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0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脂肪因子chemerin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8(9).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此研究于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分为子宫内膜癌组(3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25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的血清chemerin水平,同时测定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等,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子宫内膜癌组血清chemerin水平为(421.55±191.66)ng/ml,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血清chemerin水平为(403.83±179.66)n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chemerin水平的(299.07±186.24) 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子宫内膜癌组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血清chemer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hemerin与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血脂呈正相关(r分别为0.280、0.381、0.410、0.485、0.315、0.548、0.550,均P <0.05)。结论血清chemeri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增高,提示chemerin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 手足口病信号转导和激活转录因子3表达研究

      2018(9).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发病机制,阐明细胞因子白介素6及其信号转导和激活转录因子3的表达。方法抽取59例手足口病患儿和30例正常小儿外周血,离心提取上清液和制备外周血单核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信号转导和激活转录因子3蛋白(STAT3)的表达。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IL-6、IL-10、IL-17)较正常儿童升高,分别是[(40.0±6.2),(54.0±8.5),(33.0±4.4) pg/L)和(17.0±5.5),(23.0±3.4),(19.0±4.2)p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信号转导和激活转录因子3蛋白分别是(126.60±2.67)和(125.90±3.7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和激活转录因子3蛋白较正常儿童升高,分别是(72.31±2.46)和(0.00±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炎症细胞因子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进一步阐明了其发病机制。

    • 磁共振成像用于高灌注性脑病临床诊断的表现及特征研究

      2018(9).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用于高灌注性脑病(HPE)临床诊断中的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例高灌注性脑病患者MRI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及恢复情况。结果MRI显示T2WI及T2Flair呈高信号,T1Flair呈等、稍低信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呈等、略高信号累及灰白质;剖宫产术后个别产妇出现头痛、抽搐以及血压升高等症状;患者预后良好,8例患者恢复正常。结论 MRI对高灌注性脑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诊断表现具有显著特征,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碱性磷酸酶的酶学性质研究及其在心肌标志物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2018(9).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缓冲溶液和添加剂(如Na N3和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建立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C-反应蛋白(CRP))的酶联免疫检测体系。方法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通常是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产物的生成量来计算。棋牌法建立c Tn I和CRP的酶联免疫检测体系。结果缓冲溶液的种类、浓度和pH对酶反应产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和酶促反应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反应体系中加入Na N3(5~30 mM)和各种分子量的PEG(100 mg/ml)对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对酶均有一定的稳定化作用。结论二乙醇胺(DEA)缓冲液对碱性磷酸酶有激活作用,NaN3和PEG对碱性磷酸酶没有显著影响。两种体系的检测性能良好,为该类试剂盒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不同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血流量的对照研究

      2018(9).

      摘要 (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3种不同超声技术在颈动脉血流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运用二维灰阶血流成像(B-flow)、能量多普勒成像(PD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超声技术进行颈动脉血流量检测,将3种超声技术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种超声检测方法检出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EAN)水平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DI、CDFI、B-flow检出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内径和血流量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PDI检测数值最大。结论在颈动脉血流量检测中,B-flow超声技术、PDI超声技术对血流量和血管内径的检测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 帕累托法则在监护仪警报管理上的应用

      2018(9).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ICU)的监护仪警报进行管理。方法首先,通过访问中央监护系统数据库采集ICU病房的警报数据。其次,分析警报数据信息,利用帕累托法则筛选少数高频率警报。最后,分析高频率警报发生机制及其原因,并采取介入措施。结果首次实验共采集到1 229例红色警报、46 575例黄色警报、9 031例短黄色警报和55 378例技术警报,单位床位的日均警报量为668条。依据帕累托法则进行警报管理后,单位床位日均警报下降36%。结论帕累托法则在监护仪警报管理应用上效果明显。

    • 胃癌分子标志物在临床中的研究进展

      2018(9).

      摘要 (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每年有较高的胃癌发病率。由于胃癌恶性程度高,早期阶段无明显特异症状,许多患者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该病死亡率居高不下。早期明确诊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总生存率的关键。目前胃癌诊断主要靠内镜、组织活检、影像学方法。实验室传统肿瘤标志物只能发挥辅助参考价值,用于胃癌的疾病筛查、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等,特异性较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端粒酶、抑癌基因、长非编码RNA、微小RNA等新型分子标志物在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中得到不断的揭示,很多分子标志物已被证实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癌症的高位预警、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对近年来主要胃癌相关分子标志物研究做一综述介绍。

    • 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超声形态参数与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评分系统的关系研究

      2018(9).

