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
摘要:目的分析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该院因POP II-IV接受经阴盆底重建手术(TVM)的患者227例,分析患者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分)、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评分)、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分)、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评分)以及术后复发率及手术并发症情况,共随访2年。结果术前与术后的POP-Q评分比较,客观治愈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POP-Q中的各位点值均上升,达到解剖学复位。术后的PFDI-20及PFIQ-7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PISQ-12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脱垂复发率为4.42%,疼痛发生率为8.81%,网片暴露率为4.85%,主观满意率为96.5%。结论经阴盆底重建术治疗II-IV度POP安全、疗效确切,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地提高和改善,是POP的理想术式。
2019(1).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的手术疗效、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60例胃癌根治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组,每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后每月回访1次,分析腹腔镜手术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相比较,腹壁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各2例,腹腔镜组术后肺部感染5例,肠粘连1例,开腹组术后肺部感染8例,肠粘连2例,均经过保守治疗恢复正常。腹腔镜组复发率、转移率、病死率分别为5.00%(4/80)、6.25%(5/80)、3.75%(3/80),而开腹组分别为6.25%(5/80)、10.00%(8/80)、7.50%(6/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住院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病死率无明显增加,临床疗效显著。
2019(1).
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中近5年(2013年‐2018年)发表的关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与开腹术治疗胆管结石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病例对照研究,共1 521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766例,开腹组7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在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开腹术,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但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验证。
2019(1).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抽动障碍患儿问题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在2014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根据临床表现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加以认知行为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以疗效评价、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及问题行为作为评价指标。结果疗效判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00%vs. 76.00%)(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运动性抽动评分、发声性抽动评分及Coners父母问卷得分均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较单独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提高抽动障碍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YGTSS评分、改善问题行为。
2019(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介入血管内治疗后替罗非班维持抗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介入血管内治疗,对照组介入治疗后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介入治疗后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和观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BI评分高于对照组,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介入血管内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不仅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又可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2019(1).
摘要: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在良恶性胸腹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胸腹腔积液标本150例,均经影像学、实验室、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及临床表现明确诊断,将恶性胸腹腔积液70例纳入恶性组,将良性腹腔积液80例纳入良性组,每例标本均同时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和DNA倍体分析,计算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DNA倍体分析的灵敏度显著高于脱落细胞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高于脱落细胞学检查,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低于脱落细胞学检查,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良恶性胸腹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DNA倍体分析的灵敏度显著高于脱落细胞学检查,且保证了较高的特异度和准确度,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2019(1).
摘要:目的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研究,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5例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能力。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肢Fugl-Meyer运动评分、下肢Berg平衡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DL各维度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评分、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AC评分、6 min步行距离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其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步行及平衡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2019(1).
摘要:目的探讨负荷量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该院2018年1月‐6月收治的8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急诊PCI术前即刻嚼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组急诊PCI术前即刻嚼服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术后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比较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心肌灌注水平、左室EF值、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等。结果观察组心肌灌注分组级(TMPG)3级的例数多于对照组,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2 h、24 h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随访期间的MACE、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负荷量替格瑞洛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灌注,减少MACE的发生。
2019(1).
摘要:目的研究Nobel Active种植体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7月于种植科就诊行上颌前牙美学区Nobel Active种植修复的患者33例,观察修复后的种植体存活率及软组织美学效果。结果种植体的存活率为100%,33例患者中11例患者的龈乳头指数为2,余留患者的龈乳头指数为3。结论利用Nobel Active进行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可以获得良好的美学修复效果。
2019(1).
