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
王玲玲;张旭华;刘朔;何小宇;聂芳;张丽娇;马列;王群;赵明静;闻德亮;王笑歌;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小剂量氨茶碱(Aminophyllin,AP)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动物骨髓、外周血粒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1)应用前瞻、随机分组、对照及自身对照的方法,将1252例稳定期COPD患者(Ⅱ~Ⅲ级)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茶碱缓释片0.4g/d)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开始后每间隔15d复查1次血常规,对治疗前后的指标进行自身前后比较。(2)25只实验用羊采用自身对照法,在应用AP 3mg/(kg.d)后,对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自身前后比较。结果 (1)长期应用小剂量AP,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外周血粒细胞增殖无影响(P>0.05);(2)长期应用小剂量AP可使动物的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活跃(P<0.05);(3)长期应用小剂量AP对动物的骨髓、外周血粒细胞增生无影响(P<0.05)。结论长期应用小剂量AP可使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活跃以提高机体抗炎及调节免疫能力,而对骨髓血红系统及外周血粒细胞增殖无影响。
2011(6).
摘要:目的旨在深入研究奥曲肽联合伊立替康对人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噻唑蓝比色实验研究奥曲肽、伊立替康单药以及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了解其抑制作用,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结果奥曲肽单药对人结肠癌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奥曲肽联合伊立替康能增强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奥曲肽联合伊立替康凋亡率为40.35%。结论奥曲肽和伊立替康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有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年轻人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方法对我院2005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年龄在17-45岁72例年轻人AMC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人AMCH占同期脑出血患者的8.33%,其中高血压(68.05%),吸烟(43.05%),饮酒(37.50%),糖尿病(4.73%),高脂血症(48.61),家族史(27.78%)。AMCH虽然发病率低,但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等。结论年轻人急性多灶性脑出血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治疗上应早期控制原发病,减少并发症出现。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FICE在早期发现Barret食管(BE)中的肠上皮化生(SIM)等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1-2010.12共50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BE患者,分别采用普通模式、FICE模式对病变范围、腺管开口分型及毛细血管形态观察,对病变作出诊断,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比较。结果在对鳞柱状上皮交界的病变轮廓,腺管开口形态及毛细血管形态观察中,FICE优于普通内镜。FICE模式下通过Endo分型,检出SIM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86%,94%。结论 FICE可清楚观察BE粘膜病变轮廓,腺管开口形态及毛细血管结构,操作转换简便,对BE食管进行靶向活检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前化疗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年9月~2007年8月收治的93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对照组各46例、47例。化疗组术前采用紫杉醇、铂类进行化疗,对照组直接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化疗组46患者行根治性切除者43例,占93.5%;化疗组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60,P<0.01)。化疗组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60.9%、47.8%、37.0%,且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化疗能显著提高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率、术后生存率。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HIF-1α、VEGF-C、D2-40表达及其相关性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PTC组织中HIF-1α、VEGF-C、D2-40的表达,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TC组织内存在HIF-1α、VEGF-C的表达,与癌旁组织及腺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高分期组(Ⅲ期/Ⅳ期)瘤内HIF-1α、VEGF-C较低分期组(Ⅰ期/Ⅱ期)为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IF-1α表达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r=0.555,P<0.05)。PTC瘤周LVD较瘤内为高;瘤周LVD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高分期组(Ⅲ期/Ⅳ期)的瘤周LVD较低分期组(Ⅰ期/Ⅱ期)为高,淋巴结转移组较无转移组为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IF-1α、VEGF-C表达与LVD成正相关(P<0.05)。结论 HIF-1α、VEGF-C在PTC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与LVD也呈正相关,其异常表达参与了PTC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可能为甲状腺癌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有力的临床指导。
2011(6).
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和开放性手术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SP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对病人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病人,TURP组,PKRP组,SPP组各60例。分别对术后病人跟踪观察12个月,总结其术后勃起功能障碍(ED)及逆行射精(RE)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2个月勃起障碍的发生率,TURP组为33.3%,PKRP组为31.7%,SPP组为60%。逆行射精的发生率,TURP组为41.7%,PKRP组为40.0%,SPP组为43.3%。结论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经尿道手术对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及性生活的影响明显优于开放性手术,但是在逆行射精方面则无明显差异。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KiSS-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胃癌组织、22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KiSS-1 mRNA和蛋白的检测。结果胃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KiSS-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23/40)、77.3%(17/22)、97.5%(39/40),依次升高(X2=18.323,P<0.01);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21/40)、81.8%(18/22)、95.0%(38/40),依次增高(X2=20.131,P<0.01);胃癌组织中KiSS-1 mRNA及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KiSS-1 mRNA与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02,P<0.05)。结论 KiSS-1表达缺失与胃癌的发生、转移有关;KiSS-1有望成为胃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2011(6).
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开始化疗的时间与预后的相关性,探索更适当的开始辅助化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辅助化疗的303例I-III期乳腺癌患者,分析其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以手术后开始第1个周期化疗时间为起点时间,按起点时间不同方法分析,阶段时间为界:1~14d化疗组(1组);15~21d化疗组(2组);22~28d化疗组(3组);29~35d化疗组(4组);≥36d化疗组(5组)。结果无病生存期,在各组中无病生存期整体比较有差别(P=0.024)。各组的5年无病生存期分别为76.0%,85.2%,86.7%,63.8%,64.9%。总生存期整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独立的预后因素中,年龄、肿瘤的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化疗药物四个自变量与无病生存相关;X2=11.316,P=0.023。结论乳腺癌术后需要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术后在≤28d开始辅助化疗有益于无病生存期延长。术后辅助化疗最佳区间22~28d。其中年龄、肿瘤的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化疗药物四个自变量与病生存相关。
2011(6).
