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计算机三维手术计划系统在肝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1).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三维手术计划系统在肝脏外科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五年制实习生6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试验组采用Myrian XP-Liver软件进行临床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肝脏外科教学方法。2周后,对学生进行出科考试及问卷调查,采用SPSS 11.0软件比较两组学生学习效果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分别为(85.2±9.5)分和(75.9±10.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学员对肝脏外科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治疗方案的参与程度,及对实习的兴趣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三维手术计划系统在肝脏外科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与乙肝病毒DNA载量的关系研究

      2017(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感染产妇的乙肝病毒(HBV)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孕妇产前血清的HBV-DNA载量检测,按照载量分为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每组婴儿的脐带血进行检测。结果以5.0×10~2 copies/ml和1.0×10~6 copies/ml为HBV-DNA载量的分界点(其中5.0×10~2 copies/ml又为HBV阴性和阳性的分界点),按照HBV-DNA载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将选取的240名产妇分为3组,各组人数分别为120、53和67,各组的脐血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17%(5/120)、11.32%(6/53)、35.82%(24/67)。HBV阴性和HBV阳性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阳性两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感染孕妇的HBV-DNA载量越大,母婴垂直传播的概率越大。孕妇孕期建议定期监测HBV-DNA,如血液HBV-DNA≥1.0×10~6 copies/ml建议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减少母婴传播风险。

    •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随访的应用价值

      2017(1).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SCTCA)对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行DSCTCA,分别评价桥血管近远端吻合口及桥血管本身通畅情况,比较不同桥血管类型的通畅率及CABG术后随访5年前后的通畅率。结果 38例患者共95条桥血管,动脉桥及序贯桥的通畅率(22/25,88.0%,22/25,88.0%)高于静脉桥通畅率(28/45,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3,P=0.022)。以5年为随访期限,5年以内桥血管的通畅率(62/77,80.5%)高于5年以外(≥5年)桥血管的通畅率(10/18,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5,P=0.026)。结论 DSCTCA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高中生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态度、自我效能及行为意向的调查分析

      2017(1).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高中生心肺复苏术(CPR)知识、态度、自我效能和施救意愿。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随机选取824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CPR知识、既往培训经历、施救意愿和自我效能。结果高中生CPR知识总分为(3.46±1.85)分,与有过培训经历、积极的施救意愿和高CPR施救自我效能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对家人实施CPR、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意愿均高于对陌生人的施救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施救自我效能总分为(7.23±1.89)分,与有过培训经历、高知识总分和积极的施救意愿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中生CPR知识和施救自我效能水平低,对家人的施救意愿明显比对陌生人高。培训能提高公众CPR知识、施救意愿和自我效能。

    •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2017(1).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CC/PGL)是一类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在人类肿瘤中的遗传可能性最高,最新研究表明60%的PCC/PGL患者与遗传因素有关。PCC/PGL相关的遗传基因包括RET、VHL、NF1、SDHA、SDHB、SDHC、SDHD和SDHAF2等。近年来,一些新的致病基因被陆续发现,使得与其相关的可疑基因多达28种。目前PCC/PGL相关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理解PCC/PGL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系统综述了PCC/PGL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 联合应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及谷氨酰转肽酶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2017(1).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联合诊断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所有受检者进行FDP、D-D及γ-GT等检测,判断以上指标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FDP、D-D及γ-GT等各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P、D-D及γ-GT的单项检测灵敏度分别为62.50%、66.25%和68.75%,特异度分别为72.50%、76.25%和77.50%,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25%、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P、D-D及γ-GT联合进行肝硬化诊断具有显著价值,可作为临床观察肝硬化病情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 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效果分析

      2017(1).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效果。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17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乳腺切除术,其中对照组患者不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而观察组患者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肿瘤复发以及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手术患者在乳腺切除术中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能够有效降低上臂麻木感、胸肌萎缩等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术后复发及肿瘤转移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联合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检测在诊断结直肠癌中的意义

      2017(1).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 CTLA-4)、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诊断法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抽取其静脉血,测量s CTLA-4、CEA及CA19-9值。对比观察3种诊断方法和联合诊断法在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方面的差异。结果联合诊断法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独任何一种诊断方法(P<0.05)。在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方面与其他诊断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 CTLA-4、CEA及CA19-9联合诊断法在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0例诊治观察

