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血清蛋白预处理方案对双向电泳效果的影响

      2011(1).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的血清蛋白预处理方案对双向凝胶电泳(2-DE)分辨率与重复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健康志愿者血清样本3例,分别以原始血清及经Aurum Serum Protein Mini Kit(ASPMK)、ProteoMiner Pro-tein Enrichment Kit(PMPEK)、Multiple Affinity Removal System(MARS)处理后的血清样本进行2-DE,所得2-DE图谱经PDQuest软件分析,比较上述4种方法所获得的凝胶图谱的整体蛋白质点数及其变异系数(CV)、组内凝胶匹配点数。同时,通过划分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蛋白原、IgA与α1-抗胰蛋白酶富集区域(Ⅰ区)及IgG分布区域(Ⅱ区),细化比较其中蛋白点数。结果 3名健康志愿者的原始血清及经ASPMK、PMPEK、MARS处理的血清样本2-DE图谱中蛋白质点数分别为589±83、611±45、798±26及810±20个,CV分别为41.1%、28.6%、23.5%及22.9%,组内匹配蛋白质点数分别为424±50、523±34、713±18及734±19个。在Ⅰ区和Ⅱ区,经PMPEK及MARS处理的血清样本蛋白质点数均较经ASPMK处理的样本获原始血清多。结论预处理可提高血清样本2-DE分辨率及重复性;以PMPEK及MARS处理血清效果优于AS-PMK。

    • 地黄寡糖对糖尿病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

      2011(1).

      摘要 (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地黄寡糖对糖尿病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用药组(500 mg/kg)、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地黄寡糖治疗组(100 mg/kg、500 mg/kg);定期检测动物体重及血糖;11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随后取海马组织,测定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都明显减轻,血糖也明显升高,海马组织中谷氨酸水平分别提高了30.8%(P<0.05),32.5%(P<0.01)和29.9%;同时模型组比对照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明显降低;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在原平台象限的游泳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明显增加,并且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高出模型组13.7%和14.8%;正常用药组和对照组相比,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升高。结论糖尿病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地黄寡糖对其学习记忆能力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可能与其提高海马组织中γ-氨基丁酸的相对水平,防止高水平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过度兴奋有关。

    • 不同剂量IGF-2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1(1).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IGF-2)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1],S100B蛋白是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反映神经细胞损伤的标记物,目前国内外尚无报道给予IGF-2后脑缺血灌注区S100B蛋白的动态观察,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剂量IGF-2对缺血性卒中脑缺血再灌注区不同时间点S100B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研究其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量效关系。方法取66只SD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n=6)、脑缺血再灌注组(n=15)、IGF-2治疗组(低剂量组n=15、中等剂量组n=15、高剂量组n=15),按再灌注时间分为3个亚组,亚组15只(12h组5只、1d组5只、3d组5只);脑缺血1h后开始再灌注。免疫组化采用SABC法,检测脑缺血不同时间大脑皮层S100B蛋白,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缺血中心和周围区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结果凋亡检测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IGF-2中等剂量治疗组与高剂量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IGF-2低剂量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S100B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IGF-2中等剂量治疗组与高剂量组S100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IGF-2低剂量组S100B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在凋亡细胞与S100B蛋白表达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GF-2可促进S100B蛋白表达减少,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可能是IGF-2产生脑保护机制的原因之一;推测IGF-2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存在量效关系,随治疗剂量增加可能疗效改善。

    • PKB/CDC25B信号通路对甲状腺鳞癌SW579细胞生长增殖的调控作用

      2011(1).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PKB/Cdc25B信号通路对甲状腺鳞癌SW579细胞生长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甲状腺鳞癌SW579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Wortmannin组和DMSO组,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KB、CDC25B蛋白表达和PKB-pS473、CDC25B-pS353及CDC2-pTyr15的磷酸化状态;用ELISA方法检测MPF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SO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各项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Wortmannin组细胞形态回缩,PKB和CDC25B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PKB-pS473和CDC25B-pS35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P<0.01),而CDC2-pTyr15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P<0.01),MPF活性明显下降(P<0.01)。结论甲状腺鳞癌SW579细胞内源性PKB可以通过调控CDC25B对MPF活性及细胞增殖产生影响。

    • 10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改变及临床特征分析

      2011(1).

      摘要 (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10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改变及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对102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进行FBA分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G显带技术对68例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02例患儿中15.7%表达T淋巴细胞表型(T-ALL),84.3%表达B淋巴细胞表型(B-ALL)。35.3%患儿存在髓系抗原阳性(My+-ALL),其中以CD13阳性率最高,达27.8%。88接受核型检查的患儿发现核型异常41例(51.3%)。T-ALL组患儿与B-ALL组患儿相比显示出更高的白细胞总数(>50×109/L)和髓外浸润表现。结论免疫分型是对细胞形态学诊断的有力补充,能够更加全面了解白血病细胞的起源和分化阶段,帮助对患儿进行临床危险的评估,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并有效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 TGF-β1对原代培养猪甲状腺细胞TPO表达的影响

      201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TGF-β1对原代培养猪甲状腺细胞TPO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猪甲状腺细胞,用MTT法测定TGF-β1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愈创木酚法测定TGF-β1对细胞TPO活性的影响。实验分为0μg/L(对照组),2μg/L、5μg/L、10μg/L组。用RT-PCR方法检测甲状腺细胞TPO的mRNA表达,分析各处理组TPO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①TGF-β1对猪原代甲状腺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2μg/L、5μg/L、10μg/L组细胞的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5)。②TGF-β1对TPO活性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2μg/L、5μg/L、10μg/L组染TGF-β1后,TPO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呈显著的负相关。③RT-PC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各组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TGF-β1对猪原代培养甲状腺细胞有抑制的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其机制可能是与TGF-β1TPO基因的表达有关。

    • 机采新鲜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制剂临床输注比较研究

      201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机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输注血小板患者200例,分为输注机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两组。观察输注后24h的血小板数量,与输注前血小板数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两组出血情况是否得到改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输注后血小板数量均明显上升,但机采新鲜血小板组疗效优于冰冻血小板组。结论输注机采新鲜血小板比冰冻血小板更能有效控制及预防出血,提升血小板数量,但冰冻血小板可用于紧急情况下抢救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 活性氧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介导高糖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2011(1).