      摘要 (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超声形态参数,并分析其与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评分系统(MNS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7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有无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分为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DPN)组(n=37)和无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n=34),同时选择同期非糖尿病健康者为对照组(n=38),分析3组之间超声形态参数的差异,并比较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超声形态参数与MN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DPN组与NDPN组患者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超声形态参数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DPN组均明显大于ND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NSI评分越高,糖尿病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超声形态参数越大,二者显著相关(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超声与MNSI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MNSI评分越高,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超声形态参数越大。

    • 内镜下钛夹止血及注射药物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对比

      2018(9).

      摘要 (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止血与注射药物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9月‐2017年7月收治的74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7例,A组接受内镜下钛夹止血,B组接受内镜下注射药物止血,对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及应激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A组即时止血率为100.00%,B组为94.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72 h再出血率2.70%,明显低于B组的16.22%(P <0.05);A组患者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抗利尿激素(ADH)及血糖(BS)等应激指标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下钛夹与注射药物止血均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但内镜下钛夹止血72 h再出血率低,且能改善机体应激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 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2018(9).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炎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肾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尿蛋白以及肾功能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Uβ2-M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以及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炎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肾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斜仰卧位联合改良截石位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价值研究

      2018(9).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斜仰卧位联合改良截石位在配合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优势。方法选取该院54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先取截石位进行逆行插管,之后再取俯卧位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观察组采用斜仰卧位联合改良截石位体位进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对比两组患者体位安置所需时间以及术中舒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位安置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其术中出现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均P <0.05)。结论斜仰卧位联合改良截石位应用于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优势明显,能够明显减少体位安置所需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2018(9).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该院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38.77±10.26)min,略低于对照组的(140.67±12.1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52.06±7.49)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5±0.62)d以及住院时间(7.87±1.22)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胆道感染、胆漏、残余结石、反流性食管炎及胰腺炎等并发症总发生率(6.82%)较对照组(22.73%)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疾病复发率(2.27%)略低于对照组(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出血,促进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预后。

    •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9).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治疗的82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加以纳洛酮、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急性加重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酸碱度(PH)、心率、呼吸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PH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确切,利于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与不良症状,降低急性加重发作风险,安全性良好。

    • 抗结核药物联合胸腺肽对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2018(9).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抗结核方案联合胸腺肽治疗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抗结核方案+胸腺肽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胸腔积液吸收时间等。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8.75%高于对照组9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2(IL-2)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IL-4、IL-10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用药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与胸腺肽静脉滴注联合治疗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炎症反应的消退和胸腔积液的吸收,值得推广。

    •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8(9).

      摘要 (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8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检查,以临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诊断准确率,并详细记录患者栓塞部位、CT征象等诊断结果。结果 MSCT诊断准确率95.00%(76/80)与金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中,MSCT诊断有7例为单发,69例为多发;栓塞动脉有236支,其中肺段动脉85支,肺叶动脉39例,亚段肺动脉104支,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8支;所有患者直接征象均为肺动脉腔内完全充盈缺损或者部分充盈缺损,间接征象有肺动脉梗死13例,胸腔积液16例,少血征9例,部分患者同时包含2种或者2种以上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有效诊断患者肺动脉栓塞情况,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 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2018(9).

      摘要 (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老年脑卒中并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40例老年脑出血未合并肺部感染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1~7 d连续抽空腹静脉晨血检测PCT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结果观察组PCT与WBC及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T特异度与灵敏度分别为100.00%、95.00%,WBC特异度与灵敏度分别为85.00%、82.50%,CRP特异度与灵敏度分别为77.50%、87.50%,PCT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均较WBC、CRP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T诊断老年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特异度与灵敏度高,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ICB矫正鞋垫配合踝足矫形器改善偏瘫患儿步行功能效果探析

      2018(9).

