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特重度烧伤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处理,观察组在麻醉期间加入乌司他丁,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呼吸频率、Pa O2/Fi O2、Murray评分、ALI评分、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平均呼吸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a O2/Fi O2明显高于对照组,Murrar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治疗后5天AL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 O2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P<0.05),同时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Pa O2(P<0.05)。结论在对特重度烧伤患者行麻醉处理期间,加用乌司他丁可起到对肺部组织器官的保护作用,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值得推广与应用。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患者358例,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哮喘疾病患者除外。根据尿中微量白蛋白水平将其分为两组:微量白蛋白尿组86例和正常白蛋白尿组2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分析数据,包括肺功能、血气分析、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尿素(BUN)、血肌酐(SCr)以及肾小管损伤的标记物肾损伤分子-1(KIM-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结果 COPD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患者吸烟时间长短、年龄、性别无相关性(均P>0.05)。尿微量白蛋白与患者血氧分压呈明显负相关(r=-0.586,P<0.001)。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COPD患者动脉收缩压、心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COPD患者GFR、BUN、SCr及尿KIM-1和NGAL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OPD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与低氧血症密切相关,微量白蛋白尿可能是预示COP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Narcotrend监测仪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麻醉深度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全身麻醉下行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成浅麻醉组、深麻醉组和对照组,各30例。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使用常规监测外加Narcotrend监测仪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t1)、术后睁眼时间(t2)、拔管时间(t3)、术后定向力的恢复时间(t4)以及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调查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t2、t3、t4以及丙泊酚的用量依次升高且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t1和瑞芬太尼的用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3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的情况,深麻醉组有1名患者(3.33%)出现POCD,其他两组没有出现。结论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Narcotrend监测仪监测麻醉深度可以适当减少麻醉药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2015(5).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便、重复性较好的大鼠肾脏足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 ,并观察体外培养足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选用SD大鼠幼鼠,无菌取肾,采用低浓度胰蛋白酶短时间消化结合差异过筛法,获得较高纯度的肾小球,接种于25cm2培养瓶,放置于37℃、5%CO2的恒温恒湿培养箱培养。采用细胞免疫组化技术,对所提取的细胞进行免疫染色鉴定,并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足细胞进行跟踪观察。结果培养第3天,可见有部分细胞从贴壁的肾小球爬出,第5天可见细胞成铺路石样生长,待第8天细胞汇合度达70%~80%,消化细胞传代培养,采用传代培养7 d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内足细胞标志蛋白Nephrin呈阳性表达,足细胞纯度高迏95%以上。足细胞生长良好,继续培养分化形成具有特殊形态的成熟足细胞。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足细胞的提取、培养和鉴定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纯度高,为下一步足细胞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坏死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肠坏死肠切除患儿38例为观察组,20例消化道畸形行肠切除患儿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术前、术后7 d血清TNF-ɑ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肠管Occludin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观察组小肠Occludin OD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血清TNF-ɑ、AI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Occludin OD值与血清TNF-ɑ、AI呈负相关;TNF-ɑ与AI呈正相关。结论小儿急性肠坏死TNF-ɑ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及细胞间Occludin表达下降,可能是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生细菌移位的原因。
2015(5).
摘要:目的分析造成受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患者30例,进行不同的血型血清学试验,分析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结果 30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受血者中,1、2号为自身溶血性贫血的6例患者;3为AB亚型;5号为肠道G-菌污染A型血液后产生类B抗原患者;6、7号分别为体内含有抗N、抗M的患者;8号为1例多发性骨髓瘤所致的球蛋白紊乱患者;10号为白血病抗体减弱患者5例;11、12号均为婴儿,由于其出生不满3个月,未形成同种抗体。结论正确鉴定血液标本的ABO血型,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尤其重要。应采用一系列辅助检测进行鉴定,以保证输血的安全、及时、有效。
2015(5).
摘要: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CT表现。方法通过对本院病理证实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18例患者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SPN的CT表现。结果 SPN有以下特点,女性患者居多,共有13例女性患者,病灶均为单发,为囊实性肿块,病灶直径约1.5~11.2 cm,平扫表现为欠均匀类圆形低密度影,部分病灶可出现不同形态的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有轻到中度强化,并具有包膜。结论 SPN好发于年轻女性,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术前CT检查可达到较高诊断准确率。
2015(5).
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6名NIP患者,按照鼻内镜下常规手术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两种术式分为两组,术后随诊6个月,将其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I级病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II级病变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总体的1个月复发率,试验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II级病变患者的术中出血量、III级病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出院时间、6个月复发率,试验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复发的远期效果要优于单纯的鼻内镜手术,并且越复杂效果越好。
2015(5).
摘要:目的应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急性脑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斑块负荷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20名健康志愿者与8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在发病1周内行头MRI、MRA及大脑中动脉斑块的HR-MR扫描(亮血3D-TOF、黑血T1WI、T2WI及Pd WI),在黑血序列T2WI上,测得大脑中动脉的管腔面积(LA)、血管总面积(TVA),并计算管壁面积(WA)及管壁标准化指数(NWI)。分析斑块负荷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 (1)80例患者中,76例的图像符合研究要求;(2)非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VA、WA、NWI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非梗死组与梗死组TVA、W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磁共振黑血技术能定量测量大脑中动脉斑块负荷,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斑块负荷高于非梗死组。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中选取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单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认知行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指标评分情况及精神症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及8周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S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SI GI及E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物质生活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无头加压空心钉经皮微创治疗Evans-Jensen I、II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6月,无头加压空心钉经皮微创治疗Evans-Jensen I、II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9例。其中男6例,女13例;年龄63~86岁,平均71.79岁。按Evans-Jensen标准分型并根据改良Harris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2.15个月),其中两人分别于术后6个月因急性心梗和11个月肺心病死亡,其余17例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Harris平均评分(67~95分),其中优14例,良2例,尚可1,差1例,优良率88.89%。结论无头加压空心钉经皮微创治疗Evans-Jensen I、II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微创、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允许早期髋关节不负重条件下功能锻炼从而获得理想治疗效果。
2015(5).
摘要:目的胸片普查延迟诊断的周围型小肺癌早期X线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胸部X线摄片延迟诊断的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将本组病例按检出前和检出时病灶形态、大小、密度和边缘进行了对比。结果回顾性分析延迟诊断的15例患者初次胸片均有异常改变,包括:1)微结节伴有纹理聚集3例。2)灶状浸润7例。3)不规则结节状5例。检出时全部病灶均发展成(20.7±9.1)mm结节。从初次显现至病灶检出相距时间为8~47个月,平均16.3个月,倍增时间为35~233 d。结论周围型小肺癌胸片较容易漏诊,认识其早期表现、动态比较观察以往胸片和及早行建议胸部CT扫描有助于降低小肺癌的延迟诊断率。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维生素B1联合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入我院治疗的GBS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取甲钴胺针、能量合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维生素B1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用药,记录药物起效时间、四肢肌瘫痪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四肢肌瘫痪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69±1.41)d、(13.41±2.69)d、(21.39±3.6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维生素B1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GBS肌力麻痹症状,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2015(5).
摘要:目的研究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伤口并发症发生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就诊的280例跟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伤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入组280例患者中,发生伤口并发症72例、并发症发生率25.71%;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机、手术操作时间、牵开方式患者的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合并糖尿病、早期手术、手术时间长、静态牵开是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伤口并发症的发生受到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的影响,推迟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动态牵开、纠正血糖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15(5).
摘要:目的比较腺病毒肺炎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以及正常婴幼儿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5月期间住院的45例腺病毒肺炎患儿、4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以及40例正常婴幼儿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对象外周血中CD3、CD4、CD8百分比、CD4/CD8并进行分析。结果腺病毒肺炎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组患儿均较正常对照组CD3、CD4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组患儿CD3、CD4水平较腺病毒肺炎组降低,CD8水平较腺病毒肺炎组升高,CD4/CD8比值较腺病毒肺炎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病毒肺炎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体内可能均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更为明显。
2015(5).
