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0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及超敏肌钙蛋白T联合检测对心肌缺血诊断价值的研究

      2015(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心肌缺血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超敏肌钙蛋白T(hs-Tn T)水平的变化,研究联合检测IMA及hs-Tn T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组选取2014年间在我院就诊具有胸痛、胸闷等心肌缺血症状患者50例,其中确诊心肌梗死患者35例,对照组为同时期在我院检查的健康人群50名。两组研究对象分别检测IMA、hs-Tn 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对研究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以每2小时1次的频率进行持续跟踪记录。通过两组研究对象指标数据的分析,研究IMA及hs-Tn T对心肌缺血诊断灵敏度、特异性,以及IMA、hs-Tn T水平变化对病情的评估作用。结果研究组IMA、hs-Tn T、CK、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MA灵敏度为66.0%,特异性为45.5%,hs-Tn T灵敏度为26.0%,特异性为84.6%。联合检测IMA及hs-Tn T灵敏度为92.0%,特异性为76.1%。结论联合检测IMA及hs-Tn T水平在心肌缺血发展的整个阶段有利于早期诊断及病情的实时监控,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加速超分割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应用的Meta分析

      2015(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加速超分割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放射损伤的影响。方法制订纳入和排除标准,制订检索词检索中、外文数据库,手工检索及互联网查找;采用χ2检验研究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Meta分析),采用相对危险度为合并效应量的统计指标,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包括1 857例患者。两组2年生存率(P=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生存率(P=0.01)、5年生存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年无病生存率(P=0.17)、2年远处转移率(P=0.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年局部控制率(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度及以上放射性食管炎(P=0.65)、3度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炎(P=0.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度及以上骨髓抑制(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SCLC患者行加速超分割放疗在3年、5年生存率方面略存在优势,提高了2年局部控制率,但2年生存率、无病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均无差异;没有增加3度及以上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炎,但增加了3度及以上骨髓抑制。

    • 局部应用唑来膦酸对兔即刻种植钛螺纹钉骨结合的影响

      2015(1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应用唑来膦酸对兔即刻种植钛螺纹钉骨结合的影响。方法将9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6只)和对照组(3只),拔除上下切牙,实验组(24个)和对照组(12个)拔牙窝内分别填塞载唑来膦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和纳米羟基磷灰石后即刻植入钛螺纹钉。术后4、8、12周分别随机处死实验动物,取上下颌骨标本,行大体观察、骨密度检测、扭矩测试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骨密度分析结果显示在3个时间点,实验组钛螺纹钉周围骨组织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扭矩力学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螺纹钉扭矩峰值平均值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均在12周时达到最大(P<0.05)。结论局部应用唑来膦酸可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增加即刻种植时种植体稳定性,提高了即刻种植成功率。

    • 依诺肝素联合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AMI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2015(11).

      摘要 (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依诺肝素联合瑞替普酶及尿激酶治疗AM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8)与B组(n=47)。A组应用依诺肝素联合瑞替普酶治疗,B组应用依诺肝素联合尿激酶,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与转归情况。结果 A组溶栓30 min血管再通率与B组接近(P>0.05);溶栓60 min、120 min时血管再通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分别为2.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4%,低于B组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RA开通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K-峰值时间、CK-MB峰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高,且溶栓活性高,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为理想溶栓药物,值得借鉴。

    • 体外电场热疗联合按摩、中药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

      2015(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体外电场热疗联合按摩、中药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单纯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4月就诊的128例急性单纯性乳腺炎的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两组,观察组采用体外电场热疗联合按摩、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按摩及中药外敷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68例,痊愈50例,占73.53%,显效及有效15例,占22.06%,总有效率95.59%;对照组治疗60例,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电场热疗机照射联合按摩排乳、中药外敷治疗急性单纯性乳腺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方法及效果观察

      2015(1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临床防治方法及其防治效果。方法对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70例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防治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防治,试验组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药物治疗并进行针对性预防,比较两组防治效果。结果试验组94.3%患者对防治效果给予肯定评价,高于对照组的82.9%(P<0.05);试验组94.3%对防治方法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率较高,手术后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并早期、足量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及时解除合并因素等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处理

      2015(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处理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90例患者进行个体化手术治疗,术后围手术期给予中西结合处理。结果治疗后90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肿瘤切除,切除率为84.4%,围手术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6.7%,术后9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2.2%。结论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给予围手术期中西结合处理利于患者根治,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支气管堵塞器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研究

      2015(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堵塞器单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开胸手术需单肺通气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即麻醉诱导后插入单腔气管导管,然后将支气管堵塞器沿单腔气管导管插入目标肺侧)和B组(麻醉诱导后直接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观察记录两组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外科术野暴露及气道峰压情况。结果 A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而气道峰压较B组低(P<0.05),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堵塞器插管方法简易,插管成功率,而且能满足胸科手术单肺通气要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fFN与宫颈长度联合检测在临床早产预测中的应用

      2015(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胎儿f FN和宫颈长度联合监测对先兆早产孕妇最终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择取2012年12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先兆早产的孕妇106例,取其阴道分泌物制成标本测定f FN,同时借助超声手段探明子宫颈长度,分析联合使用两种方法预测早产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f FN呈现阳性结果且宫颈长度不超过3 cm的患者共有36例,f FN呈现阳性结果且宫颈长度为3 cm及以上的患者共有4例。f FN呈现阴性结果且宫颈长度在3 cm及以上患者有56例,f FN呈现阴性结果且宫颈长度在3 cm以下的患者有10例,f FN呈现阳性结果且宫颈长度不超过3 cm的36例患者在1、2、3周内的分娩率依次是88.89%、91.67%、100.00%;f FN呈现阴性且宫颈长度在3 cm及以上的患者均未出现早产。借助f FN和宫颈长度对早产三周进行联合预测,其敏感性与特异性、阳性与阴性的预测值均为100.00%。结论监测孕妇的f FN含量可以于一定程度上预测早产,若联合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则可以使孕妇先兆早产的检出率与预测率大大提高。

    • 前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5(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前降钙素(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受到细菌感染的新生儿设定为感染组,选择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40例设定为正常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前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正常组新生儿前降钙素为(1.6±0.06)μg/m L,C反应蛋白为(1.0±0.3)mg/L;感染组新生儿前降钙素为(31.3±21.1)μg/m L,C反应蛋白为(46.2±24.8)mg/L;感染组PCT和CRP明显高于正常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析前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可以检测出新生儿的细菌感染情况,作为检测的重要指标及早为新生儿开展治疗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材料桩核冠修复上颌改向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2015(11).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材料桩核修复上颌改向中切牙后牙本质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薄层CT技术、Auto CAD软件相结合,建立上颌中切牙及唇、舌侧分别改向10°后的桩核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斜向100 N加载情况下,对改向后不同材料桩核冠的牙本质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弹性模量桩核材料修复改向上颌中切牙后桩尖区牙本质为应力集中区,随着桩核弹性模量的增加,应力峰值增加。结论临床上进行桩核改向时,在满足临床受力情况下,要选用弹性模量低的桩核材料。

    • 腹腔镜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5(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临床治疗当中,腹腔镜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临床有效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90例,随机均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相关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后期住院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要少,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相比,治疗时间更短,治疗安全性更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双波长复合顶点脉冲技术治疗皮肤光老化的护理

      2015(11).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双波长复合顶点脉冲技术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护理配合。方法采用双波长复合顶点脉冲技术治疗65例皮肤光老化患者,根据不同的皮肤及皮肤光老化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接受2~4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8.5%,37例(56.9%)患者治疗结束后诉轻微疼痛、烧灼感,5例(7.7%)患者术后出现短期的色素沉着,另有1例(1.5%)患者出现复发性单纯疱疹。结论双波长复合顶点脉冲技术治疗皮肤光老化患者的疗效满意,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海淀区2011-2014年度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2015(1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解海淀区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为卫生监督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2014年海淀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6 080名从业人员体检合格率为96.75%,不合格人数13 521名,HAVIgm阳性29例(0.7■)、HEVIgm阳性30例(0.72■)、ALT异常13 443例(3.2%)、结核阳性19例(0.46■)。结论海淀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率较高,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需要常抓不懈,对从业人员每年要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异常,确保公众健康安全。

    • 埋线及穴位贴敷治疗COPD患者的对比疗效分析

      2015(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患分别采用穴位埋线、贴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COPD病患78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埋线组与贴敷组,每组39例。对埋线组病患应用穴位埋线方式进行治疗,对贴敷组病患采用穴位贴敷方式进行治疗。结果贴敷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埋线组要好,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病患采用穴位贴敷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帮助获取到较好的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 78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11).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78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78例患者与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镇痛药使用率均小于开腹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较开腹手术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分析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

      2015(11).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0例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普通手足口病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对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筛选。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3岁、抽搐、意识障碍、颈抵抗、精神差、神经反射障碍、外周血白细胞超过12×109/L、血糖超过9 mmol/L及体温39℃及以上超过3 d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年龄、精神差、神经反射障碍、血糖超过9 mmol/L及体温39℃及以上超过3 d等指标是手足口病恶化的独立性相关因素,能起到早期预警的效果。结论如果高热手足口病患儿年龄<3岁,同时存在神经、精神系统症状,临床医师就需要对其病情加以关注和重视,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从而让临床治愈率得到有效提升。

