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生物技术对异种松质骨的脱细胞作用,制备脱细胞异种松质骨材料,并检测其性能。方法取成年猪股骨下端松质骨,切取成10mm×10mm×6mm大小的松质骨块,蒸馏水反复冲洗去除松质骨内血液,加入1∶1氯仿/甲醇液室温下震荡脱脂和超声处理,超声波参数设定为:频率20KHz、功率200w、工作5s、间隔5s、工作60次,去除骨髓中的脂肪组织和基质中的脂蛋白成分,然后用含0.5%Dispase酶和1%Triton-X100的0.05mol/LTris-HCL缓冲液联合作用(pH7.8),室温下震荡消化和超声处理,超声参数设定为:频率40KHz、功率100w、时间10min,制备脱细胞松质骨块,对材料进行组织学检测、扫描电镜观察、力学强度测定。结果所制备的松质骨材料外观呈白色蜂窝状多孔结构,镜下观察到网状骨小梁结构完整、无破坏,骨板间胶原纤维排列整齐,与骨小梁的纵轴平行排列,骨髓腔中血细胞、脂肪细胞去除彻底,亦未见基质细胞残留,椭圆形骨陷窝空虚,未见骨细胞核及其它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保留原松质骨的网状孔隙系统,呈三维多孔结构,孔径为(327.6±31.1)μm,空隙相互连通,孔隙率为(63.5±4.9)%,具有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结构特征,材料的抗压强度为9.74Mpa,接近于新鲜松质骨的抗压强度(12.13Mpa)。结论应用超声生物技术可快速、有效去除异种松质骨中的细胞成分,较好保留异种松质骨的显微结构与力学强度。
2009(5).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胰岛素(INS)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6例HDCP患者和3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的空腹血清Leptin和INS水平,分析两者相关性,同时测量血糖。结果HDCP组血清Leptin、INS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HDCP患者重度及轻度子痫前期组Leptin与INS水平均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0.01);HDCP孕妇血清Leptin与INS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HDCP患者血清Leptin、INS水平均明显升高,可能共同参与了HDCP的发生和发展。
2009(5).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中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水平变化与意义。方法检测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LPA和FIB浓度,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急性脑梗死组血浆LPA含量分别为(9.86±2.98)、(8.33±2.47)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8±1.20)μmol/L(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急性脑梗死组血浆FIB含量分别为(5.29±1.12)、(5.93±1.01)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6±0.91)g/L(P<0.01)。结论LPA和FIB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干预和防治具有一定的价值。
2009(5).
摘要: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肽Y的表达与脑出血后脑含水量变化的关系,以及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对其的影响。方法通过采用未抗凝新鲜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出血后6h和1、3及7d神经肽Y的变化,用干重-湿重法测定脑出血后脑含水量的变化,并与神经肽Y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肿周围组织中神经肽Y水平在脑出血后1和3d时显著升高(P<0.05),7d时降至正常。血肿周围组织含水量在脑出血后6h轻度增加,1d时显著增加(P<0.01),3d时达高峰(P<0.01),以后逐渐下降,7d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组脑含水量及神经肽Y含量均明显减少。结论神经肽Y可能参与实验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对二者有抑制作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可能有助于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2009(5).
摘要: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术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以及依达拉奉对NGF、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法制作大鼠呼吸心跳骤停模型,然后行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suscitation,CPR)。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3组:手术对照组(A组)、心肺复苏组(B组)、心肺复苏+依达拉奉组(C组),复苏至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circultion,ROSC)时腹腔注射依达拉奉注射(3mg/kg)。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复苏2h后海马神经元TUNEL、NGF及BDNF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A组)相比心肺复苏组(B组)大鼠海马神经元NGF、B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TUNEL表达明显增加(P<0.01);心肺复苏+依达拉奉组(C组)NGF、BDNF表达明显增加,高于B组和A组(P<0.01),TUNEL表达明显降低(P<0.05),低于B组。结论心肺复苏模型大鼠自主循环恢复2h海马神经元NGF、BDNF表达降低,依达拉奉能恢复神经元NGF、BDNF的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对缺血、缺氧性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2009(5).
摘要:目的制备粒径较均匀的空白脂质体。方法采用逆向旋转蒸发超声法制备空白脂质体。结果制备出的纳米脂质体,其形态为圆形,分布均匀,粒径为(159.45±13.25)nm,在冰箱中储存1个月后仍然比较稳定。结论用逆向旋转蒸发超声法能制备出粒径较均匀的纳米脂质体。
2009(5).