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奈达铂单药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食管鳞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食管鳞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74例患者进行抽样,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推行单纯性调强放疗,实验组实施小剂量奈达铂单药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对比两组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近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毒性反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奈达铂单药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食管鳞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2015(5).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妊娠结局的实际影响,从而为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依据。方法本次研究所收集的病例资料均为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孕妇356例,其中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孕妇178例(成立为观察组),正常孕妇178例(成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剖宫产、顺产、早期流产、引产、先兆子痫的发生率)和胎儿情况(胎儿孕周和胎儿体重)。结果 1在早期流产、引产、先兆子痫发生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胎儿体重指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胎儿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919,P=0.0000)。结论在临床针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来说,应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从而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2015(5).
摘要:目的探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脉络膜循环异常特征、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及其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累及单侧患眼)为观察组,同期入选健康体检者30例(60只眼)为对照组,均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其睫状后短动脉、睫状后动脉、眼动脉,检测血管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评估脉络膜循环异常表现;评估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及脉络膜循环异常的相关性。结果 CSC患侧眼、对侧眼与对照眼颞侧睫状后短动脉、颞侧睫状后动脉、眼动脉的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C患侧眼与对照眼颞侧睫状后短动脉、颞侧睫状后动脉、眼动脉的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C对侧眼与对照眼颞侧睫状后短动脉、颞侧睫状后动脉、眼动脉的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视网膜色素上皮渗漏点均出现于ICGA早期弱荧光区中,其中弱荧光区中出现继发性脉络膜血管扩张患者56例,晚期ICGA造影可见高荧光渗漏病灶,未出现血管扩张者仅4例,表现为晚期高荧光局限性渗漏病灶,全部色素上皮窗样荧光处相应脉络膜为晚期ICGA造影高荧光渗漏病灶。结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机体全身因素密切相关,脉络膜微循环异常可继发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中浆患者脉络膜循环障碍比视网膜循环障碍更严重。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结肠癌预后发生mi R-21高表达的直接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手术切除结肠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Taq Man实时定量RT-PCR法对该组患者中的结肠癌组织mi R-21的高表达检测,并且将癌旁正常组织mi R-21的表达进行比较观察,进而对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发生mi R-21的高表达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结果通过与对比癌旁正常组织mi R-21的高表达相比较可以得出,结肠癌组织mi R-21的表达明显要高很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预后发生mi R-2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等情况关联较小,却与肿瘤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率三个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结论结肠癌组织mi R-21的表达要高于正常组织,同时它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及肿瘤的生长有着密切的联系。
2015(5).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ochorionic diamnio,MCDA)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elective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s IUGR)胎儿的妊娠结局与预后。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合并有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的孕妇30例(60个胎儿)作为s IUGR组,其中Ⅰ型14例,Ⅱ型9例,Ⅲ型7例,选择同期分娩无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孕妇30例(60个胎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新生儿的妊娠结局,随访至新生儿6个月月龄,记录存活率。结果 s IUGR组小胎儿及大胎儿出生质量分别为(1517±369)g、(2108±427)g,均低于对照组,两胎儿死亡率为6.67%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s IUGR孕妇小胎儿出生质量为(1386±386)g低于Ⅰ型、Ⅲ型,与I型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s IUGR孕妇小胎儿死亡率高于Ⅰ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s IUGR组新生儿存活率为92.86%明显高于Ⅱ型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什么Ⅲ型的结果比较少呢?(因Ⅲ型在临床不常见,发病率较低,本文选取例数过少,统计学分析无意义)。结论Ⅰ型MCDA双胎合并s IUGR胎儿Ⅰ型的不良预后相对较好,可提高6个月胎龄新生儿存活率。
2015(5).
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性使用金双岐对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防治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推行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抗感染、雾化、吸氧、吸痰、止咳、镇静等),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金双岐,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止泻时间、退烧时间、症状及体征好转时间、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使用金双岐对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具有十分重要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安全指数高,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2015(5).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有痛分娩与无痛分娩中的产程并对分娩结局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组均进行药物镇痛,对照组均不进行药物镇痛。将两组研究对象的产程以及分娩结局进行对比。结果在进行镇痛前两组产妇宫缩痛均明显,研究组在镇痛后疼痛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活跃期平均时间、第二产程平均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胎心率、羊水粪染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痛分娩不会对产妇以及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缓解产妇疼痛,提升自然生产率,对于确保母婴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7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急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χ2=7.341,P=0.007);观察组治疗费用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急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且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探究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46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免疫组化研究及光镜观察(视野直径在1 mm以上),并对部分病例进行随访,观察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详细分析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结果 46例诊刮子宫内膜组织标本经镜检提示子宫内膜腺体异常增生拥挤,呈不规则状,间质分布区域小于增生腺体分布区域,腺上皮细胞呈非典型性,核及核浆比大,伴有核仁,核染色质粗颗粒状分布具有不均性。46例均行PTEN、ER、p53、PR免疫组化标记检测,其中p53(+)占8.69%,ER(+)与PR(+)占43.47%。10例随访病例中发现4例伴有子宫内膜样腺癌。结论结合子宫内膜癌前病变诊断标准,重视子宫内膜组织结构异常改变,可提高诊断可重复性,并趋于组织病理诊断标准,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2015(5).
摘要:目的探析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致大鼠重症肺炎对s ICAM-1、IL-8、IL-10水平影响。方法建立重症肺炎大鼠模型,分为A、B、C三组,A组地塞米松+头孢哌酮+舒巴坦,B组头孢哌酮+舒巴坦,C组不适用药物,比较三组第6、8、10天时的s ICAM-1、IL-8、IL-10水平。结果三组第6、8、10天时s ICAM-1、IL-8水平的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且A组s ICAM-1、IL-8水平呈现降低趋势,B、C组均逐渐升高。A、B两组第6、8、10天时IL-10水平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C组,与C组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头孢哌酮/舒巴坦可有效防止s ICAM-1、IL-8、IL-10水平的持续升高,利于重建炎症介质/抗炎介质平衡,减轻肺组织损伤,对于重症肺炎临床用药有较大借鉴作用。
2015(5).
摘要:目的探究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开展手术联合放疗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肿瘤彻底切除,术后随访12~36个月,存活11例,1例死亡,4例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均存活。12例局部疼痛者,术后及放疗后,疼痛有不同程度缓解;8例伴有神经功能损害患者,有5例原Frankel分级为D级者恢复至E级,有1例原D级者仍为D级,2例原B级者改善至D级;10例伴有脊柱不稳定的患者,术后均重建脊柱稳定性,无内固定器松动或断裂,使用自体骨植骨折全部融合。结论手术联合放疗治疗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预后效果值得肯定,对于存在脊柱不稳或脊髓神经功能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术后明确诊断后,再考虑补充放疗。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剂量25 mg/d米非司酮给予治疗,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组采用口服剂量12.5 mg/d米非司酮给予治疗,观察比较两个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大小、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激素(P)水平差异和用药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下降明显,治疗前后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FSH、LH、E2、P水平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率为6.67%(3例),对照组为22.22%(10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剂量12.5 mg/d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治疗效果和高剂量给药基本相同,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率低,相对治疗效果最佳。
2015(5).
摘要:目的观察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使用在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蛋白分泌中的产生作用。方法使用内毒素制备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与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组三组,使用ELLSA方法对各组的大鼠用药之后的中耳积液中水通道的蛋白与黏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统计,通过HE染色体对三组当中的中耳黏膜病理性程度变化进行观察,分别使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等方法对三组的大鼠中耳黏膜之中的中水通道蛋白、黏蛋白以及三叶因子表达式做统计。结果模型组的AQP1蛋白与m RNA表达量相比正常对照组明显耕地,经过BPI治疗后,AQP1表达程度得到显著上升,而AQP4、MUC5B、MUC5AC则明显减少(P<0.05)。结论 AQP1、AQP4、MUC5B、MUC5AC等在分泌性中耳炎病变程度中作用明显,BPI能够切实提升AQP1,对控制AQP4和MUC5B、MUC5AC的分泌表达有突出作用,显示BPI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过程中有积极作用。
2015(5).
摘要:目的分析臂丛神经损伤的MRI表现和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8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MRI表现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例患者臂丛神经损伤MRI诊断和手术结果一致,诊断的正确率为88.75%;20例臂丛神经节前损伤患者中有7例恢复正常,10例节后损伤中8例恢复正常;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臂丛神经损伤MRI表现和功能恢复明确创伤性脊膜囊肿和功能恢复密切相关。结论臂丛神经损伤MRI表现基本可以提示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预后。
2015(5).