      2017(1).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接受普外科腹部手术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疗法,观察其诊治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2月‐2015年3月该院早期炎性肠梗阻5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西医,观察组:加用麻子仁汤加味;统计两组诊治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2.0%;患者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并发症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疗法用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疗程短,易恢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探讨

      2017(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探究。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2 000例体检者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体检者的动脉硬化的体检结果将所有体检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体检者的动脉硬化相关指数(包括脉搏波传播速度以及踝臂指数)处于正常水平,而研究组体检者的动脉硬化相关指数则处于异常(升高)水平。通过对两组体检者的健康体检结果(包括体检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脉压数值、总胆固醇含量、脂蛋白含量、三酰甘油含量以及动脉硬化指数)的比较分析,探究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所有体检者的脉搏波传播速度随着受检人群的年龄增加而升高,检查结果为异常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高;而在体检者体检结果方面,正常组体检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脉压值、总胆固醇含量、脂蛋白含量及三酰甘油含量结果均优于研究组体检者的体检结果(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中应用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可以在早期就可以发现动脉硬化存在的可能,并且可以进行有效及时的预防治疗,同时也可以对心血管疾病早期进行一定的筛查诊断,呈现出较好的关联性,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治疗有有利的作用,值得在健康体检领域大力推广。

    • 经皮肾镜治疗复杂肾脏结石的临床效果

      2017(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复杂肾脏结石患者实施经皮肾镜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于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复杂肾脏结石患者中抽选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行开放手术的对照组和经皮肾镜手术的研究组,评估术后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高烧、休克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复杂肾脏结石患者实施经皮肾镜疗法作用突出,可加快术后恢复速度,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 脑钠肽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2017(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脑钠肽(BNP)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CHF)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9月该院70例CHF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期60例来该院体检健康合格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两组研究对象BNP水平,分析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等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NP和LVEDD分别为(93.28±18.02)ng/L和(65.83±8.25)mm,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为(31.58±8.94)%,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BNP、LVEF、LVEDD及F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BNP与LVE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679,P<0.05)。心力衰竭(心衰)患者BNP水平与LVEDD呈显著正相关性(r=0.712,P<0.05)。结论 BNP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在CHF的诊断、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甲状腺叶全切术在甲状腺结节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叶全切术在甲状腺结节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使用甲状腺叶全切术,对照组使用甲状腺次全切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结节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比对照组低[(45.27±2.41)min比(68.56±2.83)min,(74.42±3.05)ml比(99.85±3.16)ml,(6.23±1.04)d比(8.11±1.24)d,(6 856.75±431.53)元比(8 569.28±638.51)元],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8.0%(4/50)比32.0%(1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低[4.0%(2/50)比20.0%(10/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甲状腺叶全切术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效果明显,可以使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得到减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并且手术后患者不易出现复发,值得应用推广。

    • LithoClast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机(四代)常见故障的维修

      2017(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EMS第四代超声气压弹道碎石系统的基本原理、常见故障现象及维修经验。通过了解Litho Clast的结构组成,结合维修经验,采用手动调节气阀、重新连接胶管等方式,对气压弹道、连接回路、功率不稳等问题进行故障分析排除。在日常使用中,系统应该由专人负责保管,要求工程师熟悉超声气压弹道碎石系统仪器原理,加强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护,保证仪器在最佳状态下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长处。

    • 压力蒸汽灭菌设备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2017(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呼吸机是医疗服务行业中的重要设备,为病患的正常生理呼吸提供帮助,达到增加肺部的通气量,改善病患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消耗,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但是在实际的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呼吸机的管道和附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细菌滋生,影响病患的呼吸道健康。为此,需要强化对呼吸机的管道和附件的灭菌消毒。该文就压力蒸汽灭菌设备对呼吸机的管道和附件的灭菌消毒展开探讨,并对压力蒸汽灭菌设备质量控制技术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推动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有效应用,保障呼吸机的运行质量和运行安全,保障病患的人身安全,进而推动医疗服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2017(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检测的颈动脉内膜的斑块情况分组,斑块组50例,非斑块组50例,斑块组根据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性斑块组27例与不稳定性板块组23例,所有患者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踝臂指数,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结果斑块组踝臂指数低于非斑块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非斑块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斑块组与不稳定性斑块组的踝臂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斑块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不稳定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为自变量,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踝臂指数为应变量,斑块稳定性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负相关性(P<0.01),与踝臂指数无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踝臂指数与颈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相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性。

