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9).
摘要:目的探索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在结直肠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iASPP沉默后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首先检测临床样本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iASPP mRNA的表达差异、结直肠癌细胞系和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HCoEpiC)mRNA和蛋白质iASPP表达差异;然后在人结肠癌细胞SW480中转染iASPPsi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iASPP mRNA表达效率,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iASPP的蛋白表达水平;最后用MTT法和Brd U法检测沉默iASPP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 mRNA表达相比癌旁正常组织上调;结直肠癌细胞LoVo、SW620和SW480中iASPP mRNA和蛋白质表达相比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HCoEpiC)均上调;在SW480细胞中转染iASPP-siRNA可下调iASPP的表达;沉默iASPP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结论沉默iASPP基因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染色技术对大肠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样病变患者228例,随机分为电子染色组及白光内镜组,将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电子染色组对大肠息肉样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4.94%、89.54%和87.15%,白光内镜组对大肠息肉样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2.39%、78.13%和7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染色组的息肉样病变漏诊率低于白光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息肉样病灶增大,电子染色技术对于息肉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2016(9).
摘要:目的观察灌洗液加温能否抑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患者体温的下降与寒战的发生,并探讨其对手术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52例行TURP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A组为对照组,22~24℃室温灌洗液(5%甘露醇溶液)灌洗,B组为实验组,37℃加温灌洗液灌洗。术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体温的变化,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失血量及有无寒战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存在血红蛋白(Hb)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失血量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体温维持稳定,手术前后体温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体温明显下降,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寒战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RP术中使用温灌洗液灌洗可维持患者体温的恒定,能显著降低术中寒战的发生率,且比室温灌洗具有更少的失血量。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水动力吸脂系统在自体脂肪隆乳术中的效果和经验总结。方法应用水动力吸脂系统,将吸出的脂肪匀称的注入胸部各层次中,观察术后1~12个月的效果,并调查受术者对手术的满意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均到达较好的塑形效果和隆乳效果。乳房外形丰满圆润,手感柔软逼真,活动度好,无脂肪液化、硬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水动力吸脂系统辅助移植隆乳术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9).
摘要:目的分析益气温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中药益气温督方治疗)各40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36例(90.00%),高于对照组的29例(72.50%);经治疗后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评估炎症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及躯体功能指数(BASFI)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温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能够抑制活动期炎症因子,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2016(9).
摘要:目的观察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42例胃溃疡患者、57例胃癌患者、4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41例浅表性胃炎患者及25例不典型增生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同时选取5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Hp)、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Ⅱ(PG Ⅱ)及胃蛋白酶原比值[PGR(PG Ⅰ/PG Ⅱ)]水平,从而确定Hp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定性分析血清IgG抗体。全部操作均按照说明书严格执行。观察各组患者的Hp感染阳性率和阴性率的比较情况以及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PG Ⅰ、PG Ⅱ及PGR水平。结果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不典型增生组患者的PG Ⅰ、PG Ⅱ及PG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的PG Ⅰ、PG Ⅱ及PGR水平与对照组基本相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患者的Hp阳性感染率最低,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不典型增生组、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的Hp阳性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不典型增生组、浅表性胃炎组中Hp阳性患者的血清PG Ⅰ、PG Ⅱ及PGR水平均与对照组患者基本相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lgG抗体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以为临床上诊断胃癌提供有效的依据。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快速诊断输尿管结石新方法(尿常规结合临床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300例输尿管结石疑诊患者,先行尿常规检查,若为血尿则初诊为输尿管结石,给予盐酸哌替啶镇痛,待膀胱充盈后行超声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计算敏感度、特异度、总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约登(Youden)指数、比数积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敏感度92.5%、特异度95.2%、总符合率92.7%、Youden指数0.877、比数积246.1、阳性预测值99.6%,阴性预测值48.0%,而误诊率4.80%、漏诊率7.50%。结论快速诊断法对急性输尿管结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术后焦虑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原发性胃癌患者术后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可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术后紧张、焦虑情绪,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2016(9).
