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细胞比例条件下,心肌细胞(CMs)间接接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样分化的诱导作用,以确定较高的诱导比例。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与CMs分别以1:1、1:2、1:4、1:5、1:10的比例在体外共培养,14d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各个比例下BMSCs中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情况。结果各比例组BMSCs中的cTnT均有一定表达,且表达量随着比例的升高而增加。结论在共培养条件下,不同比例条件下的CMs对BMSCs成心肌样分化的诱导作用不同,随着比例的增加而增强。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化验凝血四项以及胆碱酯酶指标变化趋势对于评估肝硬化患者的发展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80例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胆碱酯酶(ChE)、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PT、APTT和TT明显长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FIB、Ch E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Child-Pugh级别肝硬化患者PT、APTT、TT、FIB和Ch E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hild-Pugh级别肝硬化患者PT、APTT、TT、FIB和Ch E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凝血四项、胆碱酯酶是判断肝硬化病情严重度的有效指标,对于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6(10).
摘要: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7(IL-17)分子水平及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 RNA的表达及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接诊的3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研究。并选择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患者的IL-12、IL-17分子水平及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m 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致病机制。结果病例组的IL-12、IL-17分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IL-12、IL-17分子在PBMCs中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IL-12、IL-17分子水平及m 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2和IL-17分子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IL-12m RNA、IL-17m 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IL-12、IL-17分子水平密切相关,且与患者发病机制相关。
2016(10).
摘要:目的评价中国女性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的作用,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病因。方法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2000年‐2015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女性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的18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各因素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子宫内膜癌家族史3.28(1.72~6.24),高血压3.02(1.92~4.76),体重超重或肥胖2.37(1.60~3.49),糖尿病2.35(1.62~3.41),恶性肿瘤家族史2.17(1.46~3.24),宫内节育器0.43(0.21~0.88),生育史0.51(0.26~1.01),口服避孕药史0.55(0.38~0.79),饮酒史0.70(0.49~1.00),经常锻炼0.81(0.72~0.90),绝经状态0.87(0.79~0.94),哺乳史0.82(0.64~1.04),激素替代疗法(HRT)史0.98(0.76~1.26),吸烟史1.04(0.83~1.31),饮茶史0.94(0.83~1.06)。结论子宫内膜癌家族史、高血压、体重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及恶性肿瘤家族史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宫内节育器使用史、生育史、口服避孕药史、饮酒史、经常锻炼及绝经状态是子宫内膜癌的保护因素。
2016(10).
摘要:目的分析术前全身静脉化疗和髂内动脉栓塞灌注化疗调节早期宫颈癌组织中恶性分子表达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术前接受髂内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及对照组(术前接受全身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宫颈癌组织侵袭相关因子蛋白、凋亡相关因子蛋白及复发相关因子蛋白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转录因子Ets差异基因5(ETV5)、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Shrew-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MP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院意义(P<0.05);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抗凋亡基因(c-IAP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AN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院意义(P<0.05);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Surviv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21WAF1/CIP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院意义(P<0.05)。结论术前髂内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可以降低早期宫颈癌组织的恶性分子表达,改善患者治疗预后。
2016(10).
摘要:目的评价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管理的效果。方法将在该院社康中心年度周期性体检中筛查的52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2例,进行常规糖尿病管理,干预组30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系统综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视力、眼底、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结束,干预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为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8,P=0.041);干预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率分别为86.6%和80.0%,均优于对照组的控制达标率59.1%和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47,P=0.023;x~2=3.861,P=0.049)。结论实行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视力,缓解病情。
2016(10).
摘要:目的随着《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布实施,探索管理医学工程人员的一些可行性办法。方法分析当前医学工程人员管理的现状,打破技术垄断,建立良好的医学工程人员管理体制,为医疗机构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结果《办法》的实施对传统医疗设备维修和医学工程人员都是一次重大变革,必将加快推进医学工程人员实施技术准入的步伐,改变以往医学工程人员良莠不齐的局面。结论强化了对医学工程人员的管理,提升了为医疗机构服务保障的能力。
2016(10).