      摘要 (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和p53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通路在高糖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25mmol/L)、高糖+抗氧化剂组(抗氧化剂浓度为10mmol/L)和高糖+p53抑制剂组(p53抑制剂浓度为50μmol/L)。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分光光度计检测上清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对各组细胞p53和Caspase-9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和ROS明显升高(P<0.01),上清液中的SOD含量明显降低(P<0.01),Caspase-9(P<0.01)和线粒体蛋白p53表达增多(P<0.01)。与高糖组相比,高糖+抗氧化剂组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和ROS明显降低(P<0.01),上清液中SOD明显升高(P<0.01),Caspase-9(P<0.01)和线粒体蛋白p53表达减少(P<0.01)。与高糖组相比,高糖+p53抑制剂组的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和ROS明显降低(P<0.05),上清液中SOD含量升高(P<0.05),Caspase-9(P<0.01)和线粒体蛋白p53表达减少(P<0.01)。结论高糖可能通过产生的活性氧介导p53转位到线粒体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

    • 湿疹的免疫治疗

      2011(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阐明恢复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可以根治过敏性疾病湿疹。方法用综合中西价廉效好的改善免疫功能治疗,要求同时多用几种,时间较长。不是抢救不用会降低免疫功能的糖皮激素。对全降低免疫功能的、常被漏诊的颈淋巴结核要同时进行抗结核治疗。要戒烟酒,免过度疲劳、情绪不好、创伤等免疫功能的因素。开始治疗时必要进要加用对症的临时有效的抗过敏药物。结果本文统计湿疹患者187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72岁,病程:最少7d,最多53年,测致敏原73例,按阳性(+)多少依次有吸入组:螨,早春花粉,晚春花粉,霉菌2组,夏秋花粉,霉菌1组,食物组:虾、淡水鱼、花生、葱、芝麻、玉米。红细胞免疫测定25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11.48±4.27有非常显著差别;红细胞免疫复合体花环率=6.6±3.6,有显著差别;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116.44±28.10,有非常显著差别。红细胞C3b受体花环抑制率=40.64±11.48有显著差别。合并症:有颈淋巴结核,反复感冒,过敏性皮炎,荨麻疹,哮喘复发口腔溃疡、肠系膜淋巴结核。疗效:非常满意,用其他方法久治不愈的患者可以根治。结论疹与其他过敏性疾病一样,免疫功能恢复正常则不犯病,维持正常则一直不犯病。不少合并颈淋巴结核常漏诊。结核感染近一步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必须加用抗结核治疗,免疫功能才能恢复好。湿疹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中药有很多很好的免疫功能有学者预言:在21世纪,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将成为一类重要的药物而替代其他药物。我们的经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 不同剂量梓醇对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2011(1).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梓醇预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88只,雌雄不限,体重250~300g。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16)、阳性药物组(n=16)及梓醇低剂量组(1mg/kg,n=16)、中剂量组(5mg/kg,n=16)、高剂量组(10mg/kg,n=16)。各用药组在缺血前7天连续腹腔给药,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同时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心肌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用硫代巴妥酸法测定丙二醛含量;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凋亡蛋白Bax、Bc1-2、Caspase-3蛋白质表达。结果梓醇组梗死面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梓醇组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丙二醛酶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Tunel法检测示梓醇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Bcl-2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Bax、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P<0.01)。且上述指标在梓醇3个剂量组间比较呈剂量依赖型变化,剂量越高,作用越显著。结论梓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BiPAP呼吸机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2011(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高龄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2月~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优于单用BiPAP,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体会

      2011(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0例。结果 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年),按照NEER功能评分标准,肩关节功能优27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牢靠,可更早的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与原代培养

      2011(1).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体外分离与原代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筛选法分离和培养大鼠BMSCs,通过不断换液及传代纯化培养的细胞。结果大鼠BMSCs传至P3代后,形态为均匀分布的梭形成纤维样细胞。结论全骨髓贴壁培养筛选法操作简便,需要的骨髓量少,原代培养时更符合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是培养大鼠BMSCs的理想方案。

    • 对某机关单位中高龄高血压患者的宣教体会

      2011(1).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机关单位中高龄高血压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保健。方法 2007-2010年,选择我单位已建立健康档案的35例高血压病患者为干预对象,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健康宣教干预,指导其合理用药,配合定期监测血压。并将随机选取10名高血压患者3年来血压值做统计学描述。结果干预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维持稳定。结论有效的健康宣教干预配合定期血压监测可以帮助机关单位的高血压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

    • 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在高糖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关系

      2011(1).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活性氧(ROS)介导的氧化应激(OS)与内质网应激(ERS)在高糖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关系。方法采用混合酶一步消化法分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将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高糖组和抗氧化剂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分别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ROS的含量和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反映心肌细胞的OS水平,再利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检测心肌细胞中内质网应激标志因子Caspase-1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心肌细胞中ROS含量明显增多(P<0.01);SOD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高糖组相比,抗氧化剂组ROS含量明显降低(P<0.01),抗氧化剂组较高糖组ROS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含量升高(P<0.05);免疫组化法检和RT-PCR测心肌细胞中内质网应激标志因子Caspase-12检测结果显示,高糖组明显大于对照组,抗氧化剂组与高糖组比较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中,ROS启动的OS和ERS可能共同参与了心肌细胞凋亡过程。

    •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1(1).

      摘要 (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及其评估关节软骨破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5例早期RA患者及18例健康人血清COMP水平,并测定RA组患者其他实验室指标:抗环瓜氨酸抗体(CC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记录关节晨僵时间、关节肿胀、疼痛数目、DAS28评分,分析它们与COMP的相关性。同时记录39例RA患者治疗缓解后的各项指标,与其活动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28例RA患者记录随访1年后双手X线分级与COM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12.41±5.26ug/L)相比,早期RA组(27.07±13.77ug/L)COMP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早期RA活动期COMP值(29.76±4.55ug/L)明显高于缓解期(17.50±5.26 u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8)。缓解期RA患者COMP值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活动期RA患者COMP与ESR、CRP具有正相关,与RF无相关性,缓解期COMP与ESR、CRP、RF均无相关性。而COMP与关节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DAS28评分呈正相关。其中28例RA患者完成1年的放射学随访,Ⅰ期、Ⅱ期、Ⅲ期、Ⅳ期:13例,9例,4例,2例。RA患者COMP值水平与放射学进展相关(rs=0.922,p=0.000)。结论 COMP作为软骨破坏的一种生物标记物,在早期RA患者血清中异常增高,可用于反映RA早期关节软骨破坏程度及预测疾病进程。

    • 心脏再同步治疗对心衰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2011(1).

      摘要 (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CRT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的特点,并观察CRT一年后对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左房大小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接受CRT的慢性心衰患者105例,均于术前及术后进行临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CRT植入前患者的心室舒张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障碍,但各组年龄、性别、NYHA分级、6分钟步行实验、LVEF、LVEDV及LV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限制充盈组左房内径较其他各组显著增大(P<0.05)。CRT术后1年入选105例患者中共有61例患者的舒张功能有不同程度等级上的改善。其中舒张受损组LA改变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术前左房压增高组较左房压正常组LA的改变幅度大。假正常组左房内径的减小幅度较其余各组大(P<0.05)。限制充盈组则在6MWT、LVESV、LVEF上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趋势,LA内径无明显变化。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左房大小改变量与舒张功能改善呈正相关(r=0.763,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与舒张功能改善呈负相关(r=-0.354,P<0.05)、而NYHA分级、6MWT、LV、LVEF与舒张功能改善无明显相关性(r=1)。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心衰患者的舒张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左房内径的改变量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呈正相关关系。

    • RGD修饰纯钛表面对兔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

      2011(1).

