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3).
摘要:目的观察siRNA-Smad3对TGF-β1诱导的肌成纤维细胞(C2C12)分泌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TGF-β1(0、1、5和10ng/mL)干预C2C12细胞24h,200pmol/L siRNA-smad3转染C2C12细胞24h,用ELISA和RT-PCR方法测定Ⅰ型胶原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0、1、5和10ng/mL TGF-β1干预C2C12细胞,Ⅰ型胶原蛋白(ng/mL)检测结果分别为(616±16),(713±19),(783±23),(853±17),Ⅰ型胶原mRNA表达(Ⅰ型胶原/β-actin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93±0.08),(1.83±0.17),(2.50±0.29),(2.94±0.14),三组间相互比较P均<0.01。200pmol/L siRNA-Smad3转染C2C12细胞24h后,用5ng/mL TGF-β1分别干预24h后检测Ⅰ型胶原蛋白: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内对照组分别为(413±20)、(473±29)、(571±29)ng/mL;Ⅰ型胶原mRNA表达分别为(0.78±0.17)、(0.86±0.10)、(1.85±0.19)。内对照组表达增强(与实验组比较P<0.05)。结论TGF-β1促进C2C12细胞Ⅰ型胶原合成与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siRNA阻断Smad3表达,抑制了TGF-β1促进Ⅰ型胶原合成与mRNA表达的作用。
2009(3).
摘要:目的探讨人类重组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人肺癌95D细胞系侵袭、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95D细胞,分别用10,30,50μg/L不同浓度rhHGF作用95D细胞48h,以MTT法检测rhHGF对95D细胞增殖的影响;以过河实验、Transwell方法及RT-PCR方法检测rhHGF对95D细胞的运动侵袭能力和对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rhHGF可明显增加95D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且随浓度提高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过河实验、Transwell方法显示rhHGF能增强95D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运动能力,随浓度提高,过河时间缩短,细胞侵袭力增加(P<0.05);RT-PCR测定显示rhHGF作用48h后,95D细胞中MMP-9基因表达上升。结论rhHGF可促进人肺癌95D细胞的生长和增加其体外侵袭能力,其机制与直接增加95D细胞迁移运动,及MMP-9表达增加有关。
2009(3).
摘要:目的构建GDNF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治疗脊髓损伤打下基础。方法首先提取新生大鼠肾组织总RNA,用逆转录PCR法获得并扩增GDNF全长cDNA,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DNF,双酶切电泳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扩增到全长GDNF cDNA,构建载体测序及酶切鉴定证实克隆成功。结论成功构建带有真核启动子的GDNF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转基因应用到脊髓损伤后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2009(3).
摘要:目的优化小鼠前体成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提高分离效率。方法用胶原酶A和分散酶消化出生72h以内的小鼠颅盖骨,分离获得的细胞通过光镜观察、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Von Kossa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方法鉴定。结果获得的细胞活力高且具有典型的成骨特性。结论优化酶消化法是一种方便、高效分离小鼠前体成骨细胞的方法。
2009(3).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分辨率的医用单色液晶显示器对胸部DR影像识读的影响,探讨放射线科影像诊断显示器的合理购置方案。方法从PACS系统中在线选取胸部DR影像图93幅,其中正常图23幅、疑诊图32幅、确诊图38幅。请低年资、中年资、高年资医师各3名在3种不同分辨率的显示器上集中进行三次独立读图,对结节的有无的评判采用5等分法:肯定有、可能有、不确定、可能无、肯定无,对纹理显示质量的优劣的评判采用3等分法:优、良、差,每名医师针对每台显示器上的每幅图像给出自己的信任等级。采用SPSS13.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结节检测而言,高年资医师使用2MP、3MP、5MP显示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4、0.784、0.816,中年资医师分别为0.754、0.764、0.768,低年资医师分别为为0.695、0.754、0.774;在相同分辨率显示器上不同年资的医师之间及同年资医师在不同分辨率的显示器上对肺结节的检出效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纹理显示质量的评判,除在5MP显示器上高年资和中年资医师、高年资和低年资医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检测肺结节时使用分辨率为2MP、3MP、5MP显示器的诊断效能相当;在观测肺纹理显示质量时在5MP显示器上高年资的医师会得到更多的信息;对于放射科完全可以采用高、中、低分辨率显示器相结合组成诊断工作站系统,不同年资的医师和不同分辨率的显示器之间合理配置可以提高性价比。
2009(3).
摘要:目的探讨RUNX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88例,以正常宫颈组织20例作为对照,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UNX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RUNX3阴性、弱、中、强表达依次为56.8%(50/88)、22.7%(20/88)、17.0%(15/88)、3.4%(3/88),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RUNX3在宫颈癌的表达存在显著下调(P<0.01)。宫颈癌中RUNX3表达与肿瘤生长类型、FLGO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均密切相关(P<0.05)。结论RUNX3与宫颈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新的宫颈癌标记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09(3).