摘要:目的了解延边地区房间隔缺损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是地区唯一三甲综合医院,该院疾病数据趋于普查数据,收集该院2016年先天性心脏病,以统计局公开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口特征为基准,进行数据分析,估测出生儿房间隔缺损患病率、幼儿和小学生房间隔缺损患病率、成人房间隔缺损患病率和各个年龄段房间隔缺损直径大小。结果房间隔缺损(ASD)128例,男51例,女77例。继发孔型111例,占87%。0~1岁51例,估计出生儿ASD患病率28.776/万;4~7岁9例,估计幼儿患病率2.18/万;8~14岁3例,估计小学生患病率0.35/万;≥15岁病例57例,估计成人患病率0.27/万。小型ASD55例,占43.0%。结论延边地区先心病排列为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ASD以继发孔型ASD、小型ASD为主。估计2016年出生儿ASD患病率28.776/万。
2019(1).
摘要:目的了解当前郑州市外伤后破伤风预防用药的现状。方法对参加郑州市急救医师复训会议的执业医师312人,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郑州市目前外伤后破伤风预防用药的现状,以及对《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的知晓率。结果医师对外伤后破伤风预防用药的指征比较宽,无指征用药较多,对破伤风类毒素、抗毒素、免疫球蛋白应用后引起的主动或者是被动免疫大部分医师不清楚;对专家共识的发布绝大多数人不知晓。结论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用药是急诊科医师日常工作一项重要内容,目前郑州市临床实际应用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急诊医师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019(1).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及术后炎症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10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施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 d、3 d、5 d时相关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两组术后1 d、3 d、5 d时IL-10、TNF-α水平均持续下降,两组相比,观察组更低;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快速、有效、术后并发症少、炎症反应轻等优点,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值得推广。
2019(1).
摘要:目的分析35~37周孕妇GBS带菌情况及其妊娠结局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7月进入该院体检和生产的产妇1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族链球菌(GBS)检测结果分为带菌组(42例)和正常组(120例)。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差异,比较两组所产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带菌组孕妇顺产率35.71%明显低于正常组62.50%(P <0.05),产钳助产率16.67%明显高于正常组2.50%(P <0.05);带菌组产妇出现胎膜早破、早产和产褥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带菌组新生儿患肺炎、败血症、窒息及黄疸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 <0.05)。结论35~37周孕妇GBS带菌率为25.93%,带菌孕妇产钳助产比例高,且孕妇及新生儿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性增加。
2019(1).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刮除联合真空封闭引流(VSD)负压吸引治疗足部巨大痛风石合并骨破坏、软组织坏死的疗效。方法对16例足部巨大痛风石合并骨破坏、软组织坏死的患者采取手术刮除痛风石、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后采用VSD对创面进行负压吸引,对该治疗方式进行疗效评定。按不同的治疗效果对疗效分为优、良和差3级。结果采用该治疗方式治疗的16例患者疗效优良者15例,占治疗百分比93.8%;疗效差者1例,最终选择截趾处理。结论手术刮除联合VSD负压吸引术是治疗足部巨大痛风石并骨破坏、软组织坏死的一种有效方式。
2019(1).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1.5T磁共振(MR)在诊断胶质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到该院检查的80例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当时的诊断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2例,采用128层螺旋CT扫描进行检查;观察组38例,采用1.5T MR扫描进行检查。对比两组分级诊断情况及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检测的准确性(97.36%)及敏感性(94.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准确性(80.95%)和敏感性(6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不论是在低级别胶质瘤的检出率还是高级别胶质瘤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低级别胶质瘤检出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1.5TMR对胶质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胶质瘤较为理想的诊断手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1).
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3月到该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的130例患者,均给予CTA检查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检查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A检查对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预测准确值分别为96.99%、81.25%、72.22%、98.17%、95.60%。结论 CTA可以准确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价值较高。
2019(1).
摘要:目的对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及对相关激素分泌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0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参照组进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激素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比较,观察组均较参照组优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达到良好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2019(1).
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7年1‐6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3个月后比较心功能恢复情况、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血糖水平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心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7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在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曲美他嗪不仅能够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绞痛,促进心功能恢复,还能降低血糖水平。
2019(1).
