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
摘要:<正>1.特色◆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北京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并重。◆半月刊,审稿、发表周期短。◆手机短信服务:作者、审稿专家通过编辑部发送的短信,及时了解稿件状态,缩短投稿、审稿、修稿流程。
2016(2).
摘要:目的观察长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小鼠心功能及心肌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运动对小鼠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16只昆明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小鼠给予中等强度跑步训练12周,对照组除不进行运动干预外,其余同运动组。运动干预前后,两组小鼠均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运动干预后处死小鼠,取左室中部心肌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的结构,另取左室上部心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观察心肌热休克蛋白(HSPs)信使RNA(m RNA)的表达,并运用Image-pro plus v 6.0图像分析软件对HSPs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小鼠心脏超声显示,运动组小鼠心脏左室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心脏室间隔、左室后壁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左室重量指数、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小鼠左心室游离壁光镜检查显示运动组小鼠心肌纤维排列有序,较对照组明显增粗,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边缘变钝。RT-PCR结果显示运动组小鼠心肌HSP27、70、90和αβ-晶状体蛋白m 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长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引起小鼠心肌肥厚,心功能增加。其机理可能与上调小鼠心肌HSPs m RNA表达有关。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种类及材料学特点在脑血管支架置入后的补体反应及干预。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根据应用脑血管支架种类的不同分为3组,给予不同的脑血管支架,其中金属支架组40例、聚合体支架42例和涂层支架38例;比较3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数情况,血清Ig A、Ig G和补体C3、C4等临床指标的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聚合物支架和涂层支架组的椎基底动脉、动脉狭窄指数及动脉硬化指数情况显著优于金属架组(P<0.05);聚合物支架组与涂层支架组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合物支架和涂层支架的血清Ig A、Ig G和补体C3、C4临床指标情况显著优于金属支架组(P<0.05);聚合物支架组与涂层支架组血清补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合物支架组和涂层支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金属支架组(P<0.05);聚合物支架组与涂层支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进行聚合物支架及涂层支架生物相容性较佳,可显著降低支架置入后的补体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74例NSTEMI患者,比较治疗前后血清Cys-C水平,关联分析Cys-C水平与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第10和30 d血清Cys-C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饮酒史和治疗方式与治疗后血清Cys-C水平变化相关(P均<0.05),无饮酒史和选择介入治疗的患者,其治疗后血清Cys-C水平更高。结论血清Cys-C水平在NSTEMI发生时异常升高,经治疗后短期内继续升高,其变化受到饮酒史和治疗方式的影响。
2016(2).
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儿童患者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的分布,为疫苗研发的血清型选择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从南京地区儿童中分离的323株肺炎链球菌株进行测定,以确定其血清型。结果南京儿童医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共323株,分型检定结果表明,最常见的血清型为19 F,所占的百分比为31.3%,其次为19 A(13.3%),14型(12.7%)和6 A/B(10.8%)。结论南京地区儿童患者所携带的血清型以19 F、19 A、14和6 A/B型最为常见,现有7价疫苗的覆盖率较低约为62%,而13价肺炎结合疫苗(PCV13)的血清型覆盖率较高约为85%。
2016(2).
摘要:目的研究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中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接受治疗的88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资料,将其按照手术治疗的不同方式分为两组:TEP组和TAPP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TE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状况明显优于TAPP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TAPP组(P<0.05);术后的并发症尿潴留、血清肿、中转开腹、不完全性肠梗阻、术后复发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EP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术后患者恢复较采用TAPP的快些,且两组手术治疗下患者的症状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安全性较高,较好地降低复发率。
2016(2).
