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抑肽酶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AQP4mRNA表达及脑水肿的作用

      2008(3).

      摘要 (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后的脑水肿形成与水孔蛋白-4(AQP4) mRNA表达的关系,以及抑肽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RT-PCR法检测AQP4 mRNA表达,并观察给予抑肽酶处置后脑水肿(脑含水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和抑肽酶组均从脑出血后6h开始出现脑水肿(P<0.05),3d时达到高峰(P<0.05),分别上升到(82.13±0.36)和(79.48±0.46),且抑肽酶组脑水肿程度低于脑出血组(P<0.05);AQP4 mRNA表达同样在3d时达到高峰(P<0.05),分别为(1.34±0.14)和(1.03±0.05)。脑水肿程度与AQP4 mRNA表达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15,P<0.01)。结论脑出血后AQP4 mRNA表达明显增加,提示AQP4参与了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而抑肽酶能够抑制脑水肿的形成。

    • 不同浓度α辅肌动蛋白对体外环境下肌动蛋白聚合-解离平衡的影响

      2008(3).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肌动蛋白的体外聚合-解离反应体系,探讨α辅肌动蛋白浓度对该平衡体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Sobieszek-Bremel法和Katalin Pinter法,从人骨骼肌中分别提取α辅肌动蛋白和G肌动蛋白,构建G肌动蛋白/F肌动蛋白/交联态肌动蛋白的聚合-解离反应体系,施加不同浓度的α辅肌动蛋白,并采用SDS-PAGE电泳与荧光显影法检测反应缓冲液中三种肌动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本方法可制备高纯度的α辅肌动蛋白与G肌动蛋白;当α辅肌动蛋白浓度处于0~0.40g/L时,交联态肌动蛋白含量随着前者浓度升高而增多,而当前者浓度处于0.40~0.70g/L时,交联态肌动蛋白含量进入平台期;在该反应体系内,F肌动蛋白/G肌动蛋白浓度比值处于0.45~0.59区间。结论在一定范围条件下,适当增加α辅肌动蛋白可以促进F肌动蛋白交联反应,但F肌动蛋白/G肌动蛋白比值基本维持不变。

    • 过量乙醇对睾丸的毒性作用及其自然恢复与生精周期的关系

      2008(3).

      摘要 (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过量乙醇对雄性哺乳类睾丸及生精细胞的毒性作用与生精周期的关系,研究酒精对睾丸损伤后自然恢复与生精周期的关系,从而对优生优育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用不同剂量的酒精给大鼠灌胃1~2个生精周期后,检测血清睾酮、精子常规、睾丸组织学、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研究酒精的毒性作用;停止灌酒后自然恢复1~2个生精周期,检测上述指标观察酒精损伤后的自然恢复情况。结果高剂量酒精作用2个生精周期,大鼠精子活力和存活率降低(P<0.01),精子畸形率升高(P<0.01),血清睾酮水平降低;睾丸组织也有明显的形态学变化;每个生精小管中bcl-2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目明显降低(P<0.01);bax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每个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强度(OD值)明显降低(P<0.01);Bax蛋白表达强度(OD值)明显升高(P<0.01)。在停酒后自然恢复2个生精周期,上述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长期大量饮酒对雄性哺乳类睾丸及生精细胞有明显毒性作用,这种毒性作用可以自然恢复,但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因此,减少饮酒对优生有重要意义。

    • 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

      2008(3).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方法采用薄膜分散并超声法制备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采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其形态与粒径分布,采用凝胶柱层析法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其含量与包封率。结果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粒径约100nm左右,包封率达97%以上。结论成功制备了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

    • 胃镜下采用透明帽在食管细小异物诊断中的价值

      2008(3).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胃镜下采用透明帽在食管细小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X线片、胃镜直接检查未能确诊的可疑食管细小异物病例,采用胃镜前端安装一个透明帽后进行检查。结果可疑食管细小异物29例,经透明帽法明确诊断28例。其中诊断无异物存留23例,1例可疑食管中段细小异物,周围粘膜明显充血肿胀,透明帽法仍不能作出明确诊断。检出异物5例,其中有3例位于食管入口,1例位于食管上段,1例位于食管下段近贲门处,均为细小鱼刺异物。诊断准确率97%(28/29),全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胃镜下采用透明帽能充分暴露食管管腔,对食管细小异物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脑肿瘤瘤周水肿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研究

      2008(3).

      摘要 (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肿瘤瘤周水肿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脑肿瘤进行常规MRI扫描和DWI检查,对照分析病变的实质部分、周围水肿区的ADC值。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的近侧瘤周水肿区ADC值低于远侧(P<0.01),而近侧瘤周水肿区ADC值与瘤体接近(P>0.05)。低级别胶质瘤瘤体与近、远侧瘤周水肿的ADC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炎性病变的近侧瘤周水肿ADC值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近侧瘤周水肿区ADC值有助于高级别胶质瘤与其他肿瘤鉴别,也可用于胶质瘤分级的鉴别诊断。

    • 益生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

      2008(3).

