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
摘要:目的粪菌移植(FMT)和肠内营养(EN)均被报道对克罗恩病(CD)有治疗价值。该研究拟探讨FMT联合EN的整合治疗策略治疗中、重度C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1例对传统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活动期CD患者(HBI评分≥5),经中消化道行单次FMT治疗,1周后加用肠内营养维持治疗12周。分别监测其在FMT后1周、12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营养指标的变化,评价FMT联合EN的临床疗效。结果 FMT治疗后1周的临床有效率达到76.2%(16/21),其中52.4%(11/21)达临床缓解。FMT联合EN治疗后12周的有效率和缓解率分别为90.5%(19/21)和76.2%(16/21);治疗后12周HBI评分、C-反应蛋白均下降(P=0.017);营养相关指标(体重、BMI、血红蛋白、白蛋白)均显著增加。随访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FMT联合EN可有效诱导并维持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缓解,并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形细胞(HSC-T6),将其分成空白对照组、天然牛磺酸组、中药组、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秋水仙碱组,按各组要求往细胞孔内加入相应的含药血清,培养孵育48 h后,用四氮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吸光度值,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周期细胞的DNA含量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秋水仙碱组、天然牛磺酸组、中药组、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光密度值(OD)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对HSC-T6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天然牛磺酸组和中药组(P<0.05);天然牛磺酸组和中药组对HSC-T6细胞增殖抑制率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与秋水仙碱组对HSC-T6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秋水仙碱组、天然牛磺酸组、中药组、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G0/G1期DNA百分比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天然牛磺酸组、中药组、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和秋水仙碱组HSC-T6细胞S期、G2/M期DNA百分比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G0/G1期DNA百分比高于天然牛磺酸组和中药组(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S期、G2/M期百分比均低于天然牛磺酸组和中药组(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G0/G1期DNA百分比高于秋水仙碱组(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S期和G2/M期DNA百分比均低于秋水仙碱组(P<0.05);空白对照组HSC-T6细胞晚期凋亡率为(7.346±0.836)%,低于秋水仙碱组、天然牛磺酸组、中药组、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的(19.647±1.009)%、(24.178±0.996)%、(23.882±1.105)%和(31.533±1.002)%(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晚期凋亡率高于天然牛磺酸组和中药组(P<0.05);天然牛磺酸组、中药组HSC-T6细胞晚期凋亡率均高于秋水仙碱组(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晚期凋亡率明显高于秋水仙碱组(P<0.01)。结论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具有抑制HSC-T6细胞增殖而对肝纤维化进程有干预作用,促进HSC-T6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的干预能力强于天然牛磺酸、中药及秋水仙碱。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综合指数(MP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I期患者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I期患者及血压正常体检者各20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左心功能和结构检测,并进行了MPI测定,对测值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形态结构、收缩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心肌综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I能够敏感、综合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I期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
2016(12).
摘要:目的探究血流灌注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对炎性指标、甲状旁腺激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流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甲状旁腺激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IL-1、IL-6、CRP、TNF-α、甲状旁腺激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甲状旁腺激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灌注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对其炎性指标、甲状旁腺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的改善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机体炎症反应,继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预后。
2016(12).
摘要: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血必净联合治疗对脓毒血症凝血功能及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脓毒血症患者80例,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PLT)等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APTT、P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FIB、P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TNF-α、IL-6、IL-8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与血必净联合应用治疗脓毒血症患者效果显著,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全身炎性反应显著降低,对患者的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应予以临床应用推广。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III、IVA期鼻咽癌患者辅助性化疗与放射性脑损伤关系。方法收集该院2008年3月‐2010年10月病理确诊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或未分化癌,分期为III、IVA患者105例,分为两组,一组行常规鼻咽癌根治性放疗(放疗组),另一组行常规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及辅助性化疗3疗程(放化疗组)。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复发或远处转移及放射性脑损伤之间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之间发生复发、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II、IVA期鼻咽癌患者行放疗后辅助性化疗未明显增加患者治愈率,但明显增加患者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
2016(12).
摘要:目的对帝视内镜(DS)与直接喉镜(DLS)在家兔经口气管插管术中的使用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共40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DS辅助气管插管和DLS辅助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和插管并发症例数。结果经统计学分析,DS组一次插管成功率较DLS组高;气道建立时间较DLS组短;DS组插管并发症情况较DLS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S与DLS比较,优化了家兔经口气管插管术操作,引导气管插管效果更好。
2016(12).
