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抢救床背板头位下扳装置在气管插管中的初期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8(4).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考察自制带有背板头位下扳装置的抢救床用于气管插管的临床初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接诊的60例需进行高级生命支持而建立人工气道管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有背板头位下扳装置的抢救床进行气管插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次数、插管时间、初次声门暴露时间和插管失败率。结果观察组患者1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0%(18/30)(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初次声门暴露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失败率为3.33%(1/3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00%(12/30)(P<0.05)。结论抢救床背板头位下扳装置有助于提高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和缩短插管时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体外反搏对脑卒中瘫痪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研究

      2018(4).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脑卒中合并瘫痪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使用体外反搏治疗(ECP)将120例脑卒中合并瘫痪患者分为ECP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治疗,EC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10次以上ECP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ECP组共入组病例55例,对照组共入组病例65例。治疗期间ECP组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率为3.64%(2/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2%(11/65)(P<0.05)。结论体外反搏能够有效预防脑卒中瘫痪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围生期处理的探讨

      2018(4).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的围生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胎儿医学中心就诊的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TRAP)的临床处理和妊娠结局。结果 23例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纳入研究,其中8例行期待治疗,分娩4例,分娩孕周为36~39周,1例引产,3例随访中。4例行射频消融减胎术,1例孕32周分娩,1例因骨骼发育异常终止妊娠,2例随访中。11例直接终止妊娠。随访者泵血胎均生长发育良好,分娩新生儿随访未见不良结局。结论 TRAP分期用于临床评估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病情、评价有无宫内干预指征,简单有效。临床医师和超声医师应加强对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的认识,重视早中孕期发现的双胎之一死胎,提高早期诊断率。期待治疗的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者终止妊娠时机应个体化。

    • 江门市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与空气PM2.5相关性分析

      2018(4).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江门市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与空气PM2.5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1日‐2017年3月31日该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1 0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鼻咽拭子标本检测其呼吸道病毒病原,同时收集江门市空气PM2.5数据;分析呼吸道病毒感染与空气PM2.5的相关性。结果共检出呼吸道病毒371例,检出率为37.10%(371/1 000);主要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副流感病毒3型(PIV3),检出率分别为22.90%(229/1 000)和5.10%(51/1 000),分别占所有检出病毒的61.73%(229/371)和13.75%(51/371);第一、二、三和四季度病毒检出率构成比分别占35.31%(131/371)、10.78%(40/371)、11.86%(44/371)和42.05%(156/371),第一季度病毒检出构成比显著大于第二和第三季度(P<0.001),第四季度病毒检出构成比显著大于第二和第三季度(P<0.001);第一、二、三和四季度空气PM2.5浓度日间值分别为(47±22)μg/m~3、(25±11)μg/m~3、(30±14)μg/m~3和(48±23)μg/m~3,第一季度空气PM2.5浓度日间值显著大于第二和第三季度(P<0.05),第四季度空气PM2.5浓度日间值显著大于第二和第三季度(P<0.05);Spearman分析显示,病毒总检出率与空气PM2.5浓度正相关(r=0.741,P=0.013),RSV病毒检出率与空气PM2.5浓度正相关(r=0.706,P=0.019),PIV3病毒检出率与空气PM2.5浓度正相关(r=0.635,P=0.011)。结论 RSV和PIV3是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空气PM2.5浓度与病毒检出率关系密切,可能增加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发生率。

    • 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机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018(4).

      摘要 (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机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4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辅助化疗,其中,70例患者选择缓解期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54例患者选择非缓解期PICC置管。分析两组患者置管时机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0例缓解期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9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与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点渗液、感染、心理状况和导管堵塞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非缓解期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44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与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比较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点渗液、感染、心理状况和导管堵塞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对象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点渗液、感染、心理状况和导管堵塞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结果发现其均为缓解期、非缓解期患者置管后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非缓解期发生非计划拔管44例,其中,静脉炎42例(95.45%)、静脉血栓39例(88.64%)、穿刺点渗液35例(79.56%)、感染38例(86.36%)、心理焦虑40例(90.91%)和导管堵塞42例(95.45%),均高于缓解期的10例(52.63%)、11例(57.89%)、10例(52.63%)、12例(63.16%)、13例(68.42%)和12例(63.16%)(χ2=47.697、24.137、16.168、14.262、15.611、31.764,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选择缓解期时机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相较于非缓解期置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可能性较低,对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出现十分重要。