摘要:目的研究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22名,服用西地那非后,观察患儿的PASP以及HR、CO、LVEF、LVFS等心功能指标,并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口服西地那非能够降低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前的肺动脉压力,并能改善心功能,用药后半小时作用较明显,1h后作用减弱。且用药24h内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西地那非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且较为安全。
2009(5).
摘要:女性控尿相关解剖结构的研究经历了长期和曲折的过程,本文就尿道括约肌系统和尿道外支持系统的功能解剖以及衰老和阴道分娩对女性控尿的影响做一综述。
2009(5).
摘要:防雾涂膜广范适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用于透明基材的防雾涂膜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制备防雾涂膜的方法较多,如化学气相沉积法、液相沉积法和溶胶-凝胶法等。本文综述了防雾机理、防雾涂膜的制备方法、制备条件以及研究近况与发展前景。
2009(5).
摘要:梅毒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之一。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其发病率的上升,梅毒治疗后的一种血清学现象日益受到关注,即梅毒经治疗后,少数患者血清反应不阴转。这种现象称之为梅毒血清固定(sero-resistance)。下面就其发病情况、概念、导致其发生的可能原因、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2009(5).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核的临床疗效,探讨纤维桩在残冠残根中应用前景。方法选择根充完善的残冠残根113例、共141颗患牙,61例78颗患牙采用纤维桩、52例63颗牙采用传统的铸造金属桩,桩核完成后均行烤瓷全冠修复。修复后1、2和3年随访,观察各组桩核情况,比较疗效。结果经过1~3年的随访观察,纤维桩组治疗成功73颗患牙,失败5颗,成功率为93.59%;铸造金属桩组治疗成功52颗患牙,失败11颗,成功率为82.54%。两组的差异呈显著性(P<0.05)。结论纤维桩在修复残冠残根的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优于传统铸造金属桩。
2009(5).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人类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受者的免疫状态监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种单克隆抗体及三色流式细胞技术对肾移植受者术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化验监测,分析了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免疫方面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肾移植后顺利恢复组、急性排斥反应组与肺部感染组3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3+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70.21±9.75)%、(73.42±8.64)%和(71.35±8.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3+CD4+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40.52±9.61)%、(50.74±8.62)%和(27.42±9.51)%,急性排斥反应组及肺部感染组与肾移植后顺利恢复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72;P<0.01)。CD3+CD8+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27.12±9.40)%、(20.35±5.54)%和(45.32±13.55)%,急性排斥反应组及肺部感染组与肾移植后顺利恢复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4,P<0.01;t=5.425,P<0.01);CD3+CD4+/CD3+CD8+比值分别为(1.86±0.87),(2.82±0.73)和(0.71±0.35),急性排斥反应组及肺部感染组与肾移植后顺利恢复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别是CD3+CD4+/CD3+CD8+比值,对肾移植术后受者并发急性排斥反应及肺部感染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2009(5).
摘要:目的探索治疗根尖狭窄破坏的患牙的简便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根尖孔未完全形成或慢性炎症吸收的前牙或前磨牙88颗,共92个根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为42颗43个根管采用常温流动牙胶加牙胶尖充填,对照组为46颗49个根管采用碧兰糊剂加牙胶尖侧压充填,并跟踪观察两组的近远期疗效。结果两组充填1周后疗效差异无显著性,12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失败率分别为9.52%、31.1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温流动牙胶(GuttaFlow)加牙胶尖根管充填治疗根尖狭窄破坏的患牙的疗效优于一般侧压法,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2009(5).
