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3).
摘要: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血清MDA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雌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三组:博莱霉素模型组(B组);NAC治疗组(N组):模型制备同B组,于博莱霉素处理前1周及此后每日经强饲法口服NAC(3mmol/kg);正常对照组(C组):同样条件下向气管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三组动物分别于气管灌注后的第1、3、7、14及28天随机处死五只。取肺组织标本行病理学观察、肺系数测定及血清丙二醛(MDA)检测。结果肺系数N组与B组统计学分析显示除第1天外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比较,第3、7、14、28天MDA升高(P<0.05),而N组与C组相比,第1、14、28天MDA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3、7天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B组与N组血清MDA含量均第7天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进行两组间统计学比较,第7、14、28天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NAC可降低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MDA的产生,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肺纤维化的发展,对肺纤维化具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
2007(3).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GFα)在梗阻性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α在47份梗阻性肾组织标本和10例正常肾组织中表达,并分析其与梗阻肾纤维化和萎缩之间的关系。结果TGFα在梗阻肾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9.4%(42/47),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的66.7%(8/12),P<0.05。TGFα表达与梗阻肾纤维化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梗阻肾萎缩之间无显著性(P>0.05)。结论TGFα异常表达参与梗阻性肾病的发病过程,尤其在梗阻肾纤维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007(3).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特异性小片段干扰RNA(siRNA)对低分化人鼻咽癌CNE-2Z细胞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方法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CNE-2Z,并分成正常氧状态培养组(20%)和低氧(1%)培养组。采用脂质体(LF2000)将VEGFsiRNA转染两组细胞,并采用RT-PCR、ELISA检测鼻咽癌细胞在正常氧状态和低氧状态下VEGF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差异。结果与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相比,在正常氧和低氧状态下,VEGFsiRNA均能明显抑制VEGFmRNA的表达(P<0.01);正常氧状态下VEGFsiRNA的抑制效率比低氧状态高。正常氧状态下:未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转染VEGFsiRNA组CNE-2Z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165的含量分别为:423.92、419.68和328.86pg/mL;低氧状态下VEGF165的含量分别为:813.62、799.89和500.96pg/mL,转染VEGFsiRNA组VEGF的表达下调。结论VEGFsiRNA能有效地、特异地抑制人鼻咽癌CNE-2Z细胞VEGF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因而有望成为治疗鼻咽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2007(3).
摘要:目的用双向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不同腹水中的蛋白质谱。方法用防止腹水蛋白质降解、去细胞成分、浓缩、去脂、脱盐及去干扰大的白蛋白等腹水的前期处理以满足双向凝胶电泳的条件。结果经2次离心可基本去除腹水细胞成分;用分子量5000的膜包超滤浓缩腹水,可消减腹水蛋白质的浓度差异;去白蛋白前,0.3mg上样量双向电泳图中可检出(421±20)个蛋白质点,去白蛋白后可检出(483±24)个蛋白质点。经上述腹水前期处理后得到较为清晰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论腹水前期处理能满足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的要求,已建立的腹水蛋白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将为进一步的腹水蛋白质成分研究奠定基础。
2007(3).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神经网络的左右手运动的意识任务识别方法,探讨神经网络在脑机接口中的作用。方法在特征提取的基础上,设计3层BP神经网络。选用对数Sigmoid函数,实现输入到输出的非线性映射;采用梯度最速下降算法训练神经网络。结果应用BP神经网络和线性分类器分别对测试样本进行意识任务识别。以脑电信号两个频段的功率谱以及击键前-100 ̄-50ms和-50 ̄0ms均值组成特征向量。应用线性分类器,对测试样本的识别正确率为71%,采用本文设计的BP神经网络,识别正确率为84%。结论BP神经网络是意识任务识别的有效方法,在基于脑电信号的脑机接口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7(3).
摘要:目的探讨活化血小板对内皮细胞表达TFPI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建立活化血小板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共孵育体系(细胞比例10∶1),应用RT-PCR检测内皮细胞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表达的变化。结果活化血小板与内皮细胞共孵育8h后,TFPI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活化血小板通过CD40与CD154信号传递途径并不能增强内皮细胞TFPI的表达。
2007(3).
摘要:目的探讨湖南汉族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HLA-B27、B7、B13和B40抗原分布及其关联性。方法采用补体依赖性微量淋巴细胞毒法(NIH标准)检测HLA-B27等相关B位点抗原。结果①在4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的HLA-B27、B7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而B13、B40抗原阳性率无性别差异;②患者组HLA-B27、B7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RR=13.92、RR=8.21),而B13阳性率低于对照组(RR=0.21),B40在两组的阳性率高且分布无差异。③患者组B7/B40的抗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χ2=19.5,P<0.0001),RR=22.64;患者组B13/B40的抗原阳性率低于对照组(χ2=20.57,P<0.0001),RR=0.27。结论强直性脊柱炎与B27和/或B7有关联。
2007(3).
