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3).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动静脉双途径化疗联合体外高频深部热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不同病理类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行化疗治疗,化疗药物方案选择吉西他滨1.0/m2 D1、D8+顺铂75 mg/m2 D1~D3。治疗组:在第1天采用Seldinger改良法穿刺股动脉,在DSA引导下根据病变部位及肿瘤血供情况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内插管灌注化疗药化疗治疗,药物剂量按全身静脉化疗剂量的1/2~2/3计算,第2、3天继续静脉滴注余下的化疗药物,第8天给予吉西他滨1 000mg/m2,静脉滴入;并于第1、3、6、8天应用珠海和佳HG-2000Ⅲ型体外高频热疗机给予肿瘤部位深部热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静脉全身化疗。以上方案均以21 d为一周期,所有患者在完成2个周期治疗后作疗效评价,胸部CT测量肿瘤大小为评价指标,并在4周后复查进行疗效确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观察毒副反应情况及患者近、远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周期及以上治疗。其中治疗组治疗完成4周后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9例,病情稳定5例,总有效率达55%,总的疾病控制率达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及55%。且不良反应及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局部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运用动静脉双途径化疗联合体外高频深部热疗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安全可靠,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与应用。
2015(3).
摘要:目的对应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淋巴转移复发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05年12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放射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的鼻咽癌患者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给予所有患者实施根治性颈清扫术,再根据患者放射治疗后到手术治疗之间的间隔期、软组织是否存在侵犯、淋巴结的阳性情况以及性别、年龄等相关因素,将患者划分为2组,并对其生存率、显著性差异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中颈淋巴转移复发的鼻咽癌患者当中,有7例死亡病例,1年生存率可达80.25%,3年生存率可达51.78%,5年生存率可达33.57%。结论针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淋巴结转移复发的治疗,可选择根治性颈清扫术作为主要方式,对于软组织出现侵犯,或者是发生包膜浸润的患者,应补充放疗,以此方式提升其生存效率。
2015(3).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ADMA及hs CRP水平,测定40例高血压标准降压组和39例高血压标准降压+阿托伐他汀20 mg组治疗前后血浆ADMA和hs CRP变化。结果治疗前,高血压组的血浆ADMA及hs 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标准降压组治疗12周后血浆ADMA及hs 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标准降压+阿托伐他汀20mg组治疗12周后血浆ADMA及hs 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浆ADMA和hs CRP水平,减轻高血压的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感染性发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发热患者50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原学和影像学资料,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检测两组PCT及CRP水平。结果 PCT和CRP水平在细菌感染组均升高,与非细菌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CRP检测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81.6%和76.3%,特异性分别为75%和58.3%。联合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4%和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热患者细菌感染时,PCT和CRP水平显著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对感染性发热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与甲状腺功能低下程度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筛查的疑似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的患儿作为参考对象,取其静脉血检测血清中TSH(促甲状腺素)、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将确诊为CH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是否伴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分为A(伴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B(无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两组。对A组给予甲状腺素口服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分别检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评估患儿的黄疸程度,并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患儿甲状腺功能水平,分析患儿黄疸程度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儿血清TSH值均超出正常范围,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血FT3值为(4.23±2.15)pmol/L,FT4为(3.78±2.87)pmol/L,均明显低于B组患儿(P<0.05);伴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CH患儿FT3降低25例,占45.45%,明显高于无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的B组(P<0.05),且其FT3正常23例,占41.82%,明显低于B组的63.08%(P<0.05)。结论 FT3与FT4值越低,则提示患儿基础代谢率越低,甲状腺功能减退越严重,进而导致黄疸消退延迟。早期检测患儿血清FSH、FT3及FT4浓度水平,密切关注患儿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同时测定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鉴别黄疸程度,对指导患儿的临床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肥胖患者胃镜检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自愿行无痛胃镜检查和治疗患者8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和靶控输注丙泊酚组(P组)。入室监测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D组泵注右旋美托咪啶1.5μg/kg前静脉给予芬太尼0.5μg/kg,10 min注射完毕后,P组静脉给予芬太尼0.5μg/kg,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为3.0μg/L。记录给药前(T)、给药后1、3、5、10 min,胃镜通过咽喉时,检查治疗结束时,唤醒时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BIS值。记录二组出现呼吸抑制的人数,治疗出现干呕反射的人数,恶心呕吐的发生,体动例数,给药至插入胃镜时间,给药至治疗结束时长,胃镜操作结束至恢复意识时间。结果与P组相比,D组可以在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和较浅的镇静下完成胃镜治疗,呼吸抑制明显降低(P<0.05),干呕恶心发生也降低(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复合芬太尼减少肥胖患者因镇痛镇静带来的呼吸抑制,同时降低干呕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n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RECK(reversion inducingcysteine rich protein with Kazalmotifs)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情况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168例患者结肠癌组织为试验组,另取同期正常结肠组织25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ECK、VEGF-C在其中的表达情况,并对两者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RECK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5.8%,低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浸润层次、淋巴结是否转移、Duke分期与RECK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呈明显负相关(P<0.05)。VEGF-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1.42%,高于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浸润层次、淋巴结是否转移、Duke分期与RECK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呈明显负相关(P<0.05)。RECK、VEGF-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5,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RECK和VEGF-C的表达情况对结肠癌的诊治和判断预后都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大黄联合活性炭防治创伤性休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诊或在院诊断创伤性休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大黄联合活性炭治疗组和常规防治组。常规防治组给予常规防治,大黄联合活性炭组在常规防治组的基础上给予大黄联合活性炭防治。再选取同期30例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治疗72 h后,比较胃泌素、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的变化。治疗前后患者的肛门排气排便、肠鸣音、腹胀情况。结果治疗后大黄联合活性炭组的胃泌素、I-FABP、DAO水平接近正常对照组,低于常规防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联合活性炭组排气排便、有肠鸣音的发生率高于常规防治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常规防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联合活性炭可降低胃泌素、I-FABP、DAO水平,促进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胃肠道蠕动。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胃肠充盈造影检查对胃癌TNM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胃癌患者,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胃肠充盈造影检查与分期,术后进行病理证实与分期。评价超声胃肠充盈造影检查对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T分期总准确率为73.8%,其中T1为60.9%,T2为62.5%,T3为79.2%,T4为90.5%;N分期总准确率为81.0%,其中N0为88.0%,N1为72.7%,N2为81.0%,N3为81.3%;M分期总准确率为91.7%,其中M0为96.4%,M1为82.1%。结论超声胃肠充盈造影检查对胃癌TNM分期准确度较高、重复检查性较好、无痛无创,故建议将超声胃肠充盈造影检查作为筛查胃癌与术前评估TNM分期的常规检查方法。
2015(3).
摘要:目的对深圳市南山区居民中医体质辨识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分布规律,为该区制定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规划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深圳市南山区1 200例居民为调查对象,自制中医体质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中医四诊综合辨识方法对居民的中医体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统计得出,平和质452例,占37.67%,偏颇体质748例,占62.33%。其中:气虚质402例(33.50%)、阴虚质312例(26.00%)、阳虚质258例(21.50%)、痰湿质182例(15.17%)、湿热质140例(11.67%)、血瘀质88例(7.33%)、气郁质60例(5.00%)、特禀质15例(1.25%)。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均有一定关系。结论 9种体质在居民中均有不同比例的分布,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另外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要根据体质的特点进行社区的综合防治。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应用光疗联合退黄散灌肠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给予单纯蓝光治疗的对照组,和给予光疗联合中药退黄散灌肠治疗的试验组,每组75例,然后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试验组患儿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光疗联合退黄散灌肠治疗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明显、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2015(3).
摘要: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与MRI平扫对肝脓肿炎症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择肝脓肿炎症期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先后行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MRI平扫,综合评价两者诊断可靠性。结果胆管源性病变(n=23)行MRI诊断检出例数更高(P<0.05),其MRI表现为环形高信号,CT增强扫描表现为环形强化征象,但延迟期为等密度;门静脉源性病变(n=16)行MRI诊断检出例数更高(P<0.05),其MRI表现为晕征,CT表现为低密度环征,增强扫描下密度由外向内逐渐增加;肝动脉源性病变(n=9)行两种诊断方案,检出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稍低密度或片状T1、T2信号;临近组织感染(n=3)表现为局灶性片影。结论肝脓肿炎症期CT及MRI诊断均有一定可靠性,合理结合两种诊断方案可能有助于提升诊断效果。
2015(3).