摘要:质子加速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放射治疗设备。本文对大型质子治疗系统与紧凑型质子治疗系统在价格、场地及疗效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介绍了全球及中国质子治疗设备市场需求端格局和供给端格局。质子束进入人体组织时,其大量的能量集中在接近射程终点,称为Bragg峰。放射治疗医生可以通过调节质子加速器能量的方式,避免周围正常组织受到照射。而用常规射线照射时,周围正常组织仍受到较高量的照射。用目前先进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只需用少数的照射野,即可达到非常满意的放射剂量分布。目前全球有57家中心正在开展质子治疗工作,每年约有4万人接受质子治疗。所治疗的肿瘤有头颈部肿瘤、恶性脑部肿瘤、前列腺癌、骨肉瘤、肝癌、肺癌、软骨肉瘤等,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国放射治疗学界的重视。
2016(12).
摘要:目的观察穴埋豆贴压对预防和减少肛肠科疾病手术后所致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肛肠疾病且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肛肠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肛肠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耳穴埋豆贴压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例数、接受补救治疗例数,术后至第1次自主排尿时间、第1次排尿量。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18.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00%(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至第1次自主排尿时间为(4.12±1.20)h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的(4.67±1.14)h(P<0.05)。结论耳穴埋豆贴压对于肛肠科术后尿潴留防治有较好的效果,为耳穴埋豆贴压在该病防治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依据。
2016(12).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运用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接收的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成人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的RDW、CK-MB及c Tn I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PCT、MPV、PLT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指标中RDW、CK-MB及c Tn I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6(12).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不同年龄段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结果中使用超声影像学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该院不同年龄段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41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青少年组、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每组患者各47例,观察使用超声影像学诊断符合率情况。结果青少年组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36%,中青年组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89%,老年组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64%,其中中青年组患者诊断符合率略高,3组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84%,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9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49%,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略高,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超声影像学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影像学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并且没有年龄段的限制,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应积极的使用。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产后大出血患者60例,其中,40例在分娩后立即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归入观察组;余20例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无效后开展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比两组出血量、输血情况、子宫保留率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明显更少,血浆输注量明显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保留率略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死亡病例,子宫保留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尽早开展子宫动脉栓塞术有助于提升止血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细胞内定位情况,并分析不同表达定位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该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病理标本中β-catenin的表达,统计其临床病理特征,明确β-catenin蛋白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 1 182例患者中,β-catenin蛋白阳性125例,占68.7%;其中,胞浆表达56例,占44.8%,胞膜表达69例,占55.2%。2胞浆表达患者组织分级Ⅱ、Ⅲ占比明显高于胞膜表达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的占比胞浆表达患者明显高于胞膜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caten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且其细胞内定位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级有关。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串联透析方法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行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方法透析为A组,36例患者采用血液灌流串联透析(HP+HD)方法透析为B组。比较透析半年后两组患者的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白蛋白(Alb)、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透析半年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白蛋白(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透析方法有相似的透析效果。但是A组患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β2-微球蛋白(β2-MG)等炎性指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法及血液灌流串联透析(HP+HD)法持续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整体透析效果相似,但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肺炎病情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10例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标准分为CURB-65评分(意识障碍、血尿素氮、呼吸频率、血压和年龄评分)0~1分、2分与3分以上组,重症肺炎与非重症肺炎组,单叶肺炎与多叶肺炎组,测定血白细胞(WBC)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PCT水平,比较各组间水平差异。结果 WBC在CURB-65评分0~1分与3分以上组间、重症肺炎与非重症肺炎组间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s CRP在CURB-65评分0~1分与2分组间、CURB-65评分0~1分与3分以上组间、重症肺炎与非重症肺炎组间、单叶肺炎与多叶肺炎组间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在CURB-65评分各组间、重症肺炎与非重症肺炎组间、单叶肺炎与多叶肺炎组间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RB-65评分高、重症肺炎和多叶肺炎患者的PCT水平较高。结论检测PCT水平有助于判断肺炎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及病灶范围。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11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针对原发病给予相关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地维洛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血糖、血脂及不良反应等指标和临床疗效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7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18%(P<0.05);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01);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2016(12).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麻疹患儿采用维生素A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0例小儿麻疹患儿给予维生素A治疗,作为维生素A组;另选取同期小儿麻疹患儿50例给予常规治疗手段,作为常规组。观察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患儿咳嗽、发热以及腹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儿血维生素A水平,肺炎与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1维生素A组患儿发热、咳嗽以及腹泻持续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维生素A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7.53±1.14)d,明显短于常规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的(9.46±3.1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维生素A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维生素A组患儿血维生素A水平显著优于常规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组共有11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2.0%,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的48.0%(24/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麻疹治疗中加入维生素A辅助治疗,可有效提升患儿维生素A水平,患儿住院时间以及各项症状持续时间能得到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EBV)水平对鼻咽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定量检测100例鼻咽癌患者血浆中EBV DNA的水平,比较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各分期EBV DNA阳性检出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EBV DNA、EBV VCA Ig A和EBV EA Ig A的变化情况。结果晚期鼻咽癌EBV DNA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鼻咽癌早期(P<0.05);化疗前后E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 VCA Ig A及EBV EA Ig A化疗前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 DNA水平与鼻咽癌TNM分期呈正相关关系,可应用于鼻咽癌临床鉴别诊断。
