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0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维吾尔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研究

      2015(1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维吾尔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因、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0月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喀什市5个社区40岁以上维吾尔族及汉族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检测,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70%,并通过询问病史,X线胸片和心电图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肺功能损害的心肺疾病作为COPD的诊断标准,共抽取1 311人,实际调查人数1 284人,应答率97.9%,平均年龄(57±14)岁。结果 COPD总患病率6.6%(85/1284),其中男性患病率(7.5%)显著高于女性(5.5%);维吾尔族人群COPD患病率(7.1%)显著高于汉族(5.6%);吸烟者COPD患病率(10.9%)显著高于不吸烟者(5.0%),烹饪取暖燃料为煤碳、木柴、生物燃料及有厨房行为者患病率(7.5%)显著高于非烹饪取暖燃料为煤碳、木柴、生物燃料及没有厨房行为者(5.2%),厨房无排气装置,且厨房通气不良者患病率(7.1%)显著高于有排气装置者(5.0%),职业接触粉尘者患病率(9.0%)显著高于非接触者(6.5%),有呼吸系统疾病史者患病率(13.2%)显著高于无呼吸系统疾病史者(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烹饪取暖燃料为煤碳、木柴、生物燃料及有厨房行为,厨房无排气装置且厨房通气不良,职业接触粉尘,呼吸系统疾病史等是喀什市社区居民维吾尔族人群COPD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患病率。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5(12).

      摘要 (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其对伤残指数评定(ODI),简明健康状态调查评分(SF-36评分)和Cobb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予以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治疗前后SF-36、ODI、Cobb角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84.4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4,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免疫功能改变及其意义

      2015(12).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变化,探讨其免疫功能改变,为早期免疫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临床确诊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计算CD4/CD8比值;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儿血清IgA、IgG、IgM,C3及C4,并与50名健康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患儿血清IgA、IgG、IgM显著低于健康儿童(P<0.05),C3及C4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CD3+T细胞水平无差异(P>0.05)、CD4+T细胞水平明显下降(P<0.01),CD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值降低(P<0.01)。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存在严重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抑制,提示早期进行免疫干预治疗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MCM5和E2F-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2015(1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CM5和E2F-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组织43例(其中高分化20例,低分化23例)及正常脑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织中MCM5和E2F-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 MCM5和E2F-1在正常脑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MCM5在胶质瘤高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5.0%,在低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为8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F-1在胶质瘤高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0.0%,在低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为8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M5和E2F-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247,P<0.05)。结论 MCM5和E2F-1在胶质瘤中呈阳性表达,且分化程度越低表达越强,说明二者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过程;可作为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的一种生物学标志物。

    • 脑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碍特点及治疗分析

      2015(12).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碍特点和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5月期间诊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抽取49例作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方式、治疗效果以及精神障碍类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碍特点、治疗情况。结果本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神经症样综合征发病率最高(P<0.05),其次是智能障碍;经对症治疗后,48例患者在治疗后3~10 d痊愈出院,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痊愈率是98.00%。结论脑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碍表现较为复杂,临床医师应给予对症治疗,改善其预后。

    • 两种印模技术制作全瓷冠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5(12).

      摘要 (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硅橡胶印模翻制石膏模型和CEREC口内扫描后3D打印模型制作全瓷冠的方法对修复体就位、冠边缘适合性及咬合关系3个方面的影响来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需要进行全瓷冠修复的下颌第一恒磨牙共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采用硅橡胶印模材灌注石膏模型,乙组采用CEREC口内扫描后3D打印模型。通过比较这两组印模法制作的二氧化锆全瓷冠就位是否顺利、冠边缘适合性及咬合关系是否良好来评价两种印模制取技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CEREC口内扫描法制作的全瓷冠在就位,冠边缘适合性和咬合关系的合格率高于硅橡胶印模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模型制作的全瓷冠临床效果优于硅橡胶印模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耐多药结核病围术期的个性化心理护理

      2015(12).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耐多药结核病围术期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基于本院自2012年7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耐多药结核病围术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护理方式不同,将这70例耐多药结核病围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增加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为88.57%)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57%;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效果的总满意度(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耐多药结核病围术期患者的负面情绪,加快康复速度,同时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护患关系。

    •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2015(12).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确诊的4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行介入治疗,观察术后血压下降及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45例ARAS患者经予经皮肾动脉成行术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肾功能有所改善。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有其特殊的发病人群及临床表现,肾动脉成形术后短期内可有效降低血压,保护肾功能。

    •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2015(12).

      摘要 (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手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2例(81眼),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关闭情况。结果治疗后,65.4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有所提高,眼压控制良好,而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优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后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开放。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操作安全、简捷,能有效控制眼压,迅速提高视力,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优先治疗方法。

    • 急、慢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效果观察与评价

      2015(12).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急、慢性阑尾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为慢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排气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适用于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治疗效果更佳,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于急性阑尾炎。

    • 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5(1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硝苯地平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依那普利治疗,能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

    • 延迟脐带结扎对母儿的影响

      2015(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延迟脐带结扎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分别随机选取150例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头位、单胎孕妇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延迟脐带结扎(新生儿娩出后30 s以上结扎脐带),对照组行早脐带结扎(新生儿娩出后30 s内),比较两组产后出血、蓝光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贫血及新生儿核黄疸发生率。结果延迟脐带结扎组新生儿贫血及颅内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产后出血、蓝光治疗及新生儿核黄疸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延迟脐带结扎可减少新生儿贫血及颅内出血率,不增加产后出血率,虽可引起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但新生儿蓝光治疗率、核黄疸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延迟脐带结扎对母儿无不良影响,安全可行。

    • 早产儿正常出院时免疫状况与社区获得性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2015(12).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正常出院时免疫状况与半岁内社区获得性感染发病率的相关性,提高早产儿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方法根据正常出院的早产儿免疫状况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免疫正常组:CD3+、CD4+、CD19+正常、CD8+正常;免疫低下组:CD3+、CD4+、CD19+降低、CD8+升高),对其进行半年时间的随访,观察其半岁内社区获得性感染发病率,数据统计分析。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CD3+、CD4+、CD19+、CD8+。结果免疫正常组半岁内社区获得性感染发病12例,免疫低下组半岁内社区获得性感染发病51例,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产儿正常出院时免疫状况与半岁内社区获得性感染发病率存在相关性。

    •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乳腺全容积成像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5(12).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乳腺全容积成像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88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病灶的内部回声特征,是否存在钙化现象,冠状面的特点及四周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中,微钙化76例,其中导管原位癌40例,略高于浸润性导管癌。所有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BI-RADS-ABVS分级为4a~5级,11例为0~2级。所有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中,6例出现冠状面"汇聚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例,高于导管原癌的例数。结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ABVS影像的表现存在一定的特点,片状较低的回声区,微钙化及冠状面"汇聚征"等都成为非肿块型乳腺癌较为重要的征象,关注此类征象的观察以及分析,能够降低这类乳腺癌病症的漏诊及误诊几率。

    • 超声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应用

      2015(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超声检查评价其心脏非同步化运动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其LVEF将患者列入甲、乙、丙三组,按照其QRS波时限情况将其列入甲1、乙1、丙1三组,每组20例。结果甲、乙、丙三组患者的左室舒张充盈时间、SPWMD、左室及右室射血前时间差值、Ts2f和Ts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甲1、乙1、丙1三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非同步化运动情况进行评价时,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联合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在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5(1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联合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在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输血量>2000 m L产后大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将冰冻单采血小板或冷沉淀单独输注组与联合输注组作了对比观察。观察患者输注前1 h及输注后12~24h指标:1凝血酶时间(TT);2凝血酶原时间(PT);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纤维蛋白原(Fbg);5血小板计数(PLT);6 24 h内有效止血率;7平均止血时间。结果患者联合输注后12~24 h比输注前的TT、PT及APTT显著缩短,Fbg及PLT显著增加(P<0.01),平均止血时间为(3.56±0.95)h,有效止血率为96.0%。结论在产后大出血患者的输血治疗中,联合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有更为显著的止血效果。

    • 阴道B超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术150例临床分析

      2015(1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B超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行人工流产的150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普通无痛人工流产术,而观察组采取阴道B超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中出血量、血-HGG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6±1.5)min、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为(5.8±1.2)d、术中出血量为(9.0±1.3)m L、血-HGG恢复时间为(153±2.7)d;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3±0.8)min、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为(3.7±0.8)d、术中出血量(5.6±0.7)m L、血-HGG恢复时间为(9.6±1.8)d,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9例),其中宫颈粘连2例、感染1例、月经不调3例、流产不全1例、人流后遗症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3例),其中月经不调2例、人流后遗症1例,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B超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操作性强、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少及预后良好,具有临床可行性。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

      2015(12).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莫西沙星溶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71%,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应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雾化吸入莫西沙星治疗,能明显改善呼吸衰竭情况,帮助肺功能的康复,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营养状况分析

      2015(12).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营养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99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经微型营养评价法评估患者3个月内营养状况。结果营养正常患者31例(31.31%),潜在营养不良患者17例(17.17%),营养不良患者51例(51.52%)。结论营养不良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较为普遍,需将此纳入临床常规检查指标。

    • 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2015(12).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47例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33例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可得,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率要比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患者低,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呕吐物,而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呕血。结论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诊治中并不少见,尤其是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上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并制定治疗方案。

    • 快速评分方法在急诊老年患者分诊中的应用

      2015(12).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快速评分方法对急诊老年患者分诊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急诊科共收治的急诊老年患者9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0例患者进行常规急诊分诊,观察组患者490例患者运用快速评分法进行急诊分诊,对比两组分诊方式在急诊分诊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患者中,由于分诊不准确进行二次分诊的患者为43例,观察组二次分诊的患者为9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医务工作者满意度调查为77.96%,观察组医务工作者满意度调查为96.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评分法在急诊老年患者分诊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快速评估病情,提高医务工作者对急诊分诊的满意度。

