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
摘要:目的研究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及生物特性。方法收集行关节腔镜术或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的膝关节滑膜标本,其中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关节创伤病例各6例,分别采用酶消化法、组织块法进行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并进行生物特性的观察及鉴定。结果总共有6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骨关节炎、4例关节创伤患者关节滑膜成功培养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其中9例应用酶消化法,5例应用组织块法,经鉴定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纯度>99%。结论本课题成功应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进行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所培养细胞适用于进行滑膜成纤维细胞相关的研究。
李瑞欣;马小军;王卫明;李诗荟;王为;赵德伟;郭林;于晓光;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复合万古霉素海藻酸钠/壳聚糖(VCM/ACA)缓释系统中万古霉素缓释的动力学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将万古霉素与海藻酸钠质量比分别为5:6和1:1的载体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和未冷冻干燥处理后制备成4组VCM/ACA载药载体。将载药载体放入pH7.2模拟体液PBS液中浸泡,通过测定浸泡液中万古霉素浓度,观察药物缓释的动力学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 VCM/ACA载药载体的药物释放速度和释放量受载药量、调和比和冷冻干燥处理条件的影响。经冷冻干燥处理后调和比为1:1的载药载体可缓慢释药达250h以上。结论经过冷冻干燥处理万古霉素与海藻酸钠质量比(VCM:ALG)为1:1的载药载体体外能够稳定缓释万古霉素,可以满足临床实际需要。
2010(2).
摘要: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万汶130/0.4)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脑缺血再灌注兔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其中假手术组(S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血液稀释-缺血-再灌注组(HIR组,n=8)。假手术组行假手术,缺血再灌注组和血液稀释缺血再灌注组经右大脑中动脉栓塞造成2小时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照ZeaLonga的线栓法。血液稀释缺血再灌注组从右股动脉放血,同时从股静脉补入等量6%羟乙基淀粉,20min内完成,稀释目标Hct值为30%。于缺血前30min(To)、再灌注即刻(T1)、再灌注3h(T2)、再灌注6h(T3)、再灌注24h(T4)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颈静脉血清IL-1、IL-6、TNF-α、S100-β含量。结果①在T1~T4时间点,IR组和HIR组的血清TNF-α、IL-1、IL-6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5),并且IR组比HIR组更高②与T0时比较,三组T1~T4时TNF-α、IL-1、IL-6浓度显著高于T0时(P<0.05)。③在T1~T4时间点,IR组和HIR组的血清S100-β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1),且IR组比HIR组更高(P<0.05)。结论应用6%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血清TNF-a、IL-1、IL-6、S100-β的表达。
2010(2).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小于3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丙泊酚静脉麻醉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小于3岁进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麻醉前与麻醉后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明显优越。
2010(2).
摘要:目的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小脑皮质neurocan的变化。方法采用Longa的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制备动物模型;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neurocan表达。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持续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neurocan在小脑皮层有动态表达,第1d和3d较假手术组轻度增高(P<0.05),7d、10d和14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小脑皮质出现neurocan的动态表达,因此远离梗死灶的相关部位脑组织继发损害机制可能与神经抑制因子有关。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泌类型垂体大腺瘤的磁共振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不同分泌类型垂体大腺瘤在MRI上的信号强度、强化程度、瘤体最大径及其周围侵犯特征。结果 53例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巨腺瘤患者中,泌乳素(PRL)细胞腺瘤21例,生长激素(GH)细胞腺瘤8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腺瘤3例,多种激素细胞腺瘤5例,无功能分泌腺瘤16例。GH、多种激素细胞腺瘤及无功能分泌腺瘤在T1WI上多表现为等信号(75%、60%、62.5%);GH、ACTH及多种激素细胞腺瘤在T2WI上多表现为低等信号(75%、100%、100%);PRL及无分泌功能细胞腺瘤则在T2WI上多表现为高信号(67%、75%)。各型垂体大腺瘤的实性部分增强后的强化程度无明显差异,但呈中等及明显强化者均在67%以上。肿瘤的大小与周围侵犯情况无直接关系。结论不同分泌类型垂体大腺瘤在磁共振上有一定的表现特征,对定性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0(2).
摘要:目的研究遗传印记基因PEG10(paternally expressed gene10)在妊娠早期蜕膜组织中的动态表达规律,探讨其在早期胚胎发育及妊娠的维持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正常妊娠早期6~11周人工流产蜕膜组织60例,每孕周10例。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原位杂交、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及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蜕膜组织PEG10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RT-PCR显示PEG10在各孕周蜕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随孕周增加逐渐上调,在妊娠第6周表达量较低(0.6743±0.114),随后表达量上升(7周0.7349±0.0083),至第8周达高峰(0.7354±0.0074),继而出现下调趋势(9周0.6340±0.0084、10周0.5901±0.0089、11周0.5261±0.0112)。统计分析,第7、8孕周PEG10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孕周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位杂交、Westernblot及激光共聚焦分析也显示PEG10的表达规律与RT-PCR结果相吻合。结论遗传印记基因PEG10维持一定水平的表达可能对早期胚胎发育和正常妊娠的维持有重要意义。
2010(2).
摘要:目的观察自研发多功能面罩辅助Bonfils纤维光导硬镜行难以预料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37例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经一名高年资的麻醉医生使用普通咽喉镜两次插管失败后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自研发多功能面罩辅助硬镜行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和插管时间,气管插管过程中监测病人的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插管前2min和插管后即刻及各时点患者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测定判断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指标。结果 35例病人气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5%),困难气管用时最短时间2min,最长时间12min,平均时间(5±4)min,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有一定波动,SpO2维持在99%以上,术后随访所有病人均无声嘶、喉水肿等并发症。结论自研发多功能面罩辅助Bonfils纤维光导硬镜行难以预料困难气管插管的成功率高且通气效果满意。
2010(2).