    •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期体检中的价值

      2015(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期进行检查,探讨其在基层医院早期发现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超声检查的600例新生儿(娩出至生后28 d),分为具临床症状组(A组)新生儿300例和无临床症状组(B组)新生儿300例,患儿均按小儿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并对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进行随访至学龄前期。结果 A组共检出18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和148例简单性先天性心脏病,在随访过程中,部分简单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痊愈;B组检出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和18例简单性先天性心脏,在随访过程中简单性先天性心脏病基本全部痊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及早发现并能鉴别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应成为婴幼儿时期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 肛瘘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探讨

      2015(11).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肛瘘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53例肛瘘手术患者中25例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结果肛瘘手术后复发率为5.52%(25/453),复发危险因素主要为肛瘘位置高低、肛瘘分型以及存在脓液等。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以及肛瘘合并脓液患者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术前准确诊断并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降低术后复发的关键。

    • 耳鼻喉手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分析

      2015(11).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耳鼻喉手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及对应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20例耳鼻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观察组常规应用双氯芬酸钠栓与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治疗,对照组在观察组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分散注意力、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镇痛有效率98.2%,显著高于观察组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镇痛在对耳鼻喉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明显,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镇痛效果,有效促进疾病恢复。

    • 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

      2015(11).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鞘内右美托咪定与鞘内吗啡在剖宫产麻醉中的作用。方法择期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吗啡组、对照组3组。观察麻醉阻滞情况、不良反应情况、新生儿情况及术后镇痛情况。结果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能延长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时间,与吗啡有类似的镇痛作用,而瘙痒、寒战等副作较吗啡组明显减少。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替代吗啡作为鞘内辅助用药。

    • 急性期和非急性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对比

      2015(11).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急性期和非急性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急性期手术组33例,非急性期手术组29例。给予两组患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再出血率以及术中完全夹闭率和预后情况。结果急性期手术组和非急性期手术组患者的术前再出血率分别为3.03%和24.14%,完全夹闭率分别为87.88%和65.52%,两组术前再出血率和完全夹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手术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与非急性期手术组预后情况相近,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急性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对降低患者术前再出血率有积极作用,增加完全夹闭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适合推广应用。

    • 临床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外周血Th17检测的意义分析

      2015(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Th17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6的检测在临床上有效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意义及其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于我院收集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例共41例(其中20例治疗,2例未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及34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7比率,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中IL-17和IL-6的含量,并比较结果。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Th17比率明显增高,血清中IL-17和IL-6的水平也有显著提高。结论 IL-17和IL-6在外周血中的过度表达可能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重要作用。

    • 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2015(11).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提出对策。方法筛选老年痴呆患者109例,进行问卷调查,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患者社会支持度,以老年痴呆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因素分析。结果生命质量评分18~41分、平均(28.5±5.1)分;年龄、文化水平、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婚姻状况、照料者、费用自付比重、社会支持评分、居住情况、智能量表评分,不同等级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归元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负相关)、照料者(正相关,与子女、配偶共同居住)成为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成正相关、照料者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不容乐观,远低于正常人水平;高龄者、陪护人员较少或非至亲者,生命质量不佳。

    • 联合检测PCT与(1,3)-β-D葡聚糖在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2015(11).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联合检测PCT与(1,3)-β-D葡聚糖(BG)在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接收的45例高度疑似真菌感染患者作为深部真菌感染组,选取同期接收的39例疑似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细菌感染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查的48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均行PCT与BG检测,对比各组检测结果。结果深部真菌感染组BG水平较细菌感染组、正常对照组高(P<0.05),细菌感染组B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深部真菌感染组PC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但低于细菌感染组(P<0.05);通过ROC曲线发现,PCT、BG联合检测时敏感度达88.1%,特异度达95.2%,较BG或PCT单独检测高。结论联合检测PCT与(1,3)-β-D葡聚糖(BG)在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能提高诊断准确度及敏感度,对早期深部真菌感染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

      2015(11).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取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EF、FEV1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采取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缓解急性哮喘发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甲氨蝶呤联合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2015(11).

      摘要 (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甲氨蝶呤(MTX)联合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患者给予益赛普(ETA)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各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晨僵时间、ESR(红细胞沉降率)、CRP(C反应蛋白)、RF(类风湿因子)、SJC(关节肿胀数)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TJC(关节压痛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试验组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益赛普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佳,可有效降低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关节肿胀数等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大脑前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

      2015(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大脑前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高危足月新生儿94例、56例早产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大脑前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果高危足月新生儿超声检查异常率为35.11%显著高于早产儿的1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异常早产儿[PI(1.25±0.29)、RI(0.76±0.06)、S/D(4.10±0.36)]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超声检查异常的高危足月新生儿,Vs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检测高危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大脑前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在评估新生儿脑损伤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对比研究

      2015(1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诊断,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观测并诊断,观察组则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检查得出的阳性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能够更为准确的诊断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为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有在临床上深入推广的价值。

    • 人文关怀在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5(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人文关怀在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配合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人文关怀,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与呼吸功能。

    • 不同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比较

      2015(11).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通过动静脉内瘘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穿刺向心穿刺,动脉穿刺离心穿刺。观察组采用动静脉穿刺均为向心穿刺。观察实验前后两组患者CRP、HGB、Ca、i PTH等生化指标与透析充分性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的CRP,HGB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的HGB,差异显著(P<0.05),其他生化指标和透析充分性差异不显著(P>0.05)。穿刺期间观察组患者血肿、疼痛、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血肿、疼痛、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向心穿刺在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减轻患者的微炎症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CT、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对比探讨

      2015(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CT、MRI影像对比性表现,以指导早期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脊柱髋关节患者进行具体探究,应该是所有患者都经过CT扫面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的差异。探究这两种影像学的特征,基于骶髂关节病理学检查标准,对这两组的影像检测方案在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I影像能够显示出患者骨结构的改变,并且发现急性炎症的反应,病理诊断阳性患者62例,其中MRI诊断阳性患者62例中,真阳性患者有29例,其诊断结果为:CT组的敏感度为74.2%,特异度70.6%,约登指数0.448。CT组诊断阳性患者56例,真阳性患者46例,其诊断结果为:MRI组的敏感度为90.3%,特异度88.2%,约登指数0.817。结论临床医学中,采用MRI影像能够清晰观察到患者髋关节的炎症反应情况,并且诊断结果在敏感度以及特异度方面比较高,有助于解决患者早期诊断需求,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 箱状固位形对复合树脂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疗效的影响

      2015(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箱状固位形、倒凹固位形及无固位形在复合树脂修复牙齿楔状缺损治疗中,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患者,334颗楔状缺损患牙,分为箱状固位形、倒凹固位形和无固位形三组。同一患者在不同象限分别采用不同方法修复患牙,自身对照,观察临床疗效两年。结果在总的修复成功率方面,箱状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96.8%,倒凹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为82.2%,无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为68.9%,三组成功率差异显著(χ2=31.898,P<0.01);在修复体固位情况中,箱状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99.2%,倒凹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为94.4%,无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为83.5%,三组成功率差异显著(χ2=21.378,P<0.01);在修复体边缘密合情况中,箱状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97.6%,倒凹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为87.9%,无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为85.4%,箱状固位形与倒凹固位形成功率差异显著(χ2=8.435,P=0.04),箱状固位形与无固位形成功率差异显著(χ2=11.365,P=0.01),倒凹固位形与无固位形成功率差异不显著(χ2=0.265,P>0.05)。结论在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治疗中,制备固位形对提高临床疗效是有意义的,并且箱状固位形要优于倒凹固位形。

    • 超声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

      2015(11).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并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均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期间均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全面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时应用全面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多层CT与MRI在肝脏孤立性结节病变中诊断价值比较

      2015(11).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CT与MRI在肝脏孤立性结节病变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6例肝硬化患者,同时进行多层CT和MRI检查,比较多层CT和MRI的检出、确诊情况。结果 MRI对肝脏孤立性结节总检出率、总确诊率明显高于多层CT(χ2=4.378,P=0.03;χ2=10.285,P=0.00)。MRI对肝脏良性结节、肝脏恶性结节、肝癌确诊率均明显高于多层CT(P<0.05)。结论对肝脏孤立性结节病变中的肝癌诊断,直径大小不同的病灶在MRI与多层CT的诊断准确率不尽相同,MRI对结节的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更高的准确率。

    • 阳东地区50岁白内障患病及手术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015(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阳东地区50岁白内障患病率及手术状况。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常规检查的6 870例50岁以上人群,对其进行视力及眼部检查,分析患病率及接受白内障手术情况。结果在6 870例受检者中,白内障患病率为42.2%,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患病率也愈渐提高;女性白内障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为盲的患眼由术前的39.1%降低至1.0%;视力为残的患眼由术前54.4%降低至4.1%,有效提高了患者视力情况。结论白内障仍然是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眼病,也是造成白内障患者眼盲或眼残的一个重要因素,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效果确切,临床应强化防盲、治盲工作。

    • 血清血小板膜糖蛋白对ITP患儿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

      2015(11).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ITP患儿血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及其与ITP的诊断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应用BD厂家生产的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CD41a)和GPIbⅪ(CD42b),对66例ITP患儿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42b,根据其表达不同为两组,A组CD41a下降组,B组CD42b下降组。两组均采用甲基泼尼松龙联合小剂量丙球、α-干扰素治疗,甲泼尼龙,5 mg/(kg·d),连用3 d,后改为醋酸泼尼松口服,4周渐减停;IVIG 0.2 mg/(kg·d),连用5 d,同时α-干扰素5万μ/kg,肌注每周3次,连用12周。结果两组在血小板升至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激素应用时间,住院费用上比较(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42b与血小板呈正相关,可用于ITP的诊断,不论CD41a下降或CD42b下降均可采用同一治疗方案,疗效无差异,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 研究身痛逐瘀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效果

      2015(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剂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身痛逐瘀汤剂治疗。结果研究组止痛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对照组为4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剂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强化止痛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且身痛逐瘀汤剂的应用不会提高不良反应概率,安全性佳,适于临床推广。

    • 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性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11).

