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来源于肌层、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诊断GIST者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ESD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剥离黏膜下层组织显露肌层GIST,1次性完整切除病变。结果10例来源于肌层的GIST,6例位于胃底,1例位于胃窦,1例位于胃体,2例位于直肠。病变最大直径0.5~2.0cm(平均1.3cm)。1例ESD剥离病变后创面仍有肿瘤残留,后行外科手术扩大切除,其余9例病变全部完整剥离。ESD完整剥离病变成功率90.0%(9/10)。ESD手术时间60~150min,平均87.5min。全组未出现ESD术后出血。1例ESD治疗中发现1.0cm裂孔,应用金属夹成功缝合裂孔,未转开腹手术修补。ESD穿孔发生率10.0%(1/10)。术后随访期2~12m,除手术病例外其余9例无病变复发。结论ESD治疗小的来源于肌层的GIST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2007(12).
摘要: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LARS(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system)人工韧带与四股自体月国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2005年6月,共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根据LARS韧带使用指征,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选择自体月国绳肌腱或LARS人工韧带作为移植物。其中LARS韧带重建ACL病例23例,两端以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自体月国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者19例,股骨端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端Intrafix挤压螺钉和Spiked-washer拴桩双重固定。均在术前及术后3、6、9和15个月给予Lysholm、Tegner、IKDC评分。结果与自体月国绳肌腱重建ACL的病例比较,采用LARS韧带的病例,在术后平均9个月的随访期内,3种膝关节功能评分值高于自体月国绳肌腱A-CL重建的病例。结论应用LARS人工韧带的病例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使用LARS人工韧带的病例较使用自体月国绳肌腱的病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早。
2007(12).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行一期双侧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夹闭术的可能性。方法多汗症或颜面潮红患者自己选择麻醉方式。全身麻醉组54例,15~50岁;局部麻醉组13例,18~45岁。局部麻醉组每个切口用1%利多卡因10mL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进行常规一期双侧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夹闭术。结果局部麻醉组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神智完全清醒,完全自主呼吸。局部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6.92±14.51)min和(42.41±12.16)min(P<0.01)。术毕至出手术室时间两组分别为(10.77±9.54)min和(25.28±11.34)min(P<0.01),局部麻醉组住院时间较少(P=0.01),手术费用较少(P<0.01)。结论一期双侧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夹闭术可以在局部浸润麻下完成。局部麻醉手术消除了全身麻醉的各种风险,更为微创、费用显著减少、术后恢复加快、住院日显著缩短。
2007(12).
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肺癌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检及病理特征。方法以1981年3月~2007年5月期间在该院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并行病理学检查而明确诊断为无症状性肺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上述患者的构成特点对其病变部位、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及病理分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64例,平均年龄(57.89±12.06)岁;女性6例,平均年龄(52.83±8.33)岁。上述患者解剖学分类以中央型肺癌为主,以双肺上叶出现病变的患者最多,其次为右肺中叶,而双肺下叶较少。患者镜下表现以腔内新生物堵塞、黏膜肥厚、凹凸或肿胀为主。无吸烟史及吸烟指数大于400支/年的男性患者中,其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其次为小细胞未分化癌;而吸烟指数小于400支/年的男性患者中,其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其次为鳞癌。女性患者中无鳞癌发生,而以腺癌及小细胞未分化癌为主。结论早期中央型肺癌尤其发生在双肺上叶者亦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
2007(12).