      摘要 (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羰基二咪唑(CDI)与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修饰纯钛表面后对兔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羰基二咪唑将含RGD肽共价连接到肽表面,研究修饰后的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的生长的影响,观察成骨细胞的生长及钙结节的形成,MTT法和扫描电镜分别检测材料表面对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见,成骨细胞在RGD修饰的纯钛表面比未修饰钛表面伪足面细胞充分铺展扁平,形态丰满,胞体界限不清,细胞间融合膜状。RGD修饰组ALP活性明显高于未修饰组。结论采用羰基二咪唑化学固定法可将RGD肽接枝于纯钛表面,修饰后种植材料的细胞早期黏附、增殖等生物学行为有明显改善。

    • 经皮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76例

      2011(1).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经皮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Ultrasound guided thrombin injection,UGTI)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的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对动脉置管术后出现的PSAs进行UGTI治疗,PSAs瘤腔封闭后平卧4~6小时,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后72h内复查超声,30天临床随访,2个月超声随访。结果 76例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40例,年龄34~82岁(平均63.4±10.8岁)。单瘤腔PSA67个,复合瘤腔(≥2个腔)PSAs 9个,瘤腔平均大小为(3.01±1.27)×(1.65±0.67)cm,UGTI前93.4%(71/76)的患者应用了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凝血酶注射剂量为619±259(150~1400)u。69例患者一次UGTI即刻闭合瘤腔,其中1例瘤腔封闭后股浅动脉内血栓形成,行外科手术治疗。2例患者需第2次注射凝血酶封闭瘤腔,5例注射凝血酶后瘤腔未完全封闭,在超声引导下压迫2~5min闭合。UGTI治疗PSAs总成功率为98.7%(75/76)。术后72h内复发4例,1例超声引导压迫后瘤腔闭合,另3例再次UGTI封闭瘤腔成功,UGTI治疗PSAs复发率为5.3%(4/75),30天临床随访无复发,15例患者UGTI治疗后2月进行了超声随访,瘤腔明显缩小无复发。结论 UGTI治疗医源性PSAs是一简单、安全、快速、耐受好的方法,是临床治疗PSA的首选方法。

    • 脾破裂保守治疗36例体会

      201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脾破裂在临床上保守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36例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脾破裂保守治疗的价值。结果 36例脾破裂患者经积极地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脾破裂在一定程度上可保守治疗,从而避免脾切除手术及影响免疫功能。

    • 丙泊酚在小儿食道异物取出术麻醉的应用体会

      2011(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纯丙泊酚应用于小儿食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探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我院2007年2月-2009年6月接受手术的47例食道异物患儿应用丙泊酚的临床效果观察,将患儿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表面麻醉,试验组行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行单纯丙泊酚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儿MAP、HR、SpO2,用药剂量、不良反应、意识消失、意识恢复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MAP、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意识消失,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用药剂量和不良反应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强,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麻醉方案。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及生活质量的研究

      201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的抑郁障碍情况、心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我科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两组均在患者手术前1~2d和手术后7~10d分别进行两次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生活质量(MIDAS)评分。结果 PCI术前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HAMD评分、MID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心理干预组的抑郁障碍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手术前后对照组抑郁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05),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后干预组抑郁发生率有明显变化,HAMD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PCI术后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因此有必要对PCI术后的患者进行联合心理干预的治疗,PCI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PCI术后抑郁情绪与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呈负相关。

    • 探讨两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

      2011(1).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两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查看我院阴式组26例、腹式组2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状况。结果阴式组和腹式组比较,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阴式组略多于腹式组,剔除肌瘤个数同于腹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适应症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效果好,创伤小,出血量少,复发率低,康复快,在临床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68例

      201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维持性透析尿毒症患者68例瘙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与对照组(n=34),治疗组采用HP联合HD,每周1次,共治疗12周,对照组单用HD,观察两组皮肤瘙痒改善情况,测定治疗前后血PTH。结果治疗组皮肤瘙痒症状完全消失12例,明显改善15例,症状减轻4例,无效3例,有效率91.18%。对照组皮肤瘙痒减轻8例,无效26例,有效率2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联合HD能有效改善尿毒症的皮肤瘙痒症状。

    • PRP与Bone对修复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实验研究

      2011(1).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本实验将自体骨(Bone)和富血桥板血浆(PRP)单独作用于兔下颌骨种植体周围处,观察其对兔下颌骨组织再生的促进作用;初步探讨PRP和Bone促进骨再生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日本大耳兔18只,分别在兔下颌骨植入种植体并且覆盖预成型钛板,随机分为PRP组(A组)、PRP+Bone组(B组),Bone组(对照组),分别于4,8,12周各处死3只动物,通过X线观察新骨的高度,血清学检查测定钙浓度。结果术后2,4周,A组、B组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但不显著(0.010.05)。结论 P可以加速骨组织再生,对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有良好的促进作用;PRP/Bone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可以修复实验性骨量不足,促进骨再生;本实验Bone单独用于种植体周围,未表现出良好的成骨效应,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 脑复康联合盐酸多奈派齐治疗血管性痴呆41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脑复康联合盐酸多奈派齐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血管性脑痴呆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脑复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奈派齐治疗。按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Bless-ed行为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Blessed行为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复康联合盐酸多奈派齐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新生儿ABO溶血病54例临床诊治分析

      201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新生儿溶血病患儿54例,分析患儿黄疸出现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本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同时口服苯巴比妥钠;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根据患者情况补液、调节患儿肠道菌群情况;如果上述治疗无效,根据换血指征实施换血治疗。结果本组54例患儿中,其中1例患儿入院时并发严重胆红素脑病,经过光疗、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等综合治疗后病情出现好转。18例贫血患儿治疗后血红蛋白测定达到正常。患儿光疗时间12-108h,平均光疗时间为52.1±14.7h。黄疽减轻时间为2-9d,平均时间为5.1±3.4d。54例患儿中,均治愈出院。无1例行换血治疗。除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外,其余患儿均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表现中以黄疽症状突出,同时可伴随贫血其他症状,在诊断时要以抗体释放试验结果为准;对于症状严重患儿可早期给予丙种球蛋白,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

    • p21-ras、p53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原癌基因ras、抑癌基因p5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6例乳腺癌,8例乳腺纤维腺瘤中p21-ras、p53及VEGF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乳腺癌组织中存在p21-ras、p53及VEGF的过度表达;VEGF的表达与p21-ras、p53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p21-ras、p53、VEGF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VEGF的表达与p21-ras、p53表达显著相关,可能受其调控。

