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早期血糖波动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入住重症医学科(ICU)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138例和死亡组68例。比较两组入ICU时血糖(GluAdm)、入ICU 24 h内APACHEⅡ评分、平均血糖(GluMV)、血糖标准差(GluSD)、血糖变异系数(GluCV)及低血糖发生率。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以上指标与ICU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两组GluAdm和Glu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死亡组GluSD、GluCV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APACHEⅡ评分及GluCV的AUC分别为(0.738±0.024)和(0.716±0.0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早期血糖波动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早期血糖波动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2014(5).
摘要:在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可以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miRNA表达谱的变化,从而为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应用基因芯片来分析牙周膜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iRNA表达谱的差异,对治疗牙周炎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案。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多平面手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重度OSA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观察组采用多平面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睡眠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氧减指数(ODI)、Epworth嗜睡评分(ESS)。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HI、LSaO2、ODI和ESS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平面手术治疗重度OSAHS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5).
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抑制支气管镜检查时患者发生气道反应的最低有效呼气末肺泡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纤支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组(DS组)。S组和DS组分别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输注完毕,观察10 min后开始诱导。两组以潮气量法实行七氟醚吸入诱导,患者意识消失后置入喉罩。第一个患者七氟醚的支气管镜检查剂量按照预试验中气道反应出现阴性的剂量设定,按照改良序贯法确定相邻患者开始支气管镜检查时七氟醚呼气末肺泡浓度,相邻浓度之比为1:1.1,用概率单位回归法分别计算出两组七氟醚抑制支气管镜检查发生气道反应的MACbar及其95%CI。结果 S组和DS组抑制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反应的最低有效呼气末肺泡浓度(MACbar)分别为3.00%和2.12%,95%CI为2.84%~3.10%和1.99%~2.23%。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可降低七氟醚抑制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反应的MACbar。
2014(5).
摘要:目的研究IDH1、ERCC1和MGMT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84例胶质瘤IDH1、ERCC1和MGMT的表达。结果 IDH1和ERCC1在胶质瘤细胞中表达随病理级别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DH1在胶质瘤样本中的表达分别与ERCC1和MGMT有相关性,而ERCC1和MGMT之间无相关性。结论IDH1、ERCC1的检测可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并可以将其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检测ERCC1和MGMT可针对性选用化疗药物,对制定个性化化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杨事达;宫建;杨朋;汪立杰;佟利剑;王国锋;李景栋;杨传家;
2014(5).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老年男性患者甲状腺的功能状态。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沈阳市老年男性高血压住院患者4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老年男性40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甲状腺激素含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游离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含量较正常老年男性改变明显,这为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诊疗措施的制定和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诊断为HDCP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在治疗后,两组孕妇的平均动脉压和尿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而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P<0.01),而纤维蛋白原(FIB)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围产儿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HDCP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2014(5).
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最佳心电脉冲窗范围与心率的关系,以减少双源CTCA检查放射剂量。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疑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双源CTCA检查。根据患者心率分为3组:<70 bpm为慢心率组,70~80 bpm为中等心率组,>80 bpm为快心率组,于25%~80%R-R间期每隔3%进行一次图形重建,确定最佳收缩期舒张期时相。同时比较在不同收缩期范围内重建、舒张期范围内重建以及二者时相范围内重建冠脉的图像质量,分析不同心率组患者最佳心电脉冲窗的范围。结果慢心率组、中等心率组、快心率组的最佳范围分别是55%~72%、29%~73%、31%~45%RR间期。同时观察到,当使用最佳心电脉冲窗技术,将脉冲窗外电流降至标准电流的15%,上述3组的放射剂用量分别下降48.3%、7.0%、43.5%;将电流降至标准的5%时,上述3组放射剂用量分别下降68.5%、22.1%、63.2%。结论双源CTCA最佳心电脉冲窗和心率关联,并且使用时可以减少CTCA检查时的放射剂量。
2014(5).
摘要:目的探究儿童丘疹性荨麻疹应用西替利嗪联合地奈德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常平医院收治的儿童丘疹性荨麻疹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地奈德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西替利嗪联合地奈德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显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6.19%),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呕吐、恶心和头晕等不良反应,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复发情况(2.38%)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丘疹性荨麻疹患儿予西替利嗪联合地奈德治疗,能明显提升患者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2014(5).
摘要:目的旨在比较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治疗成功后口服与静脉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再出血的疗效方法连续性入选2010年8月-2013年5月就诊于梅县人民医院的100例高出血风险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这些患者经内镜治疗成功后被随机分为口服兰索拉唑组和静脉注射埃索美拉唑组。研究主要终点为14 d内再出血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1月内的住院时间、输血量、外科介入及死亡率。结果静脉注射组再出血率为4%(2/50),口服组为4%(2/50)。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输血量、外科介入及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兰索拉唑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静脉注射埃索美拉唑组(P<0.01)。结论口服质子泵抑制剂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没有证据证明口服和静脉注射PPI的临床疗效有不同。然而,此项研究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两者等效或非劣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2014(5).
摘要:目的研究运用平坦甲沟成形术治疗难治性嵌甲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9月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难治性嵌甲症患者76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8例患者运用完整保留甲沟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运用平坦甲沟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对所选患者进行6~10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坦甲沟成形术主要是根据嵌甲症的病理变化实施的手术,能够对嵌甲症的解剖结构进行矫正,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2014(5).
摘要:目的通过个性化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制定出个人健康管理处方和健康改善行动指南。方法在社区中选取600例高血压患者,分组监控,根据个人生活行为方式获得量化的个人高血压危险因素,根据个人危险因素制定个人健康管理处方和健康改善行动指南。结果实施社区健康管理之后,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结论个性化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不良行为有很好的监督指导作用,有助于社区居民高血压的治疗。
2014(5).
摘要:目的应用不同剂量的左旋多巴腹腔注射治疗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PD)小鼠模型,在对其模型大脑纹状体蛋白质组学进行研究,从蛋白质水平上揭示PD的本质,有助于全面探讨其病理机制,发现药物治疗靶点。方法构建鱼藤酮诱导的慢性PD小鼠模型,行为学及免疫组化证明模型成功,同时应用不同剂量左旋多巴腹腔内注射,提取小鼠脑纹状体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蛋白,用质谱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结果 GLP-1蛋白(胰高血糖素样肽-1)在鱼藤酮PD模型中表达明显下调(P<0.05),经左旋多巴治疗症状好转,GLP-1蛋白在PD小鼠纹状体中蛋白表达左旋多巴治疗剂量上调(P<0.05),中毒剂量仍然下调(P<0.05),GLP-1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本研究新鉴定出一个蛋白:GLP-1蛋白为目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热点,GLP-1蛋白对神经元细胞有保护作用,与帕金森病诊治密切相关。
2014(5).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地屈孕酮和黄体酮胶囊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探讨两种药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地屈孕酮片(A组)和黄体酮胶囊(B组)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各60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彩超结果以及血清孕酮水平。结果 A组、B组保胎成功率分别为86.5%和85.0%。结论地屈孕酮和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且安全性高。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脑梗死进展性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疗法,观察组除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外,并静点奥扎格雷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但是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2%,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进展型患者予以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疗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常规胸片肺部体检检查与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胸部正位检查的优势、价值,以及两种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方法对118例明确诊断的胸部外伤肋骨骨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常规胸片肺部体检检查与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胸部正位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118例病例资料中,其中双侧肋骨骨折38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肋骨骨折2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中有46例膈下肋骨骨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膈上肋骨骨折8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大明多数骨折的诊断,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技术更敏感;对于不典型胸部外伤肋骨骨折,建议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诊断的准确率会更高。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光线性角化病的疗效。方法 57例光线性角化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37例局部外用新鲜配置的20%ALA乳膏,封包3 h后用波长635 nm的红光照射,照射时间30 min。对照组20例采用微晶磨削。结果经过1次、2次治疗后,光线性角化病30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T治疗光线性角化病疗效,方法简单,患者耐受性好,很好的保持患者美容,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2014(5).