摘要:目的 PDCA循环法对复用器械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定期质量控制检查,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1年的结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设备维护管理执行率、五常法管理正确执行率、科室满意度、理论考核成绩、器械清洗合格率及包装合格率等6方面的评分水平与实施前相比显著提升,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对医疗器械再生处理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及规范管理,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工作质量更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科学化。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严重程度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2例,在此过程中,对影响重型转变患儿严重程度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能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利的数据参考,以便于及时地控制患儿的疾病,确保对患儿治疗的疗效。结果年龄小、肥胖、先天性心脏病及湿疹是导致重型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严重程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包括年龄小、肥胖、先天性心脏病及湿疹等因素,在临床上,针对年龄小、肥胖、具有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湿疹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该进行重点监视,将其作为高危患儿,通过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避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向重型转变,确保患儿身体的快速康复。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卵巢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MRI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并测量ADC值。结果 49例卵巢病变患者中,良性39例,恶性10例。39例良性病变患者中,13例卵巢囊肿,2例卵巢囊肿合并蒂扭转,3例巧克力囊肿,6例畸胎瘤,11例囊腺瘤,1例卵泡膜瘤,1例纤维瘤,2例卵巢脓肿合并输卵管积液扩张;9例恶性病变中,7例囊腺癌,1例浸润性移行细胞癌,1例转移性肿瘤。良性病灶组ADC值平均为(2.53±0.34)×10~(-3) mm~2/s,恶性病灶组ADC值平均为(1.11±0.34)×10~(-3) mm~2/s,恶性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4%、80.0%及89.8%,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为0.86(kappa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ADC值在卵巢病变的诊断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2016(2).
摘要:<正>《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报道医学、药学领域生物技术研发、应用及产业化发展的专业学术期刊。ISSN 1673-713X,CN 11-5512/R,邮发代号:80-622,杂志为双月刊,每期96页。定价:每期18元,全年108元。《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努力打造"精品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16(2).
摘要:目的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让外科治疗进入了微创时代,3D腹腔镜系统的出现克服了传统腹腔镜缺乏空间感及深度感等缺点,本文对3D腹腔镜系统工作原理、发展过程、3D腹腔镜系统在临床手术应用现状及效果评估等进行简要介绍。
2016(2).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早期氧化苦参碱(OM)灌肠治疗结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则选取该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5月1日的60例SAP患者,将接受肠内营养等基础综合治疗和基础综合治疗加早期OM灌肠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OM灌肠组的肠鸣音和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OM灌肠组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OM灌肠组的腹泻发生率和继发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OM灌肠组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早期氧化苦参碱灌肠治疗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效果理想,胃肠道功能迅速恢复,并发症少,缩短病程,可考虑进一步推广。
2016(2).
摘要:目的基于i TRAQ多重标记串联质谱技术系统性筛选乳腺癌患者血清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提取血清蛋白,采用i TRAQ标记和ESJ-QTOF-QⅡ质谱检测,搜库和Scqffold软件分析得到各组间血清差异表达蛋白,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结果 i TRAQ标记图谱显示乳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验证结果证实,乳腺癌患者血清中HGF表达水平同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结论通过i TRAQ技术系统性筛选乳腺癌患者血清蛋白表达的差异,发现乳腺癌细胞高表达HGF。
2016(2).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SPA)患者经氧化苦参碱灌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0例SAP患者,其中,接受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被设为对照组,接受氧化苦参碱(OM)灌肠治疗的40例患者被设为OM灌肠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于治疗后第4天(D4)和治疗后第7天(D7)晨,测量患者的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总结患者临床表现。结果治疗后第4天(D4),OM灌肠组的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IL-1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D7),OM灌肠组的IL-1、IL-6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M灌肠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灌肠的首次排便时间和治疗后APACHE-I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M灌肠疗法可有效修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黏膜损伤,刺激排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可考虑于合理范围内进一步进行推广应用。
2016(2).
摘要:目的观察实施鼻内镜手术前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嗅觉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影响其功能的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来该院就诊的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五味试溴液嗅觉检测法分别于鼻内镜手术前、手术后第4周、手术后第12周以及手术后第24周对观察对象的嗅觉功能进行测定,分析嗅觉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对影响嗅觉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第4、12及第24周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比较第4、12及第24周嗅觉情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病变部位、嗅觉障碍的时间与术后患者嗅觉功能的改善没有相关性(P>0.05);患者的过敏因素、疾病的分型分期与术后患者嗅觉功能的改善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能够改善患者的嗅觉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周富强;蔡莹莹;刘宇清;刘滨月;陈莹;鄂占森;陈金华;黄雪兰;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孕11~13~(+6)周胎儿颅内透明层内径对筛查开放性脊柱裂的诊断价值,进一步确认孕11~13~(+6)周胎儿颅内透明层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胎儿头臀径在45~84 mm范围内的5 0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腹超声,在正中矢状面测量胎儿颅内透明层的厚度,并与头臀径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5 000例胎儿有4例超声检测不显示颅内透明层,其中,早孕期诊断3例,中孕期诊断1例,均诊断为开放性脊柱裂。随着孕周的增加颅内透明层厚度也逐渐增加,11孕周时,测得颅内透明层厚度为(1.31±0.14)mm,13孕周时,颅内透明层增加到(2.24±0.28)mm(P<0.01)。结论孕11~13~(+6)周正常胎儿的颅内透明层在超声检测中显示清晰,而且随着孕周的增加厚度也逐渐增加,胎儿颅内透明层的减小或者消失是孕早期诊断开放性脊柱裂的重要手段。双顶径、小脑延髓池减小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
2016(2).
