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0月4月-2012年3月收治的具有ASO临床症状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下肢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行冠状、矢状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重建,并分析各段血管的显影质量和血管狭窄程度;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与MSCTA进行对比,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按照国际常用的外周血管狭窄分级方法分别对DSA和MSCTA的诊断结果进行分级,通过比较MSCTA与DSA的吻合度,评估MSCTA对糖尿病ASO的诊断效果。结果 62例患者的MSCTA的图像质量均较为理想。通过MSCTA共发现411个狭窄及闭塞,其中Ⅰ级狭窄128个,Ⅱ级狭窄158个,Ⅲ级狭窄84个,Ⅳ级狭窄41个;采用MSCTA与DSA对ASO诊断,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为诊断标准,MSCTA对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以及闭塞的诊断吻合率达到97.1%,对血管不同病变部位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80%。结论 MSCTA可以清晰的显示下肢动脉病变的部位以及程度,与DSA具有相当的效能,可以作为糖尿病ASO术前评价和筛选的理想方法。
2014(3).
摘要:目的分析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慢性中耳炎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术后听力恢复良好(P<0.05);清除病灶彻底;除有3例患者因感染造成继发性鼓膜穿孔外(3.94%),无并发症。结论完善术前检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对治疗慢性中耳炎是一种最主要的方法,对患者听力的提高及防止复发有积极作用。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组织钠/碘转运体(NIS)表达对血清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正常人血清标本1002例、甲状腺癌95例,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β2-MG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甲状腺癌组织NIS表达。结果正常人群血清β2-MG阳性率7.78%,甲状腺癌阳性率31.5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352,P=0.000)。甲状腺癌组织NIS表达阳性37例(38.9%)。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与否,NIS表达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72,P=0.002)、β2-MG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1,P=0.035),两者阳性率呈显著性负相关(r=-1.000,P=0.000)。有无远处脏器转移,其NIS表达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67,P=0.043)、β2-MG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5,P=0.001),两者阳性率呈显著性负相关(r=-1.000,P=0.000)。结论甲状腺癌组织NIS表达影响血清β2-MG水平,两者呈显著性负相关。血清β2-MG的检测,对甲状腺癌核素治疗效果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丁联合灯盏细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对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于2009年3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抗心绞痛药物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丁20mg和静脉点滴灯盏细辛30 mL,1次/d,两组的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死亡、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观察组则下降更为显著,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看,治疗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看,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产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丁联合灯盏细辛治疗ACS患者能够显著降低hs-CRP水平,对稳定粥样斑块、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帕利哌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对双相障碍稳定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组30例,碳酸锂单药治疗组30例。采用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记忆广度(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比较组间认知、记忆和执行功能的差异。结果帕利哌酮联合碳酸锂治疗组在WCST卡片总数(t=3.83,P=0.000)、持续错误(t=2.19,P=0.039)、随机错误(t=3.68,P=0.000)、WMS-RC总分(t=2.27,P=0.020)、记忆商数(t=4.10,P=0.000)、数字广度(t=2.11,P=0.031)测评中均优于碳酸锂单药组。结论帕利哌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可能有助于缓解和改善双相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对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远期疗效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采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远期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远期治疗效果为优的比率和总优良率均显著提高,分别高达60.47%和93.02%;而为差的比率则显著降低,仅为2.33%,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降低,仅为6.98%,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具有远期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首先手术疗法。
2014(3).
摘要:目的慢性心衰是心血管疾病临床终末期症状群,本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现代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探索一种减毒增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减少用药种类及用量,加以丹红注射液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4 d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82.5%优于对照组为67.5%,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CHF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轻度脂肪肝的CT特征,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4月某院收治确诊为脂肪肝患者共142例作为研究对象,行CT扫描,获得肝、脾CT值,并取比值,对比弥漫性脂肪肝与局灶性脂肪肝的CT特征,就轻度脂肪肝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诊断出轻度脂肪肝74例占52.11%,其中弥漫性脂肪肝63例,无占位效应,病灶分布均匀,局灶性脂肪肝11例,病灶分布特异,有占位效应;轻度脂肪肝患者人均肝脏CT值(47.29±8.21)HU,肝、脾CT比值(0.75±0.11)。结论轻度脂肪肝患者其肝脏密度较中度、重度患者更高,弥漫性脂肪肝诊断较易,局灶性脂肪肝诊断,部分患者需进行增强扫描、增添对比剂或延时扫描,以排除肝癌、肝血管瘤等占位性病变的可能。
2014(3).
摘要:目的应用显微CT观察人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解剖特征,通过与不同研究方法比较对显微CT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通过显微CT、X线法及透明牙标本制作法观察60颗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解剖形态特征,通过统计学方法评估显微CT观测的人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准确性。结果与X线法和透明牙标本制作法比较,显微CT在评估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投影各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CT和X线下Cl型和C2型较为多见,透明牙技术发现下颌第二磨牙多为l-2型(33.33%)、1-1型(25%),侧支根管、管间吻合、根管分叉、根尖分歧发生率平均为63.33%、43.33%、16.67%、18.33%。结论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变异较多,显微CT技术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2014(3).
摘要:目的对胃相关疾病使用B超进行诊断的准确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东莞市石龙博爱医院收治的胃疾病患者共240例,先用饮水法进行胃B超检查,记录患者的检查结果;使用B超诊断后的患者再次通过病理和胃镜进行诊断,检验两次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超声诊断胃溃疡的准确率为25%,诊断胃癌、慢性胃炎的准确率分别为76.47%、62.50%,对胃溃疡诊断的准确率较低,而对胃癌、慢性胃炎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可用于诊断胃疾病,准确率较好,方法简单,但对于胃溃疡等难以确诊的疾病,需要用胃镜或病理诊断作进一步确诊。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近几年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梅毒预防策略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2年梅毒疫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2年白山市共计报告梅毒病例1991例,男:女0.90:1。发病集中年龄段是30~50岁居多,占51.18%。结论加强性病诊疗机构管理,开展规范化治疗,加大梅毒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尤其是无业等重点人群是控制梅毒疫情的重点所在。
2014(3).
摘要:目的本研究是通过EXPORT XT和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死(STEMI)血栓抽吸作用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血栓抽吸导管分为EXPORT XT组和DIVER CE组,对比观察两种导管血栓抽吸的成功率及其近期临床效果。结果本院2012年2月-2013年6月所有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STEMI 328例,EXPORT XT组198例,两组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EXPORT XT组血栓抽吸成功率略高于DIVER CE组,为96.9%对95.4%(P>0.05);TIMIⅢ级血流率和BlushⅢ级血流率也略高,分别为96.9%和50.0%对94.6%和47.7%,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术后1~2周左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52.9±4.9)mm和(53.5±5.4)mm(P=0.67);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51±0.15)和(0.49±0.13)(P=0.58)。结论本研究显示AMI患者PCI术中使用EXPORT XT和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具有相似的成功率及近期临床效果。
2014(3).
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布比卡因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A组以0.75%布比卡因1.2 mL等比重液行CSEA,B组0.75%布比卡因1.2 mL重比重液,观察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A组较B组在各时间段的血液动力学波动较平稳,且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于B组,运动和感觉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另外,A组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布比卡因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运动和感觉恢复快。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附睾分泌蛋白4(HE4)、CA125单项及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5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4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及30例卵巢癌患者血清HE4及CA125水平。结果卵巢癌组的CA125及HE4血清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血清CA125单项检测对于卵巢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HE4单项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两者联合检测对于卵巢癌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论 CA125及HE4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卵巢癌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2014(3).