摘要:目的研究青中年大脑前循环区脑梗死患者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梗死灶体积将我院89例青中年大脑前循环区脑梗死患者分为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进行对照,通过ELISA法测定MMP-9及CRP,比较不同梗死体积及部位分型差异。结果健康组MMP-9、CRP分别为(175.03±34.20)ng/ml、(2.67±0.77)mg/L,较其他3组低(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MMP-9分别为(312.57±49.20)ng/ml、(431.54±84.69)ng/ml、(649.25±74.88)ng/ml,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CRP水平分别为(3.49±1.61)mg/L、(4.33±2.03)mg/L、(7.28±3.03)mg/L,与MMP-9水平变化趋势相同,梗死体积越大,MMP-9、CRP水平越高;皮质加皮质下梗死MMP-9、CRP均高于皮质梗死、皮质下梗死、脑干或小脑梗死,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中年大脑前循环区脑梗死患者MMP-9、CRP水平显著上升,且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部位分型相关,可作为脑梗死病变程度观察指标。
2015(3).
摘要:目的探究放射性131I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34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给予患者放射性131I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情况以及超声心动图变化情况。结果 34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经治疗后甲亢总有效率为82.4%,甲亢心总有效率为91.8%,且治疗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及动态心电图检测相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131I对于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时控制患者心律失常的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借鉴价值。
2015(3).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因素,便于临床预防与治疗。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5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骨密度值分为OP组(n=203)和NOP组(n=255),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在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胆固醇及血钙等方面,与NO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这些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概率与女性、年龄、病程、胆固醇呈正相关,与体质量指数、血钙呈负相关,而与收缩压无相关性。结论女性,长期病程、高龄、胆固醇升高、体质量指数降低、血钙降低患者是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预防与治疗。
2015(3).
摘要:目的观察水敷散联合银离子用于肛周脓肿术后初期换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入我院的36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于肛周脓肿切开术后第2天起,试验组予水敷散联合银离子纱条填塞脓腔,对照组应用水敷散传统换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3、5、7天局部疼痛,分泌物量,创面水肿情况。结果观察期间创面水肿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局部疼痛少、分泌物量大的特点(P<0.05)。结论水敷散联合银离子比单纯应用水敷散对肛周脓肿初期换药有明显疗效。
2015(3).
摘要: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诊疗意义。方法对630例血清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定量测定乙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标本中的HBVDNA,并依据乙肝两对半结果进行归类分组。结果 630份标本中,大三阳206例标本中有173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84.0%,其PCR定量拷贝数为(2.13±0.72)×107/ml;小三阳211例中有64份HBV-DNA阳性,阳性率达到30.3%,PCR定量拷贝数为(1.61±0.85)×106/ml;69份HBs Ab(+)、HBe Ab(+)、HBc Ab(+)标本有33份HBV-DNA阳性,阳性率47.8%;27份HBs Ag(+)、HBc Ab(+)标本中有8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29.6%;22份HBe Ab(+)、HBc Ab(+)标本有3份PCR HBV-DNA阳性,阳性率13.6%;20份HBs Ag(+)、HBs Ab(+)、HBe Ag(+)、HBc Ab(+)标本中有17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85.0%;17份HBs Ab(+)、HBe Ab(+)阳性标本有3份PCR 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7.6%;13份HBs Ab(+)、HBc Ab(+)标本有1份HBV-DNA阳性,阳性率7.7%;12份HBc Ab(+)标本有5份PCR HBV-DNA阳性,阳性率为41.7%;2份HBs Ab(+)的标本HBV-DNA均为阴性,PCR定量拷贝数为<1.00E×103;1份HBs Ag(+)标本HBV-DNA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其余30例全阴性结果和各少见模式基本未见有HBV-DNA的检出。结论 PCR定量测定HBV-DNA可以真实反映体内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及病毒载量情况,更有利于临床治疗和疗效观察。
2015(3).
摘要:目的对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麻醉在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PFNA)中的应用效果的探讨。方法选取62例在我院接受PFNA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0.5 ml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试验组使用0.5 ml的罗哌卡因联合2μg的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使用小剂量的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用在PFNA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试验组在2、4、8、12、24 h上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评分,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试验组T1、T2、T3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的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用在PFNA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较佳,大大减轻了患者术中的痛苦,术中流血量较少,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5(3).
摘要:目的研究微通道在输尿管镜行气压弹道碎石术用于治疗肾结石的效果以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肾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行微通道在输尿管镜行气压弹道碎石手术,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处理,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经过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以及血肌酐的比较得出结论为:观察组比对照组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腰腹痛、血尿、残留结石以及正常的患者人数的比较可知,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比对照组的效果更好,两组患者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通道在输尿管镜行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肾结石的诸多方法中一种较为有效的、科学的、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有效治疗肾结石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探讨对脑梗死的预报和监测价值。方法对我院110例经CT、MRI证实为脑梗死患者与本院同期门诊无心脑血管病史的96例颈血管检查者的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IMT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含不稳定型斑块)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形成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2015(3).
摘要:目的探究股骨干骨折伴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股骨干骨折伴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采取髓内钉或钢板内固定治疗26例患者为A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24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等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00.2±12.6)min、(780.6±32.4)m L、(90.1±15.7)d,与B组的(110.6±10.2)min、(400.3±20.1)m L、(20.0±5.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住院时间、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另外,术后随访1年,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3.1%、15.4%,与B组的95.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疗效明确,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2015(3).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双色银染原位杂交法(DSISH)检测乳腺癌的HER2蛋白表达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乳腺癌的HER2基因扩增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探讨DSISH在临床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SISH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HER2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状态。结果 156例乳腺癌组织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ER2蛋白强阳性65例,阳性23例,弱阳性59例,无表达9例。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4%(88/156)。156例乳腺癌组织HER2基因扩增107例,无扩增49例,HER2基因扩增率为68.6%(107/156)。结论 DSISH应用于乳腺癌HER2基因检测,并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DSISH可靠性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015(3).
摘要:目的了解胺碘酮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抽样,7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推行胺碘酮疗法,对照组实施利多卡因疗法,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且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PR间期、QRS波时间、LVEF、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需引起足够重视。
2015(3).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导致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威胁因素,从而为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均实施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全部患者109例,对患者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患者采用手术的方式、是否行腹腔化疗、采用的引流方式以及血清白蛋白含量等四个因素与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有关(P均<0.05);2血清白蛋白含量、采用的引流方式、是否行腹腔化疗等三项因素是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低血清白蛋白含量、经阴道引流、行腹腔化疗是导致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危险因素,在临床手术的过程中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和手段。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颅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病理特点,评价治疗效果,探讨处置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外伤性颅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预后并分析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率0.00%;分期手术52例,主要术式骨水泥成形术、骨瓣取下整复术、钛网与自体颅骨修补术,早期修补1期手术后2 d至3个月38例,平均(2.4±1.0)个月;均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5.9±2.1)个月,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28分,平均(8.2±5.5)分,单因素分析,终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初次手术时间至受伤时间、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闭合性损伤、合并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一次手术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归元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手术时间至受伤时间≥24 h、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1分、合并伤成为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影响因子(P<0.05)[1]。结论外伤性颅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病情可轻、可重,治疗应控制严重合并伤,对于病情较重者采用分期手术,先行清创、骨瓣摘除术、异物清除术,后行颅骨缺损修复术,对于病情相对较轻者,可一期完成摘除、修复术;对于有严重合并创伤者,也不应在一期手术时放弃颅骨骨折处理,可先行清创、碎骨片清理、血肿清除,有助于降低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2015(3).
摘要:目的评估sFlt-1基因针对人骨肉瘤G-292细胞体外转导的效率。方法逆转录病毒介导的sFlt-1基因体外转染人骨肉瘤G-292细胞,应用ELISA试验评估sFlt-1转基因表达的效率。结果 sFlt-1转导后3 d检测到了高水平表达,21 d时达到峰值;转基因产物较高水平的表达至少维持了8周。结论 ELISA试验测定证实sFlt-1基因体外转导成功。
2015(3).
