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0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墓头回提取物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外周血多态性上皮黏蛋白1阳性表达细胞的影响

      2016(8).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墓头回提取物(回康灵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外周血多态性上皮黏蛋白1(MUC1)阳性表达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6例,并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9例,采用墓头回精致提取物回康灵片口服并配合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对照组57例单纯TSH抑制治疗。在第4周及12周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MUC1阳性表达细胞的检出率。结果服药4周时,干预组MUC1阳性表达检出20例(40.8%)、对照组36例(63.2%),两组MUC1阳性表达细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2周时,干预组MUC1阳性表达检出9例(19.1%)、对照组23例(45.1%),对照组MUC1阳性表达细胞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墓头回提取物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外周血MUC1阳性表达细胞有抑制作用。

    •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原因的探讨

      2016(8).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4月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胸腰段骨折268例进行分析。结果经过0.5~2.0年的随访,出现螺钉断裂18例,其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17.7个月,11例在取出内固定物前复查X线片时发现。断钉率:后侧植骨组(5/59)与未植骨组(6/71)高于后外侧植骨(7/138)(P<0.05);爆裂型骨折患者(7/73)显著高于压缩型骨折(8/144)和骨折脱位型患者(3/51)(P<0.05);未使用横杆组(10/113)显著高于使用横杆组(8/155)(P<0.05);术后内固定物超过1年取出组(11/98)显著高于0.5~1年间取出组(7/170)(P<0.05)。结论发现椎弓根螺钉断裂或松动的主要原因有:1植骨融合不当;2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选择不当;3未正确使用横连杆;4内固定物取出过迟;5术后未佩戴支具或支具佩戴时间过短;6术者的操作不恰当。术中有效严格的植骨融合,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掌握其适应证,合理使用横连杆,适当时间取出内置物及术后常规佩戴支具,提高术者的操作技术等都可以有效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出现。

    • 三维CT血管造影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测量颅内破裂动脉瘤形态学参数的对比评价

      2016(8).

      摘要 (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测量评价颅内破裂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行CTA与DSA检查的37个颅内破裂动脉瘤,按照瘤体最大径分组,利用3D-CTA与3D-DSA技术对比测量瘤体最大径(Hmax)、瘤体高度(H)、瘤径(D)、长宽比(AR)、大小比值(SR)、动脉瘤倾斜角度(AA)。结果 >7 mm动脉瘤,Hmax、H、D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7 mm的动脉瘤,Hmax、H和D的CTA测量数值略大于D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动脉瘤大小,AR、SR和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A测量≤7 mm的动脉瘤与3D-DSA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实践中应注意。

    • 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方法经验总结

      2016(8).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分离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0.125%胰酶+0.01%乙二胺四乙酸(EDTA)消化液灌注法,获得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排列;细胞鉴定可见内皮细胞胞浆中人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结论 0.125%胰酶+0.01%EDTA消化法能够获取大量且纯度高的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体外实验提供可靠的细胞模型。

    • 甘氨双唑钠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6(8).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CM-Na)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肺不张患者的増敏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90例初诊为NSCLC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増敏组(甘氨双唑钠+同步放化疗)和对照组(同步放化疗),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调强放疗(IMRT)+化疗,放疗总剂量(DT):60~70 Gy;鳞癌患者化疗采用紫杉醇+奈达铂(TP)方案,腺癌患者化疗采用培美曲塞+顺铂(PP)方案。増敏组在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予甘氨双唑钠,每次800 mg/m~2,30 min内经静脉滴注完,在60 min内行放疗,每周一、三、五给药,至放疗结束。结果増敏组和观察组在放疗过程中因为肺复张需要重新进行CT定位时的患者数分别为44例、36例,放疗中位剂量分别为36.16、47.04 Gy,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増敏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肿瘤原发灶有效率(CR+PR率)分别为97.8%、86.6%,纵膈淋巴结有效率分别为100%、9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肺炎等毒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同步放化疗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的近期疗效,同时又不增加毒副反应,但是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也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探讨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应用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效果

      2016(8).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临床诊断中应用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诊断方式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部超声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5%(P<0.0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阻力指数、动脉搏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在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中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阴道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可有效控制误诊率和漏诊率,可作为子宫腺肌病的首选诊断方式。