摘要:目的了解湘潭地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nan papilooma virus,HPV)的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iochemistry,IHC)方法对临床和/或病理组织学诊断CA的266例病例进行检测。结果 IHC检测HPV-P阳性166例,HPV-16阳性32例,总阳性率为65.41%(174/266),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棘细胞上层及颗粒细胞层;ISH检测HPV6/11阳性235例,HPV16/18阳性42例,HPV16/18阳性的42例中有24例合并有HPV6/11阳性。ISH总阳性率为95.11%(253/266),HPV6/11、HPV16/18同时感染57.14%,阳性细胞广泛出现在棘层中上层、颗粒层及角化不全细胞核内。结论本地区CA以HPV6/11感染为主,少数为高危型HPV16/18型;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两种检测方法相比较,原位杂交技术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免疫组化技术,因此是诊断和研究CA的较好和先进的方法。
邵志强;郭丰富;杨文彦;王广健;谭善峰;何相飞;王健明;刘鸿君;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68例,男36例,女32例,平均年龄42岁(19岁~70岁)。均行B超、CT检查,KUB+IVU检查28例,逆行肾盂造影检查9例。结石直径1.0~4.3cm。单发62例,多发6例。左侧29例,右侧27例,双侧12例。合并患侧肾积水65例,泌尿系感染36例,肾功能不全7例,其中氮质血症期4例,尿毒症前期3例。均采用B超引导经皮肾镜下第三代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并观察分析。结果 68例80侧均1期建立24F经皮肾通道并碎石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结石清除率为100%。术中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月拔除输尿管内双J管。术前肾功能不全的7例患者,术后1月复查5例血肌酐值恢复正常,46例获随访3~24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 B超引导穿刺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输尿管上段结石效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较好方法,特别对ESWL及输尿管镜碎石失败的病例。
2010(2).
摘要:目的总结785例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特点,诊断治疗特点及预后。方法总结2002年7月~2009年8月常德市区二甲以上医院诊治的785例宫颈癌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临床治疗特点及预后。根据是否手术分为:手术治疗组(A组)和保守治疗组(B组)。结果 A组465例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B组非手术治疗320例。其中0期68例,Ⅰa期208例,Ⅰb期268例,Ⅱa期98例,Ⅱb期78例,Ⅲ期65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68.3%,62.5%,43.6%,38.5%,12.1%。结论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早期宫颈癌首选的方法,对可疑病例可活检证实,有助于早期诊断,以提高生存率。手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段。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经胃转流术(GBP)与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胰内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5岁以下有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入选条件为胰岛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阶段。根据患者的肥胖指数选择转流术时空肠输出襻的长度和输入襻的长度,对术后12个月恢复未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的,再行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胰内移植,补充胃转流术不足的效果。结果 112例在胃转流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的分别76例(67.86%)、89例(79.46%)和98例(87.50%);对12个月以后未达临床治愈标准的14例(12.5%)患者,行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胰内移植6个月后9例(8.0%)达到临床治愈标准,5例(4.5%)有明显治疗效果。结论 GBP与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胰内移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有效率100%,可治愈率87.50%。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氩氦刀治疗前后免疫力的变化。方法选取2003年7月-2009年12月的患者,均经病理诊断非小细胞肺癌48例。病例选择标准:患者预期生存期大于3个月,实验期间均未接受氩氦刀以外的其他治疗。氩氦刀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1周收集标本,测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核周银染面积的比值。结果术后3-12个月复查CT示肿瘤明显缩小,部分患者肿瘤消失。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氩氦刀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核周银染面积的比值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氩氦刀治疗后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肿瘤能力。
2010(2).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靶控输注在老年病人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患者(>60岁)100人,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F组静脉给予芬太尼0.05mg,R组瑞芬太尼负荷剂量0.5ug/kg,维持量为0.06ug/kg,而后连接TCI推注泵,推注泵设置:血浆靶控模式,血浆浓度2ug/ml。患者入睡后,置入肠镜,到达回盲部后,停止TCI给药。监测并记录麻醉过程中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呼吸,记录患者从苏醒至离院时间,术中呼吸抑制的人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组和R组麻醉过程中无创血压,心率,呼吸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但R组下降程度与F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苏醒离院时间少于F组;R组术中呼吸人数大于F组。结论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靶控输注均可安全用于老年人肠镜检查,瑞芬太尼组苏醒离院快,但术中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高于芬太尼组。
2010(2).
摘要:目的建立中药连翘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MerckC18柱(250mm×4.6mm,5μm),连翘苷测定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277nm;连翘酯苷测定流动相为甲醇(含1%四氢呋喃)-0.01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用磷酸调pH至3.2)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32nm。结果理论板数以连翘苷和连翘酯苷计算均不低于5000,两物质色谱峰与相邻峰之间分离度大于1.5,对称因子均在0.95~1.05之间。连翘苷和连翘酯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4~252.2mol·L-1和20.5~102.5mol·L-1,平均回收率为100.3%和99.2%,RSD分别为1.52%和1.86%。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色谱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中药材连翘的质量控制。
2010(2).