      摘要 (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性结核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利奈唑胺组和常规组,每组32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利奈唑胺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添加利奈唑胺。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影像学改变、痰菌检查情况。结果奈唑胺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痰结核杆菌阴性、抗酸染色涂片阴性、PCR阴性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利奈唑胺对广泛耐药性结核具有极强的抗菌活性,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结核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加速结核杆菌转阴,从而利于降低病死率,但该药仍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因此使用过程中需谨慎对待,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对症处理,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以利于提高抗结核的效果。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期待治疗与围产结局的相关性探讨

      2015(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期待治疗与围产结局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周将其分为A、B、C三组,三组均实施期待治疗。结果三组患者的终止妊娠孕周与终止妊娠时间对比(P<0.05),三组单项并发症率对比(P>0.05),C组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与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实施期待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围产结局,降低并发症率。

    • 分析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2015(11).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与宫内填纱联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欣母沛静脉注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2 h和24 h的出血情况,并根据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将两组患者按照各自的方式进行相应治疗产后出血临床效果的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在产后出血量控制的总有效率(96.67%)远远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两组患者的对比治疗,可以看出观察组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比对照组效果更加显著,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延续性护理在老年跌倒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2015(11).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在老年跌倒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160例老年跌倒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再跌倒、跌倒致伤情况以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再跌倒率及跌倒致伤率分别为13.75%、3.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0%、25.00%(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SF-36分别为(96.11±7.26)分、(82.57±7.14)分与干预前比较显著增加,治疗后观察组GDS为(8.51±4.05)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对照组G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老年跌倒患者二级预防可降低再跌倒率及跌倒致伤率,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精神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0例避免人流术后炎症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2015(11).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人流术对我社区的患者术后产生炎症性不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社区中进行人流手术的200例患者,根据所选例数的临床资料统计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观察组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回访,不采取任何措施,观察组患者除进行一般回访以外,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观察两组患者中出现炎症性不孕的发生率。结果在两组患者中均有出现炎症性不孕患者,其中观察组共计出现5例,对照组出现30例(P<0.05)。结论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在患者进行人流手术后,对社区患者进行早期的健康教育与随机回访,为患者提供相关炎症疾病的诊治预防,能有效的避免人流手术后患者出现炎症性不孕现象。

    • 不同文化层次疤痕子宫阴道试产孕妇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分析

      2015(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疤痕子宫阴道试产孕妇心理特点、心理护理措施及其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阴道试产指征,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了解所有孕妇心理特点。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孕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循证心理护理,比较两组阴道试产成功率、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阴道试产成功率78.0%,与对照组的5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观察组产妇安全心理比例占76.0%,与对照组的52.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疤痕子宫阴道试产孕妇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心、焦虑等心理问题,根据患者学历等行循证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医院内窥镜消毒现状调查与防范措施

      2015(11).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内窥镜消毒现状调查与防范措施。方法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对我院的内窥镜消毒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提高医院内窥镜消毒质量。结果我院共发生5起内窥镜消毒事件,其中有2起是由于内窥镜操作环境不科学导致的,有2起是配套设备的设置不符合要求导致的,1起是由于清洗消毒过程不规范导致的。结论针对于我院内窥镜消毒的情况进行调查,积极的查找导致内窥镜污染的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有助于减少内窥镜污染情况的发生,确保临床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 上海市徐汇区全科医师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程度调查

      2015(11).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徐汇区全科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知识水平及社区居民对COPD的知晓情况。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名全科医师进行COPD诊治知识及对本地区居民100名进行COPD健康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共接受调查医师148名,居民100名。分别有25%的医师及66%的居民将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或)阻塞性肺气肿混淆。50.7%的医师了解2011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主要内容。有64.9%的医师和46.0%的居民知道吸烟是COPD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分别有80.4%的医师及17%的居民知道肺功能检查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仅37.8%医师在过去1年中接受过COPD相关知识培训,而89.9%医师希望今后参加COPD相关知识培训。仅13%的居民曾经接受过相关的健康教育,53%的人希望今后参加此类健康教育。结论社区全科医师及居民均在COPD防治知识方面存在欠缺,须加强相关培训及健康教育。

    • 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5(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32%)明显好于对照组的(77.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患者康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长远效应和现实社会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

    • 风湿内扰型IgA肾病患者应用加味黄风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5(1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风湿内扰型Ig A肾病患者应用加味黄风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96例风湿内扰型Ig A肾病患者,按照患者到我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洗衣疗法进行治疗,观察者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加味黄风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蛋白水平,比价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尿蛋白与对照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后、1个月后及2个月后的尿蛋白水平明显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为89.58%,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仅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1686,P=0.0015),治疗后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加味黄风汤联合西医疗法对风湿内扰型Ig A肾病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治疗的效果显著,并且治疗后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 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痰结核杆菌耐异烟肼突变

      2015(1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荧光定量PCR探针熔解曲线法快速筛选痰中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检测效能。方法筛选收集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对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标本同时使用比例法药敏试验和PCR探针熔解曲线法进行耐异烟肼检测。结果与比例法比较,熔解曲线法检测异烟肼灵敏度为86.31%(82/95),特异性为96.83%(275/284),二者一致率为94.20%(357/379)。结论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可快速检测培阳痰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突变基因,适用基础结核病实验室对耐异烟肼结核病患者的快速筛查。

    • 观察早期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

      2015(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2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随即进行急救,包括清除毒物治疗、消除乙酰胆碱蓄积治疗、恢复胆碱酯酶活力治疗等,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行早期呼吸机辅助治疗,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11例患者痊愈10例、死亡1例,痊愈率为90.1%;对照组11例患者痊愈7例、死亡4例,痊愈率为6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促进患者康复。

    • 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应用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评价

      2015(1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应用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和常规处理组,常规处理组行骨科常规围手术期处理,加速康复外科组在常规处理组的基础上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对所有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围手术期处理干预下,加速康复外科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康复时间明显低于常规处理组,加速康复外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少于常规处理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较常规治疗方法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长骨撑开器于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2015(1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介绍长骨撑开器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1例作为研究组,以Schzaker分型分类,Ⅱ型13例、Ⅲ型8例、Ⅳ型9例、Ⅴ型5例、Ⅵ型6例;采用长骨撑开器辅助手术完成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选取既往病例32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产生骨性愈合。长骨撑开器辅助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7.3±12.4)min,平均手术出血量为(75±25.7)m 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长骨撑开器能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利于患者的恢复。

    • 焦点解决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2015(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室64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使用焦点解决护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和健康教育。入院当天及干预后3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测量(SDS)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与入院第1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点解决护理干预有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价值

      2015(11).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的检测在诊断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2例AECOPD和39例COPD稳定期(对照组)患者,检测血清PCT、CRP及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并比较以上各指标在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AECOPD组治疗前血清PCT、CRP及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与AECOPD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及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在AECOPD患者在细菌感染后明显升高,经有效抗感染治疗后可明显下降,检测血清PCT、CRP及WBC有助于AECOPD的早期诊断及疗效的观察。

    •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15(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0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他汀类药物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功能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在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分析后,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均有所恢复,Ⅰ级患者增多,但研究组患者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但同时也要注意使用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与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分析

      2015(11).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经皮肾镜碎石与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60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结石一次清除率、中转开放手术概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采用χ2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试验组结石一次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转开放手术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试验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相对于输尿管镜碎石术来说,对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更显著,结石清除率高,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早产儿脑损伤磁共振成像演变表现与临床意义分析

      2015(11).

      摘要 (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磁共振(MRI)检查的演变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早产儿脑损伤的106例患儿进行MRI检查,并对患儿进行间隔2周的MRI复查,比较早产儿脑损伤MRI成像规律。结果初次MRI扫描检查结果显示有88例早产儿脑组织有局部损伤病灶,表现为双侧脑室旁呈现半卵圆中心点状或斑点状、斑片状的DWI高信号;18例早产儿脑组织有弥漫性损伤,表现为DWI序列弥漫性高信号显著;MRI复查21例患儿脑损伤病灶消失,DWI高信号消失,T1短信号范围减小或消失;两次MRI检查的局部性脑损伤与弥漫性脑损伤的病例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WI扫描可发现早期早产儿脑组织损伤,动态MRI随访有助于提高早产儿脑组织损伤的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度,利于早期治疗与预后。

    • 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在氧驱动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下的疗效

      2015(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在氧驱动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245例,根据沐舒坦不同的给药方式分成3组:甲组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n=82),乙组应用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n=82),丙组应用超声雾化吸入(n=81)。连续治疗7 d后分析对比3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90%,明显高于乙组(84.15%)和丙组(75.3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乙、丙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沐舒坦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明显优于应用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可快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指数高,临床应用价值大,值得推广应用。

    • 肝素钠在输血小板中的应用

      2015(11).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素钠在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例输注血小板治疗中是否可以减少血小板的消耗或者延缓血小板的消耗。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在血小板中加入肝素钠(按10单位血小板:10 mg肝素钠),对照组中无添加任何试剂,观察两组输血后12 h内及输血后24 h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通过体重校准后再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12 h内的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内组间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在输血小板中加入小剂量的肝素钠有减少血小板消耗的作用或者是延缓血小板消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腹腔镜治疗精囊腺肿瘤的临床效果