摘要:目的分析空心拉力螺钉、同种异体体腓骨及胫骨骨膜瓣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手术治疗的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0例,患者均进行了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同种异体腓骨植入,胫骨骨膜瓣重建股骨头血运的手术。术后患者均随访照片记录骨折愈合、股骨头坏死和晚期塌陷情况。结果患者通过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均临床愈合,GardenⅢ、Ⅳ型骨折组有4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GardenⅣ型骨折组有2例出现股骨头塌陷。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同种异体腓骨及胫骨骨膜瓣的治疗方法对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认知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4年12月接收治疗的6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3例,两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状况发生率,研究组抑郁发生率为42.42%,对照组抑郁发生率为84.85%,且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护理认知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有一定改善作用,不良情绪可得到纠正,服药依从性有所提高,可大力推广。
2016(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泪道激光探通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泪道阻塞患者78例(13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68眼)和观察组39例(68眼),对照组给予单纯泪道激光探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泪道激光探通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给予泪道激光探通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单纯泪道激光探通术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眼泪小点溢血,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94%(2/68);对照组出现3眼泪小点溢血,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41%(3/68),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激光探通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2016(2).
摘要:目的探究智护训练对于6个月龄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2月来该院儿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92例新生婴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训练方式不同划分为实验组(48例)、参照组(46例),分别给予智护训练、常规保健,从0~6岁神经心理测试、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两个方面对比两组的训练效果。结果训练前,两组婴儿的社交行为、语言及精细动作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和训练前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都得到明显提高(P<0.05);同时,实验组的社交行为、语言及认知能力等5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智护训练应用于6个月龄婴儿,有利于婴儿发育,可明显提高婴儿的发育指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16(2).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5年5月,该院接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计92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前44例患者接受内固定术治疗,为对照组,其余48例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术,为试验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骨折情况基本愈合,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关节可活动时间、2个月后关节综合评分分别为(43.7±10.55)d、(18.8±2.37)d、(81.6±14.77)分,试验组分别为(32.6±9.37)d、(7.3±1.75)d、(95.4±7.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分别为9.09%,6.25%。结论将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掌指骨骨折愈合,更利于患者恢复,综合效果较好。
2016(2).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前来就诊的120例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舒适度,心理与生理应激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术前24 h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无计学意义;手术开始时,干预组患者相关血压、心率以及舒适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感评分和术中肌肉紧张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组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上要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是优质护理的根本体现,可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手术应激,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
2016(2).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确诊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腹部高频彩色超声检查,检查过程中,观察患儿的淋巴结大小、形态、数量及内部回声等,经治疗后再次给予超声诊断,比较治疗前后的诊断结果,同时抽取100例因其他原因需行腹部超声检查的患儿作为对照,比较其高频彩色超声诊断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显示率分别为100%和49%,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纵横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经两周的消炎治疗后,复诊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显著缩小,研究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肠系膜淋巴横泾、纵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过程,能够利用高频探头对其肠系膜淋巴结的情况进行清晰显示,显像率高,效果好,能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在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015年在该院诊治的52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520例患者中,140例乳腺囊性增生,230例纤维腺瘤,150例纤维腺病。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伤口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复发率为3.8%,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复发率为9.2%)(P<0.05)。结论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具有定位准确、切口小、出血少以及患者恢复快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2016(2).