摘要:目的观察无张力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在我院接受无张力吊带术治疗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对比患者手术前后24 h的尿垫试验结果,并比较其尿失禁症状评分,手术后的总体有效情况。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对比手术前后的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及相应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总体有效的患者为70例(92.11),手术后24 h的尿垫试验结果及尿失禁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6个月的随访显示,患者的最大尿流率显著下降(P<0.05),剩余尿量显著上升(P<0.05),出现尿频尿急者2例(2.63),其余患者未见明显不适及不良反应。结论无张力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病房内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高危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我院母婴病房内新生儿生后1 h常规血糖筛查,对低血糖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母婴病房内新生儿低血糖占同期筛查儿15%,无症状者92%,有症状者8%。母亲糖代谢异常,择期剖宫产,巨大儿,喂养延迟或困难,低体温等为相关高危因素。结论对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常规动态监测血糖,及时纠正,阻断低血糖持续期及危害性。
2014(3).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资料与病理结果,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1年9月,普外科接受甲状腺术后病理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按年龄分组,低年龄组恶性率较高(P<0.05);②按性别分组,恶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良性结节组与恶性结节组比较FT3、F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TSH浓度分组,TSH高浓度组恶性率较高(P<0.05);④按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分组,评分较高组恶性率较高(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恶性率与年龄呈负相关。血清TSH水平及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评分与甲状腺结节恶性率呈正相关。
2014(3).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降糖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为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寻求新措施。方法以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月接收诊治的47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降糖治疗组,4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DiI-ac-LDL和FITC-UEA-I免疫荧光双染法和MTT比色法等进行鉴定计数、增殖功能、黏附功能和迁移功能检测,比较两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与功能的差别,并且比较降糖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功能的变化。结果降糖治疗组治疗前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增殖、黏附和迁移功能均低于对照组,降糖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4、CD133、VEGFR2、vWF、CD34/CD133细胞数量增加,增殖、迁移功能增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增殖、迁移功能扔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黏附功能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及增殖、黏附和迁移功能的缺失,降糖治疗对体内受损的内皮祖细胞具有改善作用,有利于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2014(3).
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内窥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其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10年4月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6例,采用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20例,在同等条件下采用开颅清除血肿的同类患者,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GCS评分。结果术前试验组(6.81±2.02)分,对照组(6.92±2.51)分(P=0.92);术后1月试验组(10.83±2.24)分,对照组(8.93±2.31)分(P=0.02);术后6月试验组(13.52±2.61)分,对照组(10.65±2.41)分(P=0.03),内窥镜组术后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内窥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2014(3).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注射液预处理组,各18只。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黄芪注射液预处理组用黄芪注射液4.5 g/kg于术前7天开始腹腔注射,共7 d,每天1次。剩余各组予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在造模后(对照组、假手术组在相应时间点)24 h采集标本。在相应时间点对各大鼠进行断头取脑,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CAM-1表达情况,行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在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对照组脑组织中ICAM-1表达较少,两组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ICAM-1蛋白表达有明显增加,可见较大体积梗死灶,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黄芪注射液预处理组与模型组相比较,ICAM-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时,缺血侧脑组织ICAM-1有表达,黄芪注射液可使ICAM-1表达减少;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损伤修复,起脑保护作用。
2014(3).
摘要:目的获得基底动脉的活体CT解剖学资料,进一步丰富基底动脉解剖学数据,为支架植入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活体影像学解剖依据。方法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选择100例正常受检者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目标主要观测基底动脉的走形、长度、直径等。结果基底动脉直行者68条,占68%;弯曲者32条,占32%(其中右弯曲24条,占75%;左弯曲8条,占25%,未发现多弯曲者)。基底动脉长度28.92±3.15mm。基底动脉起始部管径3.49±0.51 mm。结论 CTA图像能直观、清楚、立体地显示基底动脉解剖形态,测量方法简单、数据准确,能获得人体生理状态下的影像解剖学资料,为颅内支架植入术可提供解剖学依据。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以便给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对2010年8月-2013年8月来我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454例患儿,采用13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这些患儿均有一定的消化道症状。结果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有消化道症状的表现,也可伴随胃肠外的临床症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结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且可以引起胃肠外的表现。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通过对脑损伤高危儿进行康复治疗,观察治疗结果并分析影响康复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脑损伤高危患儿,按照患儿的月龄将患儿分为治疗A组42例,月龄:1~6个月、治疗B组36例,月龄:6~12个月。两组患儿的康复治疗均以Bobath疗法为主,并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观察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A组的患儿有效率100治疗B组的患儿有效率8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损伤高危患儿月龄<6个月时治疗的效果最佳,采取康复治疗可有效避免高危儿发生脑瘫及残疾的可能性,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2014(3).
摘要:目的对比胫骨髓内钉和锁定加压胫骨远端接骨板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髓内钉治疗组)和B组(锁定加压胫骨远端接骨板治疗组),每组64例。观察两组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锁定加压胫骨远端接骨板组明显优于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和并发症方面,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与锁定加压胫骨远端接骨板治疗胫骨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胃溃疡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104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82.69%(P<0.05);试验组6个月和12个月胃溃疡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感染和狭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血和穿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能够提高胃溃疡的治愈率和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但需严格掌握指征,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与美托洛尔联合用药对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心律失常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试验组则采用辛伐他汀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取得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控制的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辛伐他汀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有重要价值,能有效改善心脏收缩的频率、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X线和CT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5例胸部创伤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同时接受X线和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和特征。结果 CT检查对于肺部损伤和胸膜外伤的临床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种检查方法对胸廓骨折的检出率对比则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CT检查应用于胸部创伤的临床检查和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显著优于X线检查。
2014(3).
摘要:目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尤其是副交感神经障碍所致的排尿反射异常、膀胱功能障碍。该病不仅给病人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也可导致泌尿系反复感染、尿液反流、肾积水直至肾衰竭。本文观察酚妥拉明联合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 5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生理盐水500 mL加酚妥拉明针20 mg,1次/d静滴;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辩证施治,予针灸治疗,实证:取中极、膀胱俞、三阴交穴,用泻法;虚证者:取肾俞、脾俞、三焦俞、关元,用补法。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30 d为1疗程。结果酚妥拉明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3年3月于我院诊治32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160例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归为观察组,160例单纯剖宫产术患者归为对照组,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62.86±8.34)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47.82±7.30)min(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总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好充分术前准备。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联合使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莫尼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治疗的有效率、不良反应例数及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尼地平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以提高偏头痛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高危剖宫产患者术中应用第三代喉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高危剖宫产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编号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比例则采用第三代喉罩吸入麻醉,监测两组患者在插管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统计观察组患者的置入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喉罩置入,其中54例患者一次成功,其余6例患者经过针对性调整后同样能够获得满意的肺通气效果,两组患者置入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置入喉罩前后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变化,而对照组患者则出现明显升高,两组变化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危剖宫产患者应用三代喉罩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置入成功率高、心血管反应小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产科高危患者的麻醉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选取南阳市肿瘤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59例宫颈癌患者,患者均在助化疗后进行手术切除术,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1.5%,患者辅助化疗前,nm23、C-erbB-2、P53阳性率无明显变化(P>0.05);辅助化疗后,VEGF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及治愈率,近期手术治疗效果肯定。
2014(3).
摘要:目的对肥厚性心肌病的患者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提高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准确度。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肥厚性心肌病的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做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就是ST-T的异常,占44.90;间隔肥厚梗阻组相对于其他组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房颤、室速并且QT间期明显的延长(P<0.05)。结论根据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作出准确的分析,能够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紊乱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代谢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0.5 g/次,3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BMI、DBP、SBP、FPG、2hPG、LDL-C和FINS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MI、FPG、2hPG、TC、HDL-C、FINS和HOMR-I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SBP、DBP、LDL-C和TG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效果较好,应推广于临床。
2014(3).
摘要:目的对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与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人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7月间我院收治的行择期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6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为优良,然观察组患者麻醉显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血压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中应用,保证麻醉效果的同时缩短了显效时间、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关注。
2014(3).
摘要:目的研究声带息肉、小结术后持续声嘶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随访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湘雅三医院行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或小结手术后仍持续声嘶患者26例。并从同期被治愈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多个可能影响愈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理诊断,病变类型,术后是否严格禁声,有无禁烟酒4个因素,在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声带息肉和小结患者病理诊断,病变类型,术后是否严格禁声、有无禁烟酒,对术后疗效有较显著的影响。
2014(3).
摘要:目的对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价值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静脉滴注头孢拉定进行治疗,每组6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儿12例痊愈,14例显效,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患儿20例痊愈,17例显效,好转17例,总有效率为90.0,观察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7.5000,P<0.05)。结论阿奇霉素具有半衰期长、组织浓度高、抗菌谱广、吸收好、疗效显著等特点,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宫外孕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140例宫外孕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经腹超声组和经阴道超声组,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观察对象盆腔积液、心管搏动、假孕囊、胚芽和附件包块阳性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临床检出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宫外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3).