    •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糖类抗原125水平的检测及意义分析

      2017(1).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进行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检测的临床意义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接诊的39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正常体检的健康妇女39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血清中的HE4、CA125含量,并评价两种指标检测的诊断准确性。结果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HE4、CA125和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含量分别为(70.27±13.47)pmol/L、(38.09±10.44)u/ml和(59.33±9.10)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42±10.11)pmol/L、(13.18±8.84)u/ml和(36.50±8.79)pg/ml(P<0.05);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检验金标准,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联合血清HE4与CA125确诊的患者比例为97.44%略低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100.00%(P>0.05)。结论血清HE4与血清CA125联合检测,对于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有效性更为显著,能够及早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做出准确诊断,改善患者预后。

    • 微波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子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对比

      2017(1).

      摘要 (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宫颈炎患者分别应用微波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患者各47例。A组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B组应用微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94±0.68)ml,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10.57±1.21)ml(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0.42±2.13)min,略低于B组患者的(10.59±2.15)ml(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98%(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显著低于B组患者的23.40%(P<0.05);A组患者复发率为2.13%,显著低于B组患者的8.51%(P<0.05)。结论对于慢性子宫颈炎患者,实施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疗效更为明显,安全性更高,预后情况较好,更值得推广。

    • 多层螺旋CT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

      2017(1).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腕关节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患者分为腕骨骨折组78例与无腕骨骨折组72例。分别采用MSCT、MRI及MSCT+MRI检查进行诊断。结果两组MSCT+MRI关节脱位检出率均明显高于MSCT检出率和MRI检出率。MSCT+MRI检查对隐匿性骨折、软骨损失、骨挫伤及骨折碎片均可检出。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MSCT联合MRI诊断腕关节损伤,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2HRZE/6HRE化疗方案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肠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2017(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2HRZE/6HRE化疗方案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肠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肠结核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2HRZE/6HRE化疗方案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胸腺肽-α1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2HRZE/6HRE化疗方案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肠结核,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经内镜胆道单、双塑料支架治疗老年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研究

      2017(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单、双塑料支架治疗老年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预后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9月‐2014年9月肝胆外科收治的38例老年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内镜胆道单塑料支架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胆道双塑料支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例结石大小无变化、4例结石消失、6例胆总管结石有不同程度缩小或成碎片状和7例肝内外胆管扩张明显回缩;对照组患者术后3例结石大小无变化、3例结石消失、5例胆总管结石有不同程度缩小或成碎片状和8例肝内外胆管扩张明显回缩,两组患者术后结石大小无变化、结石消失、胆总管结石有不同程度缩小或成碎片状和肝内外胆管扩张明显回缩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胆道单、双塑料支架治疗老年难治性胆总管结石在效果上无显著差异,但内镜胆道单塑料支架在操作简便、耗时短等方面具有更显著优势,在治疗老年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方面更值得推荐应用。

    •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两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法的效果观察

      2017(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患者术后两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法的效果。方法病例对象为该院2014年1月以来收治的75例胃肠肿瘤患者,按照密封信封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综合组。药物组术后行常规促胃肠恢复措施;综合组术后行综合性促胃肠恢复措施。评价:1胃肠恢复满意率;2肛门排气、肠鸣音消除、恢复饮食时间和住院时间;3胃肠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综合组患者胃肠恢复满意率显著比药物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综合组肛门排气、肠鸣音消除、恢复饮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比药物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综合组胃肠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药物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行综合性促胃肠恢复措施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胃肠并发症发生,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针灸及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7(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针灸及康复治疗措施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组配合使用针灸治疗方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肢肌力、下肢肌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造成偏瘫的因素很多,包括脏腑不调、自身骨病或长年卧床等导致的静脉闭阻,气血壅塞,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配合应用针灸治疗措施,有利于调理气血,化瘀解痉,缓解关节活动受限,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內瘤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选该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经胃镜活检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在该院接受ESD治疗,记录其手术时间、病灶大小及病理结果,统计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创面愈合率。结果 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5.4±21.3)min,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1.04%,完整切除率为92.54%,治愈性切除率为95.52%,住院时间为(18.6±3.4)d;术后ESD诊断符合率为88.06%,高于病理诊断符合率的70.15%(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癌变率为22.39%;并发症发生率为28.36%,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ESD诊断和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符合率好,临床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 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17(1).