摘要: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雷贝拉唑治疗上腹痛综合征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接受治疗的上腹痛综合征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入院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疗程均为8周,于入组、治疗第8周末评估患者的症状、心理状态。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上腹痛综合征患者,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雷贝拉唑治疗优于单用雷贝拉唑,且同时能改善患者情绪状态。
2019(1).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经桡动脉介入(TRI)术后患者肢端肿胀等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10月TRI途经行冠脉介入治疗的1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早期传统术后护理方法管理;将2018年1月‐3月TRI途经行冠脉介入治疗的142例患者作为改良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改进后的护理方法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肢端肿胀、出血、压创例数,并通过问卷调查疼痛明显、患者担心出血、感觉压迫过紧以及宣教不足的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在肢端肿胀(7.0%vs. 64.1%,P=0.000)、压创(2.1%vs. 11.1%,P=0.003)、疼痛明显(0.0%vs. 15.4%,P=0.000)、担心出血(4.2%vs. 12.8%,P=0.012)、感觉压迫过紧(4.9%vs. 22.2%,P=0.000)几个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用于解决TRI患者术侧肢端肿胀这类多因素问题,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实现优质护理的发展目标。
2019(1).
摘要:目的研究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用药效果。方法撷取本院650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中的110例,撷取时间为2014年4月‐2017年4月,分组原则以抽签法为主,分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予以多巴丝肼治疗,观察组予以普拉克索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帕金森综合评分表(UPDRS)评分、不良反应、睡眠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76.4%)比较,观察组(96.4%)较高;与对照组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UPDRS评分比较,观察组较低;与对照组不良反应(20%)比较,观察组(3.6%)较少;与对照组睡眠质量比较,观察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普拉克索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睡眠质量,值得借鉴。
2019(1).
摘要: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谷胱甘肽对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该院治疗的妊娠期胆汁淤积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比较两组症状改善、肝功能、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皮肤瘙痒程度评分、黄疸消失时间、瘙痒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早产、胎儿窘迫、剖宫产发生率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谷胱甘肽治疗可有效改善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不适症状,保护肝功能,改善妊娠结局,且用药较安全。
2019(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采用他汀类与其他药物联用导致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的常见种类、临床表现及引发不良反应的常见药物等情况。结果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肌肉毒性,有20例(33.33%);其次为肝毒性,有14例(23.33%)。引发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药物为辛伐他汀,有27例(45.00%);其次为阿托伐他汀,有17例(28.33%);引发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联用药物种类为降压药或抗心肌药,有20例(33.33%);其次为降脂药,有12例(20.00%)。结论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不当可引发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药物类型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2019(1).
摘要: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的血清学检测联合幽门螺杆菌(Hp)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宝鸡市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505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ⅠSA)检测患者的血清PG Ⅰ、PG Ⅱ及G-17水平,计算PG Ⅰ/PG Ⅱ比值(PGR),并对患者进行胃镜、活检及幽门螺杆菌检查。根据血清PG Ⅰ、PGR、G-17将受检者分为A[G-17(-)PG(-)]、B[G-17(+)PG(-)]、C[G-17(-)PG(+)]及D[G-17(+)PG(+)]4组,根据胃镜检查将受检者分为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包括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结合内镜活检和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受检者血清PG和G-17与胃癌的关系。再将D组分为Hp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之间胃癌检出率的差别。结果受检者中早期及进展期胃癌共17例(3.4%),浅表性胃炎112例(22.2%),萎缩性胃炎376例(74.5%),胃癌检出率为3.4%(17/505)。A、B、C及D 4组分别为295例(58.4%)、21例(4.2%)、151例(29.9%)和38例(7.5%),4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1.0%(3/295)、4.8%(1/21)、2.6%(4/151)和23.7%(9/38);D组胃癌检出率明显高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PG 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PGR水平低于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萎缩性胃炎组G-17水平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PG、G-17可以作为胃癌筛查的指标,联合Hp检测对于筛查阳性的患者行胃镜及病理检查,可提高胃癌的检出率。
2019(1).