    • 直接前入路与Hardinge外侧入路在髋关节全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2018(4).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入路与Hardinge外侧入路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该201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60例,其中,直接前入路(DAA)组患者76例,Hardinge外侧入路组患者84例,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以上,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指标,随访记录并比较术后Harris评分、股骨柄位置、髋臼外展角、疼痛感受和患者术后1年治疗效果满意情况等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完整随访,DAA组手术时间长于Hardinge入路组(P<0.05),Hardinge入路组住院时间长于DAA组(P<0.05),DAA组髋臼外展角小于Hardinge入路组(P<0.05),术后6周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中疼痛记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治疗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A入路手术虽然技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但其术后早期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好,疼痛反应轻,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较大临床应用前景。

    • “Q群+飞信”信息传递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8(4).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Q群+飞信"信息传递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该院神经外科患者120例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数字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过程中实施"Q群+飞信"信息传递模式,对照组护理过程中实施普通口头传递信息方式。对比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率、总满意率分别70.00%(42/60)、96.67%(58/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1.67%(31/60)、81.67%(49/60)(P<0.05);观察组患者的重要信息知晓情况、推广执行情况以及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9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4/60),低于对照组的21.67%(13/60)(P<0.05)。结论 "Q群+飞信"信息传递模式能够提升神经外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提升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此种信息传递模式较为方便,管理实施的对象较容易接受,管理的效果较为明显。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8(4).

      摘要 (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脓毒症是临床上较为危重的疾病之一,与脓毒症相关的感染性休克以及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但ICU脓毒症患者感染性休克和MODS死亡率仍然较高,已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血液透析是既往治疗脓毒症的主要方式,但长期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干扰治疗效果。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近年来出现的治疗方式,它可以通过各种滤过、灌流和吸附技术等,在调节体液平衡同时,清除各种代谢产物以及身体产生的各种致病生物分子。本文从CRRT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CRRT治疗脓毒症的机制,进一步探究CRRT在治疗脓毒症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

    • 贝克曼LH75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与故障分析

      2018(4).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降低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故障率,保障仪器的正常运转。方法通过分析LH75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对其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提供了原因分析。结果通过分析该仪器出现的常见故障,对常见故障的部件主动进行预防性维护,有效地降低了该仪器的故障率。结论分析检测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原理和常见故障,可以有效的降低仪器的故障发生率,保障临床的正常运行。

    • 3D打印辅助复杂髋关节置换术附1例报道

      2018(4).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诊治1例复杂髋关节畸形患者,术前通过三维CT重建数字化骨盆影像,再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1∶1髋关节模型,在模型上直观了解髋臼与股骨头的关系特点,预先选取合适的假体,行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自体血回收300 ml,住院时间15 d。术后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有助于术者更好地了解髋关节的特点,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通过预先选取的假体更精确地植入患者体内,提高术后效果。

    • CT治疗计划系统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在头颈部肿瘤首次放疗摆位中的联合应用

      2018(4).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CT治疗计划系统(CT-TPS)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在头颈部肿瘤首次放疗摆位中的误差对比分析,讨论两种方法在位置验证中的精确性,进一步做好基层放疗单位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37例,首次治疗摆位同时采用CT-TPS与EPID进行位置验证,比较两种方法在左右方向X、头脚方向Y及前后方向Z的误差。结果 CT-TPS与EPID两种方法在患者X、Y及Z 3个方向上的线性误差虽稍有差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TPS与EPID两种位置验证方法均能准确提供误差数值,满足临床要求。对于基层放疗单位,两种方法可以联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CT-TPS位置验证在EPID出现故障时可以替代EPID。

    • 各级别急性阑尾炎经多层螺旋CT诊断的对比分析

      2018(4).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级别急性阑尾炎经多层螺旋CT(MSCT)诊断的差异。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疑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30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MSCT扫描以及多平面重建(MPR),其中178例患者加做曲面重建(CPR),统计学分析MSCT诊断不同级别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并计算总体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经MSCT诊断0级、1级、2级、3级、4级和5级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分别是89.47%(17/19)、71.43%(15/21)、91.43%(64/70)、94.57%(122/129)、86.27%(44/51)和90.00%(9/10)。281例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中,有255例可见阑尾水肿增粗,占90.75%;183例有阑尾周围炎,占65.12%;88例合并阑尾结石,占31.32%;9例有阑尾脓肿,占3.20%。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总敏感度为90.75%(255/281)、特异度为84.21%(16/19)以及准确率为90.33%(271/300),经Kappa检验MSCT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高(Kappa值为0.81)。结论应用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其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高,其中,以诊断3级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最高。