摘要: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0例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宫腔镜进行诊断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进行诊断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7.78、78.89;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受孕率分别为67.78、42.22;观察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患者受孕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进行诊断治疗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疗效显著,对我国治疗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A组接受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B组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发现,B组骨折愈合时间较短,膝关节HSS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内固定和锁定钢板内固定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其中锁定钢板内固定在促进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丝线结扎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肱骨外髁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丝线结扎缝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随访6~24个月,骨折端愈合良好,肘关节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应用丝线结扎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具有简便易行、创伤小、安全有效的优点。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孕期膳食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60位孕妇并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新的产前检查模式并接受孕期营养指导,采用NQA-PI分析仪对孕妇进行营养检测分析指导;对照组给予传统产检模式检查,但不给予孕期营养指导。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营养相关妊娠期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与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孕期膳食营养指导可有效控制孕妇体脂储存,使得巨大儿出生率和产科并发症发病率得到降低,推测孕期增重指数、去脂体重可能是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一个预测因素。
2014(3).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手术不同皮瓣游离方法对手术效果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A组术中采用电刀游离皮瓣,B组术中采用手术刀游离皮瓣。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发现,B组术中出血量较大,手术时间和拔管时间较短,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电刀游离皮瓣,术中出血量少,但手术时间长、术后易发生皮瓣坏死;手术刀游离皮瓣手术时间和拔管时间短、术后不易发生皮瓣坏死,但术中出血量大。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斟酌应用。
2014(3).
摘要:目的探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用于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疗效。方法选择行THA治疗的49例DDH患者,术前术后测量其肢体长度,并以Harris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比较治疗前后髋关节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进行0.5-3年的随访后,发现双侧肢体长度的差值术后为(0.08±0.98)cm,平均0.23 cm,术前为(0.52±4.02)cm,平均为2.82 cm,术后的差值明显小于术前(P<0.05);Harris评分术后80~97分,平均90.5分,术前35~77分,平均41.5分,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采用THA为患DDH症状的成年患者实施治疗,手术成功率较高,可有效改善双侧肢体不等长问题,提升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2014(3).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不同给药途径下,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均分为A、B、C三组,均行尼莫地平治疗,A组以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B组以口服的方式进行治疗,C组以鞘内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统计三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出现率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出现率等统计数据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与C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出现率等差异很大,后者明显优于前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静脉注射、口服、局部鞘内注射对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均有一定的疗效,然而局部鞘内注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静脉注射与口服疗法,且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较少,因此,在治疗该病中推荐局部鞘内注射尼莫地平。
2014(3).
摘要: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行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年龄≥60岁为老年组,40岁≤年龄<60岁为中年组,每组3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食管炎发生率、胃镜下病变组织病理改变特征。结果老年组、中年组出现上腹饱胀及胆汁性呕吐症状,分别为11例(36.7%)、6例(20%),出现上腹疼痛分别为19例(63.3%)、24例(80%);病理检查结果,老年组出现萎缩、肠化生及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7(56.7%)、19(63.3%),均高于中年组的10(33.3%)、8例(26.7%),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胆囊切除术后出现反流性胃炎患者中,老年患者、中年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表现并不相同,各具其特征,在临床诊断中应加以重视。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身体状况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在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给予优质的临床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加快患者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b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BTKA)不同手术方案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BTKA患者45例,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合并症、术后早期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分期置换组术前合并症的比例高于同期置换组。同期置换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分期置换组。两组患者经过6个月的随访,两组膝关节功能用HS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在合理选择患者并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下,同期与分期BTKA同样安全可靠且疗效满意。
2014(3).
摘要: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联用肠外营养与其联用晚期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进而探讨护理工作的要点。方法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外营养组与晚期肠外营养组,分析及比较预后相关指标,客观评定肠内营养加强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病人耐受情况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治疗组胰周感染、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及休克发生数与对照组相当;治疗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第10天APACHEⅡ评分及第10天CT评分稍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给予肠外营养比晚期给予者无明显优势,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病人营养支持顺利完成的关键。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影像X线方面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7例临床明确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婴幼儿的X线片结果。结果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X线表现主要为:尺骨干骺端不平整、边缘不光滑258例,占84.0%;尺骨出现临时钙化带变薄或完全消失302例,占98.4%;桡骨出现骨骺107例,其中骺板增宽94例,占已出现骨骺患儿的87.9%;掌骨头骨密度降低,边缘模糊282例,占91.9%;41例患儿有胸片资料,表现为肋骨的前端呈膨大改变,其中36例膨大内部的骨密度降低,占87.8%。在恢复期,除开尺骨和桡骨干骺端变宽会持续存在以外,干骺端的边缘都恢复了光滑平整,钙化带会重新出现,掌骨的前端转变为清晰光整。结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X线改变主要发生在尺骨、肋骨前端和掌骨,X线检查是诊断佝偻病及疗效评估的普及、简便实用的方法。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黏膜染色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和内镜下治疗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50例小病变患者采用0.4靛胭脂进行黏膜染色,同时对腺管开口和分型进行观察,对早期大肠癌采用直接切除或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手术治疗。结果腺管开口分型:I型:146例(活检病理正常黏膜96例、炎性病变50例);Ⅱ型:20例(增生性病变14例、炎性病变4例、管状腺瘤2例);Ⅲs型:6例(腺癌4例、腺瘤2例);ⅢL型:26例(腺瘤样息肉20例、早期肠癌6例);Ⅳ型:32例(绒毛状腺瘤20例、腺瘤8例、腺癌4例);V型:20例(腺癌12例、早期肠癌8例)。对早期肠癌和有蒂以及亚蒂的患者直接采用高频电进行切除治疗;8例平坦和凹陷病变患者,经过EMR后,病理证实为早期癌。结论临床上,采用靛胭脂进行黏膜染色和腺管开口分型,能够有效地提高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同时采用内镜下进行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
2014(3).
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研究GCS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临床疗效作用,为以后临床探索提供帮助。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Ovid、EMBASE、CBM及CNKI等相关数据库收集有关糖皮质激素对过敏性紫疲患儿肾损害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研究,应用RevMas 5.0软件对临床资料运用meta分析。结果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3篇,样本总量312例;实验组肾损害率为17.09%(27/158)对照组为23.38%(36/154),经meta分析可得RR=0.782,P=0.183,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 GCS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需要进一步进过实验研究取证。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改善和心电图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为77.3;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5.0,两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对改善患者心绞痛和心电图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2014(3).
摘要: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吗啡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吗啡组,各50例,比较两组术后6、24、48 h的疼痛情况,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两组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均无需增加止痛剂量,舒芬太尼组6、24、48 h的VAS评分分别(1.8±0.4)、(1.7±0.6)、(0.9±0.3),吗啡组6、24、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1.7±0.9)、(2.0±0.9)、(0.7±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镇静效果在6 h和24 h明显优于吗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48 h镇静评分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出现不良反应,舒芬太尼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吗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比吗啡更适合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值得临床推广。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264医院脉管炎科的100例TAO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健康教育,所有患者采用自编依从性量表评价干预前后依从性的变化,比较两组依从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试验组依从性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对照组依从性得分亦有所升高,但幅度较小,两组依从性得分的变化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TAO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TAO的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不同期待疗法实施时间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比较。方法本次共选择120例胎膜早破患者作研究对象,依据孕周不同分组,试验A组38例,为孕<31+6周,试验B组40例,为孕32~33+6周,试验C组42例,为孕33~36+6周,均应用期待疗法,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比较期待疗法延长时间,试验B组长于试验A组、C组(P<0.05);母体感染率试验A组居最高水平,与试验B组、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C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A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率低于B组、C组,围生儿病死率高于B、C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述三项试验B、C组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孕32~33+6周的患者,应用期待疗法,可使妊娠结局改善,帮需把握应用指征,以保障母婴生命健康。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住院的中、重度COPD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对出院后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健康教育6个月,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指导,以肺功能、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为效果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后,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RQ问卷中各维度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以延缓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的下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4(3).