摘要:目的在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中,应用64排容积CT模拟定位,勾画靶区、设计计划更精确,保证放射治疗的精确性。方法菲利浦64排螺旋CT机、激光定位系统、Xio放疗治疗计划系统(TPS)、体位固定模具等。分别对256例肿瘤患者采取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进行CT定位、制定治疗计划和对靶区中心进行位置验证。结果 256例恶性肿瘤患者利用64排容积CT模拟定位,成功率达100%,靶区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结论用64排容积CT模拟定位,扫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靶区勾画精确,更利于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CT模拟定位机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成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重要环节。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TEP)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20,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修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疼痛情况同样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股沟疝治疗过程当中,使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理想,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预后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检查及其超声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58~70岁的患者30例,71~80岁的患者30例,81岁以上的患者30例,对这共90例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分析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检查的特点。结果 58~70岁之间、71~80岁之间、81岁以上患者心肌梗死的部位主要在前壁和下壁。左心室内径≥50 mm患者年龄段主要在81岁以上患者,且左心房内径≥39 mm患者年龄在81岁以上患者。结论心脏超声对81岁以上的高危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筛查诊疗意义,该种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性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浅谈口外制作纤维桩的方法并与金属铸造桩核对比观察其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就诊的前牙3-3已完善根管治疗的残根残冠患者80例,需要修复的残根残冠共102颗,其中52颗选择纤维桩修复,50颗选择金属铸造桩修复,牙冠均选择烤瓷冠修复。对患者进行1~3年的回访,分别记录患者的根折、桩核脱落、根尖周炎、牙龈炎等情况,比较临床修复效果。结果口外制作纤维桩组树脂核组存留率为98.1%,金属铸造桩核组存留率为90%,两组存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外制作纤维桩树脂核的适用范围更广,临床操作方便,并能取得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喘息型肺炎患儿采用万托林和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小儿喘息型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万托林和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将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咳嗽、喘息、湿罗音、哮鸣音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相对于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5),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例出现恶心腹泻、头痛震颤等不良反应,而对照组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相对于对照组25.7%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儿喘息型肺炎患儿采用万托林和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帮助患儿尽快出院,且患儿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IL-4、CRP在老年COPD加重期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112例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发展分成急性加重期组(A组,n=69)和缓解期组(B组,n=43)两组;纳入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并归入C组。对比其PCT、IL-4、CRP水平差异。结果 1 A、B组患者在PCT、IL-4及CRP指标检测结果上对比明显高于C组(P<0.05),且治疗前的A组检测结果最高,其次为B组,治疗后的A组检测结果较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CT、IL-4及CRP水平随肺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将PCT、IL-4及CRP作为COPD诊断、病情发展评估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测指标,以提高诊治疗效。
2015(5).
摘要:目的目标性监测减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意义。方法对2010-2012年所有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导尿管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及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和2011、2012年比较,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及导尿管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1年和2012年比较,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及导尿管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ICU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后,同时也采取了多方面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以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为代表的ICU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明显的下降。
2015(5).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重度烫伤高热与创面处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度烫伤伴高热患儿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0例,行常规清创+烧伤膏涂抹治疗者设对照组,行创面削痂生物敷料覆盖术治疗者设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伤后1、3 d的VAS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除伤后处理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体温、渗液分泌消失时间与创面愈合时间等疗效性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度烫伤伴高热行创面削痂生物敷料覆盖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高热症状并促进其创面愈合,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2015(5).
摘要:目的观察可必特联合舒利迭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可必特治疗,观察组联合可必特和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呼吸困难分级和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评分、呼吸困难分级和肺功能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呼吸困难分级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必特联合舒利迭治疗稳定期COPD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分级和肺功能,疗效良好且优于单独舒利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15(5).
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患者肝功能与妊娠结局的关联。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来我院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共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肝功能转氨酶正常,观察患者肝功能转氨酶异常。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与妊娠结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无死产发生,对照组患者中羊水污染、胎膜早破、早产率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8623,P=0.3531)。对照组患者胎儿窘迫及羊水粪染率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胎儿窘迫率高达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62,P=0.1331)。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转氨酶正常有助于妊娠结局,随着ICP患者肝功能的升高其早产率也升高,应高度重视。
2015(5).
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按门诊单双号平均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药物治疗,给予B组患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功能各项指标、NYHA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比之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对比,B组患者改善状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常规MRI表现不典型的肝小血管瘤(直径≤2 cm)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40例疑似肝小血管瘤患者,先后行CT动态增强及MRI动态增强扫描,随后行病理学诊断确诊。对比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案对肝小血管瘤的ROC曲线、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1 CT增强扫描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01,明显低于MRI增强扫描0.966,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诊断确诊肝小血管瘤患者20例。CT增强扫描确诊肝小血管瘤15例,其中真阳性12例,敏感度0.600,特异度0.850;MRI增强扫描确诊18例,均为真阳性,敏感度0.900,特异度1.000,两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MRI不典型肝小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上,MRI动态增强扫描可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具备一定应用价值。
2015(5).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临床路径在颅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颅脑外科收治的80例择期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卧床、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32.50%(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可显著缩短颅脑外科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015(5).
摘要:目的观察直视下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先天性上睑下垂150例(175眼)随机分为观察组(87眼)、对照组(88眼)。观察组采用直视下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术后观察3~12个月,统计对照、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直视下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正良好者79眼占90.80%,矫正不足者8眼占9.20%。所有患者重睑形成良好,外观自然。对照组采用传统额肌瓣悬吊术。矫正良好者67眼占76.14%,矫正不足者21眼占23.86%。所有患者重睑形成良好,外观自然。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1,P<0.01)。结论直视下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升高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川崎病的95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正常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沉水平,比较联合诊断及单独使用血沉诊断川崎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观察组ESR为(52.15±4.67)mm/h,健康对照组为(23.86±2.04)mm/h,观察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9.263,P=0.001)。8项实验室指标联合检测诊断K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1.58%、90.00%、93.55%、87.10%、90.97%,单独使用血沉作为指标诊断为88.42%、86.67%、91.30%、82.54%、87.74%,联合检测稍高于单独检测,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沉升高诊断川崎病具有敏感度、特异性高等优势,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2015(5).
摘要:目的孕妇地中海贫血外周血细胞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 819例在我院产前检查的孕妇,分析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浓度(Hb)、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细胞体积(MCV)等指标,根据血常规结果分3组:Ⅰ组692例:Hb<100 g/L、MCV<79 fl、MCH<27 pg;Ⅱ组1501例:Hb<100g/L、MCV≥79 fl、MCH≥27 pg;对照组:4 626例:Hb>100、MCV≥79 fl、MCH≥27 pg,以基因诊断作为地贫诊断金标准。结果Ⅰ组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明显均低于Ⅱ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及Ⅱ组血红蛋白浓度(Hb)无明显差异(P>0.05),I组血红蛋白浓度(H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应用MCV及MCH筛查地贫的敏感性96.03%,特异性97.42%,准确度96.99%。结论地中海贫血具有外周血MCV、MCH降低特点,可作为地中海贫血筛查的重要指标。
2015(5).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改良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临床路径。方法选取54例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7),采用改良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物理牵引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对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27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2%,与对照组27例患者相比,明显提高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2,P<0.05)。结论改良推拿手法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临床治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较为有效的临床路径,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结节17例,甲状腺癌16例,术前均采用高频彩超检查,分析肿瘤的边界、钙化、回声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例良性结节中,高频彩超确诊率为80.3%(14/17);16例甲状腺癌中,高频彩超确诊率为81.3%(13/16)。彩超良性结节主要表现为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楚,不伴钙化,其中实性8例,囊性4例。甲状腺癌表现为边缘模糊,伴微钙化,内部呈低回声。结论高频彩超对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阳性率高,主要体现边界、钙化、内部回声情况上,可用于鉴别。
2015(5).
摘要:目的探析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并收治的53例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均实施切开引流、创口冲洗及抗菌换药,根据其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遴选优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进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治疗,必要时邀请相应科室会诊。治疗完成后统计救治成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 53例患者49例成功救治,4例死亡,死亡率为7.55%,救治率与死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应实施迅速救治,加以积极的对症治疗,以提高救治率。
2015(5).