摘要:目的对于应用PFN和DHS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方法从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入院的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A1型47例,A2型21例,应用PFN钉30例,DHS钉38例。评价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多少,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 PFN组较DHS组手术切口小于,组织剥离少,破坏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平均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并发症方面,DHS易并发髋内翻畸形,螺钉切割股骨头,PFN易发生股骨骨折。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应遵循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原则,根据骨折类型和病人各种因素,A1型DHS内固定较好,A2型建议使用PFN内固定。
2010(2).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美容效果和远期疗效。方法 4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术后行全乳腺放疗50Gy,局部瘤床电子线补量10Gy。结果中位随访42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美容效果满意。结论本组保乳治疗4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远期疗效肯定,达到了高生存率、高生活质量。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辅助甲氨蝶呤(MTX)保守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2008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应用米非司酮辅助宫颈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宫颈注射,二组患者均在血β-HCG水平降至1000u/L以下,在B超监护下宫腔镜下行清宫术。观察二组的疗效、治疗后血β-HCG值、术中出血、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副反应小,18例患者成功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一次性清宫干净,术中出血少,疗效满意。结论米非司酮辅助甲氨蝶呤宫颈注射,并在宫腔镜下清宫保守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成功率高,且安全有效。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胆道结石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9月~2009年9月79例胆道结石再手术患者,分析其在手术情况。结果本组患者79例中,2例第3次手术后因感染性休克死亡。病死率为2.47%,出院的77例中64例随访随访时间为0.5~5年,47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无明显症状,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12例患者有轻微症状,但是经过治疗后治愈,不影响工作学习。5例患者在随访期间症状明显,需要住院治疗。结论胆道结石术后再次手术原因有:患者病情因素;医疗条件因素等。预防再次手术的措施及再手术体会:避免急诊手术尽量争取择期手术。通畅引流的关键是解除胆道狭窄。强调肝内胆管结石的早期的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尤为重要。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补体C3和C4、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对严重急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透射比浊法检测74例临床诊断的肺炎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C3、C4、CRP和PA的含量。结果对照组C3为(1.21±0.51)g/L,C4为(0.38±0.26)g/L,CRP为(0.42±0.26)mg/L,PA为(376士74.08)mg/L;肺炎组C3为(1.30±0.46)g/L,C4为(0.64±0.27)g/L,CRP为(0.95±0.52)mg/L,PA为(160.9±76.48)mg/L。肺炎患者PA明显降低,C4和CRP则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各组C3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检测急性时相蛋白CA、CRP和PA有助于急性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
阚庆生;张长永;李红;张坤;许爱荣;张贡献;杨瑾;王有猛;王新民;
2010(2).
摘要: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5-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CF)治疗胃肠道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本组66例胃肠道癌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胃癌29例,结直肠癌37例,行FOLFOX方案化疗:L-OHP150mg/m2+5%GS250mL~500mL静滴2~3h,d1,CF200mg静滴2h后,5-FU250mg静脉推注,随后5-FU600mg/m2静脉持续滴注22h,d1、2、3,每3-4周重复为一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CR15例,部分缓解PR26例,总有效率62.1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分别为5.3、6.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5、14.6个月。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5.86%、81.68%。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外周感觉神经异常。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组成的FOLFOX方案治疗胃肠道癌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轻,用药安全,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以灯盏花素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2.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1.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能,值得临床借鉴。
2010(2).
摘要:目的评价鞘内注入激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效果。方法将63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施以高压氧、激素、烟酸、脑活素及内科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鞘内注入激素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44%、75.00%。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x2=5.74,P<0.01)。结论激素鞘内注入治疗DEACMP疗效较好,是临床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7月~2009年8月,采用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6例。其中挤压伤6例,热压伤5例,机器绞轧脱套伤2例,电伤击伤1例,爆炸伤1例,蛇咬伤1例。均合并骨,肌腱外露,合并骨折7例,合并关节开放感染6例。合并血管神经损伤4例,5例伴屈、伸肘功能障碍。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6cm×13cm~15cm×32cm;切取背阔肌皮瓣7cm×14cm~16cm×35cm,供区均以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16例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愈合满意。术后获随访2~31个月,其中5例皮瓣外形臃肿,二期行皮瓣修薄整形术;重建感觉的5例患者3例恢复保护性感觉。3例以背阔肌作动力重建屈、伸肘关节功能部分恢复。3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其中2例经换药后治愈,l例二期植皮修复,余供区植皮均成活。结论背阔肌皮瓣血运丰富,具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且切取面积大,并同时以背阔肌可作动力重建屈、伸肘关节功能。是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感染创面的较为理想皮瓣之一。
2010(2).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提出恰当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发生的331例产后出血。结果在8634例分娩数中,符合产后出血331例,占3.83﹪。①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58.01%),胎盘粘连或植入(28.40%),软产道裂伤(11.18%)。②出血量<1000mL占61.63%,1000~2000mL占23.56%,>2000mL占14.81%③常规止血方法成功率95.77%,髂内动脉栓塞2.11%,子宫动脉结扎术1.21%,子宫切除术0.91%。结论针对产后出血原因:应选择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产后急性出血者及时使用髂内动脉栓塞术及子宫动脉结扎术,可减少产后出血量,减少产妇损伤甚至死亡。
2010(2).
摘要:<正>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理想方法,患者全身状况差,有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不全,而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大,对麻醉期间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回顾我
2010(2).