摘要:目的比较对于CT检查中水合氯醛和苯巴比妥镇静失败的患儿,应用靶控(TCI)与手控(MCI)方式静脉输注异丙酚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本实验选择2009年5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行CT检查,而且口服水合氯醛或静脉注射苯巴比妥镇静失败的儿童共332例,给予其家长在CT检查期间选择MCI或TCI方式异丙酚输注进行镇静的权利。166名患儿接受TCI输注,166名接受了手控输注。记录需要气道维护的发生率、呼吸系统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镇静结束后苏醒时间,采用Fisher精确检验(Fisher exact test)以及t检验比较TCI和MCI组需要气道维护的发生率、呼吸系统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镇静结束后苏醒时间的差异。结果 MCI组患儿需要需要辅助手段保持气道通畅的概率显著高于TCI组(5.4%vs 21.1%,P<0.05);镇静维持期间MCI组气道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TCI组(3.6%vs 13.9%,P<0.05)。镇静后苏醒时间TCI组显著快于MCI组(25.3±16.8 vs 39.7±16.0;t=7.997,P<0.001)。结论对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镇静困难的患儿,TCI输注比MCI输注异丙酚可能有着更高的安全性。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的使用,评价PRF对拔牙创伤恢复的疗效。方法 200例埋伏智齿的拔除患者中,100例按照传统方法拔除,100例为患牙拔除后在拔牙窝中放入PRF膜。结果 100例传统方法拔除的患者随访1个月,在拔牙术后出血、渗血、疼痛明显,术后第二天肿胀,比较明显,术后一周后疼痛减轻;另100例为在拔牙窝中放入PRF膜,患者术后疼痛不明显,次日也未见明显的肿胀。结论使用PRF膜对埋伏智齿拔除术后有很好的消炎、止血、止疼、促进愈合的作用。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肝圆韧带及大网膜联合修补巨大胃穿孔和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相关问题。方法分析2006年10月至2011年3月两家医院普外科选择性利用带蒂肝圆韧带及大网膜联合修补巨大胃穿孔和十二指肠穿孔8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5~120min,平均86min。肠蠕动3~4d恢复;引流管4~5d撤除;切口8~9d拆线。住院时间8~13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1年,3例晚期胃癌病人除1例于术后3个月行胃癌根治术仍存活外,余2例分别于术后3~6个月内死亡。无修补术后胃肠瘘(再穿孔)及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带蒂肝圆韧带的生理及解剖学优势,联合大网膜共同修补,使修补更加牢靠,能有效避免巨大胃穿孔和十二指肠穿孔术后胃肠瘘(再穿孔)、幽门梗阻及与术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011(6).
摘要: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血必净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血必净。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结果血必净治疗后第3d血清TNF-α、IL-1、IL-6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必净组的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血必净组住ICU的时间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血必净治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较好,可用于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
2011(6).
摘要:目的评价手术、放疗结合弹力加压的"三联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行手术联合放射治疗: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即可6MeV高能电子束(β射线)放射治疗,分割剂量300~400cCy/次,每天一次连续照射4~6次,照射总剂量15~20Gy。B组行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手术切除瘢痕,术中切口皮缘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术后每两周1次,连续2~4月。C组:瘢痕内直接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每两周1次,连续3~6月。结果 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87.50%和57.69%。A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B组分别与C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B组两种综合治疗方法均较C组单一治疗疗效更为满意。手术、放疗结合弹力加压的"三联疗法"是治疗瘢痕疙瘩的一种疗效可靠、副作用小的方法。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关节镜术后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KOA关节镜术后病人按诊疗先后随机分为综合组、理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综合组在膝关节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进行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理疗组在膝关节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进行物理治疗;对照组在膝关节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注射液。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和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综合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综合组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理疗组和对照组。结论 KOA关节镜术后的康复治疗可加快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2011(6).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ACS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2)及丹参酮治疗组(丹参酮IIA磺酸钠60mg/d,n=32)。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d后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观察血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清hs-CRP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浓度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10d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丹参酮治疗组血TC、LDL-C明显减低(P<0.05),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清hs-CRP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浓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丹参酮治疗能明显升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脂联素水平,降低hs-CRP、TC、LDL-C水平并改善其血流变学状态。
2011(6).
摘要:目的测定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患者血清钠尿肽(BNP)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探讨早期COPD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AECOPD患者分为<75岁和>75岁两个年龄组,检测治疗前后血清BNP含量,设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两组AECOPD患者在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BNP含量均有明显升高(P<0.05),其中高年龄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患者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早期COPD患者左心功能即开始受损,且高龄患者更为敏感,急性加重后经积极治疗获得缓解仍不能改善左心功能。
2011(6).
摘要: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3月~2010年5月行后腹腔镜进行肾癌根治术78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及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78例患者进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均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为55~145min,平均105min;术中出血量为80~1500mL,平均150mL;1例左肾静脉损伤,但未改开放手术,6例腹膜损伤,1例膈肌损伤,2例皮下气肿,1例术后出现肾周围组织粘连。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7~26h,平均10.2h;住院时间为3~11d,平均5.6d。随访6个月至3年,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无切口或操作孔肿瘤种植。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在中期引产术中镇痛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440例行中期引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作为观察组(A组,n=220)和未给镇痛药作为对照组(B组,n=220),观察循环和呼吸的变化、镇痛效果及引产时间、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引产前后,A组血压脉搏无明显变化,P>0.05;而B组血压升高,脉搏加快,P<0.01。两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P>0.05;A组疼痛强度较B组明显降低。引产时间缩短、产后出血量减少,P<0.01。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用于中期引产手术安全有效,可完全解除术中痛苦,不良反应少。
2011(6).