    • 长沙市儿童乙肝病毒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现状分析

      2015(1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及乙肝疫苗接种现状。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长沙市1~13岁儿童5 6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标本并采用时间分辩测定法行乙肝指标检测,了解该组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结果≤5岁的儿童接种率和HBV感染率分别为90.36%、0.61%,5~10岁的儿童接种率和HBV感染率分别为69.71%、1.63%,≥10岁的儿童接种率和HBV感染率分别为21.6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率与HBV病毒感染率呈负相关,因此,临床必须提高儿童的疫苗的接种率,降低HBV发生几率。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5(1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联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均行急诊介入术治疗,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仅予PCI治疗,研究组46例予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联合治疗。结果对照组TIMI 3级血流、ST段回落率、无复流率均少于研究组,LVEF水平小于研究组,LVEDd及LVESd均多于研究组,且不良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8.6%,高于研究组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予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甘精胰岛素联合益津降糖口服液对老年糖尿病疗效的影响

      2015(12).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益津降糖口服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治疗时的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行甘精胰岛素联合益津降糖口服液治疗,对照组65例行人工NPH胰岛素联合益津降糖口服液治疗,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餐后2 h的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94.67%显著高于对照组44.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益津降糖口服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影响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及相应对策

      2015(12).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发生院内感染的35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出现院内感染的65例老年痴呆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侵袭性操作、抗生素使用≥7 d、抗生素联合应用≥2种、住院时间>15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院内感染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结论患者年龄大、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需积极给予预防对策降低老年痴呆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 腹腔镜治疗胃肠道穿孔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12).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道穿孔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胃肠道穿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治疗时的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的是开腹手术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方式,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2%低于对照组的3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穿孔行腹腔镜治疗效果显著,并减少并发症。

    • 主动免疫疗法联合黄体酮在习惯性流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12).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主动免疫疗法联合黄体酮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72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保胎治疗,观察组采用主动免疫疗法联合黄体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妊娠结局及观察组不同封闭抗体检查结果的妊娠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成功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免疫治疗封闭抗体检查阳性组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免疫疗法联合黄体酮治疗习惯性流产效果显著,封闭抗体检查对妊娠结局有重要的预示作用。

    • 胸腹部肿瘤采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放射治疗的效果评价

      2015(1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胸腹部肿瘤患者应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放射治疗的胸腹部肿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软枕固定技术,观察组采用真空袋固定技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同方向摆位误差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7%,与对照组的77.3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摆位误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腹部肿瘤放疗中,应用真空袋固定技术,可有效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0例临床分析

      2015(12).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近1年我院40例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与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胰岛素抵抗(HOMA指数)、糖代谢异常和脂代谢异常状况及相互关系,以探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年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家族史、身高、体重、计算BMI、吸烟史、饮酒史、伴发疾病(冠心病、中风病史),收缩压、舒张压。测定患者生化指标(血钠、血糖、血脂)。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精确概率法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首先表现为头晕、头痛的临床症状分别为66.67%和62.2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和糖尿病组患者的FPG、Hb A1c、TC、TG和HOMA-I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RIC含量四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于中年人,35~45岁年龄段的患者最多,主要症状是头晕和头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与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 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牙周炎疗效分析

      2015(12).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牙周炎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4 d内的症状改善率、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牙周炎临床疗效显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桡骨头切除与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比较

      2015(12).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桡骨头切除与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Herbert螺钉内固定,对照组桡骨头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肘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后范围和前臂旋后范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术后握力减少、伸肘力量减少、旋后力量减少和旋前力量减少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可显著改善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腕肘关节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 低出生体质量儿先天性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及串联质谱检测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

      2015(12).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低出生体质量儿先天性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及串联质谱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失低出生体质量儿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血液制作成干血滤纸片标本,对串联质谱检测技术衍生化处理后的标本行酰基肉碱以及氨基酸水平检测。结果该研究中有23例患者在初步筛查时存在异常情况,其中有8例患者为氨基酸水平异常,12例患者为酰基肉碱水平异常,3例患者为酰基肉碱以及氨基酸水平共同异常。结论低出生体质量儿一旦出现代谢异常的情况,酰基肉碱以及氨基酸水平就会偏高,串联质谱检测能在初步筛查时,就发现上述两项水平的异常,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改善其预后效果。

    • 微创分期策略结合VSD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2015(12).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行微创分期策略结合VSD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60例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微创分期策略结合VSD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随访1~2年后的结果显示,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以(8.5±1.9)个月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0±1.5)个月;活动度、功能以及疼痛等Neer评分均明显不及观察组;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以70.0%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3.3%(P<0.05)。结论 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行微创分期策略结合VSD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补肾活血方治疗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对骨密度影响

      2015(1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补肾活血方治疗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创伤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钙尔奇D、维生素D和骨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骨密度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疗效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比较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补肾活血方在治疗创伤骨折后的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对骨密度的恢复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5例影像学分析

      2015(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35例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NEC患儿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检查,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35例NEC患儿X线检查均表现出动力性肠梗阻,16例小肠扩张,11例胃泡积气,20例肠壁积气,6例门静脉积气,9例胃壁积气,13例气腹。结论小肠扩张、肝门静脉积气、肠壁静脉积气及气腹是NEC患者典型X线征象,可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客观资料,改善预后。

    • 一次性根管疗法与多次根管疗法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5(12).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和对比一次性根管疗法与多次根管疗法在隐裂性牙髓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收集我院口腔科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间接诊的隐裂性牙髓炎患者60例(60颗牙)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0例患者施行常规多次根管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施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术后1年的治疗成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时的疼痛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的治疗成功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隐裂性牙髓炎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多次根管治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 社区获得性肺炎行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12).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应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6%;其不良反应发生率1.9%,低于对照组的13.4%;细菌未消除率10%,低于对照组的1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性,值得临床推广。

    • 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研究

      2015(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依达拉奉注射液在百草枯(PQ)中毒致急性肺损伤(ALI)中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对两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浆丙二醛(MDA)等指标进行检测,并科学评估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OM和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指标改善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MDA水平较对照组更低,SOD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且在治疗时间不断延长下,两组患者SOD升高、MDA下降差异更加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百草枯中毒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肺损伤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可预防和减少百草枯中毒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和肺纤维化,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微创经皮置入经关节椎弓根螺钉的影像分析

      2015(1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植入经关节椎弓根螺钉的影像,确定理想进针点及最佳插入角度。方法以160例健康成人体检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20具L3~S1节段干燥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关节突关节的高度、宽度及角度进行测量,通过Boucher技术固定关节,观察螺钉矢状面、轴位角度、进针点与上位椎体解剖标志的关系,探讨理想进针点及终点。结果关节突关节高度:L3到L5/S1的上、下高度几乎相等,为14.5 mm;关节突关节宽度:L3~5最大分别为11、13、15 mm,L3~S1最大值逐渐增大,S1最大为16 mm;关节突关节的外倾角:L3~S1逐渐增大,依次为17°、26°、34°、45°;在冠状面内外方向的进针点应该参考棘突与下关节突边缘连线中点,头尾方向的进针点应当参考固定节段的下终板。轴位X线片上15°~18°为理想进针角度;矢状位尾倾角是30°~35°。前后位X线片上,螺钉终止位置是椎弓根下1/4处;侧位X线片上螺钉终止位置是椎弓根椎体连接处。结论利用腰椎关节突关节影像解剖学数值,为微创经皮置入经关节椎弓根螺钉操作提供数据支持。

    •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长期临床疗效

      2015(12).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单侧或者双侧椎弓根螺钉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的联合疗法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的联合疗法,对照组应用双侧椎弓根螺钉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的联合疗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治疗时间,对比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所需时间、患者的出血量和总治疗时间明与对照组比较,均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记录显示,两组椎间融合率和术后临近节段的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单侧或者双侧椎弓根螺钉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均能够实现治疗目的,且长期疗效均较好,但是单侧椎弓根螺钉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的创伤更小,值得推广使用。

    • 分析探讨三种胆肠内引流术式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

      2015(1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胆结石患者采用三种胆肠内引流术式治疗的作用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9例胆结石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三组,第一组采用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治疗,第二组采用胆总管空肠Roux-en-Y端侧吻合术治疗,第三组采用间置空肠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对三组的临床效果及手术相应指标情况对比分析[1]。结果第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70%)与第一组总有效率(58.14%)和第二组总有效率(66.77%)相比明显较高。采用三种方法对三组治疗后,第三组手术时间及腹腔引流时间明显低于前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结石患者采用间置空肠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临床研究

      2015(12).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伤椎置钉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行伤椎置钉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术后、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对比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损伤及腰痛情况。结果术后,患者伤椎椎体前后缘比值较术前高(P<0.05),末次随访无明显变化;后凸Cobb角经手术治疗恢复至(11.00±1.40)°,与术前比较,P<0.05;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与术后接近。术后腰痛分级由全部P5级降低至P3、P2、P1。结论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伤椎生理高度,恢复后凸Cobb角,维持良好,腰痛等症状明显缓解。

    • 女性盆底肌锻炼的超声尿动力学实时观察

      2015(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尿动力学实时观察对女性盆底肌锻炼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压力性尿失禁女性40例,应用盆底肌锻炼方案治疗,采用超声尿动力学实时观察盆底肌松弛和收缩动作。并选取同期健康女性40例作为对照组,行相应监测,对比两组盆底功能参数与下尿路形态差异。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连接部位置呈偏低、偏后显示,尿道倾斜角、尿道膀胱后角增大更为明显,尿道最大关闭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肌松弛时UVJ-HD、UI-A、PUV-A相较收缩时,居更高水平,UVJ-VD、MCP居较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收缩时,观察组肛门括约肌电位低于对照组,阴道压力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尿动力学可对下尿路在盆底肌肉收缩运动时解剖及功能学改变实时反映,利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开展盆底肌肉锻炼时的监测和指导,预后较好。

