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6).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公开发行。本刊由
2007(6).
摘要:<正>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是中国内镜医学领域的行业组织,是全国内镜医学专业的群众团体,是中国惟一对全国内镜医疗各专科进行统一规
2007(6).
摘要:目的研究一种快速凝胶化壳聚糖/甘油磷酸盐(CS/GPS)凝胶及其温敏、释药性能。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和甘油磷酸钠、混合溶液的pH值等因素对CS/GPS溶液凝胶化性能的影响。黏度法表征CS/GPS的溶胶-凝胶转变。以在37℃形成凝胶的体系负载模型药物扑尔敏的释药性能。结果壳聚糖和甘油磷酸钠浓度越大、溶液pH值越高,CS/GPS溶液在5min内凝胶化的温度越低,37℃时凝胶化速度越快。当pH值为7.3、浓度为21wt%的CS/GPS(质量比1∶18)的溶液升温至37℃,可在4min内凝胶化。黏度法表明在较低温度时,CS/GPS体系的黏度几乎无变化,当温度达到35℃时,体系黏度开始迅速增加,到36.5℃时,体系黏度已达到1911pa·s。药物释放实验表明,该凝胶对药物可持续释放9d以上。结论增大甘油磷酸钠的浓度和提高溶液的pH值,可得到在37℃下快速凝胶化的CS/GPS凝胶。该凝胶具有温敏性,形成的凝胶对药物具有缓释性。
2007(6).
摘要:目的研究Echistatin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设Echistatin处理组和对照组,MTT法、流式技术及RT-PCR法检测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Echistatin可明显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凋亡,降低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论Echistatin可作为防治增生性瘢痕的筛选药物。
2007(6).
摘要:目的解决中医理论中经络现象客观存在的理论基础。方法提出以中性物质运动产生场的猜想,以场论的思维对比分析现代科学与中医经络现象的辨证关系。结果通过建立人体系统控制模型,以物理学方法解释中医经络现象获得满意结果。结论为实现中医现代化提供全新理论思维。
2007(6).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价值,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69例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和28例同期无糖尿病的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的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和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及月国动脉最为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率以及月国动脉以下的远端动脉血管最为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2007(6).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高频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提高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87例乳腺肿块住院患者,首先观察二维高频声像图,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观察、记录血流分级等,用频谱多普勒测量病灶内多处血管并记录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RI),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等参数。结果乳腺良恶性肿块声像图鉴别以肿块边界特征及形态特征最重要,彩色多普勒显示乳腺癌内的血流较良性肿块明显丰富(P<0.05),乳腺癌的血管分布特征异常,频谱多普勒分析示肿块内血流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在良恶性肿块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性组高于良性组。
陈晓彬;蒲晓群;郑昭芬;李传昶;彭道地;莫龙;邓金华;孟霜媛;
2007(6).
摘要: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经静脉心内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手术方法、安全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994~2006年该院经静脉心内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857例,其中4~6岁学龄前儿童3例,占0.35%。该组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平均5岁,体重平均17.8公斤;1例为病毒性心肌炎并发窦性停搏,2例为室缺术后并发III度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均为经药物治疗无效的缓慢心律失常。3例均采用经静脉心内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方法治疗,1例起搏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起搏器置于皮下与胸大肌之间;另2例电极经左头静脉,起搏器置于胸小肌与胸大肌之间。术后1周、1、3、6、9个月、1年及每年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1例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起搏器置于皮下与胸大肌之间的患者于术后8个月出现起搏器囊袋磨破,继发感染,予取出起搏器,清创缝合,患者交界性逸搏心率55次/min,家属拒绝再次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自动出院;另2例电极经左头静脉,起搏器置于胸小肌与胸大肌之间的患者,术后随访正常,无并发症。结论学龄前儿童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经静脉心内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是可行、有效的,但有出现起搏器囊袋磨破等并发症的风险;电极经头静脉,起搏器置于胸小肌与胸大肌之间相对安全。
2007(6).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50g葡萄糖筛查(50gGCT)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75gOGTT)诊断标准及确诊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37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50gGCT及75gOGTT的结果。结果50gGCT以7.2mmol/L为界值,则GDM的漏诊率约5.19%;75gOGTT平均空腹血糖为(4.95±1.20)mmol/L,1h血糖为(11.08±1.76)mmol/L,2h血糖为(9.46±2.65)mmol/L,3h血糖为(6.39±2.32)mmol/L,75gOGTT不检测3h血糖,将漏诊21例GDM,约16.3%;超过36周确诊,新生儿体重明显超重。结论GDM孕妇75gOGTT诊断可考虑降低空腹血糖标准,而提高服糖后1h、2h血糖标准;75gOGTT不宜省略OGTT3h血糖的检测。妊娠期糖尿病宜早筛查、早诊断从而早治疗利于改善母儿预后。
2007(6).