      摘要 (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接收2型糖尿病患者177例,其中包括单纯糖尿病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选择另外114例合并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根据病程对11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分组,53例为早期组,61例为中晚期组,比较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中两项指标的水平分别为(10.8±0.65)μmol/L、(0.7±0.05)mg/L,早期组均值为(14.2±0.49)μmol/L及(1.2±0.03)mg/L,中晚期组均值为(16.9±0.52)μmol/L、(2.8±0.06)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升高,合并出现肾病的可能性较大,且疾病时期不同,两者水平存在差异,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 XE-5000血球仪对婴儿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的原因分析

      2017(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XE-5000血球仪行婴儿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增高的原因。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该院健康检查的婴儿中选取经XE-5000血球仪检测显示血小板计数增高的婴儿76例,重新取样用手工法计数血小板,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原因。结果经手工计数复核,76例婴儿的血小板计数仅有1例为真性增高,其余75例均为假性增高,且1例为真性增高婴儿处于急性败血症恢复期(P<0.05)。结论由于XE-5000血球仪检测血小板时受到细胞碎片、小红细胞及采血困难等因素影响,致使其假性增高比例较高,因此,当血小板计数异常时,需要仔细分析原因,必要时重新取样手工计数,询问病史,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伴智力低下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2017(1).

      摘要 (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伴智力低下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68例癫痫伴智力低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临床抗癫痫药物丙戊酸纳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新药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全面性发作,局灶性发作,全面性癫痫持续状态和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4大类癫痫的发作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儿智力改善情况,进而评估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伴智力低下的临床可行性以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儿4大类癫痫发作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智商(IQ)值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实验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于治疗小儿癫痫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智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的180例脑瘫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应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智力及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智力发育商、运动发育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智力发育商、运动发育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能够促进脑瘫患儿的智力及运动功能的康复。

    • 小儿急性共济失调25例临床分析

      2017(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急性共济失调的临床发病原因、病症类型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0月接收并治疗的25例急性共济失调患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探究其病情和治疗情况。结果14例患儿在第2周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3例患儿于第3周症状消失;2例患儿于第4周末症状基本消失;3例在1~2周内完全消失,且症状消失后,患儿预后良好。有3例患儿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故转院治疗。结论临床仅凭患儿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不能完全做出准确的诊断,所以可以结合患儿的既往病史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症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 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硬化病变的逆转作用观察

      2017(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硬化病变的逆转作用。方法将9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氨氯地平用药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用药方案。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以及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脉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层厚度(MT)变化、平均斑块数及斑块检出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MT变化、平均斑块数及斑块检出率(45.2%)与对照组(55.8%)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在更好地降低血压的同时,能更为有利地逆转颈动脉斑块。

    • 自制编织袋在胃肠减压患者防脱管中的临床应用

      2017(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自制编织袋在胃肠减压患者防脱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进行胃肠减压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患者的负压引流器采用一般的处置方式,活动时用手扶住,观察组中患者的负压引流器用自制编织袋固定在患者身上。两组患者在各自组内的处置后,对意外脱管和装置下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非计划性拔管比例为20.0%,无意外脱落拔管出现,对照组中非计划性拔管比例为60.0%,意外脱落占36.0%,两组之间脱管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编织袋可有效降低胃肠减压患者的脱管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匹维溴胺治疗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对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匹维溴胺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该院接诊的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的11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59例患者,单纯给予匹维溴铵进行治疗;研究组包含59例患者,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匹维溴胺联合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又以研究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匹维溴胺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胸腹水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检验结果分析

      2017(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胸腹水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检验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进行胸腹水常规检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胸腹水标本共100份,分别采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对胸腹水标本中的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并以光学显微镜手工计数作为参照标准,观察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在确定仪器线性范围内白细胞浓度中的线性均值和精密度,对比3种检验方法中的白细胞计数测定结果。结果在已知白细胞浓度≤2.0×10~9/L时,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白细胞计数的线性更好,精密度更高;在已知白细胞浓度≥8.0×10~9/L时,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计数的线性更好,检测精密度更高;在胸腹水标本确定仪器线性范围内白细胞浓度的检测结果中,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手工计数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腹水的白细胞计数检验过程中,可采取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XE-50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其检测精确性较高,与光学显微镜手工计数相当。

    • 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功能神经外科术中唤醒的比较

      2017(1).

