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IL-10和HGF对大鼠活体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2008(4).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hIL-10和HGF重组体对大鼠活体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DA大鼠(RT1a)为供体,Lewis大鼠(RT1l)为受体建立异种肝移植鼠模型,实验组于移植后1d及7d,腹腔内注射T-HGF和T-hIL-10重组体(100μg/mL)100μ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1、7、10和20d取大鼠尾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清HGF、IL-10水平,RT-PCR测定肝细胞HGF、IL-10mRNA的表达水平,常规肝功能测定,活体肝移植动物生存期观测。结果实验组鼠肝细胞有HGF和IL-10mRNA表达,对照组肝细胞表达微弱。对照组大鼠HGF和IL-10水平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实验组大鼠HGF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重组体的实验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9±0.9)d,20d时存活只数为6只,存活率75%;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8.6±0.5),20d时存活只数为2只,存活率25%(P<0.05)。对照组未注射重组体,ALT和AST值持续升高,注射重组体后ALT和AST值亦有升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体肝移植大鼠导入IL-10和HGF基因重组体后可抑制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 心表移植源自自体骨髓干细胞的人造组织与大鼠梗死区域心肌的作用

      2008(4).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源自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的生物工程学人造组织(AT)作为组织补片被移植在大鼠的梗死心肌表面上后,能否与受损心肌完全一体化融合。方法对15只Wister大鼠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结扎以建立心肌梗死(MI)动物模型,将大鼠自体BMSCs植入胶原蛋白基质以构建三维立体AT。4周后,AT补片被移植在移植组大鼠(n=9)心脏的MI瘢痕区表面,对照组(n=6)不做移植。所有动物在移植实验2周前和2个月后进行序列99mTc-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以检测左心室(LV)功能和心肌灌注的演变。在研究终点切取大鼠心脏进行组织学分析,以研究生物工程学组织移植物中BMSCs的命运。结果2个月后,在移植组中,组织学分析显示生物工程学AT移植物中的BMSCs存活并与MI瘢痕组织完全一体化,在AT补片及相临梗死心肌中出现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其每平方毫米的毛细血管密度及梗死区的左心室壁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46±76)vs(89±21);P=0.01]和[(1.75±0.24)vs(1.35±0.31);P=0.04]。序列99mTc-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显示移植组心肌局部灌注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的低灌注MI区显著减少而99mTc-Sestamibi摄取率显著增加,[(10%±7.1%)vs(20%±12.9%);P=0.02]和[(65%±17%)vs(52%±12%);P=0.04]。但两组的LVEF均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植入大鼠体内2个月后,心表移植的源自自体BMSCs的生物工程学人造组织可以与梗死心肌完全融合,促进新血管生成并显著改善局部灌注,但并不改善LV功能。

    • 膳食改变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008(4).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高脂膳食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只,进食普通饲料,B组20只,给与高脂肪膳食。喂养四周后测定其血中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1)的水平,同时透射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变化。结果高脂膳食组大鼠血一氧化氮水平较对照组下降,而内皮素水平较对照组则升高,同时透射电镜下观察高脂膳食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已出现结构改变。结论高脂膳食喂养大鼠四周血管内皮细胞就已经出现功能及结构的异常改变,合理膳食结构,尽早给以有效的内皮保护措施将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起重要作用。

    • DDH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8(4).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二氢二醇脱氢酶(DDH)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DH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比较DDH在不同分化程度与临床分期(TNM分期)癌组织的表达变化。结果DDH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在分化程度低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强于分化高的肿瘤组织(P<0.05),但在不同TNM分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DH在乳腺癌中呈高表达,且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推测其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 Smac和L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2008(4).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Smac和LIVIN在人体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胃癌的发生、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5例胃癌标本粘膜组织中Smac和LIVIN蛋白的表达,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粘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胃癌组织中LIVIN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胃粘膜组织,Smac的表达率则低于对照胃粘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IVIN与Smac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1,r=-0.720、P<0.001,r=-0.336),二者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淋巴转移、临床分期、肿瘤病理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LIVIN与Smac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检测两者在胃癌中的表达,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判断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LIVIN和Smac有可能成为胃癌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及监测预后的可靠指标。

    •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对5-氟尿嘧啶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2008(4).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对5-氟尿嘧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服用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的50名食管癌患者,对患者胸苷酸合成酶进行基因分型,其中,将编码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两重串连28bp重复片断的纯合子基因型定义为S/S型,将编码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三重串连28bp重复片断的纯合子基因型定义为R/R型。杂合子基因型定义为R/S型。通过RT-PCR对mRNA含量进行相对定量。根据患者基因型测定结果,分析遗传学机制对5-氟尿嘧啶临床药物疗效的影响。结果50名患者中,发现R/R型患者20名,总有效率10%,R/S型患者22名,总有效率13.6%,S/S型患者8名,总有效率50%,R/R组与S/S比较以及R/S组与S/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型患者药物治疗平均生存时间20.3个月,较R/S组平均生存时间8.1个月以及R/R组平均生存时间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是一个潜在的影响5-氟尿嘧啶的影响因素。

