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
摘要:目的研究软骨形态发生蛋白-2(CDMP-2)对小鼠成肌细胞向软骨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肌细胞,贴壁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对照组(A组)以无血清L-DMEM培养液培养,实验组(B、C、D组)以无血清L-DMEM培养液培养,分别加入透明质酸钠、CDMP-2(100ng/mL)和CDMP-2基因转染的小鼠成肌细胞,14d后终止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糖胺聚糖(GAG),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灰度值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培养14d后转染组和诱导组可见成肌细胞形态由梭形向软骨细胞的多边形转变。甲苯胺蓝染色示糖胺聚糖(GAGs)均匀分布于基质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示实验组Ⅱ型胶原表达阳性,且CDMP-2基因转染组细胞表达Ⅱ型胶原水平高于单独给予CDMP-2,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透明质酸钠组未见阳性表达。结论 CDMP-2基因转染的小鼠成肌细胞能够更好的表达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
2012(2).
摘要:目的研究蟾蜍灵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的作用。方法台盼蓝拒染法观察蟾蜍灵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12.5~100nmol/L蟾蜍灵处理U266细胞12~72 h后,蟾蜍灵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抑制U266细胞增殖。12.5~100nmol/L/L蟾蜍灵于24h开始明显抑制U266细胞生长(P<0.05)。结论蟾蜍灵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抑制U266细胞生长。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红霉素对兔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表达的影响,以及联合应用红霉素后抑制MMP-2表达的作用是否增强。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n=10)、不稳定斑块组(VAS组,n=10),瑞舒伐他汀组(RSV组,n=10,1mg/kg/d)及瑞舒伐他汀+红霉素组(RSV+EM)组(n=10,1mg/kg/d+1mg/kg/d),饲养8周后,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腹主动脉斑块中MMP-2的表达。结果 RSV组及RSV+EM组较VAS组不稳定斑块中MMP-2表达减少;RSV+EM组较RSV组MMP-2表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抑制MMP-2的表达来稳定动脉粥样斑块,联合应用红霉素具有协同作用。
2012(2).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与新辅助化疗术前辅助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开放、随机、对照试验。60例经穿刺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HIFU消融组(I组30例)和新辅助化疗组(II组30例),另设对照组30例,均为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分别于试验组治疗开始前、术前及对照组术前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前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组消融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消融前(P<0.05),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消融前(P<0.05);II组化疗前后各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消融后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II组化疗后(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术前行HIFU治疗可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HIFU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术前辅助治疗手段。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6月对各种原因所致胸腔积液由我科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对照组应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术,对两组患者的积液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胸腔穿刺次数及总有效率和相关的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胸腔穿刺次数、积液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01±1.3)次、(6.2±2.4)d、(8.00±2.2)d,98.33%,对照组分别为(4.2±2.5)次、(12.5±2.7)d,(16.4±2.9)d,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仅需一次操作,是控制胸腔积液简便、经济、创伤小的治疗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FI)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及其实用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不愿意行手术切除子宫肌瘤的育龄期已生育患者182例,应用FEP-BYO2型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机进行治疗,治疗后应用CDFI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瘤体大小、回声、血流动力学等不同的改变。结果 182例子宫肌瘤HIFU治疗后3个月CDFI随访统计,瘤体明显缩小者130例(71.4%),瘤体内回声明显增强改变158例(86.8%),血流信号消失或明显减少者164例(90.1%),月经期经量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143例(78.6%)。HIFU治疗子宫肌瘤总有效率为86.8%(158/182)。结论高强度超声聚焦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有效方法,CDFI可用于HIFU疗效的观察及评价。
2012(2).
摘要:目的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作用。方法取7天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分离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各自的培养条件下分为三组:实验组(不同剂量的PRF组)、空白对照组(MSCS组)和阳性对照组(BMP-2组)。三组细胞的比较采用MTT测定细胞增值率、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免疫组化标记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检测细胞为成骨细胞。结果细胞形态学观察,MSCS分化后,细胞形态从长梭形变成三角形,多角形,立方形;MTT测定细胞增殖显示,随着PRF膜剂量的增加,细胞增殖数量增加,PRF剂量为4,5mL时,与BMP-2组差别不大;ALP活性结果显示,MSCS分化后,ALP活性远高于MSCS细胞。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4.608,p=0.000);免疫组化标记Ⅰ型胶原结果显示,PRF组分化后的MSCSⅠ型胶原表达显著。结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以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分化的类成骨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特性,可以作为自体材料应用于口腔种植学领域里骨缺的修复。
2012(2).
摘要:目的比较Inter TAN、DHS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9例骨折患者中,32例行DHS内固定,27例行Inter TAN内固定,对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 Inter TAN组与DHS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主要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和DHS组相比,骨折愈合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DHS内固定,Inter TAN内固定具有微创操作,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势,不仅适用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也可以作为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选择。
孙威;刘宝林;闫兆鹏;陈爱山;曹献馗;殷红专;尹剑桥;苏琪;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肠道功能、肝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2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SFC患者,随机分成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及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肝功能白蛋白变化、转氨酶变化、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总结SFC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经验。结果 EEN组术后排气2.53±0.49d,术后排便时间3.13±0.30d,术后住院时间12.53±0.32d,均较DEN组减少(P<0.05);EEN组术后7d白蛋白与DEN组相似(P>0.05),但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DEN组(P<0.05);EEN组谷草转氨酶水平低于DEN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腹泻发生率(71.4%VS 75.0%)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相似。结论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加快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保护肝功能,不增加腹泻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选取损伤神经远端的不同长度自体神经片段串联壳聚糖-胶原-CNTF再生室对兔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40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四组,A、B、C组(实验组)及D组(对照组),每组10只。A组:4mm自体神经片段串联再生室组;B组:6mm自体神经片段串联再生室组;C组:8mm自体神经片段串联再生室组;D组: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16周观察电生理、腓肠肌湿重、组织学、电镜及图像分析结果。结果术后16周B、C、D组在神经传导速度、腓肠肌湿重百分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周再生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的比较,四组在近端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远端处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取损伤神经远端自体神经片段串联再生室对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作用明显,6mm组和8mm组优于4mm组,且效果都近似于自体神经移植,但6mm组节省神经,是最为适宜的自体神经片段长度。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曲美布汀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曲美布汀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和曲美布汀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与81.0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曲美布汀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满意,优于奥美拉唑和曲美布汀,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综合护理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0月入住我院ICU的407例机械通气大于48h,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对照组选取2007年11月~2009年10月入住我院ICU的392例机械通气患者,观察两组患者VAP的发病率。结果应用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组VAP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集束化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VAP,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e stromal tumors,SIST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7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57例患者中男34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7±9.5岁。小肠间质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好发于空肠和十二指肠,胃镜、超声内镜、增强螺旋CT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可以提高检出率。57例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93.0%(53/57)行小肠肿瘤根治术,7.0%(4/57)行姑息手术。术后病理均为小肠间质瘤,其中,极低危5例(8.8%),低危18例(31.6%),中危16例(28.1%),高危(Ⅳ级)18例(31.6%)。随访时间6个月至36个月,3例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2例死亡。结论小肠间质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合理应用辅助检查可提高小肠间质瘤的术前检出率,其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积极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应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有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显效率为75.7%,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迅速,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2012(2).