摘要:目的比较与分析阿托品与间苯三酚改善宫颈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分娩的180例宫颈水肿的产妇,其中,阿托品宫颈封闭82例,间苯三酚静脉推注98例,比较两组间水肿消退情况、宫口开大情况、宫口开全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在改善宫颈水肿、加速宫口扩张以及缩短第一产程方面,间苯三酚均优于阿托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苯三酚组改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比率较阿托品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经阴分娩第二产程、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和阿托品均能改善宫颈水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第一产程延长或停滞,有利于产程的进展,降低了剖宫产率,不良反应少。而间苯三酚静脉注射较阿托品宫颈封闭有显著效果。
2014(5).
摘要:目的为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修复牙列缺损病患时精密附着体义与套筒冠义齿联合使用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手术的病患24人,使用抽签方式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12人,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套筒冠义齿修复方式,为治疗组中的病患提供精密附着体义与套筒冠义齿联合修复方式。两组病患经修复治疗后,对其进行6到24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病患牙齿美观度、咀嚼舒适度等情况,并对比修复治疗对牙齿周围以及基牙的影响。结果经过修复治疗后,治疗组中病患牙齿美观度、舒适度、咀嚼能力都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治疗组中病患使用修补术后,牙周围与基牙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在修复牙列缺损病患时,联合使用精密附着体与套筒冠义齿修复术,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推广使用。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活动期RA患者给予艾拉莫德50 mg/d,甲氨蝶呤7.5~10 mg/周治疗,疗程24周,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24周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按照美国风湿协会(ACR)RA缓解标准,治疗2、4、8、12、24周后的ACR 20分别为15.71%、28.57%、40.00%、55.71%和74.2%。同时观察实验室指标RF、ESR、CRP、D-二聚体均有明显改善,改善程度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24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导致退出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33%。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有显著疗效,对关节症状的缓解和炎症因子的降低有明显作用,且不良反应不增加,可耐受。
2014(5).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空肠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外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90例外科危重患者采用不同的营养方式,分别设置试验组与对照组,并且两组都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主要采用肠外营养方式,试验组则是在肠外营养方式的基础上,早期介入肠内营养。观察对比两组营养状况以及免疫情况。结果试验组在介入肠内营养方式后,在营养支持7 d后,营养状况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免疫指标也优于对照组(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空肠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力提高和营养供应有着较好效果,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按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内静滴,1次/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aO2)、血红蛋白(Hb)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可改善心肌缺血,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5).
摘要:目的分析Ommaya囊埋植术应用于颅脑外伤和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积水临床治疗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脑积水患者共25例,15例颅脑外伤引发脑积水、10例因高血压脑出血引发脑积水,均予以Ommaya囊埋植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Ommaya囊埋植术规范治疗后,25例患者治愈21例(治愈率84.00%)、好转3例(好转率12.00%),ADL评级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Ommaya囊埋植术规范治疗颅脑外伤或高血压脑出血引发的早期脑积水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2014(5).
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早期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监测的结果将患者分为低BPV组和高BPV组,各150例,再选取正常血压者150例作为对照组。然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内膜中层厚度,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测定血清胱抑素和24h尿微量白蛋白作为早期肾损害的标志。结果观察组早期肾损害相关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PV组双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增厚较明显,而且早期肾损害相关指标高于低BP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增高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早期肾损害相关,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2014(5).
摘要:目的探析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直肠癌术后患者321例,其中局部复发患者7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复发患者中男54例,女22例;腺癌高分化型6例、低分化型51例、中分化型17例、黏液型2例;侵犯黏膜下层7例,肌层53例,浆膜外16例;肿瘤周径<1/4圈13例,1/4~1/2圈37例,>1/2圈26例;上段6例,中段51例,下段19例。结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位置、侵犯程度、分化程度,肿瘤周径、直径,肠周淋巴结转移,患者性别密切相关,而与年龄无关。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索利那新、坦索罗辛联合行为训练治疗输尿管支架(双J管)留置导致的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输尿管留置双J管后OAB患者91例,其中男48例,女43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8岁。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47例)采用药物联合行为训练措施;B组(44例)单用药物治疗,应用方法为索利那新5 mg/d,坦索罗辛0.2 mg/d。连续应用1个月后随访效果,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A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急评分分别为(3.6±0.9)与(0.8±0.2)分,OABSS评分分别为(10.5±1.9)与(4.2±1.9)分,QOL评分分别为(51.4±16.3)与(27.1±10.0),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急评分分别为(3.9±1.5)与(1.3±0.4)分,OABSS评分分别为(12.1±5.6)与(4.7±1.2)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OL分别为(54.8±12.4)与(32.9±10.9)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尿急评分、OABSS评分及QO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利那新和坦索罗辛联合行为训练干预可有效缓解输尿管留置双J管后OAB患者的症状。
2014(5).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78例,按照随机原则将患儿分成3组,每组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再分别应用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小剂量对其中两组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3组临床疗效,其中,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应用量为400 mg/(kg·d),小剂量应用量为200 mg/(kg·d)。结果①对3组血小板升高时间进行比较,大、小剂量组以及对照组分别为(3.22±1.45)d、(3.11±1.85)d、(5.47±2.17)d,大、小剂量组之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②对比3组总有效率,大、小剂量组以及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6.30%、92.59%、81.48%,大、小剂量组之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对特发性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不仅可迅速提高血小板水平,还可对患儿出血倾向进行控制,但在丙种球蛋白应用过程中,大、小剂量疗效差异不明显,但大剂量应用可加重患儿家庭经济负担,故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情况下,可选用小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以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巨大儿分娩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济源市妇幼保健院183例巨大儿分娩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83例正常体重儿分娩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的发生等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初产妇巨大儿组比较,经产妇巨大儿孕早期建卡率、剖宫产率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均高于初产妇。在分娩方式对比中,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略高,而新生儿窒息及产伤的发生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结论提高围产医师的知识结构及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孕妇围生期营养指导,尤其是经产妇的围生期管理,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
2014(5).
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治疗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5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176例作为试验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早期干预治疗;同时抽取176例正常患儿作为对照组。经过治疗后对两组儿童身高、体重、智能及骨龄进行监测和比较。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身高超过中位数与体重超过中位数例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对患儿进行智能测试发现,在大动作、精细动作、适应性、应人能、社交-应物能及平均DQ上两组患者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相同年龄段儿童进行骨龄测定和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甲低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及干预治疗,对部分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左旋甲状腺素钠序贯减量治疗及停药随访,可显著改善患儿体格及智力发育。
2014(5).