摘要:目的研究CT辅助B超定位侧卧位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6月采用CT辅助B超定位侧卧位经皮肾取石术治疗86例患者,平均年龄(39±11)岁,结石位于左侧34例,右侧49例,双侧3例。肾结石7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7例。结石最大径1.5~5.6 cm,平均(2.7±1.0)cm。采用平躺侧卧位。均采用插管全麻,术前CT辅助B超定位穿刺点,术中B超微调并引导下穿刺目标肾盏成功后,两步法扩张通道至21F,用EMS碎石清石系统碎石。结果 86例均穿刺成功并能良好耐受手术,其中2例改俯卧位B超定位穿刺,2例改俯卧位C臂X光定位穿刺。平均手术时间(86±34)min。一次性完成结石清除率为75.6%,残留结石21例,其中行二期手术取净结石16例。术后输血治疗3例,炎症反应综合征3例,无胸膜、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T辅助B超定位侧卧位经皮肾取石术,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临床效果,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3-2014年期间200例诊断为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酮康唑复方洗剂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伊曲康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2015(5).
摘要:目的比较Vitapex糊剂与碘仿氧化锌糊剂在老年人根尖周炎根管充填术后早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罹患恒牙慢性根尖周炎的老年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n=40):Vitapex糊剂组:患者给予Vitapex糊剂进行根管填充治疗;碘仿氧化锌糊剂组:患者给予进行根管填充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24 h内疼痛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与碘仿氧化锌糊剂组比较,Vitapex糊剂组患者术后24 h内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同时,Vitapex糊剂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最轻,无重度疼痛的发生。结论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管填充治疗老年患者恒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较为明显,且操作简便省事,牙疼发生率更低。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补液对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99例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限制性补液组(A组,n=49)和充分液体复苏组(B组,n=50)两组。比对两组患者平均输液量、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等指标差异,分析其补液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随访3个月,记录死亡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 A组在输液量、CVP及MAP等指标对比上均明显低于B组(P<0.05);2干预后,除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变化外,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等指标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P<0.05);3在为期3个月的随访中,A组死亡2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0.2%,均明显低于B组的8例和26.0%(P<0.05)。结论对肺挫伤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予以限制性补液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利于其延长生存时间、提高存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5(5).
摘要:目的针对检测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来我院PICU就诊的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儿童患者共100例,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50例,将5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设为观察组,其余50例为对照组,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降钙素原数据,对检测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做出分析。结果通气之前两组患者的CRP以及WBC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得到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通气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PCT 33例变为阳性,对照组患者与通气前没有明显的变化,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在儿童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中敏感性极强,可S以有助于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
2015(5).
摘要:目的观察氨溴索佐治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接收的98例哮喘性支气管炎,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氨溴索辅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时间性指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9.80%高于对照组71.43%,且咳嗽、喘息等临症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氨溴索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输注不同比例的血浆、冷沉淀、红细胞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需大量输血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24h内输注血浆、冷沉淀、红细胞比例分为3组,高比例组28例(血浆/冷沉淀/红细胞>1:1:1)、中比例组28例(血浆/冷沉淀/红细胞=1:1:1)和低比例组28例(血浆/冷沉淀/红细胞<1:1:1),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变化、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记录死亡率。结果低比例组、中比例组、高比例组输血24 h后FIB均显著低于输血前,低比例组输血后24 h FIB为(1.28±0.31)g/L低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T、APTT、TT分别为(18.76±5.34)s、(42.39±7.59)s、(38.06±6.18)s高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比例组、中比例组输血24 h后PLT为(67.52±43.69)×109、(89.68±42.54)×109显著低于治疗前,中比例组、高比例组输血24 h PLT分别为(89.68±42.54)×109、(96.63±52.10)×109均显著高于低比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期间可按照血浆/冷沉淀/红细胞≥1:1:1输注比例行输血治疗,降低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
2015(5).
摘要:目的通过采用3D导板种植技术后,种植体植入精确性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形式,对3D导板种植组及常规种植对照组种植患者手术前后均拍摄CBCT,比较手术前设计种植方向及术后实际种植方向差异。结果采用数字化种植导板组手术前后CBCT结果进行分析未见明显差异(t=-5.341,P<0.05)。发现上颌后牙区种植体常规手术组CBCT测量结果与实际种植体末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431,P<0.05)。结论 3D导板技术在控制种植方向,手术操作精确性上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及术中超声造影检查在肝恶性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术前增强CT诊断为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64例,开腹后行术中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术中超声造影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对比术前CT检查与术中超声检查及术中超声造影对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64例患者中,原发性恶性肿瘤30例,肝转移癌10例,肝血管瘤14例,肝硬化结节4例,炎假瘤、肝腺瘤、肝发育不良结节各2例。40例恶性肿瘤中(包括原发性恶性肿瘤与肝转移癌),≥1 cm肿瘤21个,<1 cm肿瘤43个;对于≥1 cm肿瘤,术中超声造影、术中超声、术前CT三种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1 cm肿瘤,术中超声造影明显高于术前CT、术中超声,术中超声检出率明显高于术前CT。结论术中超声造影能发现术前影像学所未能发现的小病灶,与增强CT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术中超声造影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正确率高,可帮助临床医师完整的完成肝脏良、恶性手术,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腹腔镜个体化治疗方案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行腹腔镜手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所行手术的不同分成A组(n=44)、B组(n=30)和C组(n=19)三组。A组给予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B组予以胆总管交界处切开探查取石术,C组则给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比对三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其术程、出血量、住院时间、总费用等。结果 1 A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93.3±10.4)min、(70.3±32.1)m L和(4.2±1.1)d,明显低于B组的(125.5±20.3)min、(87.9±34.2)m L、(7.2±1.6)d与C组的(159.7±24.5)min、(121.3±37.3)m L和(8.0±1.6)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费用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均获得100.0%手术成功率,无一例中途变换治疗方案;术后A组无胆漏及创口感染情况发生,B组胆漏2例(6.7%),创口感染5例(16.7%),并发症发生率为23.3%,C组胆漏2例(10.5%),创口感染5例(26.3%),并发症发生率为36.8%,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结束后,A、B两组均无结石复发情况发生,C组复发1例(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应根据自身病症情况选取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了2011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多阶段颈椎病患者共54例,采用分节段椎间隙减压、同时配合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植骨的融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统计结果显示,5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37.4±4.5)min,平均出血量为(362.8±12.4)m L,5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植骨手术,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在植骨手术后12~15周骨性愈合,患者颈椎生理曲度良好,无颈椎高度丢失、植入钢板折断或自体髂骨脱落等现象,植骨融合性较好,JOA评分较手术前显著提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中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具有较好的效果,术后融合性好,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需氧菌阴道炎(AV)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A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例,采用氧氟沙星治疗)和观察组(n=48例,采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7d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7d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85.4%优于对照组70.8%(χ2=9.000,P=0.029)。结论 CP阴道泡腾片治疗AV的临床疗效显著,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可行性方案。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宫腔镜麻醉的临床实际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需要宫腔镜手术的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分成罗哌卡因组和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组,每组89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结果两组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罗哌卡因组均显著短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罗哌卡因组均显著长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组;恶心、呕吐和嗜睡发生率水平,罗哌卡因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宫腔镜手术实施麻醉的实践过程中,采用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较好,是临床实施麻醉的理想选择之一。
2015(5).
摘要:目的研究孕晚期(28周)干预支持对接受无创分娩技术的产妇分娩结局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符合接受无创分娩孕妇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处理,80例)和观察组(常规处理+干预支持,80例),比较两组负面情绪、认知行为、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分娩前和过程中,观察组负面情绪(HAMD、HAMA和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无创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间无差异。结论孕晚期干预支持可以缓解孕产妇生产负面情绪,提高无创分娩率、减少分娩后出血量,是有效改善分娩结局的干预措施。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复治肺结核化疗新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7例复治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法将其随机分成新化疗方案组(A组,n=35)和常规化疗方案组(B组,n=32)两组。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治疗后,A组阴转30例(85.7%),明显高于B组的19例(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空洞闭合有效率为53.1%,病灶吸收总有效率为56.3%,均明显低于A组的85.7%和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均无严重肾功能损伤反应发生,其中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B组的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治肺结核患者予以化疗新方案,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探究脑损伤患儿的脑电监测结果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为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住院的脑患儿进行脑电生理监测,并将监测结果用两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后,与患儿的临床分度做相关性分析,探讨脑电监测在患儿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脑损伤患儿的脑电监测结果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分析中,R<1、P<0.001。结论脑电图监测对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15(5).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一次性根管充填方式对隐裂牙伴牙髓炎治疗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隐裂牙伴牙髓炎患者(90颗患牙)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3例,患牙分别为54颗、36颗。应用分次根管填充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一次性根管充填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疼痛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一次性根管充填对隐裂牙伴牙髓炎患者进行治疗也可取得良好效果,且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更短。
周丽娜;兰亚红;朱惠源;张钟;杨茜;李晓琳;李倩倩;吴沛沛;
2015(5).