摘要:目的总结1991至2011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以及我院诊治的胎盘部位超常反应(EPS)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其发病规律及诊治策略。方法分别以胎盘部位超常反应和"exaggerated placental site"作为检索词,检索1991至2011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并结合我院诊治的34例EPS,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为19~55岁,中位年龄36岁;临床表现以分娩或流产后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约占报道病例的97.64%;病理检查见以中间型为主的滋养细胞向蜕膜及平滑肌层浸润,不破坏原有组织结构,并保留部分胎盘床特点;该病无法在产前、产时诊断,均依靠病理确诊;治疗方式上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结论在临床上,应高度警惕EPS,必要时切除子宫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如出血不多,可行刮宫或宫腔镜探查术处理病灶,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避免子宫切除。术后标本需及时送病理以明确诊断。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芎芍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理。方法 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芎芍胶囊组,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观察治疗前后肱动脉舒张功能,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la)和血栓素B2(TXB2)浓度的变化。结果经4周的治疗,芎芍胶囊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MD)由治疗前的(8.19±0.71)%,上升为(12.47±0.98)%(P<0.05)。血清NO浓度也较治疗前显著升高[(47.65±4.38)pg/mL VS(52.91±4.83)pg/mL,P<0.001]。ET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31.23±2.46)pg/mL VS对(24.34±2.46)pg/mL;P<0.001],而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反应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上述参数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4周的疗程中芎芍胶囊可以调控NO/ET的平衡,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低领小弧形切口与传统术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比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切口长度、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8/3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2/3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领小弧形切口行甲状腺切除术效果满意,此手术方法操作简便省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12(2).
摘要:目的比较应用湿性愈合敷料处理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伤口与普通敷料换药的疗效。方法 62例乳腺癌术后发生中重度皮瓣坏死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处理组35例,对照组27例,处理组采用湿性愈合敷料水凝胶、藻酸盐、水胶体敷料对伤口进行处理,与普通敷料换药作比较。结果处理组中不同程度皮瓣坏死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18.2±9.2d,对照组32.5±17.5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湿性愈合敷料能有效促进乳腺癌术后坏死皮瓣的伤口愈合,减轻病人的痛苦。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共50例,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常规心电血压等监护下,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组患者给予心律平。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转复立即停药时的转复时间,即开始给予心律平或胺碘酮静注到室上性心律失常终止时间。结果观察组转复有效率为100%,对照组转复有效率为80.0%,观察组转复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均有显著效果,心律平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效快,而胺碘酮适应证较广,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上述药物。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剖宫产产妇术后的自控镇痛及对产妇泌乳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剖宫产妇2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硬膜外麻醉留置自控镇痛泵)及对照组(肌注盐酸哌替啶),研究自控镇痛对术后产妇泌乳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结果研究组24h内哺乳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术后镇痛效果两组差异的显著性(P﹤0.05~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能促进乳汁分泌,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
2012(2).
摘要:周围血管病虽然病因多端,但都要归总于血瘀这个总病机上来。"血实宜决之",活血化瘀为周围血管疾病的内治总则。然而临床具体应用这一总则时,还必须究致瘀之因,而化裁出理气活血化瘀等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治法。本文主要探讨活血化瘀法在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2012(2).
摘要:目的对比常规心电图ST-T的改变与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我院疑诊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均进行心电图分析及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CTA)检查。结果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诊断阳性率为76%,体表心电图冠心病诊断阳性率为6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相对于常规心电图可明显提高冠心病的诊断阳性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2(2).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尿动力学了解经腹非脱垂子宫全切术(TAH)后患者盆底结构及功能改变,协助诊断经腹非脱垂子宫全切术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6月在我院经腹非脱垂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58例,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2个月内测量并记录患者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角。结果协助诊断压力性尿失禁50例,这些患者术后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后角超声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尿动力学可协助诊断全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并可观察术后病人盆底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并为全子宫切除术后尿道膀胱的解剖学改变提供可靠依据。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与反复人工授精失败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不孕症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反复人工授精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反复人工授精失败34例患者经宫腔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符合子宫内膜息肉率为73.5%(25/34)。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可能是导致反复人工授精失败的原因之一,考虑适当放宽不孕患者的宫腔镜检查指征,以提高助孕效果。
2012(2).
摘要:目的研究女性常见盆腔肿块的彩色超声诊断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50例盆腔肿块的彩超探查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及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与手术病理对照,总符合率为88%,证实肿块内部声像图特征及血流信号特征与病理结构相关。结论不同盆腔肿块的声像图特征各不相同,超声检查准确率较高,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乌灵胶囊治疗失眠-阴虚火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给予乌灵胶囊,3粒,日3次口服;对照组:24例,给予百乐眠胶囊,3粒,日3次口服。病程为28d,观测每组病人的睡眠改善程度,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研究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乌灵胶囊能改善阴虚火旺型失眠病人的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佳,无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是治疗失眠症(阴虚火旺型)安全有效的药物。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确诊为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需行滤过性手术者76例(89眼)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经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的治疗组46例(53眼)和对照组单纯小梁切除术30例(36眼)。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压及视野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治疗组视力、视野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眼压平均15.98±0.53(mmHg);对照组平均眼压为22.31±0.57(mmHg)。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术治疗。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腔镜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患者进行腔镜甲状腺手术进行总结。结果全部病例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平均手术时间(90±3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8)mL,无中转开放手术,无神经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平均3.5 d。结论此术式具有术中出血少、疼痛轻、康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符合现代人对身心健康的需求,特别满足了女性对美的追求。但还需要继续完善开拓手术适应证。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气管插管患者脱机后利用持续加温湿化装置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1年12月3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后脱机患者为实验组,采用持续加温湿化装置进行气道湿化;2010年8月-2011年4月3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后脱机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痰痂形成、刺激性干咳、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率、吸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痰中和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加温湿化装置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脱机后的气道湿化中效果满意,无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发生率低、利于提高血氧饱和度。
2012(2).