摘要:高压氧舱作为各种缺氧症的必须治疗设备,其正确使用和维护管理是延长设备寿命、防治发生意外事故的关键措施。对该院所新建的高压氧舱的使用管理、维修管理及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详细分析高压氧舱的管理措施,为设备管理人员对高压氧舱进行日常管理提供参考。
2016(9).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运用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量表评价三位一体护理措施对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供临床借鉴。方法将该院160例COPD患者随机等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采取门诊-病房-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后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剖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CA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相关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近1年内急性发作的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利用门诊-病房-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能促进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6(9).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固定液对冷冻切片质量的影响,筛选出理想的固定液,为寻找新型固定液提供新思路,从而提高快速冷冻切片成片质量。方法收集新鲜鸭肝组织30例,冷冻切片取材后用不同的固定液进行固定,然后进行HE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经乙醚酒精固定的鸭肝组织和细胞结构清晰,核浆颜色对比度适宜,染色鲜艳。结论乙醚酒精最适宜用于快速冷冻切片的固定,进行HE染色。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差异。方法选取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成微创组(66例)和开颅组(66例)。微创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疗法,开颅组则接受开颅血肿清除疗法。比对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GOS)分级、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及血肿清除情况,记录其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差异。结果微创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入住ICU时间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GOS优良率及血肿清除率分别为63.6%和83.3%,明显高于开颅组的40.9%和65.2%(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明显低于开颅组的16.7%(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血肿清除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2016(9).
摘要: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7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及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诊断的正确率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为73.2%,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5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优于常规心电图,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式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6(9).
摘要:目的对丙戊酸钠与苯妥英钠联合运用在癫痫持续状态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情况进行探析。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所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盲法分成实验组(65例)与参照组(64例),前者予以丙戊酸钠治疗,后者予以苯妥英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予以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8.5%)与参照组(7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2%)低于参照组(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采取丙戊酸钠或苯妥英钠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但相较于苯妥英钠而言,丙戊酸钠的不良反应更少,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2016(9).
摘要:目的测定血清胱抑素C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不同程度肾功能损伤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4例,按其高血压程度分为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3级组,再根据肾功能损伤程度分为中度及以上损伤组、轻度损伤组、正常组,测定其各项肾功能指标,比较各指标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关性及测定的灵敏度。结果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GFR)对比发现高血压级别和血清胱抑素C含量呈现正相关;肾功能中度及以上损伤组血清胱抑素C高于肾功能轻度损伤组及肾功能正常组;以血清肌酐作为GFR的评价标准的灵敏度为84.12%,以血清胱抑素C作为GFR的评价标准的灵敏度为9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中能准确反映高血压及肾功能损伤程度,检测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血流变学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联合检查在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该院2015年3月‐2015年9月接收的4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该院体检的4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监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脂蛋白a、三酰甘油(TG)以及胆固醇(TC)水平等指标并分别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北京众驰血流变仪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参数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脂蛋白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三酰甘油水平、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血流变学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联合检查的方法具有积极的效果,该方法可以有效预测糖尿病的情况,对于如何指导糖尿病患者尽早接受干预性治疗,积极防范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两组均口服米非司酮片治疗,而观察组则额外加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月经过多、阴道不规则流血、痛经、经期延长及非经期下腹痛等临床症状,肌瘤体积以及血清激素水平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总疗效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激素水平,减小肌瘤体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优良联合用药。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逆行输尿管镜与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94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结石清除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观察组患者长(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较观察组患者多(P<0.05);观察组患者结石一次性清除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47%(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89%(P<0.05)。结论复杂性肾结石接受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具有可行性,能减少手术创伤,提高结石清除率,且安全性高,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2016(9).