摘要:生物黏附性材料的黏附效果直接影响到制剂在体内的释放度效果,通过对各个种类和特性的生物黏附性材料及生物黏附的机理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对生物黏附制剂、影响生物黏附性的因素、生物黏附性的测定方式、生物黏附性材料在药剂学上的应用以及对理想生物黏附材料的应用得到一定认识,甚至探索它们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劲润牙本质保护膜对后牙深龋充填术后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后牙深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以3M Vitrebond光固化玻璃离子垫底后,涂布自酸蚀粘接剂,用P60树脂充填,观察组涂布劲润牙本质保护膜后,涂布自酸蚀粘接剂,用P60树脂充填,观察充填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患者主观感受及冷热刺激敏感度。结果观察组充填术后1周敏感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填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敏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充填术后1周冷热刺激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填术后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冷热刺激敏感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劲润牙本质保护膜可降低后牙深龋充填术后敏感性,简化临床操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早期使用抗血栓压力系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效果。方法将123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3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 h内采用抗血栓压力系统治疗,对照组只行术后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LEDVT发生率为1.67%,对照组LEDVT发生率为12.70%,两组LE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抗血栓压力系统可以明显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LEDVT的发生。
2016(10).
摘要:目的对温针灸治疗中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钛钠(BNP)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有中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传统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除基本药物治疗外还加以温针灸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脑钠钛的水平。结果在治疗6周以及12周后,研究组患者脑钠钛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对中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温针灸治疗方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10).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过程中气压治疗仪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进行剖宫产术的1 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学上的随机原理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空气波压力治疗仪(SCD)干预。治疗14 d后,对两组患者得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10例(1.25%)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的2例(0.2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7 d和14 d双下肢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在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上效果突出,相关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其的应用。
2016(1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多发性硬化症的精神病症状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接收的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患者74例,对其精神病症状的临床表现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在74例患者中,抑郁32例,焦虑28例。焦虑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采用扩展的残疾状况评分(EDSS)以及操作性生活能力(IADL)高于无焦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与EDSS、IADL以及基本生活能力(ADL)得分呈现正相关;焦虑与EDSS、IADL以及ADL得分亦呈现正相关。结论多发性硬化症经常合并精神病症状,其中包括抑郁和焦虑,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的精神病症状给予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应用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4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95.27±8.79)mg/d,尿β2微球蛋白(0.04±0.01)mg/L,尿素氮(5.68±0.38)mmol/L,肌酐(86.03±4.61)μmol/L;对照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143.76±14.33)mg/d,尿β2微球蛋白(0.11±0.09)mg/L,尿素氮(6.26±1.01)mmol/L,肌酐(92.89±10.24)μmol/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750、6.5593、4.5606、5.1834,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应用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可以缓解肾小球高滤过与高内压,减少尿蛋白漏出,缓解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应用人类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PV-DNA)亚型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4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进行HPVDNA亚型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测及HPV-DNA亚型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对阳性患者进行病理检查,观察检查方法准确性。结果 HPV-DNA亚型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的阳性率(96.2%)明显高于HPV-DNA亚型检测(76.0%)和液基细胞学检测(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DNA亚型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的准确性(95.2%)明显高于HPV-DNA亚型检测(83.7%)和液基细胞学检测(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HPV-DNA亚型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相对于单用HPV-DNA亚型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测可以更准确地检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值得推广应用。
2016(10).
摘要:目的对比单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联合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以指导疾病治疗。方法纳入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7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单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观察组接受综合微创手术,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联合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对比两组肿瘤切除率、并发症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肿瘤切除率明显更高,术中出血及穿孔出现率明显更低,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联合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效果确切,有助于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升疗效,值得推广。
2016(10).
摘要:目的探究三维适形放疗与模拟机定位常规放疗计划在肺癌诊治过程中的计量学优势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9月12日-2015年9月11日接受诊治的62例肺癌患者,其中,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组患者31例,设置为适形组;采用模拟机定位常规化疗患者31例,设置为常规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区、临床靶区、计划靶区以及周围器官的照射剂量及受照体积。结果经过资料取证以及统计学分析可知,适形组大体肿瘤、临床靶区以及计划靶区的90%等剂量线所包绕体积均高于常规组(P<0.05);适形组靶区95%体积剂量和最小剂量均高于常规组(P<0.05);适形组患者肺部和心脏90%等剂量线所包绕的体积均小于常规组(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计划较常规放疗计划使患者的肿瘤区和临床靶区均可获得较好的照射剂量,切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患者病灶部位可获得更高的生物等效剂量,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2016(10).