      摘要 (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功能神经外科术中唤醒的效果。方法收集行功能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唤醒患者10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50例。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唤醒,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唤醒。比较两组入室时(T_0)、切皮结束即刻(T_1)、试验药物使用后5 min(T_2)、试验药物使用后15 min(T_3)、唤醒即刻(T_4)、唤醒后5 min(T_5)、唤醒后15 min(T_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患者不良事件(呛咳、躁动)及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T_0、T_1、T_2、T_4、T_5及T_6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3时右美托咪定组患者MAP明显高于丙泊酚组,HR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丙泊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镇痛,易于唤醒,安全性较高,较少发生呛咳、躁动等不良事件,值得临床借鉴。

    • 糖皮质激素联合功能性鼻内镜术治疗鼻息肉分析

      2017(1).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功能性鼻内镜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功能性鼻内镜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4%(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05%(P<0.05)。结论鼻息肉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功能性鼻内镜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1).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SLEDD-f)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5年6月该院10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对照组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导管临时血路,进行SLEDD-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和肾功能(尿素氮与血清肌酐)指标与单次治疗时间、肝素用量及总治疗时间。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均明显,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单次治疗时间与总治疗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每次肝素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VH疗法相比,SLEDD-f疗法降低患者出血风险、抗凝剂使用量,可作为CVVH的替代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 双胍类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治疗疗效分析

      2017(1).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双胍类降糖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方式与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予以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联合磺脲类药物降糖,治疗组联合瑞格列奈降糖,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及症状体征、代谢指标变化。结果两组均在用药后收到满意的降糖效果,随着用药的持续血糖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3周、6周、12周空腹血糖(FBG)水平(8.03±0.35)mmol/L、(7.88±0.36)mmol/L、(6.72±0.19)mmol/L,餐后2 h血糖(PBG)水平(12.80±0.42)mmol/L、(9.14±0.36)mmol/L、(8.68±0.33)mmol/L,治疗组治疗3周后FBG、治疗组治疗6周后PBG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27±0.31)%,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控制36例(90.0%),对照组临床控制21例(52.5%),治疗组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低血糖等副作用,对照组3例腹泻,持续用药自行恢复,治疗组1例轻度转氨酶水平上升,自行恢复(P>0.05)。结论双胍类药物的使用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联合瑞格列奈使用更利于稳定血糖、调节代谢紊乱、提升病情控制率。

    • 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2017(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接收的94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运动疗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临床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8.72%(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运动疗法,可以使患者血糖控制在有效范围以内,使相关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进而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1).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血必净与乌司他丁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接诊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33例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与乌司他丁联合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与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明显更短,病死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血必净与乌司他丁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

    • 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及控制对策分析

      2017(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提出控制对策。方法分析该院出现质量问题的117份临床免疫检验报告。将该院免疫检验科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1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89例与观察组89例,观察组患者加强质量控制,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结果影响免疫检验结果的因素中,检验环境中,影响因素依次为温度因素、湿度因素、清洗液更换情况、样品质量因素、试剂平衡时间因素、环境清洁度因素及检验人员因素等,两组患者检验准确率、误诊率及对检验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免疫检验的因素有很多,在免疫检验的各个环节都应严格控制检验的质量。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017(1).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该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34例患者进行探讨,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综合干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综合干预组患者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其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

    • 内镜下胆道塑料支架置入引流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2017(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塑料支架置入引流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行内镜下取石治疗的66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受试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引流方式分为取石后留置胆道塑料支架引流组(研究组)和取石后留置鼻胆管引流组(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内结石复发率、复发间隔时间、引流通畅率及脱落率。结果两组受试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受试者结石复发率、复发间隔时间、引流通畅率及脱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胆道结石清除后留置塑料胆道支架或鼻胆管均可获得较理想的引流效果,安全性较高。

    • 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7(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作用效果,为疾病的治疗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共8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43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从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高,并发症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炎患者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临床适用性好,应当引起广大医学卫生工作者的关注。

    • 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

      2017(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舒适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两组的心理状态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后,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起重要作用,有效缓解了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