摘要:目的观察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中的表达水平,探讨FENO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纳库仑一氧化氮分析仪分别对56例COPD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FENO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OPD患者组FENO检测值为(17.42±5.04)ppb,健康对照组FENO检测值为(14.35±6.25)pp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NO检测在COP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2例ESD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并观察其并发症。结果10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成功,经过精心护理,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正确的休息、活动、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对ESD患者的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2015(5).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手术治疗后围手术期中的疗效与护理满意度观察,并为临床手术患者护理方式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00例阑尾炎患者,对腹腔镜治疗方式下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后的总体治疗效率、相关手术指标及恢复指标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通过所记录的指标数据分析可得,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所用时间更短,并且总体治疗有效率较高。与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据相关统计结果表明观察组恢复良好,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术后围手术期阑尾炎患者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达到良好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护理满意度较高,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应在临床外科护理工作中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探究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0例骨科创伤感染病患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患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患的一般医学参数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对所有患者进行清创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引流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利用VSD进行治疗,一段时间以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VSD技术能够有效治疗骨科创伤感染,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适形放疗剂量学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进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比较分析X-6MV和X-10MV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中的CTV和OAR的剂量。结果处方剂量相同,X-10MV三维适形放疗情况下的直肠、小肠、膀胱和股骨头的受照剂量和体积都小于X-6MV三维适形放疗(P<0.05)。X-6MV和X-10MV两种情况下,膀胱、小肠、直肠和股骨头的受照体积与剂量和处方剂量成正相关关系。结论X-10MV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对风险器官(OAR)的保护优于X-6MV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膀胱、直肠、小肠和股骨头接受的剂量和体积与照射剂量成正相关关系。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足口病的中医药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5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8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病例数各为43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应用西医治疗,后者应用中医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总医疗费用、治疗效果和皮疹、口腔胞疹消退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8%,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和皮疹、口腔疱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总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安全且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费用少,疗程短。
2015(5).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肺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62例患有重症肺炎新生儿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肺炎是新生儿最为常见的病症,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合并严重并发症,在62例新生儿重症肺炎中,合并循环系统症状32例(51.61%),合并循环、神经系统症状的新生儿患者15例(24.19%),合并循环、神经、消化系统症状的新生儿10例(16.13%)。结论重症肺炎是新生儿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受到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未来临床工作中要特别重视新生儿肺炎。
2015(5).
摘要:目的研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并研究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34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周分为早发组(<34周)与晚发组(≥34周),均为67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探讨。结果两组发病孕周、入院时孕周、延长孕周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早发组新生儿Apgar评分<3、3~7分人数均超晚发组,新生儿体重(1194.61±435.64)g、(2348.81±790.30)g,早发组显著较低(P<0.05),早发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晚发组(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发病较早,并发症多,影响孕产妇与胎儿健康的因素众多,必须采取严密的监控措施,必要时应及时终止妊娠。
2015(5).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树脂直接充填与超瓷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微渗漏效果。方法选取60颗新鲜拔出的第三磨牙,将其随机分为4组,各15颗。牙体缺损窝洞分为Ⅰ类和Ⅱ类,A1组用树脂直接填充Ⅰ类洞,A2组用树脂直接填充Ⅱ类洞,B1组用超瓷嵌体修复Ⅰ类洞,B2组用超瓷嵌体修复Ⅱ类洞。4组均用1%碱性品红溶液染色剂浸泡21 d。随后观察黏结面染色剂渗入程度。结果两种方法对Ⅰ类和Ⅱ类窝洞治疗后微渗漏差异较小(P>0.05),但超瓷嵌体修复边缘渗漏程度小于树脂直接填充治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瓷嵌体对修复牙体缺损的微渗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血液中采用PCT、hs-CRP及中性粒细胞比率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胰腺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胰腺炎(MAP)18例,急性胰腺炎(SAP)72例,选取4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PCT、hs-CRP及中性粒细胞比率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组的PCT、hs-CRP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均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P<0.05);急性胰腺炎组的PCT、hs-CRP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P<0.05);PCT和hs-CRP对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PCT和hsCRP对急性胰腺炎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反应蛋白(hs-CRP)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对急性胰腺炎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为该病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对6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60例患者在接受了护理干预之后均康复出院,康复率100%,护理满意率度达98.3%。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清肝解毒序贯益气健脾法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60例确诊为中晚期肝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中医清肝解毒序贯益气健脾疗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入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AFP含量及瘤体的改变在治疗后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解毒序贯益气健脾法能够有效提高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5(5).
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下肢气压泵用于预防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538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270例)和B组(268例)。A组患者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并应用压力泵进行双下肢间歇性充气加压。B组患者单纯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A组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静脉血栓2例,B组患者中10例发生静脉血栓,两组比较(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下肢气压泵用于预防妇科长时间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可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于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3月心内科收治的86例心肌梗死患者,并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并均回访12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两组NT-pro BNP水平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比较两组6 min步行距离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较大剂量阿托托伐他汀可有效减轻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心室重构,从而进一步改善其心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5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活检资料。结果本组156例患者中,106例(67.95%)为结节性甲状腺肿,50例(32.05%)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单发结节率、有包膜率显著低于甲状腺腺瘤,继发囊性变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存在一定差异,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2015(5).
摘要:<正>多节段脊柱骨折(MSF)是指脊柱骨节段2个或2个以上发生骨折(除棘突和横突外)[1]。虽然在临床上MSF发生率较低,但因损伤暴力较大,且常常引起多个椎体累及,同时合并有其他损伤,故治疗较棘手。选取2005年3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MSF患者,根据具体分型采用不同手术策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震波碎石术对于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行体外震波碎石术的136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114例(83.8%)患者一次碎石成功,其余患者均经2~4次碎石。术后,治愈107例(78.7%),显效17例(12.5%),有效8例(5.9%),无效4例(2.9%),总有效率高达97.1%,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3例患者存在发烧症状,经消炎对症处理后,症状解除。结论体位震波碎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无痛的结石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瘤手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对51例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 51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因素主要包括垂体瘤最大直径较大、月经紊乱(或性欲下降)、血糖含量上升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瘤手术后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2015(5).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70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得分差别不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全子宫切除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5(5).
摘要:目的探究冰醋酸涂抹实验在基层医院做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县基层医院开展宫颈癌筛查,随机选取筛查病例300例,运用冰醋酸涂抹实验对所有病例进行宫颈癌初筛,通过肉眼观察,与"三阶梯"金标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经金标准检查结果显示,CINⅠ共有2例,CINⅡ~Ⅲ共有4例,确诊宫颈癌3例。冰醋酸实验筛查结果显示25例疑似阳性,TCT检查后CINⅠ1例,CINⅡ~Ⅲ3例,宫颈癌2例,其中原位癌1例,浸润癌1例,5例为不明确意义,冰醋酸涂抹法的敏感性为66.67%(6/9)、特异性为87.54%(246/281)、阳性预测率为24.00%(6/25);冰醋酸涂抹法检出率与金标准检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冰醋酸涂抹实验对宫颈癌进行初步筛查,既节约医疗费用和医疗能源,减少医院工作量,又可以大大提高阳性检出率,可作为基层医院大力推广的宫颈癌检查方法。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术后颈部吻合口瘘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术后吻合口瘘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颈部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常见且无法完全避免的并发症,应积极预防引起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吻合口瘘。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应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照组应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有显著治疗效果,可促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样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作用及优化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期间实施生化检验的6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常规采集血液标本,每例患儿采集两管,一管作为溶血标本,另一管作为未溶血标本,检测两组标准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谷氨酰转肽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新生儿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谷氨酰转肽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样本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谷氨酰转肽酶、谷草转氨酶水平,需引起临床人员重视,在开展溶血检验过程中积极通过合理选择采血点、采血方式等优化措施,避免或减少溶血发生。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HIE新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差异显著;且治疗前后,两组检测指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对新生儿HIE血液流变学具有有效的改善作用,有助于患儿脑组织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对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60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食管心房调搏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60例患者检查出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0例,年龄15~60岁,有8例诱发出PSVT,诱发的PSVT,均以Burst法终止发作;有30例通过普通心电图证实PSVT患者,30例患者均能有效终止,患者无不良反应;AFL转复1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约50岁,心功能Ⅲ级,终止AFL并转复为窦律。结论 TEAP能准确地评价窦房结、房室结功能,有效地诱发PSVT,可有效终止PSVT和AF。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方法本次选取肱骨近端骨折62例,均为我院骨科2010年4月-2014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手术(对照组,n=32)与锁定钢板(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66.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相较常规手术,获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可防范不良事件发生,加快患者术后功能康复进程,对保障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015(5).