摘要:目的进一步对比实时三维心脏超声(RT-3DE)与c-MRI在评估法洛四联症术后临床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25例法洛四联症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患者的年龄在6~20岁,平均年龄(13.21±1.07)岁,患者在入院时伴有不同程度发绀,在手术后,患者分别采用实时三维心脏超声(RT-3DE)与c-MRI进行检查,记录患者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经三维心脏超声(RT-3DE)检查,患者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为(47.83±24.98)ml,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为(20.81±13.09)ml,右心室射血分数为(54.98±9.75)%;经c-MRI检查,患者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为(66.03±37.17)ml,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为(31.24±21.86)ml,右心室射血分数为(55.01±9.86)%,比较两组在右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评估法洛四联症术后临床指标方面,RT-3DE与c-MRI均能较好地对右心室射血分数进行评估,但在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方面二者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做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对法洛四联症术后部分临床指标的评价。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2.3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明显低于对照组1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促进动脉再通,改善患者症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在临床中具有较高治疗价值,可广泛推广运用。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小梁切除联合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64例(7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33只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34例(37只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73.3%,观察组视力恢复均值与平均眼压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对照组为10.0%,以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小梁切除联合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效果明显,有临床推广价值。
2015(3).
摘要:目的探析玻璃酸钠在指屈肌腱腱鞘炎患者中应用对其手指功能及疼痛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9月期间所收治97例指屈肌腱腱鞘炎患者展开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方法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手指功能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DASH评分下降为(55.6±8.5)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评分升高为(65.2±7.3)分,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可有效恢复患者手指功能并缓解疼痛,效果明显,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在乳腺磁共振成像(MRI)中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肿瘤的2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乳腺MRI检查,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阅片,根据BI-RADS给予分级,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Ⅳ级为判读阳性评价的阈值,获得乳腺MRI中BI-RADS分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采用Kappa检验,分析BI-RADS-MRI分级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病理结果显示209例患者共230个病灶:乳腺良性病变患者74例(35.4%),共79个病灶;乳腺恶性病变患者135例(64.6%),共151个病灶。以Ⅳ级为判读阳性评价的阈值,BI-RADS-MRI分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0.4%、86.5%、93.4%、81.0%、89.1%。BI-RADS-MRI分级中≤Ⅲ级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较理想(Kappa=0.66,P<0.05);Ⅳ级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不理想(Kappa=0.24,P<0.05);Ⅴ级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极好(Kappa=0.87,P<0.05)。结论 BI-RADSMRI分级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使诊断结果更加规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3).
摘要:目的探察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复方乳酸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符合标准的溃疡结肠炎患者11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乳酸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病情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总有效率9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复方乳酸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临床治疗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15(3).
摘要:目的通过快速血清反应(RPR)、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比较,探究FQ-PCR诊断梅毒的相关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梅毒患者70例,同时给予RPR、TP-ELISA和FQ-PCR三种检测方式,观察不同检测手段的阳性分布情况。结果 FQ-PCR阳性率相比于RPR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8,P<0.05);FQ-PCR阳性率和TP-ELISA基本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P>0.05)。结论选择FQ-PCR方法测定Tp-DNA水平,有助于梅毒的确诊,效果优于RPR和TP-ELISA,值得临床推广。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神经阻滞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方式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共60例,抽签平均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研究组),A组予以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B组予以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B组VAS评分为0分15例、0~3分12例、4~6分3例,平均VAS分为(1.1±0.4)分,明显高于A组平均VAS分(P<0.05)。B组麻醉效果为优20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93.3%,明显高于A组的73.3%(P<0.05)。结论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实用性、安全性强,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提高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方法对接受本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600例孕妇住院分娩中有心脏畸形儿与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0例接受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心脏畸形儿12例,其中漏诊1例,诊断率92%。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是目前产前检出胎儿心血管结构异常和胎儿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常频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患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32例,均采用高频振动通气联合常频通气的治疗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患儿的动脉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和氧合指数(OI)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治疗后三项指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治疗后好转28例,治疗有效率为87.5%,1例在治疗中死亡,死亡率为3.13%,另3例自动放弃治疗,并在出院后死亡。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治疗中,运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常频通气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部氧合功能,提高患儿血氧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2015(3).
摘要:目的比较人工骨与自体骨植骨治疗重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重度牙周炎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人工骨和自体骨治疗,观察两组术后6、12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人工骨组成功35颗,失败8颗;自体骨组成功37颗,失败7颗,两组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12个月的牙周指数AL、PD、TM和AH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骨组和自体骨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骨与自体骨植骨治疗重度牙周炎均可获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BA)合并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208例BA合并AR儿童患者(3~6岁)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4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雾化吸入,200μ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睡前口服,5 mg/次,1次/d。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哮喘症状、鼻炎症状评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哮喘症状、鼻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哮喘症状、鼻炎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1.2,P=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6,P=0341)。结论孟鲁司特钠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儿童BA合并AR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用药,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结肠癌腹腔镜手术中纤维结肠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间在我院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早期结肠癌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腹腔镜联合纤维结肠镜手术,观察统计患者手术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联合纤维结肠镜手术,纤维结肠镜定位准确率100%,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118.7±4.2)min,平均出血量(105.2±7.8)m L,平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1±0.5)d,平均住院时间(7.4±0.5)d,无出血、肠瘘与死亡患者,1例腹腔感染,治疗后好转。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结肠镜的应用拓展了结肠癌治疗的手术适用范围,手术效果与安全性有保障,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在治疗早期结肠癌方面效果显著,适宜大力推广应用。
2015(3).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倍博特与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予以倍博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m Alb变化及晨峰血压控制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81.05±5.59)mm Hg、(112.08±7.85)mm Hg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PWT与m Alb分别为(10.94±0.81)mm、(67.26±15.29)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晨峰血压控制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博特治疗老年高血压,降压效果显著,可逆转左室肥厚。
2015(3).
摘要: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骨外科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32例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A组和B组,各16例。A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B组采用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 A组总有效率100%,B组总有效率87.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旋切活检(SVABB)与导丝定位开放手术活检诊断乳腺钙化灶的优势、价值及两种方法的不足。方法对100例经手术或穿刺明确病理诊断的乳腺钙化灶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旋切活检(SVABB)与导丝定位开放手术活检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100例乳腺钙化灶中20例增生性结节患者,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旋切活检(SVABB)与导丝定位开放手术活检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56.72%、47.23%,经t检验,P=0.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例乳腺囊肿患者,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旋切活检(SVABB)与导丝定位开放手术活检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4.25%、73.69%,经t检验,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例纤维腺瘤,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旋切活检(SVABB)与导丝定位开放手术活检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3.68%、71.09%,经t检验,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例乳腺癌患者,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旋切活检(SVABB)与导丝定位开放手术活检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80.39%、72.26%,经t检验,P=0.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旋切活检(SVABB)与导丝定位开放手术活检诊断乳腺钙化灶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在鉴别肿块性质时,两者各有优劣。然而,相对于良性肿块的诊断,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旋切活检(SVABB)更敏感,对于不典型肿块和乳腺癌,建议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诊断的阳性率会更高。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对2008-2013年我科收治的72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本研究发热或体温不升占83.3%,激惹、着惊、烦躁27.8%,反应低下19.4%,差纳差拒乳、呕吐33.3%,黄疸27.8%,惊厥25.0%;前囟饱满胀紧41.7%,肌张力改变30.6%,眼神呆滞凝视、眼球震颤26.4%,颈强直15.3%。血WBC、CRP、PCT等非特异炎症指标升高,脑脊液中WBC及蛋白升高、糖降低为主,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脑膜炎脓毒黄杆菌等。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识别有赖于医师对高危因素的高度警惕性、细致的临床观察,及时的脑脊液检查,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的治疗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
2015(3).
摘要:目的观察对比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0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各50例。手术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肩关节置换术,非手术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后使用夹板、石膏或支架进行外固定。结果Ⅱ、Ⅳ型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组优良率均为88.89%,非手术治疗组为81.25%、80%,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型患者手术治疗组优良率86.96%,非手术治疗组75%。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Ⅱ、Ⅳ型患者优先选择非手术治疗,Ⅲ型骨折患者优先选择手术治疗。
朱伟梁;沙热甫拉孜·卡达木;局马巴依·夏古力;郭宁;王贵平;
2015(3).
摘要:目的了解帕米尔高原地区塔吉克族人高血压的临床发病情况并分析治疗方法。方法结合平原地区汉族人的高血压的临床发病情况对帕米尔高原地区塔吉克族人的高血压临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从塔吉克族人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出200例患者,再从平原唐山地区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出200例患者,根据其实际病例进行比较分析患病因由。结果大部分由于家族遗传、生活环境的原因,从而患上高血压。结论帕米尔高原地区塔吉克族人发病情况部分是由于困难的生存环境造成,部分是通过家族的遗传等多因素影响所致,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家庭遗传的高血压很难根治。
2015(3).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2例,分别进行超声检查和X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结果超声检查患者膝关节显示滑膜增厚的阳性率为76.9%,骨破坏的阳性率为50%,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的阳性率20.5%;超声检查指关节显示滑膜增厚的阳性率为72.8%,骨破坏的阳性率为44.2%,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的阳性率16.5%;超声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增厚的阳性率为73.8%,软骨或骨破坏的阳性率为45.7%,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很好的检测出患病关节发生的滑膜增生、软骨或骨破坏等病变,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2015(3).