摘要:目的对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的症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0例,分别在手术前1 d和手术后1 d内使用心电图仪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在3个月之后进行复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检查显示室间隔缺损(VSD)主要表现为室性早搏和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有所增多;房间隔缺损(ASD)表现为术后异位节律合并束支阻滞比术前多,同时表现为右室增大,但右室负荷增重却没有明显变化;动脉导管未闭(PDA)术前心电图的正常率为最高,同时手术后心电图和术前比较没有明显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手术后VSD患者的心搏量及左心室容积减少。结论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均显示手术对儿童心脏有一定损伤,在心脏病外科手术前后的检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TIA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颅内血管,双功能彩色多普勒(CDFI)检测颅外血管,对比血管狭窄的发生率。结果病灶侧颅内外血管无或轻度狭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病灶对侧组,而Ⅲ级狭窄均显著高于病灶对侧组,低回声斑块和不均质回声斑块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病灶对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IA与颅内外血管狭窄和颈动脉低回声及不均质回声斑块有关。
2014(5).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5月住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片,两组均治疗8周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的降压效果较明显,总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单独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的对照组(81.2%)。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9月采用微创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5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Garden分型:Ⅱ型18例,Ⅲ型20例,Ⅳ型12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0 mL,均获12~30个月随访。结果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2例(64%),良13例(26%),可3例(6%),差2例(4%)。均无术后并发症,切口I/甲愈合术后恢复满意。结论微创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创伤相对较小,出血量较少,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尽可能地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良好方法,适宜临床广泛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经右胸腹和左颈切口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右胸腹和左颈切口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经左胸腹和左颈切口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清除个数、手术根治率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切缘癌残留率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左胸腹和左颈切口术相比,在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治疗中右胸腹和左颈切口术疗效显著,手术根治率较高。
2014(5).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应用内科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15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一些高危因素、并发症、内科治疗方法、妊娠方式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内科合并症4例,其中的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和甲状腺亢孕妇各2例;并发症共9例,其中胎膜早破孕妇、羊水较少孕妇以及胎盘早剥孕妇各3例。结论对孕妇进行内科方法治疗,多进行一些心理开导,合理搭配孕妇的膳食营养,保证孕妇充足良好的睡眠,减少或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相关并发症,改善孕妇产妇以及围产儿的预后。
2014(5).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HIF-l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大鼠大脑动脉瘤模型中的表达,并比较其与正常大鼠脑动脉组织中的差异,为研究动脉瘤的发病原因及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监测26例大鼠脑动脉瘤标本中的MMP-9、HIF-lα的表达情况,同时取15例大鼠正常脑动脉血管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动脉瘤组的MMP-9、HIF-1α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MMP-9在大鼠脑动脉瘤瘤壁的内、中、外膜中均可检测到;HIF-1α仅集中分布于动脉瘤瘤壁的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及外膜附近。结论 HIF-lα与MMP-9在动脉瘤壁中均有表达,并具有一致性,两者可能与动脉瘤的发生、增长有关。
2014(5).
摘要:目的探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0例重度烧伤的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从正常足月的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进行移植)和对照组(滴入PRMI 1640培养液),对比观察两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大鼠术后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纯化的UC-MSCs应用于创面移植,可有效促进创面新愈细胞的修复与重建,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改善创面的愈合效果。
2014(5).
摘要:目的对超声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影像资料作为观察组,观察其是否存在斑块,并明确斑块大小、范围等具体情况,随即选取同期体检的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考组,比较两组影像学资料并对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具体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粥样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壶腹部、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中膜厚度均明显大于参考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脑梗死能够尽早检出并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2014(5).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患有NAFLD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肝泰乐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及疗效。结果临床治疗后,试验组ALT、AST、TG、TC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没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NAFLD采取二甲双胍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稳定。
2014(5).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六味五灵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六味五灵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疗程均为4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LT、AST和GG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用药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六味五灵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显著,患者肝功能改善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在呼吸系统急症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急症患者共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解痉平喘类药物,通过静脉输液与雾化吸入等途径治疗;观察组则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吸困难评分、肺功能、PaCO2、血氧饱和度,观察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系统急症的抢救中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及肺功能,减少各种并发症和死亡率,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远期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9月-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腹直肠癌切除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后方面,两种手术方法基本一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治疗效果上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2014(5).
摘要:目的为了更深层次地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的相应诊断与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患者52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通过诊断与治疗,52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的高血压心律失常并发症得到控制并趋于稳定,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其他严重的合并症,其余6例患者由于缺少依从性,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通过正确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后,血压是可以得到控制并趋于稳定的,同时还能降低心律失常等合并症的发生。
2014(5).
摘要:目的讨论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对胎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给予左甲状腺素钠补充治疗,25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妇不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共50例孕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同期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在孕期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变化、妊娠早期是否会自然流产及分娩的婴儿是否健康。结果 25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进行治疗12位患者出现流产产后出血的症状,25例患者未进行治疗24例患者出现妊娠高血压早产产后流血流产的症状,50例正常孕妇3位孕妇出现早产、流产的现象。2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和50例正常孕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妇正确规范的补充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可预防改善妊娠结局。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妇科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腹腔镜治疗妇科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例。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漏诊、肠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在妇科手术后肠梗阻应用的可行性,有微创优越性,同样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最佳标准。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体尾部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胰腺体尾部癌患者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变,分别给予姑息切除和根治切除治疗。实体癌患者中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的生存期最高,为11个月,其次为姑息性切除患者,其生存期为4.5个月。囊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是23个月,明显高于实体癌患者。结论胰腺体尾部癌要实现有效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外科治疗后,囊腺癌患者生存率高于实体癌患者。
2014(5).
摘要:目的对纤维支气管镜在创伤性肺不张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2013年11月收治创伤性肺不张患者62例,均采取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吸痰及肺泡灌洗治疗,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2例患者61例完全治愈,临床治愈率为98.39%。在利用纤支镜为患者进行吸痰操作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气管痉挛及喉痉挛,在吸痰操作完成后均未出现肺水肿、气道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创伤性肺不张临床治疗中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行肺泡灌洗操作可发挥显著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胸腺五肽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止咳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胸腺五肽10 mg/d静点,观察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胸片改善例数及血象白细胞、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在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胸片改善时间、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五肽可改善支原体肺炎发热、咳嗽症状,缩短病程。
2014(5).
摘要:目的研究成人肠套叠的多层螺旋CT直接征象及应用价值。方法在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所有肠套叠患者中随机选择38例进行研究,均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进行临床检查,观察患者的直接征象。结果直接征象主要有彗星尾征和靶环征,以及血管卷入征和脂肪征。其中,血管卷入征20例,靶环征或彗星尾征34例,脂肪征28例。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患者进行检查,可以较为清晰的观察到各种直接征象,并较为全面的了解到患者的相关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14(5).
摘要:目的对经皮气管切开的不同时机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拟行机械通气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在机械通气后3 d内展开经皮气管切开术,对照组在机械通气10 d后展开经皮气管切开术,对比两组患者脱机时间、28 d时脱概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及ICU转出率。结果观察组脱机时间与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成功脱概率、ICU转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时,早期经皮气管切开可促使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降低,缩短患者脱机时间,可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凶险性中央型前置胎盘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28例凶险性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收治的这28例孕妇中保留子宫的孕妇有22例(无胎盘植入15例和非穿透性胎盘植入7例),通过胎盘边缘切口剖宫产术结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植入病灶局部切除、宫缩剂、B-Lynch缝合术等止血措施保留了子宫。其余6例孕妇(全部为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均切除子宫,次全子宫切除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各3例。所有新生儿均存活,孕妇平均出血量为(950±255)mL。结论我院应用子宫胎盘边缘切口结合预防性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和(或)髂内动脉及子宫B-Lynch缝合术等止血方法,对减少凶险性中央性前置胎盘手术中出血有较好的效果[2]。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留置胃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8例留置胃管患者,按简单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留置胃管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主观评价。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5.45%,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0.4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评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留置胃管的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而且能缓解患者不适,提高患者主观满意度,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2014(5).