      2015(11).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针对精囊腺肿瘤患者采取腹腔镜治疗所具有的临床价值及研究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例精囊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开放精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的发生率83.33%明显较对照组的33.3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6.67%明显比对照组的66.6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囊腺肿瘤患者采取腹腔镜治疗具有切除创口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康复时间短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 内镜下三法联合序贯治疗在根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的应用

      2015(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三法联合序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1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共12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n=63)行组织胶内镜下注射联合皮圈套扎及硬化剂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n=60)则行内科保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评价临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静脉曲张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为7.94%(5/63)、1.59%(1/63)、11.11%(7/6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11/60)、6.67%(4/60)、25.00%(15/60);且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高达95.24%(6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47/6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三法联合序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探讨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效果

      2015(1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感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和结肠镜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该种术式具有众多临床优势,值得广泛推广。

    •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及12的检测价值

      2015(11).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检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及-12的量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5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我院收治的35例单纯手足口病患儿作为对照组,并在此期间随机挑选35例体检证实健康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抽取三组患儿血清,分别检测其中的白细胞介素-6及-12的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及-12的量呈正相关趋势;且与患儿发生惊厥状况有密切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及-1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及-12的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及-12的量明显增高,且与患儿疾病发展及神经损伤密切相关,可以此作为患儿早期发现及诊断神经损伤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 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

      2015(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聚焦解决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80例AMI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疾病基础知识掌握、遵医情况、护理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在AMI患者护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MIPPO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分析

      2015(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IPPO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行MIPPO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3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36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36例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随访后对所有患者进行NEER评分,总结骨折愈合优良率。结果 36例患者都完成随访,骨折全部愈合,且均为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6~13周,平均7.8周。术后无感染、内固定断裂、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36例患者中骨折愈合优的21例,良9例,可6例,差0例,优良率为83.33%(30/36)。结论 MIPPO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且操作简单,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探索腹腔镜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2015(1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病情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07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住院后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治疗方案为腹腔镜术干预,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常规开腹手术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结果提示观察组在术后恢复包括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胃肠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术后3 d内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对比两组感染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的恢复有较明显的临床效果,同时能够减少术后感染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 连续型产科服务模式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2015(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型产科服务模式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早孕建册并住院分娩的30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产科服务模式,观察组实行连续型产科服务模式。对比两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入院时、产后7 d、产后42 d的抑郁水平。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入院时抑郁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后7 d、产后42 d抑郁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连续型产科服务模式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和产妇抑郁水平,同时该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 保留完好胃血管弓在降低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率中的效果

      2015(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完好胃血管弓对降低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胃、十二指肠球部创伤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前期入院的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Billroth-Ⅱ胃大部切除手术,十二指肠残端被大网膜覆盖然后缝合加固,后期入院的90例作为观察组,在给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时候,将胃血管弓完好保留。术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腹腔感染、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率分别为7.8%、10.0%、4.4%,而观察组的粘连性肠梗阻、腹腔感染、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率分别为1.1%、2.2%、0%,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完好胃血管弓对降低粘连性肠梗阻、腹腔感染、十二指肠残端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奥曲肽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保护作用观察

      2015(11).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奥曲肽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的通透性的影响及其对患者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奥曲肽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奥曲肽组在常规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药物。在治疗前后,通过循环D-乳酸法检测肠黏膜的通透性,并将奥曲肽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浆中D-乳酸值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曲肽组血浆中D-乳酸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浆中TNF-α和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奥曲肽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对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具有保护作用。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5(11).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在急诊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观察患者随机分组,就三磷酸腺苷治疗(对照组,n=30)与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转率成功率经统计示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律时间为(0.9±0.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7.2±1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普罗帕酮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除率转率成功率改善外,并显著缩短转率时间,从而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保障生存质量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探究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三周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2015(1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病中晚期的患者采用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应用治疗三周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病中晚期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采用常规药物对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应用方法对试验组患者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以及1年后患者的存活率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8.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4.00%)相比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1年内的存活率(92.00%)与对照组患者1年内的存活率(56.00%)相比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病中晚期的患者采用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方式治疗三周后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成活率,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可以推广。

    • 早产儿呼吸管理及感染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2015(1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感染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60例发生感染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感染的原因和对策。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患儿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机体自身发育不成熟、抗生素应用不当、吸氧、暖箱等操作。结论早产儿由于机体发育不成熟等各种因素更容易发生感染,需要引起注意,加强对早产儿的呼吸管理,减少感染发生。

    • 高压氧辅助常规药物治疗小儿重症颅内感染疗效观察

      2015(1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高压氧辅助常规药物治疗小儿重症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8例小儿重症颅内感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小儿重症颅内感染患儿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儿重症颅内感染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重症颅内感染患儿,采用高压氧辅助常规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脑脊液持续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分析

      2015(11).

      摘要 (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持续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51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均给予脑脊液持续引流和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25例给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治疗组)。结果治疗组14 d治愈率为68.0%(17/25)、20 d治愈率为84.0%(21/25和总治愈率96.0%(24/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1%(6/26)、53.8%(14/26)、84.6%(2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引流、适量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早期、联合应用能提高颅内感染的治愈率。

    • 转移因子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2015(11).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应用转移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并选择同期收治的13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治疗后3个月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情况,研究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D3+、CD4+、CD4/CD8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9%,均优于对照组的10%、65.4%(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取转移因子治疗,安全性高,能明显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状态,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地佐辛在稽留流产清宫术中的镇痛效果评估

      2015(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在稽留流产清宫术中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无痛清宫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组给予地佐辛10 mg肌注,对照组给予1%利多卡因宫颈注射。结果地佐辛组镇痛效果评分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结论地佐辛应用于清宫术中镇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足月引产应用普贝生与缩宫素的效果对比

      2015(11).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对足月妊娠孕妇分别应用普贝生与缩宫素进行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0例足月妊娠且无引产禁忌证的孕妇。按照平等自愿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包括孕妇40例,给予本组孕妇普贝生进行引产,对照组则包括孕妇70例,给予该组孕妇缩宫素进行引产,对比两组孕妇用药12 h后的阴道分娩率、宫颈成熟评分、阴道分娩时间、新生儿状态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在阴道分娩率、宫颈成熟评分、阴道分娩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新生儿状态及产后出血量方面,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普贝生应用于足月妊娠孕妇的引产安全有效,相比应用缩宫素具有缩短分娩时间、促进宫颈成熟及提高阴道分娩率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地佐辛用于老年患者TURP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2015(1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与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在老年患者TURP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组以实验组(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D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吗啡复合罗哌卡因)C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镇痛疗效接近,但不良反应少。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TURP术后镇痛且具有镇静、镇痛作用较好和恶心、呕吐及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等优点。

    •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心外科护理探讨

      2015(1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心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心外科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该组病例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护理满意度为98%,并发症率为2%,临床状况较为理想。较干预前,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外科患者,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护理质量,增强康复效果,临床安全意义重大。

    • 体外法脾门淋巴结清扫在近侧胃癌根治术中应用观察

      2015(11).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采用体外法脾门淋巴结清扫在近侧胃癌根治术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原位腹腔内脾门淋巴结清扫,观察组给予体外法脾门淋巴结清扫。对比两组清扫脾门淋巴结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脾门淋巴结的阳性淋巴结率16.19%(57/3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23%(27/26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法脾门淋巴结清扫应用于近侧胃癌根治术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清除脾门淋巴结,值得临床推广。

    • 八正散加六一散治疗1000例泌尿系结石疗效观察

      2015(1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八正散加六一散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内科收治的1 00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八正散加六一散治疗)与对照组(给予654-2与维生素K4治疗),每组500例,5 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500例中治愈270例,好转110例,无效120例;研究组500例中治愈350例,好转130例,无效20例。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泌尿系结石患者,给予八正散加六一散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 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护理分析

      2015(11).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该研究主要对小儿外科手术患儿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360例我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入院时间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的护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外科手术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时,对其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

    • 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定位中的应用

      2015(11).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对50例胸部外伤的患者进行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后做全肋骨VR、MIP、MPR、CPR图像。结果 50例胸部外伤患者中,单发肋骨骨折11例;2根以上骨折29例,其中伴8~10肋软骨骨折2例;阴性10例。伴肺挫伤合并液气胸6例,伴心脏损伤3例,锁骨骨折3例,皮下气肿者9例。结论 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定位中的能够准确定位肋骨骨折及数目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2015(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给予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60例,共187眼实施小梁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187眼中33眼表现为浅前房,均为Ⅰ、Ⅱ级,发生率为17.65%,其中25眼表现为Ⅰ级浅前房,8眼表现为Ⅱ级浅前房,其中发生脉络膜脱离的有1眼,稍加治疗后得以痊愈。结论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时,应该掌握精细的操作和专业手术技巧,进而有效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并发率。

    •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50例临床分析

      2015(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溃疡病患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用奥美拉唑20 mg与阿莫西林1000 mg,克林霉素500 mg进行治疗,治疗组将对照组中的奥美拉唑换成雷贝拉唑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效果,幽门螺杆菌消除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幽门螺旋杆菌性胃溃疡病患使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能够取得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2015(1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8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率、射血分数、QT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QTc、射血分数、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研究

      2015(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9月期间诊治的13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组(68例)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组(68例),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患者给予络活喜治疗,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组采用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24 h的平均血压变化、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结果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组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24 h平均血压变化、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明显优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组(P<0.05)。结论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术后体位综合征的研究