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探讨其相关机制,为预防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依达拉奉组)。测定SOD活性和MDA含量,观察肾组织Bcl-2、Bax的表达;测定血肌酐和尿素氮浓度。结果 (1)与A组比较,B组、C组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与B组比较,C组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2)与A组比较,B组、C组Bax表达明显增加,Bcl-2表达增加,Bcl-2/Bax比值降低。与B组比较,C组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弱,Bcl-2/Bax比值增高。(3)与A组比较,B组和C组Cr、BUN浓度升高,与B组比较,C组Cr、BUN浓度降低。结论 (1)依达拉奉能够改善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的肾功能,减轻损伤;(2)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Bcl-2/Bax介导的细胞凋亡而实现。
2011(6).
摘要:目的观察强心宁煎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影响。方法收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心力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绞痛时加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强心宁煎剂口服,3周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心功能;LVDD、LVEF及BNP值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心宁煎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癌症患者止痛药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2009年-2010年约200名肿瘤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我院肿瘤科止痛药品使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我院癌症患者用药合理,基本实现了阶梯给药、按时给药、个性化给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结论我院癌症患者三阶梯用药基本合理,建议进一步加强三阶梯止痛方针的执行力度,综合运用医疗资源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1(6).
摘要:目的观察首乌延寿丹对兔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防治作用。方法将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首乌延寿丹组。ACLT术[1]制作OA模型。于第12周末观察软骨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软骨Ⅱ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结果以ACLT术成功建立了OA模型。首乌延寿丹组病变明显减轻,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MMP-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首乌延寿丹可明显抑制OA发展,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下调MMP-1表达来实现的。
2011(6).
摘要:目的观察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孟鲁司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酮替芬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肺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2011(6).
摘要: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方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36例,单独应用利培酮治疗;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IL-2、IL-6的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在治疗前血浆IL-2、IL-6的水平显著增高,治疗8周症状缓解后血浆IL-2、IL-6的水平下降;症状基本缓解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2011(6).
摘要:目的探索OPN、MMP-9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的OPN、MMP-9的表达情况,并对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胰腺癌与正常组织之间OPN、MMP-9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织显著高于胰腺癌组织;胰腺癌与正常组织之间,两种大分子蛋白的表达与胰腺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OPN的表达与无淋巴结转移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OPN、MMP-9两种大分子蛋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011(6).
摘要:<正>在现代社会中,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由多原因引发的,在多个系统表现为多种症状的多发疾病。即使是健康人在不当饮食后,有时也会出现烧心和反酸的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GERD在国内外都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西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人胰腺癌PC-3细胞增殖和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影响,为苦参碱在抗肿瘤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MTT法检测苦参碱对人胰腺癌PC-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苦参碱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苦参碱对PC-3细胞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苦参碱对P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1)。苦参碱能诱导PC-3细胞凋亡(P<0.01)。苦参碱能明显的抑制PC-3细胞Bcl-2基因mRNA的表达;诱导bax基因mRNA的表达(P<0.01)。结论苦参碱呈现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抑制PC-3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与抑制PC-3细胞Bcl-2和bax基因mRNA的表达密切相关。
2011(6).
摘要:<正>肝小静脉闭塞病(veno occlusive disease,VOD),指因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非血栓栓塞性闭塞致肝内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顽固性腹水、肝脏肿大,黄疸等。土三七是我国民间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材。
2011(6).
摘要:目的检测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WIF-1)在正常肾组织及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并探讨WIF-1与肾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组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80例。对照组为正常肾组织2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IF-1的表达水平。结果 IOD值在肾癌的不同临床分期为:I期为89.257±20.061,II期为62.731±17.455,III期为45.453±18.413,IV期为21.029±19.947。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系数r=-0.543。在肾癌不同分化组织中:高分化为90.067±19.058,中分化为67.482±16.602,低分化为31.354±18.35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系数r=0.498。结论 WIF-1的表达水平与RCC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对于肾癌在基因水平上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治疗方向。可能为RCC的早期筛选诊断提供辅助指标。
2011(6).
摘要:目的研究缬沙坦在肾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诊治的12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mg/d,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变化,24h尿蛋白定量、肝功能、电解质变化。结果缬沙坦治疗3个月后血压明显下降(均为P<0.05),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t=7.381,P<0.05),肝功能、电解质无变化(均为P>0.05)。结论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且能减少24h尿蛋白,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肾性高血压治疗药物。
2011(6).
摘要: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因-519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喉癌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12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基因型分析;用卡方检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1)患者组的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9.2%,25.4%,25.4%;健康对照组的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2%,35.6%,42.2%,两组间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1.9%,38.1%和40.0%,60.0%,两组间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MMP-1基因启动子区-519A/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河南省人群中喉癌的易感性相关,A等位基因携带能增加喉癌的发病风险。
2011(6).
摘要:目的观察T4K矫治器对于替牙期前牙开牙合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10例替牙期前牙开牙合患者,均有不良口腔习惯,年龄为7-11岁(4男、6女)。戴用澳大利亚Myofunctional Research公司的T4K矫治器。经过(8-14)月的治疗后观察疗效,观察前牙覆盖覆牙合改变不良口腔习惯的改变。结果治疗后显示显著的变化,包括不良口腔习惯的破除和前牙覆盖覆牙合正常。结论 T4K矫治器在替牙期前牙开牙合的早期治疗中作用明显,有推广应用价值。
2011(6).