摘要: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青少年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4例青少年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采用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和研究组(n=32,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水肿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青少年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出血量少、微创、恢复迅速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耳鼻喉科门诊患者常见心理状况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患者300例并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按耳鼻喉科门诊常规进行护理,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包括心理情况判断、心理护理、操作前护理、健康宣传、医护人员教育等,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SA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结果护理结束后,护理组患者VAS、SAS评分、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护理组患者VAS、SAS改善明显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耳鼻喉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中采用加罗宁对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入院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应用加罗宁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芬太尼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预防牵拉反应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舒张压、收缩压、牵拉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心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罗宁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应用中对牵拉反应的预防效果显著优于芬太尼,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2015(5).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预防和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08例血液病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化疗后的药物使用、化疗后的侵袭性操作以及感染的部位等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和原因。结果有45例患者出现了化疗后感染的情况,占总数的41.7%。研究发现,血液病患者在层流病房中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普通病房的60%,二者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住院时间的增长,患者感染发生率要明显提高。结论做好对环境的通风消毒措施,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建立合理有效的探视制度,同时对做好心理、饮食、身体的相关护理,是有效预防和减少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2015(5).
摘要:目的了解心血管疾病病例住院日的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对策。方法利用某院病案统计管理系统病案首页数据库和HIS数据库采集纳入的1 028例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信息,统计其平均住院日,收集与平均住院日相关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28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9.17±3.42)d,2009-2014年住院日分别为(9.40±3.74)d、(9.97±4.31)d、(9.36±3.18)d、(8.94±2.84)d、(8.70±2.72)d、(8.47±2.21)d,住院时间有逐年缩短趋势。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平均住院日发生相关的因素有4项:是否初发病、疗效、付款方式、是否开展优质护理。结论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受多重因素影响,医院必须以患者服务为中心,加强医院管理,才能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2015(5).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采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压等情况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在临床治疗中可广泛应用。
2015(5).
摘要:目的深入研究临床整体护理在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胶质瘤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对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双面蓝光光疗和单面黄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228例,按照光疗照射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114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双面蓝光光疗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单面黄光光疗照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生化总胆红素值情况,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血生化总胆红素值情况方面,照射治疗之前两组患儿无显著性差异,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均达到治疗的目标,但是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治疗的过程中双面蓝光光疗和单面黄光光疗照射治疗均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单面黄光光疗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概率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从护理及从患者感受肠内营养过程中空肠造瘘与鼻肠管的对比。方法螺旋鼻肠管在病区由护士操作,空肠造瘘由医师在手术中操作。结论空肠造瘘无论在护理还是在患者的感受上都优于鼻长管。患者舒适度大大增加,并发症减少,且耐受性好。
2015(5).
摘要:目的探究数码显微照相在角膜病的早期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148例角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数码显微照相检查提示148例患者中有132例角膜炎,其中62例病毒性角膜炎,11例单疱病毒角膜炎,1例角膜内皮炎,4例边缘性角膜炎,6例丝状角膜炎,48例真菌性角膜炎。涂片直接镜检、真菌培养、数码显微照相检查真菌性角膜炎阳性率(64.00%vs 84.00%vs 96.0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码显微照相作为一种有效、无创的活体检查手段,在角膜病早期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作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2015(5).
摘要:目的探究瓷贴面修复优质护理对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行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推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SAS、SD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瓷贴面修复患者推行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调节患者情绪,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手外伤患者术后功能障碍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8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86例手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一期手术,术后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骨伤科二级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个体化心理护理,康复锻炼指导和药物干预。术后采用VAS评分法评价疼痛的缓解程度,随访6个月后采用完全主动活动(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价法评定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TAM评分优良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3%),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外伤患者术后进行心理、康复指导等多方位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防止手部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患者气道排痰及呼吸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科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随意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VCD多媒体录像,及床边面对面的方法给予规范系统的健康教育、呼吸功能训练、有效咳嗽排痰训练、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前训练后呼吸频率、通气量、指脉氧饱和度、肺活量均有不同提高,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对两组有效咳嗽排痰、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能促进肺泡复张,改善肺部通气,对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癌痛患者92例,分为两组进行护理干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经干预综合组用药总体依从性(95.65%)高于常规组(76.09%)(P<0.05);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综合组总体健康评分(包括躯体、情绪、认知)高于常规组(P<0.05),症状评分(疲乏、疼痛、呕吐恶心、呼吸困难、睡眠障碍、便秘、腹泻)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癌痛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2015(5).
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腹腔置管放腹水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80例,按病人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除遵医嘱采取基础治疗外,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利尿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花费,并发症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花费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的优点,并能为患者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花费,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耳鸣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耳鸣患者,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采用常规耳鸣药物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利用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Zung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评价不良情绪。结果综合组SF-36评分类别中8个类别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综合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耳鸣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与效果。方法 144例接受HD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与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HD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其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整体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住院部的50例患者,患者均采取肱骨干骨折手术治疗,予以所有患者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对比护理前后患者肩关节功能GEPI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护理前后患者肩关节功能GEPI总评分比较t=46.140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护理前后总并发症率对比χ2=11.9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比,护理后患者总满意率显著比护理前高,χ2=35.1176,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予以其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升患者肩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率,安全可行,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2015(5).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SAS(焦虑)评分及SDS(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直肠癌患者心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工伤康复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对114例康复期的工伤患者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康复训练和社会化康复等综合护理干预,在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作心理状态问卷调查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干预前工伤康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精神紧张、对疾病恢复缺乏信心、担心日后的工作和生活等,干预后患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促进其身心康复。
2015(5).
摘要:目的分析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液感染性标志物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本院2144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 21440例标本中2252例(10.50%)患者感染性标志物阳性,其中HBs Ag、抗-HCV、抗-TP及抗-HIV分别为1866例(8.70%)、254例(1.18%)、176例(0.82%)和10例(0.05%),HBs Ag阳性率高于其他三项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度感染性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进行血液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
2015(5).
摘要:目的研究人附睾蛋白4(HE4)、癌抗原72-4(CA72-4)及抗原125(CA125)在卵巢癌及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LISA法对我院40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40例卵巢癌、30例健康体检女性及3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的血清HE4、CA72-4、CA125进行检测,以分析卵巢癌及子宫内膜异位症表达的差异性。结果卵巢癌组CA72-4、HE4、CA125分别为(41.30±5.34)U/m L、(512.31±287.44)pmol/L、(492.30±175.60)U/m L与子宫内膜异位组(3.30±0.30)U/m L、(54.13±15.24)pmol/L、(50.31±6.31)U/m L比较显著较高(P<0.05),健康组CA72-4、HE4、Ca125分别为(3.02±0.51)U/m L、(47.64±12.62)pmol/L、(13.34±7.1)U/m L,显著低于另外三组(P<0.05);CA72-4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6%、97%,HE4为83%、100%,CA125为91.0%、65%。结论卵巢癌及子宫内膜异位症HE4、CA72-4、CA125水平均高于正常人,同时卵巢癌患者以上三指标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以此作为两者鉴别的依据之一,同时CA125敏感性较高而HE4特异性高,故联合检测在辨别卵巢癌及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5).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脑卒中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整体护理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预见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2015(5).