摘要:目的探索地西他滨联合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AAG)方案与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该院血液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8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CAG方案)和对照组(AAG方案)。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10例,未缓解(NR)18例,总有效率(ORR)55.00%;实验组40例患者中通过CAG方案化疗后,CR 16例,PR 12例,NR 12例,ORR为70.00%,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取CAG方案副作用较小,临床缓解率较高,同时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应用。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颈前与颈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为颈前路组,30例患者采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为颈后路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6个月颈前路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颈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颈椎活动度(ROM)以及颈椎曲度指数(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颈前路组ROM显著小于颈后路组,CCI显著大于颈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疼痛、改善ROM及CCI方面优于颈椎后路。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胆漏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肝胆手术后胆漏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98例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98例患者的胆漏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其中,49例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另外49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100%,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71%,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较多,主要与患者存在肝硬化、手术日输液量过多、低血浆蛋白水平、手术方式和手术技能有关,手术医生应熟练掌握手术操作,做好充分手术准备,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避免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发生。
2016(10).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肾病(DN)的中医证候分型进行研究,为其辨证论治规范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93例患者,收集四诊信息,将资料录入数据库。通过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再结合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归纳出DN的中医证型。结果糖尿病肾病拟定3类证型:气阴两虚夹瘀、气虚湿阻及阳虚血瘀,经与专家辨证结果比较,Kappa值>0.75,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糖尿病肾病上述3种证型均反映DN在某个阶段的变化特征,可供中医临床和研究参考。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分类地位。方法根据国际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ICD-10)对84例产后精神障碍进行重新诊断分类且对其中46例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84例产后精神障碍根据ICD-10诊断为精神分裂38例,器质性精神障碍26例,心境障碍10例,神经症10例;追踪随访46例患者14例未再出现精神障碍,20例最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8例为心境障碍,分裂情感障碍2例,周期性精神障碍2例。结论按ICD-10现有的诊断标准,本研究84例患者均可归类到其他诊断,提示产后精神障碍的分类地位可疑,并非独立的疾病单元。
2016(10).
摘要: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腹腔镜辅助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低位直肠癌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实施开腹手术,B组行腹腔镜辅助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和止痛剂使用情况。结果 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止痛剂使用率显著低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随访1年后复发率略少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略多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腹腔镜辅助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效果确切,可有效清扫淋巴结,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TORCH感染对自然流产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接收的286例自然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将该院接收的286例没有自然流产史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产妇的TORCH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监测,并对其阳性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的单纯疱疹病毒(HSV-II)、风疹病毒(RV)、弓形虫(Toxo)及巨细胞病毒(CMV)的阳性率分别为53.15%,11.89%,4.20%和28.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1.75%,1.05%和2.1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流产、死胎及其早产的比率分别为52.45%,6.99%和1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0.70%和0.7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检测TORCH病原体或者病毒抗体阳性率对自然流产的预防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6(10).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手术(PCNL)和开放手术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血肌酐浓度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手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手术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均有一定疗效,然而经皮肾镜碎石手术的疗效更加明显。
2016(10).
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与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对术后泪膜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就诊的92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6例,对照组采取透明角膜切口,实验组采取巩膜隧道切口。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T_1、T_2干眼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T_3、T_4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T_1的施里默氏泪液实验(STt)结果明显短于实验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T_2、T_3和T_4的STt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行巩膜隧道切口比透明角膜切口更易引起干眼症状,但对泪膜的影响更小。
2016(10).
摘要:目的探究巴东县城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门医护人员服务技能现状与影响因素,为城乡计划生育服务的改进提供建议和对策,并为相关研究的进行提供支持。方法研究资料为参加该研究人员(410例)的问卷调查分数,数据收集完成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服务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与综合。结果不同年龄阶段、第一学历、最后学历和工作年限的被调查人员问卷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的被调查人员问卷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人才队伍有待完善,人员的培训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需要调动,建议设置相应的奖励措施;医护人员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度对服务技能的影响明显。
2016(10).