    • 髁突骨折50例疗效分析

      2011(1).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根据髁状突骨折的不同临床表现分别选择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并比较两种疗法的效果,为适应证合理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总结1994年1月~2009年10月我科收治的50例(61侧)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情况,根据骨折的部位,移位的方向、程度,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年龄和意愿选择治疗方法,21例(25侧)保守治疗,29例(36侧)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总体优良率为81.3%,手术治疗效果总体优良率为92.6%。结果结论两种疗法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应严格适应证选择,才能提高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效果。

    •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临床分析

      2011(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EHP)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32例上消化道Dieulafoy病患者接受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其中病灶位于贲门8例,胃底部10例,胃体上部5例,胃窦部3例,十二指肠球部4例,十二指肠降部1例,吻合口1例。结果早期止血率:为100%;再出血率:为3.13%。未出现并发症。无1例需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本研究显示,EHP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能迅速止血,止血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无并发症。

    • 脐带异常的临床分析

      201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脐带异常对产妇、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463例妊娠合并脐带异常分娩者,并与同期相同条件下妊娠分娩者600例进行对照。结果脐带异常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比同期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脐带异常对分娩方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了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结论脐带异常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对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提高新生儿质量有重要临床意义。

    • 中医综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43例疗效观察

      2011(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慢性腰肌劳损患者43例,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慢性腰肌劳损患者43例,本组患者给予以下治疗。①中药:根据具体分型辩证用药。寒湿型采用独活寄生汤。湿热型采用四妙汤。肾虚型患采用肾气丸加减。淤血型采用身痛逐淤汤加减。②腰部肌肉锻炼:采用拱桥、飞燕式、双手攀足、拧腰后举等锻炼方法。③外用药涂抹患处:采用本院自制中药药酒涂抹患处。主要成分有乳香、没药、血竭、自然铜、穿山甲、木瓜、肉桂、川芍等组成。本组患者疗程为2周,治疗结束后,患者继续行功能锻炼。并随访。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前视觉疼痛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部功能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腰肌劳损疼痛症状和腰部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CA19-9检测联合螺旋CT在早期诊断胰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201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联合螺旋CT早期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胰腺病变40例,全部病例手术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及检测血清中CA19-9含量,而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A19-9、CT对胰腺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5.3%、88.2%,特异度均为50.0%,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0.8%和85.0%。CA19-9联合CT时,灵敏度94.3%,特异度66.7%,阳性诊断符合率90.0%。结论胰腺癌的CA19-9检测有很高的检出率,在灵敏度变化不大时,如能结合螺旋CT表现,可明显提高特异度和阳性诊断符合率。

    • 心率和心率变异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2011(1).

      摘要 (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心率及心率变异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07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利用最佳收缩期或舒张期图像进行重建,评价各段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分析心率及心率变异与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对存在相关性者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的平均心率为84.53±17.36次/min(51~124次/min),平均心率变异为9.21±3.67次/min(2~18次/min)。心率与RCA中段及RCA总体的图像质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192,P<0.05及r=0.210,P<0.05),心率变异与LCX总体的图像质量有相关性(r=0.191,P<0.05)。不同心率组间RCA中段及RCA总体图像质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心率变异组间LCX总体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很大的心率及心率变异范围内可以获得较满意的图像。

    • 联合用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探讨

      2011(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联合用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疗效。方法 108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4次/d;静脉滴注丹参粉针0.8g,2次/d;九味中药45mL保留灌肠,1次/d,15d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4次/d,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4周后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联合用药治疗UC疗效显著。

    • 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2011(1).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9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氢氯噻嗪或呋塞米、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地高辛、阿司匹林等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分别观察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两组患者临床心功能改善情况并测定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用药12周后曲美他嗪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LVEF、LVEDD、FS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通过改善缺血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临床疗效,提高心功能分级和心脏收缩功能。

    • 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78例疗效分析

      2011(1).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胫骨远端内侧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后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跟踪随访6-24个月,疗效评定采用Ovadia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功能评价为标准,优42例,良2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1.0%。结论胫骨远端内侧型解剖钢板在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具有操作技术简单、疗效确切、创伤小、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法,适合医院推广采用。

    • 通用型细菌数值鉴定软件的研制及评价

      2011(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制通用型细菌数值鉴定软件并对其性能进行评测。方法用API鉴定条对157株受试菌株进行测试,分别用本软件和API编码索引手册对获得的细菌编码进行检索鉴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157株受试菌株中,SUNNY-2010ID软件和API编码索引手册对细菌编码的检索鉴定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8.7%,符合率为98.7%(x2检验,P>0.05)。结论 SUNNY-2010ID软件是一个实用的细菌数值鉴定检索工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兼容性。

    • 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201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2例,分为小剂量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20%甘露醇125mL,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250mL,两组使用频率及使用疗程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量及中国卒中评分(CSS)。结果治疗15d后甘露醇小剂量组血肿体积较对照组显著缩小;治疗30d后小剂量组CSS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甘露醇较常规剂量治疗脑出血有良好疗效。

    • 孟鲁司特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

      2011(1).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婴幼儿哮喘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呼吸科门诊和呼吸科病房收集婴幼儿哮喘70例,随机分为孟鲁司特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病情予相应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比较二组6月、1年、2年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喘息发作次数、咳嗽和喘息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年随访中,治疗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婴幼儿哮喘长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 红霉素胸膜固定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研究

      2011(1).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红霉素作为胸膜硬化剂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价值。方法对反复发作的持续性漏气的自发性气胸、于胸膜腔注入红霉素1g+50%GS60mL,转动体位,使红霉素溶液均匀涂布胸膜腔,侧重胸膜破裂口区域促使胸膜粘连固定。结果各文献报道均提示该方法临床治愈率高,副反应少,疗效较满意。结论红霉素胸膜固定术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有效方法。

    • 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2011(1).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对200例该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并发心律失常92例(46.00%),大多数以室上性心律失常为主。均有低氧血症,大部分患者有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一部分患者有肺心病的其他并发症,经治疗肺心病的原发病和其他并发症后59例心律失常自行消退,13例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3例死亡。结论该病合并心律失常多表现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其中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特点,治疗肺心病的原发病和其他并发症大部分心律失常可自行消失,根据其特点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 Livin和PTEN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1(1).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Livin和PTEN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LSCC标本组织中Livin和PTEN蛋白的表达,声带息肉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 Livin蛋白在声带息肉中不表达;在LSCC的阳性表达率为66.1%;Livin阳性表达率与LSCC患者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及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TEN蛋白在声带息肉中强表达(100.0%);在LSCC的阳性表达率为45.2%;PTEN阳性表达率与LSCC年龄、性别、发生部位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Livin和PTEN蛋白在组织中表达呈负直线相关(P<0.01)。结论 Livin和PTEN的异常表达可促进LS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Livin和PTEN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二者在LSC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联系。

    • 胫骨平台骨折82例临床治疗分析

      2011(1).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胫骨平台骨折为创伤骨科常见病,可伴有复杂并发症,直接影响到胫骨平台骨折的预后。2006年3月-2010年5月,作者以手术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82例,大部分获得良好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160例临床分析