摘要:目的研究局部麻醉下内科胸腔镜术中心脏并发症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监测15例接受开放式胸腔镜术患者术前术中血压、心率、动脉血气指标(pH值、PaO2、SaO2、BE、Pa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及非术侧卧位肺功能,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①15例患者中有10例术中出现一过性ECG变化:术中S-T段较术前升高或降低≥0.1mV和/或出现室性早搏≥5次/min,其中9例发生于术中前30min内。②发生ECG变化者术前及术中心率、血压、心肌耗氧指数(收缩压×心率)、SpO2、血气指标与未发生者无明显差异(P>0.05)。③术中胸腔内吸引及疼痛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不是心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④发生心脏并发症者术中非术侧卧位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VC占预计值%、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比未发生者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并发症的发生与术中VC<1.0L、FEV1<0.5L高度相关(P<0.05)。结论内科胸腔镜术中ECG变化多为一过性,但对于心肺功能差者应提高警惕;术中疼痛和胸腔内吸引不是内科胸腔镜术中心脏并发症危险因素;内科胸腔镜术中心脏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术中肺功能减低有关,术中VC<1.0L、FEV1<0.5L时心脏并发症可能性增加。
2007(12).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技术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对13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复位,使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采用Lysholm及Tegner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13例患者获6~18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术后3个月所有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均愈合,术后6月Lysholm评分为(93.6±5.8)分,Tegner评分为(6.3±1.0)分。结论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可同时诊断并治疗合并的膝关节损伤。
2007(12).
摘要:目的探讨少儿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膝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特点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患者29例,8岁~16岁,平均11岁。临床症状:患膝疼痛27例,弹响17例,交锁史13例,膝关节活动受限7例,跛行6例,膝部肿胀3例。膝关节间隙压痛28例,麦氏征阳性27例,MRI检查,21例为阳性结果。所有患儿都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术中见半月板边缘撕裂11例,桶柄样撕裂13例,其中撕裂缘嵌顿于髁间窝部5例,前角损伤3例,后角损伤2例。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部分切除术3例,半月板缝合术26例。半月板缝合术后配戴支具,由专科治疗师行康复治疗。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5~182个月,平均38个月,所有患儿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例剧烈活动后时有膝部肿胀,无跛行。Lysolme评分:术前(62±9),术后(94±6),P<0.01;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9±6),术后(93±5),P<0.01。结论半月板损伤是少儿膝关节痛的原因之一,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少儿半月板损伤后多表现为交锁和关节活动受限。镜下特征:滑膜炎表现明显;多为纵形或桶柄样撕裂。少儿半月板,对膝关节正常功能影响很大。应尽可能采用半月板缝合术治疗。少儿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后应配戴支具,由专业治疗师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
2007(12).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监控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Ⅲ 16例,随访1~18个月,按照RASMUSSEN系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结果术后RASMUSSEN膝关节评分系统:优10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7.5%。结论关节镜技术有助于更好的复位关节内骨折的同时,对关节内其他结构损伤的诊治,具有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2007(12).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多脏器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7例腹腔镜多脏器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肝囊肿开窗术15例,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23例,LC联合肝血管瘤切除术12例,LC联合阑尾切除56例,LC联合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20例,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联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24例,LC联合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20例,LC联合附件手术8例,LA联合附件手术31例。结果237例腹腔镜多脏器联合手术2例中转,其余235例均获成功;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胆漏,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例术后右下腹炎性包块,均保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多脏器联合手术能够安全、有效、经济地处理多种腹部疾病、使患者能够充分享受微创外科手术的优越性,在基层医院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07(12).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进路的选择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1~2005.12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2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KROUSE分类法分为4级: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11例;Ⅳ级1例。采用鼻内镜鼻内手术16例,鼻内镜联合鼻外进路10例(其中包括复发再手术5例)。结果术后随访6~69个月,有5例复发(23.8%),再次手术采用鼻内镜联合进路切除,均随访24个月未再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安全有效方法,但需按分期选择术式。对于肿瘤涉及上颌窦、额窦等病变广泛的Ⅲ~Ⅳ级患者,采用联合进路可以避免手术盲区,减少肿瘤残留,降低复发率。
2007(12).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用切割吸引器行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50例(96耳),采用气管插管吸入加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在4.0mm0度鼻内镜下用切割吸引器行50例腺样体切除术,10例同时行扁桃体切除术。结果50例随访半年,38例(76耳)听力明显改善,纯音听阈恢复正常,声导抗检查"A"型图。结论在鼻内镜下用切割吸引器行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无并发症,无副作用。
2007(12).