摘要:目的根据乙肝病毒相关重型肝炎病症,该文分析对比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5年5月接收乙肝病毒相关重型肝炎患者共计120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试验组60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生化指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白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尿素氨、血清肌酐和HBV-DNA等血生化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的50.00%(P<0.05)。结论治疗乙肝病毒相关重型肝炎病症,本文对比分析的恩替卡韦治疗的疗效较高,在抑制HBV复制方面更突出,病情恢复较快,临床效果更佳。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延长用药间隔周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临床疗效。方法 75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A)、单用GnRH-a(B)及延长用药间隔周期(C)组、3组各25人。比较患者术后3种用药方案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Kupperman评分、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结果 3组临床疗效比较,B、C组优于A组(P<0.05)。3组痛经、慢性盆腔痛及疼痛VAS评分比较,B、C组治疗后较A组显著下降(P<0.05)。用药后3组Kupperma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潮热盗汗评分B、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性激素水平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延长用药间隔周期方案治疗EMs在疼痛缓解率、性激素抑制方面同样疗效显著,但在改善低雌激素症候副反应上优于传统方案,同时降低费用。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Hcy水平,对脑梗死患者采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方法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分析患者血清Hcy水平与NIHS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Hcy(18.1±4.6)μmol/l,恢复期(11.3±2.5)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cy(7.9±1.4)μmol/l,显著低于脑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急性期NIHSS(7.9±1.1)分,恢复期(4.5±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与NIHSS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733,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显著升高,尤其在急性期,恢复期有所下降,Hcy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2016(9).
摘要:目的分析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剂量选择。方法选择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各30例。A组采用孕激素100 mg/d治疗,B组采用孕激素200 mg/d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复查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患者发生恶心,对症治疗后好转,B组有3例患者发生腹痛,4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对症治疗后好转。B组不良反应发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能够达到与高剂量相似的临床疗效,但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2016(9).
摘要:目的观察探究术前放疗合并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1例。对照组给予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试验组在采用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前给予术前放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6.13%和9.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94%和35.48%(P<0.05)。结论对于胸段食管癌的患者采用术前放疗合并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深入研究探讨。
2016(9).
摘要:目的观察黄连散合用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的可行性。方法将110例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连散,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对症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可逆;生活质量改善方面,通过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散和阿奇霉素联合用药治疗宫颈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2016(9).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静脉溶栓联合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的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静脉溶栓联合冠脉介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降低(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静脉溶栓联合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更好,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2016(9).
摘要:目的探究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88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患者并发抑郁症(研究组),43例患者不伴有抑郁症(对照组),分析患者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并对抑郁症组患者进行有效心理干预,观察对比研究组患者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研究发现,干预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HAMD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首发脑卒中后抑郁包括了患者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状况等因素,而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运动功能评分、抑郁症状均有所改善。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后心功能及预后结局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为Ⅰ级占47.37%,Ⅱ级34.21%,Ⅲ级13.16%,Ⅳ级为5.2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明显较短,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猝死率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恶性心脏事件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实施循证护理,能辅助临床开展治疗,利于心功能恢复,促进病情好转,改善患者预后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2016(9).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时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2012年‐2014年收治的108例胸腰椎爆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治疗组81例(A组为后入路治疗27例,B组为前入路治疗27例,C组为椎板开窗法治疗27例),非手术治疗D组27例患者,观察4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的Cobb角、影像学表现和椎管占位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A组、B组、C组、与非手术治疗D组在临床症状和椎管压缩度等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椎管占位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4组患者间差异性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入路手术患者在术后6个月左右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2例,椎板开窗法患者以及前入路患者未发生此类情况。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好于非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前情况选取适宜的手术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脊柱骨折段,纠正脊柱畸形,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经阿司匹林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与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奥扎格雷钠与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83%(P<0.05);观察组治疗之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略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33%(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通过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9).