    • 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应用二次电切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5(1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应用二次电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1月的80例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首次经尿道电切术后6周进行第二次电切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进行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复发率(30.0%)明显低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8,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6,P<0.05)。结论对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进行二次电切治疗可以减少复发率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对比分析采用静脉麻醉胃镜与普通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效果

      2015(1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静脉麻醉胃镜与普通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或患儿家属意愿将其分为普通胃镜治疗组44例及静脉麻醉胃镜组44例。结果静脉麻醉胃镜组异物取出的时间为(7.25±7.54)min,显著低于普通胃镜治疗组的(15.55±7.8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麻醉胃镜组异物取出成功率为100.00%,高于普通胃镜治疗组的81.82%(P<0.05);静脉麻醉胃镜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5%,显著低于普通胃镜治疗组的29.55%(P<0.05)。结论相较于普通胃镜,静脉麻醉胃镜可有效缩短上消化道异物的取出时间,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概率,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恶性肿瘤化疗与乙肝病毒再激活以及相关高危因素分析

      2015(12).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恶性肿瘤化疗与乙肝病毒再激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后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0例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化疗治疗,将其分为对照组(也即Hbs Ag阴性组)和观察组(也即Hbs Ag阳性组),每组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乙肝病毒激活的发生率为20%,且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该组患者的HBV-DNA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BV非激活患者相比,HBV激活患者更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病毒激活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便是蒽环类以及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结论恶性肿瘤如果存在HBV感染现象,则其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以及HBV激活现象,此外,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蒽环类以及激素类药物的使用。

    • 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5(12).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76例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45.47±7.16)岁,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脑外伤脑出血方法治疗,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详细记录术后患者产生的并发症及病死情况,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以及病死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检测P21、P53、HSP70在食道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5(12).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P21、P53、HSP70检测在食道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积极探讨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食道癌、40例食道良性增生性疾病及20例正常食管组织者,分别取患者病理切片进行HE染色,病理切片中P21、P53、HSP70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结果 HSP70在食道癌组织中表达量低于癌前病变组织,癌前病变组织表达量较正常组织更低,P53和P21在食道癌组织中表达量高于癌前病变组织,癌前组织组织又高于正常组织(P<0.05);食道癌分化程度越高,P21和P53表达水平越高,HSP70表达水平越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检测P21、P53、HSP70等指标的表达,与食道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为食道癌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微波消融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2015(1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微波消融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观察组55例行TACE联合微波消融(PMCT)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缓解率74.5%明显大于对照组41.8%(P<0.05);随访2年,观察组1、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MCT+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显著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而不增加毒副反应。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2015(1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在无痛人工流产中应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间接诊的择期施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90例孕妇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孕妇单纯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研究组孕妇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和对比两组孕妇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孕妇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的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体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三维磁共振成像(3D-MRI)技术在显示胎儿体表正常解剖和先天畸形方面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5(12).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成像(3D-MRI)技术在显示胎儿体表正常解剖和先天畸形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孕妇行产前超生(US)检查和磁共振(MRI)检查,胎儿尸检及出生后随访证实体表畸形有52例,共56处。MR扫描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磁共振胎儿水成像扫描用厚层重T2加权成像,3D-MRI采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 FIESTA)序列进行,并且对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MR仿真内窥镜(MRVE)等三维后处理分析。将3D-US、2D-MRI、3D-MRI的诊断结果与尸检及随访结果相比较。结果 3D-MRI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敏感度为92.86%,2D-MRI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敏感度为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US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敏感度为94.64%,和3D-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MRI技术在显示胎儿体表正常解剖和先天畸形方面优于2D-MRI,并且图像视野比3D-US宽阔,分辨率高,是3D-US技术的有效补充。

    • 耳穴贴敷配合乳房按摩对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作用

      2015(12).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王不留行籽耳穴贴敷配合乳房按摩对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提早泌乳初始时间,提高泌乳量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2-8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51例,采用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方法,分为观察组76例与对照组75例。对照组按产后护理常规护理及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王不留行籽耳穴贴敷配合乳房按摩。结果观察组在泌乳初始时间,泌乳量,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王不留行籽耳穴贴敷配合乳房按摩对提早产后泌乳初始时间,提高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率有重要作用。

    • 奥美拉唑联合芨芍愈疡汤在慢性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5(1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联合芨芍愈疡汤治疗慢性胃溃疡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溃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芨芍愈疡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不良反应恶心、腹痛、胀气和黑便等指标均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不良反应改善需要的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两组综合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芨芍愈疡汤治疗慢性胃溃疡,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结核分枝杆菌PCR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研究

      2015(12).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PCR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采用结核分枝杆菌PCR检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的准确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检测阳性率为74.41%,对照组患者检测阳性率为46.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健康人进行阴性检测比较时发现,研究组检测阴性率为93.33%,对照组检测阴性率为8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菌阴肺结核的患者采用PCR检测的效果较为准确,对于疾病检测指标较为明显,能够对菌阴肺结核患者的早日治疗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减少误诊的可能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栓塞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效果

      2015(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栓塞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我院诊治的20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入选者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患者进行胸部X线片及心动脉造影检查,分析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栓塞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200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阳性率为83%,显著高于胸片X线片阳性率为70%(P<0.05);心动脉造影阳性率为100%,显著高于胸部X线片和超声心动图(P<0.05);200例患者血栓主要出现在肺动脉主干以及左右肺动脉近端;8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表现为三尖瓣返流,速度>2.5 m/s。2例肺动脉主干内出现血栓阻塞。结论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确诊率,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经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12).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经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和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无死亡病例,反流性胆管炎对症处理后得到控制。结论针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虽手术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但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加快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彩超筛查对诊断中孕期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价值

      2015(1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筛查对诊断中孕期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2 800例胎儿,通过彩超对18~28周的胎儿心脏进行筛查。观察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和三血管气管切面等。结果 2 800例胎儿中检查出心脏畸形胎儿32例,室间隔缺损12例,法洛四联症4例,左心发育不良5例,右室发育不良3例,单心房2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主动脉缩窄2例,主动脉弓离断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右室双出口1例。结论彩超筛查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筛查出中孕期胎儿心脏畸形,并控制胎儿出生的缺陷率,临床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 Cook球囊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孕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观察

      2015(12).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对足月且羊水偏少的孕妇使用Cook球囊联合缩宫素的临床疗效和原因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足月羊水偏少孕妇随机分为Cook双球囊联合缩宫素引产组和缩宫素引产组两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羊水指数、宫颈Bishop评分变化、第一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等,以判定两种引产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结果引产后,Cook双球囊联合缩宫素引产组和缩宫素引产组的宫颈Bishop评分及宫颈成熟率均显著提高,而前者对比后者宫颈成熟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第一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前者产程时间更短,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后者。但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后出血量这两项指标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ook双球囊联合缩宫素方案,在足月羊水偏少引产的过程中提高了安全性,利于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 小儿隐睾症148例手术治疗体会

      2015(12).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隐睾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隐睾症患儿148例,将其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并对患儿的临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手术效果并无明显差异(P>0.05),微创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均优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一种有效的小儿隐睾症治疗方案,其中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均可有效治疗患儿,临床应使患儿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促进患儿的及早康复。

    • 早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2015(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自2012年5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7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降温、抗病毒和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在早期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平均体温消退时间、平均食欲改善时间、平均精神症状改善进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4个指标,分析探讨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时早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平均体温消退时间、平均食欲改善情况时间、平均精神症状改善进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时早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具有症状恢复快、出院时间缩短等优势,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研究

      2015(1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74例经手术证实为肠梗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4例肠梗阻患者均行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比较观察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性。结果使用CT检查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98.64%,腹部X线平片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9.18%,使用CT扫描诊断肠梗阻部位、类型以及病因等均明显优于使用腹部X线平片检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中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检查,并且在判断肠梗阻类型、部位以及病因等方面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诊断,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经阴道彩超检测逼尿肌厚度诊断女性膀胱过度综合征

      2015(1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在诊断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女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9例25~65岁OAB已婚女性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问卷表(OABSS)的评分结果将其分为轻度组(n=35)、中度组(n=32)和重度组(n=32)等三个亚组;将同期入院体检的90例健康已婚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予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在年龄、OABSS评分、逼尿肌厚度(DWT)等一般资料的差异,将DWT代入工作特征曲线(ROC)中进行分析,计算出DWT对诊断OAB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临界值。结果 1四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三个亚组患者OABSS评分及DWT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三个亚组中,轻度组OABSS评分及DWT检测结果均为三组最低,重度组则为三组最高(P<0.05);2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其AUC值为(1.6±0.3),当DWT≥2.5 mm时,敏感性为33.0%,特异性为100.0%。结论经阴道彩超检测DWT诊断女性OAB具有安全、无创、操作便利等优势,患者接受度较高,对节省诊疗时间、提高诊疗效率与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小儿肺炎血清锌水平变化的检测意义

      2015(12).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肺炎血清锌水平及相关微量元素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4年10月56例小儿肺炎者为肺炎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正常组,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两组钙、锌、镁、铁、铜含量,分析各微量元素,尤其是锌含量对小儿肺炎的临床价值。结果肺炎组与正常组钙、镁、铜元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锌、铁分别为(19.52±3.16)μmol/L、(12.03±5.84)μmol/L显著低于正常组(21.55±2.63)μmol/L、(17.64±2.62)μmol/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者微量元素锌、铁可发生异常降低,微量元素检测可作为小儿肺炎的诊治的观察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骨龄测定在身材矮小儿童中的应用及意义