2016(12).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变化对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接诊的14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展开研究,按照患者病情状况分为65例重症患儿、75例轻度症状患儿和5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并且分析重症组中死亡亚组与存活亚组上述3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轻度组患儿的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的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患儿和对照组儿童(P<0.05);重症组中死亡亚组患儿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亚组患儿(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糖水平会出现明显的升高,对患儿的预后判定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该组病例选择该院2013年9月‐2016年1月收治的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到该院进行体检的3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早晨8时、下午16时、午夜0时抽血测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采用发光免疫法测定皮质醇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ACTH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皮质醇、ACTH水平及日平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质醇、ACTH昼夜节律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HPA轴紊乱,如果能减弱HPA轴功能亢进对患者的影响,可能对诊断及治疗2型糖尿病有重大意义。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实习医师导师制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5月来该院儿科进行临床实习医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习医师15名,采用导师制教学;对照组实习医师15名,沿用现行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组实习医师理论考试成绩略高于对照组实习医师(P>0.05);实验组学生技能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实验组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和接诊水平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实习医师(P<0.05)。结论实习医师导师制在儿科临床教学中有一定的优越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实习效果。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B超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50例产妇产前B超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B超诊断结果与产后证实情况,总结B超诊断胎儿畸形的准确性,分析B超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所有产妇采用B超进行检查后,先天性心脏病胎儿4例(8.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35例(70.0%),胸部及腹部畸形胎儿7例(14.0%),漏诊4例(8.0%),胎儿畸形率92.0%。所有产妇分娩后证实50例产妇均为胎儿畸形,先天性心脏病胎儿5例(10.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37(74.0%),胸部及腹部畸形胎儿8例(16.0%),胎儿畸形率100.0%。B超诊断结果与产后证实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诊断具有无痛、无创伤、诊断方便以及准确性高等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需要不断地提高操作者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经验,选择最佳时间进行排查。
2016(12).
摘要:目的研究孟鲁司特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7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2周,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口服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2(IL-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浆IL-6、IL-8、IL-12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4.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74.3%(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能显著降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12).
摘要:目的研究度洛西汀联合芬太尼贴剂辅助治疗老年中重度癌痛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该院72例老年中重度癌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芬太尼贴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度洛西汀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4.44%(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的36.11%(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芬太尼贴剂辅助治疗老年中重度癌痛可以增强止痛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2016(12).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老年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中使用个案追踪法的效果。方法将实施个案追踪法之前的患者(300例)归为对照组,实行个案追踪法的30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回顾两组患者的风险及跌倒率,评估跌倒受伤情况,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跌倒高风险患者中发生跌倒的患者共3例,跌倒率为1.92%,对照组跌倒高风险患者中跌倒患者30例,跌倒率19.48%较观察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伤主要为1级跌伤,其中3、4级跌倒伤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追踪法能根据患者跌倒风险给予针对护理,减少跌倒发生,减轻跌倒伤情,值得应用。
2016(12).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双对吻挤压(DK-Crush)技术治疗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近2年在该院收治的分叉病变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两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经典挤压支架技术(Crush)技术进行手术,试验组采用DK-Crush技术进行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造影剂总量、球囊数量以及手术成功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试验组的成功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成功率(68.89%);试验组的手术时间(64.83±17.32)min、造影剂总量(67.64±17.89)ml及球囊数量(1.60±0.50)个,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79.03±22.44)min、造影剂总量(84.63±23.94)ml及球囊数量(2.70±0.7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Crush技术治疗分叉病变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造影剂的使用,提高手术成功率,在临床上应用更多,更值得推广。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1.5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前列腺癌患者50例(观察组),前列腺增生患者5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1.5T动态增强MRI检查。结果观察组前列腺癌患者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列腺癌患者动态扫面开始时间及最大信号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早期强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T动态增强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能够清晰鉴别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值得推广及采纳。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血脂及炎性反应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血脂及炎性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肾小球滤过率(e GFR)及肌酐(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8(IL-1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术后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有效保护患者肾功能,调节血脂,减轻炎性反应,值得推广。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分别接受阴式修补术与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分为A组34例,B组34例,A组行腹腔镜联合宫腔镜修补术治疗,B组行阴式修补术治疗,对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阴道出血时间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彩超显示有3~4 mm小憩室患者及月经恢复正常患者构成比分别为8.82%、85.29%,与B组的20.59%、73.5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治疗子宫切口憩室,创伤小,可促进术后恢复,也能减轻患者痛苦,利于预后,值得推广。
2016(12).