摘要:目的分析胆道手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3例胆道手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行保守治疗,15例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7例经胆道镜取石成功,3例转外院行ERCP+EST取石成功,6例行左肝外叶切除+胆管探查、胆道镜取石。结论术前认真阅读临床资料,术中仔细操作是避免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有效方法。
2014(3).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氟化泡沫与氟保护漆在预防学龄前儿童龋齿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三所幼儿园中班4~5岁的学龄前儿童共45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A组(氟化泡沫组)150例,B组(氟保护漆组)148例和C组(对照组)152例。其中A、B组儿童分别以1.23氟化泡沫和0.1氟保护漆进行防龋治疗,C组则采用蒸馏水作为对照,每半年进行1次,共3次。3组儿童均进行健康教育。对3组学龄前儿童防龋前后的患龋率及新发生龋失补牙面数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3组儿童的患龋率在防龋治疗前无明显差异,而在防龋治疗后存在明显差异。氟化泡沫组和氟保护漆组的患龋率在防龋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两者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则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氟化泡沫与氟保护漆能有效的降低学龄前儿童的龋齿发病率,可以很好的预防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发生。
2014(3).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经侧裂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在术后的生存质量的目的。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所收治的21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05例患者,对其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108例患者,对其给予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经侧裂显微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因此,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经侧裂显微手术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以抗感染药物头孢唑肟钠静脉滴注,并辅以止咳、化痰、平喘等药物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加0.9%的氯化钠100mL,1次/d,总疗程共7 d。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2014(3).
摘要:目的对吸入性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治疗COPD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和观察。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8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沙丁胺醇进行治疗,Ⅰ组患者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吸入性布地奈德进行治疗,Ⅱ组患者采用沙丁胺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进行治疗。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Ⅰ组患者以及Ⅱ组患者在临床效果、观察指标以及1年内喘息性疾病发生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Ⅱ组患者在临床效果、观察指标以及1年内喘息性疾病发生率上明显优于Ⅰ组,三组患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情况,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吸入性布地奈德以及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沙丁胺醇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丙酸氟替卡松对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将2010年7月-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9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治疗组则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加强应用。
2014(3).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提高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效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使用奇偶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详细记录所有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并完善相关数据的记录分析工作。结果经过临床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尿潴留、并发肠梗阻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相关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康复质量有显著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2014(3).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乳腺导管内癌的彩色多普勒特征。结果根据声像图特征,乳腺导管内癌可表现为导管扩张型、局限性腺体增厚型、实性低回声结节型、混合回声型;肿块内多可显示散在或密集分布的钙化灶,部分可探及高阻力频谱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地反映乳腺癌肿块的特征性表现,在乳腺癌诊断上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初学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以提高ERCP水平,保护患者的安全。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7月-2003年7月106例ERCP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经过。结果发生并发症9例,占8.49。其中急性胰腺炎1例,胆道感染1例,十二指肠出血1例,贲门出血1例,十二指肠穿孔1例,皮下气肿2例,气胸1例,食道穿孔1例。结论初学者行ERCP时,急性胰腺炎、出血等并发症更易发生,通过常规胆管引流、抗炎抑酶等内科治疗,可以处理大部分ERCP并发症,但严重的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还需外科治疗。操笔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和术中的判断及处理能力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患者共20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进行鉴别诊断,给予高渗盐水静脉滴注。结果所选的2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发生脑性盐耗综合征,根据具体诊断进行适当处理,患者的血钠水平均恢复正常水平。补钠时间5~14 d。结论脑出血可合并脑性盐耗综合征,处理过程要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进行鉴别,利于正确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2014(3).
摘要:目的对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先心病患者8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介入封堵术治疗,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观察组患者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等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P<0.05)。结论经介入封堵术对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保证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的同时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髋关节功能正常,可进行日常活动。结论经过术前充分评估,术中选取合适的假体及固定方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晚期股骨头坏死治疗效果明显,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2014(3).
摘要:目的观察单药替吉奥二线治疗含吉西他滨化疗失败的晚期胰腺癌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病理确诊胰腺癌的晚期患者29例,一线应用含吉西他滨化疗失败后给予替吉奥单药化疗。替吉奥根据体表面积予80/100/120 mg/d口服,2次/d,1~14 d为1疗程,每3周重复,每2个周期后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部分缓解(CR+PR)7例(24.1),稳定(SD)12例(41.4),进展(PD)10例(34.5)。中位无疾病进展期4.6个月,中位生存期9.2个月。毒副反应以消化道和血液学毒性为主,可耐受。结论替吉奥单药作为二线治疗晚期胰腺癌安全、有效,毒副反应较轻,尤其适用于高龄及生活质量评分相对偏低的患者。
2014(3).
摘要:目的对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的效果和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踝关节骨折病人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骨折类型和固定方法加以分析,最后采用Barid和Jsckson评分系统对治疗效果加以评定。结果通过随访发现,病人伤口的缝合都在Ⅰ期进行,且愈合状况非常好,无感染情况。在100例病人中,恢复优的患者64例,恢复良好16例,恢复一般12例,恢复较差8例。优良率为80。结论先对骨折类型加以正确判断,再对踝关节骨折采取固定治疗方式,能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位质量得到提升。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米诺环素(派丽奥)辅助治疗急性牙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牙周脓肿,其中传统组33例行传统切开排脓术+局部碘甘油治疗,研究组33例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派丽奥,比较2组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及PD、PLI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痊愈率51.5%、总有效率90.9%,均明显高于传统组,无效率9.1%,则显著低于传统组(P<0.01)。PLI、BOP等牙周临床指标上,治疗1个月内,研究组总体上较传统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传统疗法联合派丽奥治疗牙周脓肿,能够有效消除临床症状,改善牙周主要指征,长期效果显著,是有效、便捷的牙周脓肿辅助疗法。
2014(3).
摘要:目的对医院内结核病感染的预防工作和治疗工作加以探究、总结。方法抽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2月治疗的40例结核病患者,对其临床记录加以回顾性总结。结果本案例中抽取的40例患者的结核病临床表现全部消除,经结核分歧杆菌痰涂片检测及结核菌素测试显示病况呈阴性。结论增强结核病在医院内部的防御和治疗措施,能够帮助减少结核病的病发率。
2014(3).
摘要:本研究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诊断技术(CLIA)定量检测胰岛素含量水平,发现TIDM患者服糖后不同时间内Ins水平变化不明显,Ins曲线低平:T2DM患者服糖后胰岛素水平随时相升高,峰值延迟,CLIA法检测Ins值与临床符合率高。我们认为,CLIA法优于RIA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胰岛素功能的检测,定量检测胰岛素水平。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手掌部毁损伤急诊手再造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40例我院手掌部毁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异位再植法急诊手再造治疗手掌部毁损患者,将离断手指的带蒂连同掌部一同连接到手腕或断裂处;对照组采用普通缝合处理法处理,即伤口常规抗感染及缝合伤口及手指接合治疗,术后均结合系统的功能锻炼,重建部分手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试验组除3例手指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成活率85%;对照组仅有6例手指成活,成活率3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再植能够较好改善和恢复手的功能和外形,是手掌部毁损急诊手再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2014(3).
摘要:喉癌术后咽瘘与术前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病变范围、术中手术时间、缝合引流、术后感染、局部肿物复发等,对咽瘘的形成均有很重要的影响。充分认识喉癌术后咽瘘的病因,做到预防和治疗相结合,最大限度减少咽瘘的发生。
2014(3).
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无创呼吸机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并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气情况与其他指标,得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无创呼吸机,疗效明显,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积极意义。
2014(3).
摘要:目的对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在治疗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临床患者8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1/4乳房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保留乳房切除术进行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术后美容评分优良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结论经保留乳房切除术对早期乳腺癌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美容效果理想,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关注。
2014(3).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再次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8例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再次手术患者(观察组),早期诊断及治疗情况,与开颅术后出现危险因素行保守治疗的38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给予再手术或保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完全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再发危险因素非常普遍,确诊后再次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患者恢复较好。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的高危因素、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8例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吻合口瘘的临床资料,诊断明确后给予行胸腔闭式引流、肠外营养、抗感染等治疗。结果术后住院死亡11例(13.2%),其87例病人吻合口愈合后出院。结论胃食管吻合口瘘多见于胸中上段食管癌,易发生于术后4~10 d,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室实施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与发展性照顾。观察并记录两组早产儿出院体质量、胃管留置时间、睡眠时间、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儿出院体质量(3.2±0.9)kg,睡眠时间(18.5±2.5)h,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0.5)kg和(16.5±1.5)h;治疗组胃管留置时间(12.5±2.5)h、住院时间(13.5±7.0)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7.2±1.5)h和(19.5±9.5)d,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展性照顾是一种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无任何不良反应,实用性强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2014(3).