摘要:目的比较康力龙和环孢霉素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疗效观察的方法,对6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康力龙治疗,4例采用环孢霉素A治疗,观察其疗效状况。结果采用环孢霉素A治疗的有效率为75%,采用康力龙的治疗有效率为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环孢霉素A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康力龙,值得推广。
2009(5).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我院采用穿刺引流术治疗7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72例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均获成功,其中治愈65例(90.28%),血肿复发8例(11.11%),发生并发症5例(6.94%),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2009(5).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区域化疗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行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行肝癌切除术后116例3种不同区域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门静脉化疗72例(A组),肝动脉化疗13例(B组),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31例(C组);门静脉置化疗泵组复发时间为(16.87±5.22)个月,肝动脉置化疗泵组复发时间为(16.39±4.14)个月,肝动脉栓塞化疗栓塞复发时间为(19.88±4.75)个月,肝动脉栓塞化疗栓塞的复发时间长于门静脉和肝动脉化疗组(P<0.05);三组病人肿瘤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短期内,肝动脉化疗栓塞比门静脉和肝动脉化疗泵化疗能更好的预防肝癌切除术后的复发。
2009(5).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治疗。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08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4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心脏病23例,风湿性心脏病21例),根据肺动脉压力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7例,分析各组心脏病种类、心功能级别、终止妊娠孕周和方式以及母儿结局。结果轻度组心功能Ⅰ~Ⅱ级者24例,中度组心功能Ⅱ~Ⅲ级的发病例数为6例,重度组心功能Ⅲ~Ⅳ级者7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共有8例,占53%(8/15);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以轻、中度肺动脉高压者为主(87%,20/23);轻度组足月妊娠24例,中度组足月分娩1例,早产2例,医源性流产5例,重度组足月分娩1例,早产3例,医源性流产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者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分娩为主,占71%(31/44);孕产妇死亡率为7%(3/44),医源性胎儿丢失率为20%(9/44例)。结论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孕妇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随之增加,围产儿疾病发生率和胎儿丢失率也明显增加;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高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终止妊娠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2009(5).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02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28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25例获得全切,肿瘤全切除率为89.29%,术后并发同向偏盲11例,偏瘫4例,头痛、精神症状8例,并发脑室内瘤床出血4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恢复正常,无手术死亡,23例获得3个月~5年随访,20例完全恢复正常,3例次全切除者术后3年复发,经再次手术痊愈。结论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合理的手术入路与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是全切肿瘤、提高疗效的关键。
2009(5).
摘要:研制出5台牙科X线机。该机采用IGBT高频逆变,实时采样、脉宽调制确保对阳极高压和管电流的闭环控制,采用微电脑精确控制,组合式球管技术,实现了外部无高压,加在X发射管上的电压波动在1%以内,曝光时间误差在3%以内,拍摄的照片可以清晰显示出牙髓腔及周围组织,完全可满足临床透视要求。
2009(5).
摘要:目的评价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对充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治疗。结果48例中有明显疗效的有42例,总有效率占87.5%。结论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可明显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有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提供良好的条件。
2009(5).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根据Krouse的分期,回顾性分析4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人行手术治疗并随访24个月的临床资料。采用经鼻侧切开手术者(鼻侧切开组)22例,经鼻内镜手术者18例(鼻内镜组),并将两种手术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鼻内镜组0例,鼻侧切开组7例;术中出血量,鼻内镜组200mL,亦低于鼻侧切开组500mL;复发率低,鼻内镜组3例,鼻侧切开组5例;住院时间,鼻内镜组8d,明显短于鼻侧切开组13d。结论经鼻内镜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009(5).
摘要:本文介绍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护理管理的经验,就如何做好护理人员管理,受试者管理,机构病房的管理和试验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重点阐明护理人员在药物临床试验中的职责和功能,对探讨更加完善的护理管理方法,拓宽护理工作范畴,增强护理科研意识有借鉴意义。
2009(5).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颅骨椎孔改良、置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颅骨锥破硬膜置管等量冲洗,引流,缓慢减压,使血肿变小,促进脑组织复位,杜绝空气进入颅内达到彻底引流。结果本组均采用上述方法,无继发性颅内血肿及气颅产生。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结论此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并发症低,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2009(5).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以提高治愈率。方法我科2000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中双孔5I流12例,单孔引流26例。结果38例恢复良好,8例病出现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钻孔引流方法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重视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治愈率。
2009(5).
摘要:多参数监护仪是监测及分析病人生理参数的仪器,它的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及抢救。本文通过对它的八个比较典型的故障进行分析,使人们在遇到类似故障时能尽快解决问题,以保障病人治疗的顺利进行。
2009(5).
摘要: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9年10月该院96例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筋膜内子宫全切不缝合腹膜。以同期106例因子宫良性疾病行传统子宫全切术作为对照,比较手术时间、失血量等指标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性生活时间及术后随访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术较传统子宫全切术具有优势。
2009(5).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和非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7年1月入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8例,其中10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介入组),78例行单纯的药物治疗(非介入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左室射血分数、再发心梗率、住院死亡率、出院死亡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RP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介入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8d,左室射血分数为(49.8±4.6)%,比入院时增加(5.6±1.1)%,住院死亡率为1.0%(1/100),出院死亡率为2.0%(2/100),再发梗死率为5.0%(5/100)。非介入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3.6d,左室射血分数为(42.1±3.7)%,与入院时无明显变化,住院死亡率为3.8%(3/78),出院死亡率为7.7%(6/78),再发梗死率为26.9%(21/78)。此外,PCI术后,介入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低于经药物治疗后患者血清CRP、IL-6的水平(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可通过迅速恢复冠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