摘要:目的总结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经尿道电汽化术结合电切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联合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ransurethral electro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TUVP)和经尿道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治疗高危、高龄(年龄>70)BPH患者126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1年,排尿功能恢复满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S)、最大尿流率(Qmax)等方面有显著改善(P<0.01)。且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年龄在70岁以上伴有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合并症的高危BPH患者,经TUVP联合TURP治疗,具有出血少,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是高龄高危BPH患者最佳选择的治疗方法。
2007(12).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对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该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并镜下联合介入治疗的50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联合采用镜下介入治疗显效22例(44%),有效20例(40%),有效率84%。结论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有效途径。
2007(12).
摘要:目的了解不明原因咯血患者支气管镜下特点,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对咯血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2361例不明原因咯血患者支气管镜镜下表现和病因进行分析。结果2361例不明原因咯血患者镜下表现为管腔内菜花样、乳头状、球形或结节样新生物时93.5%为支气管肺癌,炎症也占有一定比例(4.2%);镜下表现为支气管黏膜肥厚、凹凸不平者,支气管肺癌占95.6%,4.2%为支气管结核所致;镜下见黏膜充血水肿,伴或不伴脓性或黏性分泌物是支气管炎性病变的突出表现,支气管炎88.7%、支气管扩张5.1%;而瘢痕狭窄仅见于结核患者。结论不明原因咯血患者支气管镜下表现主要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其次是管腔内新生物形成,黏膜肥厚、凹凸不平,主要病因分别是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炎性病变和结核。
2007(12).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肺癌支气管镜下特征及临床特点的变迁。方法对729例女性肺癌患者支气管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年组检出数最多(56.9%),其次是老年组(28.5%),青年组较少(14.0%);主要的病理类型分别为腺癌(42.8%)、鳞癌(23.9%)和小细胞癌(19.2%),随着年份的增加3大主要病理类型的检出例数均逐渐增多;好发于右肺(P<0.05),上叶多于下叶(P<0.05);支气管镜下表现以直接征象为主(92.0%),腺癌患者支气管镜下表现以浸润性改变为多(P<0.05),鳞癌和小细胞癌镜下表现均以增生性改变为多(P<0.05);肺不张对应的镜下表现以增生性改变为主(P<0.05),胸腔积液对应的镜下表现以浸润性改变为主(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女性肺癌的重要手段,提高对女性肺癌认识和警惕,借助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2007(12).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十二指肠镜治疗对急性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1999年10月~2006年10月31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住院患者,进行常规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引流术、鼻胰管引流、塑料支架引流,观察其对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术后进行随访0.5~2年。结果其中14例发现微小病变,占45.16%,随访期间胰腺炎未再复发。结论常规十二指肠镜治疗对急性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2007(12).
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价值。方法胆道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患者63例,经过ERCP检查明确病因后,对胆管结石者行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取石;对乳头炎性狭窄者行EST或EPBD治疗;对乳头旁憩室压迫肝胰壶腹者行EPBD治疗;对乳头肿瘤和胆管肿瘤者行内镜胆管内支架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或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ose-bile drainage,ENBD);胆管中段狭窄行ERBD;对术后胆瘘者行ENBD治疗。结果61例(96.82%)ERCP成功;未发现胆管内异常3例;胆总管内结石34例,31例内镜下取石成功;乳头炎性狭窄5例,经EST或EPBD治疗1次成功;胆管中段狭窄7例,均行ERBD成功;3例乳头肿瘤和3例胆管肿瘤患者经ERBD或ENBD后黄疸明显减退;胆囊切除术后胆瘘2例,行ENBD后治愈,避免再次手术。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5%。结论ERCP能明确胆道术后的并发症并能有效地进行相应的内镜治疗。
2007(12).
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8月~2007年8月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20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1例均获得较好疗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07(12).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内镜球囊扩张带膜金属食管内支架置入联合γ-刀放疗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自1999年8月~2006年12月,该科采用国产自膨式镍钛记忆合金网状带膜支架,在电子胃十二指肠镜下对63例老年食管癌患者行球囊扩张带膜金属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术后联合γ-刀进行局部放疗,同时以单纯食管内支架置入者为对照,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支架放置成功率和放置后吞咽困难缓解率100%。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60个月,支架置入后联合γ-刀放疗组,生存时间6~45个月,平均9.6个月。单纯内支架置入组,生存时间46d~35个月,平均7.4个月;支架置入后联合γ-刀放疗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单纯支架置入组。患者在支架置入术后均有局部渗血、胸骨后异物感和疼痛、咽部疼痛症状,部分患者有再梗阻(5例)和食管-气管瘘(1例),未发生呕血、黑便及食管-纵隔瘘等并发症。结论提示内镜球囊扩张带膜金属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是安全、有效的、较为理想的姑息方法;近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术后联合γ-刀放疗远期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
2007(12).