摘要:<正>重症胸外伤是由于暴力作用于胸壁,造成肺部挫伤。早期的急性肺损伤,一方面是外来力直接作用于肺组织引起,另一方面是原发和继发的炎症反应的结果。肺挫伤如不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发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本文采用随机对照观察拮抗炎症介质的治疗,对重症胸外伤合并ARDS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0例重症胸外伤合并ARDS患者为我院胸外科2008年7月-2013年4月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早期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非介入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40例(42枚脑动脉瘤)患者,38枚(90.4%)为>95%填塞,2枚(4.76%)为95%~70%填塞,2枚(4.76%)为<70%填塞。术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2年的随访,死亡和复发各1例,各占2.5%;对照组死亡3例(7.5%),复发8例(20.0%),对两组患者偏瘫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偏瘫的发生率(2.5%)明显小于对照组(27.5%),且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行早期血管介入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减低残疾率,疗效确切,且对患者的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2014(3).
摘要:目的观察术前综合因素评估对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00例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干预组患者进行术前全身状况、营养状况综合因素评估,并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一般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住院期间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100,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实施综合因素评估结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有效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性,减少了手术并发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014(3).
摘要: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2年60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纵膈肿瘤,按手术方法分为传统开胸组(30例)和VATS组(30例),开胸组采用传统经胸骨正中切口或侧切口进行肿瘤切除,VATS组采用胸腔镜行肿瘤切除,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开胸组(P<0.01),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在原发性纵膈肿瘤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可行,较常规开胸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有明确的微创优势。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阑尾切除术的麻醉效果、牵拉痛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I组(对照组,罗哌卡因15 mg)、Ⅱ组(实验组,罗哌卡因12 mg复合舒芬太尼10μg)。观察记录麻醉前、麻醉后基本生命体征,感觉神经阻滞和肌松情况,牵拉痛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Ⅱ组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与I组差异比较无明显差异;Ⅱ组最高平面出现时间早于I组,两组肌松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Ⅱ组术中抑制牵拉痛效果明显好于I组(P<0.05);术后并发症Ⅱ组少于I组。结论罗哌卡因12 mg复合舒芬太尼10μg腰硬联合麻醉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适用于阑尾切除手术的麻醉。
2014(3).
摘要:目的分析偏头痛患者采用尼莫地平与氟桂利嗪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62例偏头痛患者,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氟桂利嗪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在非疼痛时间、VRS以及VAS评分等方面对比,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偏头痛患者采用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2014(3).
摘要:目的分析V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继而为疾病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均超过48h。128例患者经临床诊断,32例-VAP,96例-非VAP。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各项危险因素与VAP的关系。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我们发现是否气管切开,机械性通气时间,是否出现昏迷,是否应用制酸剂,是否存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APACHEⅡ评分情况,是否留置胃管与VAP的发生相关。结论 VAP的发生受诸多因素共同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注重这些因素的诊断价值,尽量减低相关医源性因素,继而减低疾病的发生率。
2014(3).
摘要:目的观察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并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期间在我院妇科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给予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并进行分组。观察各组经治疗后的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缺点。结果采用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药物治疗,三组有效率均为95%以上,而药物治疗组有效率则为72%。结论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三种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且就对患者而言,明显减少了并发症、治疗费用低、其不适为患者理想的治疗方式。
2014(3).
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术)联合妈富隆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EP患者120例行TCRP术,术中切下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经病检确诊为EP,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单纯TCRP组6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缩宫素及抗生素2 d;TCRP+妈富隆组60例(观察组),术后常规应用缩宫素及抗生素2 d,从术后第3天开始口服妈富隆,每日1次,连用21 d为1个疗程,周期治疗3个月,两组随访时间为1年,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有效率95.4%,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8.3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RP联合妈富隆是治疗E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不良反应少,可降低EP的复发率。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炎症性肠病中前白蛋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27例炎症性肠病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收治后次日清晨采空腹血,统一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分别于治疗15 h和治疗8周后再次采血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比较三次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前白蛋白血清含量与治疗15 d及8周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前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治疗15 d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炎症性肠病病因复杂,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前白蛋白的诊断意义,可以有效掌握患儿炎症性肠病的进展情况,对提高小儿炎症性肠病的诊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贫血患者的贫血类型、贫血程度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院就诊的363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3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中,主要为缺铁性贫血患者243例(66.94%),巨幼细胞贫血患者46例(12.67%),按贫血程度分,中度贫血患者213例(58.67%),轻度贫血患者105例(28.92%)。结论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病率较高,多以缺铁性贫血和中度贫血为主,有效的干预和积极的治疗,可以减少孕妇分娩时的风险。
2014(3).
摘要:目的观察下颌髁状突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0例下颌髁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因治疗方式不同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采用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都比较高,各项数据对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根据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的恢复。
2014(3).
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疾病临床诊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14例膝关节疾病(创伤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全部患者均行核磁共振成像。术后,统计患者MRI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或手术结果是否相同。结果 214例患者中,术前MRI诊断42例关节软骨损伤,5例髌下韧带损伤,145例交叉韧带损伤,143例副韧带损伤,183例内侧、外侧半月板损伤,137例骨损伤,167例关节囊积液,参照关节镜或手术结果,MRI诊断准确率高达97.2%。结论 MRI是一种准确、安全的临床检测方法,它可准确诊断膝关节疾病,可为诊断膝关节骨损伤、关节囊积液、半月板损伤、副韧带损伤、交叉韧带损伤、髌下韧带损伤及关节软骨损伤等提供可靠依据。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麻痹性斜视(PS)的疗效。方法中西医组:46例患者51眼,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42眼,接受西医治疗。结果 84例PS患者中,50.0%为血管病因素,为首要因素;其次为感染因素和眼部外伤,分别占20.2%、19.0%。中西医组51眼中,有效率为84.3%。对照组42眼中,有效率为73.8%。中西医组治愈患者的治愈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头昏,1例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结论 PS首要因素为血管病因素,其次为感染因素和眼部外伤。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PS,可以提高疗效,缩短治愈天数,减少并发症。
2014(3).
摘要:目的探究对结肠癌患者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CEM)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共5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显著的优异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M能够最大程度的清扫淋巴结,收到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预后相对于传统手术更加明显,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2014(3).
摘要:目的分析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跟治疗的注意事项。方法通过对本科56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状况的研究,对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汇总分析,病例是从我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患者病例中随机抽取的56例,其中男43例,女13例。结果在所有治疗的病例中肢体存活率为89%,有32%的患者存在肢体运动障碍和肢体感觉障碍,6例患者采取了截肢治疗。结论通过对治疗手段和治疗效果的分析得出,若不及时进行手术造成软组织损伤,会增加截肢率。
2014(3).
摘要:目的对支原体肺炎的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临床免疫学检测和免疫检验方法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取我院在2011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9例肺炎患者分别采用被动凝集法和间接酶联法对其支原体进行体外培养,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检验结果显示阳性率为53.1%,病毒呈阳性患者227例,肺炎支原体检出率达到15%,阳性患者为64例。结论临床免疫学检测和免疫检验方法能够及时的为临床提供相应资料,为流行病提供可靠的病原学参考依据。
2014(3).
摘要:目的对150例经激光联合内镜治疗妇产科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150例,将其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激光联合内镜对症治疗,再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激光联合内镜进行对症治疗,其中6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异位出血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4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43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治愈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激光联合内镜治疗术,在妇产科疾病中体现出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联合内镜治疗术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时也应不断的进行完善,从而能够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3).