摘要:目的评价乳管镜对未扪及肿块的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9例未扪及肿块的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镜检查,将溢液性质、检查结果、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扩张和乳管炎8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6例,乳头状瘤病2例,导管癌3例。51例占位性病变患者46例行手术治疗,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8%(36/41),100%(2/2),66.7%(2/3)。结论乳管镜能早期发现导管内占位性病变,明确病变部位,有利于早期准确手术,并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2007(6).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心理干预(放松疗法、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药物治疗,于首次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由患者分别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4个因子得分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躯体化1个因子得分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各因子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有总分及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5个因子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偏差,可采取放松疗法、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2007(6).
摘要: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自愿要求人工流产而无禁忌证者450例,随机分为3组:异丙酚组(150例),单次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复合组(150例),芬太尼2μg/kg与异丙酚0.8~1.0mg/kg依次静脉注射;对照组(150例),不用任何镇静镇痛药物。观察镇痛效果、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O2)、宫颈松弛情况、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复合组在麻醉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效果、并发症方面与异丙酚组无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子宫出血量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合组的苏醒时间、术后离手术床时间、术后孕妇离院时间均较异丙酚组短(P<0.01);复合组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及氧饱和度(SPO2)的抑制不如异丙酚组明显(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除有明显的镇静、镇痛等协同作用外,还有副作用小、价格相对便宜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无痛人工流产术。
2007(6).
摘要: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dial-ysis,CAPD)治疗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疗效。方法对16例HD和11例CAPD终末期DN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液生化指标、血压、生存率、死亡原因及透析后透析充分性(Kt/V)、残余肾功能和主要并发症。结果两组前2年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CAPD组第3年的生存率明显下降且甘油三脂及总胆固醇均高于H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CAPD组血浆白蛋白显著低于HD组(P<0.05)。治疗后两组BUN、Cr、K、P下降,以HD组BUN、Cr下降更明显(P<0.05);HD组透析充分性(KT/V)更佳,但残余肾功能下降更快,且脑血管病发病率较CAPD组高;CAPD组感染率较HD组高。结论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治疗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两种有效方法,两者各有优缺点。故DN的替代治疗,不应局限于某一种替代治疗,开始替代治疗1~2年,可以予以PD治疗,而后再据情况改为HD。对于有严重心脏病或脑出血的病人应首选PD。
2007(6).
摘要:目的探讨Y形钢板治疗肱骨远段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肱骨远段髁间骨折11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AO分型:C1型6例,C2型3例,C3型2例。采用后侧入路,骨折复位,Y形钢板固定。结果全部随访5~19个月,平均10个月。疗效评定以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优6例、良4例、可1例。结论Y型钢板固定是治疗肱骨远段骨折较好的手术固定方法,具有固定牢固,操作简便,骨折治愈率高等优点。
2007(6).
摘要:目的探讨三明治法网片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特点。方法将本法治疗的86例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仅有1例伤口感染(1/86、1.2%),无疝复发病例。结论本法治疗腹股沟疝、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2007(6).
摘要: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可行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16例,术后经胸彩色心脏超声、心电图随访。结果16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术后即刻完全封堵14例,2例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第30天复诊时分流消失。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近期临床效果好,安全有效。
2007(6).
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阳性结果的原因,并进行系统地分析与处理,为临床输血提供保障。方法应用DiaMed公司的Liss/coombs微柱凝胶卡进行交叉配血,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受血者和供血者进行相关的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124600例配血试验中,有1127例出现阳性结果,红细胞直抗阳性(905例),不规则抗体(138例)和自身抗体(80例)是导致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结论对微柱凝胶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有助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2007(6).
摘要:目的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本研究分别采用依达拉奉和常规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154例,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154例发病在48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76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78例,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和阿司匹林等治疗方法,疗程共14d。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uropean stroke scale,E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增分率来判断、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14d治疗结束后,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的ESS增分率分别为(50.39±23.37)和(23.52±22.71);ADL增分率分别为(48.76±21.32)和(26.72±21.73)。依达拉奉的运用显著提高了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安全有效地治疗急性脑梗死。
2007(6).
摘要:目的介绍改良小夹板外固定结合持续牵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方法2001年~2005年收治2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均为急性损伤,男13例,女8例;平均37.5岁(21~80岁)。AO分类:B2型7例,B3型1例,C1型5例,C2型6例,C3型2例,手术采用手法复位改良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持续牵引。结果21例术后X线显示,近似解剖复位14例,功能复位7例,外固定4周后复查X线未见有明显再移位,经3~6个随访均骨性愈合,外观无明显畸形,腕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按Lidstrom标准评定,优良19例,一般2例,差0例。结论改良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持续牵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确切。
2007(6).