    • 护理资源管理配置重症监护护理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16(8).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II)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资源管理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55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按照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量表对护理工作量进行评估,并根据其结果对相关护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另择取同期55例ICU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动态监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标准对护理工作量进行评估,同时根据其评估结果对相关护理资源进行配置。记录两组ICU患者此次总体住院时间、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医疗费用以及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等,同时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住院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3.6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00%(P<0.05);观察组在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抢救物品和消毒隔离5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此次人力资源配置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的80.0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7.2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73%(P<0.05)。结论 ICNSS在ICU护理资源管理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APACHE II评分,临床可考虑推广使用。

    • 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患者红细胞还原性谷胱甘肽和丙二醛影响研究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的评价

      2016(8).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对红细胞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以及丙二醛(MDA)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临床纳入96例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神经外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83.3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红细胞GSH、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红细胞GSH、MDA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日常生活质量评分(A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CS、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脉搏指数(PI)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s、Vm和PI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红细胞GSH、MDA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有效促进脑动脉血流流速,提供充足的血供,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右美托咪定麻醉前滴鼻在小儿麻醉的临床应用

      2016(8).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右美托咪定麻醉前滴鼻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前滴鼻,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麻醉前滴鼻;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在麻醉过程中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认知功能评价。结果两组在滴鼻后10 min、手术前10 min、术中10 min的脉压差(PP)以及血氧饱和度(Sp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恶心、呛咳反应、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降低,总不良反应率为11.1%,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提高小儿的临床麻醉效果,减少小儿哭闹及呃逆等不良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磁性微泡在诊疗一体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2016(8).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诊疗技术和材料工程的快速发展,融合了微泡造影剂和磁性纳米材料的磁性微泡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材料。磁性微泡不单在临床诊断领域发挥效用,更是在诊疗一体化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对磁性微泡的研究,就其在诊断及诊疗一体化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围手术期门静脉及左心功能评价中的研究

      2016(8).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术患者围手术期门静脉情况及其左心功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而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比术前与术后患者门静脉高压指标与心功能指标的评价。结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门静脉高压指标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门静脉高压状况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支架内血流也十分通畅,手术后较手术前患者左室容积与左室射血分数均得到明显提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好地了解门静脉情况和左心功能情况,为患者临床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免疫细胞分型在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病因作用

      2016(8).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免疫细胞分型在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病因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60例(均为第一次喘息发作的初治患儿)作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组。另外,选择同一时期60例肺炎支气管炎作为支气管炎组,正常对照组患儿60例,对3组患儿采取血常规、外周血免疫细胞分型以及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检测,对其结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 3组患儿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Th1/Th2细胞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外周血清IL-4、IL-2、及IL-17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细胞分型在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因当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降钙素原监测指导膝关节滑膜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研究

      2016(8).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监测指导膝关节滑膜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膝关节滑膜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医师根据患者PCT监测结果来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根据医师自身的治疗经验来对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抗生素使用量少、早期评估抗生素的有效性高并且使用抗生素疗程短。结论通过降钙素原监测来指导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

    •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2016(8).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10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Ⅰ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和Ⅱ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的差异,并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Ⅰ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略低于Ⅱ组患者总有效率的8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Ⅱ组患者PANSS总分明显优于I组患者(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不良反应多见血糖升高和体重升高,Ⅰ组不良反应多见体重升高、肌强直和震颤。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奥氮平起效更快,在2、4周时可发挥明显作用,但两种药物均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临床治疗需加强副作用监测,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药物。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8).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PFNA组和DHS组,PFNA组患者给予PFNA治疗;动力髋螺钉(DHS)组患者给予微创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PFNA组各项手术指标、患者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DHS组(P<0.01);PFNA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7.78%,明显高于DHS组患者的86.67%(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DHS组患者的17.78%(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儿横纹肌肉瘤CT及磁共振成像表现分析及比较

      2016(8).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与病理亚型的联系。方法选取32例该院200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小儿横纹肌肉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患者病灶位于盆腔19例(59.4%),其他发生于头颈部4例(12.5%),四肢、腹腔和脊柱旁都各为3例(9.38%)。胚胎型(e RMS)21例,占65.6%,其次腺泡型8例(a RMS)占25.0%,多形型(p RMS)3例,占9.38%。影像学图像则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强化,并可对周围骨质造成破坏与淋巴转移。不同病理亚型间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横纹肌肉瘤CT与MRI结果与一般软组织恶性肿瘤的特性无异,可显示肿块的具体位置、大小以及转移;其常见的病理亚型是胚胎型,但不同亚型间的影像学结果差异不显著,临床上应结合具体的患儿情况作出诊断。