      2011(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异位妊娠的临床特点,总结异位妊娠的相关病因学和腹腔镜术中所见特点,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异位妊娠诊治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异位妊娠215例,其中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60例(1例患者因术中大出血而中转开腹),开腹手术34例,非手术治疗21例。对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6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手术方法和术中所见。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腹腔镜检查及治疗,其中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25例,占15.6%;保留榆卵管手术(保守手术)135例,占84.4%。1例患者因术中大出血而中转开腹,其余159例均成功经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术中发现异位妊娠不同比例地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器官畸形、盆腔炎及手术后瘢痕粘连。术后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0.62%。结论异位妊娠发生率上升与人工流产、剖宫产率增高、盆腔感染、盆腔手术史、合并盆腔内膜异位症等高危因素有关。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异位妊娠快速、安全、有效.故可作为一种常规手术加以推广。

    •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分析

      2011(1).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格林巴利综合症(GBS)是一种由免疫介导,进展迅速,以运动症状为主的脱髓鞘性并可继发轴索改变的多发性神经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的无力、麻木,常常累及颅神经所支配肌肉、重者可出现延髓和呼吸肌麻痹[1]。神经电生理检查为重要的诊断手段.本文报告我院自2008年至2009年就诊住院的35例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 糖尿病并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4层CT血管成像分析

      2011(1).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64层CT血管成像(CTA)探讨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特点。方法 100例临床确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高血压组(HP)及糖尿病并高血压组(DM+HP);分别为32例、31例和37例。使用64层螺旋CT行下肢动脉CTA检查,采用动脉造影的12分段积分法将下肢动脉分为12节段,分析各个血管节段的斑块分布情况(斑块检出率)及斑块性质,并分别对各个节段的官腔狭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膝部以上大动脉(腘动脉及其以上血管)病变中,三组血管的斑块检出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以混合斑块为主,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三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膝部以下小动脉病变中,三组血管的斑块检出率中DM+HP组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DM组(P<0.05)及HP组(P<0.05),且DM+HP组的狭窄积分高于DM组(P<0.05)及HP组(P<0.05),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M+HP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较单纯DM组及HP组患者更为严重,以膝下终末血管受累明显,钙化斑块多见。

    •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4例临床效果观察

      201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6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全麻或者硬膜外麻醉,取俯卧位,实施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患者入院后平卧硬板床,采用沙袋持续垫枕方法复位,根据患者骨折情况调整垫枕厚度,持续时间约为3周。患者卧床垫枕7天后,开始行腰背部肌肉锻炼,根据患者具体耐受情况,逐渐增加锻炼程度。同时给予消肿药物治疗。保守治疗3个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4.7%,22/34)显著高于对照组(37.5%,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保守治疗,值得借鉴。

    • 血液透析用股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分析与防治

      2011(1).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常见细菌分布和易患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27例股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血培养细菌及药敏情况、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长期卧床、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局部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共培养出16种菌,有3例同时培养出两种菌。其中葡萄球菌属14例(46.67%),其他革兰阳性球菌7例(23.33%),革兰阴性菌6例(20.0%),真菌3例(10.0%)。葡萄菌属、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置管局部感染与导管相关性感染成正相关。结论我院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菌血症菌群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经验性治疗可选用万古霉素,同时警惕革兰阴性菌的院内感染和真菌感染。

    • 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69例疗效分析

      2011(1).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9例病人。治疗组给予头孢曲松钠80mg/(kg.d),每日1次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mg/(kg.d)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只给予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疗程为5~10d。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8%和79.7%,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P16、Ki-67在人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P16、Ki-67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20例乳腺普通型增生、20例乳腺不典型增生、60例乳腺导管内癌进行检测,测定不同乳腺病变组织中P16、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表达范围和表达强度在乳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表达率在在乳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逐渐增高,但在乳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低级别导管内癌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中、高级别导管内癌与乳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低级别导管内癌之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乳腺疾病的病理诊断工作中,对不同乳腺病变组织进行P16和Ki-67双重标记,有助导管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 不同剂量氯胺酮对SD幼鼠学习记忆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不同剂量氯胺酮引起的SD幼鼠应激反应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取21d龄SD幼鼠68只随机均分为四组:腹腔注射①氯胺酮25 mg/kg(A1组),②50mg/kg(A2组),③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N组),每日1次,连续7d;④正常对照组(C组)不注射任何药物。测定SD幼鼠血糖及皮质醇,水迷宫实验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HE染色法观察海马形态学变化及高效液相法测定海马氨基酸含量。结果 A1组、N组与C组比较血糖与皮质醇均升高(P<0.05);N组与C组比较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A1组与C组比较逃逸潜伏期延长(P<0.05),N组、A1组与C组比较探索时间均延长,正确反应次数均减少(P<0.05);A1组海马Asp,Glu含量升高(P<0.05),A1组、N组海马Glu/GABA比值升高(P<0.05)。结论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引起SD幼鼠的应激反应,通过影响海马氨基酸水平,降低SD幼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 经Peelaway鞘管钬激光碎石治疗6例小儿膀胱结石

      2011(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Peelaway鞘管钬激光碎石技术在小儿膀胱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经Peelaway鞘管钬激光碎石术治疗6例小儿膀胱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均一次性碎石成功,术后无1例发生并发症,随访6~24个月,无复发,无尿道狭窄。结论经Peelaway鞘管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小儿膀胱结石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是治疗小儿膀胱结石较为理想的方法。

    • 脑外伤导致癫痫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2011(1).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资料,探讨外伤后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外伤性癫痫与颅脑损伤类型,以及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损伤部位的关系。结合临床资料,研究癫痫与损伤类型、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脑电图检查情况及损伤部位的关系。结果开放性脑损伤癫痫发生(27.41%),明显高于闭合性脑损伤(8.52%);重伤癫痫发生率(22.09)明显高于轻伤(4.96%);顶叶损伤癫痫发生率最高(54.77%);外伤性癫痫首次脑电图检查异常率为80.85%。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与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癫痫的发生率分别为29.73%和5.64%,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1);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及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的癫痫发生率分别为16.94%、20.51%和10.53%,明显高于CT检查未见颅内明显异常的颅脑损伤患者的癫痫发生率1.02%(P<0.05)。脑外伤后继发性癫痫以开放性损伤、重度损伤发生率高,顶叶损伤最易发生癫痫,以部分性发作居多,脑电图检查在本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开放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凹陷性颅骨骨折可能是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

    • 早期胆囊癌诊断分析

      201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胆囊癌误诊率高的原因。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7例NevinⅠ、Ⅱ期胆囊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中,误诊13例(48.1%),术前、术中诊断胆囊癌14例(51.9%),其中术前B超诊断12例(85.7%),术中探查诊断2例(14.3%);胆囊癌合并结石15例(55.6%),误诊9例,误诊率60%,胆囊癌无合并结石12例(44.4%),误诊4例,误诊率33.3%。结论早期胆囊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合并结石是其误诊率高的主要原因。超声和术中探查是诊断早期胆囊癌的重要手段。