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指征,以提高腹腔镜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选择该市18所县级以下基层医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进行的妇科腹腔镜手术90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分析其病情、手术难度、手术结局和并发症,归纳出基层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最好适应证。结果手术类型:子宫全切、次全切除手术严重并发症明显高于其他手术(P<0.05);手术级别:随着手术级别的增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依次增加,Ⅱ级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级,Ⅲ级明显高于Ⅱ级(P均<0.05)。结论基础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应以Ⅰ级、Ⅱ级的低级别手术为主,术中严密观察,及时中转开腹或转上级医院治疗,避免不可逆损伤。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与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4月入住该院的宫颈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液基细胞学检查,观察组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电子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宫颈疾病的阳性检出率以及敏感度和特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宫颈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宫颈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有效诊断宫颈疾病,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2016(2).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对口腔溃疡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口腔溃疡患者共121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1例,所有患者的治疗方式相同,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结合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溃疡消退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溃疡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口腔溃疡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通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缩短患者病程,促使患者更快康复,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2016(2).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老年肺炎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盐酸溴己新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老年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法,实验组患者给予常规疗法+盐酸溴己新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溴已新对老年肺炎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016(2).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和变应性鼻炎的联系,浅析鼻眼联合治疗的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深圳市若干医院近6年内的255例有鼻眼相关疾病儿科患者的病历资料,保证其他无关变量基本一致,经统计分析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将过敏性结膜炎合并变应性鼻炎的68例患者使用鼻眼联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同时有鼻眼疾病的有68例,只患变应性鼻炎的有46例,只患过敏性结膜炎的有56例,两者都不患的有85例。结论 1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与变应性鼻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鼻眼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学有联系;3眼科和耳鼻喉科专家联合治疗可以收到极好的疗效。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治疗痛经、月经量过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病因诊断将引起痛经、月经量过多的疾病病种进行分类,包括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增生等。在该临床试验中,将参与该试验的120例患者按病种进行分类,随访、跟踪记录各评估指标,与治疗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结果发现,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明显减轻上述病症中引起的痛经、月经量多,明显提升血红蛋白及患者生活质量。结论与传统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相比,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具有无创、经济及可逆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荐使用。
2016(2).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妇科常见急腹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014年12月在该院因妇科急腹症就诊的9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首先进行二维灰阶超声检查,后对95例妇科常见急腹症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追踪其病理结果,以此作为金标准,将二维灰阶超声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及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维灰阶超声检查诊断妇科急腹症的患者56例(58.95%,56/95),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妇科急腹症的患者为92例(96.84%,92/95),与二维灰阶超声检查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妇科常见急腹症,其确诊率高,并且能够鉴别诊断各类常见的妇科急腹症类型,值得推广使用。
2016(2).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多西他赛联合超低剂量放疗二线治疗进展期肺鳞癌患者对瘤体反应率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入院在该院接受肺鳞癌治疗的进展期肺鳞癌患者21例,对这21例入院诊疗的进展期肺鳞癌患者进行多西他赛联合超低剂量放疗二线治疗,归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来该院进行治疗的21例进展期肺鳞癌患者,对其进行多西他赛治疗,归为参照组。结果研究组的瘤体缓解率较参照组高,其中,研究组原发病灶缩小大于50%以上者(PR)有6例,完全缓解(CR)患者有3例,而参照组的PR患者有2例,CR患者为0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另外,研究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在1年以上的患者例数较参照组多,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超低剂量放疗二线治疗进展期肺鳞癌患者对瘤体反应率和生存期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提升瘤体缓解率以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推广使用。
2016(2).
摘要:目的调查惊厥患儿家长的负性情绪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研究该院就诊的惊厥患儿家长的一般资料,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调查,了解患儿家长的负性情绪状况,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焦虑自评量表平均得分(49.30±7.23)分;抑郁自评量表平均得分(60.08±7.17)分;疗效差、病程长是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疗效差、学历低、病程长是焦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惊厥患儿的家长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的负性情绪,通过对负性情绪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可以为改善家长心理状态提供参考。
2016(2).