      摘要 (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国际生物力学学院(ICB)矫正鞋垫配合踝足矫形器(AFO)改善偏瘫型脑性瘫痪(CP)患儿步行功能效果。方法选取该院96例偏瘫型C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FO治疗组(对照组,n=48)和ICB矫正鞋垫联合AFO治疗组(观察组,n=48)。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步行功能(步长、步宽、步速)、自理能力[儿童功能独立检查(WeeFIM)]及生活质量[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TM4.0)]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MAS评分、步宽较治疗前降低(P <0.05),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步长、步速、WeeFIM及PedsQLTM4.0评分则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 ICB矫正鞋垫配合AFO应用于偏瘫型CP患儿康复治疗中可改善其肌张力及踝关节功能,并提升患儿步行能力,亦能提高患儿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于促进患儿康复有利。

    • 阿莫西林和莫西沙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病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8(9).

      摘要 (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病患者采取阿莫西林与莫西沙星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HP感染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应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B组应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症状0级、1级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B组,2级、3级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HP转阴率显著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HP感染胃病患者的治疗中,莫西沙星的效果优于阿莫西林,并且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更少。

    • 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分析

      2018(9).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该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120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资料。观察对比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术前(P <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术前(P <0.05)。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在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具有满意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血流对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

      2018(9).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血流对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5月在该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Apgar评分分组,≤7分47例为窘迫组,>7分47例为正常组,对比两组不同孕期脐动脉血流及不同产程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比值(S/D)值。结果窘迫组不同孕期的胎儿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S/D均较正常组高(P <0.05);窘迫组不同产程时间的S/D值均较正常组高(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血流有助于早期判断宫内窘迫,也能预测不良结局,值得推广。

    • 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重症细菌性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

      2018(9).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重症细菌性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治疗的84例重症细菌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抗生素静脉给药治疗,观察组则加以抗生素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2(TNF-2)、内毒素(LPS)、最大呼气流量(PEFR)、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2、LPS低于对照组,PEFR、FEV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在重症细菌性肺炎治疗中效果确切,利于恢复患者肺功能、调节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延缓病症进展,安全高效。

    • 吡嗪酰胺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对比

      2018(9).

      摘要 (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吡嗪酰胺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吡嗪酰胺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血药峰浓度、病灶吸收率及空洞缩小率、痰菌情况及安全性等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两组肾功能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8周尿素氮(BUN)、血尿酸(BUA)、肌酐(Sc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8周血药峰浓度较对照组高,对照组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痰菌转阴率均明显较观察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对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左氧氟沙星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中效果优于吡嗪酰胺,且左氧氟沙星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口部肌肉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发育的影响观察

      2018(9).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口部肌肉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FAD)儿童言语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FAD患儿共12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给予语音训练,观察组加口部肌肉训练,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下颌部、唇口部、口舌部及整体运动功能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语言清晰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语言清晰度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口部肌肉训练能强化FAD患儿口部运动功能,提高语言清晰度,改善疗效。

    • 肌钙蛋白T及肌红蛋白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联合检测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8(9).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肌梗死诊断中联合检测肌钙蛋白T及肌红蛋白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临床价值。方法择该科2016年1月‐2017年7月230例急性胸痛患者实施观察,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分为心肌梗死组(n=150)和非心肌梗死组(n=80),两组患者均实施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及NT-ProBNP检查,分析总结3种物质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单独实施肌钙蛋白T诊断敏感性最低,为80.7%,单独实施肌红蛋白诊断特异性最低,为80.0%,实施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NT-ProBNP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最高,分别为96.7%、90.0%。结论在心肌梗死诊断中联合检测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NT-ProBNP可提升诊断效果。

    • 疱疹性咽峡炎387例临床研究

      2018(9).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387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临床表现。方法对2017年1月‐2017年7月泰安市中心医院和泰安市泰山区人民医院诊治的387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年龄8月龄~9岁,中位年龄1岁8个月;体温37.8~40.5℃,中位体温38.9℃;疱疹部位:单纯咽峡部占17.31%,单纯软腭12.14%,单纯扁桃体13.7%,咽峡部软腭35.92%,咽峡部扁桃体11.37%,扁桃体咽峡部软腭9.56%;并发症:心肌炎(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异常)39例,心肌损伤(心肌酶谱异常)307例、头痛及呕吐33例、恶心及呕吐27例、脑炎4例;所有病例均随访至患儿痊愈。疗程5~10 d,平均7 d,均预后良好。结论 2017年1月‐2017年7月诊治的387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仍以经典表现为主;并出现部分单纯扁桃体处和单纯软腭部疱疹的病例。这部分病例临床容易漏诊误诊,应引起临床重视。