    • 全程服务式健康干预对2型糖尿病并心理障碍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8(4).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服务式健康干预对2型糖尿病并心理障碍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及新会区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并心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服务式健康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心理状态及血糖水平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8周开始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从治疗12周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餐后2 h血糖从治疗4周开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心理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全程服务式健康干预具有可行性,能促进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利于血糖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 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和常规血脂联合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2018(4).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联合检测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352例AS患者作为AS组,10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LPa、HCY、TG、TC。LPa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HCY、TG、TC均采用酶法。结果 AS组LPa、HCY、TG、TC测定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组单独检测LPa阳性率为56.25%,HCY 58.52%,TG 25.57%,TC 23.01%,单项检测LPa和HCY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a和HCY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0.80%,TG和TC联合检测阳性率为36.36%,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和HCY联合检测与TG和TC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LPa与HCY是临床诊断AS的常用指标,联合监测两者的水平变化,比常规TG与TC检测的阳性率明显提高,对AS的早期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 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2018(4).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于2016年1月开始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理论,设定总目标、分目标以及个人目标,并进行定期考核和激励管理,促使护理人员达成目标。结果在应用目标管理理论进行管理后,2016年各项护理工作的质控成绩均明显较应用前的2015年有所提高(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提高到98%以上。结论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能够明显提升护理管理质量,除了增强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外,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临床进一步应用的价值。

    • 微信宣教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的研究

      2018(4).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宣教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将该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门诊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微信宣教,两组患儿均随访1年,对其临床疗效及病情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1年后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00%(21/30)(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每月发作次数、病情发作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每月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病情发作程度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微信宣教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效果满意,能减少病情复发,缓解病情发作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

      2018(4).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在医院登记的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等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步幅升高以外,两组步宽、步态周期、双侧支撑相时间等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通过改善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矫正其步态异常。

    • 酒精性肝硬化与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特征比较及防治

      2018(4).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与乙肝肝硬化在临床特征上的区别,并提出防治建议。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3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治疗的3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出防治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表现上脾肿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表现上肝肿大、黄疸、蜘蛛痣、腹胀以及食欲减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胆石症、肝性脑病、肝源性糖尿病、肝肾综合征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13.16%(5/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63%(1/38)(P<0.05);两组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胆石症及急性胰腺炎死亡占组内死亡患者中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与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特征区别主要存在于临床症状表现及并发症中,临床根据患者特征给予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可以明显提高防治效果。

    • 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观察

      2018(4).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以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血清VEGF、VEGFR1、VEGFR2以及MIF水平,抑制新血管形成和内膜再种植,且安全性较好。

    •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技术的镇痛效果观察及对母儿的影响分析

      2018(4).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可行走式无痛分娩技术的镇痛效果观察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进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采取任何药物镇痛干预措施)和研究组(62例,采取可行走式无痛分娩技术)。观察对比两组分娩方式、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时间、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新生儿1 min与5 min的Apgar评分以及产后24 h的出血量。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的发生率为4.84%(3/62),低于对照组的19.36%(12/62)(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24 h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行走式无痛分娩技术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

    •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2018(4).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在首诊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9月该院治疗的94例首诊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为47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调强放疗,观察组则实施同步推量调强放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危及器官受照剂量与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脑干、脊髓、左侧腮腺及右侧腮腺等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方面相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应用于首诊鼻咽癌治疗中的效果良好且副作用相对较少,可提升肿瘤局部控制效果,进而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与生存质量,可作为首诊鼻咽癌患者优选疗法。

    • 分析Cook球囊运用于产后止血的临床效果

      2018(4).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Cook球囊的产后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南山医院及南山妇幼医院接收的120例顺产或剖宫产后出血的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宫腔填纱,观察组应用Cook宫颈球囊填塞止血。结果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0%(36/60)(P<0.05);在术中、术后2 h及术后24 h 3个时间段的出血量上比较,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3.33%(56/6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3%(44/60)(P<0.05)。结论产后止血中应用Cook球囊整体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予以推广。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疗效观察

      2018(4).

      摘要 (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纳入的6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资料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2);两组患儿均给予布地奈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基础药物中加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0.63%(29/32);另在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联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可将治疗效果最大化的同时缩短患儿的康复周期,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并推广。

    • 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磁共振成像引导聚焦超声手术对子宫平滑肌瘤的结果分析

      2018(4).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磁共振成像引导聚焦超声手术对子宫平滑肌瘤的结果分析。方法随访两种子宫肌瘤磁共振成像引导聚焦超声手术患者的术后效果,对比两种手术方案的差别明确手术对患者的改善情况。结果磁共振(MR)成像引导聚焦超声手术对子宫平滑肌瘤症状具有有效的改善,相比原始治疗指南可以减少更多的临床反应和临床副作用,增加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有效性。结论采取改良后的治疗指南能更有效改善临床子宫肌瘤的结局,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过敏原检测在反复喘息患儿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2018(4).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过敏原检测在反复喘息患儿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该院儿科收治的反复喘息患儿12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非反复喘息患儿12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实施特异性血清免疫球蛋白E(sIgE)过敏原及食物过敏原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过敏原阳性检出情况及不同年龄段过敏原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过敏原检出率为40.00%(48/120),高于对照组患儿的27.50%(33/120)(χ~2=4.193,P<0.05);观察组中反复咳喘患儿及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2.38%、72.00%,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的12.50、28.57%(P<0.05);观察组患儿吸入性过敏原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长,食入性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主要集中于年龄在1~3岁的患儿。结论反复喘息患儿疾病可能与过敏原有关,经对患儿血清过敏原进行检测,可对患儿过敏原详细状况了解,为疾病早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 重症心脏瓣膜病采取人工瓣膜置换术的可行性分析