摘要:<正>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 r prolapse and haemor rhoids,PPH),于1988年由意大利学者Longo首先报道用于治疗痔病的新方法,该方法的应用基础是基于"肛垫"学说。该方法相对于传统手术来说具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无需多次手术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1]。选择我科2010年4月-2013年11月共完成PPH术的50例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2014(3).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5月共收治6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对其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出院后进行追踪随访6个月至3年,患者的治疗效果为甲级21例,乙级30例,丙级9例,未见丁级病例。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有利于术者准确评估患者病变部位及类型,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的宫颈疾病588例的诊断治疗方式。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异常者行HPV检测及阴道镜下活检,对慢性宫颈炎患者根据不同类型分别采取阴道上药,宫颈LEEP术;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对年轻未生育的CINⅠ采用随访观察,CINⅡ~Ⅲ根据年龄及生育情况采用宫颈锥切及全子宫切除术;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共诊断慢性宫颈炎550例,其中随访观察106例,阴道上药255例,宫颈LEEP术189例,有效率90.2%;宫颈上皮内瘤变36例,其中CINⅠ5例,1例年轻未生育随访观察1年后细胞学及阴道镜活检均为阴性,另4例行宫颈锥切术,术后随访1-2年细胞学阴性,CINⅡ~Ⅲ31例,26例行宫颈锥切,5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后随访1-2年细胞学阴性。宫颈癌2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年内未复发。结论对宫颈疾病进行三阶梯诊断非常重要,治疗需严格手术指征,根据年龄生育情况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泌尿系三维重建技术在输尿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输尿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64排螺旋CT泌尿系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并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输尿管癌23例,占35.9%,输尿管结石29例,占45.3%,外压性梗阻12例,占18.75%,64例病理经临床及病理诊断证实,符合率为100%。结论 64排螺旋CT泌尿系三维重建技术覆盖范围广、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能够准确定性诊断临床输尿管病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特罗用于小儿急性气管炎治疗中主要症状及总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将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3例及观察组126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镇静及酸碱电解质纠正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服用肺力咳合剂,观察组则用氨溴特罗,均为口服治疗1周。密切进行两组临床观察、随访并进行及时评价,以探讨治疗后主要症状恢复所历时间及总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哮鸣音、咳痰困难及咳嗽自治疗后消失所历时间,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无效12例(9.52%)、有效60例(47.62%),显效54例(42.86%),总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30.08%、47.97%、21.95%、69.9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氨溴特罗用于小儿急性气管炎治疗中,其主要症状改善显著且疗效可靠。
2014(3).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本文就康复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56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28例。均行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加行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康复治疗应用于脑梗死后遗症临床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总结诊治经验以降低异位妊娠的致死率。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7月本院收入经确诊为异位妊娠的42例患者进行相关临床治疗,记录资料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及时正确诊疗,42患者中保守治疗8例,7例成功;手术治疗34例,手术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异位妊娠是常见的妇科急腹症之一,病情常较凶险,及时正确诊断及抢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保证,具有重要意义;经过积极治疗,预后大都良好。
2014(3).
摘要:目的通过利用CT、MRI影像技术对颈部出现的肿块问题进行分析,加强对颈部肿块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数据资料为我院在2013年1-12月收治的50例颈部肿块患者,比较所有患者的MRI跟CT资料,分析其结果。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出现了囊性淋巴管瘤8例、甲状旁腺腺瘤11例、颈部淋巴结核患者12例,神经源性颈部肿块19例,且两种影像资料数据基本一致,表现为囊实性、囊性肿块。结论 CT、MRI影像的检查结果基本一致,容易对诊断造成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的临床实际进行诊断,提高诊断水平和质量。
2014(3).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效果。方法 12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9例,对照组66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乌司他丁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进行静脉推注,之后以25μg/h的速度来持续泵入。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和治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等进行测定,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避免患者发生多脏器官衰竭,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3月期间,科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改善明显,且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使用无创通气,能够改善患者通气状态,减少CO2的潴留,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
2014(3).
摘要:目的探究胫骨下端逆行穿针、托跟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下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胫腓骨下端骨折患者,行胫骨下端逆行穿针、托跟式夹板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82.6±10)d,治愈率100%,临床均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及再次骨折发生。结论胫骨下端逆行穿针、托跟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下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可避免剥离骨外膜,同时固定后结合托根式夹板固定,进一步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口服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灌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经过确诊的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嘧啶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益生菌活菌片(1.5 g,饭后口服,3次/d),同时给予康复新液50 mL+生理盐水100 mL,每晚1次保留灌肠;两组病人疗程均为8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炎症活动指数。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疾病活动指数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灌肠能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3).
摘要:目的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32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保证吻合技术的前提下,根据患者在术后的凝血状况合理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预防抗凝,所有患者均未形成肝动脉血栓。结论预防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措施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吻合技术,对患者进行早期抗凝治疗是预防形成肝动脉血栓的最主要措施。
2014(3).
摘要:目的观察妈咪爱联合腹部抚触治疗早产儿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符合便秘诊断的7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早产儿给予妈咪爱口服或鼻饲联合腹部按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灌肠联合腹部按摩,比较两组治疗后大便排出、奶量增加、黄疸及腹胀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7.1%,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妈咪爱联合腹部抚触治疗早产儿便秘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3).
摘要:<正>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慢性疾病,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异常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等病变[1]。本文回顾本院2013年6-10月确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92例,就其病因及诊断方法进行初步讨论。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2例患者中男59例,女34例,年龄17~78岁,年龄中位数48.3岁。其中37例吸烟(10支/d以上),22例饮酒(3次/周以上);19例体重指数(MBI)>27,5例<18.5;9例饮食睡眠生活不规律,5例有焦虑疑病心理;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病科2010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56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治愈36例,好转16例,死亡4例。结论老年吸入性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同时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基础疾病与严重合并症多,死亡率高,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2014(3).
摘要:目的研究SPECT指导下131Ⅰ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甲亢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手触诊联合SPECT核素显像法指导下治疗,选取同期100例甲亢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采用手触诊计算给药剂量,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应用131Ⅰ治疗甲亢时结合SPECT核素显像法能够更准确的计算药量,疗效更加显著。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囊炎患者88例,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流质饮食,病情严重者禁食及胃肠减压,纠正紊乱的水、电解质。观察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1.8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胆囊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2014(3).
摘要:目的探究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使用肱骨远端解剖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期间收治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共4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切开内固定术后联合中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肱骨远端解剖板后联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使用X线片进行检测,观察组患者均骨性愈合;对患者使用Cassbaum评分,其优良率达到100%,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更具有显著优越性(P<0.05)。结论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远端解剖钢板进行固定,能够帮助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2014(3).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肾动脉狭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4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经皮腔内成形术或内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对其肾动脉再狭窄情况以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达到100%;术后患者肾功能、临床症状、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肾动脉再狭窄率为8.8%。结论对肾动脉狭窄患者采取经皮腔内成形术以及内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2014(3).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对3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肌缺血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心肌短轴方向应变的测定。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肌缺血组中心尖部径向应变最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圆周应变心肌缺血组同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肌缺血组左室的旋转角度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肌缺血组的应变及旋转角度的曲线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且形态变化差异大,表现为形式、幅度及时间上的不一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能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肌缺血患者提供无创性检查的新方法。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指创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20例,均为外伤后引起小指掌指关节以远皮肤软组织缺损。根据小指创面的位置,分别以指动脉指蹼穿支和指动脉近节指骨侧方中点穿支为旋转点,应用尺神经手背支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转移修复。结果所有皮瓣均存活,术后皮瓣远端静脉回流障碍2例,经积极处理1周后缓解,远端发生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良好。平均随访6~12个月,皮瓣恢复部分感觉,其中5例将皮瓣内皮神经与受区指神经缝合者,皮瓣两点辨别觉恢复至8~10 mm。皮瓣质地外形良好。结论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可修复小指近节以远任何部位的创面,操作简单,血运可靠,适于推广应用。
2014(3).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分析448例活跃期延长单胎头位的相关临床结局,分析活跃期延长单胎头位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相关因素,以准确判断及有效处理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将活跃期延长448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210例为观察组,23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出现活跃期延长后给予人工破膜,催产素加强宫缩及座皮球诱发宫缩等积极处理;对照组进入活跃期后未给予对症治疗。分析两组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等观察指标,寻找有利于活跃期延长自然分娩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210例中133例自然分娩,占63.3%;对照组238例中115例自然分娩,占48.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5例,占0.02%;对照组产后出血4例,占0.016%,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21例,占10%,对照组新生儿窒息19例,占8%。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发现先露下降、胎方位、宫缩乏力、胎儿体重等因素异常,可能引起活跃期延长,但部分产妇经过积极有效的处理,仍能自然分娩且结局良好。判断准确及有效处理产程是保障自然分娩的基础,可以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2014(3).