摘要:目的探讨结合腹腔镜微创综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方法对1996年12月~2006年12月388例中的118例采用结合腹腔镜微创综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结合腹腔镜微创综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疗效较好,118例全部治愈,其中术中中转开腹手术治疗16例,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结合腹腔镜微创综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疗效好,能明显降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死亡率及并发症。
2007(12).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管损伤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402例LC中9例(0.63%)胆管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提出预防该并发症的体会。结果9例胆管损伤中,3例胆总管完全横断;1例左右肝管完全横断;1例右肝管部分断裂;2例胆总管穿孔;1例钛夹夹闭胆囊动脉时误夹右肝管致其不完全梗阻;1例胆囊管上钛夹时误刺胆总管,术中未发现。分别行胆/肝总管或右肝管对端吻合术、胆肠吻合术、胆总管穿孔修补术及胆总管引流术,除1例因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其他均康复。结论强调熟练解剖Calot三角,恰当掌握LC的适应证,提高胆囊管分离技术,警惕胆管畸形变异,必要时放置肝下间隙引流管及果断决定中转开腹等,可有效减少LC胆管损伤的发生率。
2007(12).
摘要:目的本文将介绍以高频电灼凝法治疗胃黏膜脱垂症。方法胃镜下以电灼凝法治疗,治疗后服药15~20d,1个月后复查。结果97%患者一次痊愈,剩余3%再次电灼凝治疗后痊愈。总体治愈率100%。结论高频电灼凝法治疗胃黏膜脱垂症安全、稳妥、治疗过程中无出血,效果明显。
2007(12).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腔途径手术治疗。结果36例全部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45~130min,平均75min。术中血压波动≥20mmHg11例。术后住院时间4~7d,平均5.2d。病理报告均为嗜铬细胞瘤。全部病例获得随访6~72个月,患者术后血压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007(12).
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失败而行内镜下鼻中隔修正手术的技术方法。方法对1997年4月~2006年4月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39例患者进行鼻内镜检查,根据患者鼻中隔偏曲的部位、程度,原有软骨及骨质的残留状况,在内镜下采用2种不同的手术切口(径路)进行手术:对10例鼻中隔前下端偏曲,1例低位偏曲和14例高位偏曲的患者采用鼻中隔前端"C"形切口;对12例鼻中隔后端偏曲和2例高位偏曲患者,在偏曲部位的前方作小弧形切口;必要时辅助电钻或骨锉进行手术。结果39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6~24个月,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鼻中隔修正手术针对不同的临床特点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可获满意效果,是一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失败进行补救行之有效的方法。
2007(12).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评价。方法对该院2000年4月~2003年3月收治的5例(A组)及2006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20例(B组)剖宫产瘢痕妊娠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患者进行超声监测下清宫术,B组患者进行超声监测下宫腔镜病灶切除术。结果B组平均孕周大于A组;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迅速,局部包块吸收快。结论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认为是目前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有效措施,它具有术中出血少,病灶切除确切,相对较安全,术后血hCG下降迅速,局部包块吸收快,无须2次手术的特点。
2007(12).
摘要: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替代胸腔镜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胸腔积液患者在局部麻醉下用纤支镜行开放式胸膜检查术,全面检查胸膜腔和肺,并在电视直视下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42例胸腔积液患者中胸膜间皮瘤3例,肺癌胸膜转移19例,胸膜结核9例,结节病1例,非特异性炎症6例,确诊率为90.5%。术后皮下气肿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痛,后自然缓解,未出现发热现象。结论局部麻醉下行纤支镜代胸腔镜检查创伤小,诊断率高,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2007(12).
摘要:<正>《中国医学工程》杂志(期刊号:ISSN1672-2019/CN11-4983/R),月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生部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