摘要:目的分析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内科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使用情况。方法通过调取2014年内该院使用活血化瘀药物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该院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包括临床使用率、药物不良反应和花费金额,该研究选取了3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血塞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及银丹心脑通进行临床效果比对。结果在选取研究的3种活血化瘀药物中,使用率最高的为复方丹参滴丸,其次为血塞通注射液、银丹心脑通,血塞通注射液日平均花费金额最高,为(74.64±5.48)元,银丹心脑通是最为经济的药物,其日平均花费金额为(28.34±4.55)元,银丹心脑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22.73%。结论该院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使用较规范,高花费、高致毒性的药物使用最少,没有出现滥用药导致高额消费的现象。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该院2015年5月引入护士分层管理模式,2015年1月‐2015年4月为实施前,2015年5月‐2015年8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各项操作技能及对病情掌握情况考核结果。结果实施后,整体护理评分、病室管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护理文件评分及健康教育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无不满意患者,满意率达到100.0%,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得分及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考核得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2016(10).
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对患儿依托咪酯复合氯胺酮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择期全身麻醉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42例。麻醉方式均选择依托咪酯复合氯胺酮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适量的生理盐水滴鼻预处理,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分析两组患儿手术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患儿(P<0.05);手术开始时,对照组患儿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儿(P<0.05);对照组患儿肌阵挛症状出现率为26.19%显著高于观察组患儿的0.00%(P<0.05);观察组患儿恶心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1.90%(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采用依托咪酯复合氯胺酮麻醉的患儿,给予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能够更好的预防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会造成患儿的苏醒时间稍有延迟,临床上需要辩证的加以运用。
2016(10).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产前焦虑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加强产妇对产前焦虑与不良妊娠结局的认识,有效降低产前焦虑而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该院120例诊断为产前焦虑的产妇,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连续观察两个月,以探讨产前焦虑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是否存在有因果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强度。结果常模组产妇比焦虑组产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要低,两组产妇焦虑、精神病性和躯体化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焦虑对不良妊娠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排序,前4位不良影响因素依次为胎儿水肿、病理性黄胆、早产和脐疝。结论产前焦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产生,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产前焦虑产妇的心理输导,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2016(1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创伤性骨折的检出率为96.80%,明显高于DR平片检出率(6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全方位诊断创伤性骨折以及隐匿性微小骨折,对骨折检出率极高,值得推广使用。
2016(10).
摘要:目的研究常规降压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斑块总积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数量以及斑块总积分分别为(1.21±0.01)mm、(1.57±0.02)个和(5.11±0.05)分,显著优于治疗前的(1.65±0.09)mm、(2.71±1.17)个、和(6.65±0.13)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82,10.923,9.983,P=0.012,0.021,0.023),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92,12.193,10.672,P=0.031,0.019,0.02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52,P=0.072)。结论常规降压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显著减少颈动脉斑块数量。
2016(1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赖氨葡锌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78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9)及对照组(n=39),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赖氨葡锌颗粒辅助治疗,科学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锌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感染性腹泻治疗中,赖氨葡锌颗粒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10).
摘要:目的观察胃溃疡穿孔行单纯修补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对照。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10月7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修补组患者行单纯修补术,切除组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对比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修补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较短,与切除组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修补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少,但复发率明显较高,与切除组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溃疡穿孔行单纯修补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与胃大部切除术对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但胃大部切除术复发率更低,在治疗时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术式。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措施并总结经验。方法将90例急性重型颅脑伤患者按院前处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院前急救)和对照组(无急救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局、首次氧合指数(PaO_2/Fi_O2)及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住院及昏迷天数。结果观察组重度伤残率(15.00%)及死亡率(5.00%)均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首次测出PaO_2/FiO_2及SpO_2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昏迷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对复杂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复杂胫骨近端骨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对其进行为期1~2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随访,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3.3±1.1)周;平均完全负重时间为(14.5±1.2)周;并发症发生率为0.00%;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8.24%。结论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胫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2016(10).
摘要:目的研究髌三联术用于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共38膝)髌股关节不稳患者进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改良Fulkerson截骨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和髌骨关节对合情况。结果该组30例患者术后随访未见复发,Q角、膝关节功能及髌骨关节对合等参考指标改善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三联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疗效确切,矫形可靠,推荐临床应用。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腕管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39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和针极肌电图检查。结果 39例患者中,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感觉潜伏期延长48条,正中神经感觉电位波幅下降38条,运动远端潜伏期延长34条。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12条,10条拇短展肌出现神经源性损伤。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为腕管综合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同时能对正中神经肘部病变、臂丛损伤、神经根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进行鉴别诊断,能排除上述神经病变,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2016(10).