摘要:<正>小儿病毒性脑炎是比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呈急进性过程,可导致死亡及后遗症。病毒性脑炎常有季节流行性,发病开始症状较轻,随后迅速进展而陷入昏迷,可突然死亡。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组(60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均为100%(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较开腹手术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开腹手术组少(P<0.05)。腹腔镜组共5例(8.33%)发生并发症,较开腹手术组的11例(18.33%)显著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2).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自2010年03月-2011年10月发生的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5.4%,病死率37.5%,共检出病原菌98株,其中G-杆菌68株(69.4%),G+球菌21株(21.4%),真菌9株(9.2%)。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其主要病原菌是G-杆菌,并且还存在多重耐药,临床治疗中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2012(2).
摘要:目的对比、探求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的方法,探讨hMSCs鉴定和标记的方法,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集成人健康志愿者骨髓5mL,全骨髓贴壁法、全骨髓贴壁改良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培养和扩增,获得hMSCs,对比三种方法。"慢冻速融"的原则进行细胞冻存、复苏。流式细胞术检测hMSCs的表面标志。hMSCs经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并评估。结果 hMSCs运用三种方法均可获得,比较全骨髓贴壁改良培养法最为方便高效分离获取hMSC、体外扩增迅速。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44阳性及CD71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5%,78.86%;CD34、CD45阴性,表达率分别为3.40%,2.88%。Brdu最佳标记浓度和时间分别为10μmol/L和72 h。结论 hMSCs采取全骨髓贴壁改良法进行较好的纯化和扩增,Brdu标记可用于hMSCs的生长和分化的动态示踪观察。有望建立hMSCs库,为组织工程、细胞移植研究打好基础。
2012(2).
摘要:<正>牙周炎是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口腔科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也是人类失牙的主要病因[1]。牙周病基础治疗是用机械的方法去除菌斑和结石,抗菌药物的使用是牙周病基础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有研究表明[2],牙周炎的厌氧菌检出率为87.5%。抗厌氧菌的硝基眯唑类药物已在牙周炎、冠周炎临床应用多年,并有较好疗效。我们应用替硝唑治疗牙周炎,以甲硝唑作对照,现将其临床疗效分析如下。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吡格列酮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糖监测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微。
2012(2).
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HD+HP)20例,每周透析3次,每月2-4次血液灌流,对照组(单纯HD)20例,每周透析3次。共2个月。结论 HD+HP可清除尿毒症患者血中的大中分子毒素,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疗效显著。
2012(2).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G6PD活性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比较每份标本所需时间和费用。方法收集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儿童108例,采集儿童空腹静脉血3mL,分别用人工法和仪器法检测G6PD活性。结果对于初筛G6PD缺乏症儿童,与传统手工法相比,采用仪器法能够更好的鉴别G6PD活性缺乏的程度,且仪器法具有更省时的优点,虽然仪器法费用较人工法稍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手工法相比,采用仪器法检测G6PD缺乏症具有更好的准确率,能够缩短检测时间,又不增加患者经济支出,值得临床推广。
2012(2).
摘要:<正>目前尘肺病检查仍以后前位高千伏胸部平片为主要手段,然而常规X线胸片为肺部前后组织叠加在一起的影像,对肺隐蔽部位(如脊柱、心旁区等)显示较差,尤其受到心脏大血管、肋骨、横隔等的遮盖,加之受到重叠摄片技术的影响,在显示尘肺的表现上远没有CT多。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Hp阳性的F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抗Hp三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和胃理气方,1次1剂,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Hp根除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对治愈和显效的患者1年后随访,治疗组症状及Hp复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FD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胺碘酮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我院应用胺碘酮治疗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应用利多卡因治疗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结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组有效率为89.68%,利多卡因组有效率为76.9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胺碘酮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等,利多卡因不良反应主要引起嗜睡、感觉异常、肌肉震颤、惊厥昏迷及呼吸抑制等,但均能耐受。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2012(2).
摘要:目的对采用两种不同的胬肉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抽取68例患有初发性双眼翼状胬肉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患者左眼采用胬肉切除术与角膜缘干细胞滑行移植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将其定义为A方法;患者的右眼采用胬肉切除术与角膜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将其定义为B方法。结果采用A方法治疗的患眼的不适感明显轻于采用B方法治疗的患眼;采用该类方法治疗的患眼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明显短于采用B方法进行治疗的患眼。结论采用胬肉切除术与角膜缘干细胞滑行移植联合的方法对患有初发性翼状胬肉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不适感更轻,可以使患者在治疗后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进一步缩短。
2012(2).
摘要:目的在于探讨交锁钉应用的手术适应症、交流术中操作技巧以及术后病人康复治疗方法。方法本文总结2005年2月-2010年7月此类手术138例,其中股骨骨折96例,胫骨骨折42例,术中复位后应用髓内钉固定,手术时间2h左右。结果术中拍X光片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交锁髓内钉位置佳。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2-12月,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及髓内钉折断。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拔针新方法,做到静脉输液后拔针无回血、漏药及疼痛轻。方法随机抽取住院患者200名,年龄18到60岁之间,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及新方法拔针,观察两种拔针方法回血、漏药及疼痛度情况。结果新方法优于传统方法,既无回血,也无漏药,病人疼痛轻。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0年4月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腹腔镜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开腹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复发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症,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妊娠率,效果满意。
2012(2).
摘要:目的通过对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探讨青年人AMI的特点。方法分析22例青年AMI的高危因素、职业特点、诱因、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以男性为主,具有临床表现典型、并发症少、死亡率低、预后良好等特点,主要以吸咽、酗酒、精神压力、有阳性家族史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培养青年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予以治疗对降低青年AMI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补脾益损法中药肌力康饮对正常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8-2011在黑龙江中医研究院动物实验室进行。A实验过程:取昆明小鼠随机分成五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高、中、低级肌力康饮、空白和阳性药物组。高、中、低用肌力康饮,规格10mL/支,批号:20080401。阳性药物采用新斯的明由杭州沿山化工有限公司生产,15mg×60片/瓶,碾碎溶于蒸馏水中使用,灌胃14d,小鼠摘眼球取血。B实验评估:碳粒廓清实验反映补脾益损法对小鼠吞噬细胞有明显的增强作用。结果 10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肌力康饮高剂量组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中、低组和阳性药物组吞噬指数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高剂量组吞噬指数明显高于阳性药物组(P<0.05)。结论肌力康饮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肌力康饮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012(2).