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麻醉(全麻)诱导期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麻醉诱导期开始便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动脉血气变化并计算呼吸系统顺应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气腹30 min、气腹60 min、气腹90 min及放气时的动脉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a-ETCO_2),水平均显著低于气腹完成时,且各水平与对照组同期水平相比较,均P<0.05;观察组患者气腹30 min、气腹60 min、气腹90 min及放气时的肺泡动态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在气腹60 min、气腹90 min及放气时的氧合指数(O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期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子宫肌瘤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发生低氧血症和高二氧化碳血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减少肺不张的发生率,具有较好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6(2).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428例,统计分析其人群分布、疾病类型及发病季节等特点,并针对其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方法,加强呼吸道传染疾病控制。结果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类型及不同季节患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仅少数患者可正确了解掌握呼吸道传染疾病预防措施、传播形式和途径等呼吸道传染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论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18岁以下青少年及60岁以上老年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冬春季节为高发期,针对这些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特点做好相应的预防、治疗工作,从而减少呼吸道传染疾病的传播。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98例产妇,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产妇进行基础护理,实验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及心理状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分娩时焦虑评分(33.31±4.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娩时焦虑评分的(44.52±9.15)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孕妇入待产室抑郁得分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分娩时的抑郁得分(32.01±6.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娩时的抑郁得分(45.31±9.30)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少产妇不良心理的产生。
2016(2).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通过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丙卡特罗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资料104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104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通过盐酸丙卡特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7.3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呼气容积、用力呼吸流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通过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丙卡特罗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临床症状,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逍遥丸与乳腺病治疗仪联合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女性乳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乳腺病治疗仪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加味逍遥丸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两组乳腺增生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加味逍遥丸与乳腺病治疗仪联合治疗乳腺增生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安全性佳,适于应用。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2例,按照患者意愿分别对其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方案(观察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呼吸功能的恢复,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联合检测人血浆和粪便中的mi R-92a-1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55例和健康者55名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人的血浆和粪便标本中的mi R-92a-1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根据ROC曲线,观察组血浆中mi R-92a-1的敏感性为83.6%,大便中mi R-92a-1的敏感性为32.7%;联合检测血浆和大便标本时敏感性为89.1%,联合检测与单本检测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和粪便中的mi R-92a-1表达水平对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基因重组干扰素(INF-α1b)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运用基因重组干扰素治疗52例婴幼儿病毒性肺炎,并以43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病毒唑)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8.46%,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62.79%,总有效率为83.72%,两组治愈率和总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咳嗽、喘息、肺部罗音以及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利巴韦林对照组(P<0.01)。结论基因重组干扰素用于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优于利巴韦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2).
摘要:目的分析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硬膜外)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联合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找出最有效的止血方法。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为96%,对照组为76%;两组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7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置胎盘患者分娩方式首选剖宫产,并采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控制患者术中出血,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16(2).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8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研究组46例患者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结果研究组拔管时间(3.50±0.54)d、住院时间(7.88±2.14)d显著短于对照组拔管时间(5.42±0.74)d、住院时间(11.96±3.02)d;研究组胸液引流量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5%(P<0.05)。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实际应用价值。
2016(2).
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2例卵巢囊肿患者,通过抛硬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1)及观察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于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率较对照组更高,首次妊娠距离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明显提高妊娠率,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将88例行微血管减压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围术期强化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强化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概率。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骨髓纤维化患者每日顿服沙利度胺50 mg,连服1周后增加剂量为100 mg/d,继续服用6个月,观察患者脾脏大小变化,血红蛋白、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7例患者经过治疗,11例血红蛋白升高,17例脾脏缩小,20例外周血CD34+细胞数目降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22例,但均能耐受。结论应用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毒副作用较轻,用药安全性高。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康复治疗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40例,采取规范化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及疼痛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无差异,治疗后4周、8周,VAS评分均有下降,但是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损伤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的效果满意,可有效缓解疼痛感,减轻身体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2016(2).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对腹泻患儿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该院治疗的腹泻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56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3.9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8.93%)与对照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歧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患者的效果优越,且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可临床推广。
2016(2).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 PAP)对急性左心衰竭并低氧血症的疗效及心功能不全改善情况。方法选择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以常规吸氧、强心、利尿及扩血管药物应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Bi PAP呼吸机。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及临床症状,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及B型脑钠肽前体测定。结果治疗8 h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生命体征(心率、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动脉血气分析、NT-pro BNP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早期应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 PAP)可以迅速改善缺氧,纠正患者低氧血症,同时有效改善心功能,在提高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治成功起重要作用。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出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该院救治的5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按照患者病程时长的不同将其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选取同时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出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水平差异及阳性检出率。结果弥漫性出血患者其出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晚期组患者与早期组患者出凝血分子标志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其出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凝血标志物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检测中不受凝血因子降低的影响,其含量可随着病程加重而出现变动,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
2016(2).