    • 脑电图在早期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应用研究

      2016(8).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在早期重症手足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80例,根据患者手足口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为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对照组为普通病例患者,对所有患者都进行脑电图及脑脊液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脑电图检查结果、脑脊液细胞数增多以及颅内压增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者实施脑电图检查监测,敏感度高,能够早期甄别重症病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情况,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在不孕症中诊治价值的研究

      2016(8).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本研究应用经阴道四维超声造影技术对子宫输卵管实时动态成像,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9月1日‐2015年8月1日就诊的43例不孕症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 Vue)和特异性谐波造影技术进行输卵管通畅度检验。观察检验后患者的输卵管超声与X线造影结果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超声造影与X线造影对输暖管通畅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43例患者超声造影与X线造影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思(P<0.05)。结论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在不孕症中经由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的方式进行诊治的不良反应情况少、使用方便且无辐射。由此可见,在不孕症诊治的过程中可以经由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的检测方式来代替X线的判断方式,其在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的临床分析

      2016(8).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应用穿刺引流术和应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神经外科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奇偶数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穿刺引流术,实验组采取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方法对血肿部位进行排空。分析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指标评分中I级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硬膜下积液、脑梗死和重度脑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患者,给予立体定向下穿刺引流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 儿童缺血性烟雾病围手术期管理

      2016(8).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缺血性烟雾病手术期治疗管理,避免患儿在手术室期间及麻醉复苏期可能发生的缺血事件。方法对2011年6月‐2015年12月的45例缺血性烟雾病患儿由同一组手术医生、麻醉师及手术室人员成立的团队进行间接搭桥手术治疗,通过表麻镇痛、术中保温、娴熟配合手术等团队合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时发现并消除可能发生患儿缺血的各种因素。结果在手术室内共发生缺血事件7例(15.55%),有明确诱因者5例,诱发原因为入室后哭闹3例,静脉穿刺时疼痛刺激所致2例;另2例术后即刻CT发现对侧脑梗者原因不能确定;发生可能会诱发缺血的不良事件2例(4.44%),1例为手术间温度过低,另1例为加温毯使用不当。余患儿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结论缺血性烟雾病患儿在手术室期间有可能发生缺血事件,针对性的手术管理策略有助于患儿渡过手术关。

    •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全身麻醉药对白细胞介素-6、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的影响

      2016(8).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全身麻醉药对IL-6、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术中分别给予异丙酚(P组)、依托咪酯(E组)及异氟烷(I组),分别于T_1(麻醉前5 min)、T_2(麻醉后60 min)、T_3(术后30 min)、T_4(术后24 h)、T_5(术后48 h)时点抽取P组、E组、I组患者的静脉血,检测血清IL-6、皮质醇、胰岛素及血糖含量。结果 T_3、T_4时点,P组和I组的IL-6含量明显低于E组(P<0.05),T_5时点,P组的IL-6含量明显低于E组和I组(P<0.05)。P组、I组的皮质醇含量在T_2、T_3、T_4时点明显高于E组(P<0.05),在T_5时点,P组的皮质醇含量明显低于E组和I组(P<0.05)。E、I组患者胰岛素含量在T_2、T_3、T_4、T_5时点明显低于P组(P<0.05)。E、I组患者血糖含量在T_2、T_3、T_4、T_5时点均高于P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在实施麻醉前处于应激状态,麻醉与手术均能加重应激反应,导致IL-6、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含量增加,相较于依托咪酯和异氟烷,异丙酚能更好地抑制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强烈应激反应,是胃癌术中较好的麻醉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 甲状腺良性肿瘤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2016(8).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6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8例,研究组采用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随访1年后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瘢痕满意度评分、复发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瘢痕满意度评分为(9.3±0.6)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0.5)分(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24%(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疗效确切,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意义