摘要:目的对比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与直接B超引导下清宫术对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进行子宫瘢痕妊娠(CSP)治疗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排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8例,对照组给予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直接B超引导下清宫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β-HCG恢复正常时间快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式术中出血量略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B超下清宫术对于CSP具有比较良好的疗效,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治疗时间,安全性强,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6(10).
摘要: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中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配合,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护理满意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分别为100.00%和100.00%,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0.00%和93.33%(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33%(P<0.05)。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配合,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2016(10).
摘要:目的探究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行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行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2016(10).
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屈光矫正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该院120例儿童弱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依据检影结果进行屈光矫正,研究组依据检影结果减去+1.00 DS进行屈光矫正,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斜视性弱视内斜视改善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斜视性弱视内斜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屈光矫正方法均可有效治疗儿童弱视,有效改善斜视性弱视患儿的内斜视程度,疗效相当,临床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016(10).
摘要:目的分析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患者所接受的诊疗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铝碳酸镁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伊托必利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5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治疗组患者症状总积分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显著,具有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2016(10).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手术的时机与手术的方式。方法对该院2012年‐2015年实行双侧开颅手术医治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84例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根据手术的时期分成A、B两组,每组42例。A组一期实行双侧开颅;B组则是双侧实行开颅。观察并对比两组近期疗效。结果 A组患者不仅良好率比对照组高,而且重残和死亡概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前往诊治时间、其受伤机制、在临床上出现的症状及CT特点对指导选择合理的手术措施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选择合适的手术措施及手术时间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提倡对外伤性多发性颅内存在血肿的患者选择双侧一期的手术医治。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鼻内镜在喉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6月‐2011年9月312例初诊患者在喉检查中按照单、双日的随机方法分改良鼻内镜组162例(单日就诊者纳入改良鼻内镜组A组),用改良鼻内镜行喉部检查;硬管喉镜组150例(双日就诊者纳入硬管喉镜组B组),用硬管喉镜行喉部检查。观察声门前联合的暴露满意率,用喉镜自我耐受视觉不适评分量表了解患者的舒适度。结果两组前联合暴露满意率比较,改良鼻内镜组高于硬管喉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我耐受视觉评分比较,改良鼻内镜组优于硬管喉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内镜,镜头细,体积小,在检查提高了前联合暴露率,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2016(1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胃肠道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胃肠道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该院普外科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良性肿瘤2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于内镜微创治疗,观察组给于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72例患者中胃部良性肿瘤患者44例,肠道良性肿瘤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于腹腔镜联合内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无吻合口瘘、大出血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胃肠道良性肿瘤成功率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所致的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2016(10).
摘要:目的对小儿呼吸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方法对随机选取的85例患有小儿呼吸阻塞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支气管异物造成呼吸阻塞患儿27例、急性喉炎患儿24例、急性阻塞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患儿21例、喉气管支气管痉挛患儿11例和其他2例,全部患儿均根据各自的疾病状况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82例患儿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96.47%;7例患儿出现并发症状,并发症发生率8.24%;3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3.53%,其中,由于并发症状导致死亡1例,2例患儿不治身亡。结论小儿呼吸道阻塞疾病治疗成功率较高,但存在并发症威胁生命安全,为了提高患儿存活率,因及时诊断病情采取有效治疗方案。
2016(10).
摘要:目的探索及分析妊娠合并贫血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该院进行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贫血的孕妇16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住院分娩的2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收集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观察和记录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贫血发生率、早产率、低体重儿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妊娠结局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孕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贫血发生率、低体重儿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各项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贫血会增加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临床应加强妊娠合并贫血孕妇的防治工作。
2016(10).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用于治疗老年人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收治的50例多发脑梗死性痴呆老年人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治疗进行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缺血状况、智能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和临床疗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缺血状况、智能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老年人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老年人患者的缺血状况、智能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6(10).
摘要:目的评价康复训练对促进儿童低视力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9月来该院就诊的184例低视力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低视力儿童分为两组,每组各92例,观察组儿童给予助视器训练、视功能训练及生活技能训练等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儿童给予常规治疗和干预,观察并测量干预前后儿童的矫正视力及远点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在康复训练干预1、2和3个月后的矫正视力均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干预后的远点为(115.8±42.0)cm,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87.6±35.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对于提高低视力儿童的视力和身心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2016(10).