摘要:<正>鼻出血为一临床急诊,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多发病。常与气候干燥、长期饮酒等因素有关。同时也是其他临床科室的一种常见伴随症状。最常用的传统止血方法为鼻腔前、后鼻孔填塞,患者痛苦较大且止血效果不确切,并发症较多。根据文献报道,后鼻孔填塞治疗鼻出血失败率为26%,且并发症的发生高达68.8%[1]。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氧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6例住院肺结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4例,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烟肼及硫酸阿米卡星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102例,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2%和88.2%,两组经统计学处理(χ2=7.8,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氧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肺结核疗效显著,没有明显副作用,治疗方法经济、简便、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2012(2).
摘要:<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e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尤以女青年为多见。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瘀点及瘀斑,皮肤黏膜出血,甚者鼻出血、吐血,尿血便血,内脏出血。
2012(2).
摘要:目的比较克劳斯法(vow.clauss法)与PT演算法两种方法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中的可比性,从而探讨PT演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克劳斯法(vow.clauss法)与PT演算法(PT-der法)测定高、中低值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在中低值的测定中显示血浆纤维蛋白原在1.1-5.0g/L范围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高值的测定中>5.0g/L时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上述两种方法均可采用,但是当血浆纤维蛋白原>5.0g/L时,必须采用克劳斯法(vow.clauss法)或者稀释后进行测定。von-clauss法检测FIB的结果较PT-der法高,且PT-der法不能完全代替FIB的含量检测,建议特殊患者必须进行von-clauss法检测,避免造成临床上误诊和漏诊。
2012(2).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银杏达莫、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73例(88耳)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43耳)与治疗组39例(45耳),对照组用前列地尔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盐酸丁咯地尔,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4%,对照组总有效率69.77%,两者总有效率比较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前列地尔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能明显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肝内胆汁淤积孕妇胎儿预后的不良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从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明确诊断为肝内胆汁淤积孕妇178例;收集孕妇年龄、体重、孕周、肝功能,以及胎儿体重和胎心基线变异等情况,依据Apgar评分将胎儿分为正常组、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与胎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随着Apgar评分的减少,胎儿出生时体重逐渐减低,重度窒息组胎儿体重最轻(P<0.05);胎儿心电监测结果提示,重度窒息组胎儿胎心基线变异率减少及消失例数较其他两组多(P<0.05);(2)3组胎儿母亲上述检测指标存在较大差别,其中孕妇体重、血浆ALT、TBIL、DIBL和TBA水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胎儿体重的增加和胎心基线变异率的增加提示胎儿窒息风险较低,而血浆ALT、TBIL、DBIL和TBA水平的升高则提示胎儿窒息风险增加。结论对于明确诊断为肝内胆汁淤积孕妇,综合分析胎儿体重、胎心基线变异率、孕妇血浆ALT、TBIL、DBIL和TBA水平,能够客观及准确的评估胎儿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12(2).
摘要:目的对胆囊癌癌前病变的病理进行分析,为早期诊断治疗胆囊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120例病理标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76.7%表现为上皮性单纯增生,1.7%为不典型增生,21.6%为胆囊癌。胆囊癌26例,伴胆石症者21例。结论长期的胆囊炎,胆石症会引起胆囊黏膜上皮增生,以至发展成为不典型的增生,最后导致癌变。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鼻腔解剖结构对慢性鼻-鼻窦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52例,结合CT和鼻内镜检查情况,分析解剖结构异常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结果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钩突肥大、中鼻甲异常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鼻腔解剖结构生理性或病理性变异,是慢性鼻窦炎发生发展的病理学基础。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老年人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20例,分为老年组45例(年龄在65岁以上)及非老年组75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组临床表现中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血尿低于非老年组,并发症主要为感染及栓塞,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特点以高血压、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为主,并发症主要为感染及血栓、栓塞为主。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吗啡联合咪达唑仑对急危重症患者ICU内镇痛镇静的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110例ICU内急危重症并需要镇痛镇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吗啡联合咪达唑仑)和对照组(单纯使用咪达唑仑),各55例,分别使用数字评分法及Richmond躁动-镇静(RASS)评分系统进行镇痛及镇静效果评价。结果用药后30min两组疼痛数字评分及RASS评分比较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镇静药物使用量、ICU住院时间、CRP浓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吗啡联合咪达唑仑对急危重症患者ICU内镇痛镇静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躁动,缓解疼痛,缩短ICU内住院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不良反应小。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去透明带方法的选择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与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对小鼠进行超数排卵后,取单细胞阶段受精卵,将其分为酸性台式液去透明带组(台式液组)、0.5%链霉蛋白酶去透明带组(链霉蛋白酶组)以及未去透明带组。体外培养,分别观察三组单细胞受精卵分裂为2-细胞受精卵的卵裂率。结果台式液组、链霉蛋白酶组与未去透明带组的第一次卵裂率分别为65.1%、66.7%、66.1%,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50>P>0.900)。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用酸性台式液去透明带与0.5%链霉蛋白酶去透明带后受精卵均能进行正常分裂,此两种处理方法对受精卵早期发育均没有影响。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1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采用盐酸培他啶川芎嗪注射液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9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眩晕宁方加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两组均以14d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3.6%,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TCD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且有起效快、疗程短、安全性高的特点。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水胶体透明贴预防顺铂致外周局部血管疼痛的效果。方法将用粉剂顺铂静滴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应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敷料贴于穿刺点上方1cm处;对照组60例不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预防局部血管疼痛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预防顺铂静滴致外周局部血管疼痛有效。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β)和白介素-2(IL-2)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4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TNF-α、IL-1β和IL-2的水平,并分析三个检测指标在急性胰腺炎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SAP、MAP患者血TNF-α、IL-1β水平升高(P<0.01),IL-2水平下降(P<0.01),以SAP组改变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血TNF-α、IL-1β水平下降,IL-2水平升高。结论动态观察AP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IL-2的水平变化,对SAP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射频联合臭氧靶点热凝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8年4月-2010年6月,采用射频臭氧联合作用于腰椎间盘突出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均表现为腰痛伴有下肢放射性麻痛,直腿抬高、下肢肌力、反射、浅表感觉均支持腰椎间盘突出症体征,精确定位穿刺点进入射频针靶点分别运行60°30s,70°30s,80°30s,90°200s、92°100s来彻底热凝靶点,然后抽取60Uk/ml臭氧10-20mL,沿射频针缓慢注入盘内。结果本组患者全部得以回访,临床有效率98%。