摘要:目的研究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应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46例肝硬化患者,所有患者均伴有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情况,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经皮经肝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0.0%,再出血率为8.7%,并发症发生率为4.3%,对照组死亡率为17.4%,再出血率为21.7%,并发症发生率为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情况如白蛋白和总胆红素比较,观察组肝损害较对照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应用价值显著,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患者的肝功能,所以治疗时要注意加强保肝治疗,以确保治疗效果。
2016(12).
摘要: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皮内注药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联合、加巴喷丁及皮内注射3组各26人,联合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皮内注药治疗;加巴喷丁组单用加巴喷丁治疗,皮内注药组单用皮内注药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焦虑等情况进行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无论治疗后6周还是10周,3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汉密尔顿抑郁状态量表(HAMD-14)及焦虑自评量表法(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联合组更明显(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未见显著差异。治疗后6个月内,联合组复发率3.8%,远低于加巴喷丁组的26.9%和皮内注药组的30.8%(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皮内注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明显,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该院8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及尺偏角恢复程度及治疗优良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1.20±1.33)周,与对照组的(10.96±1.0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桡骨远端掌倾角及尺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研究组的桡骨远端掌倾角及尺偏角均较对照组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5.3%,较对照组的79.1%高(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效果突出,能有效促进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恢复,获得理想的复位质量和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Mc Kenzie疗法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常规针刺治疗患者30例设为针刺组,康复治疗患者30例设为康复组,Mc Kenzie疗法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患者30例设为联合组,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联合组与康复组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均显著高于针刺组(P<0.01);治疗2个疗程后联合组JOA下腰痛评分高于康复组(P<0.01);联合组临床疗效最好,其次为康复组,针刺组较差,联合组与康复组和针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 Kenzie疗法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及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2016(12).
摘要:目的对米非司酮配合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以该院妇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黏膜下肌瘤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术前给予米非司酮(生产:北京紫竹药业)连续口服3个月,两组病例均给予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第6个月进行阴道B超复查,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黏膜下肌瘤实施宫腔镜电切术配合米非司酮,临床效果理想。
2016(12).
摘要:目的对2010年‐2015年东莞市艾滋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方法取2010年‐2015年东莞市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专题调查有关艾滋病监测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不同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患者采取蛋白印迹法确认,对HIV感染者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2015年共检出1 082例HIV感染者,感染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流动人口、青壮年和男性居多,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性传播为主。结论加强东莞市监测力度是控制东莞市艾滋病严峻形势的关键。
2016(12).
摘要:目的研究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放化疗联合与单纯放疗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2016年该院收治的60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联合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率曲线,用Log-Rank检验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同步联合放化疗疗效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级别越高,患者预后生存越差,且随着级别的增高,进行联合放化疗的效果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肿瘤级别越高,采用联合放化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放疗。
2016(12).
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通过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气指标和生命体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临床效果较佳,并且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2016(12).
摘要:目的探究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其他疗法三阶段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50例尖锐湿疣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物理方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其他疗法三阶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22/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15/25)(P=0.000);观察组患者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清除率为92.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访5个月内,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4.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6.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其他疗法三阶段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清除人类乳头瘤病毒,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2016(12).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90例眼眶骨折患者的CT三维重建图像,并与CT横轴位平扫图像相比较,探讨CT冠状位重建技术对眼眶骨折的诊断意义。方法对90例眼眶骨折患者的图像依据后处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单纯横轴位组和轴位联合三维冠状位重建组两组,比较两组的检出率。结果观察发现20例上壁或下壁骨折在CT横轴位上显示不佳,而在冠状位重建图像上大多可明确显示,仅2例漏诊,轴位组检出率77.8%(70/90),轴位联合三维冠状位重建组检出率97.8%(88/90),χ2值为16.78(P<0.01)。结论 CT冠状位重建技术对眼眶骨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016(12).