摘要:目的研究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早期诊治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我院泌尿科就诊的56例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患者,按照发病时间分为早期组和非早期组,每组28例,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肾切除率。结果早期组中28例患者均行保肾手术,其中行输尿管镜碎石留置双J管引流后二期手术的18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后二期手术的10例,随访1年患者均未因肾功能恶化而行肾切除术;非早期组28例患者中肾切除11例(39.29%),随访1年患者因肾功能恶化而肾切除者5例(17.86%)。结论早期诊治能够减少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患者的肾切除率,是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关键。
2014(3).
摘要:目的对无痛胃镜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胃镜进行诊断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无痛胃镜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疾病检查率、诊断前后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十二指肠、胃部及食道疾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诊疗中,两组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咽喉疼痛、流泪及呛咳等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升高的病例较多,观察组出现4例心率下降,6例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结论无痛胃镜对消化内科疾病的检出率高,不良反应少,在诊疗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3).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4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小儿癫痫60例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丙戊酸钠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和左乙拉西坦组(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丙戊酸钠组30例癫痫患儿治疗后无效4例、有效14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28例(93.33%)。左乙拉西坦组30例癫痫患儿无效8例、有效12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22例(73%)。丙戊酸钠组疗效明显优于左乙拉西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较左乙拉西坦在治疗小儿癫痫方面疗效更确切。
2014(3).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卵巢打孔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3月接收的50例经药物治疗失败的PCOS患者,行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术前和术后分别检测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催乳素(PRL)、雌二醇(E2)等指标;观察患者卵巢内卵泡数量的变化、月经恢复和排卵受孕情况。结果 50例中34(68%)例患者术后1个月恢复排卵,13(26%)例第2个月恢复排卵,1(2%)例术后3个月排卵正常,术后3个月正常排卵率为96%。2例经HCG治疗后排卵。结论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PCOS效果更显著,且手术安全性高,长远疗效良好。
2014(3).
摘要:目的对比评价无创呼吸机和有创通气治疗矽肺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就诊的54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无创组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有创组运用有创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无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有创组,平均机械通气天数显著短于有创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相比,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矽肺伴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更佳,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2014(3).
摘要:目的观察并总结针灸并举治疗肛门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术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针灸操作、疗效。结果从60例患者针灸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判定,治愈45例(占75%),显效7例(占12%),有效5例(占8%),总有效率95%。结论肛门病术后尿储留为术中、术后多种原因所致,依据祖国医学理论分析为膀胱经脉受损,下焦气机不畅,决渎无力导致尿闭,而针刺产生的经络感传及灸法产生的热效应,可振奋膀胱经气,鼓舞气化功能,使水道通调,达到启闭通尿的目的,且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疗效理想。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52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按就诊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选用全身麻醉,对照组选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认知功能。结果时间段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两组患者术后6、12、24 h与麻醉前比较均不同程度的降低,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麻醉前和术后72 h MMSE评分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的动脉压、心率等没有影响,但都影响术后短期认知功能,且全身麻醉的负面影响更大。
2014(3).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吡拉西坦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颅脑损伤和脑出血非手术治疗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吡拉西坦组和甘露醇组,每组100例。吡拉西坦组静脉快速输注20%吡拉西坦注射液,甘露醇组静脉快速输注20%甘露醇,定时腰椎穿刺测颅内压并同时观察其可能出现的各种副作用。结果吡拉西坦组显效60例,有效30例;甘露醇组显效30例,有效30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脱水、降颅内压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经阴道手术剥除子宫肌瘤的疗效差异。方法 289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组145例和阴式组144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阴式组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肌瘤数量、肌瘤大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间的手术时间、肌瘤大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阴式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剥除肌瘤数量明显较腹腔镜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的优点,而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出血少,肌瘤剥除率高。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2014(3).
摘要:目的对25 Gy 137 Cs辐照红细胞功能以及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进行监测与分析,并对辐照红细胞预防TA-GVH(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红细胞悬液使用25 Gy 137 Cs进行辐照,对辐照RBCs(红细胞悬液)的临床使用进行统计,并对风险较高患者发生TA-GVHD的概率进行观察;对于辐照前标本与辐照后标本进行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培养。对FHb(游离血红蛋白)、TNFa、K+(细胞外钾离子)、IFN-γ、IL-2、以及ATP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辐照以后,IFN-γ、FHb、IL-2、ATP以及TNFa的含量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细胞之外的K+有升高的趋势;2-DPG与3-DPG的含量有降低的趋势;红细胞应用25 Gy 137 Cs辐照以后,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概率为(96.14±1.90)%;没有出现TA-GVHD的情况。结论应用25 Gy 137 Cs对红细胞进行辐照,能对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进行有效的控制,也不会损伤细胞的成分,对风险较高的TA-GVHD患者来说,能对发生TA-GVHD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
2014(3).
摘要:目的对7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76例,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西医治疗,并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啰音、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76.32%,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3).
摘要:目的研究低场MRI快速成像技术对急诊颅脑相关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4例颅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标准SE、FSE序列成像及低场MRI快速成像。比较两种成像方法对疾病的敏感性。结果 124例颅脑疾病患者经标准T1WI序列检出97例,经改进后SE序列检出66例,标准SE序列对颅脑疾病检出率更高(P<0.01)。患者经标准T2WI序列检出116例,经改进后FSE序列检出113例,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方法对出血性疾病及>10 mm的缺血性疾病、脑炎、脑挫伤的检出例数相同,均为58例。病变大小在(5~10)mm的患者,标准T1WI的检出例数为34例,改进后T1WI检出29例,改进后T2WI及标准T2WI的检出例数相同,均为50例,两组检出例数比较(P>0.05)。病变<5 mm的患者,标准T1WI的检出例数为10例,改进后T1WI检出3例;标准T2WI的检出例数为29例,改进后T2WI检出19例;两组检出例数比较(P<0.01)。结论低场MRI快速成像技术采集时间短,可显著缩减急诊患者检查时间。低场MRI快速成像对于病变>5 mm的患者诊断率较高,对急诊颅脑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CT扫查和超声检查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检查价值。方法对我院60例最终确诊为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同时CT扫查和超声检查,将二者的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60例新生儿中,经CT扫查诊断为颅内出血的新生儿为54例,诊断准确率为90%,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颅内出血的新生儿为49例,诊断准确率为81.67%。CT在诊断颅内出血的敏感性方面优于超声检查,但超声在检查的准确性方面更有优势,两者均有很高的特异性。结论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科学合理的利用超声和CT检查方法,及早进行正确的诊断。
2014(3).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肝胆道结石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60例肝胆道结石患者接受二次胆道手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治疗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积极的二次手术治疗以及在围手术期开展有效的临床护理之后,全部60例患者通过二次胆道手术治疗均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术后仅有5例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和护理之后均痊愈,最终出院。对所有的患者进行5个月~2年的随访,未发现一例结石的再次复发。结论对于经过初次手术治疗肝胆道结石后复发的患者,只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加上有效护理措施,可以保证手术的成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需要输液的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留置针技术,并与常规输液穿刺技术进行对比,比较患儿家长对两种技术的满意度。结果家长对普通穿刺的满意率为37.5%,对静脉留置针的满意率为100%。结论静脉留置针技术在小儿输液应用中,具有多种优点,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2014(3).