      2015(12).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骨龄测定在身材矮小儿童中的应用方法及其意义展开探讨。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体检的370例身材矮小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CHN法对其进行骨龄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该组儿童经骨龄测定,134例骨龄正常,75例早熟,161例晚熟。矮小患儿病因主要为:生长激素缺乏67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5例,性早熟7例,黏多糖病1例,Turner综合征9例,软骨发育不良2例,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42例,家族性矮小68例,小于胎龄儿25例,特发性矮小133例。结论在评估儿童生长发育以及诊治儿科内分泌疾病过程中,骨龄测定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对于骨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骨龄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情况等,还需临床展开更进一步的探究。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崩漏150例

      2015(12).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150例崩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015年1月对300例崩漏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宫血宁胶囊治疗,实验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64,P<0.05)。结论对崩漏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皮穿支变异的小腿内侧岛状皮瓣在前足损伤中的应用

      2015(1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皮穿支变异的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手术治疗方法与技巧。方法按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常规设计,切取时发现皮穿支变异,经重新设计原皮瓣为倒水滴状皮瓣或为蝌蚪状皮瓣,使进入皮瓣的皮穿支位置合适,血管蒂转位点向内踝远端分离,无张力修复前足。结果该组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3年下肢功能、外观改善满意。结论术前术者对该皮瓣有充分思想准备,在皮瓣设计切取时考虑到胫后动脉皮穿支变异的可能性存在,术中可根据皮穿支进入皮瓣位置重新调整原皮瓣及血管蒂转位点,以达到顺利移植成活的目的。

    • 综合性护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双管引流的应用

      2015(12).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双管引流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应用双管引流的50例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综合性护理措施,比较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的评分均高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双管引流予以综合性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探讨TPPA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应用在梅毒诊断中的有效性

      2015(1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TPPA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应用在梅毒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5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的98例梅毒患者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ELISA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测,观察组采用TPPA的方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测,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ELISA和TPPA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LISA和TPPA的假阳性率均为23.43%、2.430%;ELISA的假阴性率为2.43%,总阳性率为90.57%;TPPA的假阴性率为0,总阳性率为100%。如果把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作为梅毒螺旋体检测的标准,对照组TPPA的敏感度为93.76%,观察组TPPA的敏感度为97.43%。结论通过TPPA和ELISA在梅毒诊断中,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的特异性要比酶联免疫吸附法好,而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敏感度要比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高。只有通过TPPA和ELISA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结合起来,才可以有效防止误诊、漏检,还有良好的重复性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区域穿刺与扣眼穿刺对动脉内瘘血管瘤形成的影响对比研究

      2015(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讨论区域穿刺以及扣眼穿刺对动脉内瘘血管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影响,同时选择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于我院住院观察的动静脉内瘘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80例,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区域穿刺组和扣眼穿刺组,每组40例。治疗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重复循环值、血栓形成及血管瘤形成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区域组相比扣眼组血管狭窄、重复循环值、血栓形成及血管瘤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区域穿刺组法相比较,扣眼穿刺法造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几率明显降低,故临床中可优先选择。

    • 非心脏手术中应用临时起搏器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12).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在非心脏手术中推行临时起搏器植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5月我院接收的68例外科手术患者(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作为该研究对象,按照分层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于术前4 h或术前1 d行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对照组未行临时起搏器安置,详细分析临时起搏器工作状况,并对比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存在双束支阻滞、Ⅱ°AVB、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起搏器工作状态相对较多,而并发冠心病、扩心病时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相对较高;实验组心输出量、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脏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心脏手术中推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治疗,对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手术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临床分析

      2015(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8月52例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情况和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卵巢功能相关指标检测,评价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患者均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诊断相符;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63.7±21.1)min,平均出血量(74.7±19.5)m L,肛门平均排气时间(23.2±10.6)h;平均住院时间(3.8±1.2)d。无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无1例肉芽肿和腹膜假粘液瘤。术后6个月患者实验室检测E2、LH和FSH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超声检测F0、FI、Vo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安全微创,疗效显著,只要严格把握适应证,术中仔细观察,精细操作,止血尽量使用镜下缝合,可确保卵巢功能不受损害。

    • 四手操作配合心理护理在根管治疗术根管预备中的应用分析

      2015(1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四手操作配合心理护理在根管治疗术根管预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需实施根管治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其实施四手操作结合心理护理,对照组则仅实施四手操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根管预备中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中共5例患者重度疼痛,15例患者中度疼痛,80例患者无或轻度疼痛;对照组中共8例患者重度疼痛,40例患者中度疼痛,52例患者无或轻度疼痛,两者对边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四手操作结合心理护理根管治疗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64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对比分析

      2015(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206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的扫描检查,对以上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图像质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低剂量与常规剂量两种扫描方式,其权重CT剂量指数(CTDIw)分别为(1.5±0.5)m Gy和(7.2±0.3)m Gy,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像质量方面相比较,低剂量CT扫描的图像评分为(3.5±0.8)分,常规剂量扫描图像评分为(3.6±0.9)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噪声值相比较,低剂量扫描明显高于常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的诊断结果及其符合率比较,两者具有较好的符合率与一致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并无明显差异,但是低剂量CT扫描可以显著减少患者辐射量,安全性较高,具有良好临床推广价值。

    • 稳心颗粒辩证施治于气虚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5(12).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辩证施治于气虚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应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0 m L加复方丹参针30 m L,静脉滴注治疗,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心功能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TC、LDL-C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SVI、LVEDVI以及LVEF参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宗气下陷、血液瘀滞是形成老年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故升补宗气、活血祛瘀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一个主要方法,使用稳心颗粒对老年冠心病予以辩证论治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 优质护理服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5(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利用抽签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随机分组。D2组(3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服务的方法;D1组(30例,观察组)选择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对比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健康状况及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血液透析患者完成临床护理后,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D1组低于D2组血液透析患者明显(P<0.05)。在健康状况方面,D1组优于D2组血液透析患者(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透析并发症的现象,最终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质量。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家属满意度的的影响

      2015(1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我科近2年共80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组)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满意度达100%,与对照组(并发5例,满意度87.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5(12).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系统化的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1年后的生化指标和治疗依从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1年后,研究组在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 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各项生化指标以及体重控制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研究组干预到6个月和12个月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组内比较发现,对照组干预到12个月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低于干预到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中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各代谢指标,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儿童尿道结石的护理体会

      2015(1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儿童尿道结石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90例尿道结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病症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3)。观察组患儿的病症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8,P=0.00;t=3.02,P=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9%)显著低于对照组(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3)。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儿童尿道结石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儿童尿道结石理想方法。

    • 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分析

      2015(12).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行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1天晨起,术后第1天晨起采集肘静脉血2 m L,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晨起空腹采集外周采集。结果动脉瘤组术前1天,CD3+(65.4±10.9)%,CD4+(41.6±7.7)%,CD8+(31.9±9.4)%,CD4+/CD8+(1.3±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CD3+(46.8±9.4)%,CD4+(30.9±4.8)%,CD8+(35.2±6.3)%,CD4+/CD8+(0.9±0.2),与术前1天比较,CD3+、CD4+、CD4+/CD8+显著下降,CD8+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发生明显变化,存在免疫抑制情况。

    • 评价扁桃体切除术后提早冷疗的护理效果

      2015(1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扁桃体切除术后提早冷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扁桃体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主要在术后提早冷疗的护理,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术后护理,通过对两种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等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3%,对照组总有效率94.11%,通过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疼痛等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扁桃体患者进行切除术后,采用提早冷疗的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及出血量,有利于防止并发症,值得;Inc推广。

    • 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

      2015(12).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454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根据奇偶数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经B超诊断,研究组选用宫腔镜,两组均予以病理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其符合率。结果对照组诊断和病理结果符合率为54.0%,研究组为80.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时操作简便、直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有临床推广价值。

    • 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5(12).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微创治疗是否对子宫肌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子宫肌瘤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通过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则通过腹腔镜微创对比治疗。结果治疗组除术中出血量为(70.8±21.9)m L多于对照组的(50.7±18.3)m L,平均手术时间治疗组为(86.9±12.6)min长于对照组的(65.7±20.3)min,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切口脂肪液化率及住院时间数值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手术时间较开腹长,但能减少患者的切口脂肪液化率以及住院时间,切口小、美观、恢复快,值得在临床应用。

    • 注射用多索茶碱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2015(12).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注射用多索茶碱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4-9月我院64例小儿急性肺炎患儿,以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综合的治疗,观察组加用多索茶碱治疗,每次10 mg,每天1次,静滴,6 d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痊愈率68.75%、好转率25%、无效率6.25%,总有效率93.25%。对照组疗效痊愈率62.5%、好转率18.75%、无效率18.75%,总有效率81.25%。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是(4.23±0.28)d,湿啰音消失时间是(6.83±0.31)d,胸片片状阴影消失时间是(12.27±0.48)d。对照组咳嗽消失时间是(6.37±0.62)d,湿啰音消失时间是(8.39±0.76)d,胸片片状阴影消失时间是(13.72±0.84)d。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索茶碱在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肺炎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特殊护理干预对改善痤疮患者心理状况的探讨

      2015(12).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殊护理干预对改善痤疮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57例痤疮患者,在健康宣教和基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特殊的护理干预,采用SAS量评表、SCL-90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比较特殊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特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情绪较护理前明显减轻,SAS评分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殊护理干预后患者SCL-90自评量表结果显示,抑郁、人际关系、精神病性、恐怖、焦虑、躯体化等相关因子的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相关因子的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痤疮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同时给予特殊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心理状况。

    • 体检中心护理工作的特点及方法分析

      2015(12).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体检中心的护理质量和最大程度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探究给予细节护理的必要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查体的132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研究和探讨不同护理方案下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有显著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中心护理工作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不仅可以增加查体人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而且有助于提高相互之间沟通,值得临床推广。