摘要:目的分析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对移位不明显的10例跟骨骨折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对30例移位明显的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克氏针闭合撬拨复位以及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固定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对症治疗后优良率为92.5%;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和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症治疗跟骨骨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临床医疗服务。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胸腹创伤中应用数字放射摄影技术(DR)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急诊胸腹创伤的120例患者均给予DR和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CT检查在心包积液、肾脏损伤、胰腺损伤、肺不张、肺挫伤、肺塌陷、肺撕裂伤、腹腔积血、血胸、脾脏损伤及纵膈损伤方面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皮下气肿、胸椎骨折、胸腔积液、锁骨骨折及肋骨骨折方面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在胸腹创伤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弥补了DR技术由于组织重叠造成影像不清晰的弊端。但DR检查具有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可以在胸腹创伤早期筛选中予以应用,将这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则可达到最优诊断及治疗效果。
2016(12).
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镜下结合磨钻辅助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的疗效。方法以该院2010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23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神经内镜下结合磨钻辅助进行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结合磨钻辅助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6(12).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轮状病毒肠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2011年12月‐2015年12月入住该院的6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6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6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6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经临床检查后,有38例患儿被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其比例为58.46%;有63例患儿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存在异常,阳性检出率为96.92%,其中,有38例患儿最终被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特异性为60.32%;6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有51例患儿检查结果异常,其中38例患儿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意义,特异性为74.5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的几率较高,临床应结合患儿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心肌酶检查结果对患儿实施诊断和治疗。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CT肿瘤血管征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46例,对其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肿瘤血管分布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对病理检查结果和肿瘤血管征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6例SPN患者中共计18例在CT影像中存在明显肿瘤血管征,包括15例恶性结节,3例良性结节;CT肿瘤血管征对于恶性结节的诊断特异性为72.73%(8/11),敏感性42.86%(15/35),阳性预测值为83.33%(15/18)。结论 SPN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可见肿瘤血管征象,如扭曲、分布不均等血管影,可作为SPN CT诊断的重要指征,为SPN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016(12).
摘要:目的观察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总体有效率95.0%、临床满意度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实施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预防与针对性治疗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危害,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2016(12).
摘要:目的研究拉莫三嗪治疗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9月,随机选取52例在该院进行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卡马西平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拉莫三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3%,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7.7%(P<0.05),观察组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0例,程度较轻,对照组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7例,程度较重,观察组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对于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小,值得进行推广。
2016(12).
摘要:目的分析单采新鲜冰冻血浆(FFP)与手工FFP制备冷沉淀的质量,判断比较适合的方式制备冷沉淀。方法随机抽取该站32份单采FFP与32份手工FFP进行冷沉淀,在凝血法的基础上,检测两种血浆的凝血因子Ⅷ的含量以及合格率。结果单采FFP的平均凝血因子Ⅷ含量为(142.0±0.2)IU/ml,手工FFP的平均凝血因子Ⅷ含量为(96.0±0.8)I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FFP中凝血因子Ⅷ合格有30份,不合格2份,合格率为93.75%;手工FFP中凝血因子Ⅷ合格有28份,不合格4份,合格率为87.50%,两组间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采FFP更适合于制备冷沉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16(1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73例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经1年随访,对比内固定前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Cobb角、脊髓损伤恢复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1年随访,其中,I期愈合61例;73例患者内固定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均高于内固定前(P<0.05);73例患者内固定后Cobb角度小于内固定前(P<0.05);73例患者内固定前A级脊髓损伤8例略多于内固定后的7例(P>0.05);73例患者内固前后B级、C级、D级和E级脊髓损伤所占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患者病椎高度,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清石治疗复杂肾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86例复杂肾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清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比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应用于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6(12).
摘要:目的探究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及保守性手术治疗对再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06年1月3日‐2015年12月30日符合保守治疗的706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再次宫内妊娠率。结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β-h CG)降至正常水平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再次宫内妊娠率为51.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1.67%(P<0.05);观察组患者再次异位妊娠率为9.83%,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72%(P>0.05)。结论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地减少住院时间,且再次妊娠率较高。
2016(12).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病因,并观察其抗抑郁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相关因素,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该研究200例患者,发生脑卒中后抑郁148例,其发病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脑卒中位置、脑卒中次数、合并症病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有关;148例患者给予原发病治疗、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其中2例死亡,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病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抗抑郁联合治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保证了临床治疗效果。
2016(12).