摘要:目的讨论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醒脑静治疗丘脑出血的临床经验和体会。方法对我院52例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相关病历资料和治疗过程,总结治疗体会。结果治愈9例,好转33例,死亡9例,植物生存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死亡9例中3例因继发脑干损伤死亡,2例因再出血死亡,2例因继发下丘脑损伤出现肺部感染(肺水肿)死亡,另各有1例因应激性溃疡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醒脑静治疗丘脑出血,是一种创伤相对较小、费用较低而手术成功率较高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CSP)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CSP患者的不同治疗过程。结果针对不同病情,给予不同方法治疗,使患者在治疗中出血明显减少,治疗成功率达100%,无1例子宫切除。结论①孕囊着床于瘢痕处附近、宫壁无明显外凸、肌层厚度尚可者可采用宫腔镜吸宫术。②孕囊着床于瘢痕处,子宫下段肌层菲薄,明显突向膀胱,不排除子宫完全及不全破裂的患者,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患者的MRI资料。结果 89例半月板损伤均经关节镜证实为Ⅲ度半月板即半月板撕裂,内侧撕裂57例,外侧撕裂32例。结论 MRI是半月板疾病最优质的检查方法,能较为准确的诊断半月板撕裂。
2014(3).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同时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60 mg,2次/d,同时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 mL,隔日1次,肌肉注射;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60 mg,2次/d,两组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痊愈者随访3个月,了解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为65.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停药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6.67%和5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0.05)。结论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同时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我院自2011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统计实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明显的护理疗效,全部康复出院,但是治疗组患者康复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外科手术中的腹腔冲洗和引流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腹腔镜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外科的172例需做腹腔镜外科手术的患者,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8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59例。结果术中腹腔冲洗96例,引流46例,未冲洗引流32例,术后除1例延期拔管外,其余患者均于术后1~2 d拔除引流管,均未发生与腹腔冲洗引流有关的并发症;冲洗、引流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明显长于未冲洗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按照腹腔冲洗和引流的原则和方法,能有效提高腹腔镜外科手术的疗效,促进术后恢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014(3).
摘要:目的分析妊高症产妇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50例妊高症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产前检查等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病情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妊高症产妇的护理过程中,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产前检查等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2014(3).
摘要:目的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探讨有效护理本病的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在连续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传统养生锻炼,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使患者更加快速的回归社会。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收缩压(120.5±15.6)mmHg,明显优于对照组(137.2±30.7)mmHg(P<0.01)。结论传统养生锻炼配合连续护理有利于患者血压等的恢复,对恢复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4(3).
摘要:目的深入探究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若患者病情严重、病变位置为输尿管口附近或后尿道、有显著的肉眼血尿病变弥散或为多灶性分布、呈为乳头状瘤改变、伴鳞状上皮化生及合并其他病变的病患,进行尿道电切与电灼治疗。非手术治疗:病情较轻,膀胱里病变程度小,没有合并症病患,服用左氧氟沙星片0.2 g,2次/3~4 d,28 d为1疗程。结果手术组患者尿频、尿急、尿痛缓解率为76%。结论此组患者提示按照有无确切病因、病变种类、并发疾病、病变位置、病变程度以及病理的种类等,可以根据以下措施治疗:消除诱发因素,处理基本疾病是核心的治疗措施;膀胱里病变程度较轻,且没有合并症的病患,可实施膀胱灌注化疗,辅以对症处理。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例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临床资料及诊断依据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加以探讨。结果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临床少见,易被误诊。治疗方法主要是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结论应提高基层医师对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识别能力,提高早期诊断的水平,减少误诊、漏诊。
2014(3).
摘要:非酮症性高血糖伴舞蹈样动作属于一种特殊的综合征,在临床上主要以高血糖、不自主运动和头颅CT的改变为主,在这三者之间缺乏一致性。我院于2013年3月27日收治1例。本文总结报告对非酮症性高血糖伴舞蹈样动作患者的诊治过程,旨在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措施。
2014(3).
摘要:报告1例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引起典型皮肤黏膜受损的护理。在系统用药的基础上,对患儿做好预防感染及正确的皮肤护理,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合理喂养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儿无感染征象,皮肤痊愈出院,得到成功的救治。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30例(30眼),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30例(30眼)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均于5~14 d内治愈出院。结论加强患者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视病情给予半卧位和侧卧位交替、包扎伤眼等护理,对于防止继发性出血、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ICU护理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进行干预。结果治疗组发生并发症3例,占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9例,占1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减少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3).
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我院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体会。方法对我院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给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细心的护理。结果因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胎盘粘连、凝血功能障碍等。结论产后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心理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1例发生肝功能损害、1例发生左下肢静脉栓塞、经抢救治疗及护理均痊愈。
2014(3).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本院多例妇科腔镜手术以探讨妇科腔镜手术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方法对本院进行的百余例妇科腔镜手术的配合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及临床经验反馈以总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结果通过分析发现了术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且改进后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妇科腔镜手术的手术配合工作很重要,它紧紧关系着手术的成功与否。
2014(3).
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观察术后患者的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患者经手术和合理护理后,有27例患者治愈,占33.75%,有31例患者显效,占38.75%,有19例患者有效,占23.75%,有3例患者无效,占3.75%。Ⅰ级患者数为22例,占27.5%,Ⅱ级患者数为35例,占43.75%,Ⅲ级患者数为12例,占15%,Ⅳ级患者数为8例,占患者数的10%,Ⅴ级患者数为3例,占患者数的3.7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的合理护理,可以增加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减轻患者痛苦。合理的护理对围手术期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4(3).
摘要:<正>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最早发现它与生殖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别名又叫生育酚。维生素E作为机体重要抗氧化剂能够保持组织结构完整,在生命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维生素E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面对维生素E的理化性质,测量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简要作一综述。1维生素E的理化性质早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自然界共有8种,分为4种生育酚和4种三烯生育酚。我们通常说的维生素E即指α-生育酚,为微黄绿色透明黏稠液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对热稳定,对氧极不稳定,极易被氧化。然而作为人体最主要抗氧化剂之一,维生素E在体内不能合成,从食物中摄取是唯一的来源。如果没有吸收障碍,维生素E摄入量基本可以满足人体生理需要。
2014(3).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的有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早期出现脑梗死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原因及护理方法的总结分析。结果其发生与患者年龄、脑挫裂伤程度、颅内血肿等原发伤程度关系密切,护理技术要求高。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一定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加强重症监护及重点护理,降低死亡率。
2014(3).
摘要: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疾病,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全世界范围内的各地区都有各种各样神经损伤的患者,因此神经损伤恢复相关的研究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神经损伤处出现广泛炎症,表达过量的排斥介导分子(RGMa),进而抑制轴突的生长,阻碍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神经损伤期间,抑制RGMa提高可以促进轴突生长和运动功能恢复。本文围绕RGMa的本质,来源,作用发挥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表述。
2014(3).
摘要:难治性癫痫仍是目前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问题。虽然随着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不断出现及外科手术、物理治疗等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对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进展。但仍有部分患者反复发作、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因此,寻求适当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就近年来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2014(3).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包括大脑局部,尤其是海马和皮层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细胞外老年斑沉淀,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42肽段形式(Aβ1-42),研究显示,Aβ的沉积可以增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传导,同时,mTOR信号通路异常与AD的发病机制又有着密切关系,调控这一通路有可能成为防治AD的新思路。本文对近年来mTOR与AD发病机制相关的研究作一综述。
2014(3).
摘要:<正>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近20万女性死于宫颈癌,为女性癌症患者的第二大死因。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成为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重大妇科肿瘤之一。目前认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与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关系密切[1]。近期研究表明,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HPV感染以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iRNA的表达谱存在组织特异性,其差异性表达谱的研究对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其机制的阐明具有重要意义[2]。
2014(3).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医学研究院、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纳米科学杂志社(美国)协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担任编委会名誉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钟南山院士、湖南省科协主席何继善院士为名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国家"十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纳米生物技术和药物筛选专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阳德教授担任主编。
2014(3).
摘要:<正>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血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的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或坏死,长期卧床的老年骨科患者由于组织退休性变,骨质疏松,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多皱褶,容易尿失禁等。再加上骨折造成的疼痛,外固定引起的不适及手术带来的负担,使患者局部持续受压,极易形成压疮,护理上预防压疮的形成尤为重要,我院自2010年12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岁以上的骨科患者47例,其中最大的94岁,最小的65岁,平均78岁,住院最长的90天,最短的12天,由于我们在病程中加强护理,无1例压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