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diabetes)患者根管治疗术后疼痛情况及根管治疗远期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20例需做根管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同时选择120例非糖尿病患者,观察根管治疗术后2周及2年后疗效。结果根管治疗术后2周,糖尿病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P<0.01);根管治疗术后2年,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根尖周炎的糖尿病患者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机应用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婴幼儿先心病术后的机械通气模式、参数设置及调节、撤机、拔管以及机械通气时的监测管理。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5~21h,肺不张发生率4.34%,随访1月~1.5年无1例死亡。结论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机应用及呼吸道管理有其自身特点,恰当合理应用呼吸机,可以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伽玛刀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对20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实施伽玛刀治疗,3.5~4.2 GY/次,每日1次,5次/周,一般治疗10次,平均剂量6000~7200 cGY,最大剂量点8500cGY,随访6~24个月。结果 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0%、91.0%和69%。治疗3个月后复查CT,肿瘤完全消失112例,缩小50%以上81例,缩小不足50%7例,完全缓解108例,占54.0%,部分缓解92例,占46.0%,有效率100%。结论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肺癌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仍待进一步随访证实。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门诊已确诊的Hp阳性RE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根除Hp治疗1周,总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内镜检查并判断疗效,比较两组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黏膜损害的改善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除Hp对于RE患者近期临床症状、内镜下黏膜损害程度的改善均不产生显著影响。
2012(2).
摘要:目的了解高血压危象抢救治疗中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高血压危象抢救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2008年10月~2010年6月的住院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选择具有高血压危象患者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其专业心理支持;对照组40例,采用单独常规护理模式。结果表明实验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湛的护理技术是提高患者治愈的保证,而良好的心理护理及疾病健康教育是协助和保障患者有效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以上患者均符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指征,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连续应用7d。观察两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左卡尼汀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除病人心理状态并进行心理干预。方法对子宫全切的病人做心理咨询和心理调查,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结果 :通过对病人的心理干预,使病人逐步调整心态,恢复正常的健康心理。结果对子宫全切病人通过心理干预,可以缓解病人的压力和抑郁焦虑的情绪。结论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病人的护理有效,提高了治疗效率和护理质量。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六经头痛片对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对56例偏头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评价六经头痛片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显著(P﹤0.01)。结论六经头痛片对偏头痛疗效显著。
2012(2).
摘要:关节镜手术是一种骨外科微创手术,用于在诊断、治疗踝关节损伤,通过腔内镜可直视关节腔内的结构变化、明确病变部位及性质,通过对72例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的指导,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Proseal喉罩用于全麻甲状腺手术的效果和护理经验。方法总结45例全麻甲状腺手术病人应用Proseal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的临床护理体会。结果 45例病人术程顺利,术中无1例发生返流误吸、咽喉部刺激或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严格控制术前禁食时间,把握拔管时机,避免发生手术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012(2).
摘要:目的调查胆囊切除后并发顽固性返流性胃炎病例,应当保胆,但多数病例可切胆且能适应。方法对2000年9月至2008年9月我医院胆囊切除术后(包括开腹及腔镜术式)794例中能随访到的487例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487例术后病例中有73例于1-3年内出现上腹部憋涨、疼痛不适,其中有6例术前曾经胃镜已明确有胆汁返流性胃炎,有11例接受了胃镜检查(在我院或其他医院),其他病例也至少临床症状符合且经验性治疗病情得到缓解。结论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发生率确实明显增高。且切除胆囊后的因素是不可忽略的,至少提倡部分病人应保胆。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单侧硬腰联合麻醉(CSEA)应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方法侧卧位患肢在下,选择L3-4穿刺,到达硬膜外腔后用25G腰穿针刺入蛛网膜下腔,有脑脊液流出后注入0.75%左旋布比卡因1-1.2mL+10%葡萄糖注射液1mL重比重液0.5-1.5mL,0.1mL/s,硬膜外腔头向置管3cm。结果麻醉效果好,肌肉松弛,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少。结论 CSEA集中了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优点,与性能更优的左旋布比卡因相结合为老年尤其存在合并症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提供一种效果确切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麝香保心丸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防治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选取不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青光眼患者78例,将其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加用麝香保心丸,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方面总有效率达92.31%、69.2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1.80%、43.59%,观察组心绞痛和心电图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有效促进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疗效显著。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ST段回落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1年内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接受直接PCI的病人62例,按介入治疗后2周抬高的ST段的回落程度,分为A组(35例)和B组(27例)。随访一年比较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和心功能情况。结果 B组病人在术后1年易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易发生再次心梗及心绞痛。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ST段的回落情况可反映心肌再灌注治疗后的微循环情况,能提高对AMI患者预后的的预测。
2012(2).
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探讨采取护理措施的必要性及对策。方法选取2009年9月1日~2010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70岁以上行肺癌开胸手术中并发肺部感染156例(实验组),通过病例调取、随访和主治医师询问等方式总结手术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抽取2010年11月1日~2011年10月31日我院收取的70岁以上215例行开胸手术未发生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对照组)作为对比。结果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合并糖尿病等因素与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有密切关系(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3年期生存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长期吸烟史、气管切开手术和呼吸机使用是导致术后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肺癌术后感染率有着明显的作用。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氧化亚氮与米索前列醇并用于哺乳期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哺乳期瘢痕子宫早孕妇女分为氧化亚氮组65例、联合组60例,将要求直接施以负压吸引术者5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术中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氧化亚氮组及联合组镇痛效果明显,联合组宫颈松弛度更佳,且手术时间最短,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最低[宫颈松弛度:86.7%VS35.4%、18.1%;手术时间:(2.8±2.0)minVS(3.6 4-2.3)min、(4.9±2.2)min;出血量:(13.44-2.8)mLVS(17.14-3.1)mL、(19.04-2.8)mL;P<0.05]。结论氧化亚氮镇痛、米索前列醇扩张宫颈,两者联合既能降低哺乳期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手术的操作难度,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观察组给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8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5%,对照组为37.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降压药,毒副作用少,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2).