摘要: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后的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并且具有低毒、无免疫原性等特点。作为自然界唯一的天然阳离子多糖并且拥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质,使得壳聚糖在药学、医学、组织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备受关注。近年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材料作为天然高分子组织工程支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不同器官(骨、软骨、皮肤、肝等)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现状。
2009(3).
摘要: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诱导人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凋亡时Fas/FasL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当细胞∶细菌为1∶20时分别培养0,15,30,60和90min,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Fas/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as/FasL蛋白的表达随着金葡菌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金葡菌能够上调Fas/FasL蛋白的表达,从而可以诱导U937细胞的凋亡。
2009(3).
摘要:虚拟外科系统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先进的医学成像系统,医生可通过虚拟医学图像进行交互式的手术模拟。本文就虚拟外科的发展框架、虚拟手术系统的组成、虚拟手术的主要用途和虚拟外科的应用等做一综述。
2009(3).
摘要:将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引入医院管理,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医院数字化建设的热点。我院较早在国内引入这一技术,并作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主要包括无线移动查房、无线移动护理、无线移动心电信息系统和无线移动资产管理等,在技术、功能、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给传统的临床医疗、护理、医院管理等多个方面带来了较大的变革,对于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控制医疗缺陷,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有着十分突出的推广价值。
2009(3).
摘要: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在梗阻性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正常肾组织和47例梗阻性肾组织中STAT1、纤维连结蛋白(FN)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并分析STAT1表达与梗阻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结果梗阻肾组织中STAT1、FN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均分别高于正常肾组织中各自的表达(P<0.05)。梗阻肾组织中STAT1表达与FN表达、Ⅳ型胶原表达密切相关(P<0.05),而且随着肾纤维化程度加重,STAT1表达也增多(P<0.05)。结论STAT1活性增强与梗阻性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特别在肾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9(3).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线术在顽固性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7月~2008年6月我院对1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住院患者,采用常规止血方法无效时,应用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结果10例患者出血均被控制。采用改良B-Lynch缝线术止血均取得满意效果,无1例切除子宫。结论改良B-Lynch缝线术是治疗顽固性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减少产后出血有重大意义。
2009(3).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氨茶碱的血药浓度的简易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4nm波长处测其吸收度。结果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慢性气管炎、慢性气管炎合并呼吸衰竭及肺癌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7.28±3.41)、(19.5±3.17)、(12.4±3.27)、(24.3±3.24)和(13.3±2.47)μg/μL。结论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实现用药方案个体化是有可行的。
2009(3).
摘要: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预处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4例,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预处理组和常规对照组。对照组47例行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干预组47例在此基础上,行垂体后叶素预处理。结果经垂体后叶素预处理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对照组(t=10.977,P=0.000),而手术时间(t=0.192,P=0.849)、术后引流量(t=1.104,P=0.273)、住院时间(t=0.970,P=0.335)没有明显差异。子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大多数患者血压保持平稳,与术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未见差异(P>0.05)。而20~30min后即下降至正常。术后随访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改善,干预组和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所有患者月经周期和月经量都正常,两组间没有差异(P>0.05);所有患者都不存在手术对性生活的影响,两组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垂体后叶素预处理后可明显减少出血,降低手术难度,而对术中血压没有明显影响。
2009(3).
摘要:目的探讨三阶梯技术对宫颈病变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和经验。方法分析该院2006年12月~2007年12月间685例(实验组)可疑宫颈病变患者行三阶梯技术检查,与这之前可疑宫颈病变患者直接阴道镜检查活检486例(对照组)比较其诊断符合率。结果试验组685例,组织学诊断阳性478例,诊断符合率69.8%;对照组组织学诊断阳性256例,诊断符合率52.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灵活掌握三阶梯技术,可显著提高女性下生殖道的癌前期病变检出率。
2009(3).
摘要:目的讨论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1980年1月~2008年6月外科手术的306例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结果肺炎性假瘤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靠病检确诊,易误诊为肺癌,应积极手术切除。本组术前确诊68例(18.9%),误诊为肺癌156例(50.9%);行肺叶切除262例(85.6%),局部切除42例(13.7%);占同期肺部肿瘤手术的7.4%(306/4147),其中2004年前为5.8%(117/1973),2004年后为8.7%(189/2174);全组均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1年恢复良好。结论肺炎性假瘤发病率逐年上升,易误诊,确诊靠病检,外科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2009(3).