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在即刻乳房重建术中将背阔肌皮瓣联合假体置入以改良乳房外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投掷的方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16例女性患者,其中治疗组在即刻乳房重建术中将背阔肌皮瓣联合假体置入,而对照组在手术中仅将单纯假体置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美观的优良率。结果治疗组术后美观的优良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美观的优良率(5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患者采用背阔肌皮瓣联合假体的方法置入即刻乳房重建术的美观效果优于单纯假体置入的美观效果,提高女性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5(5).
摘要:目的为探讨血清Ig E水平增高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间关系,对频复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中的Ig E指数进行检测与统计,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实际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儿童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50例患儿,将其按照病情分为频复型肾病综合征组、非频复型肾病综合征组,每组25例,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例数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临床数据。结果对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Ig E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明血清Ig E水平与本病临床关系密切,可作为预防激素反应以及判断复发频度的指标。
2015(5).
摘要:目的观察孕期健康教育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宣教效果,提高孕妇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意识,减少孕妇孕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我院产科住院的3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予以孕期健康教育,对照组未予孕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妇在孕期、产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参加孕期健康教育后坚持盆底肌训练、返院咨询及坚持治疗的产妇人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病人数及严重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期产妇进行科学规范的盆底肌训练方面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产妇对此病预防的积极性,减少孕妇孕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值得医院孕期健康教育中心推广应用。
2015(5).
摘要:目的探析血脂检测结果比值在颈动脉粥样斑块预测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4年10月于我院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及血脂检测的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测定血液指标,计算TC/HDL-C与LDL-C/HDL-C。结果吸烟、年龄、LDL-C、HDL-C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影响因素,TC/HDL-C替代TC、HDL-C、LDL-C/HDL-C代替LDL-C和HDL-C代入回归方程中,OR值分别为1.75、1.80。结论LDL-C/HDL-C与TC/HDL-C在颈动脉粥样斑块预测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可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出现。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加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随访8个月,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8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分别为(8.6±2.8)d、(91.8±11.1)d、(102.6±23.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8个月,研究组患者膝关节优良率为8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5(5).
摘要: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推行传统换药治疗,观察组推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88%vs 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窦道创腔深度(mm:16.87±2.54 vs 77.65±8.54)、创面修复时间(d:8.42±2.52 vs 13.02±4.76)、住院时间(d:23.02±5.42 vs 35.02±9.23)、换药次数(次:2.52±1.32 vs 11.03±3.76)、创缘上皮愈合百分比(%:38.23±3.24 vs 9.43±1.73)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显著,安全系数高,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低剂量扫描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5例疑似肠梗阻患者进行MSCT低剂量扫描,部分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其中35例手术患者进行术前MSCT诊断和术后诊断进行对照。结果 45例肠梗阻患者MSCT低剂量扫描均提示为肠梗阻,检查敏感性为100.00%。其中10例肠梗阻患者行禁食、胃肠道减压、抗炎等保守治疗。另3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MSCT诊断和术后诊断进行对照,梗阻部位:小肠梗阻诊断准确率为80.00%(16/20),而大肠各段诊断准确率达到了100.00%(15/15);病因诊断准确率达到80.00%(28/35),其中肠道肿瘤15例,肠粘连6例,腹股沟疝3例,肠套叠3例,肠扭转2例,克罗恩病2例,腹内疝1例,小肠异物1例,粪石1例,肠外肿瘤1例。结论 MSCT低剂量扫描既能减少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还能取得满意的诊断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检测抗-HCV及HBs Ag,采用TMA核酸检测技术定性检测HBV-DNA及HCV-RNA,采用速率法检测ALT水平。分析本中心2011年1月-2013年12月所采集的885784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的ALT、HBV、HCV的检测结果。结果检出18 409份ALT不合格,ALT不合格率为2.08%。其中,294例联合HBs Ag有反应性,经NAT检测其中149例为HBV-DNA阳性;308例联合HCVAb有反应性,经NAT检测其中227例为HCV-RNA;17 807例为单纯ALT不合格,各组与ALT单独不合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不合格属于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但ALT异常排除HBV感染或HCV感染因素,多因其他非病理性因素引起,在ALT异常的无偿献血者人群中ALT异常率与HBV及HCV检测结果无相关性。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右肺支气管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6例右肺支气管通畅并显示清楚的病例,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支气管树、CT仿真内镜(CTVE)重建右肺各段支气管,评价通过各种方法所得图像的显示效果,计算出各种分支形式出现概率。结果采用MPR易于发现各段支气管,MPR和支气管树图像能确定共干长度较长类型,两者均能将各段分支情况直观、准确的显示出来,CTVE可作为MPR和支气管树的补充。综合应用三种技术对右肺各段支气管的分型结果为:右肺中叶段三分支者6(3.8%)例,右肺下叶前外共干型67(42.9%)例,上叶尖段与前段共干7(4.5%)例,尖段与后段共干38(24.3%)例,前段与后段共干19(12.2%)例。结论利用MPR易于发现支气管,其与支气管树一样可立体显示各段支气管依次分支及较长两两共干类型,CTVE可腔内观察开口数目及"隆嵴"的位置形态,对支气管树图像在短共干中的不足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联合应用三种后处理技术可以对右肺各段支气管进行较准确分型。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腔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闭合性球部尿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5例球部尿道闭合性损伤患者,首先应用膀胱穿刺造瘘,顺行腔镜下尿道会师术,必要时配合逆行腔镜尿道会师术。结果 25例均获成,20例患者经膀胱穿刺造瘘顺行腔镜下,从尿道内口顺利导出斑马导丝,通过斑马导丝顺利导入尿管进膀胱,5例配合逆行腔镜,顺利完成尿道会师术。2~4周拔除尿管和造瘘管,定期尿道扩张。随访18个月,24例尿流率正常、无勃起功能障碍、尿失禁、膀胱结石、附睾炎、远期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例尿道狭窄患者,行尿道狭窄切除吻合术。结论改良腔镜下尿道会师术具有微创,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治疗男性闭合性尿道损伤更有效、安全。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胰腺血流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1年至今收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32例,记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32例,记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患者的胰十二指肠下的动脉血流。结果对照组32例患者的胰腺血流均呈现不同程度血流速度的减慢,显示较为困难,其中8例患者未测出胰腺动脉血流;对照组32例健康患者均能正常测量出胰十二指肠下的动脉血流速度,最大速度达观察9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胰腺血流可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依据,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又一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胰腺血流对诊断急性胰腺炎有显著的医学价值。
2015(5).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采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白癜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对皮损处TNF-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方式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吡美莫司药物进行治疗,对比分析采用两种治疗方式治疗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并记录皮损处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联合采用常规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及吡美莫司药物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仅采用紫外线照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70%);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外周血中的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紫外线照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白癜风患者联合使用吡美莫司药物(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皮损处TNF-α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2015(5).
摘要:目的对甲状腺癌手术不使用抗生素的术后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5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应用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良好恢复,最后顺利出院。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对策,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并有效缓解或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2015(5).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有效治疗女性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可靠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临床妇科收治的女性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和阿奇霉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3636,P=0.0038);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3,P=0.7968)。结论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女性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控制效果理想。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和转运途中进行安全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60例左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取30例院前采取过急救护理和转运途中进行安全管理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30例患者是由家属自行送到我院抢救作为对照组,分析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并记录每个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出现的心力衰竭、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显然要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和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且能够降低救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单侧固定组(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双侧固定组(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双侧固定组(P<0.05)。结论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两者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但单侧固定组手术风险、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住院费用均低于双侧固定组,临床上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可进行单侧固定治疗。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髁状突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以90例下颌髁状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观察组予以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3/4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下颌髁状突骨折效果优于保守治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2015(5).