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和疗效,并实行预防措施。方法对我科自2001年9月~2009年3月收治的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再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总结性的分析。结果发现初次手术效果不佳需再次手术的原因有:术前诊断不明确及定位错误、原间隙椎间盘再突出、椎间盘切除不彻底、髓核复发、遗漏或遗留过多、合并椎管及侧隐窝狭窄未处理等。结论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原因有多种,而术前全面检查,尤其是必要的辅助检查;术中准确定位,仔细探查,彻底减压;术后充分引流,定期随访及正确的恢复期指导均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关键。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29例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急救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2010间收治的29例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 24例治愈出院,死亡5例,其中开腹手术16例,介入治疗9例,保守治疗4例。结论积极进行补液治疗,迅速做好术前准备,为手术及下一步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是提高患者远期疗效的关键。
2011(6).
摘要: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32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每日2次,经准纳气吸入,连续使用8周,自身对照观察用药前后肺功能:用力呼气峰流速、用力呼气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后肺功能及支气管哮喘症状计分都有明显的改善(P<0.01)。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2011(6).
摘要: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治疗组总有效率、复发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基本情况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反则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可提高治愈率,不良反应少,并且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肝破裂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及总结我院2003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79例创伤性肝破裂患者治疗资料。结果 79例患者治愈70例,死亡9例,治愈率88.6%。79例患者中于伤后6h之内确诊并手术治疗者共41例,其治愈率为97.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9%,较伤后6h后确诊并治疗的38例患者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x2=5.05,P<0.05;x2=5.82,P<0.05)。结论早期诊断并尽早手术治疗是提高创伤性肝破裂患者治愈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因素。
2011(6).
摘要:目的观察、总结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并总结我院2009年6月~2010年7月收治的23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6个月87.0%患者视力恢复至0.5以上。术前23例患者平均散光度(1.12±0.87)D,术后6个月散光度测定为(1.14±0.90)D。治疗前后比较,散光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23例患者眼压平均为(24.6±4.7)mmHg,术后6个月眼压测定结果为(14.4±4.0)mmHg,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1)。23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小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疗效好,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眼压显著下降,并发症少,可临床应用。
2011(6).
摘要: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经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45例临床诊治资料。结果经积极常规治疗、对症治疗后,45例中基本治愈的患者23例,显著进步的患者13例,进步的患者5例,无效的患者3例,死亡1例。45例患者总有效率91.1%,死亡率2.2%。结论对出血量在30mL以内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保守治疗疗效良好,患者治愈率较高且死亡率低。
2011(6).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将我科体外循环术后的患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插胃管及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拔除气管插管6h开始施行推拿手法,每次推拿时间为10min,2次/d。结果观察组首次肠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推拿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腹胀有积极的作用,可较好地促进术后的康复。
2011(6).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经皮肾镜弹道碎石术对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进行肾结石治疗的31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根据其意愿分别进行肾盂切开取石术和皮肾镜治疗复杂肾结石。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结石取净率都优于对照组,且创伤面积小。结论皮肾镜治疗复杂肾结石有着手术时间段,出血量少,结石取净率高,伤口面积小等特点,且治疗效果高于传统方式,推荐应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中。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经验和方法。方法回顾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住9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94例患者明显地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本组有3例因出血不止或并发其他并发症而死亡。结论通过有计划地实施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加强临床急救和预见性护理可增加治愈率,减少出血后肝性脑病和继发感染的发生。
2011(6).
摘要:目的检测nm23、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nm23、ki67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nm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升高和淋巴结的转移而降低,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ki67的表达水平与nm23呈正相关(P<0.01)。结论 nm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ki67的表达水平与nm23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数。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2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7.1%,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恢复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2011(6).
摘要: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在对降脂疗效作用的同时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高脂血症患者67例,均服用氟伐他汀,剂量为40mg/次,持续时间为8周,分别在治疗前,和给药第4周、第8周末,采血并检测血脂及血浆内皮素值-1(ET-1),比较治疗前后检测指标的变化,评价其降血脂的同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修复作用。结果第6周末,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ET-1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值有所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氟伐他汀在调节血脂同时,有明显的恢复血管内皮的功能以及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胃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中,选取术前多层螺旋CT扫描资料、内镜超声检查资料、术后病理组织检查资料完整的50例患者的诊断、治疗资料,进行技术分析,将术前内镜超声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总结多层螺旋CT对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50例早期胃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为8例,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出淋巴结转移为7例,内镜超声检查诊断出淋巴结转移为3例。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在用于诊断早期胃癌患者时,优于内镜超声波检查方法。可以较准确的诊断出转移的淋巴结,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具体位置、范围、大小等详细信息,可以为临床医师制定具体的手术方法提供准确的信息,同时可以指导临床医生的手术过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1(6).
摘要:目的了解河南归国人员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收治的4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血涂片疟原虫密度、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归国人员,在血涂片发现疟疾小滋养体,均符合输入性恶型疟疾的诊断,所有患者均发热,19例出现黄疸,6例出现肾功能衰竭,6例出现血液系统改变重度贫血、血小板重度减少,所有患者均给予蒿甲醚针或青蒿琥指针治疗,及对症治疗(血液透析、输血等),1例死亡,3例好转、其余均是治愈出院。结论凡是归国人员特别是从非洲国家的归国人员,出现发热、头疼等症状,应该高度警惕恶性疟疾的可能,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越晚,并发症越多,死亡率越高,医疗技术人员,应提高监测水平。蒿甲醚或青蒿琥酯或双氢青蒿哌喹片疗效好,及时治疗,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其中左侧3例,右侧5例。B超检查均发现输尿管中上段扩张、肾积水。IVU检查,6例均提示输尿管下段狭窄、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积水。结果 6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切除盆腔包块、松解输尿管并内置双J管;3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及输尿管膀胱再吻合;1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及输尿管端端吻合;1例行输尿管镜检、置双J管术,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6例,随访时间12月~7 a,症状均消失,定期复查B超及IVU,肾积水均缓解。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应尽早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
2011(6).