      2015(11).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甲状腺手术为普外科常见手术。常规甲状腺手术需要取颈过伸仰卧位,即要求肩、背部垫高,头后仰,尽可能使下颏、气管、胸骨处于同一水平线,以利充分暴露术野,便于手术医师操作[1]。但这种体位并发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概率较高,约44.6%[2]。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过去曾称为"颈过伸脑循环紊乱综合征",患者躁动不安,术中不适,在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和颈部疼痛等现象,对术后正常休息造成影响,且精神呈现疲乏状态,入睡困难,患者心理负担

    •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2015(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内镜止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成功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观察组的再出血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分别为(7.12±1.45)d、(2.37±0.79)d、(1.35±0.45)d,优于对照组的(13.46±3.56)d、(5.43±1.25)d、(4.57±1.3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不仅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且止血效果显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2015(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抽液基础上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照组常规抗结核加抽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0%,对照组有效率53.3%。结论在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

    • 长沙市1200例婴幼儿乙肝标志物以及免疫状态调查分析

      2015(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长沙市婴幼儿乙肝标志物模式以及免疫状态。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行乙肝疫苗接种的1 20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时间分辨法行血清检查,并对婴幼儿的5项乙肝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 016例婴幼儿HBs Ab呈阳性(其他四项乙肝指标阴性),阳性率为84.67%。18例仅抗-HBc Ab呈阳性,阳性率为1.5%;316例<6个月婴幼儿中268例抗-HBs Ag呈阳性,占84.81%;218例6~12个月婴幼儿中,130例抗-HBs Ag呈阳性,占70.18%;408例12~24个月婴幼儿中,306例抗-HBs Ag呈阳性,占75.00%;258例≥24个月婴幼儿中,93例HBs Ag呈阳性,占45.34%。结论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应加强对其乙肝标志物的检查,了解其抗-HBs Ab情况,便于及时行疫苗复种,降低乙肝传染的概率。

    • 开塞露联合射频理疗在产后尿潴留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2015(11).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开塞露联合射频理疗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按分娩先后顺序随机挑选尿潴留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产妇一般资料间有均衡性。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开塞露及射频理疗干预,比较两组产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排尿及尿潴留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塞露联合射频理疗能够减少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 X线用于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的初步探讨

      2015(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X线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异物患儿60例,全部患儿均给予X射线照片及透视检查相结合,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对全部患儿的X射线照片及透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全部患儿中纵膈摆动的患者为53例,7例患儿没有纵膈摆动,其中异物位于右侧支气管内38例,异物位于左侧支气管内22例。异物基本上是成形食物,金属异物及塑料制品异物较少见;X射线照片及透视检查下尚可见阻塞性肺炎、肺气肿、肺不张及横膈异常(如矛盾运动、活动减弱、位置降低或者升高)、纵隔移位等表现。结论 X线能有效提示小儿支气管异物,同时还能对异物位置进行初步确定,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2015(1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置换组35例与内固定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效果与并发症等。结果置换组治疗优良率、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内固定组(P<0.05),而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且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微波、安达芬栓联合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分析

      2015(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安达芬栓、微波的方法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年我院收治的176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8例,分别采用微波治疗、微波+安达芬拴治疗方案,对比分析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在阴道出血量、愈合时间、治愈率上更优(P<0.05);试验组治疗乳头型糜烂的治愈率为达80%,组间比较P<0.05。结论采用安达芬栓、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治疗所需时间短、阴道出血量有改善,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格雷夫斯甲亢~(131)I治疗前后的甲状腺自身抗体对比分析

      2015(11).

      摘要 (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自身抗体在格雷夫斯甲亢治疗前后的变化及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低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2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253份血清TMAb、TGAb、TPOAb三种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其中原发性甲低11例为对照组,原发性甲亢组101例,经131I治疗一个疗程后有效76例、无效15例、甲低1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20例,经131I治疗后全部甲低20例。对比分析131I治疗前后6个月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出率。结果 TMAb、TGAb、TPOAb三种自身抗体在原发性甲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7%、81.8%、90.9%,三种自身抗体在原发性甲亢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4%、67.3%、71.3%,原发性甲亢与原发性甲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自身抗体在甲亢131I治疗后甲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0%、70.0%、70.0%,与原发性甲低组或甲亢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自身抗体在甲癌131I治疗后甲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与原发甲癌治疗前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原发性甲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雷夫斯甲亢患者治疗后甲低三种自身抗体阳性率较高,与治疗前三种自身抗体阳性有关。甲癌患者治疗后甲低三种自身抗体阳性率较低,亦与治疗前三种自身抗体阳性有关。三种自身抗体是否阳性与131I治疗后甲低无必然联系,只与治疗前三种自身抗体的存在有关。

    • CT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价值分析

      2015(11).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6h内实施CT检查。结果 10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55例患者出现脑左侧发生病变、26例患者脑右侧区域发生病变、15例患者出现基底节区域发生病变、3例患者出现小脑区域发生病变、1例患者出现发生桥脑病变,这些患者均是由脑血管阻塞而引起缺血缺氧的相关症状。100例中CT检查结果显示影像异常有68例(占68%),提示阴性32例(占32%)。CT检查结果出现异常表现的多为患者的灰白的介质分界比较模糊,患者的脑沟部位出现较为轻度的狭窄,患者脑回部位表现相对来说不大对称,患者的脑室部位因挤压而变形。100例患者中64例患者脑部出现以上3种异常特征,占64%。结论 CT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 分析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的效果

      2015(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确诊的84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重侧单侧去骨瓣减压治疗,试验组患者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GCS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试验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方法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效果明显,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预后良好,临床应用价值高,建议广泛推广使用。

    • 探讨个性化康复计划在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临床应用

      2015(11).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计划在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个性化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91.5±8.0)分;对照组患者为(80.3±7.5)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4%,对照组患者为80%,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实施各项化康复计划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该种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 剖宫产术后影响乳汁分泌的相关因素

      2015(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影响乳汁分泌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164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乳汁分泌的相关因素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 164例剖宫产产妇24h内出现泌乳的29例(17.7%),48 h泌乳量达到50 m L的产妇87例(53.0%),产后45 d母乳喂养的153例(93.3%)。统计分析中6个影响因素可能影响乳汁分泌。其中产后2 h刺激乳头、每次挤奶时间增加、24 h挤奶次数增加及抑郁值(EPDS)<9分均可促进乳汁分泌(P<0.05)。而年龄及使用麻醉时间对乳汁分泌无影响(P>0.05)。结论产后2 h刺激乳头、每次挤奶时间增加、24 h挤奶次数增加及抑郁值可影响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进而增加母乳喂养,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值得临床选择。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三者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5(11).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性感染60例(细菌组),病毒性感染40例(病毒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三组PCT、CRP及WBC水平,同时比较细菌组、病毒组PCT、CRP及WBC阳性率。结果细菌组PCT、CRP及WBC水平与病毒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细菌组PCT、WBC阳性率分别为96.67%、91.67%,与病毒组的12.50%、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RP阳性率(93.33%VS 8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及WBC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高,可为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细菌感染)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 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2015(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症产妇100例,按照床位单双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加以针对性的母乳喂养教育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针对性的教育干预后,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合并症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母乳喂养教育干预,可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临床效果显著。

    •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2015(11).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实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分别给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异丙酚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对比,试验组的清醒时间为(7.0±3.2)min,对照组的清醒时间为(16±3.8)min,试验组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自主呼吸时间分别为(5.2±1.4)min和(6.6±2.3)min,试验组的自主呼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5.2±1.4)min和(8.5±2.38)min,试验组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比单纯使用瑞芬太尼的效果明显,麻醉效果更好,患者苏醒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 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

      2015(11).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进行治疗。其中行体外循环下手术18例、行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患者14例。单侧手术患者20例、双侧手术患者10例、半房坦手术患者2例。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死亡事件发生,共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对患者术后行2~48个月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心功能改善,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血液流畅。结论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但该项术式治疗需注意适应证及各项手术细节,以保障手术治疗安全性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5(11).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治疗需要接受机械通气的重度急性左心衰(SAL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需要接受机械通气的重度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 BNP。结果治疗组72 h后BNP、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住院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合理使用rh BNP治疗SALHF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持续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病死率。

    • 42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研究

      2015(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42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42例(191例次)输注单采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比较输注前后外周血小板结果,并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根据24 h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等指标,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2例患者无效输注率为28.57%(12/42),对于输注没有效果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66.67%,与血小板抗体阴性患者相比,阳性患者输注无效率更高(P<0.05)。在输注次数逐渐增加下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逐渐下降(P<0.05)。频繁输注者,输注疗效较差,甚至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结论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是导致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因素,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影响输注疗效。

    • 深圳华侨城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析

      2015(11).

