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0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化疗方案疗效与毒性反应分析

      2018(10).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常用的3种同步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高效低毒的同步化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该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249例宫颈癌患者,病理活检确诊为鳞癌或腺癌,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为IB2~IVA期,根据同步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3组,A组为多西他赛(75 mg/m~2)/紫杉醇(135 mg/m~2)+顺铂(75 mg/m~2)每3周给药1次;B组为单药顺铂(75 mg/m~2)每3周给药1次;C组为单药顺铂40 mg/m~2每周给药1次,观察3组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 A、B、C 3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1%、79.7%、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A组疗效整体优于C组(P=0.008),A、B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7),B、C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6);近期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A、B、C 3组间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的各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低于A、B两组(P <0.0125),但3组近期胃肠道反应、贫血、外周神经反应及膀胱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西他赛/紫杉醇联合顺铂3周方案的近期疗效优于单药顺铂每周方案,毒性反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可作为同步化疗给药方案的理想候选,远期生存获益有待进一步大样本临床试验验证。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磁共振成像特征分析

      2018(10).

      摘要 (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男6例,女4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重点分析MRI特点及手术病理特征。结果 10例患者均行磁共振平扫与增强检查。T_1WI像7例呈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T_2WI像7例呈稍高信号,3例呈等信号;T2FLAIR像6例高信号,4例稍高信号;DWI像8例呈明显高信号;2例稍高信号。静脉注入造影剂钆喷酸葡胺(Gd-DTPA)后,7例明显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对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2018(10).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93.75%,DSA诊断符合率9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的动脉瘤,CTA和DSA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动脉瘤,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平板DSA相似,诊断准确率高,CTA容易遗漏少数体积微小的病灶,必要时需CTA和DSA结合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改善预后。

    • 双平面Simpson法在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

      2018(10).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Simpson法测量左室功能指导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及对照组(非心力衰竭患者)60例,采用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和双平面Simpson法技术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在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非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M型法诊断急性心力衰竭诊断符合率为81.7%,双平面Simpsons法诊断率为93.9%,双平面Simpsons法优于传统M型法(P <0.05)。结论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使用双平面Simpson法技术测量左室功能优于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

    • 早产低体质量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置管可行性研究

      2018(10).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低体质量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置管的可行性,为早产低体重儿的治疗、抢救创造良机。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早产低体质量儿80例,早产低体质量儿选择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体质量在2 500 g以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置管组(彩超引导组),另一组为常规对照组,采用不经超声引导下进行脐静脉置管(常规脐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组的置管留置时间、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彩超引导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为100%,常规对照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为77.5%;彩超引导组置管留置时间为(11.51±1.29)d,常规对照组置管留置时间为(8.74±1.33)d;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常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下脐静脉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盲穿造成导管的异位及增加并发症的风险,临床上早产低体质量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脐静脉置管术是可行的。

    • 食道造影和螺旋CT检查在先天性食管闭锁及食管气管瘘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2018(10).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食道造影和螺旋CT(SCT)容积扫描先天性食管闭锁(CEA)与食管气管瘘(TEF)的不同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CEA与TEF的影像检查表现,36例均行食管造影、SCT检查。结果根据Gross分型:36例中Ⅰ型2例;Ⅲ型32例,其中Ⅲa型10例,Ⅲb型22例。Ⅴ型1例,Ⅳ型1例,10例合并其他畸形。食管造影显示近端呈盲端者34例,远端食管气管瘘者2例;SCT检查显示远端TEF及瘘口30例。结论 SCT对于食道闭锁肌食管气管瘘诊断准确率更高,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更具指导意义。

    • 新型3D打印骨修复体的骨组织相容性研究

      2018(10).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一种新型3D打印钛合金骨修复体植入兔骨组织后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评价其安全有效性及临床应用提供动物试验依据。方法依据GB/T16886.6-201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6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采用15只家兔,每只家兔通过手术操作,将2个样品植入其左侧胫骨,将2个对照品植入其右侧胫骨;分别在植入后4周、12周、26周各安乐死5只动物,取植入物及周围组织进行肉眼观察及组织学评价。结果应用半定量评价系统对植入物周围骨组织进行评价,4周、12周、26周骨组织的刺激指数均小于2.9,判为无刺激反应。结论该新型3D打印钛合金骨修复体具有良好的骨组织生物相容性,在骨修复领域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磁共振成像对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价值探讨

      2018(10).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分别在其进行新辅助化疗前和化疗后3个月时进行MRI检查,记录并比较两次检查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病灶直径和体积均明显变小(P <0.05),且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明显增高(P <0.05),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有由Ⅲ型向Ⅰ型转变的趋势。结论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显示乳腺癌病灶的直径、体积以及ADC和TIC类型,为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提供具体有效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检查在乳腺实性结节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10).