摘要:目的通过对珠海某社区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因各种原因所致股骨颈骨折入住骨科患者进行筛选,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常见因素为高龄人骨质疏松,突发扭转力,平衡能力下降、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等;居住的环境(地面湿滑、家具摆放不当绊倒、挽扶物欠牢固)等;外环境因素(车祸、被人群挤倒、滑倒、爬高摔倒或骑自行车被障碍物绊倒)等均为股骨颈骨折的高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是多个因素的累积作用结果。只有教会老年人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自己的能力,才能有效预防各种可能导致股骨颈骨折高危因素。
2011(6).
摘要:目的提高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膀胱镜检查和活检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48例,电切镜下行病灶电切/电灼术,术后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结果 48例随访6~12个月,34例治愈,膀胱黏膜逐渐恢复为移行上皮覆盖;症状缓解10例;复发4例。结论膀胱镜检查和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尿道电切镜下病灶电切/电灼术联合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重要方法。
2011(6).
摘要:目的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院内、院外行为干预以改善患者不良生活行为并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方法将250例行急诊PCI术及冠心病择期PCI术患者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常规对照组、急诊PCI术院内行为干预组、择期PCI术院内行为干预组、急诊PCI术院内院外行为干预组、择期PCI术院内院外行为干预组,各50例。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术后不良生活行为改善情况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院内院外均给予行为干预的两组术后不良生活行为显著改善(P<0.01),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不良生活行为,显著降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2011(6).
摘要:目的评价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和131碘(131I)全身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碘治疗后随访的临床价值。方法 3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接受131I治疗,治疗前停服甲状腺素4~6周,并忌碘饮食15d,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同时口服131I诊断剂量111~185MBq 24h后,和(或)口服131I治疗剂量3.70~7.40GBq 4~7d后全身显像。结果 31例DTC接受术后131 I去除治疗患者,其中9例HTg和131I-WBS均异常,12例HTg和131I-WBS均正常,10例HTg和131I-WBS结果不一致,其它影像证实11例异常。HTg诊断DTC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9%和90.7%,而131I-WBS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2.6%和86.6%,两者检查结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0%和97.0%。23例被证实有转移的患者,血清HTg高于正常,并且血清HTg水平随131I治疗,治疗量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结论 DTC术后及131I治疗后,常规进行血清HTg检测和131I全身显像检查,对早期发现复发或有转移病灶、131I治疗方案的制订以及评估131I治疗疗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4月~2009年5月收治的38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方法。结果本组38例患者施行手术治疗35例,其中全切27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治疗后给予持续放疗1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1例化疗患者出现复发行手术切除,其余37例患者均无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颅压增高症状是中枢神经细胞瘤的重要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诊,一般采取外科手术及放疗方法进行治疗,术后进行辅助放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
2011(6).
摘要:<正>在我国,门脉高压最常见的病因为肝硬化,但仍有5%-10%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1],其中以胰源性门脉高压较为常见。我院2009-2011年共诊治25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现总结如下: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与彩色超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彩色超声及手术病理的结果显示本组中胆固醇性息肉42例,胆囊腺肌样增生6例,腺瘤4例,腺癌4例,其超声诊断总准确率为93.8%。结论彩色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最常用、最经济且确诊率最高的一种安全、方便的影像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46例子宫肌瘤患者,观察其反应和并发症,在术后3、6、12个月行血常规及超声检查,血红蛋白、子宫肌瘤和子宫体积,并观察月经改变进行比较。结果月经量均较前减少,经期缩短,周期延长,贫血状况有所改善(P<0.05);术后子宫肌瘤及子宫体积均明显缩小。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安全、并发症少。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引起急性胆囊炎的原因及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10月术前未发现胆囊疾病行胃癌根治术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发生急性胆囊炎的发病情况。结果 46例患者中并发急性胆囊炎9例。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与神经、体液、胃肠道动力、细菌移位、血液供应等综合因素有关,合理的术式及预防措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中重度红臀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16例新生儿并发中重度红臀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用碘伏外用配合辐射保暖台,对照组采用碘伏外用配合红外线烤灯,比较2组红臀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4.22±1.42)d,比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5.14±1.50)d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尤其是在第2~4天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碘伏外用配合辐射保暖台对新生儿红臀有较好护理效果。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和实践在基层医院创伤救治护理中运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损伤控制方法指导护理的53例创伤性出血休克患者救治过程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治愈出院,死亡5例,生存者无凝血功能紊乱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损伤控制的合理应用创新了临床护理思路,能有效降低危重创伤患者死亡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65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生了不同形式的心律失常,其类型以激动起源异常为主,室上性者较室性多见。大部分合并电解质紊乱,缺氧,感染和心功能衰竭程度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相关。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和心衰是诱发的常见因素。其病因的治疗比抗心律失常治疗本身更为重要。
2011(6).
摘要:目的总结低位单纯肛瘘利用切除缝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肛瘘切除后缝合治疗。结果 42例低位单纯肛瘘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切除缝合法治疗低位单纯肛瘘愈合快,住院时间短,疗效肯定。
2011(6).
