一日晚上连续三日口服5 mg奥氮平,评价两组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缓解率(86.67%)高于对照组(56.67%)(P <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性恶心呕吐发生率(6.67%)及延迟性恶心呕吐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0.00%,23.33%)(P <0.05)。结论对乳腺癌联合治疗方案中辅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治疗中应用奥氮平联合治疗,可有效预防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2019(10).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等全文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本刊读者对象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医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等,报道医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