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7).
摘要:目的检测人类可溶性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人类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 PD-1/s PD-L1)在外周血中表达情况,分析其意义,为食管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食管鳞癌前病变组、食管鳞癌组3组,每组9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待测人群血清中s PD-1/s PD-L1的含量,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1)s PD-1/s PD-L1在正常对照、食管鳞癌癌前病变、食管鳞癌三组外周血中的含量分别为(601.66±92.52)/(173.95±22.30)pg/ml、(636.62±125.79)/(195.49±28.44)pg/ml、(649.22±101.72)/(219.05±27.98)pg/m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外周血s PD-1和s PD-L1相关性分析,均无相关性。(3)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s PD-1的表达与食管鳞癌N分期密切相关(P<0.05),s PD-L1与肿瘤的最大径密切相关(P<0.05)。(4)s PD-L1正常组和高值组的PFS有统计学差异(P=0.026)。结论 s PD-1与食管鳞癌病变的发生有关,s PD-L1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2018(7).
摘要:目的检测膀胱癌细胞中半乳糖凝聚素1(Gal-1)的表达是否异常,并通过慢病毒干扰技术敲除膀胱癌细胞中Gal-1的表达后,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与迁移能力有无改变。方法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q 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膀胱癌细胞与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相比,Gal-1的表达在m RNA水平以及蛋白水平有无区别。再利用RNA干扰慢病毒敲除膀胱癌细胞内Gal-1的表达后,通过WST-1试剂盒以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无发生改变。最后再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敲除Gal-1的表达后AKT、P38、JNK三条通路的激活水平有无发生改变。结果膀胱癌细胞内的Gal-1的表达水平与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相比,无论在m RNA水平还是在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敲除Gal-1的表达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未发生明显改变,但迁移能力明显下调。敲除Gal-1的表达后,AKT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Gal-1在膀胱癌细胞中表达明显上调,并且与膀胱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密切相关。Gal-1可能通过改变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水平从而调控了膀胱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2018(7).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应用三七总皂苷联合雷公藤多苷对其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及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建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将5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灌胃方法,10只)、三七总皂苷组(应用三七总皂苷灌胃方法,10只)、联合组(应用三七总皂苷联合雷公藤多苷灌胃方法,10只)、雷公藤多苷组(应用雷公藤多苷灌胃方法,10只)、甲氨喋呤组(应用甲氨喋呤灌胃方法,10只);采用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TNF-α、IL-1β表达水平和白细胞介素-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量。结果三七总皂苷组、联合组、雷公藤多苷组、甲氨喋呤组的TNF-α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大鼠组(P<0.05);联合组TNF-α表达水平低于三七总皂苷组、雷公藤多苷组以及甲氨喋呤组(P<0.05);三七总皂苷组、联合组、雷公藤多苷组、甲氨喋呤组的IL-1β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联合组IL-1β表达水平低于三七总皂苷组、雷公藤多苷组以及甲氨喋呤组(P<0.05);5组大鼠白细胞介素-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联合雷公藤多苷成分配伍可以有效调节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IL-1β、TNF-α表达水平,抑制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
2018(7).
摘要:目的探究窒息新生儿血乳酸、血糖的变化及其对新生儿窒息程度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窒息新生儿80例,依据阿氏评分(Apgar评分)标准分为轻度窒息组(52例)、重度窒息组(28例)。另取同期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后1 h、3 h和24 h血乳酸、血糖情况;出生72 h根据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分为非危重组(41例)、危重组(22例)、极危重组(17例)。比较各组新生儿血乳酸、血糖水平,并分析其与窒息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窒息组患儿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轻度窒息组相比重度窒息组患儿血乳酸升高、血糖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IS评分危重组与极危重组患儿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非危重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危重组患儿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危重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CIS评分与血乳酸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85,P<0.05),与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47,P<0.05)。线性回归方程为:Y乳酸=16.602-0.134X,Y血糖=24.324-0.223X;血乳酸水平越高、血糖水平越低,预后不良和死亡患儿比例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动脉血乳酸升高、血糖水平降低,且窒息程度越重,异常越明显,血乳酸和血糖水平高的患儿预后不良,需要引起儿科临床医生的注意。
2018(7).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2例接受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按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两组均为46例。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及神经损伤指标的水平。再将腔镜组分为POCD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1 d、7 d POCD发生率及β淀粉样蛋白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气腹时间及麻醉时间是腔镜胃肠手术患者发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呈正相关。结论高龄会增加腔镜胃肠手术POCD的发生率,术中应减少气腹时间与麻醉时间以降低POCD的发生。
2018(7).