      2016(8).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134例,分别在术前1 d,术后1 h、10 d,化疗前1 d及化疗后5 d采集5 ml静脉血,检测循环肿瘤细胞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数量,分析阳性循环肿瘤细胞的病理学意义。结果 134例患者外周血中阳性循环肿瘤细胞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数量与肿瘤浸润程度等指标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与其分化无明显相关(P>0.005);Ⅱ期与Ⅲ期肿瘤术前阳性循环肿瘤细胞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C检测能有效检出外周血中CTC数量,CTC数量越多,表明肿瘤病理分期越晚。

    • 艾滋病相关性卡波西肉瘤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2016(8).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艾滋病相关性卡波西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疗效。方法从深圳鹏爱医疗美容医院皮肤美容科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艾滋病相关性卡波西肉瘤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HAART)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系统化疗和局部治疗,研究两组艾滋病相关性卡波西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CD4~+T淋巴细胞数为(324±114)个/μL;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CD4~+T淋巴细胞数为(255±110)个/μL,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CD4~+T淋巴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相关性卡波西肉瘤患者采取系统化疗~+局部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脑电图变化在甲泼尼龙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2016(8).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泼尼龙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脑电图(EEG)结果改变及其与认知生活能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DEACMP患者,使用甲泼尼龙治疗,并在治疗前、发病或病情较重期和治疗后1个月对其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和EEG检测,采用SPSS18.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MMSE、ADL评分及EEG表现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但EEG结果与各量表评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甲泼尼龙能显著改善DEACMP患者的认知水平、生活能力及EEG表现,EEG结果并不能有效反映患者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改善。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2016(8).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结果经过3 d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生化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可有效治疗重症胰腺炎,血流动力学稳定,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 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应用

      2016(8).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在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7月于该院就诊的13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患者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设为观察组;另外66例患者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观察组在术后出现暂时性及永久性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痊愈快,且对甲状旁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易发生低钙血症。

    •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6(8).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对其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氨茶碱片;观察组患者在口服氨茶碱片基础上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及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量表中日常生活影响、活动能力、症状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GRQ量表评分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SGRQ量表评分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采取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效果切实,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行气逐瘀止痛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8).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行气逐瘀止痛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0名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观察组采用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行气逐瘀止痛方治疗,对照组单用醋酸甲羟孕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雌激素水平及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结论醋酸甲羟孕酮联合行气逐瘀止痛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在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16(8).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在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而观察者则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而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行结直肠腹腔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92例偏头痛效果分析

      2016(8).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甲氧氯普胺对92例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偏头痛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甲氧氯普胺治疗,观察组使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治疗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偏头痛能够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徐闻县500名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状况调查分析

      2016(8).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徐闻县500名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并分析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方法抽取徐闻县3所幼儿园的500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来调查分析引起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有关因素。结果发生轻度、中度及重度营养不良比率分别是16.4%、11.4%和0.6%;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年龄、饮食习惯、居住环境、母亲身高、母亲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状况等都是影响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有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频繁患病(P=0.031;OR=2.314)是危险因素,饮食习惯良好(P=0.004;OR=0.784)、母亲受教育程度高(P=0.003;OR=0.597)等是保护因素。结论加强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改善居住环境,降低儿童患病率等是改善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状况的重要措施。

    • 3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随机对照评估及观察

      2016(8).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3种手术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15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00眼)作为研究对象。经2阶段手术(先抗青光眼手术,后进行白内障手术)为A组。经青光眼手术与白内障手术同时治疗患者为B组。仅采用白内障手术治疗患者为C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效果。结果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A组和B组患者的眼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并无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临床为青光眼患者实施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此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 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低危初产妇自然分娩结局影响的分析

      2016(8).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低危初产妇自然分娩结局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生产的产妇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的卧位以及半卧位进行分娩,观察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心理情况以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以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镇静、镇痛和催产素等药物的总使用率以及2、3级产痛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1及产痛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采用自由体位助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产痛,且分娩结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B超诊断羊水偏少孕妇126例阴道试产的临床研究