    • 老年性消化溃疡合并出血80例临床分析

      2015(12).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性消化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特点,为后期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1-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性消化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80例非老年消化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出血原因。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少见,合并脏器疾病以及死亡率更高,出血原因多为服用非甾体药物,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消化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合并出血的原因为服用非甾体药,该病的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威胁较大,应在临床中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 中药面膜配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2015(12).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中药面膜联合氦氖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2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先清洁面部后用中药面膜敷面20 min,清洗之后用氦氖激光照射患部15 min,一周2次,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面膜联合氦氖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2015(12).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及其药理解析。方法该研究的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为医院在2014月7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将其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同时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c Tn I和LDL水平以及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急救护理体会

      2015(12).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我科56例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急救护理,包括氧疗护理、心理护理、气雾剂的使用,以及呼吸机的应用等。结果经住院治疗后,通过精心护理,50例症状好转出院,4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有效及时的护理措施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中至关重要。

    • 多囊卵巢综合征应用二甲双胍联合枸橼酸氯米芬治疗的临床价值评析

      2015(12).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枸橼酸氯米芬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排卵效果的差异性。结果通过研究表明,治疗组患者的成熟卵泡数量、排卵效果以及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其排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48例治疗体会

      2015(1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10月我科共收治48例乳腺癌患者,采取美兰染色SLNB+术中超声,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术中冰冻切片。结果 44例成功行SLNB,成功率91.6%,术中冰冻切片发现5例SLN癌转移,4例未蓝染,行进一步腋淋巴结清扫术。结论美兰染色SLNB成功率较高、安全、价廉,前哨淋巴结状况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有重要预示价值,术中淋巴结彩超可增加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率。

    • 改进型无痛胃镜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2015(12).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改进型无痛胃镜护理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9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改进型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程度、检查过程中的临床反应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检查时间、检查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将其胃镜检查患者的焦虑程度,对于胃镜检查在临床的进一步扩大使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复方硫酸亚铁性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临床效果分析

      2015(12).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复方硫酸亚铁性对妊娠合并缺血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妇,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硫酸亚铁联合维生素C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硫酸亚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孕妇经治疗后,其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妇采用复方硫酸亚铁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早期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

      2015(12).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2011年7月-2013年6月期间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行动静脉内瘘术,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早期护理干预(24 h内),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内瘘使用寿命。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28.33%)(P<0.05);观察组内瘘使用寿命为(56.8±2.9)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0.2±2.6)个月(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

    • 探究静脉输液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的临床应用

      2015(1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静脉输液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102例住院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1例。观察组静脉输液患者行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对照组静脉输液患者行拔针时机常规流程,对比两组输液患者拔针后的输液瓶及输液管内残留液体量。结果观察组输液患者行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残留液体量为(1.93±0.46)m L,对照组输液患者行拔针常规流程,残留液体量为(10.42±1.95)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操作简单可行,避免了药物的浪费,输液剂量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避免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 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2015(1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童的保健护理中,施行健康教育模式的作用及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收治的患儿28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40例,观察组148例。对照组在护理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儿童保健的护理中施行健康教育模式。待患儿出院前,选取两组患儿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填写对于护理的总体评价,记录两组患儿出现的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家长对于护理的总体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于两组患儿的出现常见病症情况,观察组情况要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儿童的保健护理中至关重要,对于患儿身体的恢复,心理健康的完善等都有较好的结果,应用前景广泛,适合在临床中推广。

    •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彩超诊断及临床分析

      2015(12).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彩超诊断的相关临床资料。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超检查,从而分析探究其血流状况,同时对病灶的大小与流速和阻力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胆囊癌的血流主要为Ⅲ级,胆囊腺癌的病灶检查显示其最大血流速度平均值为42.1 cm/s,以35cm/s为胆囊恶性肿瘤的判断标准,则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91.3%,同时检查显示病灶内的最大血流速度以及阻力指数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结论在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彩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同时结合相关资料能够对病灶有更全面的认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检查结果分析

      2015(12).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分析和研究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检查的结果,为后续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曾收治的94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头颅CT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 94例患儿中,CT表现异常的有64例,约占总数的68.1%。结论采用头颅CT检查有助于促进脑性瘫痪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口腔修复法治疗32例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12).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口腔修复法对先天性缺牙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治疗的先天性缺牙患者32例,均采用口腔修复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咀嚼功能与语言功能。结果 32例患者中有30例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75%。治疗后患者的咀嚼功能评分与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修复疗法对先天缺牙患者的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解决患者缺牙问题,而且治疗时间不长,患者满意度高。

    • 脑瘫并语言障碍患儿小组语言训练的效果观察

      2015(12).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采用小组语言训练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77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儿实行专业的护患一对一语言训练,观察组患儿实行小组语言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构音障碍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6%,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小组语言训练应用于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构音障碍,训练效果良好,应用价值高。

    • 心绞痛患者心电图avR、V_1导联ST段抬高对冠脉左主干病变的预测

      2015(12).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心电图av R、V1导联ST段抬高对冠脉左主干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心电图av R、V1导联ST段的变化将4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17例)和ST段正常组(2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阴性、狭窄程度、血管狭窄部位与av R导联ST段抬高的关系。结果 av R、V1导联ST段抬高对左主干病变阳性的预测价值为70.00%(28/40)。若将患者左主干和前降支近段结合,其阳性预测价值为87.50%(35/40);敏感性为95.00%(38/40);假阳性为5.00%(2/40)。结论 av R、V1导联ST段抬高是预测病变相关血管、评价估计患者危险性的简便方法。因此,av R、V1导联ST段抬高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和预测作用。

    • 三柱分型理论在尺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15(12).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依据三柱分型理论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根据三柱分型理论,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72例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分型予以相应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治疗,术后随访以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个月,全部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周。未见感染及畸形愈合病例,未见内固定断裂病例。采用Cooney评分,其中优54例、良12例、可8例、差0例。结论桡骨远端骨折三柱理论,能够让医生对桡骨远端骨折有更深刻的认识,能有效指导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的选择,从而提高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疗效。

    • 研究闭合复位与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82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2015(1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胫骨平台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5年抢救的同意接受研究的16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闭合复位实践于82例观察组,开放性整复钢板内固定实践于82例对照组,对比实践效果。结果对照组接受开放性整复钢板内固定,开放性整复钢板内固定的有效率为80.49%。观察组接受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闭合复位后,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的有效率为97.56%。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案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对照组复发率为7.32%,观察组复发率为1.22%。两组治疗方案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复发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当属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及稳定性分析

      2015(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其稳定性。方法选取我院33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影像学检查,对比患者各项软组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鼻唇角、上下唇倾角、H角、Z角UL、Z角LL、上下唇基角、面型角以及全面凸角和软组织面角等多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经治疗后随访调查发现,患者复发率为6.1%。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随体位改变的波动探讨及临床意义

      2015(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随体位改变的波动,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43例共54眼原发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检测其初坐位(1次)、平卧位(3次)、终坐位(3次)眼压,以5 mm Hg分界,将患者按眼压极差划分为高波动组和低波动组,对比两组术前HPA分期及术后AGIS评分。结果 1患眼眼压均表现为卧位高、初坐位次之、终坐位最低趋势,不同体位检测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体位各统计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2极差高波动组HPA分期多为中晚期、术后AGIS评分更高,与低波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后,体位改变可导致眼压波动,且此波动有助于反映患者预后,对指导术后眼压控制具有一定意义。

    • ICU重症患者分级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5(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ICU重症患者采取分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ICU收治的170例重症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85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并发症情况,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实验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1例(1.18%),对照组并发症9例(10.59%),两组总并发症率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程度为72.94%(62/85),实验组满意率为97.64%(83/8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方法认可度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U重症患者采取分级护理护理效果良好,可很好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状况,降低并发生率,且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细胞阳性的临床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分析

      2015(12).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及该指标对患者预后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子宫内膜癌疾病的患者62例,对抽样研究对象进行腹腔细胞学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研究对象不同病理学指标间的腹腔细胞学阳性率情况和两组研究对象在3年以内的存活率。结果在62例抽样研究对象中,有8例研究对象的腹腔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阳性率水平达到13.3%。有子功能高危因素和子宫外转移危险因素的患者腹腔细胞学阳性率明显高于无上述因素的患者;研究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后3年内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子宫内膜癌疾病患者的腹腔细胞学检测结果阳性,与子宫内高危因素和子宫外转移因素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该项检查阳性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对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评分、DAI评分的影响

      2015(12).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对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评分、DAI评分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78例轻、中度UC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8例和40例,前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后者在前者基础上给予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I)。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降低百分比为(67.120±17.430)%,对照组为(45.640±16.760)%,前者疗效好于后者;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DAI评分降低为(4.100±0.977)分,优于对照组的(2.300±0.920)分,差异显著。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能够显著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

      2015(12).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方法该研究选择我院血液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4例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不抗凝外周血做血涂片实施血液寄生虫、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数量和形态检查,同时实施血液生化和血液学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患者,接受其他相关检查,能够准确检出和诊断疾病,误诊率为55.4%。结论通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实施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有助于血象异常患者的筛选,对于疑似患者,则可通过显微镜及其他检查,降低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率和漏诊率。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护理体会

      2015(12).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护理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科住院行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12例,进行术后监护及护理,加强健康宣教,注重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尽早处理。结果经医务及护理人员治疗及护理后,所有LC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6.5 d。结论加强术后监护及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尽早处理,科学合理饮食,注重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对促进LC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对提高LC术痊愈率、安全性有很好补充作用。

    • 宫腔镜电切手术用于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治疗分析

      2015(12).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2例子宫内膜息肉所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刮宫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术后息肉残留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息肉残留率和复发率,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探索广东惠州市各年龄段健康体检心电图对比分析研究

      2015(12).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广东惠州市不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心电图表现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广东惠州市年龄20~80岁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240例,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6组,每组40例,分析对比各年龄段心电图检查结果情况。结果对不同年龄段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结果提示不同年龄段组间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大心电图异常比例增大,其中71~80岁心电图异常比例20.0%,61~70岁心电图异常比例20.0%,51~60岁心电图异常比例15.0%,41~50岁心电图异常比例12.5%,31~40岁心电图异常比例7.5%,21~30岁心电图异常比例2.5%。另一方面对男女体检者心电图异常比较,其中男性心电图异常比例为19.37%,女性为5.4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年龄超过40岁者应该给予重视心电图检查频率,尤其是男性检查者,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心血管疾病。

    • 2012-2014年深圳市光明新区水痘的流行病学分析

      2015(12).