摘要:目的对比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同期116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58例与经股动脉组58例,对比观察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的平均X线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分别为(5.86±4.50)min与98.27%,经股动脉组为(4.73±4.20)min与10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为(3.50±1.20)d,少于经股动脉组的住院天数(5.02±3.09)d,(P<0.01);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31.04±13.08)min与(25.01±8.26)min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动脉痉挛发生率为10.34%,经股动脉组无动脉痉挛发生,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经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地方法。具有止血快,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天数少的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块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技术在胸膜腔脱落细胞学中的应用。方法对70例胸膜腔积液进行常规离心沉渣涂片、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不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细胞块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法阳性检出率远高于常规离心沉渣涂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块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法给明显提高胸膜腔积液阳性检出率,推荐免疫组化套餐为CEA、TTF-1、Caltitine、MC、CK5/6。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不同阶段肝硬化患者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监测35例肝硬化患者和22名健康对照者的各段肾动脉阻力指数(RI),结合肾功能情况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肾动脉RI由肾门至肾皮质依次降低的规律消失,肝硬化的肾主动脉、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的RI比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5),失代偿期大量腹水肾动脉RI的升高更显著,而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CDFI监测肾动脉RI可为判断肝硬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提供较敏感的指标,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观察、肝肾综合征的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0(2).
摘要:<正>硬皮病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分局限性、系统性两型,前者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硬化;后者除皮损外,并累及四肢末血管及内脏器官,肢端动脉病变是其常见合并症之一,临床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的转归,尤其是CAG伴IM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对80例经胃镜及病理诊断为CAG伴IM的患者进行10年随访。结果 3例肠化生消失,CAG逆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15例有不同程度的减轻,10例萎缩范围与程度及肠上皮化生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与加重,50例无变化,2例癌变。结论对CAG伴IM与HP感染者,应进行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在内的防治干预、定期随访,提高早期胃癌发现率。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发生和血脂、转氨酶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体检的922例健康人群,对其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及血尿酸(UA)及脂肪肝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受检人数922例,脂肪肝检出人数216例(23.43%),其中男性为148例(29.96%),女性为68例(15.89%)。除65岁以上组外,其余各组男性脂肪肝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随年龄增长,脂肪肝检出率有增加趋势;脂肪肝组ALT、AST、γ-GT、TG、U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脂肪肝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与否对测定结果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的检测,对脂肪肝的早诊断、早治疗以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0(2).
摘要: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彩色血流图进行分类,并探讨血流图与子宫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化疗的反应及病理学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CDFI对38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血管形态学改变进行了观察及分型,对其峰值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进行了测定,定量测量血β-HCG水平监测化疗反应,32例葡萄胎清宫术后恢复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声像图分为三型:灶性高回声型、弥漫浸润型及混合回声型。恶性葡萄胎31例,绒毛膜癌7例,经血HCG、手术及病理证实。三型声像图于子宫肌层内均可探到滋养层周围血流频谱及肿瘤新生血管血流低阻力型频谱,对化疗的反应及病理学间的密切相关。结论 CDFI作为一种无创伤性可重复性的检测方法,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和临床应用,尤其在化疗中的疗效评价,动态观察,指导化疗方案选择,判断疾病预后转归等方面有可行性及先进性,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逆行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逆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8例。结果术后患者复查腹部平片结石排净率92.8%(26/28)。结论逆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安全、疗效可靠、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2010(2).
摘要:<正>慢性重型肝炎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肝细胞损害并导致肝功能衰竭。基本特征是肝炎症状严重、黄疸急剧加深或达重度、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
2010(2).
摘要:<正>肝纤维化是一个慢性的渐进性过程,其改变程度对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选择抗肝纤维化药物及方便快捷地对其疗效进行科学评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例LC胆管损伤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予手术处理。3例行横行缝合裂口修补,1例行胆管端端吻合,1例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2例术后确诊行瘢痕切除胆管端端吻合术。结果本组均痊愈出院,随访1~6年,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在胆囊切除术中,要注意可能发生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加以避免,如存在胆管损伤,力争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的减少胆管狭窄,胆管炎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0(2).
摘要:目的对180例早产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通过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孕妇可能发生早产的因素或及早发现早产的微细症状或阻断已发动的早产。给镇静、抑制宫缩、卧床休息,在先兆早产临产前使用皮质激素32例.未使用148例的观察。结果 180例早产中有124例先兆早产经保守治疗,抑制宫缩无效仍在24h内发生早产占70%。60例经保守治疗后而延长孕龄占53%.最长延长孕龄27d,最短延长2.5d。平均延长孕龄ll天。在先兆早产前使用皮质激素的32例占17%,胎儿死亡2例占0.6%。未使用皮质激素的148例占82.2%。胎儿死36例占21.6%。结论加强重视对早产的预防和处理,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汽压弹道碎石在输尿管结石中的心运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4月--2009年12月收治并运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的386例输尿管结石病人。结果一次性成功的碎石取石术92.7%平均术后住院天数4.5d。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效率高操作简单价格适宜适用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治疗,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围手术期高龄、高危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2002年-2009年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龄、高危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过程。结果对165例病人入院后均经认真全面的检查、术前配合心理护理,常规准备,皮肤及脐部准备,胃肠道准备;术后配合常规护理,腹腔引流管护理,并发症护理,术后不适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高龄、高危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只要全面、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可以耐受手术并安全度过手术关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2010(2).