摘要:目的对比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多种检测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因胃部不适接受胃镜检查并怀疑为Hp感染的患者,均予以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细菌培养、组织染色(Warthin-Starry,W-S染色)3种方法检查,对比不同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以细菌培养+W-S染色检查结果一致感染作为Hp感染标准,RUT检查出67例Hp感染(准确率83.75%),细菌培养检查出77例Hp感染(准确率96.25%),W-S染色检查发现79例Hp感染(准确率98.75%),W-S染色+细菌培养检测出80例Hp感染(准确率100.00%),W-S染色及细菌培养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RUT检测法,W-S染色+细菌培养准确度最高(P<0.05)。结论临床上可将W-S染色及细菌培养检测联合作为Hp感染判断标准,检测方便且准确有效。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联合地塞米松雾化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2级以上(包括2级)角膜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用10%高渗氯化钠联合地塞米松眼部局部雾化治疗,对照组予贝复舒眼水联合典必殊眼水滴眼治疗,对两组角膜水肿消退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 2级水肿:观察组平均角膜水肿消退时间2.8 d;对照组为4.2 d。3级水肿:观察组平均角膜水肿消退时间4 d;对照组为6.2 d。观察组角膜水肿消退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加用高渗氯化钠联合地塞米松雾化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可以有效缩短角膜水肿消退时间,大大减轻患者对术后视力恢复忧虑,为白内障术后重要辅助治疗。
2014(5).
摘要:目的比较应用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部拉力螺钉(DHS)两种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7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方式治疗者40例,应用DHS方式治疗者38例。对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围术期指标进行疗效观察比较。结果 PFNA组的出血量、卧床时间、愈合时间均优于DH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PHNA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术后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子宫内放置LNG-IUS的方法治疗。结果放置3个月和6个月后所有患者的痛经程度明显减轻、月经量明显减少,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并与放置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肝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评价霉菌性食管炎实施伊曲康唑治疗的疗效。方法临床组应用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治疗,剂量0.2 g/d,晚餐后口服。参照组应用制霉素片口服治疗,每次口服2片(100 U),3次/d。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组总有效率为96.08%,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4.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但参照组2人肝功能轻度受损,经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霉菌性食管炎实施伊曲康唑治疗效果确切。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难冶性根尖周炎的有效手段,评价Metapex糊剂根管内用药认可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 108例难冶性根尖周病久治不愈的患者,采用Metapex糊剂根管内用药,观察封药后的反应。结果成功87例,有效12例,无效9例。结论如常规用药治疗多次,疼痛不能缓解,窦管不能消失的根尖周炎病例,根管内封入Metapex糊剂有较好的效果。
2014(5).
摘要: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症状,探讨AD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部分中年男性患AD,80%伴有高血压症状。所有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后6例死亡,7例转入上级医院治疗,2例病情平稳出院。结论 AD患者病情发病急、病情险,临床医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提升认识程度,掌握临床症状特征,才能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协助诊断,提高AD患者的生存率。
2014(5).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伴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7月确诊并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干预研究,分析其脑梗死伴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概率,以及研究不同梗死灶位置与心肌缺血伴发率的关系。结果 154例中有95例伴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率为61.69%。脑干心肌缺血伴发率为70.83%,皮层为63.41%,基底节区为59.62%,丘脑为54.29%,小脑为0,以上概率顺次下降,且两两相比差异显著(P<0.05)。伴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脑梗死者中69例心电图随治疗改善,占72.63%。单纯脑梗死患者均好转出院,伴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例群有2例在心电图显著改善后脑梗死忽然恶化,最终死于脑疝。另有3例亦是在脑梗死及心肌缺血改善后不幸发生肺部感染,最终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脑梗死伴发无症状心肌缺血风险大,且此类患者比单纯脑梗死预后险恶,故应积极予以干预。
2014(5).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后颅内高压的形成原因,探究治疗方法。方法从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无创颅内压监测仪测得颅内高压14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两组ICP比较发现,研究组用药后30 min内明显下降,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AP比较发现,用药后各阶段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CVP比较发现自治疗1 h后,对照组数值明显小于研究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与甘露醇能够快速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颅内高压,同时对有效循环血量及平均动脉压影响较小,更高效安全。
2014(5).
摘要:目的研究胸段食管癌运用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联合放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间于我院就诊的18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患者运用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联合放疗进行治疗,对照组90例患者运用传统的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肺部并发症、胸腔引流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以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胸腔引流量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运用小切口根治术联合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射频消融加臭氧法治疗。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后的优良率(60.32%)明显低于治疗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在射频消融加臭氧治疗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探究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一采取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观察组应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对比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血压、子宫的破损情况等。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压水平明显缓解,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更理想,效果更加显著,总有效率提高了32.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对症治疗,部分患者出现了并发症,经我院统计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降低了29.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产后风险度大大降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适合在临床常规用药中普遍使用。
2014(5).
摘要:目的为提高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消化道肿瘤的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26例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消化道肿瘤患者26例中食管癌1例,胃癌6例,结肠癌17例,直肠癌2例。结论对不明原因的缺血,特别是中老年人,应想到消化道肿瘤的可能,应完善大便潜血试验及消化道内镜等必要的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尽量避免误诊、漏诊,延误治疗。
2014(5).
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446例,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及相应治疗措施。结果在446例患儿中有90例出现肺外并发症,占20.18%;常见受累系统为消化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经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后,患者治愈率为95.56%。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常会诱导肺外并发症发生,其中首发症状为肺外表现,且常有漏诊或误诊现象。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病症临床治疗中,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疗效确切。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膝后关节室应用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兼后室手术和非后室手术与非手术进行治疗,将疗效进行分级对比。结果 98例患者中93例得到随访,其中在关节镜下兼后室手术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共49例,优23例,良22例,差4例,优良率91.84%。对照组非手术和非后室手术的患者共44例,优3例,良16例,差25例,优良率43.18%。按照Lysholm评分法实验组患者85~100分,平均91.2分;对照组36~73分,平均53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关节镜兼后室手术方法疗效好,治疗可靠,不良反应小;关节镜在膝后关节室应用是可行的,且疗效显著,很值得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救治蘑菇中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蘑菇中毒患者80例为治疗组,选取同期采用常规治疗的20例蘑菇中毒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肾脏功能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肾脏功能改善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疗效为87.5%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救治蘑菇中毒方面临床疗效可靠、快速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双瞳孔散大患者手术效果。方法分析2007年8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致双瞳孔散大患者51例,术后随访3个月,按GOS评分进行预后判定。结果恢复良好10例,轻残1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3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致双瞳孔散大者,积极手术能够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
2014(5).
摘要: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疾病,细菌感染是本病急剧加重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洛西林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平均退热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湿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提高肺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对89例肺结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单发小结节恶性病变34例主要影像学表现:20例有分叶征,23例有毛刺征,9例有胸膜凹陷征,13例有血管集束征,9例为磨玻璃结节,4例有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5例有纵膈淋巴结肿大,4例有胸腔积液;26例良性病变中15例结节内有钙化,6例有卫星灶;3例内部见爆米花样钙化。29例弥漫性结节病变影像学表现"树枝发芽"征7例、空泡征6例。钙化和蛋壳征3例。结论以影像学为主的检查手段对肺内孤立结节的性质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不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抑制,剂螺内酯和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给予心衰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螺内酯和美托洛尔,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给予美托洛尔和卡托普利,1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总有效率91.8%,B组总有效率8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治疗效果优于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5).
摘要:目的了解冰毒、摇头丸等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识别该种精神障碍的能力。方法对滥用冰毒或摇头丸,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做临床分析。结果冰毒、摇头丸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多为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类似。精神障碍者经脱离毒品及对症治疗,精神病性症状均在短时间内消失,预后较好。临床上应注意和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2014(5).
摘要:目的分析晚期食管癌采用放化疗等内科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115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单纯化疗治疗;试验组(67例)加用放射治疗。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和5年的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晚期食管癌进行化疗等综合治疗后,给患者采用放射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和控制局部复发,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2014(5).