      摘要 (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2012-2014年深圳市光明新区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水痘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光明新区统计报告的2012-2014年水痘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共报告水痘1 484例,无1例死亡,年平均发病率为85.8人次/10万,各年度水痘的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三年中全年具有发病,且多集中于11月份至次年1月份,4~6月份;水痘发生率具有性别差异,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发病多集中于11岁以下的儿童,约占发患者数的58.6%。结论水痘的高发区是儿童聚集的学校及托幼机构等,水痘的高发时间为4~6月份及11月份至次年1月份与学校开学时间一致,控制水痘疫情的发生应加大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的科学管理,同时应加强对水痘疫情的监测及预警措施,对水痘比例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从而做到有效控制疫情。

    •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放射性肠炎

      2015(1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析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放射性肠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4 d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味对放射性肠炎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小儿脊柱和脊髓先天性疾病联合应用MSCT及MRI诊断价值

      2015(1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脊柱和脊髓先天性疾病联合应用MSCT及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诊治的64例小儿脊柱和脊髓先天性疾病临床资料,按照患儿病例号单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儿采用单项MRI检测,研究组32例患儿采用MSCT及MRI联合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疾病检测及评价情况。结果研究组确诊率100.00%高于对照组50.00%,且漏诊及误诊率为0均低于对照组18.75%、3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脊柱和脊髓先天性疾病应用MSCT及MRI联合检测具有积极诊断价值,较中肯评价疾病情况,可为患儿临床治疗方案的正确拟定提供科学参考。

    • 黄柏合剂湿敷配合耳穴治疗玫瑰糠疹血热风盛证100例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5(12).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黄柏合剂湿敷配合耳穴治疗玫瑰糠疹血热风盛证100例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中医辨证符合血热风盛证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自拟黄柏合剂湿敷,每天3次局部外用,配合耳穴,对照组予以西替利嗪片10 mg,每天1次睡前口服,维生素C 0.2 d 3次口服,7 d为1疗程。结果治疗7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柏合剂湿敷配合耳穴治疗对玫瑰糠疹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5(1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实施剖宫产手术出现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患者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2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缩宫素+米索前列醇治疗,试验组给予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出血量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0.32%)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1.61%)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剖宫产过程中出血量(623.5±101.7)m L及产后24 h出血量(210.2±45.1)m L与对照组患者产中出血量(986.6±215.6)m L、产后出血量(313.4±87.5)m L相比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2015(1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采用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大动作、适应性、精细动作、社交与语言等发育诊断量表中各能区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各能区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儿发育商优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智力低下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治疗中,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可对患儿各项功能发育发挥促进作用,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Paxillin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2015(12).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paxillin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免疫组化法检测NCE(正常宫颈上皮)、CIN(宫颈上皮内瘤变)与SCC(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axillin蛋白(桩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并检测Ki-67标记的PI(增值指数)以及CD34标记的MVD(微血管密度)。结果 SCC组桩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NCE及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以及CD34标记的桩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中,一般表达在棕黄色宫颈上皮细胞膜中;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一般表达在棕黄色异型细胞膜或细胞质中;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一般表达在棕黄色癌细胞膜或细胞质中。结论 paxillin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均有一定关系,是造成预后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观察

      2015(12).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操作方法、治疗结果等,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 31例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均成功完成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其中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0.97%(22例),穿刺部位大多位于右肝管22例(70.97%),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并发症总发生率仅为6.45%(2例)。结论对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前实施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处理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心电图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

      2015(12).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ECG)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3例确诊的肺栓塞患者,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 43例肺栓塞患者中42例(97.7%)出现ECG变化,给予患者采用溶栓抗凝治疗后,2例死亡,其他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采用心电图诊断肺栓塞患者,可早期明确诊断疾病,提高预后效果。

    • 产科出血的临床探讨

      2015(12).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120例产妇,分析其出血原因。结果在产科出血的120例孕产妇中,阴道分娩56例,剖宫产64例,其中流产11例,占18.33%;异位妊娠9例,占7.5%;前置胎盘1例,占0.83%;胎盘早剥3例,占2.5%;子宫收缩乏力47例,占39.17%。胎盘因素23例,占19.17%。软产道裂伤14例,占11.67%;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0.83%。对比阴道分娩和剖宫产,胎盘因素尤其是胎盘粘连或者胎盘粘连合并宫缩乏力,剖宫产的比例为43/64,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的2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出血的因素不仅要从病理因素上考虑,更应该加强对孕妇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不可忽视孕产妇的产检和护理观察,以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

    • 瑞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

      2015(12).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单纯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瑞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降压起效时患者的心率、降压起效后30 min的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患者的心率不会出现反射性增快,且患者苏醒较快,降压效果较为理想。

    • 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临床分析

      2015(1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中采用小剂量多巴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小剂量多巴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比较,患儿血Cr、血BUN水平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Cr和血BUN水平比较,观察组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87%,明显优于对照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 双能量CT全肝灌注成像在肝硬化中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15(12).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双能量CT全肝灌注成像在诊断肝硬化中的价值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科80例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作为硬化组,80例患者的Child-Pugh分级:A级33例、B级31例、C级16例。选取80例无肝硬化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通过双能量CT进行GSI三期增强扫描检查硬化组与对照组的肝脏情况,采用碘帕醇作为增强剂,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血流量(THBF)。对比不同分级的患者肝左叶、右叶、尾状叶动脉期和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门脉主干的静脉期化标准化碘浓度。结果根据双能量CT的检查结果可知,硬化组患者的HAP为(0.83±0.31)m L/(min·ml)明显高于健康组的(0.21±0.08)m L/(min·ml),而PVP和THBF则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的动脉期碘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的门静脉主干的碘浓度比有明显变化,A级高、C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量CT全肝灌注在诊断肝硬化中具有一定优势,且能通过多点多参数分析帮助临床医生对肝硬化的程度进行判断,有助于下一步的治疗。

    • 探析播散型水痘患者的护理对策

      2015(12).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播散型水痘在临床上的具体护理对策。方法择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入院并被确诊为播散型水痘的患者30例,观察临床护理效果,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我院对30例患者均行以抗感染治疗,并根据病情的轻重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0例患者均病愈。结论医护人员的多方位护理可以提高播散型水痘的痊愈率,实时关注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可以提高该病症的治疗效果。

    • 不同人群膳食营养教育作用分析

      2015(12).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人群开展膳食营养教育的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面向我市人群展开膳食营养教育,并与开展膳食营养教育前不同人群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展开对比。结果实施膳食营养教育之后,小学生、中学生、成年人及老年人膳食指南知识知晓率、每天吃早餐比例、每日锻炼时间高于1 h比例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面向大众实施膳食营养教育,有利于不同人群膳食营养知识的提高及健康行为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社区脂肪肝患者血脂水平与超声诊断结果的对照分析

      2015(12).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社区脂肪肝患者超声诊断结果,分析脂肪肝与血脂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4月某社区接收的参加社区健康体检的92例居民为该次调查对象,留取空腹静脉血,行血脂水平测定;并应用深圳迈瑞DC-6型超声诊断仪,经腹部超声检查肝脏,行脂肪肝检测,并将调查对象划分为脂肪肝组和健康对照组两组,观察两组血脂水平。结果 92例社区居民中共检出脂肪肝43例,检出率为46.73%;无脂肪肝者(健康体检者)49例,占53.26%。脂肪肝组TG、TC、LDL-C水平(mmol/L:5.27±0.77 vs 4.37±0.72;4.34±1.20 vs 2.22±0.67;4.34±1.01 vs 3.24±0.86)均较非脂肪肝组高,HDL-C水平(mmol/L:1.31±0.51 vs 1.86±0.36)较非脂肪肝组低,且TG、TC、LDL-C异常率(74.41%vs32.65%;41.86%vs 14.28%;55.81%vs 28.57%)均较非脂肪肝组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结合血脂异常状况能有效指导脂肪肝诊断,临床须引起重视。

    • 晚期胃癌和残胃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与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2015(12).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晚期胃癌和残胃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与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0例晚期胃癌和残胃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100例晚期胃癌和残胃癌肿瘤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100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时间。结果 100例晚期胃癌和残胃癌肿瘤患者的显著改善50例,占50.00%;改善45例,占45.00%;未改善5例,占5.00%,与研究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介入治疗晚期胃癌和残胃癌肿瘤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并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2015(1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掌握支原体耐药性,提高泌尿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曾接收的5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00例患者中,有260例患者宫颈分泌物表现为支原体阳性,阳性率为52.0%,从药敏实验结果发现,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其次是氧氟沙星。结论对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实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耐药性的影响,提高治疗效果,应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 慢性宫颈炎发病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15(12).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病因素和相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15例经临床检查得以确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115例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凭借临床病例对照法对慢性宫颈炎的致病因素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在临床上,慢性宫颈炎患者的症状主要是宫颈肥大或糜烂;而慢性宫颈炎的致病因素主要是宫内放置节育器、高负荷的工作状态、性伴侣数量较多、既往存在性传播疾病史、既往存在盆腔炎病史以及不洁性生活等。结论在慢性宫颈炎的发病过程中可存在多种危险因素,需要及时地应用有效的对策,以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该病症的发生。