摘要:绿茶是起源于我国的主要茶类之一,近年来由于癌症化疗产生的诸如耐药性等化疗局限性问题已成为全球负担,促使肿瘤学家开发新的癌症预防和治疗策略。使用能够克服化疗限制的天然抗肿瘤药物便是一个很好的肿瘤治疗策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是这些天然药物之一,是绿茶中特有的一种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并且其保护心肌、抗血管生成和凋亡性质已在广泛的细胞培养和临床前研究中得到证实。
2018(7).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根据肺动脉收缩压分为轻度(21例)、中度(18例)、重度(11例)。所有患者均RT-3DE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RT-3DE采用全容积显像方式采集图像数据并应用4D RV-function软件进行右心室三维建模和心功能测量,获取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RVEF)等心功能参数。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轻度和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RT-3DE和MRI检查ESV、EDV、SV、RVEF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肺动脉高压患者RT-3DE检查ESV为(81.64±8.85)ml,MRI检查为(86.32±7.58)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3DE检查EDV为(130.03±11.22)ml,MRI检查为(142.85±17.64)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E可实时、准确地定量评估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8(7).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7月1日间,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时,检出颈动脉斑块者188例作为病例组,按照年龄±3岁以内、性别相同的原则进行1︰2匹配,颈动脉超声结果正常者37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健康自测问卷询问受检者既往吸烟、饮酒、锻炼情况,并收集研究对象2012年体检数据,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发生颈动脉斑块的风险高,OR(95%CI)分别为1.680(1.152~2.450)、1.647(1.143~2.374)、1.950(1.313~2.897)、1.642(1.101~2.449)。结论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吸烟是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
2018(7).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年龄≥70岁高龄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手术期各项临床指标,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为临床高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进一步降低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该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2例年龄≥70岁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体外循环14例,非体外循环18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各项指标及术后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OPCABG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600 ml、呼吸辅助时间>24 h、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36 h者均少于或者低于CCABG组(P<0.05)。结论对于70岁以上的高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安全可行的。OPCABG和CCABG比较,OPCABG具有手术时间短、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及血管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短等优点。
2018(7).
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内持续泵入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9月在该院就诊的104例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治疗组(n=52)。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脑室外引流并使用尿激酶灌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行腰大池引流治疗。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血肿清除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7天血肿清除率分别为(33.2±4.8)%、(69.1±5.3)%,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的(71.7±5.0)%、(91.4±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出院时ADL评分,出院时治疗组生活能力正常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生活能力明显下降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15%(11/52),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的7.69%(4/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内持续泵入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
2018(7).
摘要: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卡马西平片治疗,观察组使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癫痫发作次数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细胞免疫水平无显著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分化簇3(CD3+)、分化簇4(CD4+)水平明显上升,分化簇8(CD8+)和抗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DR)水平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要较卡马西平更显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减少癫痫发作次数,且治疗安全性高。
2018(7).
摘要:目的探讨作业疗法配合悬吊训练对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瘫痪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经儿童感染科确诊为急性迟缓性瘫痪患儿共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悬吊训练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增加作业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康复功能以3级和4级为主,优于对照组的以1级、2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4,P<0.05);观察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shworth痉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配合悬吊训练治疗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瘫痪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步行能力。
2018(7).
摘要:目的探讨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的可靠模式,为儿童健康管理研究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选取该社区目前管理的0~36个月儿童,共计4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儿童2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管理方式,研究组给予微信互动辅助模式。对两组儿童的健康管理儿童数,健康管理率、系统管理儿童数,系统管理率、专案管理率以及家长对于健康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儿童的健康管理率、系统管理率和专案管理率分别为94.00%、72.00%和56.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0%、50.50%和2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中对于健康管理工作满意的儿童家长191例,满意度为9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儿童健康管理模式相比,微信互动辅助模式应用于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中的效果较好,同时能提升儿童家长的满意度,是社区儿童健康管理的可供选择的理想模式之一。
2018(7).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腹膜癌患者中选取61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对患者同时使用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对照组31例接受常规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以及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结果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的具体随访时间在5.2~51.3个月。第1年,试验组生存率为56.67%,对照组生存率29.03%;第2年,试验组生存率为40.00%,对照组生存率16.13%;第3年,试验组生存率为30.00%,对照组生存率9.68%;第4年,试验组生存率为13.33%,对照组生存率0.00%。试验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过程中,没有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有7例,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23.33%。其中,低蛋白血症2例,占总不良反应病例的28.57%;感染败血症1例,占总不良反应病例的14.29%;感染口瘘2例,占总不良反应病例的28.57%;出现严重腹泻2例,占总不良反应病例的28.57%。结论对腹膜癌患者采取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总生存期,安全性比较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2018(7).