摘要: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纤维化程度从S0期-S4期各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PPARγ表达状况,并以11例意外创伤肝破裂来源的正常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正常肝组织和纤维化S0期等肝组织中PPARγ呈明显阳性,而纤维化S3、S4期肝组织中PPARγ表达呈弱阳性,强度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PPARγ在明显肝纤维化肝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
2007(3).
摘要:目的探讨PTEN和TGF-β1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1995 ̄2005年间的子宫内膜标本90例,其中子宫内膜癌47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4例、正常子宫内膜1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PTEN及TGF-β1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所有数据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行统计分析。结果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0.53%、54.17%和70.21%,子宫内膜癌组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05)。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前述三组中分别为94.74%、70.83%和68.09%,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与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高分化组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P<0.05)。PTEN蛋白表达缺失组,TGF-β1阳性率为72.73%;PTEN蛋白表达阳性组,TGF-β1阳性率为57.1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关;细胞分化程度越高,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与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无关。
2007(3).
摘要:目的通过对垂体腺瘤中Bcl-2和Bax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RT-PCR检测8例垂体腺瘤中Bcl-2和Bax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78例垂体腺瘤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垂体腺瘤之间Bcl-2和BaxmRNA和蛋白表达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侵袭组中Bcl-2的表达较非侵袭组显著增高,而Bax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Bcl-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Bax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Bcl-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而Bax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主要是由于Bcl-2的抗凋亡效应的增强,并非Bax的促凋亡效应减弱的结果。
2007(3).
摘要: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诱导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在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诱导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模型的基础上,以噻唑兰(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受损和凋亡;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细胞凋亡过程中DNA断裂程度;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的表达。结果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诱导无血清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凋亡,葛根素可显著降低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减少凋亡细胞DNA断裂,平滑肌细胞坏死减少,对Caspase-3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葛根素对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有关。
2007(3).
摘要:目的构建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基因(sTNFR1)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以Hela细胞的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人sTNFR1全编码区基因片段,构建含有目的片段的T载体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重组质粒亚克隆,并用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进行鉴定。结果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人sTNFR1基因被正确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结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TNFR1的构建为今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2007(3).
摘要:该文就肝癌靶向治疗的发展、纳米粒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治疗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纳米粒是一种很好的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载体。
2007(3).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菝葜颗粒(compound rhizoma smilacinus granule,CRSG)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治疗组采用纯中药制剂复方菝葜颗粒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西医化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生存期、病灶变化、生存质量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中药治疗组疗效较西药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病灶变化,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菝葜颗粒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2007(3).
摘要:目的探讨半月板旋转型人工膝关节置换(rotating-platform total knee arthroplasty)治疗中老年膝关节病的临床特点、手术技巧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2年1月~2006年1月施行的半月板旋转型人工膝关节置换42例54膝,采用HSS(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全膝关节置换术X线评分进行手术前后比较。结果42例术后随访6~49个月,平均21个月,HSS评分术后平均为93.1分,采用统计软件SPSS11.5分析,t=-45.35,P<0.01,优良率达100%。活动范围术后平均129.4°,X线评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0.98分,t=-31.71,P<0.01。全部患者均可站立及行走,未发现假体松动。结论半月板旋转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无痛、稳定、活动好,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近期效果满意。
2007(3).
摘要:目的观察妥泰加用治疗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2例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进行妥泰添加治疗20周以上,以治疗前12周的发作频率为基础,与评价前12周的发作频率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发作完全控制7例(13.4%),发作减少≥75%14例(26.9%),发作减少≥50%11例(21.2%),发作减少<50%20例(38.5%)。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疗效无明显差别。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妥泰加用治疗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2007(3).
摘要:目的比较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对照组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和芬太尼,两组同时吸入1%异氟醚。观察比较麻醉诱导即刻及气管插管后1min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后OAAS评分。结果经t检验,两组麻醉诱导后即刻平均压及心率较麻醉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插管后1min平均压、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插管后1min平均压、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之间插管后1min平均压、心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后OA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能够提供更平稳的血液动力学及更快的麻醉恢复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快速诱导麻醉方法。
2007(3).
摘要:目的通过对离体天然牙透射率的定量测量,确定天然牙透射率大小分布范围,了解天然牙半透性性能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PR-650型光谱扫描色度仪对102颗离体天然牙的透射率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天然牙的透射率的分布范围,并通过PHOTORESEARCH颜色分析软件和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前牙透射率的平均值范围为0.1523% ̄0.2490%,后牙的透射率平均值范围为0.1019% ̄0.1314%;同年龄段的前牙和后牙的透射率存在差异(P<0.05),天然牙透射率随年龄的增长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前牙与年龄正相关系数r为0.425,后牙与年龄正相关系数r为0.320。结论天然牙透射率的分布范围广泛,同一年龄段的前牙和后牙的透射率差别显著,前牙的半透性大于后牙。天然牙的透射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天然牙的半透性增强。
2007(3).