    • 评估PCT联合血气分析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风险预测的意义

      2015(1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评估血浆降钙素原(PCT)联合血气分析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风险预测的意义。方法择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诊疗的急性发作患者36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的3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作为参照组。结果研究组的PCT、PCO2、PO2、SO2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评估PCT联合血气分析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风险预测有重要的意义,应用价值高。

    • Ⅲ级系统胎儿产前超声筛查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

      2015(12).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Ⅲ级系统胎儿产前超声筛查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入院的孕妇62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Ⅲ级系统胎儿产前超声筛查及Ⅱ级、Ⅰ级系统胎儿产前超声筛查。结果629例孕妇最终确诊为怀有畸形胎儿33例,其中Ⅲ级系统胎儿产前超声筛查为阳性占比93.94%(31例);Ⅱ级、Ⅰ级系统胎儿产前超声筛查之和检出为阳性占比75.76%(25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级系统胎儿产前超声筛查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高,阳性检出率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开腹与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比较

      2015(1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导乐陪伴对分娩的影响及应用价值评析

      2015(12).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导乐陪伴对分娩的影响及应用价值的评析,并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分娩方式分娩,实验组进行导乐陪伴的分娩方式分娩。结果与对照组产妇情况对比,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更高,分娩总产程更短,且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方式能有效地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满意度,降低分娩总产程,值得临床推广。

    • 急诊护理团队综合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5(12).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团队综合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013年1-12月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1-12月给予护理团队综合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急诊科停留时间、患者满意率、院内AMI复发率、院内再行PCI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急诊科停留时间(18.26±5.78)min,住院时间为(10.35±4.34)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96.68%,显著高于对照组;院内AMI复发率5.65%,院内再行PCI率7.4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给予护理团队综合干预,可缩短急诊科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 小儿先心术后入住ICU期间的管道护理心得与体会

      2015(12).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先心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中(ICU)期间的管道护理心得与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5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患儿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期间提供管道护理,并对患儿的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患儿在重症监护室期间,患儿气管管道有3例(6%)出现漏气、2例(4%)出现滑管、2例(4%)出现肺炎,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管道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儿先心术的成功率。

    • 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异常的临床分析

      2015(12).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异常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5例,对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观察,了解患者动态心电的异常情况。结果 75例脑卒中患者中有35例出血性卒中患者,4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有54例患者存在着动态心电异常情况,其主要的类型包括ST-T异常、传导阻滞、窦性停博、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等。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动态心电异常情况,需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夫妻间供肾移植术后效果及伦理分析

      2015(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夫妻间供肾肾移植术后的效果及伦理问题。方法统计我移植中心2013年1月-2015年4月实施的135例亲属活体肾移植患者之中选取13例是夫妻关系供肾的病例,13例患者术前均做过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型。结果供受体手术成功率全部100%,均顺利度过围术期,供者均未发生任何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5±1)d,术后8 d时复查血肌酐平均为(87.5±9)μmol/L,供者尿蛋白、血肌酐、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受体除1例发生排斥反应外,其他均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夫妻间供肾移植术后具有较理想的疗效。

    • 负荷量苯巴比妥联合持续静脉滴注地西泮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效果观察

      2015(12).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对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前景。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破伤风新生儿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其余治疗相同的情况下,给予实验组患儿负荷量苯巴比妥肌肉注射,并联合静脉滴注地西泮抗惊厥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抗惊厥治疗,交替使用肌肉注射苯巴比妥和静脉注射安定。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痉挛时间和住院时间来判断疗效。结果接受了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的实验组住院时间和痉挛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的方法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2015(12).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给予护理干预,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利用抽签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随机分为B1组(观察组)和B2组(对照组)。B1组55例患者选择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B2组55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干预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健康知识评分、血压控制患者例数以及用药依从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所有老年高血压完成干预后,在健康知识评分、血压控制患者例数以及用药依从性几方面,B1组明显优于B2组老年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临床选择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最终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 MSCT在诊断非创伤性急腹症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2015(1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该研究拟对MSCT在诊断非创伤性急腹症患者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为非创伤性急腹症的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受试对象为在2014年9月-2015年6月以非创伤性急腹症来我院门诊或住院部的患者共72例,其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3.0~76.0岁,平均年龄51.2岁。因急性腹痛发作0.3~29.0 h来我院急诊就诊,部分患者主诉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发热、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均行急诊CT扫描。结果 72例患者中,MSCT初诊与临床诊治相符的为67例,其中真阳性患者为52例,真阴性患者为15例,其余5例,其中假阳性患者为3例,假阴性患者为2例。因此敏感度96.3%,特异度为83.3%。结论 MSCT一种是诊断急腹症的高效、迅速、准确的检查手段,对急腹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诊断时要注意结合患者病史,可以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漏诊,同时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

    • 半导体激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

      2015(1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门诊就医的带状疱疹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昔洛韦治疗及对症治疗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半导体激光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后对患者的心理、局部皮损、疼痛及饮食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3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有效率达90.0%;对照组患者治愈20例,有效9例,无效21例,有效率达5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发生后遗神经痛2例(4.0%),对照组15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后遗性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愈率。

    • 综合医院预防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

      2015(12).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所实施的管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评价其院感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我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及前瞻性分析,制定并实施一系列预防干预措施,观察多重耐药菌感染改变情况,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3年2月-2014年2月监测6 962例患者,共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217例,感染发生率为3.11%,经过实施有效预防干预措施,2014年3月-2015年5月共监测7 583例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127例,感染发生率为1.67%。结论找出影响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制定并实施规范化管理及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应用小剂量激素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5(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应用小剂量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小剂量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雌激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激素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康复护理

      2015(12).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6例寰枢椎半脱位患儿行持续枕颌带牵引1~2周,颈托固定2~3周,牵引过程中患儿绝对卧床,维持有效牵引,重视安全管理,加强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46例患儿经牵引后头颈偏斜和颈部疼痛症状消失,头颈部活动正常,X线显示寰枢关节解剖位置恢复正常,3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枕颌带牵引治疗,同时加强与患儿及家属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出院宣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一次性根治术与传统分期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5(12).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一次性根治术与传统分期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肛周脓肿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经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经传统分期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肛周疼痛0级占51.7%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正常占9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脓肿患者经一次性根治术治疗,操作简便,有效降低患者痛苦,恢复肛门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影响采集抗凝血液检验结果的缺陷分析

      2015(1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影响抗凝血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采血时用真空负压管和一次性采血针,对体检人群15 200例静脉采血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46例血液标本不符合要求,再次抽血。从而总结出静脉采集抗凝血的准确方法和影响因素。结果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不规范的技术操作,标本不能及时与抗凝剂均匀混合,血液采集的时间不当,血液标本送检不及时等。结论为了提高对抗凝血液标本采集的成功率,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如对采血人员进行培训、及时送检、严格查对、加强对患者相关知识的宣教等措施。确保送检的血液标本完整可靠,为临床诊断提高可靠的保证和依据。将患者的损失和痛苦减少到最低限度,保证医疗安全。

    • 不同计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12).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随机将86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注400 mg/(kg·d)丙种球蛋白,连用5 d后口服强的松片2 mg/(kg·d),每天3次,共用4~6周;对照组患者给予200 mg/(kg·d)丙种球蛋白,连用5 d,强的松剂量及用法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对应治疗后,平均血小板上升时间、平均止血时间、血小板平均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血小板上升快,达到峰值早,快速控制出血等优点,小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的治疗效果和大剂量接近,更具有高性价比。

    • 宫腔镜诊治对改善有不良孕产史患者再次妊娠结局的作用的相关研究

      2015(1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对改善有不良孕产史患者再次妊娠结局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0月不良孕产史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70例,A组70例患者己作优生相关血液检查及配合其他药物或合并免疫等治疗,全部已通过宫腔镜检查,发现宫颈子宫内膜息肉8例,子宫腔粘连20例,纵膈子宫2例,子宫内膜增生6例,子宫剖宫产疤痕缺损2例,均已给予相应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均已进行试孕;B组70例患者只作优生相关血液检查及药物或合并免疫等治疗,未经宫腔镜检查,即进行试孕。比较A、B二组受孕率、流产率、早产率、宫外孕发生率、总有效率等再次妊娠结局。结果 A组已妊娠35例,其中已足月妊娠20例,流产3例,早产2例,宫外孕1例;B组已妊娠25例,其中已足月妊娠10例,流产6例,早产3例,宫外孕3例。A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对有不良孕产史患者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15(12).