摘要:目的评价病灶清除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以眩晕症状为主的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以来收治行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以眩晕症状为主的12例颈椎结核病例,对病例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处理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植骨部位骨性融合,眩晕及脊髓症状、神经根性症状、颈肩部困痛症状全部缓解。结论颈椎前路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合并眩晕的颈椎结核有助于尽早重建颈椎稳定性,解除神经压迫,促进结核病灶痊愈。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探寻人性化、个体化、家庭化的产科服务模式。方法将200对母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母婴专科护士在床旁进行。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分别调查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产妇满意度,促进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值得临床推广。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麻醉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4例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32例,采用硬膜外加浅全身麻醉;对照组32例,采用普通全身麻醉。结果观察组术后<10 min拔管者共26例,占76.5%,且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止痛充分,情绪稳定,未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而对照组仅为5例,占15%,MAP有明显回升,且切口处疼痛明显,大部分患者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阻滞加浅全身麻醉具有充分供氧、镇痛和肌松,减少麻醉剂用量等优点,能保证手术操作顺利进行,且在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少,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手术患者的有效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栓塞联合EVL术治疗胃底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下配合及围术期护理。方法 423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急诊或择期行栓塞联合EVL术,采用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休息饮食管理及并发症观察等护理方法,观察围术期护理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 419例患者均止血成功,且半年内无复发。4例患者术后因擅自进食或过早下床活动导致再出血死亡。结论栓塞联合EVL术治疗胃底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率高、并发症低和死亡率低,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注意。方法 11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疾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基础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46例患者无死亡,室性早搏减少,半年后复查8例患者死亡。治疗组患者66例患者中61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好转,总有效率为91.1%。其中有15例患者追加1次胺碘酮后,心律失常得到控制。1例住院期间死于心衰。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确切,维持用量较少,不良反应少。
2011(6).
摘要: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术后全麻病人拔管的临床观察。方法 6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病例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入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mg(5mL),Ⅱ组则注入5mL生理盐水。术中连续监测SpO2、ECG、HR、Bp和RR,并记录,手术结束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1min(T3)、5min(T4)和15min(T5)的SpO2、HR、MAP以及自主呼吸时的呼吸频率(RR)、潮气量值(VT)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以及从停药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抬头和手可指鼻的时间,并观察术后谵妄躁动的例数。结果Ⅰ组的生命体征较Ⅱ组更为平稳(P<0.05)。Ⅰ组和Ⅱ组患者术后苏醒及意识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1),Ⅰ组谵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Ⅱ组。结论氟比洛芬酯不会使全麻患者的苏醒时间延长,使患者在拔管时和苏醒期的生命体征更加平稳。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安全护理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09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了手术治疗,2例因术后出血需再次手术止血,2例因声音嘶哑引发医疗纠纷,均全部出院。结论围手术期安全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防范医疗纠纷,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2011(6).
摘要:对1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结果本组研究对象住院12-44d,术后3-5d肛门排气后给予糖尿病流质饮食,术后6-10d给予糖尿病半流质饮食,术后10d左右给予糖尿病普食。术后继续使用小剂量胰岛素,出院后停用且空腹血糖为4.5-9mmol/L。6例空腹血糖为11-13mmol/L,出院后继续口服降糖药。在此提出:对行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充分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低场肾动脉3D CE-MRA对肾动脉狭窄(RAS)诊断的疗效及评价。方法用0.3T MR仪对以下三类人群进行扫描,分别是:临床疑似RAS的高血压患者49例和正常人49例,采取一样的呼吸频率进行肾动脉3D CE-MRA检查。结果 81例患者的图像是优,17例为良。85例存在肾动脉分支。在患有高血压的49例患者中,腔径狭窄有2例,MIP显示没有RAS的20例、腔径狭窄27例,MPR显示没有RAS的21例、面积狭窄26例。在正常人的49例中,没有RAS的有46例,腔径狭窄3例。结论低场肾动脉3D CE-MRA不仅能够扫描出清晰的图像,使对RAS的诊断更加准确,它的收费还比较低,百姓们都能够接受。可以应用于临床。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气道困难和困难气管插管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21例困难插管患者,经过全面而系统的术术前和术中麻醉处理,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气管插管。结果经过积极正确的麻醉处理,提高了困难插管的成功率。结论气道困难和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麻醉医师经过慎重、全面而系统的术前和术中麻醉处理,能有效提高困难插管的成功率。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会阴裂伤后连续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与间断缝合方法进行对比。方法将2010年84例会阴裂伤的产妇随机分连缝组40例和间缝组44例,连缝组用2-0高分子材料可吸收缝线行皮内连续缝合术,术后不拆线。间缝组采用传统间断缝合法进行缝合,术后拆线出院。结果连缝组裂口均甲级愈合,间缝组1例缝合口裂开,1例对合不佳,2例裂口感染,1例水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连缝组平均住院时间2 d,间缝组平均住院时间4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会阴裂伤后连续皮内缝合不拆线法具有切口愈合快、不需拆线、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该缝合方法有利于产妇术后的恢复。
2011(6).
摘要:本文通过对本站收治的22例宫内节育器(IUD)腹腔异位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探讨了IUD腹腔异位的诊断、处理和预防措施。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中膜厚度(IMT)以及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分为观察组(无颈动脉斑块)与对照组(有颈动脉斑块)。结果甲组患者的性别比、吸烟率、高血压病患病率及年龄、收缩压、FBG、2hPG、TC、LDL-C均值高于乙组,HDL-C均值低于乙组。结论高龄、男性、吸烟、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均为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2011(6).