摘要:目的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肝胆结石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纤维胆道镜配合取石术,研究组采取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18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结石残留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8个月,研究组结石残留率为2.94%,复发率为5.88%,均比对照组的17.65%、23.53%更低(P<0.05)。结论对肝胆结石患者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较佳,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及结石残留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2018(7).
摘要:目的观察完壁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治疗的9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观察组实施完壁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听力水平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09%(35/46),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5.65%(44/46)(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7 d时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5/46),略高于观察组患者的4.35%(2/4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听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听力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完壁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效果确切,术后听力改善效果好且并发症少,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康复质量。
2018(7).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患儿采用口肌训练和感知训练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4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口肌训练)和对照组(感知训练)进行干预,比较两组6个月后疗效。结果训练后,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8.57%(P>0.05);训练干预前,两组患儿交流态度均为II群,干预后,两组改善率分别为80.95%和95.24%(P<0.05),改善为I群比例分别为35.71%和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患儿口部各部位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患儿进行口肌训练可有效提升口部运动功能和发音水平,采用感知训练则可明显改善患儿注意力、理解表达能力和交流态度,两种方法各有侧重,若结合应用或可成为一种新的孤独症儿童有效治疗方法。
2018(7).
摘要: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20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在左锁骨下动脉实施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理,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在主动脉中植入覆膜支架,并且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成功植入烟囱支架,没有I型内漏等情况出现。结论在胸主动覆膜支架植入术实施过程中,若近端锚定区域不足,可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可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2018(7).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应用纳米碳示踪技术的作用。方法将该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结肠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纳米碳示踪技术,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阳性淋巴结数、直径<5 mm淋巴结数和直径<5 mm阳性淋巴结数均多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技术能提高淋巴结清扫数,也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2018(7).
摘要:目的观察椎板成形术与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使用椎板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肿瘤全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椎管腔最窄处的截面积大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发现,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脑脊液漏、脊柱不稳以及脊柱成角畸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成形术较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且患者长期预后好,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较低,安全性高。
2018(7).
摘要:目的观察作业疗法(OT)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儿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7年10月经省级以上医院神经内科确诊在本院儿童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共计10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采用运动疗法及针灸疗法患儿52例,将其归为对照组;纳入采用OT、运动疗法及针灸疗法患儿54例,将其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三角肌、股二头肌、肱三头肌、髂腰肌、臂大肌及股四头肌等肌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8,4.14,7.03,4.58,4.43,4.94,P<0.05)。结论 OT在治疗GBS患者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2018(7).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对孕11~13+6周胎儿肢体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进行孕期检查的孕妇972例,分别在本组研究对象的孕11~13+6周和孕18~24周为期开展超声检查,对胎儿的肢体应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开展检查,对胎儿肢体的结构、形态、运动以及姿势进行观察,同时对孕妇开展随访,直至胎儿分娩或被引产。结果本次研究入选的孕妇中,检查出胎儿肢体存在畸形的共13例,其中9例检出时间为孕11~13+6周,误诊1例,漏诊4例,检出率为69.23%(9/13)。其中3例胎儿肢体畸形在孕18~24周被检查出,修正早孕期超声检查结果 1例,肢体畸形胎儿漏诊1例,早孕期超声检查与中孕期超声检查进行联合应用时,对肢体畸形胎儿的检查准确率为92.31%(12/13)。结论产前超声对孕11~13+6周胎儿肢体畸形的诊断价值明显,可对胎儿肢体畸形进行有效的诊断,从而使肢体存在畸形情况的患儿得到有效的筛查。
2018(7).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处理措施对前列腺癌术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前列腺癌术后的患者46例分为试验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处理)和对照组(常规方法处理)。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炎性因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患者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3 d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但于术后5 d IL-6水平下降(P>0.05);对照组术后1、3、5 d IL-6水平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术后1、3 d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对照组患者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可显著改善前列腺癌术后患者炎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2018(7).
摘要:目的探讨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行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和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效果。结果钼靶X线肿块显示率为97.14%(68/70)、准确率为97.14%(68/70)、误诊率为2.86%(2/70),均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钼靶X线能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降低误诊率,且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容易被患者接受,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2018(7).