      摘要 (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TNF-α在UC小鼠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益生菌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SS诱导的小鼠急性UC模型,将60只BALB/c小鼠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DSS模型组、NS组、SASP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组,每组10只,造模第8天处死小鼠,结肠组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计算小鼠组织学损伤评分和组织学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小鼠结直肠黏膜TNF-α的表达。结果乳酸杆菌组、双歧杆菌组及SASP组小鼠一般情况好,组织学损伤评分低,且明显降低小鼠结直肠黏膜TNF-α的表达。结论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可能通过抑制结直肠黏膜TNF-α的表达而减轻小鼠结肠黏膜的损伤,达到治疗UC的目的,其疗效与SASP相当。

    •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机体免疫及炎症状态的影响

      2008(3).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对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43例有手术指征的EMs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服孕三烯酮2.5mg,2次/周,共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取静脉血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2、IL-6、IL-10、和TNF-α。结果患者血清IL-2、IFN-γ较正常对照升高降低,术后恢复正常水平。IL-6、IL-10和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升高,术后明显回落。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EMs患者对机体的免疫状态及炎症因子有一定影响。

    • 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亚临床甲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2008(3).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左旋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对亚临床甲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对45例亚临床甲减患者进行血脂及颈动脉IMT的检测,观察其基线及L-T4治疗后的变化,并与甲状腺功能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β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升高,颈动脉IMT增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MT平均值与LDL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水平呈正相关。L-T4治疗能显著降低TC、LDLc及颈动脉IMT,IMT的下降与血清TSH及TC值的下降直接相关。结论L-T4替代疗法能改善亚临床甲减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脂质谱和内中膜增厚,其颈动脉壁的脂质渗透仍可能是IMT增加的一个重要机制。

    • 血脂康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8(3).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脂代谢和血糖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在原降糖措施的基础上加服血脂康0.6g,2次/d,检测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含量。并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2周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浓度。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Tc、TG、LDL-C分别降低为21.4%、34.3%和27.8%(P均<0.05);HDL-C升高16.5%(P<0.05)。空腹血糖(8.71±1.48)vs(7.14±1.22)mmol/L,餐后2h血糖(12.03±1.76)vs(9.27±1.44)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0.3%)vs(5.8%±0.1%)(均P<0.05)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反复,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血脂康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作用。

    • rAAV-LyoVec载体介导血管抑素及野生型P53治疗C6胶质瘤

      2008(3).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associated virus,rAAV)-阳离子脂质体(LyoVec)载体介导血管抑素(Angiastain)及野生型P53(wild typeP53)联合基因治疗C6胶质瘤。方法构建新型载体rAAV-LyoVec,建立裸鼠C6胶质瘤模型,观察各组不同时间肿瘤体积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血管抑素、野生型P53及相关蛋白产物的表达情况,RT-PCR确认血管抑素基因在分子水平表达,电镜观察C6细胞凋亡、病毒转染、组织坏死等,从组织,细胞,蛋白,分子水平研究rAAV-LyoVec载体介导血管抑素及野生型P53联合治疗C6胶质瘤的有效性。结果rAAV-LyoVec载体介导血管抑素及野生型P53基因联合治疗C6胶质瘤,对比血管抑素及野生型P53单基因治疗效果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细胞P53、VEGF及CD34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RT-PCR法检测血管抑素在rAAV-angiastain-LyoVec组及rAAV-P53-LyoVec+rAAV-angiastain-LyoVec组表达。结论联合基因治疗是治疗脑胶质瘤的有效方法。

    • 肾癌致血尿误诊2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2008(3).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血尿的病因及诊断思路。方法回顾该血尿患者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分析其误诊误治的原因。结果两例患者分别行右肾癌根治术和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分别肾透明细胞癌和肾盂鳞状细胞癌。结论血尿患者的病因多数为结石、癌症、创伤或炎症所致,当常规检查诊断不明确或治疗效果欠佳时,必须尽早考虑其罹患肾癌的可能,B超和CT联合检查,是尽快明确肾癌致肉眼血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新式剖宫产术238例应用观察

      2008(3).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新式剖宫产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近3年我院施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38):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对照组(n=220):采用常规剖宫产术,就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腰椎间盘突出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2008(3).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匹配条件为:性别、民族、地区、职业及年龄(±3岁)对LDH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法收集资料,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62对调查对象中,多因素分析发现脊柱负荷越大,LDH发生的危险性就越大(OR=2.885);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高(OR=1.935)、肥胖(OR=2.090)、偏好辛辣食物(OR=2.690)、睡床越软(OR=1.610)、居住环境潮湿(OR=2.351)、经常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数越少(OR=2.488)、一二级亲属中有该病的家族史(OR=2.349)都是LDH的危险因素。结论LDH的发生与生物因素、生活方式、脊柱负荷大小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多个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和预防该病的发生。