摘要:目的探究美容缝合技术在颌面部创伤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和美容效果。方法将62例颌面部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美容缝合方式和常规缝合方式,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感染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创伤恢复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伤口感染率和患者对手术总满意率分别为3.1%,93.7%,对照组分别为20.0%,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外伤治疗中,应用美容缝合技术可提高创伤愈合质量和美容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2016(10).
摘要:目的观察替吉奥胶囊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接受晚期胃癌治疗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替吉奥胶囊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91%(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00%(P<0.05)。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对于胃癌晚期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对延长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2016(10).
摘要: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与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消渴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六味地黄汤治疗,均持续用药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30%,较对照组的73.91%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药物耐受性较好。结论六味地黄汤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糖,且安全性较好,治疗2型糖尿病较消渴丸效果更为显著。
2016(10).
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2年4月‐2015年3月56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介入治疗,对两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尿激酶总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大、小腿周径缩小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P>0.05)。结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对症治疗方法,并将综合性介入治疗融入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中,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临床检验。方法选择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为该院儿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依据年龄按婴幼儿组40例,学龄前组30例,学龄组30例划分,采集标本送检,对比检验结果。结果 3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腹泻的例数差异较为明显,婴幼儿组24例,占60.0%;学龄前组13例,占43.3%;学龄组10例,占33.3%,婴幼儿组与学龄前组、学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合并真菌性肠炎例数用药后高于用药前,合并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肠炎例数用药前高于用药后。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患儿,在治疗时需对诱导腹泻发生的病原体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腹泻发生率。
2016(10).
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瘤破解急性期显微手术患者的循证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平均分成常规组和循证组,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结果循证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常规组患者,并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手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结局,降低死亡率,应在临床中不断推广和使用。
2016(10).
摘要:目的研究持续护理干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选用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住院治疗,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门诊随访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的持续护理干预方法。对比分析患者在出院3个月时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及随访满意度等。结果患者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及随访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护理干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小儿复方氨基酸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腹泻患者128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氨基酸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8.12%(P<0.05)。结论小儿急性腹泻是一种肠道黏膜功能损坏所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在补液、肠道黏膜保护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儿复方氨基酸,对于促进患儿腹泻、脱水症状的改善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健康教育在针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4年2月‐2014年10月门诊产检分娩的孕妇2 400,将其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 20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及相应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孕妇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妊娠期糖尿病健康宣传教育及随访。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观察组孕妇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改善妊娠期糖尿病的结局。
2016(10).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B超诊断早期不典型宫外孕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实验组45例。对照组采用腹部B超诊断,实验组采用经阴道B超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准确率为91.11%,对照组准确率为68.89%。实验组在盆腔积液、子宫包块、胚芽等方面的检出率也高于对照组。上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不典型宫外孕,采用经阴道B超诊断,能够降低误诊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2016(10).
摘要:目的针对在预防肛瘘术后复发过程中使用循证护理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该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345例肛瘘患者中随机选取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10个月左右的回访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瘘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29%(P<0.05)。结论进行循证护理的患者,康复效果较好,应当将循证进行广泛应用。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近年来收治的300例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皮损面积评分、皮损严重程度评分以及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预防性护理后皮损面积和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67%(P<0.05)。结论针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可以明显降低皮损面积和皮损严重程度的评分,减少压疮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16(10).
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利用世界卫生组织中制定的焦虑量表和症状自评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既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又能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 80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腹腔镜治疗宫外孕围术期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抽取该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使用腹腔镜诊治宫外孕患者158例,将其按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心理状态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宫外孕围手术期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且稳定患者心理状态。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措施对剖宫产患者母乳喂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该院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240例,根据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母乳喂养教育,研究组产妇接受全方位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24 h内的泌乳率为5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研究组泌乳充足的发生率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产妇生理及心理得到良好的恢复,加快泌乳速度,保证泌乳质量。
2016(10).
摘要:目的将中西医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探讨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入院的60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护理干预,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上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应用中西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疗效,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1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胸心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胸心外科手术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胸心外科护理,观察组则采用早期护理干预介入,比较两种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最大通气量以及时间通气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模式,术后呼吸情况恢复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心外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通气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同时显著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效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016(10).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