摘要:目的调查老年人房颤的患病率及其转归。方法于2005年6~7月对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结果858例年龄60 ̄99岁平均(75.6±6.6)岁的老年人,房颤患者76例,患病率8.9%,80岁年龄组房颤患病率高达25.0%,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阵发性房颤转为永久性或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为24.2%,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总有效率为83.3%,无患者发生脑卒中,调查对象57.9%接受了抗血小板治疗。结论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增高,冠心病是老年人房颤最主要的病因,胺碘酮转复老年人房颤安全有效,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2007(3).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固定的可能性。方法2001年5月 ̄2005年1月,收治32例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其中T1212例,L117例,L23例。按Franke1分级评定:A级6例,B级5例,C级7例,D级14例。手术均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结果32例术后影像学检查胸腰椎生理弧度基本恢复正常。均获随访10~51个月,平均17.9个月。神经功能除2例脊髓完全损伤无恢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继发性脊柱后突及节段性不稳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修复重建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植骨充分及内固定牢固等特点,有助于椎体高度恢复和神经功能改善。
2007(3).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肾(代替人工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疗效,并论证在ARDS早期其替代呼吸机的可行性。方法24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人工肾(代替人工肺)治疗研究组(n=12)和呼吸机治疗对照组(n=12),两组均持续治疗6h,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全胸片、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四项、电解质及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CVP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CVP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CV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人工肾(代替人工肺)显著纠正了ARDS患者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衰竭,可减轻肺水肿、缓解肺部和全身炎症反应,提高疗效,在早期可完全替代呼吸机。
2007(3).
摘要: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近期死亡率为6.3%,近期止血率为100%,随访患者中肝功能改善率89.4%,再出血率为15.6%。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彭道地;蒲晓群;郑昭芬;陈晓彬;李传昶;邓金华;孟霜媛;杨天仑;
2007(3).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3年6月 ̄2005年4月连续施行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285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87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104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75例,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PBPV)15例,冠状动脉瘘栓塞术4例;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和/或股动脉法,术前、术后行左、右心导管造影检查。结果技术成功率97.54%(278/285),并发症2.81%(8/285),紧急手术0.70%(2/285),死亡率0.35%(1/28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对大部分病例可替代外科手术。
2007(3).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化疗、放疗联合热疗在直肠癌局部复发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20例直肠癌局部复发病人在手术前给予35~40Gy照射,5Fu的和CF的化疗,以及热疗,在化疗结束2、3周后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治疗期间无死亡病例,经联合治疗后肿瘤缩小,有15例行根治性手术,无手术并发症,5年生存率45%(9/20)。结论术前化疗、放疗联合热疗对于直肠癌局部复发治疗是较好的治疗方案。
2007(3).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该院3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1例均行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16d,无1例再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黏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2007(3).
摘要:目的探讨对侧腹股沟皮瓣修复单个手指皮肤套脱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各种外伤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单个手指皮肤套脱伤的患者共46例,均行急诊手术清创,并采用对侧腹股沟皮瓣转移修复,于3、4周后行二期手术断蒂。结果46例患者术后当天皮瓣血运均良好。其中3例术后第2天出现皮瓣下血肿并导致皮瓣远端局部坏死,经再次手术清除血肿并去除远端坏死皮瓣后,仍用原皮瓣转移修复,不影响手术效果。二期手术断蒂后手指保留了原来长度且功能基本恢复,患者基本感到满意。结论采用对侧腹股沟皮瓣转移修复单个手指皮肤套脱伤,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
2007(3).
摘要:目的了解地方社区下尿道感染的病原菌谱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2003年1月 ̄2005年1月间对粤西地区6所医院下尿道感染患者尿液行细菌学培养,分离的病原菌行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895例下尿道感染患者尿液标本分离出病原菌335株,阳性率37.4%。其中以革兰氏阴性细菌为主,约占65%;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不动杆菌及克雷白氏菌属占前4位。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或阳性菌敏感率明显优于第1和2代头孢菌素。结论该社区下尿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出现多重耐药性,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标准的细菌学检测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7(3).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公开发行。
2007(3).
摘要:<正>为了促进内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加强中国内镜医学及相关学科与世界内镜领域新技术的学术变流,提高内镜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定于2007年10月19日-10月21日在北京举行
2007(3).
摘要:<正>2006年7月6日一、会议基本情况在卫生部主管部门、中国医师协会的领导下,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于2006年7月5-6日在北京国务院第二招待所召开了卫生部全国首批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申报工作会议。卫生部人事司王苏阳副司长、卫生政策法规司汪建荣副司长、医政司医院管理处领导、规财司刘魁处长、中央组织部人才局胡建华副局
2007(3).
摘要:<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陈敏章消化内镜中心成立暨首家全国(消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通过现场验收评价举行庆祝大会。
2007(3).
摘要:<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刘谦教授:医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鲁重美教授;医院副院长、《中华肝胆外科杂志》副总编赵玉沛教授:著名消化内镜专家、前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教授的夫人李家熙研究员;国际消化内镜协会副主席、亚太
2007(3).
摘要:<正>在中国卫生部、中国科技部、中国民政部、中国医师协会的支持下,历经三年论证、调研,批准成立了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并与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中南大学”联合创办了“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