      2016(8).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分娩孕妇经B超检查确诊为羊水偏少时对阴道试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确诊为羊水偏少孕妇12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研究组;从同一时间段内选出羊水正常的孕妇126例,作为对比组。分别记录两组孕妇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几率、羊水污染度以及围产期监护等数据。结果两组孕妇产前无负荷试验无反应率、催产素刺激试验产生变异减速率和产时晚期减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产钳术使用率、胎儿窘迫发生率、羊水Ⅱ度污染程度和新生儿重度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脐动脉内S/D比值高于3的孕妇比例、产时变异减速率、急诊剖宫产率、羊水Ⅰ、Ⅲ度污染程度、新生儿轻度窒息率明显高于对比组孕妇(P<0.05);研究组孕妇自然分娩率低于对比组孕妇(P<0.05)。结论羊水偏少孕妇阴道试产转剖宫产的几率会大大提升,同时羊水轻度污染率较高,但对胎儿窘迫发生率未形成明显的影响。

    •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2016(8).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其用于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患有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另外随机选取患有慢阻肺急性发作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采用气管插管比例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 H值相比于对照组均有更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抗生素使用平均时长亦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潜力。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2016(8).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片,25 mg/d;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片治疗,12.5 mg/d。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孕激素水平、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黄体酮(P)、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及促卵泡激素(FSH)水平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P<0.05)。结论子宫肌瘤采用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更明显,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应用调强放疗和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

      2016(8).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调强放疗和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TP)用于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176例食管癌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联合TP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调强放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出现的副作用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14%(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9%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7.27%(P>0.05)。结论采用调强放疗联合TP方案治疗食管癌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症状恢复情况好,有着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在不典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8).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DR与CT在不典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76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对患者进行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的差异。结果不典型肺结核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节段或肺叶实变、结节或肿块、空洞、支气管内膜结核及淋巴肿大等,76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中CT诊断符合率为69.7%(53/76),高于DR诊断符合率44.7%(34/7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对不典型肺结核判断更准确,诊断符合率优于DR摄影,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 颈内动脉异常应用64层CT脑灌注辅以CT血管造影的影像诊断研究

      2016(8).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颈内动脉异常应用64层CT脑灌注辅以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诊断效果。方法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群体编入观察A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群体编入观察B组。所有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脑灌注及CT血管造影扫查。统计全部病例的对比剂峰值时间,同时分别记录患者颅内健侧与患侧的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根据血管造影结果对比两组的颈内动脉异常程度。结果 A组健侧对比剂峰值时间及脑血流量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健侧脑血容量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侧对比剂峰值时间显著快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患侧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动脉无狭窄和轻度狭窄总比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中度及重度狭窄总比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异常应用64层CT脑灌注辅以CTA检查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 钛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36例临床观察

      2016(8).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内镜下钛夹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36例上消化道急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内镜下钛夹止血,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止血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6%,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例未止血患者即刻转外科手术止血。研究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钛夹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 人工授精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临床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8).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人工授精(IUI)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临床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IUI资料,观察不同IUI治疗因素对妊娠结果的影响。结果年龄≤35岁、不孕年限≤5年以及促排卵的患者妊娠率较高(P<0.05);是否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治疗和IUI周期数长短均对妊娠率无影响(P>0.05)。结论年龄、不孕年限、是否促排卵和IUI周期数对IUI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效果有重要影响,能够为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 TCT联合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6(8).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颈癌前病变应用TCT(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高危HPV(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1月于该院经病理分析确诊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84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TCT联合高危HPV-DNA进行检测,对照组仅运用TCT进行检测。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检测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0.02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运用TCT(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高危HPV(人乳头状瘤病毒)DNA进行检测,检测符合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2016(8).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以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给予护理临床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护理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 Orem自理理论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16(8).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护理措施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患者96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乳腺癌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运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健康知识知晓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可有效调动患者及家属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及健康知识知晓率。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2016(8).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联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观察组联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指标,适当增加剂量未增加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

    • 分析四黄水蜜治疗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2016(8).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四黄水蜜治疗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60例不全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禁食、补血、补液、抗生素、胃肠减压及支持疗法等对症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四黄水蜜外敷患处治疗。所有患者治疗2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正常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痊愈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结论对不全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四黄水蜜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临床观察

      2016(8).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近年来收治的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55例)与中西医结合组(55例),分别采用雷珠单抗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改善和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消失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消失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可有效提高矫正视力水平,促进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消失,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微生物检验泌尿系统的病原菌结果分析