    • 高原地区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分析

      201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青海地处高原,是骨质疏松症高发地区,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本文分析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方法对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观察、BMD测定,应用XT-2000B型骨质疏松症治疗仪产生的复合脉冲磁场(C-PEMFs)进行治疗。结果治疗30次后,按照疗效判断标准、BMD测定统计分析疗效,治疗总有效率达96.7%。结论 C-PEMFs能缓解症状,减轻疼痛,提高BMD,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40例诊治体会

      2011(1).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症状、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本院50例急性良性肌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疗情况。结果 42例患者1~3d内疼痛消失,6例3~7d内恢复正常,2例8d后恢复正常.2例治愈后自行出院,其余48例患者随访6个月,1例于6个月复发,其余无复发无后遗症。结论急性良性肌炎发病前大多为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不典型者可无呼吸道症状或仅有轻微呼吸道症状但可直接表现为多脏器损伤的临床症状,另急性良性肌炎易与吉兰巴雷综合症、多发性肌炎等疾病混淆,在诊断及治疗时应当注意鉴别。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22例临床分析

      201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病情随病程发展的变化情况。方法从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选LADA患者17例进行治疗,另选取5例因酮症酸中毒住院的LADA患者进行救治,两组均随访5年,随访前后进行临床症状、胰岛功能和免疫学的比较研究。结果 17例LADA患者均出现胰岛功能减退,其中有7例GAD-Ab仍为阳性,10例转为阴性;持续阳性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呈进行性减退。结论密切的留意LADA患者病情进展,及早及时的应对治疗,可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诱导期特异性免疫耐受性,延缓病情进展。

    • 纵隔畸胎类肿瘤影像诊断探讨(附13例分析)

      2011(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畸胎瘤是较常见的肿隔肿瘤,本组13例是我院2000年2月-2010年3月间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认为CT及X线在本病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 综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分析

      2011(1).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已确诊的3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症状评分,并根据治疗对象能够接受的治疗方案分成A、B治疗组。A组101人接受抗生素+短波+中成药治疗;B组279人接受抗生素+前列腺按摩+中成药治疗。治疗期间观察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结果二组经治疗后NIH-CPSI症状评分及前列腺液的白细胞计数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总有效率达76.31%,其中A组更有效,有效率为85.15%,二种方法治疗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前列腺炎需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在不同的物理治疗方法中,电热疗法更有利于前列腺血液的增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代谢产物的排出,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和疗效的提高。

    • 门诊戒烟者戒烟效果分析

      201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戒烟门诊成功戒烟者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参加门诊戒烟者的有关资料。结果共有32人参加戒烟,在随访的28人中,有7人成功戒烟,成功率25%,6人戒烟失败的,有4人失访。结论良好的毅力和坚持口服戒烟药物是戒烟成功的关键。

    • 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乳腺肿块的显示价值探讨

      2011(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乳腺肿块及其周围结构的显示价值。方法收集乳腺肿块三维重建病例69例,其中乳腺癌42例。结果 42例乳腺癌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29例,周围水肿带17例,邻近皮肤水肿13例,12例肿块胸肌相连,腋下淋巴结显示23例,11例同时显示胸小肌后淋巴结,5例显示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结论 MSCT三维重建可直接显示乳腺肿块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关系,可全方位对乳腺周围淋巴及其组织结构进行影像学观察。

    • 替米沙坦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41例临床分析

      201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81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泼尼松每天0.5mg/kg,连续服用4周,从第5周开始每天0.25mg,口服8周。而后减量为每天0.125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40mg,每天1次。两组患者以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显著改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挫伤性前房积血97例临床分析

      2011(1).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97例眼球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例挫伤性前房积血经治疗后,视力恢复1.0以上者59例,0.3-0.9为13例,低视力13例,盲9例,积血吸收时间:Ⅰ级1~5d,Ⅱ级4~10d,Ⅲ级9~17d,其中15例出现继发性前房出血,13例出现继发性青光眼。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与积血量多少、挫伤程度、治疗是否及时合理以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关,早期积极恰当治疗及正确把握手术指征,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2011(1).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3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135-150mg/㎡、卡铂300mg/㎡,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紫杉醇联合卡铂的总有效率为43.7%,中位生存期10.2月,1年生存率40.6%。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肌肉关节痛和脱发。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容易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金葡液在兔下颌骨牵张成骨中作用的研究

      2011(1).

      摘要 (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种植型牵张器增高兔下颌牙槽嵴,观察牵张成骨过程中金葡液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兔建模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20只。术后第8天开始,实验组局部注射金葡液,对照组不加药。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行大体观察、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观察和灰度值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测定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结果实验组术后不同时间的骨代谢活性、新骨生成和血清钙、磷及AL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牵张后1d、1周、2周、四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平均灰度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时,局部注射金葡液可以达到良好的骨再生,加速牵张过程中新骨生成,从而缩短骨愈合时间。

    • 跟下神经临床解剖学观察

      2011(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跟下神经和足跟疼痛的解剖学关系。方法探讨选择我校16具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其中男性9具,女性7具,共32侧下肢。从小腿内侧中上1/3处开始,在胫骨内后缘把小腿三头肌分开,充分暴露胫后血管和神经,直到足底。观察跟下神经的起自部位、走行和支配情况等。结果跟下神经,主要起自胫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此神经较细,神经起始处平均横径为1.3±0.4mm,多以单支出现。本研究中,起自胫神经分叉处的有10侧,占31.2%;起自足底外侧神经有16侧,占50.0%;其余6侧起自胫神经,占18.8%。跟下神经起自部位性别差异,男性跟下神经起自部位发生情况和女性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下神经发出的前后分支在拇展肌与足底方肌之间可能同时或者分别被卡压,临床诊断时要注意此类情况。

    • 三维超声在诊断不同类型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

      2011(1).

      摘要 (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三维超声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先天性子宫畸形经阴道进行三维超声成像,与二维超声检查相比较,并和宫腔镜、腹腔镜手术的结果做对照。结果超声共诊断子宫畸形58例,二维超声诊断52例,符合率89.7%(52/58);三维超声诊断58例,符合率98.3%(57/58)。三维超声能更清晰显示子宫内部结构,特别是子宫腔及内膜的形态和结构。结论三维超声能从不同角度直观显示各种位置的子宫内部构造及宫底外观形态,能更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

    • 盐酸小檗碱聚乙烯醇微粒的制备及其特性

      2011(1).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制备盐酸小檗碱聚乙烯醇微粒并观察其特性。方法以聚乙烯醇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聚乙烯醇微粒。考察其形态、粒径、跨度、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溶出度。结果当药物和载体比例为1:2时,载体的量足够使药物包封,所制微粒为近球形表面有孔,平均粒径为17.21um,跨度为0.86,载药量为31.73%,包封率为93.94%,体外累积溶出百分率75min时平均可达90%以上。PH1.2人工胃液和PH6.8人工肠液的体外累积溶出百分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所制微粒缓释趋势明显。