摘要:目的探析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6%、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依从性分别为92.9%、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经口内镜肌切开术围术期干预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2015(3).
摘要: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肾动脉狭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共收治82例疑似肾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肾动脉造影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敏感性与特异性以及狭窄程度确诊结果。结果 82例受检者中,最终确诊RAS共58例,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56例,2例漏诊,3例误诊,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9%、92.0%,DSA检查确诊51例,6例漏诊,4例误诊,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5%、84.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狭窄程度≥50%患者确诊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83.3%(P<0.05);狭窄程度<50%患者中,两种检查方法确诊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经济、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作为RAS临床诊断首选方法,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氩气凝固术与高频电刀联合治疗胃肠息肉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内镜下高频电刀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内镜下氩气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愈率、随访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一次治愈率高达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一次治愈率73.53%,研究组复发率仅为8.82%,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3.5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65%(P<0.05)。结论内镜下氩气凝固术与高频电刀联合治疗胃肠息肉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2015(3).
摘要:目的重视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TUVP)术后的下尿路症状的认识。方法通过近两年460例病例的总结,得出TUVP术后下尿路症状的预防和治疗。结果 TUVP术后会出现尿频尿急加重患者,出现尿路感染、尿道狭窄、膀胱痉挛和尿失禁等。结论全面认识TUVP术后的下尿路症状,做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生殖器感染癌变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7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 264例妇产科患者,其中生殖道感染检出548例,检出率为43.35%,共检测出468例高危型HPV患者,其检测的阳性率为37.03%),468例患者均通过杂交捕获法(hc2 HPV DNA)与薄层液基细胞检测法(TCT)联合检测宫颈外口及宫颈管脱落细胞,同时对HPV基因型进行分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548例生殖道感染患者中,297例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感染率为54.20%,与无生殖道感染的妇产科患者感染率23.88%(171/716)相比,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548例生殖道感染患者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169例,复发性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136例,滴虫性阴道炎感染114例,沙眼衣原体感染56例,解脲支原体感染39例,淋病奈瑟球菌感染34例,其中高危型HPV感染例数分别为101例、83例、71例、29例、7例、6例,阳性率分别为59.76%、61.03%、62.28%、51.79%、17.95%、17.65%。结论生殖器感染与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相关,生殖器感染率越高的人群,高危型HPV阳性感染率越高,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复发性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滴虫性阴道炎感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高危型HPV感染关系较为密切。
2015(3).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对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都给予常规处理措施,对照组在常规处理的同时采用血液灌流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处理的同时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浆置换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生化指标水平、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化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浆置换联合对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治疗科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生化指标,且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2015(3).
摘要:<正>直肠癌是指直肠黏膜上皮发生的恶性病变,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肿瘤死亡的第5位。可能与遗传、结肠腺瘤、息肉病、慢性炎症性病变、少纤维、高脂肪饮食习惯等有关。临床诊断直肠癌的方法主要是内窥镜、钡灌肠和直肠指诊或活检,但仅限于发现病变及了解肠腔内情况,难以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也无法了解有无远处转移。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CT可以弥补上述不足,能够明确病变的位置,形状,边缘、侵犯范围及周围组织器
2015(3).
摘要:目的探析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开腹手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胆总管结石患者102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腔镜组47例、开腹组55例,腔镜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ystectomy,LC)+Laparoscopic video Choledochoiberscopic Hepatocholangiolithotomy T-tube Drainage,LCHTD,开腹组进行常规传统开腹手术,即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Open Cholecystecystectomy,OC)+Choledochoiberscopic T-tube Drainage,OCHTD,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腔镜组的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开腹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进行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高度微创,术后康复迅速,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2015(3).
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切除术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90%,低于对照组的20.69%(P<0.05);随访1年,研究组复发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效果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2015(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更换髓内钉和保留髓内钉、附加侧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诊治疗的30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依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更换髓内钉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实施保留髓内钉、附加侧板的治疗方法。手术后对患者的临床基本指标和术后恢复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记录分析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患者出血量、手术中输悬浮红细胞量、手术时间、影像学骨愈合时间和临床检查骨愈合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总优良率(86.6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总优良率(100%)。两组患者的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保留髓内钉、附加侧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疗效优良,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低,时间短,比更换髓内钉这一治疗方法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动脉硬化相关性,为疾病诊断、高危患者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5例D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按照年龄(±2)、性别、糖尿病病程(±3)年、糖尿病足病程(±20 d)筛选,有无动脉硬化各50例、单发或多发斑块各35例、有无动脉狭窄各18例、有无动脉闭塞各14例,选择糖尿病未合并糖尿病足患者20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有硬化斑块、动脉狭窄、动脉闭塞、多发斑块下肢双侧对称性自觉症状或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神经阻滞传导速度减退率高于无硬化斑块、动脉狭窄、动脉闭塞、单发斑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总、股浅、腘、胫前、胫后、足背动脉内径,右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动脉硬化病变程度越重,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表现越多、病情越重;检测下肢动脉硬化程度,作为糖尿病足诊断依据,同时预测周围神经病变程度,获取患者神经病变感受可反馈动脉硬化表现。
2015(3).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直肠三维超声检测及血清雌雄激素检测,探究其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的是单纯经直肠三维超声检测,观察组采用经直肠三维超声检测联合雌雄激素检测的方法检查前列腺,对检查结果进行诊治。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三维超声联合血清雌雄激素测定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前降钙素对诊断小儿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34例重症肺炎患儿为观察组,另择我院同期收治的普通肺炎者34例为对照组,均接受C-反应蛋白、血常规、体温、降钙素原测定,并立足于血清降钙素原角度,对观察组行分级处理,主要涵盖4级(一是≥10.0μg·L-1,二是<0.05μg·L-1,三是≥2.0-10.0μg·L-1,四是≥0.5-2.0μg·L-1),详细分析各组住院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时间,并观察病死及呼吸机使用状况。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体温对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水平与肺炎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呼吸机应用次数、住院时间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降钙素原在肺炎诊断与病情评估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与应用。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变化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将纳入研究对象的6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并分为低度、中度和重度组,将同期入院的60例正常妊娠孕妇设为对照组,对各组孕妇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胱抑素C的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的定期监测,可以及早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对妊娠高血压具有早期的诊断价值。
2015(3).
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应用超声检查,探讨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FT)与颈部血管弹性和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0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测量EFT,应用回声跟踪技术,对患者右侧颈总动脉弹性指标进行测量,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可知,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范围的增加,患者的指标发生明显变化,PWV-β、EP、颈动脉内IMT和β明显增加(P<0.05),AC数值明显下降(P<0.05),AI指标数值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应用超声检查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和颈部血管弹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患者检测的重要指标。
2015(3).
摘要:目的研究CXCR4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40份结直肠癌标本、45份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标本CXCR4表达,比较不同标本CXCR4表达。另外,收集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淋巴转移与否、分化程度、部位、Dukes分期),并探讨其与CXCR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CXCR4阳性率为72.50%,与对照组的11.11%比较差异显著(χ2=33.25,P<0.01)。另外,结直肠癌患者淋巴转移与否、Ducks分期CXCR4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显著(χ2=4.29、9.81,P<0.05)。结论 CXCR4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Ducks分期密切相关,提示CXCR4在结直肠癌肿瘤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影响。方法选取95例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常规护理组(A组,n=44)和综合护理组(B组,n=51)两组。比对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结果,记录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护理后,A组患者在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等4个生活质量评估维度评分上均不及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2护理后,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明显高于B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内对行乳腺癌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2015(3).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例患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并发症以糖尿病肾病、白内障、冠心病多见,而鲜有糖尿病的"三多"症状;X线胸片较单纯肺结核者多为干酪样病变、空洞型和双侧病变。经治疗后,血糖恢复正常者103例,结核病变吸收好转者86例,2月痰菌阴转者38例,空洞缩小、闭合者27例,空洞无明显变化者11例,死亡2例。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为常见病,症状多而复杂,易误诊、漏诊,病情较重,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状况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五官科住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医嘱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予分期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SAS)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0.0%,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过程中分期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同时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促进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面听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2例听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行面听神经电生理监测,对照组未行面听神经电生理监测,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 d对两组患者的听力障碍与面瘫症状分析显示,观察组听力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84.31%,面瘫症状总有效率为72.55%,对照组听力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49.02%,面瘫症状总有效率为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个月,观察组听力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面瘫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听力障碍治疗有效率为776.47%;面瘫症状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听神经瘤手术中行面听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促进患者听力障碍与面瘫症状康复,更好的保护面听神经。
2015(3).