      摘要 (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随机选择9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研究组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结果研究组总临床有效率、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均指标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能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 护理路径在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治疗中应用价值分析

      2015(1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路径,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用药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效果明显,能够缩短患儿溃疡愈合、皮疹消退和体温恢复时间,促进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心理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手术患者疗效的影响

      2015(12).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心理护理措施干预对剖宫产手术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方法护理剖宫产患者。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来我院产科住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120例患者,按照门诊就诊序号排序单双号原则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加上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进行比较,以及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明显缓解;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8例,满意30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96.67%;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9例,满意26例,不满意15例,总满意率75.00%,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讨论剖宫产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消除这种消极心理,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平稳患者情绪有利于生命体征的平稳,增加手术成功性,提高了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及护理体会

      2015(12).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探讨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程度一般较轻,充血性心衰多表现为肺淤血;心脏超声结果显示,患者左心室壁明显增厚,左心室未出现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未出现异常,舒张功能异常。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熟练掌握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给予对症治疗与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率,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护患关系。

    • 微创小切口手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CRP和TNF-α水平的影响

      2015(1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手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小切口组(A组,n=63)和开腹组(B组,n=63)两组。B组予以传统开腹手术方案,A组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方案。比对两组患者术程、切口直径、术中失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差异,记录其治疗前后CRP、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差异。结果 1 A组患者平均术程、切口直径、术中失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2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CRP、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P<0.05);3 A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B组的15.9%(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予以微创小切口疗法,可有效改善其炎症反应,利于缩短治疗时间、节省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 定时模仿早吸吮对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泌乳效果的影响

      2015(12).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定时模仿早吸吮对母婴分离后产妇泌乳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母婴分离产妇以掷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定时模仿早吸吮。观察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的泌乳率、乳汁分泌量。结果实验组母亲产后在24 h内的泌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135,P=0.006);而在48 h和72 h内实验组和对照组泌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产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每天的乳汁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1、0.023)。结论采用定时模仿早吸吮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能有效促进其泌乳,提高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 前置胎盘妊娠结局分析及护理

      2015(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类型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按胎盘位置分为重度组和轻度组,对两组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1重度组初次产前出血孕周及终止妊娠孕周明显少于轻度组(P<0.05)。2两组产前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产前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重度组早产率明显高于轻度组,其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但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4有产前出血的前置胎盘病例其早期诊断孕周、终止妊娠孕周明显小于无产前出血病者(P<0.05)。结论前置胎盘类型和临床表现、产前出血情况与妊娠结局有较大的差异,需在期待治疗中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以尽量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 胸腔镜高清手术视频在胸外科教学中的意义

      2015(12).

      摘要 (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手术教学是胸外科的临床教学的重点之一,传统开胸手术由于切口视野小、操作位置深等原因,再加上局部解剖结构不熟悉,使得同学几乎无法对手术的产生直观的感性认识,临床手术教学效果不佳。通过胸腔镜在胸外科手术中的普遍使用,尤其是高清胸腔镜手术以其清晰手术视野、直观的解剖结构等特点,能有效提升学生对胸腔内及纵膈解剖和手术的认识,改善了胸外科临床教学效果。

    • 喜炎平联合病毒唑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疾病的效果

      2015(12).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喜炎平联合病毒唑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4月47例小儿手足口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先后顺序分组。病毒唑组患儿予以病毒唑用药干预,联合用药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予以喜炎平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症状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患儿症状恢复时间和治愈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儿不良反应跟病毒唑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病毒唑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疾病效果显著,与病毒唑单纯用药对比,可更快速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治愈,改善疗效和预后,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肺部感染程度对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影响

      2015(1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程度对无创通气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初次使用无创通气进行治疗有效,且短期内再次治疗失败患者上机前的白细胞计数、体温、气管分泌物、气管吸取物、血气分析等数据,计算出上机前患者肺部感染评分,将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对比,同时将肺部感染评分和上机后Pa CO2、p H改善程度进行分析。将上机后患者无效和有效时的耐受性和无创通气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无创通气无效和有效的肺部评分,无效时明显大于有效时。肺部评分<7分时,无创通气良好;肺部评分>7分时,无创通气无效。肺部评分=7分时,有效10例,无效1例。比较患者无效和有效在上机前的PO2、PCO2、PH无明显差异(P>0.05)。上机后,无效和有效的中断次数及不适比例均有所差异(P<0.05),但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感染程度采用肺部评分进行评定,对预测无创通气的疗效具有很大疗效,肺部评分=7分时,无创通气可取得一定疗效。

    • 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研究

      2015(12).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80例冠心病患者,患者入院次日清晨均采集血液检测血清尿酸(UA),白蛋白尿<30 mg/min患者分为阴性组,>30 mg/min则分为阳性组,观察两组甘油三酯(TG)水平、总胆固醇(TC)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关系。结果阳性组患者UA、LDL-C、TG水平均高于阴性组,HDL-C水平则低于阴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酸为冠心病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经检测后,白蛋白尿与血清尿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血清尿酸是造成冠心病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一个危险因素,在临床中需予以重视。

    • 检验前中后质量控制在检验结果互认中的应用分析

      2015(1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质量控制在检验前中后期的不同作用,观察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互认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3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85例,对他们的检验用不同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更好的质量控制之后,其检验结果的重现性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合理规范的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保障检验结果互认的可实施性。

    • 腹腔镜与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对比分析

      2015(1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行开腹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数、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是一个可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并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疼痛管理干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头痛控制中的应用

      2015(12).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头痛控制中使用疼痛管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包括吸氧、降低颅内压、抗感染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使用疼痛管理干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管理的效果和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疼痛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患者在接受疼痛管理干预后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疼痛挂历干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头痛控制中的干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5(12).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皮疹消退及痊愈时间等。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40/50)、96.00%(48/50);干预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和痊愈时间分别为(5.3±1.6)d、(12.2±3.6)d;干预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和痊愈时间分别为(3.2±1.2)d、(8.2±2.3)d;干预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和痊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可显著改善临床疗效,缩短病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思想的应用

      2015(12).

      摘要 (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循证医学思想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7-9月我院的心内科实习生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习生进行传统教学,观察组实习生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进行教育,对比两组实习生在我科实习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同时调查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满意度8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34/5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结合循证医学思想能够显著提升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提升实习生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知识学习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深圳市南山区狂犬病暴露调查分析

      2015(12).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狂犬病暴露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区2014年度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数据处置记录共11 277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叙性研究方法对质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南山区狂犬病暴露率为1 025/10万,其中男性5 651例(50.11%),女性5 626例(49.89%),性别构成上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分布方面,15~45岁年龄组最高,有6 856例(60.8%),>45岁年龄组最少,为1 944例(17.2%);伤及部位中上肢最为突出,为6359例(56.4%);致伤动物中犬类最多,占66.4%。结论调查结果显示,普及狂犬病的防治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等尤其是对低龄儿童的教育与保护,加强对犬猫的动物管理,增加免疫覆盖率并妥善处理流浪野猫野犬刻不容缓。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5(12).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探讨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用以指导感染防控工作。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新生儿病房成立至今3年内发生的医院内感染的病例,分析感染部位、主要病原菌、耐药菌情况、结局以及与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2011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1 825例,其中发生医院内感染84例次,感染率4.6%,死亡1例,死亡率0.05%。医院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和结膜炎居多,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最常见的细菌葡萄球菌属,耐药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医院感染与胎龄、出生体重密切相关,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革兰阳性菌是我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管理和防范,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

    • 快速反应小组在医院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思考

      2015(12).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卫生保健组织面临着提高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挑战。研究发现:通过早期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RRT)就是一个这样的干预。快速反应小组是一项倡议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工具。本文探讨快速反应小组在医院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思考。

    •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2015(12).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管理,了解认识手术室工作的重要性,探究手术室医院感染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措施。方法分析手术室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定,加强对手术室工作的管理,从而控制并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结果通过分析手术室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实施相关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有效的控制了手术室医院的感染,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结论加强手术室的管理,强化无菌观念,控制手术室的医院感染,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是保证手术质量的重要措施。

    • 门诊外科护理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研究

      2015(12).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门诊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2014年1月开始,在门诊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绩效考核,对比绩效考核实施前后的基础护理评分、整体护理评分、医院感染评分、病房管理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等。结果绩效考核实施后的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医院感染、危重患者护理、患者满意度、病房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门诊外科护理管理中引入绩效考核,能有效调动起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医院手术室实施日间手术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2015(12).

      摘要 (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手术室实施日间手术模式的流程及管理,并分析医院手术室实施日间手术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我院手术室日间手术的流程和管理方法,并对采用日间手术前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支出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对采用日间手术模式前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采用后手术量不断增加,患者等候入院时间缩短,患者流失现象消失,手术患者医疗时间缩短,费用降低,满足患者的需求,床位的利用率升高,患者满意率提高,医院整体效率提高显著。讨论手术室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既可以增加手术量,提高手术室的临床使用率;又可以缩短患者等候入院和手术的时间,减少患者的流失,缩短手术患者的医疗时间,提高了医院整体的有效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急诊科工作中医疗安全和纠纷问题的探讨

      2015(12).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工作中的医疗安全和纠纷问题。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50例急诊科工作中的医疗纠纷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的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探讨。结果急诊科医疗纠纷原因中,医疗费用问题占14.0%,管理制度问题占10.0%,医患沟通问题占20.0%,医疗技术水平占30.0%,责任心和服务态度问题占26.0%,其他因素占10.0%。急诊科医疗纠纷处理方法中,自行协商占24.0%,有效沟通占48.0%,司法诉讼占16.0%,行政调解占12.0%。结论医院要从自身做起,建立健全医院的管理制度,重视急诊科的管理和内部建设,加强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尽量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 新生儿Abernethy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文献复习(附2例报道)

      2015(12).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对新生儿Abernethy畸形的认识。方法报道2例经影像学或尸解证实的新生儿Abernethy畸形病例,复习相关文献,讨论该病的发生机制,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治疗。结果 Abernethy畸形又称先天性肝外门腔分流(Congenital ex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门静脉系统发育异常而致的畸形,常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脏器的先天畸形。结论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血管造影、腹部CT、核磁共振及腹部血管的超声多普勒等检查。治疗方法应根据畸形的不同类型及病人的情况决定,肝移植是根治Abernethy畸形最终有效方法。

    •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与社区管理现状

      2015(1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致残致死原因。该研究综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分期、早期诊断及社区认知现状,并提出社区管理建议。

    • 产后出血米索前列醇应用的疗效和药理分析

      2015(12).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米索前列醇用于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药理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产妇6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产妇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并对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理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SBP(收缩压)和DBP(舒张压)等血压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采用米索前列醇治疗,可有效缩短产妇产程时间,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稿约

      2015(12).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医学工程》杂志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