    • 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右室舒张功能的临床研究

      201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右室舒张功能。方法对HCM患者及对照组分别测量舒张期三尖瓣口的血流峰值速度E峰、A峰,并计算E/A;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隔叶及前叶瓣环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及Em/Am,并对两种检测方法和各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HCM组较对照组三尖瓣E峰减低,A峰增高,E/A<1,三尖瓣环Em减低,Am增高,Em/Am<1;HCM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能够反映HCM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201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飞利浦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检查,与CT、MRI、DSA检查方法进行比较,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主动脉内膜撕裂2例起源于升主动脉向主动脉弓延伸,3例起源并局限于升主动脉,1例仅在腹主动脉探查到撕裂的内膜将腹主动脉分为两腔,未探及撕裂内膜的开口。均经MRI证实。结论超声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既简便,又特异。

    • 519例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201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EBV感染的临床表现特点,提高对EBV感染的认识。方法对519例经实验室确定为EBV感染的住院患儿,回顾性分析临床症状、疾病诊断和治疗转归。结果 EBV感染患儿起病症状不一,症状以发热多见396例(76.30%),其它依次为咽痛363例(69.94%)、颈淋巴结肿大256例(49.33%)、咳嗽156例(30.06%)、皮疹110例(21.19%)、眼睑水肿37例(7.13%)、肉眼血尿7例(1.35%)、惊厥4例(0.77%)等;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引起疾病多种多样,EBV感染所致的典型表现307例(59.15%),非典型表现212例(40.85%)。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症状多样,累及系统多,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及早作相应的检查才能减少误诊率,并进行合理治疗。

    • 益气通络泄浊复方对肾炎大鼠MCP-1表达的影响

      2011(1).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泄浊拟方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MCP-1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系膜增生性肾炎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炎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各20例。中药治疗组采用益气通络泄浊复方,用ELISA方法检测尿MCP-1的水平。结果肾炎模型组大鼠尿MCP-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药治疗组MCP-1表达高于对照组,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益气通络泄浊复方可能具有抗肾小球硬化、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治疗作用。

    • MRI在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2011(1).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2例膝关节损伤后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02例患者中,同时发现上述3类损伤的复合性损伤患者共52例(50.9%),发现上述三类中两者的复合损伤患者25例(24.5%),发现三者之一的单纯损伤患者仅20例(19.5%)。结论 MRI是膝关节损伤后不可或缺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

    • 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2011(1).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6例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6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平均手术时间40分钟,出血量200ml,Harris关节功能评分91分,无切口感染、血肿,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十二指肠息肉39例的内镜诊治分析

      2011(1).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下射频治疗十二指肠息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39例经胃镜检查证实的十二指肠息肉53颗进行内镜下射频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39例53颗息肉经内镜下根据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不同分别采用射频活检钳钳灼、点灼、射频圈套电凝电切治疗,切除成功率100%,2例并发治疗局部渗血,出血率5.1%。无穿孔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治疗十二指肠息肉具有简便安全,损伤小、痛苦少、费用低及可重复实施等特点,为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经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 高血压脑出血院前急救120例临床分析

      2011(1).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特点和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以上均为我院急诊科院前抢救的患者。急诊小组接到120后,成立急救小组,急救小组立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生命体征及体格等方面检查,了解患者病情,及时作出正确诊断,随即开展急救工作。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给患者吸氧,同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20%甘露醇250mg静脉滴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呋塞米40mg利尿;对于呼吸不规则、浅慢等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在现场对患者做好急救工作后,把患者立刻送入院内治疗。结果本组患者中,行现场气管插管者21例;5例患者由于抢救无效死亡;115例患者顺利安全地运送到急诊科,得到及时救治。患者在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结论及时实施院前急救和顺利安全转运能够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赢得治疗时间,提高患者预后,提高急诊效果。

    •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右心室功能

      2011(1).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右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通过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40例尿毒症患者和40例正常受试者左、右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进行研究。结果尿毒症组左、右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1、Em/Am<1(P<0.05,);左、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Sm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左、右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收缩功能亦受损,这些功能的改变与心室的相互依赖和尿毒症对心脏功能的等同作用有关。

    • 百草枯中毒尿定量检测与胸部CT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2011(1).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尿定量检测与胸部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我院治疗、资料完整的患者59例,治疗期间定期同时行尿定量检测及胸部CT检查。结果尿定量高,就诊时间晚,则肺部损伤出现早,预后差,死亡率高。尿定量少,就诊时间早,则肺部表现轻,或肺损伤早期恢复快,预后好。结论百草枯中毒尿定量检测与胸部CT表现呈正相关,二者结合能较准确地预测救治过程中的病情转归,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儿科疾病中的诊断体会

      2011(1).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体会,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送检的68例儿童骨髓穿刺合格标本的细胞形态学诊断或细胞化学染色的结果并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骨髓细胞学诊断结果符合率最高的分别是缺铁性贫血91.67%,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占88.89%,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占86.5%。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多种血液病可直接诊断。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儿科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对于临床上原因不明的发热,肝脾肿大,贫血,恶病质血涂片发现可疑细胞或血细胞不明原因的增多或减少等情况,更能体现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诊断价值。

    • 高血压的中医疗法及作用机制

      2011(1).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指的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前瞻性研究表明,早期干预高血压状态能够降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中医疗法对本病的控制有着独特的效果和优势,本文分析了近10年来的文献资料,总结了具有试验证据支持的一些中医疗法以及中医治疗本病的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病提供一些线索。

    • 纤维支气管镜术患者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1(1).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的焦虑状况。方法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文化程度,保险费用支付方式对纤支镜的了解程序。对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的满意度是影响患者的焦虑程序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医务人员需要努力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序,加强心里护里,以利于检查治疗的顺利进行。

    • 120例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体会

      2011(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纳洛酮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中毒

      2011(1).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纳洛酮又称丙烯吗啡酮,为阿片受体竞争性药物,与分布在脑干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后,能有效地阻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所介导的各种效应;多烯磷酯酰胆碱可促进肝脏卵磷合成,产生Ach,易于活化植物神化系统,能激活组织分解酶,在体内具有保肝解毒作用,饮酒过量主要影响抑制脑、

    •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2011(1).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对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X线片未见肩锁关节半脱位或钢板断裂和松动,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内固定取出后无再脱位现象。肩功能评价,优45例,两5例,差0例。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有效方法。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

      201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原发性1级高血压病(PH1)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壁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82例PH1患者(内中膜厚度IMT<0.9为A组和内中膜厚度IMT≥0.9为B组)和40例健康人(C组)的右侧颈总动脉的血管壁弹性评估,测量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内中膜厚度(IMT)、计算血液与血管壁弹性比值(B/A),分别比较上述3组的弹性指标。结果 (1)A组、B组均比C组弹性比值B/A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C组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评价PH1颈总动脉血管壁弹性的早期变化。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械通气治疗

      2011(1).