      摘要 (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深圳华侨城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院前急救的2 673例病例,分析疾病的构成、发病年龄段及急救发生时间的分布特点。结果位于前7位的疾病是损伤、神经系统急症、中毒、循环系统急症、妇产科急症、消化系统急症和呼吸系统急症,前5种疾病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发病年龄段最高的为20~29岁的青年人,急救发生最多的时间段在18:00-00:00。结论应多关注年轻男性的健康,及时做好健康宣传工作,积极预防危急重症的发生。

    • 尘肺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2015(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尘肺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3月收治尘肺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53例,开展口痰培养并鉴定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853份痰液标本共培养出213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占比82.6%,革兰阳性菌11.3%,真菌6.1%。革兰阴性杆菌对于第二代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较高耐药性,对复合酶制剂较为敏感,对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较为敏感。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尘肺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临床中应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动态检测,确保抗菌药物应用合理,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 改良手术方式在甲状腺次全切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11).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手术方式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至我院进行良性甲状腺疾病治疗的患者共计106例,按照入院时间排序,序列号为单号患者为观察组,行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序列号为双号患者为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次全切术,各5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瘢痕愈合情况、引流管留置时间、出院时间以及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瘢痕长度,术后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对照组术后发生率为9.4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手术方式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比传统术式患者损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少。

    • 沐舒坦佐治新生儿肺炎62例研究

      2015(11).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沐舒坦佐治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新生儿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肺炎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沐舒坦,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肺炎症状、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结论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肺炎,能有效缓解患儿症状,纠正呼吸道不适,可作为新生儿肺炎治疗的理想选择。

    •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无痛分娩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5(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无痛分娩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入的140例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0例。对照组产妇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产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别对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第一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和第一产程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5(1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咯血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84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达92.86%,对照组为73.81%,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咯血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具有较为满意效果,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生活质量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心理干预对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5(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儿童群体一直是临床医学界主要关注的对象,因为患儿的身心皆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心智水平和身体机能尚未成熟、完善,所以一旦患病,自身具备的心理承受与自制能力较弱,对治疗的依从性也较低,十分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疗养。尤其对脑瘫儿童来说,常会因为自身年龄特点与心理问题影响到正常的疾病治疗与护理。心理干预作为一种常见的护理手段,在提高患儿对治疗的配合度、调控心理情绪及改善治疗信心方面效果十分显著,该研究正是基于探究其在儿童脑瘫康复对改善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面的效果进行了有效分析和阐述,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治疗功血86例疗效观察

      2015(11).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治疗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功血患者86例,对其采取诺书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8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90.1±8.1)s,平均出血量(8.5±2.1)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0.3)d,平均阴道排液时间(13.1±1.1)d;术后随访1个月,所有患者月经过多症状均消失,闭经率、周期改善率为30.23%、37.21%,随访6、12、18个月,闭经率分别为47.67%、72.09%、79.07%,与术后1个月比较(P<0.05)。随访18个月,月经未发生改善患者2例(2.33%),总有效率97.67%。结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治疗功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功血的优秀治疗方法。

    •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5(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应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小儿Hp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三联疗法治疗,而观察组采取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1年内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显著大于对照组,1年内复发率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总显效率为88.24%,对照组临床总显效率为41.18%,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Hp根除率、安全性,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临床可行性。

    • 免疫治疗对原因不明性反复性自然流产的疗效分析

      2015(1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原因不明性反复性自然流产患者的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8月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3例不明原因的反复性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A、B两组,A组接受丈夫或第三方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B组拒绝。两组患者自然妊娠后均给予黄体支持治疗。结果 A组63例患者接受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目前有45例再次妊娠,其中30例已分娩,1例处于孕晚期,2例处于孕中期,7例再次流产,妊娠成功率84.44%(38/45),活产率77.78%(35/45)。B组30例患者,目前有16例再次妊娠,其中4例已分娩,1例处于孕晚期,9例再次流产,妊娠成功率43.75%(7/16),活产率37.5%(6/16)。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显著改善原因不明性反复性自然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

    • 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探讨

      2015(11).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实施血生化检验的患者350例,对其进行血清胆固醇检验,观察患者血清胆固醇异常的情况。结果该研究350例患者中,存在血清胆固醇异常的有110例(31.43%),其中胆固醇偏低有10例,胆固醇偏高有100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固醇异常情况中,主要以胆固醇升高为主,主要因素包括患者存在慢性肾功能障碍、患者用药所导致、患者存在糖尿病、患者存在肝脏病变等,故针对此类患者,临床上应当加大关注力度,合理控制患者的胆固醇水平。

    • 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对诊断重症感染临床价值分析

      2015(11).

      摘要 (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早期诊断重症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重症监护病房(ICU)中58例感染患者,按感染轻重及病原体类型划分为A组(重症细菌感染组)21例,B组(一般细菌感染组)37例,另纳入30例非感染患者为C组。检测血清PC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PCT、CRP、WBC均呈A组>B组>C组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B、C组,B组明显高于C组,A组CRP阳性率明显高于B、C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阳性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PCT对重症细菌感染的检测约登指数最高。结论血清PCT有助于早期诊断重症细菌感染,值得临床重视。

    • 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对重症胰腺炎病患腹内高压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2015(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在重症胰腺炎病患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对病患腹内高压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诊治的74例重症胰腺炎病患,根据用药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观察最终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病患的显效率74.4%、治疗总有效率92.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42.9%、74.3%,差异显著(χ2=4.41,P<0.05);研究组病患的腹内高压、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t=3.168、3.267、2.847,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确切,能够显著降低病患的腹内高压,提高病患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有效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

      2015(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有效沟通在精神病治疗以及精神病康复期护理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并诊断为精神类疾病的12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护理周期为20 d,然后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A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DS)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有效沟通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于SAS和SDS的评分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病护理的过程中,通过有效沟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能够显著的提高临床疗效。

    • 奥美拉唑针联合生长抑素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2015(1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针联合生长抑素在治疗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疗效与护理。方法选取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针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奥美拉唑针+生长抑素持续泵入进行治疗,观察药后24、48 h的治疗效果,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口腔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结果对照组在抑制消化道止血方面有效率63.6%,低于治疗组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好,未有坠积性肺炎、窒息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 观察延续护理在体检肿瘤指标阳性老年人中的应用效果

      2015(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对健康体检过程中首次发现肿瘤阳性指标的老年人进行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并首次发现肿瘤指标阳性的老年患者96例,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和延续护理组,各48例。常规护理组由患者自己完全决定是否进行复查和相关治疗,医师等医院人员不介入;延续护理组是由医院方作出具有针对性的复查和治疗方案并主动联系患者,向患者进行解释和沟通工作。结果延续护理组复诊率为96.0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经过3个月的治疗,延续护理组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有5例,确诊率为10%;常规护理组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有1例,确诊率为2.17%。复诊时常规护理组问卷得分极显著低于延续护理组(P<0.01);延续护理组经过健康教育后的问卷调查得分亦极显著高于体检时得分(P<0.01)。讨论对体检中发现肿瘤指标阳性的患者采取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复诊率、确诊率以及患者对肿瘤的认知程度,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将体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作用放大和落实。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患者的手术治疗观察

      2015(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11月52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FIM评分。结果 52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优17例,良27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4.6%。手术治疗后,患者各项FIM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落,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 恩替卡韦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68例

      2015(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恩替卡韦联合熊去氧胆酸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治疗,另一组加用恩替卡韦和熊去氧胆酸,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有效32例(94.1%),对照组有效25例(73.5%),经比较两组差异显著,且患者经治疗后ALT、ALP、ALB等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而言,应用恩替卡韦和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治疗有效率高、病毒抑制强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儿童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研究

      2015(11).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儿童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期间收取的交通性脑积水患儿中选择78例进行研究,并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作两组。患儿均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其中观察组39例采用可调压分流管,对照组39例采用固定压力分流管,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首次手术成功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显著(P<0.05)。患儿术后主要出现分流管阻塞、感染、硬膜下积液、硬膜下血肿、分流不足及分流过度等并发症,经随访分析,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95%,差异显著(P<0.05)。结论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儿童交通性脑积水疗效优于传统固定压力分流管,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法。

    • 双泵更换法对心内直视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5(1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泵更换方法对心内直视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的影响。方法我科自2012年5月引进双泵更换法,将2010年1月-2012年4月心内直视术后25例单泵更换法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25例双泵更换法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换泵前与换泵后1、5、10 min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单泵更换患者心率、收缩压两项指标变化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泵更换患者各项指标变化较为平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泵更换患者心率、收缩压更换前与更换后1、5 min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换后10 min与更换前趋于平稳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在换泵过程中极易发生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波动,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建议临床上应用双泵更换法,可使患者监测指标更加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探讨普罗帕酮联合美托洛尔对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2015(11).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帕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心律失常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心律失常患儿给予单纯普罗帕酮药物治疗,研究组心律失常患儿给予普罗帕酮联合美托洛尔药物治疗,记录两组心律失常患儿治疗效果,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检验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心律失常患儿经上述相应药物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7.5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65.6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心律失常患儿给予普罗帕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心理护理对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的影响分析

      2015(11).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囊肿患者手术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卵巢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和不良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出院时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降低疼痛感,疏解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

      2015(11).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患者113例资料,根据有无高眼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13例手术患者中,出现早期高眼压的患者32例,占28.32%;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出现高眼压与临床分期、是否合并视网膜脱离、是否行晶状体切除术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者合并视网膜脱离、行晶状体切除术是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针对危险因素,予以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玻璃体切除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高眼压发生。

    •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探讨

      2015(11).