    • 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在纵隔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8(9).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在纵隔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术治疗,观察组行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应激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引流管置留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 d,两组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明显提升,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可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降低机体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

    • 瑞舒伐他汀短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2018(9).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短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1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接受强化剂量(2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总胆固醇(TC)(2.42±0.28)mmol/L、三酰甘油(TG)(0.82±0.07)mm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0.83±0.08)mmol/L水平较对照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33±0.10)mmol/L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92±0.43)m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68.64±30.17)ng/L、白细胞介素-6(IL-6)(10.27±3.16)pg/L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短期强化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较好调节患者血脂水平,缓解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对哮喘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2018(9).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对哮喘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给予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及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呼气峰流速(PEF)]指标,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4%,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及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哮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细胞因子水平,提高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PPH肛管扩张器辅助的效果研究

      2018(9).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PPH肛管扩张器辅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2月1日‐2012年12月30日普外科行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共计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应用PPH肛管扩张器辅助实施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常规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及生存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远端切缘长度、输血情况、肛门排气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5年生存率、术后复发率及术后转移率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PH肛管扩张器辅助实施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切除术能够达到常规腹腔镜手术效果,未增加手术难度,但可更大程度减少手术创伤、减少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达到更精准的切除范围,并可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脑电图在手足口病各期的研究及对重症早期诊断的价值

      2018(9).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脑电图在手足口病各期及对重症早期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按指南的标准进行手足口病分期(Ⅰ、Ⅱ、Ⅲ、Ⅵ)诊断,据分期将患儿分为3组:Ⅰ期为轻症组、Ⅱ期为早期重症组、Ⅲ、Ⅵ期为危重症组。分别检测3组患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脑电波,并进行比较。结果该研究发现早期重症组患儿的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及联合检查的异常率均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显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脑电图检查可作为早期诊断重症手足口病的方法;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在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做某一项检查各自没有优势,但联合检查与单做某一项比较,能明显提高异常的检查率(P <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脑电图联合使用有利于及时发现早期重症手足口病,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

    • 不同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修补术疗效比较分析

      2018(9).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各40例。A组接受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治疗,B组接受经阴道修补术治疗,C组接受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对比3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C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B组长,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住院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12个月,在月经改善及再次妊娠率方面,C组月经改善有效率低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均未见并发症发生,且无复发,切口愈合情况理想。结论阴式修补术、宫腔镜修补术及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均是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憩室有效手段,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临床医师的技术水平为患者制定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合理治疗方案。

    • 风险动态评估对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

      2018(9).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介绍该院护理风险动态评估方法,探讨风险动态评估对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该院自2016年10月在全院临床科室推行护理风险评估系统,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入院患者作为实验组,2016年1月‐2016年6月入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应用护理风险动态评估系统,评估后护士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落实针对、有效预防措施。通过信息化抓取高危风险患者,自动信息共享至护理部及院级专业技术小组,24 h内进行访视,院、科两级均实现前瞻性管理与指导。对照组未采用动态评估,按照常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压疮、跌倒/坠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为0.04%,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0.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跌倒/坠床发生率0.03‰,对照组跌倒/坠床的发生率0.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0.08‰,对照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0.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运用护理风险动态评估,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风险预测能力,提高病区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腹腔镜下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观察

      2018(9).

      摘要 (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72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行开腹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较短,手术时间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住院费用、淋巴结清扫数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采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机体创伤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且不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 纤维支撑喉镜与纤维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9).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撑喉镜与纤维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0月在该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声带息肉患者9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纤维喉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纤维支撑喉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嗓音电声门图测试情况、创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标准化噪声能量(NNE)、振幅微扰(shimmer)及基频微扰(Jitter)水平、血清β内啡肽(β-EP)、热休克蛋白72(HSP72)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疾病复发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纤维喉镜下手术,纤维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声带息肉效果更确切,并发症少,利于减轻机体创伤,促进术后嗓音恢复,降低远期疾病复发率。

    •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

      2018(9).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7月该院治疗的98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均49例。对照组采取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则加以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A(IgA)、IgG、呼气峰值流速(PEF)、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TNF-α、IL-6低于对照组,IgA、IgG、PEF、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钠联合应用有助于下调哮喘患儿体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消除哮喘不适症状,提升患儿免疫功能与肺功能,安全高效。

    • 《中国医学工程》投稿须知

      2018(9).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等检索系统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和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