      摘要 (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模式及脱机参数。方法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意义。结果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有明显改善;心肌酶(AST.LDH.CK及CK-MB),呼吸浅快指数,APACHEⅡ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胆碱酯酶活力明显升高。结论正确选择机械通气模式及脱机参数对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治疗意义。

    •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的护理

      2011(1).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中国正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极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基于股骨颈的解剖特点,骨折后极易导致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不佳,患者需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褥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而人工股骨头置换能获得及刻的手术效果:病人术后能早期负重活动,

    • 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病人的抢救护理

      2011(1).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主要发生于胆碱能危象高峰之后和诱发神经毒性之前,临床上以肌无力最为突出表现,涉及部位有屈肌、肢体近端肌、颅脑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严重者可累及呼吸肌,引起中枢性和周围性呼吸衰竭而致死。现将我科近几年来收治的中间综合征病人的抢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目标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1(1).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科现在护理资源,其中护士长1名、初级护理人员4人、中级护理人员6名、高级护理人员3名。以上均有注册护理资格证书;产科护理经验丰富。对产科护理人力资源实施目标管理进行管理,首先建立目标体系、建立责任分配体制、实施专人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建立相关管理激励机制、实施物质奖励等。结果自从实施目标管理方法以来,实现了制定的管理目标,护理差错事故无1例发生;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98%以上;本护理组人员在国家正规医学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圆满完全相关成果鉴定并活动相关奖项。结论实施目标管理办法不但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本身素质,极大的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管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沟通—架起护患关系的桥梁

      2011(1).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和方式,是人际交往的起点,也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1]。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最直接、最频繁地与患者接触,沟通贯穿病人整个住院过程,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准确获得真实的病历资料,还可以及时发现病人心理、情绪的变化,促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使其早日康复。因此,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意识,提高沟通技能,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就护患间沟通浅谈几点体会。

    • 舒适护理在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术前术后的应用

      2011(1).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16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在术前,术后采取舒适的护理后,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及投诉发生,有效提高了满意率,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 56例儿童眼球穿通伤的临床护理

      2011(1).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我院自2005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儿童眼球穿通伤56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患儿56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5~12岁,平均6.5岁;均为单侧单眼受伤,右眼40例,左眼16例。

    • 1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1(1).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相关护理措施的体会。方法对1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糖控制正常或趋于正常,无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总有效率为90.15%。结论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及科学专业的指导,可有效的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23例IABP应用过程中故障观察与处理

      201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心血管内外科抢救泵衰竭时重要的辅助循环方法[1]。本文回顾性分析23例IABP泵辅助治疗中出现故障的原因,探讨出现故障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

      2011(1).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是肝脏移植、肝脏肿瘤切除及失血性休克等疾病和手术共同经历的一个多因子参与的病理过程[1]。是缺氧器官细胞损伤在恢复氧供后损伤加重的现象,是术后肝功能异常、原发性肝移植无功能、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为提高

    • Cofilin与肿瘤的关系

      2011(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一系列复杂而连续的步骤所组成,涉及肿瘤自身与宿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及相关基因的调控。丝切蛋白(cofilin)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种低分子量(21KD)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它通过对肌动蛋白的解聚作

    • 神经胶质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2011(1).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长期以来,肿瘤细胞的起源与增生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中枢神经肿瘤细胞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对神经干细胞(NSCs)不断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肿瘤干细胞(TSCs)的概念,并且脑胶质瘤干细胞(GSCs)的分离与鉴定成功,为脑胶质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 困难气管插管及其预测

      2011(1).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困难气道的预测对麻醉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来说,困难气管插管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与插管操作的熟练程度有关,另一个是与气道的解剖结构相关。这篇文章主要讨论后者,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运用甲颏间距、张口度、Mallampati分级、Wilson风险评分等来预测。所有这些都跟低敏感性、特殊性、阳性预测值有关。所以,可预测的临床多元信息和多样分析应该用来满足这个需要,然而,在这个多变的分析系统里,那种变化因素应该考虑仍然是个问题。

    • 再生障碍性贫血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1(1).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通常是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和贫血、出血、感染。传统学说认为再障可能通过三种机制发病:原发、继发性干祖细胞("种子")缺陷,造血微环境("土壤")及免疫("虫子")异常。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紊乱在AA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再障的免疫机制进展进行以下综述。

    • 室内照明光源对热舒适和热感觉的作用及其生理学基础

      2011(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1前言热舒适是指人们对所处空间产生的不冷不热的主观感觉,也就是对室内热环境的满意程度。对热感覚起主要作用的因素,除人们本身的着装、活动强度外,就是室内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和局部气流速度,研究热舒适目的在于为人类的生活、工作、学习提供最佳热舒适的环境,所以受到相当的关注[1]。

    • 上颌后牙区种植过程中骨相关问题的研究

      2011(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由于金属钛与骨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瑞典科学家BRANEMARK教授于20世纪中叶首次将钛材料应用于口腔种植系统中,使人工种植技术修复牙齿缺损成为可能。在口腔环境中,上颌后牙区由于上颌窦的存在、骨吸收、先天发育不足、上颌骨炎症、外伤、牙和牙槽骨粘连、骨质疏松以及上颌窦气化[1]等原因,常常导致上颌窦底与牙槽嵴之间的距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2011(1).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近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疾病谱改变,肺癌、食管癌等肿瘤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 核医学在代谢性骨病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201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代谢性骨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增多趋势。传统上认为骨骼仅为身体的支持保护组织,但现发现骨骼也是人体代谢十分旺盛的代谢器官。代谢性骨病既是骨骼某些内在缺陷所致的原发性普遍性骨骼病变,也可以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骨损害。临床上常见代

    • 子宫肌瘤发生机理研究进展

      2011(1).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子宫肌瘤(uterine leiomyoma,UL)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30-50岁妇女,发病率为20%-30%,占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的52%。其常见的症状有月经不调、腹部肿块、疼痛、压迫症状等,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迄今为止,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其为激素依赖性肿瘤,与基因、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信号

    • 雌激素受体在喉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2011(1).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类固醇激素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它与雌激素特异性结合,通过雌激素应答元件来调节基因的转录[1]。已知ER在乳腺癌,宫颈癌等女性肿瘤中起着重要作用。喉是性激素的靶器官,喉癌的发病率有显著性性别差异(男女之

    • 三氧化二砷在实体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

      2011(1).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03,AT)为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发现其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有特效,1999年As203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临床治疗APL,并于2000作为治疗复发性及耐药性APL的新药通过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进展

      2011(1).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作为经典手术已基本取代了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成为胆囊切除的常规择期手术。因此,其围手术期的护理的重点同传统护理方式也有所转变,并仍在不断完善中,现就LC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稿约

      2011(1).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医学研究院、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中国内镜杂志社、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纳米科学杂志社(美国)协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担任编委会名誉主任,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