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患者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后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该科哮喘门诊1998年12月~2001年6月就诊患者共58例,按国家1997年哮喘防治指南进行分级治疗,动态观察其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结果不管病情的轻重,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减少(P<0.01),肺功能结果显示:中度组和重度组哮喘患者FEV1%在治疗3个月时显著增高(P<0.05),但以后又逐渐降低,治疗1a后均低于治疗3个月时水平(P<0.01)。结论虽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可改善所有不同病情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只有尽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才能预防哮喘患者肺功能的降低。
2007(6).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全组65例。中央型结石17例,周围型结石12例,局限型结石26例,弥漫型10例;合并肝胆管狭窄40例(61.5%),共施行肝叶(段)切除术27例,肝门胆管切开取石+高位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7例,肝叶(段)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1例。结果术后有60例获得6个月~5年随访,优32例,良21例,差7例,优良率88.3%,术后残余结石12例(18.5%),经术后胆道镜结合液电碎石治愈10例,再次手术2例,胆漏3例,伤口感染5例,膈下脓肿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未发生手术死亡。结论肝叶(段)切除联合胆肠吻合引流术或T管引流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能提高疗效、降低残石率、减少并发症,术后胆道镜取石是治疗胆道残石的重要手段。
2007(6).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对该院2003~2006年间收治的54例老年人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了回顾行的分析。结果42例治愈,治愈率77.78%;死亡1例,占1.85%;10例复发1次(10/54),3例复发2次(3/54),1例复发≥3次(1/54)。结论老年人气胸合并症多,病情急,要防止漏诊,处理及时,要合理采用治疗方法,防止复发。
2007(6).
摘要: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72例胸腰椎骨折,观察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椎体高度、矢状指数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86.1%,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正常91.7%,矢状指数由术前5°~31°(平均18°),恢复到术后-5°~6°(平均0°),发生螺钉植入错误、断钉、断杆等并发症各1例,占4.2%,未发生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应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正确选择AF器件和熟练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007(6).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5月~2007年4月,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52例。结果一次性结石粉碎率为86%(45/52),并发症为9.6%(5/52),其中输尿管穿孔2例,结石上移2例,尿路感染1例。结论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可作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如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等体外碎石方法结合应用疗效更佳。
2007(6).
摘要:目的观察替硝唑棒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效果,并与口服替硝唑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急性智齿冠周炎222例,随机分为两组,局部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后擦干,替硝唑棒治疗。治疗组用镊子将甲硝唑药棒置入龈袋内,次日复诊,再放置药棒,共放置3次;口服替硝唑组给予替硝唑片剂(每片500mg),首日顿服2g,第2、3天各顿服1g。结果替硝唑棒治疗组、口服替硝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22%、71.15%。经统计学处理,替硝唑棒治疗组与口服替硝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替硝唑棒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效果优于口服替硝唑。结论替硝唑棒治疗急性冠周炎简便、安全、疗效好。
2007(6).
摘要:目的评价泪道栓塞术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36例水液缺乏型干眼症患者泪道栓塞术治疗后自觉症状、Schirmer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nt,FL)评分的改变。结果泪道塞治疗后72.22%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27.78%的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100%;SchirmerⅠ试验数值明显提高(t=3.45,P<0.05)、泪膜破裂时间明显延长(t=2.37,P<0.05)、FL评分明显降低(t=4.31,P<0.05)。结论泪道栓塞术是治疗干眼症的一种安全、简单、方便、有效方法。
2007(6).
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并于治疗前、后14、28d分别进行临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14d为(74.1±15.96)分,28d为(85.1±15.8)分,而对照组14d为(53.6±2.69)分,28d为(65.2±20.13)分。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8例,治愈率80%;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治愈率60%。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明显有效。
2007(6).
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肝门胆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6年12月该院54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54例,50例(92.6%)获得6个月~6年的随访,总优良率88.0%(44/50),胆道残石6例(11.1%),经1~5次胆道镜取净,术后切口感染3例(5.6%),膈下感染2例(3.7%),胆漏3例(5.6%),无手术死亡。结论合理选择肝叶(段)切除、肝门部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等手术方式,结合术中及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有效手段。
2007(6).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门诊疑难病例会诊的现状。方法对该院近7年来205例门诊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多学科会诊诊治后,205例患者中95例痊愈,65例好转,33例无明显改善,7例晚期癌症患者死亡,5例失去随访。结论大型综合性医院组织实施门诊疑难病例多学科联合会诊不仅能使门诊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合理的诊治,同时也能加强各学科间的协作,提高医疗水平,促进学科发展。
2007(6).
摘要: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与同期的横切口剖宫产术(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或减少(P<0.05),产后5周随访见切口愈合良好,子宫复原良好。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提倡。
2007(6).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自1994年4月~2006年4月该院共收治急性创伤膈疝患者25例,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经急诊手术治疗,治愈23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8%。结论急性创伤性膈疝的早期及时诊断是直接影响治愈率的关键,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
2007(6).
摘要:<正>1临床资料1.1病例报道杨×,女,51岁,因反复阵发性胸闷、心悸半年于2006年3月2日来我院行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速可能性
2007(6).
摘要:<正>一、会议基本情况在卫生部主管部门、中国医师协会的领导下,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于2006年7月5-6日在北京国务院第二招待所召开了卫生
2007(6).
摘要:<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陈敏章消化内镜中心成立暨首家全国
2007(6).
摘要:<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刘谦教授;医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鲁重美教授;医院副院长、《中华肝胆外科
2007(6).
摘要:<正>在中国卫生部、中国科技部、中国民政部、中国医师协会的支持下,历经三年论证、调研,批准成立了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并与中国教育部直属重
2007(6).
摘要:<正>2007年8月16日本项目实施单位:内镜专业技术全国考评委员会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这项基地筹建工作将在二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