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BI)评分较对照组高,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且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
2019(1).
摘要:目的探讨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干预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患儿效果及对语言、图片表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患儿96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语言认知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器具辅助口部运动,比较干预后两组的干预效果、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评分及患儿的语言、图片表达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S-S评分、语言和图片表达功能评分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S评分、总有效率及语言图片表达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干预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效果好,能有效提高患儿语言、图片表达功能,改善语言交流障碍,有一定推广意义。
2019(1).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9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多索茶碱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2%、76.56%,治疗组咳嗽、气喘、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1.88±0.53)d、(2.76±0.81)d、(3.86±0.65)d,对照组咳嗽、气喘、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3.68±1.74) d、(5.97±1.45)d、(6.97±1.78)d,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症状消失时间较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较高,症状改善明显。
2019(1).
摘要:目的分析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2例顽固性气胸患者,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胸腔引流术治疗31例作为对照组,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31例作为试验组,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8%,高于对照组的77.4%;治疗后患者的肺活量、1秒用力呼气、呼气流速峰值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45%、12.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推广。
2019(1).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12例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传统止血手段,观察组(62例)行改良式宫颈环扎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红细胞输注量均明显比对照组更少(P <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子宫切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两组均未发生产褥感染、子宫缺血坏死及宫腔积血等并发症,子宫复旧良好。结论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能够迅速、有效地止血,减少红细胞输注,缩短住院时间,并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2019(1).
摘要: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该院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92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凝血功能、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43/46),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比对照组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机体凝血功能的同时,利于降低复发率,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且用药安全。
2019(1).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50例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该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雌激素—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的水平以及窦性卵泡数量。结果该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FSH、LH均高于术前,E2低于术前,窦性卵泡数量少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该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FSH、LH、E2、窦性卵泡数量均与术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可对患者的卵巢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术后的恢复,这种影响会逐渐减少。
2019(1).
摘要:目的总结4例食管癌术后胸胃气管/主支气管瘘(GTF)诊治经验及教训,并探讨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12月4例食管癌术后胸胃气管瘘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影响因素、发病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3例胸胃支气管瘘经保守治疗无效,1例经覆膜气管支架置入后获得暂时生存。结论胸胃气管瘘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保守治疗不能使患者获得生存,气管覆膜支架置入会使患者短期获益,手术有可能是其最佳选择。
2019(1).
摘要:目的探究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6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根据家属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n=51)和常规组(n=45)。干预组患儿予以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干预,常规组患儿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和干预6个月后发育情况(精细运动、大运动、语言、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差异。结果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大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语言、适应能力、社交行为等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可有效提高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
2019(1).
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该科2018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双盲法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米氮平治疗。于治疗后4、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症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8周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抑郁症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4、8周时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2019(1).
摘要:目的分析胸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对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84例胸腔积液待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细胞学涂片、HE染色及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对比单纯细胞涂片HE染色及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分析转移性腺癌细胞、恶性间皮瘤及反应性增生间皮细胞各抗体的阳性染色情况,并计算阳性率。结果单纯细胞涂片HE染色与细胞块免疫组化的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最终确诊为恶性类型的39例患者中,经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明确为恶性的有38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7.44%;肺腺癌细胞对CK7、MOC-31、CD15、Ber-EP4、TTF-1及CEA的阳性表达率较高;间皮病变细胞对CK5/6、Calretinin、WT-1及Desmin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上述抗体组合在肺腺癌与间皮病变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在胸腔积液检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019(1).
摘要:目的为提高医学检验人才的综合能力,讨论加强实验室软件和硬件建设的必要性。方法①完善制度,形成管理体系;②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③校企合作,提供实习就业岗位。结果通过以上培养方法,实验室软件和硬件得到极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结论加强医学高等院校实验室软件和硬件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输送高质量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
2019(1).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等检索系统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和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