摘要:目的探究脱敏止痒膜湿敷治疗烧伤整形患者残余创面并发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95例烧伤整形残余创面并发湿疹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以复方曲安奈德治疗,研究组予以脱敏止痒膜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7 d、14 d两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3.40%(P<0.05)。结论脱敏止痒膜湿敷治疗烧伤整形患者残余创面并发湿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8月-2014年9月我科就诊保守治疗的120例异位妊娠患者,实施保守治疗的同时,进行相关护理干预。结果应用护理干预结合保守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6.7%,而对照组仅为9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心理障碍病患出现,但经过正确的心理指导,观察组心理正常病患数所在比例为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其中重度心理障碍病患观察组较之对照组更有显著减少。结论在对异位妊娠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时,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成人重度肺动脉高压并发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例成人并发SPH患者行PDA的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实现成功封堵,一次性成功封堵的患者为10例,二次介入封堵成功的为2例,4例因肺动脉压高经急性血管反应试验阴性未进行封堵,服药治疗。治疗后肺动脉压、主动脉压与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随访中发现本组成功封堵12例均预后良好,4例服药治疗无明显改善。结论对于成人PDA并发SPH患者,利用介入手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5(3).
摘要:目的内外双侧入路和外侧入路进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Meta分析。方法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库检索,对内外双侧入路和外侧入路进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半随机对照试验(CCTs)进行收集,对文献研究所用方法学和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Meta分析表明,术前外侧入路组与内外双侧组克氏针固定术后的Baumann角、提携角变化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功能恢复和Flynn等级评估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内外双侧入路尺神经损伤率明显比外侧入路组高;对比两组的针道感染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内外双侧入路和外侧入路在术后骨折恢复情况和部位稳定性方面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外侧入路对尺神经的损伤更少,安全性比双侧较高。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在2013年3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0例,按照其先后就诊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半月后,检查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效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的质量水平。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6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肾移植术后并发脑栓塞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移植中心自开展移植技术以来受者年龄在60岁以上术后并发脑栓塞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高龄尿毒症患者于移植术后1个月死于急性脑栓塞。结论随着现在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高龄尿毒症患者已不是肾移植的禁忌,近些年已在全国各大移植中心普遍开展,但由于老年人受者各种脏器的功能状态已不如中青年受者,使得受者在围手术期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同期的中青年受者。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研究稽留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54例稽留流产者行清宫术,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绒毛组织染色体检测,分析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 54例患者经检测出染色体异常标本36例,中有31例染色体数目异常,26例三体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3例,45X 2例。结论对稽留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采取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准确性高,利于孕妇再次妊娠。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麻醉处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34例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均给予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处理,记录其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34例老年患者麻醉起效时间(1.22±0.78)min、麻醉阻滞完善时间(7.18±1.76)min、硬膜外用药量(3.49±2.41)m L。术中7例患者发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14.71%,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所占比例(85.29%)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给予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处理可获得满意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有利于保障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2年1-12月收治的84例羊水过少孕妇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住院分娩的84例羊水量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孕妇羊水量过少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以及对围生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孕妇并发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90%;观察组孕产妇并发妊娠并发症对围生儿的影响总发生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妊娠并发症对围生儿的影响总发生率为3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密切,易合并妊娠并发症,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或新生儿窒息,甚至危及围生儿生命,在临床上应提高警惕。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综合性保肝治疗,试验组实施抗病毒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肝炎病毒DNA转阴率、HBe Ag阴转率以及ALT正常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清肝炎病毒DNA转阴率为62.07%,HBe Ag转阴率为79.31%,ALT正常率为89.66%,对照组血清肝炎病毒DNA转阴率为7.14%,HBe Ag转阴率为14.29%,ALT正常率为50.0%,试验组患者的血清肝炎病毒DNA转阴率、HBe Ag阴转率及ALT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应用抗病毒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血清肝炎病毒DNA转阴率、HBe Ag阴转率以及ALT正常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胃间质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效果。方法本组38例胃间质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治疗,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结果本组3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时间(70.47±5.9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01±6.75)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82±1.60)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D117阳性率为94.74%,CD34阳性率为89.47%,SMA阳性率为52.63%;且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胃间质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效果明显,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5(3).
摘要:目的总结我科49例在胸腔镜下进行肺大泡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49例胸腔镜下行肺大泡切除术的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做好术前探访、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密切配合手术操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做好专科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 4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痊愈出院,无出血、感染、肺不张等手术并发症。结论胸腔镜下行肺大泡切除术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治疗周期短、费用低等优点;科学、密切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2015(3).
摘要:目的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不良反应分析。方法选取72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并规范应用CTX治疗。结果分析汇总72例患者应用CTX治疗的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CTX不良反应轻、少,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心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成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行先天性尿道下裂成型术患儿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全程心理干预组,各7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儿泌尿外科常规护理干预;全程心理干预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对性全程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全程心理干预组患儿术后尿瘘、尿道感染及尿道裂开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心理干预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成型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2015(3).
摘要:目的观察我院产科初产妇产后个性化护理对产后性生活的影响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本院内100例产科初产妇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根据这100例初产妇进行分组护理研究观察其产后性生活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护理方法解决问题。结果进行为期3个月的观察后,发现两组的产妇性生活问题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与采取个性化护理的观察组在护理满意方面也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产科初产妇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性生活质量,减少了初产妇产后厌恶等心理障碍,提高护理质量,为产妇产后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2015(3).
摘要:目的通过对68例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均常规服用通心络胶囊,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分别为94.11%、82.3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5.29%、58.82%,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少数出现胃部不适或疼痛情况。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心脏功能,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2015(3).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临床症状为风湿症状的肿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临床症状为风湿症状的患者100例,分为恶性肿瘤组和风湿病合并恶性肿瘤组,每组5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性别、年龄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风湿症状(肌肉疼痛、消瘦、皮疹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多以淋巴结肿大为常见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以风湿症状为主的中老年患者不能排除肿瘤的可能,且多以淋巴瘤为多见疾病,只有多次活检才能最终确定。
2015(3).
摘要:目的减轻鼻饲患者因置管导致的痛苦和不适,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选择神经内外科不能自主进食,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15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试验组。常规组采用普通硅胶胃管,试验组则采用带导丝胃管,分别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带导丝胃管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和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2年5月临床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疑似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例,确诊12例,准确率100%。所有病例均能区分真假腔,检出内膜破口2例。CT确诊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1例,诊断率9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具有无创、快捷、简便的优点,成为临床诊断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各类肛肠疾病1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的43.21%,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肛肠疾病患者给予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是极为重要的,不但能够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同时也能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标本获取的淋巴结数对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82例直肠癌患者,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肉眼下以手获取淋巴结,研究组应用脂肪清除技术获取淋巴结,分析两组患者获取的淋巴结数对病理分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数量、淋巴结大小及转移数量、病理分期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后,淋巴结数量具有明显差异,直肠癌系膜淋巴结转移往往因淋巴结数量及病理分期而受到影响。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上气道狭窄小婴儿保守治疗策略及可行性。方法总结本手术中心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共6例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合并上气道狭窄。结果 4例行浅插管保守治疗策略患儿均痊愈出院。另2例拔管困难,放弃治疗。结论浅插管保守治疗策略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椎管狭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46例颈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颈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和颈曲角度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管狭窄治疗方面临床效果显著,且能有助于患者颈部神经功能的改善。
2015(3).
摘要:目的观察延迟断脐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2月于我院出生的20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1例,对照组采取快速断脐,研究组采取延迟断脐,检测观察两组新生儿总胆红素、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积压等。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新生儿于高胆红素血症等方面所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延迟断脐没有增加新生儿黄疸人数,但是能使新生儿血红蛋白含量增加,有效预防新生儿出现贫血问题和败血症,使脐部质量得到提高,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2015(3).