摘要:目的观察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诊PCOS患者120例,口服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周期,测定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和睾酮T,测量腰臀比值WHR、测量体重指数BMI,并将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LH、LH/FSH、T、WHR、B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月经均来潮且规则,痤疮、多毛症状也减轻。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理想选择。
2009(3).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分析采用24F标准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31例,149侧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Ⅰ期取石114例,Ⅰ期结石清除率74.1%,Ⅱ期取石30例,结石总清除率91.6%。手术时间30~180min,平均85min,出血30~600mL,平均出血120mL,无输血病例,胸膜损伤2例,发热15例,随访1~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佳,效率高,安全,尤其适用于巨大结石,感染性结石的治疗。
2009(3).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月,入选患者72例,共颅内动脉瘤73个,在我科行神经内镜辅助下夹闭术,观察围手术期术后动脉瘤夹闭情况及并发症的产生情况,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观察出院后随访半年内再出血发生的情况。结果本组成功夹闭动脉瘤65个,8个瘤壁加固包裹术。无术中及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肢体偏瘫、脑积水、意识障碍等并发症共11例(15.3%)。而术前Hunt-Hess分级和动脉瘤破裂情况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半年,无1例有再出血发生。结论神经内镜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解剖清楚,夹闭确切,临床疗效满意;术前Hunt-Hess分级和动脉瘤破裂情况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2009(3).
摘要:目的探讨乳突根治术失败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乳突根治术失败患者的再次乳突手术。结果乳突根治术不干耳的发生主要为两大类原因:一为病灶清除不彻底;二为术腔引流不畅。结论术中彻底清除病灶,保证术后引流通畅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是防止再手术的关键。
2009(3).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4~12岁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儿童106例,采用遮盖、光学压抑、手眼精细家庭作业、红光闪烁及Haidinger刷综合疗法,平均随访1~3年。并对不同的注视性质、不同的弱视程度及不同的屈光参差程度与疗效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愈24.51%、进步52.84%、无效22.64%,总有效率77.35%。中心注视者疗效好于旁中心注视者。弱视程度越重疗效越差。屈光参差程度高于2.50D组差于低于2.50D组。结论综合治疗对儿童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有效,患者的旁中心注视性质、弱视程度、双眼屈光参差程度影响治疗效果。
2009(3).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根充糊剂充填乳磨牙的疗效,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乳牙根充糊剂提供依据。方法对所诊治的97颗乳磨牙随机分为两组,Ⅰ组48颗用常规根管充填剂充填,Ⅱ组49颗用Vitapex糊剂充填,观察1年后的疗效。结果从治疗完成后1年内陆续复查可见,Ⅱ组的成功率为91.84%,明显高于Ⅰ组成功率7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磨牙进行根管治疗时,推荐使用Vitapex糊剂充填根管。
2009(3).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比较用骨水泥固定型和非骨水泥固定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全麻下行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非骨水泥固定组(A组,n=42)和骨水泥固定组(B组,n=38)。分别采集两组患者麻醉前(T0,基础值)及手术结束前(T)1、术后24h(T)2、术后48h(T)3的血液,用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记录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和手术时间。结果两组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和全血粘度等指标,在手术结束时均呈现降低趋势,术后24h开始增高,48h增高明显。术后48h,骨水泥固定组明显高于同期非骨水泥固定组(P<0.05)。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和手术时间两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是引起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的重要因素,早期给与干预措施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009(3).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近年消毒级内镜的消毒合格率状况,预测未来时段的内镜消毒合格率走势,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将各年度合格率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曲线拟合、预测未来数据。结果各地内镜消毒灭菌的合格率介于52%至56%之间,至2012年,消毒合格率将维持在52%至57%之间。结论消毒级内窥镜的消毒效果合格率较低,未来走势仍旧偏低。
2009(3).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冠心病(CAD)患者与其他原因致胸痛患者中B型利钠肽(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因急性胸痛入院患者161例,行冠脉造影进行鉴别诊断,明确冠心病83例(A组),其中急性冠脉综合症(ACS)61例(A1组),稳定性心绞痛22例(A2组),冠脉造影正常组78例(B组),测定不同组间BN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BN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组,两者对比差异性显著(P<0.01),A1组与B组BNP浓度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2组与B组BNP浓度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BNP浓度水平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NP水平测定可作为胸痛鉴别诊断并对冠心病进行危险分层的常规生化指标。
2009(3).
摘要:目的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2008年3月302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疼痛轻,1~2d下地活动,平均住院时间5~8d。并发症有尿潴留23例(7.6%),局部异物感7例(2.3%),阴囊水肿6例(1.9%),局部疼痛3个月以上3例(1.0%),复发1例(0.3%)。结论此术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克服了传统疝修补术的种种缺陷,保存了腹股沟管的正常生理解剖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2009(3).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老年重型颅脑损伤30例,行头部CT检查,CT动态扫描、手术治疗18例,非手术治疗12例。结果死亡14例,存活16例,恢复良好11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在诊疗中密切观察病情,动态CT检查具有重要意义,早诊断,早治疗,重视并发症的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2009(3).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就1980-2008年治疗的89例伤性膈肌破裂的经验,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确诊率为71.9%,治愈率92.1%,死亡率7.9%。结论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术后应注意防止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