      摘要 (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术后脂肪液化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处理,对比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131)I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300例甲亢患者疗效分析

      2015(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对甲亢患者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与131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300例甲亢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31I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行131I治疗后临床有效率(94.67%vs 80.00%)较对照组高,TT3(ng/m L:3.73±1.45 vs4.51±1.56)、TT4(ng/m L:185.67±46.90 vs 207.00±40.96)水平较对照组低,且复发率(1.33%vs 13.33%)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亢患者行131I治疗,疗效优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安全指数高,值得临床推广。

    •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X线诊断

      2015(1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中X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19例,对患者进行X线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的X线检查显示患者的头颈的交界部位有骨性突起,其中13例患者呈现"手枪柄样"畸形,17例患者的股骨颈α角显示有异常,8例患者有股骨头颈偏距的减少指征,10例患者有中心边缘角的增加,角度均超过40°,5例患者呈8字征,同时其髋臼指数不超过0的患者7例,其中9例患者有股骨颈疝窝,14例患者有髋臼缘的增生硬化,5例患者有髋臼缘游离骨赘。结论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中应用X线诊断具有很多特征性的表现,其操作简单,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亚甲方治疗热毒雍盛、血热夹瘀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2015(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亚甲方治疗热毒雍盛及血热夹瘀型亚急性甲状腺炎可行性与安全性,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诊的16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强的松)和观察组(亚甲方),各80例,用药1个疗程后观察术后甲状腺体蔓延、血沉等及治疗不同阶段总有效率,对比分析临床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沉、疼痛加剧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甲方可有效改善热毒雍盛、血热夹瘀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的安全性高,具有可行性。

    • 2009-2013年新泰市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转归效果分析

      2015(11).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2009-2013年新泰市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化疗效果,为制定今后的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2013年新泰市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全程短程化疗方案,实施全程督导管理,完成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2009-2013年新泰市共投入地方配套结防经费200万元,中央补助经费110.82万元,全用于患者的发现、治疗和管理;发现新涂阳(初治)患者1 494例,治疗6个月时治愈1 395例,治愈率为93.37%;复治涂阳患者349例,治疗8个月时治愈309例,治愈率为88.54%。结论政府支持,经费投入,实施现代结核病策略,合理的化疗方案,全面落实全程督导管理,保证患者规律用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B超监测下人工流产术后应用短效避孕药对月经恢复时间的影响

      2015(1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B超监测下人工流产术后应用短效避孕药对月经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进行人工流产的手术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一定剂量的抗生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短效避孕药(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比较两组术后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7.5±1.4)mm较对照组(6.1±1.2)mm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流血量以使用卫生巾片数计算,观察组治疗后不多于3片占74.32%,无使用超过8片病例,对照组以使用4~8片,占51.35%,15例使用超过8片,占20.27%,观察组仅4例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现象,占5.41%,对照组阴道分泌物增多及阴道炎占31.08%,两组阴道流血量及分泌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短效避孕药应用于B超监测下的人工流产术后对减少术后出血量、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加速子宫内膜修复,均有显著疗效,对维持女性正常月经周期,维护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均有重要意义。

    • 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

      2015(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对脑卒中患者行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4月我院接收的脑卒中患者64例为该研究对象,按照分层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干预、三位一体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干预后有效率(93.75%vs 75.00%)较对照组高,焦虑评分(分:43.05±9.43 vs 50.63±10.49)、抑郁评分(分:42.34±9.43 vs 51.04±10.46)均较对照组低,且MBI评分(分:58.62±13.19 vs 52.51±11.92)、FMA评分(分:43.32±16.39 vs 38.07±12.44)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行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保证临床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腹部外科危急重症的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

      2015(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腹部外科危急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腹部外科危急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根据损伤严重度评分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损伤严重度评分>24分为A组、25~34分为B组、>35分为C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预后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80例腹部外科危急重症患者经过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34/80),病死率为26.25%(21/80),随着损伤严重度评分的增大,患者确定性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输血量增多、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升高,A组、B组及C组三组患者的预后观察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腹部外科危急重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预后,通过损伤严重度评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判断疗效及预后。

    • 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脑电图改变及临床价值

      2015(11).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患者脑电图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214例患儿,治疗期间对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与治疗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电图检查结果中,HFMD患儿在出现发热、皮疹症状后脑电图检查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或阵发性尖(棘)波或尖(棘)慢波,治愈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脑电图检查在HFMD合并脑炎患者的临床检查和诊断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患者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上加以重视。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伴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5(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Cr、BUN及24 h尿蛋白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LVEDD及CO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伴心力衰竭效果显著。

    • 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2015(1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进行血常规受检者200例,将受检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者各100例。对照组受检者入院之后给予末梢血常规检测,观察组入院后给予静脉血常规检测,两组受检者在接受血常规检测后,比较两组受检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检测者血常规八项检测结果,其中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及红细胞计数5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测者平均该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及平均红细胞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可以采用静脉血常规检测方法,能有全面提高血细胞检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获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医用无菌大头棉签在PICC维护中应用效果的观察

      2015(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医用大头棉签在PICC导管维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行PICC置管后在门诊行每周1次PICC导管维护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常规组使用传统棉球维护方法;对照组采用医用大头棉签维护,维护前按照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标准[3]对PICC穿刺口进行评估,记录护士给患者维护需要的时间和维护过程中发生棉球滑脱的例数,并对患者采取舒适度调查,比较两组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患者舒适度、皮肤擦伤、棉球滑落发生率、操作时间和耗材成本。结果使用医用大头棉签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和成本与常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舒适度、皮肤擦伤、棉球滑脱发生率、操作时间都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临床PICC日常维护中使用医用大头棉签将缩短护士进行操作的时间,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2015(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生化指标的可行性,为急诊生化检验提供思路。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生化检查的8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抽取84例患者的静脉血2管,1管为常规血清标本,另1管为肝素抗凝血浆,然后全自动干化学生化分析仪分别对两种血清标本的23项常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检测后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管标本都顺利完成检验,23项生化指标中存在差异的指标有13项目,包括DBIL(结合胆红素)、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TP(总蛋白)、ALB(清蛋白)、CHOL(胆固醇)、TG(甘油三酯)、ALP(碱性磷酸酶)、LDH(乳酸脱氢酶)、K+(钾离子)、GGT(谷氨酰转肽酶)、LIP(血清脂肪酶)、HBDH(α-羟丁酸脱氢酶)、Ca(钙),两种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通过临床可接受分析发现13项有差异的指标中10项的肝素抗凝血浆检测结果均为临床可接受,仅DBIL(结合胆红素),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K(钾)等3项的肝素抗凝血浆检测结果与临床一致性较差;其余10项差异不明显,包括AST(天门氨氨基转移酶)、TBIL(总胆红素)、GLU(葡萄糖)、CREA(肌酐)、CK(血清肌酸激酶)、CHE(胆碱脂酶)、LDLC(低密度脂蛋白)、BUN(尿素氮)、Na(钠)、Cl(氯),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进行生化检测的结果大部分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可用于急诊患者的生化检测,但应重新建立对DBIL(结合胆红素)、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K(钾)3项肝素抗凝血浆的参考范围。

    •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2015(11).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A、B、C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年龄、月经初潮年龄、血清中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A组妇科疾病史所占比例、HPV阳性率、孕次、吸烟史所占比例、产次、月经初潮年龄最高,C组最低;A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首次性生活年龄、首次生育年龄、饮茶率均最低,C组最高(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准确掌握上述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给予积极的干预措施及严密监测,可显著降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评估

      2015(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临床上对于鼻息肉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耳鼻喉科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5例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根据患者根据入院时病例号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的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43例患者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手术治疗,常规组患者在手术平均耗时、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显著长于研究组患者(P<0.05);常规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方面显著少于研究组患者(P<0.01);经过术后半年随访,常规组患者术后疾病复发率显著高于研究组患者(P<0.01)。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耳鼻喉科临床上对于鼻息肉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手术治疗,该方法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并降低患者术后疾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基底节区脑出血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5(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35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行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行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研究组Hs-CRP、IL-6、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CS、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可显著增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机体免疫机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的影响。

    • 甲状腺癌诊断中甲状腺癌声像图特征和钙化的观察

      2015(1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甲状腺癌诊断中对甲状腺癌声像图特征和钙化表现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接收的196例甲状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0个甲状腺结节。观察甲状腺结节的声像图和钙化,并探讨两者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发现,声像图中表现有界限不清、纵横比>1、低回声、后方衰减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对于甲状腺瘤的诊断有参考价值;Ⅰ型钙化在恶性结节的发生率远高于良性结节(P<0.05),Ⅱ、Ⅲ型结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各类型的钙化均有恶性可能,对甲状腺癌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 围手术期应用川芎嗪干预游离皮瓣移植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川芎嗪干预游离皮瓣移植的临床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54例游离皮瓣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7例,疗程为1周。观察两组皮瓣的存活率,同时作凝血4项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或者血液流变学的检查。结果 1周后,两组皮瓣的存活率为治疗组为(99.70±0.48)%,对照组的为(98.14±4.6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时间段凝血4项指标:在术后的24、48、72 h治疗组的PT、TT、APTT明显较对照组短,同时FIB的下降也很明显且无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的中药治疗中,对川芎嗪干预游离皮瓣移植的血管危象的临床治疗中取得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咖啡酸片预防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2015(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咖啡酸片预防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恶性肿瘤行化疗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按AB组和BA组划分,均行2个疗程化疗。第1疗程(A周期)AB组在化疗前3 d取咖啡酸片口服,至结束化疗,第2疗程(B周期)不取咖啡酸片应用;BA组与上述相反,完成化疗,但A、B两周期化疗方案相同。结果 A、B周期患者均80例,化疗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比较无差异(P>0.05),第14、21天A周期显著高于B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对比AB组中,化疗第21天,A周期(40例)血小板值为(162±55.4)×109/L,B周期(40例)为(89.6±79.7)×109/L,A组明显高于B组(P<0.05)。BA组中,A周期(40例)化疗21 d血小板值为(187.9±78.2)×109/L,B周期(104.5±69.3)×109/L,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取咖啡酸片在化疗过程中保护性应用,可使化疗诱导的血小板下降减轻,降低血小板减少症率,对化疗发挥协同作用,确保疗程完成,增强了患者生活质量。