摘要:目的对脑损伤后锥体束华勒氏(Walterian degenerantion)变性的MRI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8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损伤后锥体束华勒氏变性患者32例,对其分别行CT与MRI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I检出率较CT检查发生显著提高(P<0.05)。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病灶同侧沿锥体束走行路径呈条状,脑损害同侧脑干萎缩。结论对于脑损伤后锥体束华勒氏变性而言,MRI检查为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值得关注。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体温(T)、血常规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治疗组T、RR、HR、WBC、n及CR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36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6%、22.22%,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1806,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自身治疗水平。方法将2009年7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76例老年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其他慢性肝病的皮下组织厚度的差异,及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住院及门诊肝病患者112例,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35例、迁延性乙型肝炎77例。均由血清学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其中21例乙肝患者经肝脏穿刺活检确诊。采用PHILIPS HD 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5~2凸阵探头测量皮下软组织厚度,统计分析采用student t检验,P<0.05认为统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3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皮下软组织厚度为(25.6±5.5)mm,77例慢性迁延性肝炎皮下软组织厚度为(18.6±5.0)mm,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1。3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33例皮下软组织厚度>20 mm。结论皮下软组织厚度>20 mm可作为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参考依据,增加诊断准确度。
2014(5).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3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8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行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所有患者均痊愈(100%),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术后的痊愈率为80%,并发症发生率为3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能准确明确穿孔的位置和大小,并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4(5).
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在肺结核合并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肺结核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疗效更为显著。结论整体护理对提升肺结核并心衰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利普刀和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妇科就诊的宫颈糜烂患者89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微波治疗,试验组45例患者采用利普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对照组治愈27例(61.4%),总有效率为88.6%,试验组治愈41例(91.1%),总有效率为100%,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利普刀治疗宫颈癌糜烂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5).
摘要:目的对泌尿外科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医院感染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240例患者的感染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随机按1:1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得出医院对泌尿科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对照组的120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20%;干预组的120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6.66%。革兰氏阴性杆菌是造成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最常见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而克雷伯菌种和球菌则是导致患者血液感染的主要菌种。结论通过对泌尿外科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总结经验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将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10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抗生素,观察组则给予抗生素序贯疗法,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满意,且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易于接受,可替代传统静脉滴注抗生素疗法。
2014(5).
摘要:探讨妊娠合并主动脉右冠窦瘤破裂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联合多学科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以及心功能综合支持,在术中应加强护理配合,术后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积极预防感染、个性化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指导。
2014(5).
摘要:目的对急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进行观察,并探究护理方法。方法观察214例急危重症患者,并对其进行护理。然后分析其综合资料,根据整体状况进行预防护理,总结护理要点。结果防治组中患者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远低于非防治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切观察可以及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征象,进而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预防。另外,加强护理能降低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指标的临床特点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西药治疗,而对照组则在医师的指导下给予常规处方药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特点以及分布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几何均数为10.15μmol/L,对照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几何均数为14.25μumol/L。治疗组患者的回归系数为-0.135,对照组患者的回归系数为-0.425,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西药治疗的治疗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西药对于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指标具有一定的影响。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对本校区2010级口腔班的39名学生进行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分析显效部位及顺序、麻醉感受、维持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显效部位及顺序:34.2%从同侧下唇及黏膜开始至颊黏膜、同侧舌前2/3、同侧牙列及同侧后牙,15.8%从同侧牙槽黏膜至同侧牙列、同侧后牙、同侧前牙、及同侧舌,13.2%从同侧后牙开始至同侧前牙、同侧牙列、同侧下唇及黏膜、同侧舌,13.2%从同侧舌开始至同侧牙槽黏膜、同侧牙列、颊黏膜及皮肤及同侧下唇及黏膜,10.5%从颊黏膜及皮肤开始至同侧下唇及黏膜、同侧前牙、同侧后牙、同侧舌及全舌,5.3%从同侧舌前1/3开始至同侧下唇及黏膜、同侧牙槽黏膜、颊黏膜及皮肤,5.3%从颊黏膜开始至颊黏膜及皮肤、同侧舌,然而同侧下唇、牙槽黏膜无麻醉效果;麻醉感受:97.4%感受明显,69.2%厚重感,64.1%肿胀感、咀嚼无力,51.3%舌运动迟钝,41%感吞咽不适,30.8%张闭口困难,28.2%牙浮出感、牙伸长感、及发热刺痛等;维持时间:55.3%持续3小时以上;39.5%维持2~3 h;5.2%维持1~2 h;术后无恶心、呕吐、头痛等不适症状。结论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范围包括下唇及黏膜、颊黏膜、同侧舌前2/3、同侧牙列及同侧后牙,以厚重感、肿胀感明显,持续时间2小时以上。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双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的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8月-2012年8月间使用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的治疗效果,根据临床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情况和临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记录并随访3~6个月。结果患者的60例(60眼)中有54眼的视力均有提高,经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平均值在(1158±3.32)mmHg,患者在手术前与手术后的眼压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无并发症。结论双切口联合手术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视力,同时有效降低眼压,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非高血压性自发脑内血肿患者的病因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科2004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5例非高血压性自发脑内血肿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血压均不高。结果手术治疗68例,非手术治疗47例,死亡12例,转院治疗15例。结论非高血压自发脑内血肿病因很复杂,早期应明确诊断,积极治疗,以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强化心理护理组(70例)和常规护理(66例)2组,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强化心理护理组症状改善率为96.15﹪,常规护理组症状改善率为80.77﹪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4(5).
摘要:目的分析产前健康教育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1年2月21日-2012年2月21日收治的11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产前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患者的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提高了32.15%,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患者,降低了41.08%,P<0.05;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降低了57.14%,P<0.05。结论产前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明显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进一步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硝酸酯类药物在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方面的临床效果,并总结相关的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08年6月-2011年10月我院诊治的200例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租,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硝酸酯类药物,我院选用的是单硝酸异山梨酯,比较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明显下降,且脉压水平较好,相比于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收缩压,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胃镜检查与病理特征在胃溃疡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4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和病理特征检查来诊断是否患有胃溃疡。结果用胃镜检查150例患者,发现良性溃疡118例,恶性溃疡21例,疑似胃溃疡11例,通过病理诊断发现150例患者中,良性溃疡121例,恶性溃疡24例,疑似胃溃疡3例,胃炎2例。结论在诊断胃溃疡方面,单独使用胃镜检查的检出率不如病理特征检查高,应该将胃镜检查和病理特征检查结合起来,进而为临床医师的治疗指导方向。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桥本病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20例桥本病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的诊治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0例(包括10例合并癌患者),最长时间15年,最短2.5年;术后10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在服用甲状腺素后症状均缓解,所有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结论对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桥本病应行手术治疗,正确诊断的有效方法,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对桥本病并发其他甲状腺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试验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2月-2013年4月间407例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支原体培养阳性173例(42.5%),其中Uu感染132例(76.3%),Uu、Mh合并感染38例(22.0%),Mh感染3例(1.7%);男性患者阳性率25.9%,女性阳性率53.0%,差异显著(P<0.05)。支原体对抗生素敏感率前三位为美满霉素(93.0%)、强力霉素(90.8%)、交沙霉素(76.3%);耐药率以螺旋霉素(80.9%)、环丙沙星(65.%)、罗红霉素(46.8%)最为明显。结论支原体耐药菌株日趋增多,临床治疗应及早进行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必要时联合用药控制感染,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使用高压氧综合治疗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探讨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颈脊髓损伤患者56例,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治疗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使用高压氧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显效14例,占50%,有效5例,占17.86%,总有效率为67.86%。治疗组患者显效19例,占67.86%,有效8例,占28.57%,总有效率为96.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能够逆转或者是防止颈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发展,有利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胺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224例,分为两组,每组1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与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与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21%,高于对照组9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胺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急慢性肾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慢性肾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20例,无效4例,且无复发病例,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3例,显效14例,无效15例,复发3例,总有效率为64.2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于急慢性肾盂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胃超声造影对老年胃癌术前TNM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经胃镜活检证实的67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胃超声造影检查并分期,术后进行病理证实并分期,记录术前胃超声造影TNM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T分期总准确率为73.1%,其中T1为58.8%,T2为61.5%,T3为78.9%,T4为88.9%;N分期总准确率为80.6%,其中N0为90.0%,N1为73.3%,N2为78.3%,N3为77.8%;M分期总准确率为91.0%,其中M0为95.5%,M1为82.6%。结论胃超声造影对老年胃癌术前TNM分期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5).