摘要:目的对外周血管介入术中路径图的制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外周血管介入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蓝本取常规得到的DSA造影图像,通过电脑自动检测或者手工描绘得出血管性态及走向,并通过多种手段、造影血管图像等形式表现出,从而在手术中更好的对插管进行指导。结果与常规操作比较,应用路径图使用透视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等均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科学准确制作外周血管介入术中路径图,有助于术中更好的指导介入治疗的进行,插管难度明显降低,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泡性中鼻甲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泡性中鼻甲患者中选取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CT扫描进行检查,观察本组患者影像表现及诊断效果。结果 45例患者中,Ⅰ型9例,占20.00%,Ⅱ型29例,占64.44%,Ⅲ型7例,占15.56%,其中筛窦黏膜增厚34例,额窦积液4例,鼻中隔受到挤压后偏移3例,上额窦黏膜增厚41例,额窦黏膜增厚6例,上额窦积液19例。结论在泡性中鼻甲临床诊断中,运用CT扫描,可对该症影像特征进行有效显示,可为后期诊疗提供可靠参考,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2015(3).
摘要:目的对比阿加曲班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阿加曲班治疗,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连续治疗7 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ND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NIHSS、NDS及ADL评分均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价值,提高早期发现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2例来我院就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以实性密集的低回声为主,同时边界不规则患者102例,呈有较明显的毛刺状或着蟹足样式,砂砾样钙化。34例以混合回声为主,可有液性或混合性暗区,暗区周边不光滑。102个病例中,术前经过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甲状腺癌有6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大有22例,甲状腺腺瘤有12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1例,术前经超声诊断以及病理符合率为66.67%。结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因其有检测简便、可重复、无创伤、费用低、无放射性等多重优势,可用来做甲状腺乳头癌病患者的首要选择的检查方法。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大蒜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给予大蒜素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24周各项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91.48%。结论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大蒜素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3).
摘要:目的研究胸腔内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瓣膜成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2例心脏瓣膜成形手术患者,对其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所选取患者的超声诊断图像表现。结果经本院的超声诊断检查,2例主动脉瓣成形术,心脏复跳之后出现主动脉脱垂伴重度反流,并立即使用瓣膜替换术,3例患者二尖瓣成形术,7例二尖瓣替换加De Vega三尖瓣环缩术,未出现明显反流现象。结论对于心脏瓣膜成形术患者的治疗时,采用术中胸腔内超声心动图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标准,为医师确诊提供正确的指导。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均于入院后测定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根据白蛋白尿性质,将白蛋白尿阳性作为观察组,阴性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血清尿酸值、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均有显著差异,白蛋白尿与血清尿酸水平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存在相关性,白蛋白尿呈阳性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更高。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发生颅内感染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1例行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对可能引起颅内感染的多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例患者,术后颅内感染9例,感染率12.7%。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长>6 h、脑脊液漏是内镜下经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切除术颅内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而术前是否应用激素、抗菌药物和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均对颅内感染影响不大(P>0.05)。结论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发生颅内感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应对各种因素进行准确评价,以最大限度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28 d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保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3).
摘要:目的研究尤瑞克林辅助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效果极其药理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58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治疗,甲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31%,乙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07%,甲组患者用药效果明显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药物,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按照完全随机法将2011年2月-2013年6月我院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冠心病1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在此之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痊愈31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5.24%,实验组痊愈38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98.3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新近心肌梗死、顽固缺血状态、少量出血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老年冠心病有效率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HR-HPV检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病变筛查指标的影响。方法于我院门诊部进行近年来细胞学异常患者临床资料的收集,选取100例细胞学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于阴道镜下进行活检,且实施HR-HPV检测,将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对比分析在宫颈病变中单独应用细胞学检测法、HR-HPV检测法和联合应用这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 100例患者中30例患者为NILM,45例患者为CINI,25例患者为CINⅡ~Ⅲ;经HRHPV检测,NILM患者中有7例患者为阳性,CINI患者中28例为阳性,CINⅡ~Ⅲ患者中12例为阳性;细胞学检测、HR-HPV检测以及联合两种检测方式在CINⅠ~Ⅲ敏感度的筛查上分别是56.5%、52.9%、50.6%,特异性分别是80.0%、80.0%、100.0%,其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8.5%、93.6%、100.0%。结论在宫颈癌筛查中,HR-HPV检测法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是两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使诊断敏感度以及阴性预测值得到明显提高,但是不会增加其特异性。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160例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新生儿患者。将所有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77例)。观察两组新生儿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症状、心肌酶谱变化和心电图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肌酶谱、心电图、循环改善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快。观察组患者显效41例,有效3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5%;对照组患者显效30例,有效2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6.4%。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复查心电图,在治疗前心电图改变者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正常,异常症状完全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使心肌损伤较快的恢复正常,治疗周期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及缝合外旋肌群与不缝合对术后下肢内旋及术后脱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72例,均予以后外侧入路手术,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予以外旋肌群缝合处理,对照组不缝合外旋肌群,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7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9.1±7.1)min,术中出血量(102.1±10.6)m L;术后引流量(63.8±4.1)m L;术中及术后输血量0 m L;术后疼痛持续时间(2.8±0.2)d,围术期死亡0例,术后下地活动时间(6.1±0.4)d,静脉血栓形成0例。观察组缝合外旋肌群后未见下肢内旋及脱位现象;对照组术中不予缝合外旋肌群,术后下肢内旋及脱位发生率16.7%,观察组缝合外旋肌群预后效果更好(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有效控制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活动开始时间较短,死亡率、静脉血栓形成率低,术中规范缝合外旋肌群可避免下肢内旋和脱位。
2015(3).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我院在门诊宫颈癌筛查中的检测情况,并研究积极有效的宫颈癌检测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收治的130例受检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检测方式的不同,将13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TCT组、HPV-DNA组、常规检测组,对比三种检测方式门诊宫颈癌筛查中的实际效果。结果对所选例数在门诊进行检测后,本次试验中,三组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其中TCT组检测结果准确率为86%,HPV-DNA组检测结果准确率为80%,常规检测组检测结果准确率为72.5%,以上数据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选择合适、准确的宫颈癌筛查方式,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宫颈癌受检者,从而控制宫颈癌受检者的病情发展,促进受检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中TCT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可在门诊宫颈癌筛查中,起到良好的诊断作用。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流监测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0例作为研究组,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临床上进行脐动脉参数即血流速率在收缩期末和舒张期末的比值(S/D)、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的测定。分析比较两组脐动脉血流值,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并随访新生儿情况。结果研究组中S/D值、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分别为(2.57±0.49)、(1.16±0.84)、(0.62±0.32),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21±0.53)、(0.75±0.12)、(0.56±0.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坚持进行常规超声脐动脉血流的监测,了解胎盘的功能情况、更理想的预测围产儿预后。当S/D≥2.5时,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做到及时干预,改变妊娠结局,降低产后风险。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3年12月4年间在我院进行轮状病毒肠炎治疗的患者85例,其中致使心肌损害的43例作为观察组,未造成心肌损害的4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腹泻次数、高热、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研究致使心肌损害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心电图中患者主要集中为窦性心动过速和T波改变,患者心肌酶改变明显,患者多为两项或两项以上心肌酶的改变。表明轮状病毒肠炎致小儿心肌损害多属于潜在性和亚临床型。结论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轮状病毒对患者心肌损害大,治疗时应注意减轻心脏损害。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72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SPN,其中良性23,恶性49例,分别行MSCT MPR及CPR,观察其常见征象。结果深分叶征、短毛刺征、典型胸膜凹陷征、Ⅲ型血管集束征更多见于肺癌,凹脐型胸膜凹陷仅见于肺癌,均是可靠的恶性征象;空泡征、Ⅰ型支气管气像,肺癌占比例较高;Ⅴ型支气管气像、浅分叶、长软毛刺多见于良性结节。Ⅰ型、Ⅱ型血管集束征,Ⅱ型、Ⅲ型、Ⅳ型支气管气象,空洞征,钙化,良恶性无差异。卫星灶是结核球较特征性改变。结论 MSCT MPR及CPR较好显示SPN常见征象,对其良恶性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2015(3).
摘要:目的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式,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2月我院接治的创伤性缺血性休克患者70例,对其急救过程中的临床病情特点及急救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急救体会。结果在本次分析的70例患者中,经过及时积极的抢救存活下来的病例共58例,抢救存活率达到82.56%;而出现死亡的病例有12例,死亡率为17.14%。急救患者出现死亡的原因主要与严重外伤、失血过多等有直接关系,死亡患者均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即宣告死亡。结论当患者出现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时,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能够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为后续手术提供基础,并能够提升患者存活率,保证患者生命健康。
2015(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向转诊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患者医院转社康(以下简称下转)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0例慢性病患者,通过随机取样法将其按照1:1的比例分成2组,一组260例患者在住院时接受慢性病知识宣教设为对照组;一组260例患者接受住院与双向转诊的连续性健康知识宣教设为干预组。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下转率约为72.30%(188/2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38%(53/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自我护理、用药依从性、健康行为、疾病认知、同意下转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向转诊工作有利于慢性病患者下转率的提高,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015(3).