摘要:<正>我院对2009年2月~2011年8月住院的110例COPD患者,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及心理因素,组织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护理计划,给予实施,生存质量大大提高。
2012(2).
摘要:为加快我地消除麻疹的进程,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县疾控中心对辖区内8月龄至4岁人群于2008年5月和2010年9月分两年开展了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分析我中心的两轮强化免疫麻疹的接种情况及2006年以来本地连续5年的麻疹发病资料,结果显示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后,发病率明显下降,免疫空白的儿童和成年人发病率高,有免疫史的人群发病率低。说明接种疫苗对于控制麻疹的流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麻疹加强免疫对于提高儿童免疫力,控制麻疹的发病和流行意义重大。消灭麻疹免疫空白人群,开展强化免疫为消除麻疹的重要手段。
2012(2).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初次高压氧疗患者的作用,证实心理护理的确切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初次使用高压氧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为对照组;一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在外伤性脑梗死、哮喘、神经性耳聋、偏头痛及脉管炎等疾病的疗效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种疾病中的疗效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P=0.036<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初次高压氧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降低副作用,提高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满意率。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护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做好心理护理及各种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化疗药物现配现用,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多巡视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 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化疗前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化疗顺利进行。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Holter)证实有室性早搏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例给予稳心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对照组43例服用普罗帕酮片150mg,3次/d,治疗5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室性早搏总有效率83.72%,对照组治疗室性早搏总有效率81.40%,两组疗效相近(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临床疗效较好。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髌骨脱位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74例髌骨脱位患者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术后采取循序渐进的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训练。结果全部病例术后未发生膝关节屈伸受限和髌骨脱位。结论围术期护理和康复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功能锻炼,达到满意疗效。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老年痴呆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记忆、思维、情感等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的记忆、思维、情感等有明显的改善。结论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老年痴呆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2(2).
摘要:目的分析空蝶鞍的临床表现、CT及MRI征象、病因机理及临床应用,评价CT及MRI诊断SAH的意义。方法本文分析了我院37例空蝶鞍的CT及MRI征象和临床表现,并进行交互对比式归纳和总结,其中采用颅底薄层螺旋CT扫描、轴矢状位T1WI/T2WI、FLAIR、冠状位T1WI扫描。结果空蝶鞍的CT表现主要有蝶鞍扩大,垂体窝壁骨质变薄,垂体窝内为脑脊液样低密度影填充,且与鞍上池沟通,增强扫描无强化。空蝶鞍的MRI表现主要有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脑脊样信号,垂体受压变扁紧贴于鞍底,垂体柄后移。结论 CT诊断空蝶鞍有一定局限性,但经过薄层螺旋CT扫描后二维重建后处理亦可明确诊断;MRI因其检查的多方位性、多成像方法性,故可以准确诊断空蝶鞍。因而CT为临床检查的主要筛查手段,MRI应成为其临床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2012(2).
摘要:目的将亚低温治疗仪运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科室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本科室YYZ型亚低温治疗仪对其进行降温。结果亚低温治疗时可有效地保护脑组织,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并发症少,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95例后颅窝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本实验选取了190例在2007年9月份到2011年8月份在我科室进行治疗的后颅窝肿瘤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把所有患者打乱分为95例观察组(饮食护理+常规护理组)和9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后进行统计及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后颅窝肿瘤的围手术期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饮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建议在此类病患中广泛运用。
2012(2).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TH2在重度哮喘中的功能,指出重度哮喘可能的传播路径,以便为临床治疗重度哮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代理因子建模(ABM)的方法,研究在改变TH2初始量和增加某些免疫细胞的情况下,仿真了三种效应(免疫胜利,免疫失败,免疫高反应)的图表,结合临床数据讨论了TH2与DCs相互之间的定量关系,比照BIS中DCs模型,探讨TH2在重度哮喘中的功能。结果通过仿真模型与报道过的基本科学文献模型相比较,证实了初始先天响应的程度对获得性免疫响应是一个关键的决定。结论用BIS来定量地检查对病毒感染免疫响应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细胞对TH2相互作用,通过初始因子数目参数扫描来完成校准,得出免疫高反应与TH2初始数量基本没有关系的结论,指出DCs-TH2-炎症的免疫轴可能是导致重度哮喘的传播路径,建议以DCs和TH2作为治疗重度哮喘的靶子,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二孔法拖出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传统阑尾切除术(OA)的临床优缺点。方法将115例临床确诊病例分为两组,一组为LA组,一组为OA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L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野清晰、探查范围广、误诊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阑尾炎理想的手术方式。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根据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采取伤情评估、一般护理、急救系列护理、心理护理等对策。结果本组严重多发伤患者78例,抢救成功72例,抢救成功率为92%。结论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在短时间内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对这些患者需要实施及时、有效、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尤其是抓紧伤后院内抢救工作,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的保证。
2012(2).
摘要:目的通过对肝硬变大部切除术的分析研究查找出其病变机理,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从61例"三联"手术中收取20例对保留脾及大部切除术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12例脾大部切除术后无渗血情况,无隔下感染,只有1例出现发热情况,而切脾组术后发热情况比较多。结论通过巨脾切除技术尽管较全脾切除要求较高,只要脾门创面处理得当,其做法是可行的。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动吸切+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方法及优势。方法回顾性总结鼻内镜下电动吸切+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本组患儿腺样体均彻底切除,术中出血少,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电动吸切+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具有效果好、并发症少、不易复发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导乐分娩配合笑气吸入对分娩过程及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6月住院产妇240例,经个人及家属同意后纳入导乐陪伴无痛分娩的120例作为观察组,常规陪伴分娩的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结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陪伴配合笑气吸入可以有效减轻产妇疼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安全。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经乳晕弧形切口和经放射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9月于我科进行治疗的292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经乳晕弧形切口组)146例和对照组(经放射切口组)146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乳晕弧形切口在达到治疗的同时还能带来美容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2012(2).