摘要:目的探索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商品名欣母沛)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防治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抽样,对3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将34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7例。对照组17例患者采用缩宫素疗法治疗,观察组17例患者在采用缩宫素疗法之后进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24 h内的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在进行缩宫素治疗之后,产后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与观察组在进行缩宫素治疗后,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综合治疗产后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防止有着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疾病合并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2010-2012年在兰考县人民医院儿科所有肺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血气分析等结果及治疗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重症肺炎患儿中有7例合并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1例因迅速出现全身严重皮下气肿而死亡,6例经抗炎、强心、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在其胸骨上窝处做切口促进气体排出等综合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小儿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大致相同,首发症状为咳嗽、闷喘,伴或不伴发热。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者多为剧烈咳嗽引起,因个体差异大,治疗亦不尽相同,合并呼吸道梗阻、呼吸衰竭、严重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者需行气管插管。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效果。结果 78例患者中,67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2例术后呼吸道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4例出现褥疮,无死亡或伤残病例。结论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风险较大,围术期容易出现并发症,应根据高龄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降低伤残或并发症发生率。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2月以来收治的86例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4%)(t=4.95,P=0.026<0.05),两者间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细菌性痢疾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可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对比剂使用参数对腹部CT血管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行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按对比剂的使用浓度和注射速率不同分为4组,分别为370 mgI/mL,3 mL/s(A组);370 mgI/mL,4 mL/s(B组);300mgI/mL,3 mL/s(C组);300 mgI/mL,4 mL/s(D组),比较应用不同浓度及不同注射速率对比剂对腹部CT血管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370 mgI/mL浓度对比剂腹部CT血管图像效果显著优于300 mgI/mL对比剂浓度;3 mL/s和4 mL/s两种注射速率腹部CT血管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对比剂浓度370 mgI/mL、3 mL/s速率注射可获得满意的腹部CT血管图像质量,同时可减少患者对比剂的不良反应。
2014(5).
摘要:将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佐治川崎病,对照组采用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对白细胞介素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症状、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同时证明痰热清具有下调IL-17、IL-18水平及上调IL-10水平的作用。认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痰热清佐治川崎病患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2014(5).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单用沙利度胺或联用VAD方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入院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地塞米松、阿霉素与长春新碱)化疗,对照组单独使用沙利度胺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沙利度胺与VAD方案化疗联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能够有效提高其骨髓MVD与血清VEGF水平,相比单用沙利度胺治疗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2014(5).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两种不同方法对压疮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将21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通过传统干性护理10例,湿性护理干预11例,患者的自觉感受与治疗效果均不相同。结果试验组患者感觉舒适。无痛感、出血及厚厚结痂。结论湿性护理干预更适宜于压疮患者。
2014(5).
摘要: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下肢静脉血栓患者56例,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得到确诊,其中包括左下肢静脉血栓者33例,右下肢静脉血栓者16例,双下肢静脉血栓者7例。经超声测量发现,患侧静脉较健侧静脉直径发生明显增粗(P<0.05)。结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诊断率较高,值得关注。
2014(5).
摘要:目的对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配合方法和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于患者手术治疗期间浸洗女手术配合,对配合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持续时间为50~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80~378 mL,无出现并发症者,术后1例肺部感染患者行呼吸机支持治疗,所有患者最终康复出院,随访结果显示患者骨折愈合理想。结论对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手术配合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2014(5).
摘要:目的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7月-2012年10月47例合并肝硬化胆囊结石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其中肝功能ChildA级35例,B级12例。结果 47例均完成LC手术,有2例术后有一过性腹水,有7例术后出现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把握好手术技巧、完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014(5).
摘要:目的了解常规治疗下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在连用β受体阻滞剂后的疗效。方法选择52例病因不同的CHF患者,在强心、利尿和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家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临床表现,检测治疗后的心功能和超声心动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功能改善(E/A、LVEF、LVDD、FS)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故均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卡维地洛可以提高治疗CHF的疗效。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选择2008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稽留流产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苯甲雌二醇治疗,观察组50例则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两组患者均行清宫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组织物自然排出情况、术中宫颈扩张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组织自然排出率高,宫颈扩张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能够有效的治疗稽留流产患者,相较于苯甲雌二醇治疗有着显著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LEEP及聚焦超声治疗CIN1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方法我院2006-2010年妇科门诊收治CIN1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400例,将其随机分为LEEP组及聚焦超声治疗组,观察其HPV转阴情况、CIN消退情况、宫颈痊愈速度、排液量以及术后妊娠患者的流产率、早产率、分娩方式。结果 LEEP及聚焦超声患者术后高危HPV转阴率分别为90.5%及89.5%,CINI消退率分别为99.5%及9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P治疗组阴道流液量多于聚焦超声治疗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焦超声组宫颈恢复速度快于LEEP治疗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妊娠患者早产发生率为6.78%,剖宫产率40.7%。结论 LEEP及聚焦超声治疗CIN1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疗效肯定,HPV转阴、CIN1消退达到90%以上,不影响患者妊娠,聚焦超声治疗组的患者依从性较高。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囊型包虫病护理的应用效果,并以此探索更好的肝囊型包虫病的护理模式。方法将2010年8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囊型包虫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护理模式。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囊型包虫病的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患者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建立了融洽的护患关系,并最终使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2014(5).
摘要:目的对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6月我院妇产科接收的10例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妊娠一胎死亡患者的病发率为3.62%,致使胎儿死亡的原因为胎儿畸形、胎盘过短、脐带扭转异常、妊娠期并发症、原因不明等。存活胎儿自然分娩患者1例,剖宫产患者为9例。结论对双胎妊娠一胎死亡患者,严密观察另一胎儿在宫内的变化,尽可能延长患者的孕周,能有效提高另一胎儿的存活率。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50例,予伊立替康80 mg/m2,静脉滴注,第1、8、15 d,28 d为1周期。紫杉醇80mg/m2静脉滴注,第1、8、15 d,28 d为1周期。观察胃肠道反应、迟发型腹泻、骨髓抑制、胆碱能综合征、心律失常、周围性神经炎等副反应的发生。3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总缓解率42.0%,其中完全缓解3例,占6.0%;部分缓解18例,占36.0%;稳定5例,占10.0%;疾病进展24例,占48.0%。所有患者中位肿瘤进展时间6.9个月。骨髓抑制为首要的不良反应,其次为胃肠道反应、迟发型腹泻、心律失常、胆碱能综合征等。所有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无不良反应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伊立替康联合紫杉醇化疗总有效率41.67%,患者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6.5个月,与国内外报道相当。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以及迟发型腹泻,均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持续引流应用于肝硬化顽固腹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顽固腹水患者52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方法行腹腔穿刺联合腹水引流术放腹水,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套件行腹腔置管持续性腹水引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和不良症状发生的比较中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腹腔持续引流应用于肝硬化顽固腹水的治疗中,与常规放腹水方法相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显著不良反应,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预防、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站在2012年9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经诊断明确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及120例仅患有肺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相同的治疗措施,两组患者在6月、9月、12月、24月的治疗有效率有明显差异,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疗效低于单纯肺结核的疗效。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两者相互影响,糖尿病对肺结核治疗的不利影响较显著,通过上述研究对比发现,相同的治疗方案对于单纯肺结核的疗效明显高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的疗效,因此对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肺结核的同时应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低磷血症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ICU 6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磷离子浓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血磷浓度(mmol/L)检测值明显低于存活组患者,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死亡组患者重度低磷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存活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磷血症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进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促进因素。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氨来呫诺口腔膜用于治疗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116例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片贴在溃疡处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来呫诺口腔膜治疗。在治疗的第5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溃疡面积及疼痛程度,同时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愈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第5 d的溃疡创面愈合情况及疼痛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治愈平均需(6.5±1.0)d,对照组为(8.5±3.0)d,观察组所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氨来呫诺口腔膜治疗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溃疡创面愈合迅速、疼痛缓解较好等优势,总体效果满意,可在临床考虑推广应用。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对早中期妊娠妇女定期进行饮食营养指导对降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孕前血糖正常的早中期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孕妇的GDM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MES脂肪比、血脂、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健康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尿靛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饮食营养分析指导有利于降低妊娠合并症,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围产期母儿并发症,值得推广及大力宣传。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Fib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病区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入院当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检查和Barthel指数评分测定,根据评分结果的不同进行分组,采集第二天清晨空腹血测定患者的Hs-CRP水平和Fib浓度水平,然后进行比较。结果在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中,根据中国人卒中量表(CSS)所示的重型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Fib浓度水平高于CSS中型患者(P<0.05);CSS中型患者Hs-CRP水平和Fib浓度水平高于CSS轻型患者(P<0.05)。Barthel指数级别为良的患者Hs-CRP水平和Fib浓度水平低于级别为中的患者(P<0.05),Barthel指数级别为中的患者Hs-CRP水平和Fib浓度水平低于级别为差得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中,临床所测定的Hs-CRP水平和Fib血清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性,且与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性。
2014(5).