摘要:目的了解江门市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为我市制定该疾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江门市某医院就诊的908例腹泻病例为监测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908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31.06%,其中诺如病毒GⅠ、GⅡ组检出率分别为4.40%、26.65%,GⅠ、GⅡ组混合感染为0.44%。诺如病毒各年龄组均可感染,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率较高,病毒四季检出率维持在较高态势,秋冬季节感染率明显较高。结论 2011-2013年江门市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呈高发态势,毒株以GⅡ组为主。加强腹泻患者特别是婴幼儿诺如病毒监测很有必要。
2015(3).
摘要:目的开腹穿孔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穿孔缝合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复发率为5.00%,对照组复发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开腹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可减少对患者创伤,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评价短期疗效对长远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病历资料,对比显效者、有效者相关资料。结果显效者82例、有效者31例;显效者术前VAS评分、术前Cobb角、发病至手术时间、年龄低于有效者,骨密度高于有效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生渗漏12例,但无明显症状表现;12个月后,显效者疼痛遗留率、伤椎活动受限率低于有效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较好,有助于椎体形态功能恢复、减轻症状表现,但伤情较重、骨密度较低、高龄、手术时间较晚者恐难获显著疗效,远期预后也相对较差,应在影像介入技术引导下,精准操作,采取缓慢注射、前期手法复位等方法尽可能保障手术效果,对于渗漏风险较高者可择期手术。
2015(3).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母婴床旁护理中护士易患腰背痛的相关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母婴床旁护理中的4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7.5%的护士有腰背痛病史,年龄为(28.2±2.1)岁,易患腰背痛的相关因素有年龄、护龄、操作姿势、操作平台、工作时间等。结论母婴床旁护理中护士患腰背痛是多种因素协同的结果,防治腰背痛的关键是护士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应用自我研制的腰背防护支具,改进操作平台。
2015(3).
摘要:目的对伴有Labbe静脉损伤的脑外伤手术患者临床处理方法及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伴有Labbe静脉损伤的脑外伤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行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开路清除挫伤灶与血肿,在处理Labbe静脉损伤时,其中26例患者行静脉修复治疗,22例行静脉阻塞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静脉阻断组术中及术后共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再次治疗6例好转,9例死亡;静脉修复组术中及术后共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再次治疗2例好转2例死亡,静脉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静脉阻断组。结论伴有Labbe静脉损伤的脑外伤具有高度危险性,在治疗中应首先对挫伤灶与血肿予以彻底清除,在此基础上采用静脉修复法对受损Labbe静脉予以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急性脑出血患者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及观察组,分别为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评分均增加,但观察组增加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知识掌握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也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促进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3种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确诊的367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分为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三组,比较三种检验方法的准确率。结果三种方法对梅毒早期、一期、二期、三期的检验结果比较,P<0.01,三种方法对梅毒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检验方法,不仅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还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保证了医患关系的稳定发展。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入路,观察组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均随访1年,使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定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良好13例,占4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6%(P<0.05),观察组死亡4例,占12.9%,低于对照组的25.8%(P<0.05);观察组出现严重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和脑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6%,低于对照组的4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疗效确切,具有视野清晰、显露充分及减压彻底等优点,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2015(3).
摘要:目的对照研究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盲选收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均分为三组,甲组40例采用传统的疝修补术治疗,乙组40例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丙组40例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比分析三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腹腔镜效果最佳,传统疝修补术最差。三组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情况,腹腔镜的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法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为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中腹腔镜疝修补术应用操作更为简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应用安全可靠,值得广泛推广到临床中。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ICU科室发生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镇静无效或未接受镇静患者,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方式患者,或者气囊出现破裂漏气的患者容易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夜间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概率高于白天。需要结合上述容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针对性地护理。结论为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需要使用有效镇静剂并进行镇静评分,尽可能采用经鼻气管插管方式,并且加强气囊管理,防止气囊漏气或破裂,合理调度护理人员,加强重点时间段的监护。
2015(3).
摘要:目的研究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5例面肌痉挛患者,共检测出35例远端血管压迫HFS患者,对其给予显微血管减压术。结果术后35例患者中,LSR消失30例,占85.71%;未消失5例,占14.29%。面肌痉挛消失28例,占80%;未消失7例,占20%。3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听力损伤3例;颅内感染1例;面部麻木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结论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可显著影响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因为远端血管压迫同样影响面神经传导的兴奋性,故根据LSR各项监测结果给予适当的远端血管减压治疗,可有效治疗HFS,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病床脑卒中后遗症康复中医特色治疗的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60例为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要点及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结果 1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中医特色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家庭病床脑卒中后遗症康复中医特色治疗疗效甚好。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强化服药到口管理的实践价值。方法选取我科室2014年1-9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科室内医护人员组成的10人品管圈(QCC),实行品管圈实践活动。结果通过QC小组活动,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通过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从确定要因、制订措施到对策实施,完成了预期目标(改善幅度69%),改善幅度为73.7%,有效提高了服药到口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医护人员中开展是可行有效的,能有效提高医师和护士参与管理意识和护理理念,提高服药到口率,强化了口服给药的管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5(3).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国内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相关统计指标,探讨国内新生儿听力筛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于工作中需要提前做到的要点。方法通过对两种不同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式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以及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我院随机抽取的50例高危新生儿和50例正常新生儿分为高危新生儿组和正常新生儿组,并对两组新生儿进行听力测验,对两组的听力结果进行系统评价和探讨。结果在这100例新生儿经过动听性脑干反应法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两种方式筛查之后,50例高危新生儿对于动听性脑干反应法有37例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有29例通过,50例正常新生儿中对于动听性脑干反应法46例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有41例通过,经过两种方式方法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之后发现高危新生儿组和正常新生儿组之间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新生儿对于听力筛查的通过比例,明显要小于正常新生儿的通过比例,动听性脑干反应法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在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需要将两种方式融合,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与清宫术结合在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2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症患者2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行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情况、住院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血浆β-h CG恢复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明显低于对照组3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瘢痕妊娠清宫术治疗中,结合甲氨蝶呤,能有效改善手术情况,缩减患者恢复时间,减少治疗负担,且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联合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治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在进行宫腔镜手术之前均对其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并对其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进行对比,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后,检查出属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比例为22.22%,且有10.00%的误诊率,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出子宫内膜息肉的比率是95.56%,误诊率是2.22%。超声合并宫腔镜诊断的确诊率和经阴道超声诊断确诊率相比较低,且前者的误诊率明显低于后者的误诊率,两者比较有一定的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经过详细的诊断后其病理证实属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共有90例,经阴道超声诊断出53.33%,宫腔镜合并超声诊断出97.78%,不同诊断方法检出率比较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等特点,是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普查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但是该诊断方法的漏诊率比较高,因此临床中可以采用超声联合宫腔镜来进行诊断,二者联合是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诊断的金标准,其诊断的符合率比较高,可以使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升。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88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44例(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及对照组44例(应用传统石膏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2个月时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88.64%,对照组为68.18%,研究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固定架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具有较佳的应用效果,可以给予骨折端稳固固定,减少腕关节制动时间,提高骨折的预后效果。
2015(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克雷伯菌属细菌的耐药机制,探究碳青霉烯类耐药克雷伯菌属细菌流行状况,建立克雷伯菌属细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数据库,以便此菌属在医院流行爆发时快速的溯源,及时控制该细菌的传播。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6月临床分离的300株肠杆菌科细菌,经药物敏感性实验筛选出碳青霉烯类耐药克雷伯菌属细菌,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改良的Hodge试验分别测定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后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菌属细菌的以产生碳青霉烯酶为主要耐药机制,经PFGE分析得出克雷伯菌22株,可大体分为A、B两型,数目各半。结论我院克雷伯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产生了碳青霉烯酶,因此加强对细菌耐药机制的监测有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呼吸的影响。方法将入我院治疗并自愿选择人工流产手术的早期妊娠患者90例纳入研究的对象,根据数字表的方式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联合芬太尼进行镇痛,B组患者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C组患者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镇痛,对比三组的镇痛效果及对患者呼吸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镇痛效果均较好,术中均未发生肢体扭动的现象;B组术后VAS评分为(2.84±0.71)分明显低于A组的(5.07±1.27)分和C组的(5.13±1.29)分,C组麻醉后和术中的Sp O2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药物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均对人工流产患者的镇痛效果较好,但舒芬太尼对患者的呼吸抑制较轻,术后恢复较快,临床上应优先选择。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患者应用利伐沙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剂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完整临床资料的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患者25例,根据其就诊的时间顺序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2013年6-12月就诊的分为观察组,2014年1-6月就诊的分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3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应用肝素钠、罂粟碱,观察组应用利伐沙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剂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例数,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缓解率,以及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329,P=0.0353)。结论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患者应用利伐沙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剂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效果良好,断指再植成活率高,药物副作用明显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3).