摘要:目的观察归芍柔筋汤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美多芭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归芍柔筋汤,治疗90 d,按《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x~2=-13.472,P<0.05)。结论归芍柔筋汤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比单用美多芭疗效显著,且减少美多芭药物剂量及副作用。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9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HBV-DNA、HBe Ag阴转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其HBV-DNA阴转率、HBe Ag阴转率及HBe Ag血清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能够有效促进血清病毒水平的降低,有利于促进患者肝功能的好转,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婚育因素对不同病理分期的中国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影响。方法5 785例女性食管癌患者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且有详实婚育史记录及完整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生存分析模型分析婚育因素对女性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影响。结果对病理分期为II期的女性来说,绝经后女性预后差于绝经前期女性(RR,0.77;95%CI,0.66~0.90);怀孕次数多的II期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较好(RR,1.60;95%CI,1.22~2.09)。结论怀孕次数和经期状态是病理II期的中国女性食管鳞癌患者术后预后影响因素。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3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9例),观察组采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实施救护,对照组采用脑卒中患者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或家属对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护理工作满意人数、相关科室医护合作满意度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从接诊至开始急救时间、接诊至专业住院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均P<0.05);住院费用观察组患者也明显减少。结论推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应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主要行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该基础上行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阻滞治疗(TEA)。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与76.67%,且治疗后实验组p H值明显比对照组更优,实验组治愈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持续性TEA治疗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有利于增强治疗效果,缩短治愈时间,故具有较高可行性。
2016(2).
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在上颈椎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上颈椎创伤78例,依照检查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9例采用X线检查;研究组39例给予MS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观察比较结果。结果对照组诊断准确率82.05%,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4.87%,两组患者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在上颈椎创伤诊断中有很大价值,为临床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2016(2).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阿尔茨海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72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6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前3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后36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疗效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神经病变(30.56%)、吞咽障碍(33.33%)和认知功能障碍(36.11%)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神经病变(2.78%)、吞咽障碍(5.56%)和认知功能障碍(2.78%)发生率;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总体满意度(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总体满意度(55.56%)(P<0.05)。结论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相比于对照组基础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2016(2).
摘要: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收治的92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方法分两组,对照组(40例)行单药奥曲肽治疗,观察组(52例)加用凝血酶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比对照组的77.5%高;观察组输血量比对照组少,且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母亲性格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母亲(观察组),并与100例同龄、同性别正常儿童母亲(对照组)在性格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母亲与正常儿童母亲存在较为明显的性格差异,性格以负性、消极和极端表现为主。建议从家庭系统支持和心理干预层面,加强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目前性格引导,形成积极、正向情绪,有助于患儿康复治疗。
2016(2).
摘要:目的研究药物七氟醚与丙泊酚在小儿麻醉维持过程中对脑氧代谢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入住该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70例,均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麻醉维持药物七氟醚,B组患者麻醉维持药物丙泊酚,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动脉血氧含量与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的差值以及脑氧摄取率等指标。结果 T1时间段B组患者动脉血氧含量与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的差值以及脑氧摄取率均低于A组(P<0.05),T2、T3以及T4时间段为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T4时间段的动脉血氧含量与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的差值以及脑氧摄取率均高于T2时间段(P<0.05)。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过程中未出现其他不良事件。结论七氟醚和丙泊酚作为小儿麻醉维持药物,均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但七氟醚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更小。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5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Pa 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和血氧饱和度(Sp O_2)该3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后者(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P<0.05)。结论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效果确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分析前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并制定应对措施。方法选取该院实验室2014年5月‐2015年5月化学检验样本2万份,将因分析前质量问题引发的检验结果异常样本抽出,共40份,作为观察组,另取正常样本40份作对照组,总结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结果观察组采集样本不规范率、患者未按规定准备率、样本延时送检率和样本质量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总结对检验分析前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制定针对性管理对策,对提高检验质量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可为疾病诊疗提供正确的参考依据。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行降钙素原(PCT)监测应用于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价值。方法选择已被确诊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ICU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炎性反应水平和在不同的治疗时间段内患者在ICU停留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为(6.44±1.07)d,对照组为(9.43±1.86)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计数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行降钙素原监测,其指标结果对指导治疗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有重要价值,可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值得各医院借鉴应用。
2016(2).
摘要:目的评定和分析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伸直位强直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例膝关节伸直位强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08年3月‐2014年7月,对10例膝关节伸直位强直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分别记录手术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KSS评分,并观察比较膝关节伸直位强直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KSS评分。结果经过13~48(35.65±9.31)个月的随访,10例膝关节伸直位强直患者术前的膝关节KSS评分为(43.39±7.30)分,术后膝关节KSS评分为(78.56±6.21)分;且患者的平均膝关节活动度由0°升高至(86.76±11.15)°,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伸直位强直患者采取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2).