摘要:目的观察强化降脂治疗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该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20 mg/(次·d)]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使用强化剂量[40 mg/(次·d)]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脂及炎症因子、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81.4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急性脑梗死复发率(6.98%)明显低于对照组(23.2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降脂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炎症反应,利于预后,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2018(7).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测定在新生儿链球菌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7年2月就诊于该院新生儿科,经细菌培养证实为新生儿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Cys-C评估组(观察组)与血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评估组(对照组),各50例。分别在就诊次晨、入院第3、7天及第14天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检测Cys-C、Scr和BUN。在第3、7天对患儿肾功能进行重新评估,观察组依据Cys-C进行评判,对照组依据Scr、BUN评判肾功能,存在肾功能损害患儿进行具有肾毒性抗菌素及其他药物调整减量,必要时加用保护肾功能药物治疗。对两组患儿Cys-C、Scr、BUN动态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两组患儿的病情转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Cys-C水平于第7及第14天,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升高;第14天Scr水平和第7、14天BUN水平,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升高。两组患儿间痊愈、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对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新生儿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预测作用要好于Scr、BUN。
2018(7).
摘要:目的研究沐舒坦与多索茶碱结合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门诊部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接收的7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ID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3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治疗,即给予患者平喘止咳、防治感染的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结合沐舒坦及多索茶碱实施治疗。对比分析沐舒坦及多索茶碱结合使用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2.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停止咳嗽时间、停止喘息时间、停止咳痰时间、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症急性发作的治疗过程中结合应用沐舒坦及多索茶碱,安全有效,加速患者的康复,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8(7).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临床特征、耐药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2例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新生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耐药性、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新生患儿,其中早发20例,临床症状以反应低下、呼吸道系统症状为主,合并肺炎8例、化脓性脑膜炎11例;晚发12例,临床首发症状为发热,合并肺炎3例、神经性脑膜炎8例;所有菌株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替加环素、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均无耐药性,对克林霉素耐药72.58%、四环素耐药100.00%、环丙沙星耐药8.06%、左氧氟沙星耐药8.06%、莫西沙星耐药8.06%。结论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临床特征以发热、呼吸道症状为主,合并症主要包括颅内感染及肺部感染,治疗药物首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替加环素、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等无耐药性药物。
2018(7).
摘要: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对老年痴呆行为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92例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可有效提高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2018(7).
摘要:目的探究女性闭经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催乳素(PRL)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女性闭经患者52例,以及同期该院门诊体检的月经正常女性52例,2016年1月‐2018年1月为研究时段,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LH、FSH及PRL指标,并对女性闭经患者闭经时间在6个月以上和6个月以内患者的血清LH、FSH及PRL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血清LH、FSH及PRL水平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经时间6个月以上患者的血清LH、FSH及PRL水平显著高于闭经时间在6个月以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闭经患者进行血清LH、FSH及PRL检验,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值得借鉴。
2018(7).
摘要:目的探讨基础用药下两种不同药物联合用药(硫酸镁和参附注射液)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定60例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基础用药下硫酸镁和参附注射液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用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药物、祛痰药物、抗凝药物、呼吸机改善通气等)。对照组除基础用药外给予硫酸镁静滴治疗,观察组除基础用药外,应用硫酸镁和参附注射液联合静滴治疗。观察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心率和呼吸频率,机械通气时间,记录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检测的血气分析、心率和呼吸频率结果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机械通气时间为(6.21±1.23)h,比对照组使用的时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为(7.12±2.16)d,也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用药下两种不同药物联合用药(硫酸镁和参附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和心脏相关症状,降低机械通气使用时间,缩短重症监护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措施值得借鉴。
2018(7).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阿托伐他汀钙,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神经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2018(7).
摘要: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血锂浓度与疗效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2月到该院接受碳酸锂口服治疗的166例躁狂症患者,对所有患者血锂浓度进行监测,分析口服碳酸锂治疗后疗效与血锂浓度的关系。同时,根据躁狂症状量表(BRMS)对患者进行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66例躁狂症患者经碳酸锂治疗后有49例血锂浓度<0.60 mmol/L,量表得分(5.32±2.99)分;89例血药浓度在0.60~1.00 mmol/L之间,量表得分(3.21±1.78)分;12例血药浓度在1.00~1.20 mmol/L之间,量表得分(2.76±0.51)分;16例血药浓度>1.20 mmol/L,量表得分(2.25±0.47)分。结论随着碳酸锂治疗剂量的增加,血锂浓度也相应增加,呈一定正相关;随着血锂浓度的升高,患者躁狂症的治疗效果逐渐改善,检测血锂浓度可在一定范围内反应药物的疗效。
2018(7).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重症哮喘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无创机械通气基础上给予BAL治疗。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肺功能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CU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AL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促进肺功能恢复。
2018(7).
摘要:目的探讨连速静脉自控镇痛在普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接收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1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给予对照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给予观察组连速静脉自控镇痛,对比两组患者疼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12、24、36 h及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82%)较对照组(43.47%)低,护理满意度(94.55%)较对照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速静脉自控镇痛更适宜应用于普外科术后患者,不仅可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还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2018(7).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等检索系统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和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