      摘要 (6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乳腺实性结节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68例乳腺实性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诊断,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并对比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乳腺实性结节的血流特点、结节内血流参数及血流分级情况。结果 68例患者中共包含84个结节,手术病理结果显示51个为恶性结节,其中40个为浸润性导管癌,11个为导管原位癌;33个为良性结节,其中25个纤维腺瘤,5个为纤维囊性乳腺病,3个为乳腺增生;超声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71%、86.27%、84.85%;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血流形态、血流分布、穿入血流及血流分级情况等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结节收缩期流速峰值(PSV)、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均较良性结节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检查在乳腺实性结节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可有效反映不同性质的结节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10).

      摘要 (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就诊编号分为两组,单号纳入试验组(n=43),双号纳入对照组(n=43)。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5.35%vs. 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治疗后均明显上升,且试验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 引导式教育流程对脑性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2018(10).

      摘要 (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流程对脑性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中心2015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脑性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引导式教育流程,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适应能力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较对照组72.22%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粗大神经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及适应性发育商(DQ)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及DQ指数均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引导式教育流程可提高脑性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适应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阑尾切除术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18(10).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阑尾切除术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64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32例给予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镇静效果、牵拉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镇静起效时间(5.30±1.10)min、镇静持续时间(3.51±0.28)h,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42±2.89)min、(2.12±0.4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牵拉反应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心率加快、头痛、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阑尾切除术硬膜外麻醉中能够取得显著镇静效果,有效缓解内脏牵拉反应,安全性较高。

    • 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肺保护中的作用

      2018(10).

      摘要 (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析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7月该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中选出140例,根据病区不同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呼吸道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比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病理性咳痰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5.71%,对照组1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病理性咳痰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血气指标,术后第1、3天及第5天,随着术后恢复的推移,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均逐步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第3、第5天,观察组的PaO_2、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手术、麻醉等对肺功能的损害,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呼吸状况的改善,早日康复出院。

    • 静态渐进性牵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小儿疗效及对下肢H反射的影响

      2018(10).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静态渐进性牵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小儿疗效及对下肢H反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静态渐进性牵伸)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65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屈膝位背屈角度、伸膝位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下肢H反射参数[波幅、潜伏期、最大H波与最大M波比值(H/M)]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踝关节屈膝位、伸膝位背屈角度及下肢H反射波幅、H/M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GMFM评分及下肢H反射潜伏期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态渐进性牵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确切,且可减弱下肢H反射,对促进其预后康复有利。

    • 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10).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该院检查治疗的90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通过阴道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以及两种方式联合检查,观察比较3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联合超声检查在妇科肿瘤病种诊断符合率95.56%,显著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符合率87.78%和经腹部超声检查的符合率85.56%;联合超声检查的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95.83%,明显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符合率79.19%和经腹部超声检查的符合率75.0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性、恶性肿瘤血流动力学最大峰值(PSV)、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检查,能有效发挥两种不同检查的优势,具有使用简便、快捷等特点,能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在临床检查应用中综合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多层螺旋CT加气道三维重建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10).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多层螺旋CT(MSCT)加气道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行MSCT加气道三维重建诊断,实施最小密度投影、多层面重建、CT仿真内镜及容积再现等方式处理,并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分析总结对患儿实施MSCT加气道三维重建的检查效果。结果 MSCT加气道三维重建检测异物定位及定性诊断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符合率均为100.0%(50/50)。对患儿实施多层面重建技术异物检出率(96.0%)较最小密度投影、CT仿真内镜、容积再现技术检出率(76.0%、74.0%、50.0%)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应用MSCT加气道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可准确评估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肺部并发症等,显著提高了对小儿气道异物诊断的准确性和直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8(10).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8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接受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收缩压(110.14±36.53)mmHg、舒张压(74.38±31.14)mmHg,低于对照组收缩压(124.43±35.27) mmHg、舒张压(89.34±36.03)mm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扩张率(FMD)水平均改善,且对照组ET-1(70.12±9.67)ng/L高于观察组ET-1(56.07±7.26)ng/L,对照组NO(18.01±2.02)μmol/L、FMD(10.24±0.97)%低于观察组NO(21.23±2.07)μmol/L、FMD(13.41±0.6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患者可耐受。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可提升该病治疗效果,在控制患者血压水平的同时还可较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 引导式教育训练辅助治疗脑瘫儿童言语障碍的康复效果观察