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AF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脊柱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61例和后外侧入路椎管探查减压34例。结果经6~24个月随访,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36%和后75.5%恢复到术后的前90.5%和后96%,Cobb's角由术前平均24.6°恢复为术后平均4.5°。脊髓损伤的患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有2例出现椎弓根的松动,1例出现断钉。结论 AF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内固定可靠,是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治疗更加完善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检测48例糖尿病合并首次脑梗塞(A组)、42例糖尿病合并再次脑梗塞(B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与36例单纯糖尿病(C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相比较。结果 A组、B组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均高于C组,且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但A组与B组糖化血红蛋白、尿酸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水平对脑梗塞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总结80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预后。结果本组80例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8例,入院时高血压者70例,意识障碍38例,瞳孔变化34例,双眼垂直运动障碍22例,感觉障碍66例,运动障碍68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0例,死亡26例,病死率32.5%。结论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意识障碍主要与脑脊液循环受阻或血肿压迫导致颅内压增高有关。双眼垂直运动障碍、瞳孔缩小是丘脑出血的特征性体征,运动障碍发生率高,其预后与出血量多少有关,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差。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假丝酵母菌病的复发因素,降低其复发率。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对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妇科门诊就诊的2084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经同样的抗真菌治疗后复发的228例进行分析。结果复发人数228例(10.94%),其中孕妇211例,复发的90例(占孕妇人数40.65%)。年龄组各年龄组差异显著,30至39岁达到13.45%,年龄组P<0.01,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诱发的因素中,孕妇、不明原因构成比偏高,占比重较高。治疗方式上,夫妻同治的复发率为7.47%。女性单方面治疗复发率为14.34%,存在着明显差异。结论性生活在复发性假丝酵母菌阴道病当中仍存在着感染因素,夫妻同治可降低其复发率。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的院外护理指导措施,从护理角度预防及减少肾病综合征的复发,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从入院开始直到出院后随时给予全面的护理指导,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生活指导、病情观察指导、心理指导、复诊指导等,以降低复发率。结果 2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中5例复发,23例疗效满意。结论全面有效的院外护理指导措施是预防及减少患儿肾病综合征复发的重要措施。
2010(2).
摘要:目的观察金因肽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的保护效果。方法将8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皮肤护理基础上,从放疗第1d开始至放疗结束给予金因肽外喷放疗部位。结果观察组放疗皮肤反应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金因肽保护鼻咽癌患者放射野皮肤效果显著。
2010(2).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对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9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6例,合并侧副韧带损伤者4例。结果随访7~18个月,平均13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治疗效果以随访患者伤肢局部功能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价标准,优:30例,良:5例,无差者。所有骨折在愈合过程中无移位现象发生,功能均不少于正常肢体的90%,全部患者术后伤口无感染,亦无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发生。结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患者免除二次手术,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乳腺肿块进行三维超声检查,分析其三维成像特点,全部病例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三维超声鉴别乳腺肿块正确率分别为78.3%,灵敏度81.8%,特异度76.0%。三维超声成像可以直观地显示乳腺肿块立体形态与周边组织关系及内部结构。结论三维超声成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为疾病诊断提供了更可靠的形态学依据。
2010(2).
摘要: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9月使用呼吸机的115例患者中出现45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以及药敏结果。结果 115例机械通气患者中有45例发生了VAP,VAP发生率为39.1%,病死率为33.3%。共分离出病原菌20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54株占74.8%,革兰氏阳性菌54株占21.4%,真菌8株占8.9%。结论重症监护病房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并有多重耐药;严密动态监测病原菌及耐药性以达到有效控制VAP的目的。针对病原菌的分布及来源,切断病原菌进人肺部的感染途径,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以达到有效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2010(2).
摘要:目的讨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总结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我院平片无张力疝修补56例病人,其中腹股沟斜疝45例,直疝7例,股疝4例。观察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住院天数和复发率等。结果 2例因前列腺肥大而出现暂时尿潴留,导尿后恢复,全部治愈,切口一期愈合,随访9~25个月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平片法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项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是一种安全、简单和有效的方法。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简称:高渗晶胶液)对脓毒症病人循环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选择45例全麻脓毒症病人,麻醉成功后,1h内按10mL/kg输入高渗晶胶液。采集入手术室时以及术中病人不同时间点MAP、CVP、HR.、pH、动脉血乳酸盐浓度,通过比较术中与入室时的上述指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高渗晶胶液输入15min后,MAP、CVP、HR逐步改善,随后pH也有所好转,而动脉血乳酸盐浓度变化不明显。结论高渗晶胶液可迅速恢复脓毒症患者血容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徐家朴;张志勇;李志东;张建军;刘小飞;石旺;刘斌双;彭俊敏;廖一兵;
2010(2).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3例TAPP和156例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成人腹股沟疝病人资料,并对手术后1~36个月的病人进行电话随访。分析指标:手术时间、镇痛剂使用频次、术后住院天数、内脏血管损伤、阴囊气肿、阴囊水肿、切口感染、有无复发、慢性疼痛、住院费用。结果镇痛剂使用频次、阴囊水肿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TAPP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住院费用,TAPP不如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囊气肿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所特有;两组均无内脏血管损伤、切口感染。疝复发TAPP组6.1%(15/243)开放组5.8%(9/1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疼痛TAPP组1.2%(3/243)开放组1.27%(2/1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张力疝修补方法。比较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但也存在费用高,学习曲线等缺点。对于复发疝和双侧疝,可优先考虑腹腔镜疝修补。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血脂紊乱、体重指数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2型糖尿病并脂肪肝患者进行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及身高、体重的测定,计算体重指数,并以2型糖尿病无脂肪肝患者作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并脂肪肝与无脂肪肝组相比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均升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与血脂代谢紊乱、血糖偏高及肥胖等有关。
2010(2).