摘要:<正>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以病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我院对68例发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针刺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粘稠度痰液的适宜吸引负压。方法对我院2008.1-2009.6颅脑外伤后气管切开后患者25例。按照适时吸痰指征,根据患者痰液粘稠度选择不同的吸引负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度痰液在13.3-16.0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患者的SpO2,下降幅度小,而且痰液吸净时间控制在24-29s,III度痰液在33.3kPa负压下吸痰,此时即可控制SpO2,无显著下降,又保证痰液在吸净时间在30s左右。结论临床护士根据痰液粘稠度不同,选择适宜的吸痰负压,做到同时控制SpO2的下降幅度和吸痰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气道黏膜的损伤,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穿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10mg/kg,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穿琥宁注射液10mg/kg,1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3~5d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穿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2012(2).
摘要:目的研究阿魏酸钠(SF)对大鼠脑创伤后氧自由基和内皮素的影响,探讨SF对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伤方法制作创伤性脑损伤模型。致伤后5min腹腔注射SF,测定脑损伤后4h大脑皮质含水量、MDA含量及血浆ET含量。结果创伤性脑损伤大脑皮质含水量增高、MDA含量及血浆ET含量升高,SF治疗组上述情况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大鼠创伤性脑损伤,SF治疗有效,可能与其减少ET释放、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机制有关。
2012(2).
摘要:目的了解直肠癌结肠造瘘患者的抑郁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直肠癌结肠造瘘患者的影响。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例直肠癌结肠造瘘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干预前患者有明显的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情绪明显改善(P<0.05),60例患者均治疗顺利。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地减轻直肠癌结肠造瘘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了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在我科住院10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2-6岁4 mg/d,6-14岁5 mg/d,每晚服用,疗程为2周至1个月,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在皮疹消退腹痛缓解及关节肿痛缓解时间上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62%)明显高于常规组(42%)(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高于常规组86%(P>0.05)。结论在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过程中孟鲁斯特钠是有效的。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微量输液泵胃管内喂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VLBWI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记录其在住院期间喂养并发症的发生、体重增长量及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的VLBWI体重增长较对照组的明显,平均住院天数缩短,实验组除腹胀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 VLBWI出生后采取微量输液泵胃管内喂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2012(2).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非发酵细菌在各科的分布情况及其标本来源,分析其耐药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API鉴定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分离革兰阴性菌850株,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居三、四位,两种细菌对所监测的13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非发酵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应加强监测并及时反馈给临床,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2012(2).
摘要:<正>喉罩通气具有安全、放置简单、刺激小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手术。然而,喉罩对咽喉的刺激在放置时依然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应激反应,术后也可能出现咽喉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严重并发症。为提高喉罩通气的麻醉质量,我们通过观察在喉罩前背部涂抹利多卡因胶浆后植入喉罩的难易及术后患者的不适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
2012(2).
摘要: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口腔卫生知识、健康态度和口腔卫生习惯及颞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我校新入学的大学生进行了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卫生行为教育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及颞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症状调查。结果教育干预前后口腔卫生行为6道知识题,答对率只有选择竖刷法刷牙者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率为40%,男女生发病率无差异。教育干预前多数大学生对口腔保健知识认识不足,没有正确的口腔行为;教育干预后大学生多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使他们学到更多的口腔卫生知识,建立健康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晕厥患儿直立倾斜试验护理干预效果,提高晕厥患儿直立倾斜试验的安全性。方法对53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儿直立倾斜试验给予护理干预。①健康指导:试验前告知家长和患儿饮食与用药禁忌、试验目的,减轻患儿恐惧紧张情绪;告知患儿在试验中出现出汗、胸闷、过度换气、黑朦、听力下降等不适症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②试验过程血压、心率、症状、体征同步监测,平卧10 min、倾斜即刻、1min、3 min、5 min做记录,后每5 min记录1次,持续45 min。患儿出现阳性反应则迅速将倾斜床放平终止试验,准备抢救药物和器材以备急救。③试验后给予患儿直立不耐受健康教育卡。结果 53例受检患儿均能较好配合试验,其中21例阳性患儿均安全完成检查,抢救成功率100%。结论有效护理干预对保证晕厥患儿直立倾斜试验安全与诊断准确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胃癌胃大部切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本实验选取了100例在2010年5月份到2011年10月份在我科室进行治疗的胃癌胃大部切除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把所有患者打乱分为50例治疗组(心理干预护理组)和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后进行统计及比较各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心理状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干预在胃癌胃大部切除患者的护理中效果相对较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建议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2012(2).
摘要:目的总结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做好术前急救、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保持术后引流管通畅,加强心理护理。结论早期正确诊断,手术充分探查,合理选择术式及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2012(2).
摘要:目的调查心脏病患者术前焦虑和抑郁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降低术前焦虑、抑郁发生率。方法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为入院第一天和手术前一天。结果 100例患者中入院第一天焦虑发生率为36%,抑郁发生率为32%;手术前一天焦虑发生率为48%,抑郁发生率为45%。除性别及吸烟对焦虑、抑郁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外,其它影响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平均值均高于常模,说明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随着手术的临近焦虑抑郁的人数也增加,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且术前一天焦虑、抑郁评分更高,护理人员应针对术前影响焦虑、抑郁发生的情况,进行及时干预,防止术后焦虑、抑郁程度加重,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2012(2).
摘要:目的探索外科技能考试方法的改革。方法对近3年我院293名学生外科临床技能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各考试项目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平时学习不认真主动,缺乏训练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结论外科临床技能考试有利于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现行考评标准有待完善。
2012(2).
摘要:目的研究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找出检验科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控策略。结果通过各项管理与预防措施,使检验科医院感染因素得到控制。结论做好检验科医院危险因素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是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2012(2).
摘要:目的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方法更新观念,以满足患儿的需求和超越患儿家长期望的服务理念,加强法律意识及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严格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监控体系。结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增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护患关系和谐。结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在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中起着关键作用。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在住院化疗期间,强调由责任护士全程指导下,使患者获得相应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参与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应用这样的合作管理方法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方法病人办理入院手续后由责任护士负责按照护理程序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找出护理问题的相关因素,如心理问题、呼吸障碍、胃肠道反应、皮肤黏膜反应、造血功能与骨髓抑制、发热反应、躯体疼痛、营养失调等,有计划地制定护理方案,并付诸实施,同时指导病人进行自我护理,如自我心理调节,口腔炎的防护、皮肤损伤的预防,药物毒副反应的预防等。结果对397例恶性肿瘤住院化疗病人住院的平均日明显缩短,对医疗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化疗反应明显减轻,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恶性肿瘤在住院化疗期间进行合作管理,能够提高患者认知度,增进医、护、患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护理效益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与提高。
2012(2).