摘要:目的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在前牙牙体修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6月我科接诊的126例前牙牙体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冠修复材料不同分为两组,各6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照组患者给予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随访8~12个月,随访期内观察对比两种修复材料对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牙周组织正常患者比例达87.30%,对照组为73.0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修复后牙周组织过敏及牙龈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氧化锆全瓷冠修复能更有效减轻对牙周组织刺激,降低牙周病损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保妇康栓联合雌激素软膏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阴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0月期间确诊收院患有老年性阴道炎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二组。对照组患者在其阴道内放置雌激素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使用保妇康栓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则为78.0%,对比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阴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炎性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对照组为1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妇康栓联合雌激素软膏可有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阴道炎,改善阴道健康状况及缓解临床症状。
2015(3).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降压、降糖、抗凝治疗后给予贝那普利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含量、尿微白蛋白排泄量之间的差别,并对其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计算对比。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尿微白蛋白排泄量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与治疗前之间的比较、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5%、5.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临床效果显著,机体内尿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且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质量及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急诊科4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观察组)应用降阶梯思维进行护理,并与2012年6月-2013年5月应用常规性护理的4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两阶段患者抢救效果、护理质量、满意度、并发症、护理缺陷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警时间、确诊时间、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沟通能力、责任心、熟练程度、服务态度、书写规范性、应急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缺陷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阶梯思维能有效提高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及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α-干扰素栓辅助治疗HPV感染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68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糜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微波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α-干扰素栓联合微波治疗,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复发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腰痛、白带增多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12.23±2.13)d、(19.85±4.86)d、(7.53±1.74)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干扰素栓联合微波治疗HPV感染宫颈糜烂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宫颈糜烂面愈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应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据法将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患者对研究目的知情且自愿的情况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腹全子宫切除术,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接受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相应,应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在医院设备及技术允许且患者病情适用的情况下应推广应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将联合方案用于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于近1年期间我院口腔科接收的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将正畸与修复联合的方式给予研究组治疗,而对照组则单独使用修复方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的研究组,其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修复治疗的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对美观、修复效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用联合方案治疗,疗效显著,患者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2015(3).
摘要:目的对于等离子体切割系统经尿道列腺剜除术来治疗良性的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方法运用电切境+Gyrus等离子体切割系统(Gyrus-plasmakinetie system),经尿道进行剜除术来治疗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共452例,对患者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进行比较。结果 452例手术顺利,疗效满意。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PKEP)治疗BPH具有安全、高效、并发症少、腺体切除彻底、术后排尿满意等优点。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处理下鼻甲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426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后5例出现鼻中隔粘连,占2.3%;2例窦口粘连,占0.9%,4例下鼻甲粘连,占1.8%,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69例治愈,占79.3%,10例无效,占4.7%,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5.3%,高于对照组(84.5%)(P<0.05)。结论手术处理下鼻甲是治疗鼻窦炎等疾病的有效方法,临床上诱因复杂,病因依次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治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5(3).
摘要:目的研究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颈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脊髓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本组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误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影像学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误诊16例(44.44%),其中细菌性肺炎8例、喘息性肺炎2例、哮喘合并肺炎3例、肺炎合并胸膜炎2例、肺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1例。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在不同年龄组表现各异,容易造成误诊。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测定,为早期、准确诊断本病,提供了可靠依据。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利用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随机从2010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出100例,并将其随机分成两个小组,每组50例,对两个小组分别进行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手术组患者接受的是手术内固定治疗,包括钢板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等技术进行治疗;而非手术组则为患者采取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在患者治愈后还要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利用Neer评价方法对患者整体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Ⅱ型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没有较大差距,而Ⅲ型骨折患者在疗效上手术组要优于非手术组,但在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上非手术组患者要优于手术组患者,而手术组患者在接受影像学检查时,其结果要优于非手术组患者。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所起到的效果不同,其中Ⅱ型骨折以非手术治疗为宜,而Ⅲ型骨折患者则应进行手术治疗。
2015(3).
摘要:目的评价口服阿奇霉素联合注射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研究方法,比较口服阿奇霉素联合注射红霉素和单独注射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喘息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其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阿奇霉素联合注射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比单独注射红霉素疗效好。
2015(3).
摘要: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86例老年患者,观察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硬膜外麻醉过程中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7.6%,髋关节骨折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7%。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2015(3).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静脉输液中患儿家属的护理要求。方法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200例静脉输液患儿家属的护理要求。结果本次调查研究表明,输液前相关准备工作以及输液安全情况告知需求所占比例最高,为99.5%,其次为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的需求,所占比例为97.5%;第三为输液药物的名称、作用以及副作用的护理需求所占比例为96.5%。结论实施静脉输液健康教育制度化,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水平以及主动服务意识,可有效满足患儿家属的护理要求。
2015(3).
摘要: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指的是肝内、外胆道囊状、柱状或者梭形的扩张,60%以上的患者在10岁前发病诊断。我国2002年首次报道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手术,国内已有多家医院应用,其手术的安全性、临床效果及并发症预防等成为研究的热点。
2015(3).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穿孔的主要X线征象及其误诊原因,以提高X线对消化道穿孔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12月110例消化道穿孔病例,均经手术证实,术前均行X线检查,部分患者同时进行过CT,超声检查。结果 110例消化道穿孔中,X线平片示横膈下游离气体61例,膈下可疑游离气体8例,非膈下游离气体41例,误诊为膈下游离气体12例(4例为膈下脂肪,4例膈下脓肿,2例间位结肠,2例为肺下缘影),漏诊膈下游离气体7例。结论X线与CT对气腹征均有较高敏感性,消化道穿孔应首选X线检查,但其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消化道穿孔可能。
2015(3).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种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的特点,若未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基于此,临床医师要对于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该方式不仅能够控制疾病的发展,还能够减少对颅内神经的损伤。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该方式具有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特点,在高血液脑出血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进展进行分析,以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015(3).
摘要: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骨折中较高发的一种骨折,在儿童肘部骨折中占比达55%~80%,且90%以上为伸直型,易并发肘内翻,在临床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方面也取得一些可喜成绩,笔者对其进展进行综述。
2015(3).
摘要:<正>肝细胞性肝癌(HCC)是我国以及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HCC每年死亡人数占世界HCC死亡人数的45%。根治性肝部分切除和肝移植术是治疗HCC最有效的手段,但根治性肝部分切除和肝移植术后HCC复发和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2]。肿瘤干细胞(CSCs)学说认为CSCs对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耐药起了关键作用。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HCC干细胞(Hepatic cancer
2015(3).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nt的RNA分子,在多种层面上(如表观遗传学,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等多种层面上)调控基因表达,而且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凋亡密切相关,参与肿瘤的转移。HOX转录反义RNA(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RNA,HOTAIR),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具有反式调控作用且远距离调控2号染色体上的HOXD基因簇的lncRNA。HOTAIR作为组蛋白修饰复合物的支架,5'端结构域结合多梳抑制复合体2(PRC2),3'端结构域结合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复合体[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RE1-沉默转录因子(REST)共阻抑蛋白(Co REST)/REST],并介导这两种复合体至特定基因位点,分别使染色体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和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去二甲基化(H3K4me2),从而使长达40kb的碱基(包括HOXD8,HOXD9,HOXD10,HOXD11以及一些nc RNA)发生表观遗传学沉默。肿瘤细胞中高表达HOTAIR能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促进肿瘤复发和转移,而下调HOTAIR表达则降低肿瘤细胞的转移侵袭能力。体外实验还发现下调HOTAIR表达具有增加肝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功能。
2015(3).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医学研究院、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纳米科学杂志社(美国)协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担任编委会名誉主任,
2015(3).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X片检查和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检查,分析对比两组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诊断方式和采用X片诊断结果对比基本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诊断方式对于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有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