摘要:目的通过测量找出广大女性的面部分型与比例,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面部整形治疗的100例女性患者,分别对其整容后的面部分型进行观察与统计,并对比患者对其不同的面部分型的满意程度情况。结果分别对女性患者进行调查后,中上面型患者的满意程度(96.00%)与狭面型患者的满意程度(60.00%)、中面型患者的满意程度(55.00%)及扩面型患者的满意程度(52.00%)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对中上面型面部的满意程度较高,对中国年轻女性面部比例的测量与评估的研究,能更全面地了解正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面部比例的变化,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前列腺增生症电切除术后膀胱痉挛中应用观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进行护理,而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身心整体护理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患者身心舒适度。结果通过对比发现,采用护理干预组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在膀胱痉挛的发生率,满意程度及舒适度程度方面,较采用常规基础护理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和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大大降低膀胱痉挛的发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得到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胱抑素C(CysC)水平对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14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Apgar评分标准将其分为轻度窒息组(64例)和重度窒息组(50例),并选取同时期44例健康新生足月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新生患儿胱抑素C(Cys C)水平以及行为神经测定评分。结果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及对照组患儿脑脊液Cys C水平以及行为神经测定评分等方面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胱抑素C水平与新生患儿窒息后脑损伤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严重程度的一项敏感指标。
2015(5).
摘要:目的探究B超诊断妇科急性盆腔炎的效果,为患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检查手段。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B超诊断,同时结合病理检查及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B超诊断出子宫体癌患者、急性子宫内膜炎患者、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急性输卵管卵巢炎的确诊率分别为88.0%、97.8%、95.6%、92.5%,相比病理诊断确诊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诊断妇科急性盆腔炎效果良好,准确率高且操作简单,对患者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可在临床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颈段MRI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9月来我院进行诊断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结果分为A、B、C三组。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25例,作为D组。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动态颈段MRI检测,进行JOA评分,进行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的拍摄。结果 B、C组JOA评分、颈椎前凸角、颈椎骨性椎管矢径均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常规颈段MRI检测脊髓受压呈念珠样改变与动态MRI检测脊髓受压呈念珠样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常规颈段MRI检测脊髓受压呈念珠样改变与动态MRI检测脊髓受压呈念珠样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常规颈段MRI检测、动态MRI检测,患者均脊髓受压呈念珠样改变,两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常规颈段MRI检测、动态MRI检测,患者均未出现脊髓受压呈念珠样改变(P>0.05)。结论动态颈段MRI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及早发现病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48例、早期组44例和延迟组36例,比较不同治疗时间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超早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早期组和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组的并发症率高于超早期组和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和早期组并发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的再出血率高于早期组和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组和早期组再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6到24小时进行手术治疗的疗效较好,再出血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分析高危早孕患者无痛人流术的处理方式。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无痛人流术的高危早孕患者120例,按其先后入院的时间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实施B超监测,对照组则使用常规的手术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的出血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术后出血天数少于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使用B超监测可有效降低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015(5).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白芍总苷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白芍总苷联合NB-UVB照射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后PA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间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白芍总苷联合NB-UVB照射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在临床可广泛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探究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与米非司酮片加补佳乐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4年1月在我站及区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引产治疗的孕妇5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250例,其中对照组孕妇采用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进行引产,观察组孕妇则采用米非司酮片加补佳乐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进行引产,比较两组产妇的引产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引产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孕妇在引产过程中其引产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中期妊娠过程中,米非司酮片加补佳乐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引产效果明显优于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效果,减轻孕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引产成功率明显提高,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β凝胶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140例宫颈糜烂重度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8例采用LEEP刀配合重组人干扰素α2β凝胶,对照组72例采用单纯LEEP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8周的治愈率及治愈时间的比较等方面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β凝胶治疗重度宫颈糜烂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2015(5).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食欲下降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从本院心血管内科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食欲下降心血管疾病患者当中选取16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造成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食欲均不是很好,护理后,两组患者食欲情况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食欲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导致心血管内科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对策,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食欲,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5(5).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青光眼患者健康行为和术后并发症的干预价值。方法随机把近年来到本院采取手术治疗的100例青光眼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遵医行为等。结果干预组患者疾病知识得分、遵医行为和自我保健知识得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干预,可规范其健康行为,并发症少,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与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瘤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30例血管瘤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进行静脉留置针护理(观察组),双号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20.0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管瘤患者,行静脉留置针护理不仅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还能提高其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心理干预在鼻部整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将108例鼻部整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针对围手术期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化护理不进行心理干预。在术前、术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心理护理干预后(术后)SAS得分为(46.8±4.5)分,比心理护理干预前(术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术前术后得分则没有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后(术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该两组患者SAS评分对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鼻部整形手术患者的焦虑状态。
2015(5).
摘要:目的探析急诊科护理文书缺陷产生原因、相应对策及实施效果。方法总结我院急诊科护理文书中所存在缺陷并予以改进,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改进前所收集226份护理文书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所收集232份改进后护理文书进行质量对比,比较护理文书合格率及各类护理文书缺陷率。结果对照组护理文书合格率为84.1%,观察组为98.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相应对策后,观察组诊断简写错误、缺项、刮痕与涂改、医学术语应用不当、医嘱执行缺陷等文书缺陷所占百分率均显著降低,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医嘱单、体温单、护理记录单缺陷率所占百分率分别为3.1%、3.5%、9.3%,实施相应对策后分别降低为0.4%、0.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文书问题值得重视,需遵守真实、客观、全面等原则,以更好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避免医疗纠纷。
2015(5).
摘要: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骨科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6例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观察组骨痂生成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骨科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患者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患者护理满意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部骨折诊治中的临床护理办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在此基础上行临床护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髋部骨折术后的专业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术后机体能力恢复、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结合术后护理,其机体功能恢复良好,其中接受专业护理的观察者患者经回访全部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功能恢复较快,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诊治与护理进程中,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并配合以相应的专业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尽快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2015(5).
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影响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促进内瘘早日成熟。方法对接受自身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11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影响内瘘成熟的主要因素。结果患者年龄、性别、手术部位、手术方法与内瘘成熟无关;而手术血管的选择、动脉吻合口的大小、糖尿病、术后血压、药物干预、生活习惯等因素与内瘘成熟有着密切关系。结论找出影响患者内瘘成熟的主要因素,给予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内瘘失功率,促进内瘘早日成熟,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
2015(5).
摘要:目的提高急诊护士分诊的准确性。方法确立标准,合理分诊,提高急诊护士对分诊工作的认识,加强急诊相关知识的培训。规范分诊方法:热情接待患者,耐心仔细询问病史。结果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是提高急诊分诊护士正确率的重要保证。结论提高急诊护士对急诊疾病分诊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015(5).
摘要:血液透析器复用机是保证透析器复用质量的重要设备,只有保证复用机的质量才能保证透析器的复用质量,本研究以明泰科复用机为例,详细介绍了复用机的容量校正过程,以便广大的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熟悉相关操作。
2015(5).
摘要:目的评价血液分析仪质控物的性能。方法用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15瓶不同批号血液质控物e-CHECK的WBC、RBC、HGB、PLT的瓶内不精密度、偏倚进行测试,并使用EXCEL、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综合分析P值、质控物对瓶内不精密度和偏倚的要求,所有批号的质控物都不合格,过期1 021 d的血液质控物其PLT的偏倚达到3959.43%,RBC的偏倚为-33.64%。结论为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有效性、准确性和稳定性,不能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物。
2015(5).
摘要:目的探究五常管理法在手术室腹腔镜使用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使用五常管理法的58例腹腔镜手术和58例常规管理的腹腔镜手术进行对比,以问卷调查和现场检查的模式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在物品、器械准备,仪器使用护理完好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医师和患者满意度高达96.8%和98.2%。结论五常法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给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值得临床推广。
2015(5).
摘要:患者男,54岁。一年前有不洁性生活史,半月后冠状沟处无痛性溃疡,未治自愈。一年后头面部及肛周赘生物,肛周皮损疑似痔疮手术切除,头面部皮损增大,伴全身症状就诊。梅毒血清学实验:TPPA(+),RPR1:64。诊断:二期梅毒。治疗: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1次/周,3周后皮损痊愈。
2015(5).
摘要:目的探讨晕厥患者采用24h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晕厥患者,患者均行常规脑电图(REEG)检测及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8例患者经24h动态脑电图监测显示12例患者脑电图正常,39例患者脑电图为轻度异常,40例患者脑电图为中度异常,7例患者脑电图为重度异常,其脑电图异常率为87.76%。而经常规脑电图检测显示79例患者脑电图正常,15例患者脑电图轻度异常,4例患者脑电图中度异常,其异常率为19.39%。AEEG检测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REEG(P<0.05)。结论给予晕厥患者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可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2015(5).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医学研究院、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纳米科学杂志社(美国)协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担任编委会名誉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陈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