摘要:目的总结探讨慢性肥厚性喉炎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纳入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确诊的116例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6例与实验组60例,对照组给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给予局部布地奈徳雾化吸入+全身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P<0.05);实验组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及噪音障碍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采用局部布地奈徳雾化吸入与全身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治疗疗效显著,嗓音质量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16(9).
摘要:目的探析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血乳酸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6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急性良性肌炎患儿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接受健康检查儿童66名进行对比,测定两组空腹血糖水平与乳酸水平,并记录急性良性肌炎患儿疼痛消失时间、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与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6例患儿治疗1~2 d后肌痛缓解,3~5 d疼痛消失,1周后治愈,血乳酸复查结果正常,随访1个月未发现复发与后遗症。结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虽发病急,但及时治疗可获得较佳预后,同时可根据患儿血乳酸水平变化预测病情变化,指导疾病治疗,以提高救治率及改善预后。
2016(9).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并符合诊断标准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5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给予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对比5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A组、B组、C组和D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0%、100.00%、86.67%和76.67%,观察B组治疗有效率最高,但观察A组、B组、C组和D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B组、C组和D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结论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均能取得确切疗效,且以逆经脉斜刺、行针5 s为最佳治疗方案。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PID)后遗症的方法。方法将该院就诊PID后遗症患者选取50例做为对照组,采用口服交沙霉素、甲硝唑,直肠应用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体外电场热疗机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交沙霉素、甲硝唑,直肠应用康妇消炎栓加体外电场热疗联合治疗PID后遗症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药物中毒的一般性规律及症状特点,为儿童在临床上的安全用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在该院2013年4月‐2014年9月各科室上报的儿童急诊药物中毒病例中,随机选取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儿童药物中毒的因素可概括为3点:儿童自身误服、基层医务工作者和家长的安全用药知识缺乏、儿童心理素质。结论预防儿童药物中毒首先要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及家长的安全用药意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强家庭紧急备用用药的日常管理,同时注重增强儿童的心理素质。为了儿童的健康顺利成长,社会应对此有足够的重视。
2016(9).
摘要: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延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延迟组配合使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延迟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患病1年内死亡率和1年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适合延误早期介入治疗后有严重狭窄和完全梗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016(9).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对进行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该院收治的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研究组患者在静吸复合麻醉的基础上在进行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织患者治疗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46%(P<0.05)。结论患者在腹腔镜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时采用静吸复合联合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整体临床效果较好,患者在苏醒后状态较为平稳,并减少了麻醉药物在手术过程中的剂量,整体过程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2016(9).
摘要:目的比较维拉帕米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确诊并收治的74例PSVT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维拉帕米治疗组和普罗帕酮治疗组,每组患者各37例,观察两组患者窦性心律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普罗帕酮组患者用药后窦性心律恢复时间为(7.3±2.8)min,明显少于维拉帕米组的(10.6±2.4)min(P<0.05);普罗帕酮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显著高于维拉帕米组的78.38%(P<0.05)。结论普罗帕酮治疗PSVT的总体疗效优于维拉帕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6(9).
摘要:目的为了降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增强其护理干预效果,探讨提高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干预措施执行率的有效途径。方法以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重症监护室住院并接受呼吸机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分别进行综合性干预措施和一般干预措施,对比分析其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发生率和患者对干预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对干预措施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采取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实行综合性干预措施能极大的提高干预执行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6(9).
摘要:目的观察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主要给予山莨菪碱治疗,实验组主要给予间苯三酚治疗。用药40 min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比对照组的88%高(P<0.05);实验组服药后起效时间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P<0.05)。结论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明显,并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6(9).
摘要:目的探究介入性超声在骨关节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接收的160例骨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在诊疗中行介入性超声,对照组患者行CT引导,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为98.3%,高于对照组的77.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性超声在骨关节疾病中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及有效率高等特点,故在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6(9).