摘要:胃肠减压一般适用于解除或缓解肠梗阻所致的症状。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或减轻肠胀气;术后吸出肠腔内气体和胃内容物减少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璧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鼻饲者是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经胃管注入流质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于早日恢复。
2012(2).
摘要:目的利用抬高胆汁引流袋的改进,对T管整体护理策略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4月至2011年6月11年87例胆总管T管护理资料,主要护理策略改进在于引流一周后将一次性胆汁引流袋抬高于床平面上20-30cm,再逐步夹管拔管。结果本组87例T管放置平均时间为15.5d,T管护理有效率达97.7%,其中66例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仅17.2d。结论适时抬高胆汁引流袋可减少胆汁丢失,改善营养与凝血功能,缩短T管放置及病人住院时间,提高护理实效。
2012(2).
摘要:<正>1标准大骨瓣减压的临床意义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合并颅内血肿、广泛脑挫裂伤、急性脑水肿、脑肿胀致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伴单瞳散大或双瞳散大使病人意识进行性障碍;各种原因所致的恶性高颅压,如弥漫性轴索损伤、大面积脑梗塞等,都必须通过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才能挽救病人生命,使病人安全渡过脑水肿、脑肿胀的危险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故大骨瓣减压术目前已被广大神经外科医师认可。
2012(2).
摘要:目的浅析病案首页基本信息质量提高的对策。方法抽查我院2008年8月~2011年5月2000份住院病案,对首页的基本信息存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姓名、住院号、身份证、出生年月等为常见问题。结论病案首页的基本情况是鉴别患者身份的依据,要加强医务人员责任心,以提高病案质量,提高医院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2(2).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患者出院前观察并发症发生率低,提示舒适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对治疗的恐惧减少了,并发症减少了,让病人努力配合护理操作,可以有效的使疾病快速康复,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了满意率。
2012(2).
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失语患者早期语言康复与对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将46例急性脑卒中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只给一次性康复指导。结果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使失语症的语言机能得到改善,大大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012(2).
摘要:<正>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常常需终生服药。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维持良好的健康和劳动能力。目前治疗措施主要是通过饮食控制、适当增加运动以及应用降血糖药等。
2012(2).
摘要:<正>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广泛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在国内有很好的疗效,随着时间的流失将错过最佳抢救机会,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及高质量生存率。我们知道,急性心梗大多数是由于冠脉粥样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堵塞相应的冠状动脉管腔而致心肌的缺血坏死。研究发现,冠脉堵塞后20min心肌即开始坏死,6h后大部分心肌已经坏死,因此刻不容缓的救治措施是开通堵塞的动脉。
2012(2).
摘要: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有别于主动脉瘤,过去此种情况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现多改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aortic dissectin ghematoma),或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越来越高,运用现代医学技术CT(computed tomo-graphy)可以进行检查、诊断、术前模拟、术后随访,对治疗主动脉夹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2(2).
摘要:<正>患者××邢磊,男,23岁2010年5月3日入院。1病例特点1.1青年男性,慢性起病1.2以头痛、恶心呕吐一个月,加重五天为主诉入院。1.3患者一个月前大量喝酒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未在意,期间多次呕吐,呕吐物为非咖啡色胃内容物,无发热,五天前患者头痛、恶心呕吐,同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发沉,呕吐较前频繁,呕吐物为黄色水样物,今日上午11许患者出现抽搐,表现为眼球上翻,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牙关紧闭,持续约10余分钟自行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2012(2).
摘要:中者,伤也。风者,邪也。风邪伤人,轻者为感,重者为伤,暴速且重者为中。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见证多端,既危且重,又与自然界中的"风"善行数变,善动变居的性质相似,故名中风。亦称卒中、脑中风、类中、偏枯、仆击等。本病多在活动中突然起病,但亦有在静态中发病者。中风病在临床上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为特征。本病主要由于年老体虚,素不养慎,致使脏腑气血亏虚,阴阳失调,脑髓血脉因之失养而虚弱,复因情志刺激、活动劳累、酗酒等诱发,加重了阴阳失调,造成气血运行迟缓而瘀塞脑络,或气血逆上,郁胀脑脉,胀极则络破脉损,血流入脑而生。因此,在临床上就必须针对病人具体病情,予以通腑泻热,活血破瘀,潜阳熄风,开窍醒神,化痰透络,益气滋阴等法,辨证论治之。中风病据其临床表现和致病机理,大致与西医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炎等脑血管病相一致,脑肿瘤、面神经炎等病亦有本病的一些特点,临证也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2012(2).
摘要:<正>目前随着不孕症患者日益增多,辅助生育病例逐年增加。而OHSS是辅助生育技术中的主要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2010年6月23日我科收治了首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的病人,在患者住院期间,我们及时查阅资料,进行学习讨论,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最后患者保住了珍贵的"试管宝宝",痊愈出院。
2012(2).
摘要:目的报导4例骨髓增殖性疾病合并红斑肢痛症。方法 4例患者均有双足红肿、阵发性灼痛,遇热疼痛加重,遇冷缓解等症状,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均确诊为骨髓增殖性疾病合并红斑肢痛症。结果 4例患者经降低血细胞数量以及阿司匹林对症治疗均症状缓解。结论继发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红斑肢痛症的治疗,原发病的治疗是关键,阿司匹林可以有效的缓解疼痛症状。
2012(2).
摘要:<正>1一般资料患儿,女,出生24小时,因"出生后全身皮肤发红,双眼睑外翻"转入我院新生儿科。新生儿科请我科会诊。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儿,正常娩出。
2012(2).
摘要:复合树脂高强玻璃纤维材料因具有极高的抗挠曲强度,与金属及其它质地的纤维材料相比有更接近于牙本质的弹性模量,良好的美观舒适效果等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2012(2).
摘要:目的对妇科盆腹腔手术后出现粘连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进行手术前的预防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来我院接受妇科盆腹腔手术治疗的患者52名,其中对照组26名患者使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的26名患者在关腹前注射欣可聆,手术后,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盆腹腔手术粘连的例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中8例患者出现手术后粘连,占30.77%,治疗组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手术后粘连,占11.54%。结论盆腹腔手术粘连形成的原因很多,手术中使用欣可聆可有效的减少盆腹腔手术粘连的出现。
2012(2).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医学研究院、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纳米科学杂志社(美国)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