    • 血清中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与肝硬化相关性研究

      2008(4).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的表达水平,探讨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明确肝硬化诊断及分组,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结果根据Child-Pugh标准分级,肝硬化各级患者瘦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各级间差异亦有显著性,随着肝硬化严重程度进展,瘦素水平相对增加,而可溶性瘦素受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各级间差异亦有显著性,血清瘦素水平与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血清中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与肝纤维化的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血清中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的测定可作为对肝硬化程度判定的无创指标之一。

    • 内生场热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放射性肺炎

      2008(4).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内生场热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放射性肺炎的患者进行内生场热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根据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来判断疗效。结果45例患者经内生场热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91.11%,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显著,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内生场热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是一种治疗放射性肺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生长抑制的体外实验

      2008(4).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参芪扶正注射液与CNE-2细胞作用24、48、72和96h,用MTT法检测参芪扶正注射液对CNE-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对CNE-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参芪扶正注射液将CNE-2细胞明显阻滞于G1期。参芪扶正注射液浓度为8.0g/L作用48h,CNE-2细胞的凋亡率为39.3%,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有凋亡细胞存在。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抑制人鼻咽癌CNE-2细胞的增殖,能使CNE-2细胞阻滞于G1期,可诱导CNE-2细胞发生一定程度的凋亡。

    • Cr:LiSAF激光诱导的大肠癌自体荧光研究

      2008(4).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利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对肿瘤进行诊断。方法用Cr:LiSAF激光器诱导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产生自体荧光,分析各试验组光谱强度差异。结果在(461.3±10.1)nm处,正常组织的荧光峰值强度明显大于癌症组织,而在(627.5±9.8)nm处,正常组织的荧光峰值强度则明显小于癌症组织。结论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差异有显著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免疫防御机制研究进展

      2008(4).

      摘要 (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妇产科常见病,但其发病机制仍然不明。多数学者认为阴道上皮细胞的先天性抗假丝酵母菌活性及局部免疫在抗假丝酵母菌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保护作用仍有争议。机体抗假丝酵母菌的防御机制较为复杂,可能多种免疫因素共同参与了防御活动。

    • 肾癌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2008(4).

      摘要 (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几年发病率呈增长的趋势。由于该肿瘤对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目前仍然以传统手术治疗为主。伴随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肾细胞癌也以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在细胞因子类药物治疗、肾癌疫苗治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生物免疫治疗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症状的影响

      2008(4).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将228例AMI住院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12例,对照组11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病人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心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焦虑状态,且效果显著。

    • 数字胃肠机在全脊柱摄影中的临床应用

      2008(4).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在全脊柱摄影的应用。方法对3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全脊柱进行拼接并测量角度。结果全脊柱正侧位照片30例,其中胸凸12例,腰凸11例,联合胸腰凸7例,其中椎体畸形4例。结论数字式胃肠机通过连续曝光可以一次获得到整个脊柱的图像,图像清晰、直观,其专门的测量软件使测量更准确,有助于脊柱侧凸的术前检查、评估以及预测矫形达到标准化。

    • 某师范学生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2008(4).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考察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为研究工具对436名师范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师范学生的SCL-90多数因子分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但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和偏执6项因子分较全国青年组常模明显增高。②师范学生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均进入回归模型。结论师范学生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普遍,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师范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对老年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2008(4).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的检测对老年人类风湿性关节炎(EORA)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用ELISA法、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52例RA患者和52例非RA的老年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抗CCP抗体和RF。运用四格表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两者对EORA诊断效能。结果抗CCP抗体对EO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76%、96.15%及88.46%,阳性和阴性拟然比分别为21.00(95%CI,9.90-36.88)和0.20(95%CI,0.09-0.38)。RF诊断EO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3.07%、76.92%、72.22%,阳性和阴性拟然比分别为3.16(95%CI,1.53-10.42)和0.35(95%CI,0.19-0.64)。抗CCP抗体诊断准确性高于RF(P=0.023)。抗CCP抗体诊断EOR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95%CI,0.848-0.969),优于RF(P<0.001)。结论抗CCP抗体对EOR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在诊断EORA时较RF有更高的价值。

    • 气体出入人体“先进后出”规律临床的观察

      2008(4).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按照"先进后出"规律设计的加压阶段吸氧气操舱法(方法Ⅱ)是否优于传统的加压阶段吸空气操舱法(方法Ⅰ)。通过比较两种操舱法的临床效果进一步验证"先进后出"规律的存在。方法观察和比较方法Ⅰ与方法Ⅱ的临床应用效果:包括两方法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率的比较。结果方法Ⅱ的疗效较好(P<0.01),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少(P<0.01),并且方法Ⅱ的治疗时间较短,治疗成本较小,安全性提高。结论采用空气加压舱进行高压氧治疗时应采用加压阶段吸氧气法,环境气压变化时的气体出入人体确实存在"先进后出"规律。

    • 肝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应用(附80例报告)