摘要:目的利用有限的医疗设施提高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水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对我院经过临床确诊的11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诊断分析。采用B超,钼靶X线检查,及B超钼靶X线同时检查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超检查确诊率86.4%漏诊率4.5%,待定率9.1%,钼靶X线检查确诊率84.5%漏诊率9.1%,待定率6.4%,及B超钼靶X线同时检查确诊率90.0%漏诊率4.5%,待定率5.4%。结论 B超联合钼靶X线检查能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此种方法也是我国很多医院切实可行提高乳腺癌临床诊断的方法。
2011(6).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BG、FINS、2hPBG及IRI。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FBG及2hPBG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NS、IRI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黄芪具有改善IR的作用,且药源光,费用低,是治疗2型糖尿病较为理想的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Α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对HBeΑg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替比夫定胸腺肽α1联合治疗164例HBeΑ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观察患者ΑLT,HBVDNΑ,HBeΑg治疗前后变化,分析治疗前基线ΑLT水平,HBVDNΑ载量,治疗期间不同时限HBVDNΑ降至低于检测下限对治疗48周的HBeΑg定量及阴转的影响。结果治疗48周时,HBVDNΑ阴转142例(86.6%),HBeΑg阴转79例(48.1%),HBeΑg/抗HBe血清转换43例(26.2%),ΑLT复常162例(98.8%)。治疗前基线ΑLT水平,HBVDNΑ载量影响48周HBeΑg定量及阴转率,HBeΑg阴转率分别:ΑLT<200U/L组34.5%,≥200U/L组61.4%。HBVDNΑ<107 coples/mL组59.4%,≥107 coples/mL组40%。不同时限HBVDNΑ阴转对48周时HBeΑg阴转率分别:<12周组64.9%,12-24周组54.3%,>24周组27.3%,3组治疗后HBeΑg定量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治疗前基线ΑLT水平、HBVDNΑ载量及治疗中HBVDNΑ不同时限降至检测限以下对治疗48周时的HBeΑg作用是重要影响因素。
2011(6).
摘要:目的筛选美洛昔康片处方中的辅料。方法对比对照品溶出度分别考察处方中填充剂、碱化剂、崩解剂的用量。结果筛选出的最佳方案为填充剂乳糖90g,碱化剂二水枸橼酸钠11.25g,崩解剂1.5g制备1000片美洛昔康片。结论此处方生产出来的产品溶出曲线与被仿制对照样品相似。
2011(6).
摘要:目的了解胎膜早破与难产发生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分析135例胎膜早破孕妇中发生难产的原因和类型,随机抽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135例做对照。结果观察组135例胎膜早破孕妇发生难产51例发生率37.8%对照组135例孕妇中难产27例,难产发生率20%。结论应进一步重视胎膜早破对胎膜早破孕妇加强临床观察一旦有难产发生应及时处理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2011(6).
摘要:目的观察结肠舒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化痔栓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当(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适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化痔栓与病变部位接触,可收到表面抗炎、去腐生肌效果。治疗慢性结肠炎炎疗效良好,患者易于接受。
2011(6).
摘要:目的通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前术后的护理,挽救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将死亡率降低到最低限度。方法对收治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患者经医务人员的积极抢救,精心护理好转出院,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工人对医院感染知识的了解程度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我市3个医院26名消毒供应室工人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医院感染知识认知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26名工人医院感染知识调查得分34~78分,平均得分(54.2±4.1)分。其中无1名工人对医院感染知识十分了解或较了解者;对医院感染知识了解者仅8例,仅占30.8%。其中对消毒的方法及消毒液的配制和拖抹布洁污分区使用认知程度相对较高,达30%以上。认知程度最低者为正确执行手卫生。结论消毒供应室工人对医院感染的认知程度相对较差,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人管理、做好岗前防护培训是提高工人医院感染知识认知程度、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方法。
2011(6).
摘要:目的观察温阳复脉汤治疗病窦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予以温阳复脉汤治疗,对照组20例予以心宝丸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5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阳复脉汤治疗病窦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2011(6).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严格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006年4月-2010年6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患者200例,测定200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与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观察糖尿病患者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年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bA1c、以及24h尿蛋白总量。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中,神经病变患病情况:临床常规检查明确有神经病变异常患者为146例,神经病变异率为73.0%。与对照组比较所有的神经传导速度均出现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T2DPN病情有逐步加重的趋势。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溢液性疾病实施乳腺导管造影术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15例乳腺导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术前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必需的物品及药物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给药,术后做好观察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全部配合检查,无出现药物过敏、疼痛性休克现象。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是明确乳腺疾病诊断提供影像资料的方法之一,而做好护理是决定造影成功的重要因素。
2011(6).
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治疗,将500μg甲钴胺加入到0.9%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50μg,加入到0.9%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31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但仅治疗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较单用甲钴胺治疗疗效更好,总有效率更高,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经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脑外科收治的颅内病变患者84例,其中颅内动脉瘤患者64例、垂体腺瘤患者20例。40例患者进行了开颅手术(开颅组)、44例患者进行了锁骨入路显微治疗(显微组)。记录两组患者肿瘤切除和动脉瘤夹闭情况、死亡率、颅内感染率、皮下积液率,采用卡方的统计学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的人数、性别、病程、原发疾病、临床表现等经调整,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微创组的动脉夹闭率34(100.00%)、垂体瘤切除率10(100.00%),和开颅组的动脉夹闭率29(96.67%)、垂体瘤切除率10(100.00%)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的死亡率0(0.00%)、颅内感染率2(4.55%)均低于开颅组的1(2.50%)、8(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1、7.889,P<0.05),微创组的皮下积液率为8(18.18%)高于开颅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9,P<0.05)。结论经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疗效显著,创伤较小,并发症较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快,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癌症患者对疼痛认识,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通过采用线性视觉模拟评估尺(Visual Analog Scale,VAS),将158例癌症疼痛患者按疼痛评估表进行测量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①158例中47例(30.06%)发病以来从未经历疼痛,111例(69.94%)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显示69.94%的癌症患者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经过治疗,癌痛有较大程度的缓解。仍有41.13%的患者经历中至重度疼痛,通过患者对疼痛程度及性质等的评估、描述,可见他们能够而且愿意学到有关疼痛处理知识。②患者对癌痛治疗仍存在误解,仅12.65%的患者会主动报告疼痛;43.98%的患者认为用止痛药会成瘾,此外,有23.17%的患者不了解癌痛知识,仅有21.77%的患者知道所用止痛药药名,24.49%运用了非药物措施缓解疼痛。结论要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必须对疼痛进行科学地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加强对患者癌痛的教育。
2011(6).