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盐酸氨溴索进行雾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中选择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40例观察组(采用盐酸氨溴索进行雾化治疗)与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多方面的情况(如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痰症状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盐酸氨溴索进行雾化治疗,可起到明显的疗效,对促进患儿的好转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脱套式阴茎固定术在治疗小儿隐匿阴茎中的应用价值,以供临床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儿给予脱套式阴茎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Devine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12个月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研究组患儿阴茎体能充分显露,且无退宿现象,阴茎外观满意。对照组患儿则有5例出现相应并发症,切口感染3例,阴茎重度水肿2例,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3.3684,P=0.0665)。结论脱套式阴茎固定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效果显著,外观满意,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派丽奥)联合甲硝唑片治疗慢性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门诊成人慢性牙周病患者78例140颗患牙,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治疗组将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放置于牙周袋内并口服甲硝唑片,对照组单纯口服甲硝唑片,分别于治疗前、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后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牙周附着水平(AL)、牙龈指数(GI),并分析预后综合疗效。结果实验治疗组1个月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8.6%)(P<0.05),同时实验治疗组1个月的PD、PLI、AL、G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甲硝唑片在临床上治疗慢性牙周病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甲硝唑,值得在牙周病的治疗上推广应用。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腹茧症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腹茧症的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术后腹部症状、体征的改善及引流性状颜色认真记录整理,做好交班,并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饮食指导,配合相关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无再度发生肠梗阻等症状,随访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腹茧症手术是一种术式不定型手术,详细周密的观察,有计划地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和减少护理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分析2007年5月-2013年3月对236例急性胆囊炎行三孔法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0 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2 d,236例无副损伤。结论对急性胆囊实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可行性,安全性。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均符合早期手术治疗指征,施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结果 25例患者中,治愈13例(52.0%),有效10例(40.0%),无效2例(8%),总有效率92%。结论早期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有效清除坏死组织,使机体器官减少毒素的吸收,减轻感染,降低全身炎症反应,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都有积极作用。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颌面部肌肉与关节疼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颌面部肌肉与关节疼痛的患者进行分析和对症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96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针对颌面部肌肉与关节疼痛患者先要找出其病因或诱因,明确诊断,进而制定出周密的治疗计划,患者配合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不同时期脑梗死的疗效,以寻找高压氧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选本院2012年11月-2014年2月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共60例进行高压氧治疗。按照起病时间开始治疗不同分为起病1周内(早期)治疗组(n=30)和起病3个月内(晚期)治疗组(n=30)。进行1疗程高压氧治疗(15次)后,通过其临床症状改善与否,评定疗效。结果起病1周内治疗组:基本治愈17例(56.7%),症状改善10例(33.3%),无效3例(10%);起病3个月内治疗组:基本治愈10例(33.33%),症状改善13例(43.33%),无效7例(23.33%),两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早期脑梗死效果显著,且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2014(5).
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和护士掌握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的程度,为提高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盲方法汇总246例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医嘱1429条,人均5.81条,对15位护士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了解其对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评判性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46例手术患者住院期间使用6类14种抗菌药物,共417例次,平均每人1.7例次,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一联用药占52.85%,二联用药占25.20%,三联用药占21.96%,应用抗菌药物中前3位为头孢菌素类(56.83%)、硝基咪唑类(20.86%)、氨基糖苷类(12.23%)。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酶抑制剂载体溶媒不合率分别为76.37%、67.65%。护士对抗菌药物知识掌握正确率为28.15%,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建议率为0。结论目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普遍不合理,在强化医师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评判性思维能力,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患者400例、同期护理人员74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0名患者37名护理人员,前者行常规护理管理,后者行分层管理,统计患者并发例次、住院时间、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人均并发例次、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例次分别为(1.00±0.32)例次、(8.36±3.19)d、(0.53±0.11)例次均低于对照组(1.29±0.40)例次、(9.20±5.27)d、(1.07±0.29)例次,研究组基护次数(39.10±12.18)次显著高于对照组(18.23±5.29)次,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水平、治疗与康复效果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层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研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8例)与试验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术前与术后全面护理,同时配合针对性康复指导。结果 136例患者均治愈康复出院,两组患者行不同方式护理后,试验组发生并发症患者较之对照组明显更少,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工作,可提高临床治愈率,有效预防或降低并发症发生。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华法林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收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低分子肝素封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华法林片治疗。治疗后对两组导管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KT/Vurea增加值、凝血功能、出血倾向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及KT/Vurea增加值比较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T、APTT及INR均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可预防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减少导管功能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减少KT/Vurea增加值,提高透析充分性。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宫腔镜联合超声对患者进行诊治,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月经恢复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0.0±2.5)min,术中出血量为10~50mL,改善月经紊乱的有效率达88.89%,改善月经量的有效率达97.22%,改善绝经后出血的有效率达100%;术后2个月,34例患者宫腔形态正常,2例宫腔底部或宫角处出现少量粘连。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耐受性较好、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5).
摘要:目的根据影响学评价标准分析前、后路减压方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63例颈椎病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根据影像学评价标准,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按影像学评价、年龄、性别及病程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和术后平均改善率,对比前、后路减压法的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后路治疗组相对于前路治疗组获得更高的平均改善率。结论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病均有显著疗效,但后路治疗组疗效较高。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方法肾结石患者67例,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均比对照组少,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接收无剖宫产指征的孕妇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观察组孕妇实施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孕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为93.7%,对照组孕妇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为78.1%;观察组孕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15.6%,对照组孕妇剖宫产率为43.8%;观察组孕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对孕妇的教育,用护理干预方法对孕妇进行护理有利于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共对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死亡8例,存活64例(其中因病情加重自动出院3例)。存活的64例患者随访3~9个月,平均随访(5.2±2.4)个月,按照GOS评定疗效:良好34例,中残21例,重残5例,死亡4例(其中3例为自动出院)结论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段,围手术期的血压管理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方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行恒牙列正畸治疗的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行常规矫治,观察组行改良方丝弓矫治技术,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不良反应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P<0.05。结论改良方丝弓矫治技术矫治效果显著,治疗时间较短,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脓胸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7月-2013年8月于我科施行手术治疗的58例急性脓胸患者给予相应的围手术期护理,记录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胸片示肺复张情况良好,未见包裹性积液及胸腔积液,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精心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2014(5).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旨在为临床准确诊断有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6例为研究组,对照组选择46例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测情况,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表现心绞痛、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电图结果显示研究组电轴左偏、缺血性ST-T异常、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掌握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呼吸困难、缺血性ST-T异常等临床特点,对于疾病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2014(5).