    • 脑卒中后癫痫72例临床分析

      2008(3).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与脑卒中的类型、病灶部位等因素的关系及其发作机制。方法选择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81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就癫痫发作与脑卒中类型和部位的关系及癫痫发作的时间与脑卒中性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812例脑卒中患者,继发癫痫者72例(8.87%),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继发癫痫的发病率高于脑梗死(χ2=8.25,P<0.01;χ2=13.97,P<0.01),脑叶与蛛网膜下腔病灶继发癫痫的发病率高于基底节区(χ2=129.93,P<0.01;χ2=50.70,P<0.01),早发型癫痫以出血性脑卒中为主,迟发型癫痫则以脑梗死为主(χ2=18.09,P<0.01;χ2=8.86,P<0.01)。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率与脑卒中的类型及病灶部位有关,其发生的早晚与脑卒中的性质有关。

    • 不同喂养方式对唇腭裂术后影响的对照研究

      2008(3).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826例婴幼儿唇腭裂患者术后喂养方式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随机将826例婴幼儿唇腭裂术后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奶嘴和汤匙喂养,观察术后两周内两组主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甲组80例腭裂患儿术后继发出血11例、穿孔10例,324例唇裂患儿术后畸型15例;乙组94例腭裂患儿术后继发出血3例、穿孔1例,328例唇裂患儿术后畸型6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汤匙喂养法明显优于奶嘴喂养法,能显著减少婴幼儿唇腭裂术后并发症。

    •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分析(附34例)

      2008(3).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弹簧圈栓塞过程,宽颈动脉瘤采用球囊Remolding技术。结果100%栓塞21例;95%栓塞9例;90%栓塞4例。1例死亡,8例遗留有单瘫或失语。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有效的特点。

    • BiPAP治疗重症肺炎致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2008(3).

      摘要 (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重症肺炎所致急性呼吸衰竭(ARF)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所致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25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PaO2和PaO2/Fi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BiPAP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肯定。

    • 多抗甲素和甲硝唑联合应用治疗阿弗它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2008(3).

      摘要 (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多抗甲素和甲硝唑联合应用治疗阿弗它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66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服多抗甲素,局部采用贴甲硝唑口腔粘贴片,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多抗甲素和甲硝唑联用,患者经治疗后,痊愈40例,显效16例,好转8例。结论多抗甲素和甲硝唑联合应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有效率达91.0%,并可减少复发。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48例疗效观察

      2008(3).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8):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组(n=36):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观察记录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进行随访,就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死亡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5.83%,69.44%,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P<0.05)。术后随访6个月~1年,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进行分级,两组良好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P<0.05;χ2=4.27,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显露充分,减压彻底,可有效保护脑功能,明显改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

    • 心律失常的远程监测

      2008(3).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用TTM远程心脏信息监测仪,来探讨心血关疾病的高危因素与心律失常。方法TTM远程心脏信息监测仪对1793例已存在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定期心电监控和跟踪随访。结果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及亚冠心病患者,对高危因素给予科学的干预,合理的治疗,可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数据。结论对心律失常远程监测并及时干预,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病的风险。

    • 中南大学自考生心理健康测试结果及分析

      2008(3).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UPI即"人格健康调查表"对中南大学200名在校自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自考生中有38.5%的人有心理障碍倾向,根据对UPI表各选题的选择频数,分析了当前自考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探讨了自考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 含弱信号点微阵列图像的自动网格划分

      2008(3).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网格划分是微阵列图像处理的关键步骤。本文主要针对弱信号和阴性样点较多的图像,先经过边界提取,通过Radon变换对图像进行倾斜校正,采用投影法分别进行水平竖直两个方向的投影,对得到的投影信号进行形态学重构,去除一定的噪声,再进行二值化。结合数学统计学方法对投影信号进行优化,自动计算样点的半径,样点中心的坐标,将网格线自动定位到样点内部,从而避免由于弱信号点和噪声引起的网格线的冗余和缺失,同时也得到了图像阵列的行数与列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方法既适用于高通量的微阵列图像,同时对含较多弱信号点的图像样点定位取得良好的结果,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 将腔镜元素导入多个层面的妇产科教学

      2008(3).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几年我院在妇产科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的教学中充分导入腔镜元素,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实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科技查新中新颖性判定标准置疑

      2008(3).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在从科技查新工作中新颖性判定标准出发,进一步分析了科技查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在加入WTO后科技查新工作应该做出的改进,以适应新形式下信息咨询服务的要求。

    • 治疗性肾癌疫苗的研究进展

      2008(3).

      摘要 (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ncer,RCC)是泌尿系统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几年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RCC对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均不敏感,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也不能对中晚期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由于肾癌是一种免疫原性很强的肿瘤,其免疫治疗倍受关注。伴随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分子靶向治疗以及肾癌疫苗等生物免疫治疗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Lumican基因与恶性肿瘤

      2008(3).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膜聚糖(Lumican)是富含亮氨酸低分子蛋白多糖,为细胞外基质成分。Lumican最初发现于角膜,能组织胶原空间,使角膜透明。近来发现Lumican基因在正常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均有表达,并调节间质细胞分泌基质蛋白。Lumican基因表达异常影响细胞基质形成,促使肿瘤发展。本文就Lumican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抗肿瘤机制加以综述。

    •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投稿须知

      2008(3).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季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医学工程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