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该院就诊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A组,并选取同期就诊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60例作为B组,及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作为C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3组人员的癌胚抗原(CEA)、鳞癌相关抗原(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结果 A组患者的CEA、SCCAg、NSE与CYFRA21-1水平较B、C组明显升高,P<0.01;B组患者与C组相比,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NSE水平较腺癌、鳞腺癌及鳞癌等水平高,鳞癌患者SCCAg、CYFRA21-1水平较小细胞癌、腺癌及鳞腺癌水平高,P<0.05。结论通过对恶性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的检测,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使诊断敏感性显著提高。
2016(2).
摘要: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冲洗在乳腺脓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科收治的98例乳腺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小切口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冲洗;对照组行传统切口和开放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切口大小、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疼痛程度、切口大小、伤口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冲洗可减小患者创伤,提高患者舒适度,加速伤口愈合,避免切口感染,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选择该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64例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两组的总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血尿酸水平差异不明显,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三酰甘油水平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同时观察冠状动脉病变以及弥漫性病变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能够加重冠心病病变。
2016(2).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院内快速血糖检测仪与检验科生化分析仪的检验结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79例来院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分别给予快速血糖检测仪及检验科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全部检测均采用同一型号检测仪,同一批号校准品及试剂。结果两组患者血糖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院内快速血糖检测仪与检验科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且院内快速血糖检测仪及检验科生化分析仪不可互相取代,在临床应用上,应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及检测需求选择应用。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化疗间歇期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观察与护理对策,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治疗的PICC置管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行PICC置管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行PICC置管患者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流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血流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化疗间歇期PICC置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疗效与传统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的区别,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严谨的理论依据。方法将所有患者依照其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行3D打印技术辅助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并使用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以及术后90 d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选用股骨髁切线与冠状位股骨解剖轴的夹角(LDFA)、胫骨机械轴与股骨的夹角(MFTA)、胫骨后矢状位倾角(STCA)及胫骨平台切线与冠状位胫骨解剖轴夹角(MPTA)作为影像学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等评价指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90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手术治疗90 d后,两组患者LDFA及MPT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MFTA及STC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膝关节置换术较传统置换术其临床疗效显著,患者预后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工作中进行广泛推广。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静脉维持应用依托咪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行全身麻醉的110例患者,依据全麻维持方案不同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依托咪酯)和对照组(丙泊酚)。记录比较两组各时间点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并比较两组苏醒与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插管前DBP和SBP与入室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观察组对比,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DBP和SBP在插管后3和5 min依次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切皮时,对照组DBP、SBP及HR均明显下降,且分别与观察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与拔管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静脉维持采用依托咪酯见效快,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拔管迅速,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2016(2).
摘要:目的提高医院的现代化水平,跟上先进信息发展的步伐,对病案资料实现数字化管理。方法在计算机技术和数码照相技术的辅助下,对该院的病案资料进行数字化成像,从而存储到计算机中,为患者提供病案资料的网络化服务。结果数字化病案室构建后,病案资料的错误率、丢失率及破损率明显降低;病案的查找时间、获取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性评分则明显提高;场地成本、人力成本及管理费用明显下降。以上数据与和构建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院中患者的病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提高病案资料的质量和安全性,缩短查询和获取时间,降低各项管理费用,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有利于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促进稳定、持续发展。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7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激素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7.1%和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疗法可有效提高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有效,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016(2).
摘要:目的探究在前列腺增生治疗中逼尿肌不稳定对电切术后的临床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5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22例,根据患者的伴逼尿肌不稳定情况分为逼尿肌不稳定组和非逼尿肌不稳定组,对患者进行电切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前后尿流率、残余尿以及尿动力学参数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电切手术前后其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均有显著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增生电切手术中逼尿肌不稳定患者进行电切手术其效果优于非逼尿肌不稳定患者,患者术后恢复较好,部分患者在术后膀胱活动度恢复较为缓慢。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前列腺增生症行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手术治疗效果理想。
2016(2).
摘要:目的探讨40例危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并发失禁性皮炎的危重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氧疗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禁性皮炎患者采用氧疗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后,皮炎面积减小,症状减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失禁性皮炎加重的风险,避免了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促进了患者的身体康复。
2016(2).
摘要:<正>《中国内镜杂志》1995年创刊,期刊号ISSN1007-1989/CN43-1256/R,月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及湖南省十佳期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超星"域出版"以及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国内外多个检索系统收录,公开发行。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特种医学科技期刊,由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
2016(2).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