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8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分析其入院时GCS评分及呼吸、瞳孔、肢体运动姿势异常等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呼吸异常、瞳孔双侧散大、瞳孔大小多变、光反应消失、肢体运动无反应者预后均差;入院时GCS计分越低预后越差。结论加强临床观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基础;加强基础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途径;积极对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
2010(2).
摘要:<正>高血压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西医多采用利尿药、钙通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陈隆望;刘浪;刘丽妮;欧晓霞;夏芬;康星星;许文鑫;刘立鹏;
2010(2).
摘要:目的提供一种检测血吸虫毛蚴趋向作用的新方法从而弥补改良的Roberts比较法的不足。方法利用SCW对毛蚴具有吸引作用这一结论设置对比实验,即用清水和SCW溶液分别吸引毛蚴,在钉螺模拟装置中计数检测的钉螺毛蚴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A号钉螺模拟装置中(装有去氯水)分别检测到钉螺数:第一组:0只,第二组:1只,第三组:0只,第四组:2只;B号钉螺模拟装置中(装有SCW溶液)分别检测到钉螺数:第一组:7只,第二组:9只,第三组:11只,第四组:8只;经统计学计算P<0.001。结论与改良的Roberts(Φ形容器图3)相比,该装置具有制取和设计简便,取材方便,计数方便,方法简捷,更能准确的证明毛蚴的趋向作用,为研究工作节约了大量时间。
2010(2).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5月7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资料。结果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应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结论重视心理护理,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密切观察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提高LC手术的成功率。
2010(2).
摘要: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文128例HFMD患儿均符合HFMD诊断标准[1],根据有无重症趋向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健康对照组为80例小朋友作健康体检者。脑脊液及血清NSE检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 1.治疗前两HFMD组血清NSE(s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HFM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高于普通组(P<0.05)。治疗后HFMD组sNSE水平及重症组脑脊液NSE(csf-NSE)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重症组脑脊液及血清NS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92,P<0.01)。结论 HFMD病理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元损害;sNSE的变化与病情轻重相关;部分患儿sNSE升高出现于病情恶化之前,可早期反映脑损害的程度。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电反馈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符合RomeⅢ诊断标准的98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口服促胃肠动力药物莫沙必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生物反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复发例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76%,对照组59.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腹痛、腹泻和停药后复发分别为20.4%、16.33%、69.39%;治疗组分别为0.041%、0.02%、12.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电反馈疗法有助于缓解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优于单纯服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
李华建;于新华;王春芝;李再松;包敬玺;杨文辰;王晓华;王伟峰;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救治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院后和手术后共67例有适应症的病人早期施行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67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出院时按GCS分级评定:良好23例(40.3%),中残6例(10.5%),重残5例(8.8%),植物生存3例(5.3%),死亡20例(35.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常规采用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其呼吸功能,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能降低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
2010(2).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和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45例给予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2次/d静滴,丹红注射液30ml+生理盐水250ml,1次/d静滴,治疗14d,并设对照组43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6.67%和64.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44%和41.86%(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疗效肯定,其清除自由基功能所起到的神经保护作用,丹红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想药物。
2010(2).
摘要:目的研究大肠癌术后早期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45例大肠癌手术患者,分为传统静脉组(静脉组)23例,术后早期予四氢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静脉化疗;腹腔静脉双化疗组(腹腔组)22例,在静脉组基础上,予四氢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腹腔灌注化疗。结果腹腔组患者化疗效果及2年生存率明显好于传统静脉化疗组,且局部和远处复发也明显少于静脉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大肠癌术后早期腹腔静脉双化疗能有效地防治或延迟病灶局部、腹腔和肝脏的复发、种植、转移。
2010(2).
摘要:目的归纳结肠癌被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特点,分析误诊原因及相应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9年我院收治的误诊为阑尾炎的结肠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例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1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例阑尾周围脓肿。12例均行手术治疗,开腹手术8例,腹腔镜手术4例。开腹手术中,6例术中发现结肠癌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术,1例单纯行阑尾切除术,术后仍有腹痛,行结肠镜诊断为结肠癌而再次手术,1例经抗炎治疗后病情迁延不愈,行结肠镜诊断为结肠癌而行手术。腹腔镜手术4例,均于术中探查发现结肠肿瘤而中转开腹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论术前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应谨慎,对中老年患者更应提高警惕。做到病史询问详细、体格检查仔细、术中探查仔细、辅助检查及时、考虑疾病全面。腹腔镜手术的探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输尿管镜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分析18例泌尿外科输尿管镜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的原因,总结其治疗方法。其中黏膜下损伤致假道形成8例,穿孔6例,输尿管断裂2例,黏膜脱垂剥脱2例。损伤后保守治疗置入双J管内引流15例,开放手术3例:输尿管断裂吻合2例,黏膜脱垂剥脱段输尿管切除后端端吻合1例,均留置双J管引流。结果 18例患者输尿管连续性、完整性恢复良好。结论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应重在预防,争取早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宫颈LEEP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6月60例CINⅠ~Ⅱ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其中30例为观察组,给予云南白药宫颈上药,并口服咖啡酸;另30例为对照组,口服安络血和维生素k4。分别统计阴道填塞后24h、取出纱布后2周、取出纱布后2~4周的失血量及血红蛋白变化。结果阴道填塞后24h及取出纱布后2~4周的失血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而取出纱布后2周的失血量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阴道填塞后24h及取出纱布后2周的血红蛋白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取出纱布后2~4周的血红蛋白变化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云南白药联合咖啡酸是治疗宫颈LEEP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术式对翼状胬肉治疗效果。方法 213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74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或翼状胬肉头部转移法;B组(70例)行羊膜移植术;C组(69眼)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随访2年。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A组74眼中21眼复发,复发率28.38%;B组70眼中复发6眼,复发率8.57%;C组69眼中4眼复发,复发率5.80%。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重建和恢复角膜的眼表结构与功能,有效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是目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因此笔者认为胬肉手术治疗首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于胬肉面积大反复复发,有睑球粘连等,可选羊膜移植术,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巩膜暴露法或翼状胬肉头部转移法适合年老体弱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患者。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前后护理经验,总结外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手术前后的护理水平,减少死亡率。方法对16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围手术期所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例术后伤口裂开,8例由于休克、多器官衰竭、胆道大出血死亡,4例发生肺部感染。结论加强术前、术后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应对病情采取各种护理措施,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三种结核抗体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三种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菌阳肺结核185例,菌阴肺结核246例,分别计算阳性率。结果 431例病人三种抗体检测总阳性率93.04%(401/431)。其中,TB-CHECK阳性率为47.10%(203/431),TB-DOT阳性率为65.43%(282/431),ELISA阳性率为87.24%(376/431)。结论三种结核抗体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有一定的意义。其中以ELISA阳性率最高。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仅能做为肺结核诊断的参考依据,三种结核抗体检测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价值。结核抗体检测可做为结核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2010(2).