      2018(10).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CE)训练辅助治疗脑瘫(CP)儿童言语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4例CP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CE辅助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恢复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时,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23%和76.92%(P <0.05);两组运动能、运物能、语言能和应人能发育商(DQ)均明显提升(P <0.05),两组患儿言语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 <0.05),且研究组升高幅度更大(P <0.05)。结论 CE用于CP辅助治疗,将治疗与教育相结合,可促进患儿语言、运动及认知等功能障碍全面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儿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 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8(10).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00例,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时,通过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可取得更佳的临床疗效。

    • 非酮症高血糖导致偏身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

      2018(10).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非酮症高血糖导致偏身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11月因偏身舞蹈症于该院进行治疗的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偏身舞蹈症体征、临床表现及各项病案资料进行分析,在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经为期2~3周针对性治疗后症状均缓解出院,其中1例患者在出院后因未知原因停药,病情复发,遂返院治疗,在10 d后症状缓解出院,复发率为8.33%。结论非酮症高血糖导致偏身舞蹈症患者具有典型性临床表现,临床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选择相应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提高疗效,维持患者生活质量。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防旋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2018(10).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8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疗效评价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开始负重训练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优良率(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性较高,安全性较强,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 规范化管理模式在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

      2018(10).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管理模式在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的临床应用。方法该院自2014年1月开始对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实施规范化管理,将2016年6月‐2016年12月作为未规范化管理实施阶段,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作为规范化管理实施的阶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医务人员100人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对手卫生相关操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统计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合格率情况。结果与规范化管理模式实行前相比,规范化管理模式实行后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显著增加;洗手习惯、洗手指征、洗手步骤、手套使用及消毒剂使用的评分显著增加;手卫生依从性合格率显著增加。结论规范化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 革兰氏阴性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作用与地位

      2018(10).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革兰氏阴性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作用与地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61例。根据病情程度将其分为4级,其中,COPD Ⅰ级15例,COPD Ⅱ级55例,COPD Ⅲ级57例,COPD Ⅳ级134例。在患者入院后24 h内采痰标本,然后对标本进行染色镜检,对分泌物病原菌进行培养,并分离鉴定病原菌种类。除此之外,对常见病原菌使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判断耐药性。结果 COPD Ⅰ级阳性7例,阳性率为46.67%;COPD Ⅱ级阳性45例,阳性率为81.82%;COPD Ⅲ级阳性51例,阳性率为89.47%;COPD Ⅳ级阳性123例,阳性率为91.78%。随着COPD的病情程度的增加,病原菌阳性率也随之升高,经统计学检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61例患者痰培养共检测出病原菌50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04株,占20.51%,革兰氏阴性菌403株,占79.49%,不同病情程度患者革兰氏阴性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原菌感染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感染率也随之升高,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 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产程及生殖道损伤的影响

      2018(10).

      摘要 (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产程及生殖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16例产妇,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仰卧位分娩方式,观察组进行自由体位分娩,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结局、产程时间及生殖道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剖宫产率较对照组低,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会阴I度裂伤、宫颈裂伤及会阴侧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减轻生殖道损伤程度。

    • 背根神经节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

      2018(10).

      摘要 (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于背根神经节进行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治疗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段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患者通过CT进行引导后给予其在背根神经节处进行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持续治疗,并记录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情况(VAS)和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按照规定时间在术后2个月中按时对其疼痛的缓解情况进行探访,通过对VAS评分情况进行汇总归纳,疼痛基本消除(VAS评分情况大于75%)的患者共有44例,疼痛明显减缓(VAS评分情况在50%~75%)的患者有47例,疼痛没有明显改观(VAS评分情况小于50%)的患者有21例,其总有效率为81.25%(91/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经过治疗的患者后期观察中均未出现局部严重神经损伤、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使用双极手动脉冲射频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局部严重出血、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嗅觉功能的影响

      2018(10).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8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行传统摘除术治疗,观察组44例,行鼻窦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鼻气道阻力及嗅觉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鼻气道阻力、嗅觉功能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5%)略低于对照组(1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有助于提升该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嗅觉功能恢复。