      2016(8).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经微生物检验的病原菌特征。方法 9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均接受实验室微生物检验,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完成相关操作,记录其病原菌检验结果,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 90份尿液样本经试验室检验后共检出9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所占比例高达78.89%(71株),革兰氏阳性菌所占比例仅为21.11%(19株),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氏阴性菌是泌尿系统感染主要致病菌,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接诊疑似病例后积极给予实验室微生物检验明确病原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有利于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6(8).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抗幽门螺杆菌组(100例)和常规降糖组(100例)两组,其中,常规降糖组实施常规降糖治疗,抗幽门螺杆菌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同时实施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的变化。结果抗幽门螺杆菌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常规降糖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幽门螺杆菌组炎症因子TNF-α、IL-6、IL-8治疗后明显优于常规降糖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炎症水平,值得推广。

    • 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2016(8).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高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先对该院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影响工作人员执行手卫生的关键因素,应用PDCA循环对手卫生工作进行干预。结果经过四个PDCA循环,该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由62.64%上升至98.85%,手卫生依从性由41.95%上升至84.48%,手卫生正确率由45.97%上升至91.95%,手卫生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较好地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实现手卫生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

    • 观察60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2016(8).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甲状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放射治疗基础上接受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存活率。结果6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1例出血,1例低钾血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33%(2/60),经对症治疗后明显缓解;随访30.0个月发现,52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86.67%,中位生存时间为23.9个月。结论手术方案治疗甲状腺癌效果确切,可将病变组织彻底根除,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有效缓解患者病痛,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隐私权保护的意义

      2016(8).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过程中脑卒中患者的隐私,可能泄漏的过程,提出保护患者隐私的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保护患者隐私权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脑卒中患者42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患者的残疾情况,对隐私的认知程度、泄露途径以及泄漏后患者的心理反应等。结果患者对于隐私认知不足,患者认为其隐私主要由医护人员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泄露,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大部分患者知道自己隐私泄露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波动。结论应加强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加强医院病历管理和医患沟通,避免患者隐私泄露。

    • 综合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16(8).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 经皮单孔直角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及护理

      2016(8).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经皮单孔直角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方法、效果以及术中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15例急性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经皮单孔腹膜后入路直角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在术中与术后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均手术成功,最终治愈出院,其中,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其APACHE Ⅱ评分明显下降,患者ICU停留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采用经皮直角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技术进行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加上有效的临床护理,极大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 女性乳腺增生风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2016(8).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女性乳腺增生的主要风险因素,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降低该病发生率。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乳腺检查女性1 739例,将确诊乳腺增生者631例作为观察组,非乳腺增生者1 108例作为对照组,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女性乳腺增生的主要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结果饮食、生活习惯、心理状态、流产、哺乳等都是乳腺增生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乳腺增生的危险因素众多,内分泌功能紊乱是主要病因,科学的预防干预措施,具有降低乳腺增生发病率,促进该病治疗效果的作用。

    • 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及其护理体会

      2016(8).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牙髓炎(急性)时,运用一次性根管法的有效性和护理效果。方法抽取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行一次性根管法治疗牙髓炎(急性)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给予传统护理组患者使用传统护理法,全程护理组则应用手术前、中、后的全程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近期疗效:全程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传统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全程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传统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8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运用一次性根管法治疗牙髓炎(急性)时,采用全程化的护理方式,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

      2016(8).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116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用药后各类不良反应表现,比较用药前后各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头孢类抗生素联合其他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二重感染、肾功能及肝功能损害与其他不良反应;用药后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用药前高(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时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医生在配药时注意药量,合理选择联合药物。

    • 分析成立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对高血压自我管理的具体影响

      2016(8).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对高血压自我管理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社区自愿报名参与本项目的 14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社区自我管理小组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时间为2年,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小组前后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等形成率进行评估。结果 1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小组后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参与前,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小组前的健康行为评分为(60.34±4.26)分,参与后评分为(81.26±5.21)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参与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可以明显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整体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舒适护理应用价值观察

      2016(8).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并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78例进行治疗护理,依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进行舒适护理,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中应用舒适护理能够减少患儿的痛苦,提升患儿家属的治疗满意度,有着较高的儿科护理价值。

    • 小切口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舒适护理

      2016(8).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舒适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新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小切口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密切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患者手术中配合度、术中舒适度与并发症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接受小切口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舒适度以及配合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明显。

    •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2016(8).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7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应用内镜止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而再出血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2.2±1.2)d、肠鸣音恢复时间(3.5±1.6)d以及住院时间(8.5±1.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操作简单、止血效果良好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影响