摘要:目的探析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骨赘清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治疗,研究组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骨赘清除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骨赘清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
2016(12).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入M1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入M2组,其他入M3组,均32例,各组均给予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3组治疗第8、24、48及96周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BV DNA)转阴率、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治疗第48、96周检测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评价肝功能并比较安全性。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均增加,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96周M1组Alb、TBIL与M2、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15.6%及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相似,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尤其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Ⅱ型肝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Ⅱ型肝肾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采用护肝、抗感染、利尿和营养支持等内科综合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特利加压素进行临床治疗。结果 1观察组经过治疗后,体质量和腹围下降20%以上,尿量也上升至1 000 ml以上,其体质量、尿量以及腹围方面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23例,占比92.0%。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16例,占比64.0%。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例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Ⅱ型肝肾综合征患者,采用特利加压素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体质量和腹围,使尿量上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3年6月‐2015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130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愈合时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功能评分明显提高,治愈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四肢骨折患者采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特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2016(12).
摘要:目的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及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该院诊断为慢性宫颈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研究组采用LEEP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阴道流液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LEEP刀较微波在慢性宫颈炎的治疗上,具有时间短、创伤小及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行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功能指数(Barthel)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效果显著,可在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护理中推广运用。
2016(12).
摘要:目的分析及对比传统清宫术和宫腔镜手术方案在稽留流产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接诊的稽留流产患者120例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及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包含60例患者。对照组60例患者行传统清宫术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60例患者则施行宫腔镜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较低(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方案在稽留流产患者治疗中优势更为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支持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病例对象为该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胃肠外科手术后行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液的老年患者,按照密封信封法将患者分为传统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传统护理组给予传统护理,优质护理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评价指标:1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1周营养指标;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优质护理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较短,术后1周营养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和转铁蛋白(TRF)显著比传统护理组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传统护理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支持及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大,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12例BPH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观察组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记录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RP疗效高、恢复快及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并安全的术式,值得推广。
2016(12).
摘要:目的通过对狂犬病暴露者进行狂犬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了解暴露者知识掌握情况、影响因素,为开展疾病防治宣传活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在河源市源城区上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就诊的623例狂犬病暴露者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93份。结果被调查者总知晓率为57.4%,对狂犬病死亡率知晓率最高,为86.5%、注射狂犬疫苗有效时间知晓率最低,为45.7%;知晓评分高低:女性高于男性、<35岁者高于≥35岁者、大专及以上学历高于大专以下学历、饲养宠物者高于未饲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暴露等级问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狂犬病暴露者狂犬病防治知识水平仍有待提高,认知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是否饲养宠物影响较大,需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生活习惯指导在乳腺增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已明确诊断为乳腺增生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的乳腺增生相关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指导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被动指导,观察两组患者乳房疼痛时间、应激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数字疼痛分级法(NPI)评分和每月疼痛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乳腺增生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联合生活习惯指导,可有效缓解患者恐惧、焦虑状态,降低乳房疼痛时间及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6(12).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运用风险评估量表对减少精神科病房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精神一科收治的精神疾病男性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针对预测结果中有风险发生高危行为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计算并比较其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0%和2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病房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在患者住院期间运用风险评估量表进行风险评估,能够有效对患者的高危行为进行预测,并通过针对性、预防性措施的实施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以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睡眠状态、生活满足感、健康感觉和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运用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保证患者身体健康,值得推广。
2016(12).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探究围术期护理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后期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该院门诊收入的100例行骨科相关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8.0%,对照组28.0%;研究组总满意度96.0%,对照组74.0%;组间在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老年患者术后应用护理干预可良好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还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2016(12).
摘要:目的探讨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儿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68例骨折患儿进行研究,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主要进行常规健康护理,观察组主要进行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家长掌握骨折相关知识的比例为88.23%,与对照组的58.8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的功能完全恢复率、家长对护理质量总评分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畸形愈合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患儿进行互动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2016(12).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家庭医生制度对控制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积极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档案、诊断为糖尿病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选择是否接受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为糖尿病常规社区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管理,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6个月后的空腹血糖水平(5.8±0.5)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7.2±1.1)mmol/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5.2±1.3)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2016(12).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协办。本刊读者对象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医学工程科研工作者等,报道医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