摘要:目的应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对出现产后抑郁症的高危产妇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44例出现产后抑郁症的高危产妇,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而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对出现产后抑郁症的高危产妇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6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加以丹参酮ⅡA磺酸钠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改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研究组ST-T心肌缺血性改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丹参酮ⅡA磺酸钠进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3例腮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以及补液等针对患者具体症状进行治疗。伴有脑膜炎患者需加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伴有头痛不止,呕吐患者加20%的甘露醇治疗;伴有睾丸炎患者应以干扰素治疗。再给予全部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加强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乳糖酸红霉素+维生素B6治疗喘憋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喘憋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使用乳糖酸红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乳糖酸红霉素+维生素B6治疗。结果两组患儿在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糖酸红霉素+维生素B6治疗喘憋性肺炎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巨大肝癌(直往≥10 cm)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和治疗结果。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月间我院收治并治疗巨大肝癌72例,与一般肝癌切除组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死亡率和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巨大肝癌切除组与一般肝癌切除组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均无明显差异,死亡率和手术并发症三者间也无差异。结论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应持积极态度,巨大肝癌切除术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切除术治疗显著提高巨大肝癌的疗效。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于胫骨Pilon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42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在我院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根据Johner-Wruhs标准评价疗效,优21例,良15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联合血液制品治疗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78例新生儿DIC,根据临床表现及血生化结果,输注血液制品,并联用小剂量肝素(每次6 U/kg,皮下注射,2次/d)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DIC完全纠正的时间、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指标变化等情况。结果经治疗后,78例DIC患儿的治愈率高达88.5%(69/78),DIC完全纠正时间为(6.4±1.2)d;治疗后,DIC患儿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使用小剂量肝素过程中,无继发性加重出血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肝素联合血液制品治疗新生儿DIC的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前列地尔与缬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1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缬沙坦口服治疗,试验组给予前列地尔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有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明显,能够有效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位手足口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其中30例患者的确认为重症患者。对患者进行S-100β、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测定。结果重症手足病患者脑电图异常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和血清S-100β浓度均高于普通手足口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血清S-100β、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测定,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重症手足口疾病。
2014(5).
摘要:目的了解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对梅毒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降低妊娠感染梅毒及先天梅毒儿出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7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大多数是流动人口、农村妇女,其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偏低,对梅毒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结论加大社会基层梅毒防治知识宣传,包括梅毒对母婴健康的危害的健康教育。防范先天梅毒的发生,首先从梅毒的认知抓起。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8年7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75例窒息新生儿给予复苏及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5例窒息新生儿中71例复苏成功,4例失败,其中2例死亡,2例家属放弃治疗,成功率94.67%;并发缺血缺氧脑病15例,出院后未见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积极有效的复苏及临床护理能够挽救窒息患儿的生命,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2014(5).
摘要:在门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转变护理理念,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由95.6%上升到98%。说明在门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为患者提供准确、安全、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直接提高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和声誉,使医院在医疗行业中更有竞争力。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腰穿术后的腰痛成因、预防及术后的合理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404例腰椎穿刺8个月至12岁患儿,并发腰痛的临床表现、干预及术后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小儿腰穿术后腰痛多发生在4~10岁间,成因主要有术前紧张、术中不配合、术后体位固定、术者操作不熟练等,尤其为术前紧张、术后体位久固定者为多,加强术前沟通、安抚及术后合理护理,可减少腰痛发生率及减短腰痛持续时间。结论穿刺前充分的沟通,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同时穿刺后积极合理的护理能减少患儿腰椎穿刺腰痛的发生,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2014(5).
摘要:将当前人机交互领域中流行的体感交互技术与康复医学中由于脑卒中说导致的损伤评价结合起来,并依据蒙特利尔评估量表,设计一套基于体感技术的康复认知评估系统,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2014(5).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探讨采用优质护理后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时间长短,并发症发生率,对疾病的认知率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6.2 d比对照组(9.1 d)短(P<0.05);调查问卷显示,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1%,观察组达到97%(P<0.05);对患者及其家属在白内障疾病的认知、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情况进行调查,对照组对疾病认知33%,治疗组认知98%。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014(5).
摘要:目的评价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效果。方法以同一个病房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出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对比分析患者前后满意度,以评价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出院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μ=3.63,P<0.001)。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效益明显,可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康复。
2014(5).
摘要:<正>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67岁,55 kg,因"间断性便血4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发育正常,恶病质面容。ASAⅡ,心肺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及感染四项(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抗体及艾滋病毒抗体)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便常规阳性。辅助检查:肠镜检查:直肠:距肛门5~8 cm处可见约3.0 cm×4.0 cm大小肿物,表面呈结
2014(5).
摘要:<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主因"右下腹痛20 d"入院,既往21年前曾行胆总管结石手术,入院查体:T 36.4℃,P 76次/min,R 18次/min,BP 140/100 mmHg,神志清楚,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平软,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及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min;肛门及生
2014(5).
摘要:<正>miRNA(microRNA)是一类由大小为18~25个核苷酸(nt)构成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具有高度遗传稳定性。miRNA主要作用于靶基因mRNA的3'UTR,使mRNA降解或抑制其翻译,从而在基因调控方面发挥作用。miRNA可多途径地调控细胞凋亡、肿瘤的发生和侵袭转移,进而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评估。胰腺癌是一种病死率高、生存期短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其不易早期发现,手术困难,
2014(5).
摘要:<正>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纤维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临床表现有疼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和呼吸功能下降。铁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在运输氧、电子传递、产生能量、合成DNA等多种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1]。但是体内铁超出正常值范围会也会对人的机体产生巨大的危害。近年来发现骨骼系统亦是铁超载的靶点之一,过多的铁可能通过抑
2014(5).
摘要:<正>肘管综合征(CTS),又称"迟发性尺神经炎",其发病率仅次于腕管综合征。1878年Panas首先报道本病,1958年Feindel和Stratford将此病命名为"肘管综合征",之后人们对此病的研究和探讨从未间断,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论。1相关解剖尺神经发自臂丛神经内侧束,由颈C8和T1神经纤维组成,向下走行于内侧肌间隔的前方和肱三头肌的内侧,继而向下
2014(5).
摘要:<正>1腹腔内复发转移是影响大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主因近40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仅次于肺、胃、肝癌,已跃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第4位,50%以上大肠癌患者诊断时已是进展期,已出现区域淋巴结或腹膜种植转移[1-2]。大肠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直接脱落到腹腔以及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的微小病灶,肿瘤切除部位、腹腔和肝脏是大肠癌患者术后常见的复发和转移部位。提高大肠癌患者长期存活率、改善
2014(5).
摘要:<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我国现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00万例[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易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其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2],然而只有极少数患者可以通过单纯的抗病毒治疗获得临床痊愈[3]。随着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发
2014(5).
摘要:目的观察药物流产后阴道持续流血情况,并分析其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9月在我科进行药物流产后阴道持续流血的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 50例患者经过精心有效护理,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及时发现、及时清宫是处理药物流产后阴道持续流血的关键措施,同时给予精心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药物流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014(5).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医学研究院、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纳米科学杂志社(美国)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