      2016(8).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6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统计比较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妊娠结局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早产率和晚期流产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和并发症,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效果明显。

    • 综合护理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6(8).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儿童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在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雾化吸入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在儿童哮喘治疗中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 鼻窦炎引起慢性咳嗽护理观察与体会

      2016(8).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鼻窦炎引起慢性咳嗽的护理观察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该院接收的患有因慢性咳嗽就诊的而确诊的鼻窦炎患儿共有9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C组,A组采取常规口服药物+必通喷鼻进行治疗;B组采取常规口服药物+鼻腔置换进行治疗;C组采取常规口服+必通喷鼻+鼻腔置换进行治疗,同时对3组患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3组患者的咳嗽评分、咳嗽缓解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 C组患儿的1周咳嗽评分和咳嗽缓解时间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鼻窦炎引起的慢性咳嗽采取常规口服药物+必通喷鼻+鼻腔置换进行治疗,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 疝气手术患者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2016(8).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疝气手术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从该院收治的经疝气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112例进行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6例,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预后效果。结果 1经对比,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21%(13/5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36%(3/56);护理满意度为67.86%(38/5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7.50%(49/56),两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气手术患者经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护患关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分析甲状腺癌症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与近全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6(8).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采用近全切甲状腺术和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2月该院收入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中,选取研究对象4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全切甲状腺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近全切甲状腺术手段,然后分别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比对照组略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甲状腺近全切术后,在保障疗效一定的情况下,患者在治疗后的引发并发症的机率明显降低,值得医疗界应用与推广。

    •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干预效果分析

      2016(8).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后及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病情知晓率、遵医嘱行为和健康信念明显高于个性化健康教育前(P<0.05);通过系统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健康教育前提高(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同时保证患者在知晓病情的基础上,不断克服不良心理状态,为患者良好预后提供帮助,值得临床推广。

    • 孕期优生健康教育对产科门诊孕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情况的影响

      2016(8).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孕期优生健康教育对产科门诊孕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情况的影响,为贯彻优生优育政策提供更多的实践依据。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400例孕产妇按照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孕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实施孕期优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健康教育效果。结果两组健康教育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均低于教育前,且观察组患者教育后的SAS和SDS评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孕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健康教育后的产褥期各项目相关知识掌握率均高于教育前,且观察组教育后各项目的知识掌握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围生期的羊水过多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胎儿窘迫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优生健康教育应用于产科门诊中可明显缓解孕产妇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并有利于降低分娩风险,确保母婴安全。

    • 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分析

      2016(8).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呼吸道表现,即胃食管气道反流(GEAR)的临床特点,分析易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45例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呼吸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咽部异物感、憋气及喘息等,曾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及哮喘等,均经胃镜检查和(或)食管24 h p H监测诊断为GERD,且所有病例均经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缓解。结论以呼吸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GERD,往往无烧心、反酸、反胃的典型症状,因此临床上极易误诊,对于这类患者应予以足够重视。

    • 影响女性乳腺增生发病率的相关因素研究

      2016(8).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女性乳腺增生发病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院乳腺外科门诊就诊女性1 253例进行调查研究,将确诊为乳腺增生的623例乳腺增生患者设为增生组,另随机抽取非增生患者630例作为非增生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两组人群的饮食习惯、月经情况、婚育、孕产及哺乳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痛经、月经紊乱、精神压力大、流产>2次及非母乳喂养为乳腺增生的危险因素;饮食清淡、体型较瘦、孕产>2次及母乳喂养时间长等为乳腺增生保护因素。结论乳腺增生发病危险因素较多,应加强女性科普知识普及,从根本上预防乳腺增生的发生。

    • 半环管视频喉镜在两例特殊体位患者的应用

      2016(8).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半环管视频喉镜(semi-channel video laryngoscopy,SCVL)是一种新型喉镜,其镜片的最大物理特点是侧面有一个半环状管槽,作用是夹住导管和指引导管行进方向。2006年同时有两个品牌用于临床,日本的Airway Scope~[1]和西班牙的Airtraq~[2],两款结构基本一样,我国引进的是后者。这种喉镜以其在显露声门时不需口、咽、喉的3个

    • 《中国医学工程》投稿须知

      2016(8).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协办。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