      2008(4).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在我科施行肝叶切除术的80例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肝叶/段切除术中,同时行单纯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42例,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肝总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10例,肝胆管探查取石+狭窄胆管切开成形+胆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7例,肝胆管探查取石+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66例(82.5%)获得6个月~4年的随访,术后残余结石12例(15.0%),经胆道镜取净7例。术后发生膈下脓肿3例,胆瘘7例,肺部感染3例,伤口感染1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均经积极非手术治疗痊愈。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针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原发病灶合理选择肝叶/段切除术,可有效解除狭窄、畅通引流,降低术后残石率及胆管炎的发生率,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的理想方法。

    • 下颌智齿拔除致软组织麻木的临床分析

      2008(4).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下颌智齿拔除后局部软组织麻木的临床表现及原因,提出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下颌智齿拔除后发生软组织麻木。结果下颌智齿拔除后发生软组织麻木,以颏区麻木多见(6/8),下唇近中线区(1/8)以及近口角区(1/8)次之。经消炎及神经营养和或物理治疗后8例患者症状逐渐消失。消退时间平均3.9个月,最快为1个月,最慢者达9个月。结论下颌智齿拔除导致的下唇麻木一般为可逆性下牙槽神经损伤,临床治疗可以促进其恢复,但恢复的时间存在差异。

    • 青年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2008(4).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胃镜检出的258例青年人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临床分析,其中76例进行了24h动态胃内pH和胆汁反流的监测(Bilitec2000),另选相匹配的18例非反流性胃炎进行pH及胆汁反流监测的对照。结果所有患者除有上腹痛外,多有上腹饱胀、烧心、呃逆、反酸、呕吐等胃肠动力障碍表现,其中伴消瘦者116例(44.9%),胃镜多为急性胃粘膜炎症表现,缺乏典型内镜特征,24h动态胃内pH和胆汁反流的监测(Bilitec2000)与对照组比较在反流时间百分比、最长反流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但这种反流的增加与胃内pH>4时间无相关性。结论青年人原发性胆汁反流可引起胃粘膜的急性炎症,其临床及内镜缺乏特征性表现,24h动态胃内胆汁反流的监测(Bilitec2000)是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

    • 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及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08(4).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的应用在我国医学教育界方兴未艾,是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为充分提高卫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及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在湖南首先使用标准化病人对医学生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训练,开展了医学生最迫切希望得到的临床技能培训,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本文介绍了标准化病人的具体培训方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借鉴。

    • X线全身放射治疗中的实时剂量监测

      2008(4).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X线全身放射治疗中实时剂量监测的工具和方法。方法用X线全身照射用多通道半导体剂量仪对23例患者进行实时剂量监测,用Farmer剂量仪进行加速器输出剂量稳定性的监测。结果半导体监测剂量与预置剂量有较好的一致性,各部位的剂量均匀性能很好地符合临床要求,肺部剂量在期望剂量范围内。Farmer剂量仪监测显示加速器的长时间剂量输出是稳定的,与全身照射数据建立时同一空间位置相同条件下100MU所对应的输出剂量最大偏差在2%以内。结论多通道半导体剂量仪适合用于全身放射治疗患者体表的实时剂量监测,Farmer剂量仪是全身照射中输出剂量稳定性监测的有力工具。

    • 肾癌的MRI诊断

      2008(4).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RI在诊断肾癌中的意义。方法对19例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及CT、B超联合诊断的肾癌进行分析。结果诊断肾透明细胞癌14例,颗粒细胞癌5例。结论MRI对肾癌的诊断具有优势。

    • 中医为主辩证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68例

      2008(4).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中医为主辩证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方法主要以祖国医学"麻喜清凉"的理论为指导,以宣透解毒为原则,按照不同症状运用中药为主对68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者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结果65例患者通过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中医为主辩证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 贲门癌经腹切除48例临床分析

      2008(4).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入路贲门癌手术的治疗效果及优越性。方法对该院1996~2008年收治的48例经腹手术的贲门癌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与远端胃吻合45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3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吻合口瘘的发生,切缘上极残留癌3例,占6.25%;无远切端残留癌发生;出现吻合口狭窄2例(4.17%),经球囊扩张2~3次后好转。结论经腹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尤其适合年龄较大及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

    • 心理干预和疏导在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中的体会

      2008(4).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在采用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患者中的价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微波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在入院、术前、术后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结果通过心理干预和疏导,本组36例患者,症状缓解34例,肿瘤缩小30例,生活质量提高33例,生存6个月以上30例。结论心理干预和疏导在治疗肿瘤病人的过程中值得提倡和推广。

    • 高热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2008(4).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高热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对196例高热患儿家属进行测评。结果高热患儿家属评分高于常模(P<0.01);负性情绪与患儿家属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不同热程的患儿家属,其负性情绪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热患儿家属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心理,提示:医护人员在关注高热患儿的同时应重视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促进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的和谐,提高儿科病房的服务满意度。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第一界理事会议在北京卫生部大会堂召开 百名专家启动百项纳米生物技术课题研究 张阳德当选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首届主任委员

      2008(4).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医学工程2008年第16卷总目次

      2008(4).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