      2018(4).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68例,以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置换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内科药物治疗,置换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对。结果置换组心功能≤II级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肺动脉收缩压、左房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术可有效改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经腹部与经会阴联合超声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应用价值

      2018(4).

      摘要 (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经腹部与经会阴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22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均行会阴超声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比较经腹部超声检查、经会阴超声检查、经腹部与经会阴超声联合检查结果。结果联合检查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经会阴超声检查和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P<0.05),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低于单纯经会阴超声检查和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P<0.05)。结论经腹部与经会阴超声联合应用对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效果分析

      2018(4).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癌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于该院彩超室发现的88例甲状腺实性微小结节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采用常规超声与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简称联合成像)后的诊断正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结果常规超声与联合成像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23%(75/88)和97.73%(86/88),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诊断,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在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中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 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效果分析

      2018(4).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与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术后3例患者死亡,4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手术后患者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房内径(LAD)均较手术前降低(P<0.05);年龄>50岁、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为III级或IV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存在窦心性心律、LVEDD>80 mm、LVEF<50%、LAD>60 mm以及体外循环时间>108 min是导致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形态、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率;但由于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级或IV级、术前存窦性心律失常等因素或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较多,因此术前需加强心电图检查,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 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4).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苦参注射液在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以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化疗,联合组在化疗过程中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NK、CD3~+、CD4~+和CD4~+/CD8~+水平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CD8~+水平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持续治疗2周期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5/42),低于常规组患者的30.95%(13/42)(P<0.05)。结论化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有利于改善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骨吸收抑制剂对老年压缩性腰椎骨折术后骨密度的影响

      2018(4).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骨吸收抑制剂对老年压缩性腰椎骨折术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压缩性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术后服用碳酸钙D3片,观察组术后给予阿仑膦酸钠服用,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术椎椎体高度、疼痛程度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分别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和疼痛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骨吸收抑制剂(阿仑膦酸钠)能够提高老年压缩性腰椎骨折术后骨密度,减轻术后疼痛,利于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效果显著。

    • 腰大池置管引流对脑积水患者疗效的作用

      2018(4).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98例脑积水患者并分析术前腰大池置管引流对手术疗效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脑积水患者术前行腰大池置管引流阳性患者为A组。选择48例脑积水患者术前未行腰大池置管引流的为B组。结果术前行腰大池置管引流阳性的A组患者行脑积水分流术后有效率96℅。未行腰大池置管引流的B组患者脑积水分流术术后的有效率为70.83%;A组病例与B组病例术后数据对比A组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置管引流对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有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联合显微手术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观察

      2018(4).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联合显微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各49例,参照组单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联合组采取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显微手术。结果联合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肿量均低于对照组,且Barthel指数(B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联合显微手术能有效清除血肿,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独立生存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 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8(4).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取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1年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复发率位3.92%(2/5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65%(9/51)(P<0.05)。对照组有5例阴道点滴出血,联合组有4例阴道点滴出血、2例年龄>40岁的患者闭经;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6/51),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80%(5/51)(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有效减少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治愈率,并可控制病症复发,值得临床应用。

    • 不同类型脐带异常的妊娠结局及其对胎儿的影响

      2018(4).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脐带异常的妊娠结局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脐带异常产妇6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入院无脐带异常的产妇65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胎儿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阴道手术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20.00%)明显较对照组(61.54%)低,剖宫产发生率(63.08%)明显较对照组(29.2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脐带异常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情况具有显著影响,增加产妇剖宫产发生率与阴道助产手术发生率,同时,还增加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临床中需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保证母婴安全。

    • 3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8(4).

      摘要 (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孔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术后胸液引流天数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胸液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应用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胸液引流量,缩短术后胸液引流天数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且术后并发症产生风险较低。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2018(4).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于该院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7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组行经尿道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前列腺切除量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残余尿量(RUV)均少于同组患者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IPSS评分均低于同组患者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均较同组患者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期间暂时性尿失禁、膀胱痉挛和逆行射精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相比,经尿道等离子剜除术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时其还具有患者出血少、切除彻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有效增加患者的手术耐受性。

    • 《中国医学工程》投稿须知

      2018(4).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等检索系统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和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协办。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