    • 调Q532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边缘不清型雀斑临床应用研究

      2018(10).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调Q532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边缘不清型雀斑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均实施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加用调Q532激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中存在轻微的烧灼感属于治疗正常现象且在治疗结束后自行消失。结论对边缘不清型雀斑患者采用强脉冲光与调Q532激光联合治疗,患者雀斑消失情况好,临床疗效显著,治疗过程中未见异常及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10).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7年10月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中尽可能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对照组不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心功能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予以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死亡病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指标两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降低,每分钟排血量(CO)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2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安全有效,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

    • 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失调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18(10).

      摘要 (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与机体免疫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评价粪便球菌和杆菌的比例对于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10日‐2017年1月10日在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5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Sour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分为症状缓解、轻度活动、中度活动和重度活动4组。采用革兰氏染色法计球菌和杆菌的数量,计算球杆比。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依据测得患者粪便球杆比值分析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的加重,患者粪便菌群失调加重[(Spearman检验相关系数P=0.286,P=0.017(P <0.05)];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M水平分别为(0.88±0.25)g/L和(0.69±0.12)g/L,与症状缓解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决义(P <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可以通过检测粪便球杆比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判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治疗。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应用纤支镜灌洗吸痰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10).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灌洗吸痰术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31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65例气管切开常规吸痰处置为对照组,另66例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术为试验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肺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气及肺功能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7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术,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血气及肺部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2018(10).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和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高,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改善血脂及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利于预后。

    • 多巴胺联合西地那非对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儿肺动脉压的影响

      2018(10).

      摘要 (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多巴胺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收治的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儿多巴胺注射液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多巴胺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肺动脉收缩压(PAS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以及临床疗效、水电解质紊乱、血浆渗透压失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SaO_2、Pa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SP、PaCO_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水电解质失衡与血浆渗透压失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多巴胺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缓解肺动脉压力,改善血氧水平,降低水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失衡发生率。

    • 64排128层螺旋CT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研究

      2018(10).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在脑血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4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对比脑血管狭窄位置、数量及直径,并统计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结果 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的脑血管狭窄位置及数量总符合率为97.83%;两种检测方式检测脑血管狭窄的直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脑血管狭窄程度的准确率为96.48%(274/284)、漏诊率为0.35%(1/284)、误诊率为3.17%(9/284)。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DSA相比具有相近的诊断准确率,且漏诊率、误诊率均较低,可准确判断脑血管狭窄的位置、数量、直径以及狭窄程度,且更加安全,费用更低,诊断价值相对较高。

    • 多层螺旋CT与X线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10).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与X线诊断肺癌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筛选2014年7月‐2017年12月来该院诊治的9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多层螺旋CT与胸部X线检查,之后再依据病理检查的确诊结果,对比多层螺旋CT与胸部X线在肺癌诊断上的准确度、敏感度以及特异性。结果在90例肺癌患者的病理学检验结果统计中,早期肺癌患者为64例,其中34例周围型肺癌,30例中央型肺癌;肺部疾病患者26例,其中12例肺结核,5例肺部感染,5例肺部纤维瘤,4例肺部纵膈恶性淋巴瘤。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患者的准确率为94.4%,胸部X线诊断肺癌患者的准确率为76.7%,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的准确率明显大于胸部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临床上诊断早期肺癌的准确度较高,相对比胸部X线,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2018(10).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采用阿奇霉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126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63例和试验组63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试验组采取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因此值得推广。

    • 提高社区护士识别心电图危急值的措施交流

      2018(10).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科学系统的培训、考核提高社区护士的心电图知识,特别是心电图危急值的识别及处理能力,为危重患者的救治争取宝贵时间。方法培训前对全院护理人员心电图知识的掌握进行摸底考核,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采用讲述实际病例、看图等多种教学技巧对该院89名护理人员分阶段进行培训,并通过考核与培训前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培训使全院护士均能独立完成规范的心电图技术操作,对常见心电图尤其是危急值心电图的识别能力大大提高。培训后总合格率由41%提升到96%。结论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法能大大提高社区护士对心电图,尤其是危急值心电图的识别及处理能力,为医生诊治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为患者的急救争取宝贵时间。

    • 《中国医学工程》投稿须知

      2018(10).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被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等检索系统收录。本刊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和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协办。本刊读者对象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医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等,报道医疗领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