摘要:目的分析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59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奥美拉唑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62%(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取得显著的疗效,止血时间短,输血量少,住院时间短。
2016(9).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治疗方法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在该院进行细菌性肝脓肿治疗的患者共计94例,将其分为试验A组及试验B组,各47例患者,试验A组患者采取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试验B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时间等指标。结果试验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与试验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B组手术时间、术后体温、白细胞恢复时间及总治疗时间,均低于试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治疗效果较高,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小,患者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且治疗成本较低,可作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9).
摘要:目的提高低血糖发作时对脑损害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5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全部行头颅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高渗糖治疗,症状均得到及时控制。结论对于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应及时监测血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免对脑损害的程度加重。
2016(9).
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疑似脑动脉瘤患者5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该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诊断后得知,56例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诊断后确诊为脑动脉瘤的患者有54例,检出动脉瘤共有64个,经过CT诊断后确诊的病例有52例,检出动脉瘤共有61个,检出率为95.31%(61/64);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后确诊为脑动脉瘤的患者共有51例,动脉瘤检出62个,检出率为96.88%(62/64)。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优先采纳的诊断方案,值得推广并应用。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门诊对宫颈疾病的防治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门诊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60例宫颈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患者对于宫颈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宫颈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分别为96.25%、93.75%及9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宫颈疾病患者妇科门诊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提高患者宫颈疾病知晓率,值得推广应用。
2016(9).
摘要:目的探究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82例患者,选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效果达到完全缓解(CR)的例数为18例,治疗效果达到部分缓解(PR)的例数为32例,治疗效果达到病情稳定(SD)的例数为11例,治疗效果达到疾病进展(PD)的例数为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0.98%。同时对比患者治疗后的一般状况、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骨髓侵犯、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及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具有较差的预后,同时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则为骨髓侵犯、LDH水平和CA125水平等。
2016(9).
摘要:目的研究胰腺癌与胰腺自身免疫炎性病变的CT鉴别方法,以期指导临床,提高确诊效率。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3月-2014年9月确诊并收治的胰腺占位病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将95例确诊为胰腺癌患者设为肿瘤组,34例确诊为局限性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患者设为炎症组。两组患者均实施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患者CT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两组患者胰腺肿胀和弥漫性强化减低、局灶性密度减低、被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胰管截断和肾脏受累这6种影像学表现特征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钙化、假囊肿形成和胰管不规则狭窄、扩张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与胰腺自身免疫炎性病变其CT影像中在胰腺肿胀和弥漫性强化减低、局灶性密度减低、被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胰管截断及肾脏受累方面有显著的特征性差异,可作为鉴别诊断者两个病种的初步依据,临床价值极高。
2016(9).
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全腔镜与右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情况对比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8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腔镜组给予全腔镜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开放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腔镜组患者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4.53±2.67)枚,多于常规组的(8.51±2.74)枚(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51.11%(P<0.05)。结论全腔镜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2016(9).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紫龙金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紫衫醇联合奈达铂化疗+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紫龙金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缓解率为45.5%,对照组为3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提高、稳定及降低例数分别为18例、13例、2例,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稳定及降低例数分别为11例、15例、7例,提高例数和降低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例数为4例,对照组为12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紫龙金片联合化疗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8例患者,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均手术成功,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明显改善,支架定位准确;随访2年,仅1例伴有20%左右狭窄,并发症发生率为3.41%。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2016(9).