    •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600例肺结核临床特征分析

      2015(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选取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600例肺结核患者,对其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合并症、治疗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0例肺结核患者中中青年患者最多,占95.00%,老年患者仅占3.83%;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盗汗、咳嗽、咳痰、气促、纳差、咯血或痰中带血;老年患者X线病变范围广泛,中青年较少;肺结核合并症多见于老年患者,常见合并症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肺炎、支气管扩张、风湿;600例肺结核患者经治疗后,治愈511例,治愈率85.17%。结论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肺结核多见于中青年,其X线病变范围相对于老年患者较轻,合并症少,治愈率高。

    •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回顾性分析

      2015(1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3-2014年抗菌药物相关指标情况,以期了解近两年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限定日剂量数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方法对我院抗菌药物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各项指标完成较好,2013年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尚未达标,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已达标,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DDDs构成比较高。结论临床应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不断完善整治措施。

    •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α-干扰素治疗儿童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5(11).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α-干扰素治疗儿童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儿童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在应用地塞米松0.5~1 mg/(kg·d)的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干扰素组)和B组(常规剂量丙球组),C组:小剂量丙球联合干扰素组,D组:小剂量丙球组。结果 C组在复发率、住院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升至时间正常,激素应用时间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儿童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产科护士落实上门随访在母婴照护方面的研究

      2015(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产妇出院后的上门随访对产褥期母婴照护的影响。方法按出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进行产后上门随访,观察组在1、2、4周内进行上门随访,产后42 d上门随访时比较两组产妇、婴儿的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难以承担母亲角色、担心性欲改变、对婴儿的护理问题缺乏办法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婴儿脐部渗血渗液甚至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利用上门随访服务为产妇及家属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帮助,保证了母婴安全,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状况,顺利度过育儿期。

    • 利巴韦林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

      2015(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与2012年1-2014年1月于我院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142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手段,治疗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果糖二磷酸钠联合治疗方案,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果糖二磷酸钠联合使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合并心肌损伤情况,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孕期补钙对高危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影响分析

      2015(11).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孕期补钙对高危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孕期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孕期干预的同时给予钙剂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清钙水平及妊娠高血压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前血清钙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干预后血清钙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补钙可有效提高高危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血钙水平,降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和β_2微球蛋白水平分析

      2015(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数量、比例的变化和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探讨其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其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1例MM患者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T regs的比例、比浊法测定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并分析比较。结果初治、复发组CD4+T细胞比例较缓解期组下降,初治组及复发组CD8+T细胞比例较缓解期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治组及复发组CD4+CD25+细胞比例均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CD4+CD25+水平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降低,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他们的比例与β2微球蛋白水平与疾病临床状态、病情进展相关,对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 浅析抗结核药物预防煤尘肺并发肺结核的效果观察

      2015(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结核药物对煤尘肺并发肺结核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煤尘肺患者,应用随机双盲法将其按照1:1比例分成两组。研究组34例患者采用异烟肼进行肺结核的预防,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安慰剂进行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肺结核的概率约为2.94%(1/34)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7.65%(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Ⅰ期、Ⅱ期并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煤尘肺患者应用异烟肼进行预防性干预,能明显降低肺结核的发生率。

    •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19例临床总结

      2015(11).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8例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全麻下,一次性完成脑室-腹腔分流(V-P)及颅骨修补术。结果该研究患者经治疗后,未发现死亡病例。患者恢复良好12例,占63.2%,中残6例,占31.6%,重残或植物生存1例,占5.3%。术后并发分流管堵塞1例,皮下积液1例,颅内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15.8%。结论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行V-P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有效的、可行的治疗颅骨缺损伴脑积水的治疗手段。

    • 4例剖宫产术后并发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2015(11).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肠梗阻是外科最常见急腹症之一,但剖宫产术后并发肠梗阻较少见,发生率为05%~2.3%。国内外学者认为,既往腹部手术史是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1]。该研究选取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2014年9月-2015年2月发生的4例剖宫产术后并发肠梗阻的案例,通过加强病情观察,及时明确诊断,尽早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产妇恢复良好,母婴顺利出院,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

    • 美多巴联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15(1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美多巴联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帕金森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患者美多巴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美多巴与盐酸司来吉兰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59.38%(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美多巴联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症状,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

      2015(11).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生活、心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干预,并对护理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前71.5%的患者处于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干预后抑郁症状明显下降(P<0.05),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且生理和社会功能增强。结论加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同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2015(1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腹部创伤的诊断中,结合手术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探讨CT扫描的应用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腹部创伤患者12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长队的腹部B超检查,观察组患者则采用CT进行腹部创伤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后与影像学诊断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诊断结果与CT扫描结果对比中,有57例相一致,其诊断符合率为93.4%,对照组患者的手术诊断结果与B超结果对比中,有45例相一致,其诊断符合率为73.8%,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CT能够对创伤部位有更准确地定位,病情、创伤大小等有更全面的了解,与手术结果相符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品管圈提高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合格率的作用分析

      2015(1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提高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合格率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92例偏瘫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6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品管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良姿位摆放合格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良姿位摆放合格率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偏瘫患者的住院期间对其实施护患合作形式的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患者的良姿位摆放合格率,并具有并发症少的优势,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11).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SHSⅠ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B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观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VAS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和VA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责任护士工作分析研究

      2015(11).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责任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认同度。方法对200例病房责任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房责任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职责认同度和应具备能力的认同度均超过95.0%。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病房责任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认同度。

    • 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5(1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脑出血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程序化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满意度,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上述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其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程序化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其临床护理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对策

      2015(11).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门诊输液室护理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管理对策,以期提高门诊输液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门诊输液室出现的16例护理隐患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隐患主要有用药差错、未及时反映患者病情变化、护患沟通欠缺、未核对输液次数、护士核对不严谨、换药时未注意药性及多次穿刺不成功等方面。结论研究表明,门诊输液室护理的安全隐患类型较多,但部分属于医护人员层面有关,因而应强化医护人员培训工作,制定科学的管理对策,为患者提供优质化护理服务。

    • 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2015(11).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专科护理要点。方法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常规牵引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的同时,结合患者具体合并证,给予相应的合并伤护理,以及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练护理。结果通过科学、精心的临床护理及功能锻练,骨盆骨折患者的并发症有明显降低,患者对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有大幅提升。结论在对骨盆骨折患者的常规生活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及心理反应,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对症护理、心理疏导和功能锻炼,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期间舒适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愈后效果,对科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 探究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

      2015(11).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医院特有的财务管理,构成财务架构内的侧重点。财务管理成效紧密关系着未来时段的医院进展。面对剧烈的竞争,在新形势下,有必要提升原有的综合成效,强化财务查验。该研究探究了新形势下的院内财务管理,解析管理流程。强化财务范畴中的预算及核验,提升原有的金额运用成效。摸索最为适宜的管理流程,逐渐完善管理。

    • 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2015(11).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探讨其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院的50例患者进行优质化综合管理,另选取同期入院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结果通过不同护理措施,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护患纠纷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自身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优化服务态度,可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 AMX-4+移动式X线机更换电池组后重新校准方法及意义

      2015(11).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3年非典时期紧急引入了GE公司生产的AMX-4+移动式X线机,充电后由电池组供电,通过助推电机移动,床边拍片,使用方便。战胜非典后,由于较少使用,闲置几年后重新启用。

    • 信息化建设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作用及实践

      2015(1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信息化建设在医院药学领域中的作用和实践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份实施信息系统改革前后的一段时间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实施信息系统改革后的3个月(当年7、8、9月份),对照组为实施信息系统改革前的3个月(当年3、4、5月份),分别对两组在关于处方、药品监测及因取药过程中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而造成患者投诉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信息化建设在医院药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和实践情况。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试验组的平均处方总合格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处方总合格率(70.22%);而且试验组的患者平均总投诉率(5.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平均总投诉率(32.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化建设可用于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尤其在药学工作中,可应用于处方评价、药物有效期监测、用药的在线咨询以及安全用药知识的网络普及等,有利于提高医师的工作效率及准确性,促进了药学的发展。

    •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部感染患者用药监护

      2015(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服务,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参与用药方案的调整,实现个体化用药。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并积极与医师及患者进行沟通,有利于提高我院的医疗安全与服务质量。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的用药,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

    • 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壳聚糖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11).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壳聚糖因其本身特殊的理化特性在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基团发挥不同的作用,使得这一类物质在医学研究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主要将这类物质在止血、抗凝血、基因治疗、造影、对正常细胞的生长分化以及对肿瘤细胞的生长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阐述。

    • 产后自助灌肠对产后痔疮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015(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自助灌肠对产后痔疮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选择足月妊娠分娩的患者1 4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产后第3天开始每2天自助温开水灌肠1次,根据患者是否有便意随时排便,30 d为一周期,对照组产后出现便秘时采用开塞露灌肠,分别在产后30、60、180 d电话随访患者,记录产妇是否发生便秘、痔疮,痔疮的病情,恶露及产褥期感染。结果治疗组产前痔疮产后好转率78.57%,产后痔疮新发病率9.6%,对照组产前痔疮产后好转率6.25%,产后痔疮新发病率65.9%,两组产前痔疮产后好转率和产后痔疮新发病率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自助灌肠对产后痔疮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稿约

      2015(11).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医学工程》杂志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