摘要:建立了蒙药"萨木色尼吉乐"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DiamonsilR(钻石)-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7:23),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43nm。线性范围为0.2030μg~2.030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0.7%。
2010(2).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63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结果 63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大多相同,采用手术和术后用药相结合全部治愈。结论 63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手术和术后用药相结合疗效显著。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超声检查177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形成情况,同时检查80例非高血压患者做对照。结果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厚度分别为(1.54±0.86)mm、(0.72±0.65)mm,粥样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4.97%、2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为疾病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2010(2).
摘要: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肝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B超、CT、MR提示肝脏单发或多发占位在CT引导下进行切割术。对切割的病理标本进行病理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穿刺准确率为98%,诊断总正确率93%。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肝穿活检术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手段,具有阳性率较高、并发症轻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LSC)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例PLSC的临床、X线胸片、CT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PLSCX线胸片和CT均表现为肺内直径3.0cm~7.5cm团块状实质性病灶;肿块均为周围型;2例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2例病灶呈浅分叶状,有短毛刺;4例肿块均侵犯邻近胸膜;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左侧肾上腺转移。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显示3例单一肉瘤样癌,1例多形性癌为肉瘤样癌伴腺癌Ⅱ~Ⅲ级;4例波形蛋白(Vim)及细胞角蛋白(CK)均阳性,1例上皮膜抗原(EMA)阳性,1例S-100阳性。结论周围型PLSC在CT上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CK有助于确诊。
2010(2).
摘要:目的研究受检者体位、内部测量参照物区域和不同测量者对Q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骨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以提高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44例经Philips64排螺旋CT全腹部检查获取的仰卧位及俯卧位扫描数据,通过其EBW工作站骨密度测量软件,分别测定L1-L5BMD(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BMD测量方法为同一测量者分别测量仰卧位及俯卧位、同一测量者在同一体位选择不同内部参考物测量区和不同测量者在同一体位选择相同内部参考物测量区。测得数据统计学处理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不同体位和不同内部参照物区域因素对BMD值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测量者对BMD值测量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测量者可影响腰椎QCTBMD值的测量结果。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7月~2009年7月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44例,以上患者经术前准备后,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术前和术后1d的疼痛程度,采用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患者术前和术后1d日常活动功能障碍程度。结果本组44例病例手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为43±20.7min;每个椎体骨水泥填充量平均3.4±1.7mL。术中出血量极少。44例患者中34例患者术后24h可下床活动,共发现骨水泥渗漏6例,但均没有出现临床症状,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前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与术后1d评分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显著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借鉴。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硬腰联合麻醉用于中重度妊高症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中重度妊高症剖宫产产妇200例,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注入0.5%布比卡因1.8mL,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生命指征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麻醉起效时间50~90s,麻醉前后HR、P及SpO2均无显著变化,麻醉效果优,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CSEA用于中重度妊高症剖宫产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溃疡合并大出血的手术治疗,应用改进术式,缝扎出血点、缝合闭合溃疡处十二指肠肠腔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我院采用丝线缝扎出血灶止血,于十二指肠后壁穿透性溃疡远端、近溃疡处于粘膜层、粘膜下层作内荷包缝合,闭合十二指肠肠腔的改进术式,治疗32例十二指肠后壁穿透性溃疡并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疗效满意,无发生损伤胆总管及胰腺、十二指肠瘘、再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后果。结论应用改进的术式,处理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透性溃疡并大出血,是简便、有效、可行的。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鼻腔冲洗配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萎缩性鼻炎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我科就诊的56例萎缩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鼻腔冲洗配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萎缩性鼻炎组为治疗组,传统治疗组为对照组。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有效率和治愈率。结果鼻腔冲洗配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萎缩性鼻炎有效率100%,治愈率69.6%,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鼻腔冲洗配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萎缩性鼻炎有更高的有效率。
2010(2).