摘要:目的评述复杂胫骨近端骨折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复杂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传统解剖钢板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胫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操作简便,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2016(9).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经鼻内镜小儿腺样体切除在小儿鼾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4年7月该科共收治82例住院治疗的鼾症儿童,根据腺样体切除的不同手术方式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实施扁桃体剥离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照组同样方法剥离扁桃体后利用传统手术方式刮除腺样体。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鼾症的手术治疗中,扁桃体剥离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具有明显优势,既有效缩短了手术和住院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也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进行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行特殊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血糖波动水平情况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血糖水平为(6.60±1.98)mmol/L低于对照组的(9.87±2.11)mmol/L(P<0.05);实验组患者血糖降至正常范围所用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胰岛素用量略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探讨极为重要,有利于更好的患者血糖水平,使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48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并且在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记录,最终分析治疗方法以及临床表现。结果在接受调查的48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患者中,手术成功的有46例,占总人数的95.8%,其中,有2例由于手术中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占总人数的4.2%。随后院方需要对手术成功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观察和记录,了解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其中5例患者由于术后引发呼吸衰竭造成死亡,4例患者因为术后发生褥疮感染的情况,1例患者术后发生了背痛腰痛的情况。院方对于发生褥疮感染和背痛腰痛的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及止痛药物进行治疗,患者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经过临床治疗和跟踪观察能够发现,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患者死亡率比较高,主要治疗方式还需要以手术为主,但是患者家属在术后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情况,一旦出现其他症状及时就医,才能够保证患者拥有良好的身体情况,以此提高生活质量。
2016(9).
摘要:目的探索及分析心理干预在急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其对患者术前焦虑情绪造成的影响。方法本组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接诊的患急性创伤(神志均为清醒)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急性创伤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明显低于自身干预前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急性创伤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6(9).
摘要: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奥氮平联合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M)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7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56%(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2、4、6周末HAD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含吡柔比星与多柔比星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随机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含吡柔比星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柔比星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效果和化疗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4%,观察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肌酶升高、心电图改变、脱发及周围神经炎等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PLT减低、WBC减低、肝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含吡柔比星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2016(9).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患儿全部使用常规抗病毒治疗、营养支持和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给予一般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皮疹消退时间和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2%(P<0.05);观察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和口腔溃疡愈合时间。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阶段性健康教育在肾病综合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8例肾病综合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儿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予以持续阶段性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肾病综合征患儿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优良率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且其护理满意度97.73%远高于仅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8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症患儿应用持续阶段性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促进患儿生活质量提高。
2016(9).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站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6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随访调查,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妇女的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妇女4年后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绝经期妇女中应用护理干预,可使妇女依从性提高,从而促使围绝经期妇女远期生活质量提高。
2016(9).
摘要:目的研究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瑞格列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瑞格列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下降幅度小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宫颈病变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患者恐惧感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60例行LEEP术的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恐惧评分(FAVS)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恐惧的患者51例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4例(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25%(P<0.05)。结论对行LEEP术的宫颈病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恐惧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2016(9).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小组干预模式对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72例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小组干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后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0.4±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的(84.3±7.8)分(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结果发生率为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89%(P<0.05)。结论护理小组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水平,对降低并发症等不良结果具有重要作用。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孕期保健联合整体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孕妇130例,回顾性分析孕妇的临床资料,资料收集时间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将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孕期保健联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孕妇的产程时间与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满意度为98.46%,对照组满意度为84.6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保健联合整体护理在产科护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孕妇满意度,缩短产程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行剖宫产的临床处理体会。方法抽选该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产妇10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行阴道引产以终止妊娠,观察组患者行剖宫产以终止妊娠,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围产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6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75%(P<0.05);观察组患者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行剖宫产引产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比例,剖宫产是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重要方法。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对降低护患纠纷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另选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为8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10.00%,与观察组2.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能促进护患关系和谐,获取患者信任,从而减少护患纠纷发生,值得推广。
2016(9).
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经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9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7%(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经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良好。
2016(9).
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在外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6例外科手术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1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两项心理状况指标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两项心理状况指标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在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外科疾病护理中有明显的应用价值,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而促进患者恢复速度,值得采纳应用。
2016(9).
摘要:目的探讨多功能体位垫在乳腺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乳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应用传统体位护理,用枕头、衣物等做支撑物;观察组应用自制多功能体位垫进行术后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少,且舒适度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功能体位垫对乳腺术后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6(9).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协办。本刊读者对象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医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等,报道医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