摘要:目的总结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经皮行带膜支架植入修补术治疗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33例行修补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观察其疼痛、生命体征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疼痛及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护士认真观察,能够为及时评估带膜支架修补手术治疗效果,为指导临床进一步康复提供可靠的依据。结论护士对胸主动脉夹层行带膜支架植入修补术治疗患者精心周到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情加重与复发。
2011(6).
摘要:<正>丘脑出血是常见的临床疾病,部位占脑出血的20%左右,仅次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旧的观念认为丘脑出血和脑干出血都不是开颅手术适应症,甚至认为是手术禁区,随着影像的飞速发展,为临床医师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
2011(6).
摘要:肺部手术后易产生肺膨胀不全,肺部炎症或分泌物潴留,引起呼吸道梗阻等,如果护理不到位,将增大患者的痛苦,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住院时间,甚至使手术失败,因此呼吸道护理是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关键。本文对我院肺部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作一综述。
2011(6).
摘要:目的检测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膜表面抗原CD55和CD59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贫血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和粒细胞的表面抗原CD55、CD59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人CD55-、CD59-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均<5%。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均>20%;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但均<15%;部分缺铁性贫血患者CD55-、CD59-红细胞>5%,但均<15%,而中性粒细胞的结果全部正常;少部分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CD55-、CD59-血细胞>5%,但均<10%;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的CD55-、CD59-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正常。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外周血中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55和CD59的表达是目前诊断和鉴别诊断PNH的最可靠、最敏感的方法,也可作为判断疗效的手段。
2011(6).
摘要:<正>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性的年代,是优生优育的年代,围产期保健工作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保健意识还不够高的边疆县—红河县,进行围产期保健工作专人管理更为重要,现就我在围产期保健工作进行专人管理所取
2011(6).
摘要:<正>现代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检测和治疗疾病的进步,离不开现代设备,离不开现代测试技术,医学计量是保证其设备、技术、材料组分准确、有效和应用安全、可靠的有效保证。医学计量将成为医疗质量保证的重要技术基础。
2011(6).
摘要:临床助产技术指导是产房乃至产科日常的业务工作,在分析指导对象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指导策略。
2011(6).
摘要:目的探讨适用于工伤康复患者的生活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工伤康复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整改措施。整改措施落实2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反馈工伤患者及医务工作人员对整改措施的评价。结果生活管理措施有效可行,能营造出一个舒适和谐的医疗环境。结论做好工伤康复患者的生活管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也有利于医务人员工作的开展。
2011(6).
摘要:报告1例造口旁切口感染患者的护理。造口旁腹部切口易发生感染,其发生主要原因与脂肪厚、血供差、组织受损坏死、肠造口粪液渗漏污染切口有关[1]。针对该患者感染切口,及造口相关知识缺乏的情况,做好饮食、疾病及造口相关护理知识指导,治疗师合理应用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合理选择敷料,去除坏死组织,控制渗液,促进肉芽生长使感染切口逐步愈合。
2011(6).
摘要:目的通过对两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 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LS-TIA)的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我科2010年1-3月收治的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LS-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2例患者均在急性脑梗死基础上出现LS-TIA,通过颈动脉超声及头颅MRI等检查确诊,经抗血小板等治疗有效。结论对于表现为急性脑梗死合并LS-TIA为临床少见,其发作形式为在急性脑梗死基础上出现发作性、无意识的单肢体无力及抖动,和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相似,易误诊为局灶性癫痫。通过脑电图及颅内血管学等筛查可以明确诊断,从而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防止漏诊及误诊。
2011(6).
摘要:<正>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类型,起病急,症状重,临床表现不典型,其治疗的时机与预后密切相关。头颅CT、MRI、病毒学检测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作用,但这些检查也有其局限性和早期检测敏感性低等缺
2011(6).
摘要:<正>软骨组织是个"三无"组织,无血管、无淋巴、无神经的分布,营养是靠着软骨膜提供的,所以决定了软骨组织缺乏自我修复能力。软骨缺损大于5mm就不能自我愈合,以往没
2011(6).
摘要:<正>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在近20多年来,一直作为诊断前列腺癌不可缺少的标准。但PSA对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低,用来筛选前列腺癌多年来一直被人质疑。有报告称,每年美国有160万成年男性因
2011(6).
摘要:<正>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利钠肽类的一种肽类神经激素,同族的还有心房利钠肽(ANP)和C-型利钠肽(CNP),1988年由日本学者SUDOH等从猪脑中分离纯化出来,随后被证明大量存在于人类心肌组织中,并主要
2011(6).
摘要:<正>在西医各种疾病当中,经常遇到各种不明原因的疾病,比如不明原因的发热、高血压、肝硬化、胸闷、气短、心慌、后背痛、经常性头晕及头痛、胃肠道疾病等,经过临床检查一直查不出原因,按西医对症治疗后,效果不好,那么这时检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