摘要:目的探索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对肺结核空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06例肺结核空洞病灶的HRCT扫描图像,评价空洞壁及周围特点。结果肺结核空洞106例,83例位于上叶及下叶背段,增强后32例空洞壁无明显强化,54例轻度强化,82例均发现不同程度的卫星灶,发现播散病灶94例,发现淋巴结肿大32例。HRCT较常规CT扫描多发现空洞35例。HRCT在显示空洞、壁结节、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样变、树芽征、支气管扩张及小叶间隔增厚的征象明显高于常规CT扫描。结论 HRCT能清晰显示肺结核厚壁空洞、卫星灶及空洞以外结核病灶的特点,能提高肺结核空洞的准确率,是诊断肺结核厚壁空洞的有效手段。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5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以18例正常体检患者对照研究。分析两组间门脉系统相关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结果病例组门静脉、脾静脉和脾动脉血管内径及其血流量较对照组均呈显著性增大(P<0.01),血流速度亦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病例组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Qp/Qsv)为82.4%(1360.60/1650.57),而对照组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Qp/Qsv)仅为37.7%(364.31/965.69),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门静脉高压患者存在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提示其在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2010(2).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2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对照组61例,治疗组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对照组雾化吸入病毒唑。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止咳、止喘、肺部罗音消失等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可以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毒副作用少,值得推广使用。
2010(2).
摘要:<正>我科于2006年8月~2009年12月对183例危重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在救治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慢乙肝肝内微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慢乙肝患者共85个肝脏微小占位性病变(≤2.0cm)进行实时超声造影研究,所有病例均与增强CT或MRI对照,且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及随访观察。其中原发性肝癌14例,血管瘤18例,肝硬化再生结节46例,局灶性增生结节2例,局灶性脂肪缺失5例。造影剂选用SonoVue,浓度为8uL/ml,经肘部浅静脉快速推注。结果 85例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表现,14例肝癌动脉相表现为均匀性快速增强,10例门脉相快速消退为低增强,4例延迟相缓慢消退为低增强;18例血管瘤呈周围向心性环状或结节状高增强,门脉及延迟相进一步增强,持续时间较长;48例肝硬化再生结节表现为与肝实质同步增强;局灶性脂肪缺失表现也与肝实质同步增强。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对慢乙肝患者肝内微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10(2).
摘要:严重烧伤后,机体处于超高代谢状态,休克纠正之后,实行早期胃肠道营养,4~7d静脉营养液以能量为主,此后注意加强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肪乳剂的补充。自2009-2010年,对32例严重烧伤病人加强了肠内、肠外综合营养支持治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严重烧伤的营养支持宜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2010(2).
摘要:成分输血有减少副作用、减少免疫反应的发生,提高疗效、减少心血管的负荷,节约血源,减少血源传染病的发生等优点,值得全面推广,同时,也要杜绝不合理使用成分血的现象,树立新的成分输血观念。即:缺什么、补什么的观念。
2010(2).
摘要:目的探讨颌面外科婴幼儿全麻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146例颌面外科婴幼儿全麻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对其围手术期给予全程优质护理。结论对颌面外科婴幼儿全麻围手术期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2010(2).
摘要:<正>临床检验医学是运用物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分析仪器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人体血液、骨髓、尿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体液和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查,其目
2010(2).
摘要:<正>1临床资料男性74岁,因贫血粒细胞减少,进行性消瘦半年,在甲医院就诊,经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M2型)。一周后病人到乙医院就诊,同样做骨髓细
2010(2).
摘要: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传染病卡报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从山西煤炭中心医院2006年5月到2008年9月的传染病报卡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结果在传染病报卡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而经院领导参与、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学习后,报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加强医院对传染病的管理,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的相关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管理的能力,同时,提高院领导对传染病管理的重视程度,是防止医院传染病漏报的关键。
2010(2).
摘要:医学研究中通过对观察对象的特征进行定量化测量而得到的指标称为定量资料,对定量资料分析后的结果有时不可避免的存在错误,如数据类型判断错误,试验方法选择错误,忽略分析前提条件等。本文通过对典型错误进行分析,并从资料的基本因素-数据入手,为读者提供几种对结果进行复查的可行思路。
2010(2).
摘要:目的观察倍美力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妇女取环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术前3d口服倍美力。手术当日术前30min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400ug,30min后常规取环。结果 60例均成功取出。结论倍美力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取环成功率。
2010(2).
摘要:目的研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在脊柱矫正术唤醒麻醉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脊柱矫正的全麻病人,在唤醒实验前20min时停用肌松药,同时呼吸模式转为SIMV+PSV。在唤醒前5min,停止泵注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通过患者苏醒过程中自主呼吸时有无人机气道对抗和血气等评定呼吸状况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患者苏醒过程中无人机气道对抗且血气、SpO2、EtCO2等各项呼吸状况良好。结论术中唤醒麻醉在唤醒过程中合理运用呼吸模式不仅可以使患者在此过程中更为平稳,且可以不使用肌松药拮抗剂以防再次加深麻醉时造成的麻烦。SIMV+PSV呼吸模式在唤醒麻醉中的合理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2010(2).
摘要:肠粘膜生物屏障是肠道粘膜屏障系统重要的一部分,本质上是由肠道内益生菌主导形成的微生态平衡系统。这一微生态系统与人体固有的肠道屏障系统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保护人体肠道免于致病菌的侵袭。肠粘膜生物屏障本身的作用,及其与人体固有肠道屏障间的协同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就此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10(2).
摘要:<正>随着社会的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青少年的第一死因,对颅脑损伤的研究也逐渐被重视。颅脑损伤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
2010(2).
摘要:目的介绍生物粘附给药系统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方法收集国内外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结果生物粘附给药系统作用机理明确,黏膜制剂已有较多报道和应用。结论生物粘附给药系统具有较高生物利用度,应用前景好。
2010(2).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